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物理教学论文 > 试论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教育学论文

试论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教育学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试论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教育学论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如果这18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试论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教育学论文相关的文章。

试论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教育学论文

篇1:试论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教育学论文

试论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教育学论文

一、实验教学法, 利于培养学生物理兴趣

物理是初中刚刚设立的学科, 学生对于物理缺乏必要的理解。因此,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新奇、趣味的实验, 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 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物理知识。

例如:在教授学生物态变化其中的温度这一章节的时候, 我在上课伊始, 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体温计是什么原理吗?”学生一致地摇摇头, 用求知的眼神看着我。我没有直接地回答学生的问题, 而是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实验, 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懂得其中的知识。我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乒乓球, 接着让学生利用物理的办法将其弄得干瘪下去, 之后我将这些乒乓球放在了提前准备好的烫水里, 结果不到几分钟, 乒乓球干瘪的地方就慢慢地鼓了起来, 恢复成了最初的样子。看到这样的现象, 学生都感到十分好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理么?”我指着温度计和乒乓球问道。“热胀冷缩。”一个学生大声地说道。看到学生都对这个实验有了兴趣, 我让学生打开物理课本, 开始为学生讲述关于热胀冷缩的物理知识。我这样的做法, 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 促使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来。

二、实验教学法,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物理是一个实验和知识并重的学科, 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 在开展物理知识教学活动的时候,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相关实验来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加强他们对于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学生融化和凝固的相关知识时, 我为了让学生对于融化和凝固有一个清晰、直观的印象, 便于学生理解这两个现象, 我准备了很多蜡烛, 并利用加热蜡烛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到蜡烛在高温的环境中, 会慢慢从固态变成液态。接着, 我又将即将融化的液态蜡烛放在一个低温的空间里, 让学生观察蜡烛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凝固这个概念。这两个实验的演示, 给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印象, 我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融化和凝固这两个概念, 还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充满了物理知识, 为其将来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法, 帮助学生树立实验意识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使初中物理教学由单纯地培养学生物理技能和掌握物理知识, 走向提高学生物理素养的崭新阶段。物理实验意识作为物理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教学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授学生光的折射时, 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筷子折断现象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这句话对么?”学生一致地回答:“对!”我接着追问学生:“那你们怎么证明?”一个心直口快的学生回答:“因为书上这么写的。”我继续反问学生:“书上也有错的时候,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证明你们说的是对的?”一个学生大声的说:“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来证明我们的说法是对的。”他的回答得到了其他学生的赞同。看到学生初步具备了物理实验意识, 我开始为学生讲述光的折射的其他应用知识。

四、实验教学法, 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

初中生因为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 所以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在生活中, 他们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 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实验的办法, 来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 在教授完学生现代顺风耳――电话这一章节之后, 一个学生提出想要做一个简易的电话。听了他的想法之后, 我给予了肯定。我按照他的理念设计了一个物理实验, 让他根据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设计, 自行完成简易电话的制作。由于对实验的设计和结果有了充分的了解, 他很快就按照他的思路完成了他的实验。

总之, 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实验教学法, 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 还帮助学生树立了物理实验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整体水平。因此, 教师应该多多采用这样的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提高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煦佶.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 (02) .

[2]周礼琴.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刍议[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04) .

篇2:浅谈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代彦珍

(青海省海西州茫崖行委中学)

摘 要: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要注重探究实验,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和探索意识的培养;开发课外实验,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验

“实验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作为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不仅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而且也是物理概念、规律和理论的坚实基础。一方面,物理实验本身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识的环境,另一方面,物理实验的操作性,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思维、动手方法。以下是笔者在实践教学中体会到的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以“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为例。课堂上,我给大家介绍了我的新发现“魔幻许愿瓶”。这个玻璃器皿,器皿中盛放着紫色的小颗粒,“这便是固态的碘颗粒了。”随后,我点燃酒精灯,将“许愿瓶”在灯焰上方晃动,加热。不一会,“许愿瓶”中紫烟缭绕,学生惊奇地瞪大双眼瞧着,“好神奇,好漂亮。”顺势,我便讲解了碘从固态到气态的现象,称之为升华。打开窗户,让它接触冷气,固态的小颗粒又出现了,这便是凝华现象。

通过简单的演示实验,不仅能将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转变得直观、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物理知识,而且还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够从中直接获得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丰富感性认识。

二、注重探究实验,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以透镜的讲解为例。最接近学生生活的透镜实例,就是咱们家中的“猫眼”。透过“猫眼”屋里的人可以看到屋外人,辨别来人身份。而屋外的人,却看不到屋里的情况,这是什么原理呢?我带来了一个“猫眼”,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拆卸,观察内部结构。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进行一系列的讨论之后,得出了透镜的原理。

探究性的实验,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能提高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寻规律、发现规律的活动中来,体会自己动手的快乐和成就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探究实验多数都是安排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学生之间,不仅能够畅所欲言,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开发课外实验,挖掘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小实验中,有很多都是神奇而不可思议的,以“纸锅烧水”的小实验为例。很多学生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于是,我便组织学生在课下自己求证。学生经过动手实践之后,发现纸锅果然能烧水,同是也对沸腾有了更好、更深的了解。期间,学生不免会遇到迷惑,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解惑,讲明道理。

课外的一些小实验,材料简单,随手可得,制作步骤简单,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完成。课外实验,一方面能拉近生活与物理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实验物品本身并不是物理实验材料,不仅能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的好习惯,而且材料应用本身也体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向立中。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法[M]。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03.

[2]阎金锋。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代彦珍,女,1975年7月生,本科学历,就职于青海省海西州茫崖行委中学,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篇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研究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研究论文

摘要: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主要合理利用实验教学法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很多教学方法的误区是很容易将学生引入一个错误的学习方式的,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对于理论知识的合理引用。针对学生的具体实践情况来分层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这样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是有很高的提升的。本文将针对一些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验教学具体方面来进行一些自己的阐述,希望对于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意识

物理的许多基础知识是基于实验开展的,因此通过实验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有更好的理解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物理实验室很考验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掌握和理解能力的,一些物理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水平测试手段都是通过实践步骤来完成的。因此,教师在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进行考察测评的时候,也要采取一些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强化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推动物理知识应用,提高物理教师质量和效率的积极作用。

一、突出实用性

物理教育的很多用处都体现生活方面,因此实用性是很关键的。在调动学生参与物理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性很重要。因为实用,所以才要加强学生对于实验学习的理解,每个学生探索实践的过程都是他们思考能力显著提升的过程,因此,在对一些具体的实践分析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时,要以合作交流,辩证分析为前提,加强学生对于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事物变化并且进行具体独立思考分析的过程是对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而关键的部分。许多教学单从学习知识的角度看,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实用性角度出发就显得相形见绌,因此重视培养学生对于实用性的掌握能力是物理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活动形式。例如,在讲解伽利略观察教堂里吊灯摆动从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课堂内容时可以结合牛顿由于观察苹果落地而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等一些生活中善于发现的实例给予阐述,让学生加深理解。

二、扩展实验的范围

在教材上设定的实验案例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一些针对其他教材内容而开展的实验就没有能够引起老师的合理重视,这样一来,许多教材内容只能通过教师自己的口头讲解来进行分析,学生也只是对于知识进行复制和吸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没有学习兴趣的很大原因,因此要想法设法的让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做实验所需要材料,然后根据课本内容自己制作教具,这样一下,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压强这节内容时,我会让每位学生都用圆规和橡皮泥做压强实验:圆规的尖端可以放在橡皮泥上和平放在橡皮泥上,这样一下可以明显得到一些印记深度不一样的实验结果,这就说明压强与受力面积有关;这样虽然很简单但是却很实用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实验学习时很有帮助的,而且在实验教学中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三、将实验向日常生活延伸

学生的课外实验和小制作,是锻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于知识的理解的能力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所设计实验的一些现场和结果可以让教材内容跟进变得更加轻松容易。而且课堂气氛会十分活跃,很多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知识基础上所进行的集体性活动是很有影响的。尤其是叫教学内容与日常的生活实践想联系,那么教学和学习都会有所裨益。例如学习能的转化,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课堂实验效果不明显,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课余实践观察做机械铁门时刚才所出现的火花,从而在这种课外研究的过程中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同时,在寻求和课外生活联系时寻找好延伸点,做到课内、课外实验相衔接。同时,一些实验内容和实验任务的安排是要有一定层次的,要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让每个学生都有操作机会前提下,对于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然后教师对于一些存在难度的步骤进行讲解督导,及时对于研究成果做一定的总结和回报,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知道自己的基本情况,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充实自己,增加自己长处,对于短板有自己的训练和研究。

四、加强对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的教材所需实验材料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自己的理解从而有所创造和发明,相信利用自己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学习的过程会给他们的学习过程留下很深刻的影响。

五、总结

在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中,每个教师都要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实践教学的具体分析和谈及,并且最终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实验发明,发散学生思维,创造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对于实验教学的理解程度加深等都可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所表现。总体来说,就是要用积极有效的引导手段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基。

参考文献:

[1]司金涛.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与应用[J].时代教育,,(18).

[2]陆伟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模式新思考[J].考试周刊,2014,(40).

篇4: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郑维刚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第一中学)

摘 要:实践出真知。对于现代教育教学来说,学校内部真正有效的教学落实到学生实践参与中,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育。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主要分析对象,分析实验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教学的有效落实。

篇5: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对于现代教育教学来说内部要求也在不断完善,要求教学实践真正落实到学生自身,保证学生自身参与的积极性,实现现代教学的有效落实。初中学校内部教学内容和学科涉及较多,教学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技巧,保证内部教学手段的有效参与和落实,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证教学实践的高效。

一、应用物理学习课堂,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

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目的,保证学生有效参与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更加充分高效地汲取和掌握学习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真正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对学生自身的有效培育。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把物理实验落实到课堂参与当中,让学生在参与物理学习的同时真正感受到物理实验的丰富有趣性和社会实践性,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育。

教师在讲到物理课程的内部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参与物理实验的动手实践,真正让学生有效参与到学习和实验当中。比如,让学生参与“测密度”实验,实验前,让学生自己搜集小石子等物体,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不同石子放入仪器内做密度测试并做好相应记录,再在课堂上让学生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让学生自己记录实验内容以便对实验过程有深刻印象。这样的实验参与让学生在真正学习内容的同时,学习思考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二、保证课堂参与性,让学生在课上活跃起来

初中物理作为现代初中学校内部教育实践实验动手应用的课程,要想真正有效地保证学生在物理实践课堂中掌握学习内容,需要教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技巧,利用物理课程的实验特殊性,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通过实验参与和动手参与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简单的、生活中常见的小实验,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其中。比如,讲到“力”一节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一部分,让学生用力捏橡皮泥,松开手后观察橡皮泥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再让学生用力拉或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变化,让学生真正感知教学内容、实验和社会生活的联系,真正实现现代初中物理对学生的高效培育。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是课堂参与教学的一种方法和教学技巧,是让学生有效参与实现教育教学并不断贯彻落实的重点。实验教学法的参与和落实,为现代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活力,真正实现了对学生的有效培育。

参考文献:

[1]宋艳平,陈新学。浅谈实验器材不足条件下的物理实验教学[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04)。

[2]丁敏方,张松标。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J]。宁夏教育,1993(12)。

篇6: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对于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建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地利用实验课程,不但能够有效提升中学生物理学习效率,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本文将以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实验活动的意义,并结合当前中学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

一、实验活动对中学生物理学习的作用

实验能使物理教学直观化和形象化,能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实验能帮助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具体而生动的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创新。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要达成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提升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二是结合课本知识点,使中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各种物理现象,从而培养他们较高的学习和观察能力以及能继续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因此,研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果。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高师学生不重视对中学物理实验的研究,错误地认为只要学好理论课程,就可以胜任中学物理教学工作,导致了他们从教后对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不重视。(2)实验设备方面,虽说现在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对中学教育这一块投入很大,但还是满足不了中学教育的需求。(3)升学的压力使教师顾不上安排学生到实验室去做实验,所以实验在多数时间都是在教室在黑板上完成。因为每个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安排学生进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无形中增加了老师很多的工作量,因为通常在中学都没有专职的实验老师。(4)学生方面,中学生作为物理实验课堂的重要参与者,其自身素质也是影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很多中学生对物理实验课程理解不到位,认为实验课堂就是自由活动,在实验过程中不遵守课堂纪律,甚至出现了破坏实验器材等问题,导致实验教学质量不高。(5)工作量方面,应试教育遗留下的问题仍然突出,教师们根本无法从高分竞争中解脱出来。现行的高考制度决定了中学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

三、加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对策

1.通过指导性实验提升学生应变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师操作、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而指导性实验越来越受到教师以及学生们的欢迎,它可以根据中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对实验内容进行分类,让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并进行实验操作,在达到教学目标之外,也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伏安法测电阻”之后布置给学生实验作业:“现有50Ω的滑动变阻器R0未知电阻Rx各1个,除今天介绍的测量方法还可用哪些方法可以测出Rx的大小(其余器材自选)?”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测量方法。这样的实验研究课题一方面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实验中经常用到的测量方法,更重要的是还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丰富实验教学器材提升教学效果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中学生的物理知识丰富程度,更重要的就是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体系的理解力,从而更好地应对中考以及高考。纵观这几年的中考与高考题型,实验考题都是在原本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因此对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来说,要通过不同的实验器材来提升教学效果。换句话说就是在保证实验内核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实验方法或者实验工具来实现实验目的的过程,这样一方面可以考查中学生对于实验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创新实验模式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以摩擦实验为例,为了能够测出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可以设置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右图),实验器材如下: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未知)、木块、秒表、米尺。提出问题:(1)实验过程中相应的物理量有哪些?(2)记录出相应的实验数据是;(3)计算动摩擦因数的公式μ=;(4)为了减少测量的误差,可采用哪些测量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水杯倒置”实验,我们就可以先让同学们做通常情况下的实验———水杯盛满水,再让同学们做一做在水杯不盛满水的时候,看实验是否也能成功,然后让同学们就此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这样使同学们结合所用知识充分发挥其想象。再如,在进行“摩擦力研究”的实验时,可先请同学们自行设计验证“摩擦力及比较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方案;在进行“阿基米德定律实验”研究时,可让同学们想想:怎样操作误差更小,若此实验要进行课堂演示,应选什么样的实验装置讲解更方便、直观,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践行教育改革任重道远,尤其是实验教学课程更是如此,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应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中多开展讨论和实验教学,努力提供学生创造性活动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和兴趣:合理应用现代化教育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现代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艺术[J].赤子(下旬),2016,(12).

[2]李亚妮.如何提高职业中学物理教学效果[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08).

[3]金长善.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6,(15):184.

[4]罗淑亚.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风,2017,(13):58-59.

[5]王建辉.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2012,(13):183.

[6]张杰.提高师范院校学生物理演示实验技能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J].物理实验,1999,(2):32-33.

篇7: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

纵观我国如今的初中物理课堂,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被严格地定义为“考上一个好高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只是不停地将书本上的知识源源不断地口头传授给学生,学生就在座位上听教师所讲的内容。但是物理学科其本身就是源于对生活的发现,是众多前辈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总结经验,进行探究,最终得出理论知识和根据。物理的产生和实验探究是分不开的,而现如今的初中物理课堂的说教教学模式,对于需要团队协作的研究讨论和物理实验的内容教师都一带而过,只讲考试需要考的知识,因此无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长此以往,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掌握得十分熟练,考试的时候题目也可以快速地解答出来,但是,学生根本上的学习能力和物理概念都是不明确的,要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物理帮助自己实现终极学习目标,更是难上加难。不仅如此,由于我国领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发展也有着一些差异,导致各地的物理教师队伍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有许多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就不够完善,无法将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也很难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去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所以,在新课标的背景之下,初中教学的改革,不仅要及时地转变教育观念,研发新的教学模式,更要不断地对教师队伍进行素质上的提高,强化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哲学家兰德尔首先提出并且在教学中投入使用的,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革,逐渐涉及了许多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法,就是将一个案例放到课堂之中,以案例为中心,引起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讨论,并且在讨论之中逐渐摸清知识脉络,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可以说,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参与性很强的教学手法,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之下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进课堂之中,不仅集中了注意力,兴趣也可以被有效地激发出来,是一种学习效率非常高的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往往呈现以下的优势: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从物理的教科书和教学材料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物理所教授的知识大多数都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原理,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也同样来源于学生最为熟悉的日常生活,十分符合物理教学的内容。并且,由于案例教学中案例的真实性,能够在情感上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加容易,对物理的兴趣愈发浓郁。其次,是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而要想让学生主动地、热烈地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案例教学法无疑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需要进行讨论,才能得到结论。在讨论中,学生原有的知识得到巩固,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达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高度。再次,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案例教学法的特殊性质使得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主讨论成为结论得出的关键所在,教师不再起到主体作用,取而代之成为课堂主体的变成了学生。这样的位置互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不断的自主学习中,学生能够逐渐地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找到学习方法之后,不仅能够更加轻松地学习物理知识,更能够在长远的学习中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最后,案例教学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为,在不断地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学生的兴趣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所以,学生一旦在生活中发现了物理问题,就会自主地运用已学得的物理知识去加以解决,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如果用比喻的手法来形容案例教学法的位置,那么理论知识就是东岸,实践教学就是西岸,而案例教学法则是连接东岸和西岸的桥梁,正是因为有了案例教学法,才使得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得到了很好的融合,能够相互配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物理水平,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条件

案例教学法固然好,但是,在使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之前,一定要准备好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条件,现在有许许多多的初中物理教师,在并不适合进行案例教学法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了案例教学法,得到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教师在确定使用案例教学法之前,一定要客观地、理性地结合学校硬件条件和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细致的研究,确定符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条件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教学。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条件有三:首先,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案例教学能力。并不是所有的初中教师都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得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并且对案例教学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可以自如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其次,学生也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知识内容。如果学生本身基础薄弱,对于案例相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一无所知的话,就算教师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学生也讨论不出什么所以然来,更有可能会因为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低下,导致讨论过程中出现空白状态,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所以,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再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最后,要对案例教学的内容进行细致的编排。案例教学不仅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充分准备,更需要教学材料的合理编排,因为在案例教学中,教学材料往往起到了一个中心点的作用,无论教师的能力如何,或者是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否充分,最后的关键点都在于案例内容如何。所以,如果想进行一堂十分有效率的案例教学,那么,就必须将教师、学生和教学材料之间进行有机地结合。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虽然可以给初中物理课堂带来崭新的可能性,但是,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不断配合,才可以将这种可能性尽可能地发挥出来。教师要考虑好案例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同时也要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最符合自己学生学习状态的案例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在初中阶段,物理学习对于学生一生的重要影响。作为学生人生中最初接触的科学知识,初中物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所以,在未来的道路上,教师要不断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案例教学法、使用案例教学法,使案例教学法在学生的成长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学生的物理成绩节节攀升,综合素质也不断地向前发展,最终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篇8:探究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探究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观察中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观察是问题的起源,是思考的开端。在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能力对现象进行解释,以促进学生对旧知的调动,并在积极的思维中提出问题,产生各种疑问和猜想,以触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展开对新知的思考和探索。例如,在讲“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面镜子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在镜子前面做各种各样的动作,学生对镜子中的自己产生兴趣,进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展示:镜子中的自己存在吗?镜子中的像比真人大还是小?问题引导了学生观察的方向,学生通过镜子前后的观察,知道了平面镜所呈的像是虚像;通过自己在镜子前面来回的走动,知道了镜子中的像与真人是等大、对称的;学生积极探索,还知道了像与镜子之间的距离与真人与镜子之间的距离相等。

二、猜想中探究,唤醒学生的创新思维

猜想是学生对事物表象的一种思考、加工与创新。在物理学习中,猜想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能力,教师要在实验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使学生可以调动自己的认知来进行猜想,顺利融入自己的思维,激发自己的内在动力,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探究,设置实验进行验证,在获取新知的基础上,唤醒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带动学生的猜想,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电流?”、“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这样的问题,学生自然地就会想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进而可以让学生思考“电压的大小对电流有没有影响,电阻的大小对电流有没有影响?”这个问题,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还不懂,就会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一些猜想。学生猜想:当电阻一定时,电压越大电流越大;当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猜想进行实验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创建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最终学生通过几节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仪器对猜想进行了验证,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还让学生学会了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验证。

三、操作中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是物理知识的形象展示,是学生与知识零距离接触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使学生在操作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动手中动脑,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线,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不仅让学生能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还要了解其中的为什么,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讲“托盘天平的使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托盘天平,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对不规范的操作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对每项操作方式的理解。操作规范:

(1)托盘天平在使用前应该向高端调节螺母,使托盘天平平衡;

(2)托盘天平的位置变动时,需要将托盘天平重新调节平衡;

(3)称量时,应该用镊子加持砝码,且左边托盘放砝码,右边托盘放物体;

(4)称量后,应该将器材整理好,游码归零。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对实验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了每一步操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使学生的操作更加规范、标准。

四、方法中探究,升华学生的思想领悟

方法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总结的一个升华。好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入口,从而拨开表象,进入到对中心问题的探究中,领悟其中所蕴涵的物理思想。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探究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解放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探究”中延伸,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9:探究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演示实验可以有效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

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演示实验展示物理现象和变化的过程,特别是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或是与学生的经验相抵触的现象和过程.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形成鲜明的表象,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认识规律奠定基础.要使学生对物理学中许多的概念和规律准确的理解单靠死记硬背是不科学的,这要求教师要借助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研究表明,形象记忆要比文字记忆更有效、更持久,演示实验展现了物理现象变化的过程,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更加牢固.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一节两种电荷,演示实验可以起直观的效果.在这一节中教师只要用丝绸、玻璃棒、毛皮、金属棒、橡胶棒和两个验电器就可以让学生对本节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首先,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然后让玻璃棒靠近小纸屑,发现玻璃棒有吸引轻小纸屑的现象.后用毛皮和橡胶棒摩擦,让橡胶棒靠近小纸屑,发现橡胶棒同样具有吸引轻小纸屑的现象.可以说明一些物体被摩擦后有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现象说明该物体带电.这样让学生对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学生对电不再是一种抽象的事物,而是可以具体体现的.其次,通过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发现铂片的张角有时大有时小,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自然联想到电荷有多有少.当验电器带的电荷多时铂片的张角大,反之电荷少时铂片的张角小.得出电荷量的概念.最后,用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其中一个验电器,此时该验电器金属铂张开,然后通过橡胶棒把该用电器和另一个不带电的验电器相连接,发现两验电器没有发生变化.如果在上述的过程中把橡胶棒换成金属棒,则发现带电的验电器的张角减小,没带电的验电器从没张角变为有张角.这一现象说明开始没带电的验电器现在带了电,而前面带电的验电器的张角变小这说明前面带电的验电器带的电变少了.进一步说明橡胶棒不导电,金属棒可以导电.得出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而把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这样通过演示实验的步步深入,学生对知识有更加直观的理解和掌握.

2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观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一切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所以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既然观察能力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如此重要,那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好方式.演示实验是通过教具重现物理现象的一种活动,通过重现的现象让学生建立第一印象,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对现象的分析和思考,从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不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去预测实验的结果,这需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归纳能力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演示实验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般课堂演示实验都比较简单,易于操作,并且大多数不需要实验室专配的实验仪器.而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把它们组合起来即可.例如引入摩擦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手和桌子接触并让自己的手在桌上来回的推动,学生会感觉到手受到课桌的阻阻碍作用,通过分析总结得出摩擦力的概念.并让学生加大手对桌子的压力,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从小的一个实验问题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分析能力.

4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操作技能

课堂上的演示实验除了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还可以教给学生周密的思考、操作技能.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讲解为什么要这样来做演示实验,如果换种操作过程是否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这样不仅要让学生看到表象还要知道其中道理.例如,在做电学类实验时,一般是先画电路图,然后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在连接实物图的过程中,电路中的开关一定要断开,如果电路中有电流表或电压表时,应注意电表的正负极,而且在不能估计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时,需要采用试触的方法来检测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大小,再选取合适的量程,从而避免损坏电表.在通电前还要认真地检查电路无误后方可接通开关.在记录数据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例如单位.得出数据后还要分析数据的误差.实验完成后应整理好实验的仪器.这些操作虽然是最基本的但教师要起示范作用,中学生具有很强效仿性,长期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一定会使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操作技能.本文来自于《中学物理》杂志。中学物理杂志简介详见

5演示实验导入新课作用

在讲授一节物理新课内容时,如果能够用演示实验导入本节课,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让他们获取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推理能力,将实验结果上升到理论,则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物体的沉浮条件这节课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空的牙膏壳、一个大的水槽即可完成本节课的导入.首先,将水倒入水槽中,然后将空的并且里面充有空气的牙膏壳放入水槽底部,会看见牙膏壳往上浮起最后静止在水面上.为什么?(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受力分析)学生:由前面学过的知识可知,在牙膏壳上升的过程中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并且这个力大于重力,直到它们静止在水面上时,这个力才与重力平衡.其次,改变牙膏壳的瘪鼓程度,使牙膏壳能悬浮在水中.这又是为什么?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是难点之一,通过简单的演示实验导入,学生不但对这节课的兴趣大增,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体下沉、上浮、悬浮和漂浮的过程和条件.同时还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6小结

课堂演示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教师能使抽象的物理现象有一个具体、生动的展现,将使物理现象直观化、可视化,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有一个模型,便于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记忆.研究表明人类对图像的记忆远比对文字的记忆强,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记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演示实验虽比直接讲授法需要的时间多,但可以培养学生更好的观察、思考和分析的综合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这是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演示实验对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演示实验将对物理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0:探究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强调探究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理应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受制于课时不足等因素,实验教学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教学目标往往得不到有效落实.本文通过介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从初中物理学科特点出发,结合现实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求一种在不增加教学课时的前提下,能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动手实践、深刻理解实验,使实验课的教学模式更高效,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刚入门,加强这方面的实验能力能够将学生的兴趣带到物理知识上。一般采用“六步法”:提出问题—设计问题—方案研究—实验验证—结果交流—结论总结这六个环节。这其中的几个环节设计需要师生互动,能够锻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特征

1.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中抛弃死记硬背的模式,在实验基础上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民主自主

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都是自己针对问题得到的疑问,自主的选择自己的想法,带着这个想法去验证问题的正确与否。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家更愿意接受,这个道理被验证后就是自己被自己说服的过程。

3.实践求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所有的结论没有得到确定时,学生们亲手操作,参与实践。例如,在比较水和石头的比热容的时候,将两种材料拿到太阳下面,给相同的时间和阳光,然后测定温度的变化,这样结论开放。可发现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三、结合物理实验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1.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课程讲解无聊枯燥,学生都不会太认真听,然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不同了。老师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去提高学生们的兴趣,比如在讲课的时候可以播放课本的故事的视频。兴趣上来了就不怕效率低下。

2.师生互动,学生和老师相互配合

上课的时候如果老师一味地自顾自的讲解,学生可能都没有听进去或者干脆打瞌睡,这时候,老师可以在讲的过程中多提问,多请学生上台一起解答问题或者改换角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抓紧课上时间,提高效率

进入课堂后紧抓时间完成教学内容,这样就不会占用课余时间,提高效率。4.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讲得精每节课重点解决一个问题,不泛泛而谈。将精髓的讲给学生并且保证大致都能接受。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课堂效率尤为重要,花最少的时间将事情做好是最理想的教学模式,可见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的效率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篇11:低成本实验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低成本实验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科学实验是初中科学教学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对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它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学校及教师都必须对科学实验给予高度的重视,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验平台。

一、加强废物利用,提升实验效果

科学实验需要有基本的实验器材与设备作为必要保障,学校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是有限的,且一些设备不便于课堂展示,因此,学生周围的物品也可以成为实验器材的最佳选择。利用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所用的物品进行实验,不仅操作简单、直观,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节省实验成本,有着无限的优越性。在对低成本实验进行设计时,一般要遵循三条原则:首先实验材料的制作必须成本低廉;其次制作过程简单易操作,且花钱少;最后要便于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比如,在学习《地球与宇宙》这一章节时,为了能够使学生对地球的基本形状与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可以采用纸带与铅笔设计出地球的模型,将纸带缠绕成椭圆球体,然后为学生展示并讲解地球两级的基本体征。再如,学习《物质的形成》这一章节时,为了让学生感知不同形态物质的差异性,可以用针筒抽取5ml的空气,然后堵塞针孔,推动针筒活塞,观察空气能够压缩到多少毫升。然后再将空气换为水,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压缩,观察能够压缩的程度。经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对气体、固体的分子间隙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该实验不仅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广泛参与其中,亲身感受不同状态物质的分子特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二、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低成本实验能够使学生普遍参与到实验当中,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身边的具体事物,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能够满足学生好奇心理与兴趣爱好的实验,使学生对生活中一些基本现象、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了解。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或电视节目中,学生经常会看到胸口碎大石等魔术,对此充满了好奇,教师可对该原理进行实验展示,实验器材很简单,两只高脚杯、一把铁锤与一块粗细均匀的模板,将高脚杯置于木板上,然后用锤子敲击木板,让学生预测可能会出现的现象,然后再进行展示,得出结论,使学生明白这是利用了压力与压强的关系。学生的注意力将会集中于整个实验,学习兴趣高涨,而且能够从实验中学到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出现的科学、物理现象,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效率,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观察与创新思考能力得到提升。

三、将生活物品应用于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通过实验演示了解某一个原理,因此,只要能够对实验原理进行有效地揭示都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我们生活中的物品五花八门,都可以发挥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能力运用于科学实验中。对于一些实验器材缺乏的学校来说,对生活物品的利用能够有效解决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而且能够满足实验教学的目的。一般情况下,科学实验中运用到的生活物品都是比较常见的,能够使每个学生普遍参与到实验当中,享受实验操作带来的乐趣。比如在学习内燃机的运作原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实验,实验器材主要有食品包装盒、铁钉、打火机的电子点火器,往包装盒内滴适量的酒精,然后封闭,对包装盒的表面进行反复摩擦,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按电子点火器,这样整个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就清晰地展现在每个学生面前,且这些实验器材可以反复使用。诸如食品包装盒、电点火器等这些器材都是平时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东西,基本上可以做到人手一套,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不仅成本低廉,而且课堂实验效果极佳。

四、对自然现象的实验探究

大自然是神奇、奥妙的,学生对大自然的一些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充满了求知欲,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自然实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素养,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以生活中常见的彩虹现象为例,尽管大部分学生都见过彩虹,但是对彩虹的形成原理却了解甚少。彩虹与光的反射、折射现象有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装满水的塑料瓶置于阳光下,然后将一张白纸放置水瓶后,观察其在白纸上所呈现的光带,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不断调整白纸与塑料水瓶的位置,探究彩虹形成的原理。这一实验简单易行,学生还可以在课下自己进行研究,再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了解彩虹形成的原理。基于彩虹实验的启示,学生还会对大自然的其他现象进行探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致力于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物的利用,为学生呈现出丰富的实验效果,增强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积极性。低成本科学实验不仅操作简便、花钱少,而且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实验需求,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可以在科学教学中广泛应用。

作者:徐良辉 单位:浙江省余姚市陆埠镇中学

篇12:重视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

重视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

物理实验大体可分为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两大类。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教师演示实验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不够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认为演示实验明了,易懂,没必要花时间做演示,更多的精力应放在理论知识教学上,忽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演示实验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把空洞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直观化,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现就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演示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演示实验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阿基米德原理》时,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这一因素,教学时从生活中引入现象―――人能够安然无恙躺在“死海”水面看书,却不能躺在江面看书。学生在对此现象好奇之余,及时引导他们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个猜想,笔者准备了盛有清水的烧杯、鸡蛋、食盐等器材。演示时,笔者把鸡蛋放入盛有适量清水的烧杯里,学生都看到鸡蛋沉到水底;随后,向烧杯里慢慢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食盐在水里溶解,增大水的密度,此时学生惊奇的发现鸡蛋从杯底上浮到水面。

在教学《升华与凝华》时,为避免学生枯燥无味被动接受理论知识,教学时设计了《碘的升华与凝华》这个演示实验。演示时先让学生观察到常温下密闭玻璃管内的碘为固态小颗粒,然后把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来回均匀加热,学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玻璃管内固态碘逐渐消失,整个玻璃管变成紫色。把玻璃管从酒精灯火焰上移开,玻璃管温度逐渐降低,又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的紫色碘逐渐蒸发消失。玻璃管内壁碘的固态微小颗粒逐渐增多。通过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从愉悦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

二、演示实验能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有的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同时涉及这些知识的实验不可能让学生一一操作,因此必须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来完成。

在教学《空气的力量》时,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大气压强的大小相当于质量约10吨的物体压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地面上产生的压强,学生个个惊讶,都持怀疑的态度。为了证明空气的确有很大的力量,笔者把事先准备好的废弃奶粉铁皮桶,让学生用双手用力挤压,而铁皮桶无明显形变。随后在铁皮桶里装上适量的水,放在铁架台的酒精灯上加热,直到桶里的水沸腾,再用桶盖将桶口盖严,放在盛有水的水桶里,用手不断浇水淋铁皮桶,奇迹发生了,坚硬的铁皮桶塌陷进去。然后引导学生了解铁皮桶塌陷的原因:因为桶里的空气被水蒸气排出,当向温度较高的铁皮桶浇水时,桶里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桶内的压强大大减小,而桶外空气压强不变,就这样,桶外空气把桶压塌陷了。通过演示实验,把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大气压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确信大气压有很大的力量。

初中物理教材中,还有许多像大气压一样抽象的知识需要通过演示实验直观呈现给学生。如在探究《磁体周围磁场》教学时,把条形磁铁放在磁场演示板下面,用手轻轻敲击演示玻璃板,玻璃板内的小磁针分布成一条条有规律的.曲线。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深信磁体周围确实有磁场,认识到了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抽象的知识,教师只有通过实验演示,才能把这些知识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三、演示实验有助于学生把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物理现象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学生对多数现象都有初步认识,通过演示实验,会使学生更深入认识这些现象的本质,使学生能把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教学《物体的浮沉》时,学生知道潜水艇上浮和下潜都与浮力有关,但却不能更深入了解潜水艇怎样才能实现上浮和下潜。为了让学生弄清楚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潜的工作原理,笔者用一个注射器筒、针头、带橡皮塞的废弃玻璃小瓶、水槽制作了潜水艇模拟演示器。当向浮在水面的玻璃小瓶中用注射器筒注入适量水时(向潜水艇的压力舱中注入水),玻璃小瓶下沉(潜水艇下潜);当把小瓶中的水用注射器筒抽出时(潜水艇压力舱向外排水),小瓶上浮(潜水艇上浮)。通过实验演示,学生了解了潜水艇的工作原理,使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总之,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创设实验情景,使学生从实验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应该提高认识,改变以“讲”代“演”的观念,让演示实验走进课堂,让素质教育真正在教学中得以实施。

篇13: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它对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化学学科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谐,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教学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尤其要重视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能力的培养,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欲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探索知识的动力,而实验却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最有力措施。

一、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学生天生就有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他们总想知道事物变化的原因,而化学实验的现象对学生的感官有很多冲击作用,学生因为神奇的化学现象而喜欢学习它。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阶段,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应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如此,开始时,让学生观察那些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如镁带燃烧、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等。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外实验,如魔棒点火、水点“香烟”等。这些实验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兴趣的品质还不高,欲培养学生的稳定兴趣,就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比如,学生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如果反复观看这个实验现象,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消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使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动力。如让学生探究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气体的成分变化,学生将这两种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呼出的气体也能使之变浑浊,从而体验到利用化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的成功。从本质上看,学生观察的还是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现象,但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获得了成功,使学习兴趣变的更稳定。

二、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而观察则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在利用实验探究问题时,离不开各种信息的收集,要准确收集到各种信息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那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如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由内到外,不漏掉任何部位的观察方法,还要注意对重点部位的观察。

其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现象明显的观察转到较难的、不易觉察现象的实验观察。

刚开始观察一些发光的、颜色变化明显的实验,如白磷燃烧、木炭在纯净的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等,逐步转到放热的或吸热的化学反应实验的观察。在观察现象较为复杂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例如,在观察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剧烈燃烧时,不要只顾看火星四射,而忽略了对黑色物质(四氧化三铁)产生的观察;再如,在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时,酚酞试剂颜色变化的时间特别短暂,需要反复多次做实验来观察突变现象的耐心。只要平时加强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不断提高,当学生有了较强的观察能力后,就具备了分析化学问题的基础。

三、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常在黑板上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这种方式只能将学生培养成“纸上谈兵”式的人才。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在化学教学中的首要位置上,因为学生没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是无法开展实践活动的,更谈不上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具体实验操作中规范熟练的技能尤其重要。实验技能是一名化学实验者基本的但又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做实验时,简单的错误操作往往易被人忽视,这不但对实验结果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且也会带来安全隐患。如药品用量的随意性,硝酸与金属铜反应时,金属铜的取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有毒气体,既浪费药品又影响健康,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等。实验操作的规范正确与否,不仅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先决条件,还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所必需的。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始于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严格要求,规范操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重要的实验技能能反复练习,不断强化,使学生逐步形成规范化操作意识,甚至成套实验装置的组装、系列实验的操作,都能做到准确而有序,为实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再次要重视课后的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对相似的或同类型的技能进行分析比较进而使学生能熟练掌握。

四、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尤其是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提出对解决问题的猜想、开展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得到结论,这个过程与科学家研究科学问题是一样的,因此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像科学家研究科学那样的过程,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素养。要成功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必须严谨操作每个实验步骤,事实求是对待实验中的现象与数据,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探究学习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也可以以学习小组形式合作进行,对于较复杂的实验,一般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学生在合作探究时,能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艺术,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这为学生以后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尤其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该重视实验教学。

篇14: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教师正确地进行实验演示,规范实验步骤

在实验教学当中,实验步骤的正确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大。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实验步骤的操作时,教师可以首先将操作的步骤写在黑板上,先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对整个实验有所了解。接着,教师就要一边讲解一边进行实验的操作。比如,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的实验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制作临时的装片,准备好要用的一系列工具和实验材料,如:显微镜、稀碘液、生理盐水、清水、镊子、纱布、洋葱、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消毒牙签等,制作好临时装片之后,接下来就是进行细胞结构的观察,主要是要对显微镜进行正确的操作,通过对显微镜的调节,观察到清晰的细胞结构,然后让学生通过画图的形式将细胞的结构呈现出来。通过教师的正确演示,学生能够加深对重点步骤的印象,这样当学生实际操作的时候就会有更加清晰地回想起老师的示范步骤,然后依次进行实验步骤的操作,获得最终的实验结果。所以在实验教学当中,教师正确的实验操作演示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

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参与实验过程

合作学习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式同样也是非常有效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可以通过互相帮助来共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合作学习实验的方式也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或者是按照学生的意愿来自由地组合,这样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资源的共享。在开展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与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然后通过观察分析完成实验,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针对实验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并解决问题。比如,“观察水绵”的实验主要是学生利用显微镜来观察水绵的结构,实验用到的器材主要有显微镜、镊子、标本瓶、滴管以及水绵等,首先涉及实验步骤,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上一滴清水,利用镊子夹住少量的水绵放入清水中,然后盖上盖玻片,这样,简单的临时装片就制作好了。之后将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进行观察,即观察水绵的形态结构,然后将观察到的形态结构和教材上的水绵结构图片进行对比,知晓其中的异同点。这样,学生完成设计的实验步骤之后,对水绵的结构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提出疑问,“水绵的生活环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水绵的结构特点又是什么?有些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明显,影响因素又是什么呢?”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课外书籍、资料或者是通过网络等形式对水绵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特征进行具体的了解,并在小组内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进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三、利用生物实验,带领学生探究生活

生物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生物本身就是一门反映自然和生活的学科,生物知识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生物实验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带领学生探究生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涉及到的生活内容是比较多的,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对自身的实际生活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比如,人们常说新疆的哈密瓜是最甜的,当地的人们流传着“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俗语,这说明当地的日温差是非常大的,新疆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升温快,降温也快,因此当地的温差就比较大,再加上日照的时间比较长,植物能够进行充足的光合作用,因而可以大量地积累有机物,并且由于当地的夜晚温度比较低,因此植物的呼吸作用就比较弱,消耗的有机物少,这样一来新疆地区的瓜果就比较甜。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到底是什么呢?是淀粉吗?根据这一问题设计实验,可以利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实验如下:选择健康的植物,使其在正常的光照下放置一段时间,然后按照实验内容去除掉叶片上的叶绿素,如果滴加碘液,叶片上出现蓝色,那就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细化实验步骤,进而设计比较严密的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操作,从而获得最终的实验验证。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积极使用实验教学法,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并且通过现场实践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生刚好处于对很多事物都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的时候,只有抓住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生物的喜爱,就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物课堂效率,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15:[初中物理]浅议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物理]浅议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科书中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还有每章都安排的小实验。通过这些小实验,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调节教学以和谐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思想为指导,渗透愉快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成功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和创造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科学依据,使教学系统优化运行、教学信息优化传递、教学过程优化控制。

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符合调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调节为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原则,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一、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降低自学释疑环节中学生遇到问题的难度。

学生在预习和自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自学效果。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呢?指导学生做个小实验就是好办法。例如小实验“筷子提米”,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确信了摩擦力的存在,认识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小实验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的推动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讨论、改进和提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会大幅度地提高。

二、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训练操作中的主体作用。

训练操作就是要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操作是检验能力的关键。小实验从开始设计到制作,从演示实验到观察现象,从总结规律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学生亲身实践,通过耳听、眼观、脑想、语言表述和动手操作练习来完成的。例如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时,学生用导线将电池(三节)、小灯泡和两个鳄鱼夹组成一个检验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组。当鳄鱼夹夹住铅笔芯部分时,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连通,碳质导电是导体;当鳄鱼夹夹住铅笔木质部分时,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干木材不易导电是绝缘体;当用两手各握一个鳄鱼夹时,小灯泡亮了,说明人体导电是导体;当松开一只手时灯泡熄灭,这说明空气不易导电是绝缘体。通过实验,学生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实践中提高,思维在训练操作中也得到发展。

三、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在反馈环节中查缺补漏。

调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反馈矫正。只有在教学中及时接受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调节教学内容、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尽快纠正偏差,才能做到讲课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生活习惯的“前概念”的干扰,受前面所学知识中的“负积累”及知识综合难度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新知识时会有障碍。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抓住反馈及时矫正,学生便容易接受。如为了帮助学生区分熔化和溶解两个概念,我便让一个同学亲自动手做两个小实验,其他同学当参谋。实验一是把一勺白糖放入盛水的试管中,观察白糖有什么变化?思考试管里有几种物质组成?实验二是把一勺海波放入空试管中,用酒精灯均匀加热,观察海波有什么变化?试管里有几种物质组成?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实验有什么区别,再用熔化概念去对照分析哪种属于熔化现象,最后让学生讨论。可见,借助小实验可以形象、具体、直观地说明问题,使学生能够尽快弥补知识和技能上的欠缺。

四、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使学生在延伸迁移环节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逻辑推理能力,将所学知识延伸迁移、进一步深化与升华,就需借助于小实验开阔学生思路。如小实验“巧找重心”复习了“重心”和“重力方向”等概念,还可使学生学会用吊挂法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搞清楚杂技演员“走钢丝”、“顶碗”、“蹬杀等技巧的道理。

[1] [2]

篇16: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物理是一门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时候,重视开展生活化教学,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只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才能够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既符合当前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又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生活的眼光看待物理问题,推动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几条策略,旨在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引入生活化的故事,激发学习热情

由于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会有浓厚的兴趣。相比较理论讲述,学生更加愿意倾听故事,在故事的引导下,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一些趣味性和生活化的故事融入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索思考,在不断探索故事的时候学习物理知识。这样能够大大提高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和效率,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更好地提高物理综合能力。例如,学习物理知识《重力和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讲解《龟兔赛跑》的故事,以物理的角度讲解。“假设小兔子比赛中没有睡觉,那么谁会先到达终点呢?为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使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入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对于重力和摩擦力的知识有所了解。通过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教师进行一点小小的改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讨论小兔子最先到达终点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从重力和摩擦力两个方面思考,使学生快速掌握了物理知识。通过讲解生活化的故事,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拓展,有效强化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识。

二、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习效率

物理与生活紧密相连,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物理现象。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这些物理现象开展生活化物理教学,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透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因为初中生的好胜心都会比较强,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教学过程中,在主动学习探究中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习《物态的变化》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竞赛的方式说出更多相关的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给水加热的时候,在达到一定温度的时候,水会沸腾。这个过程中就会有一部分水蒸发掉了。这就属于一种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也就使物理知识“汽化”;同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的“液化”的'现象,比如在冬天的时候,许多人为了让双手变得暖和,会往手上吐哈气,这主要就是利用了水蒸气液化放热,使其双手变得暖和。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会更加积极地列举出各种各样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巩固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提高综合能力。

三、开展生活化的物理实验,增强综合能力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会涉及许多物理实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在利用物理实验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于物理教学的体验,从而更好地感受物理学科的趣味性。例如,物理学中“摩擦力”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因为学生既看不到又摸不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在空气中移动,感受手受到的阻力。然后把手平放在书桌面上,再移动一下,感受阻力。通过两次不同的实验,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两次阻力不同。通过这样的实验,引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的横截面积有关。也可以让学生施加重力在书桌上进行移动,感受阻力,从而引出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有效加深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的实验教学往往是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创设一些简单的生活化实验情境,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熟练掌握初中物理知识。

四、布置生活化的物理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在开展生活化物理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布置物理作业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在课后作业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实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所以,教师布置物理课后作业的时候,应该充分结合教学与生活的实际情况,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创设物理作业生活化的情境。例如,学习《物质的密度》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充分利用家中现有的器材对不同的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教师可以让学生拿着同样体积的塑料、铁块等。这样学生回到家中就会充分挖掘家中能够用来进行物理实验的器材,从而进行不同物质密度的比较。通过这样的生活化作业情境,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完成物理作业,同时,能够更好地把自己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针对物理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实际情况,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情境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因为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又是为了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

所以,教师应该坚持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努力创设学生喜爱的物理生活化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生活化元素,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识,体会到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篇17:非智力因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非智力因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智力因素―――接受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有助于学生接收新的知识点,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但也不能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内因固然重要,但如果外在因素利用不恰当,会对初中物理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给初中物理学习带来阻碍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人教;非智力因素

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因素―――接受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有助于学生接收新的知识点,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笔者在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浅谈如何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初中物理的教学,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物理能力。

1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不同的心理学者和教育研究者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些人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有人认为只要不属于智力因素的其它因素都属于非智力因素;还有人认为非智力因素和学生的.人格因素密切相关。笔者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非智力因素是指能够影响学生学习活动中并对此产生影响的个性化心理因素,例如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欲望、意志力、情绪、自信程度、志向和性格等。

2学习欲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学习欲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力,是产生和维持学生长久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让学生明白教材中的物理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者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习欲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笔者在讲解此知识点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现象,设置教学提问和教学情境。教学提问如下:1、阿基米德曾夸下海口:如果给他一根足够长的棍子(杠杆)和一个支点,他就可以把地球撬起来;2、同学们坐公交车的时候,在其方向盘的圆圈里有很多横条连着中间的圆杆,如果没有这个方向盘,直接去转动中间的这根圆杆,公交车能顺利地行驶吗?教学情境为:1、准备一些指甲剪,让学生使用它为自己剪指甲,在剪指甲时,思考:没有那根杠杆起着挤压的作用,而只有徒手去按压,能否把指甲剪掉?2、播放起子起螺丝钉的视频。在这两个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探究,剪指甲和起螺丝钉的过程中如何体现杠杆原理?所以说,一旦学生发现学习物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当中好奇的问题或者一些难题,那么他们学习物理时,就会乐于去探究,学习的欲望就会有所增强。

3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物理的学习和数学一样,具有逻辑思维过程。如何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在逻辑思维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即使他们知道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具有很大的用途,仍然会感觉到物理学习的枯燥无味,不愿意学习。只要有了学习兴趣,学习的动力就会产生,在动力的驱使下,他们就会觉得学习物理是件容易的事情,不会把它当成初中学习中的“拦路虎”了。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在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并不一样,学习欲望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他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学习兴趣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在各种感觉上给予他们刺激,让他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改变教学手段,不再使用传统的手段,尽可能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模式,不再使用“死气沉沉”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游戏等教学模式;可以更换教学场地,不再局限于教室内,可以把教学移到室外第二课堂中。例如在《力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切身感受这个知识点,我把教学场地移到了操场上,采用了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我把学生分成男女混合两个小组和男女生分开小组的两个比赛方阵,在学校操场上进行两个方阵的拔河比赛,使学生明白在比赛的过程中,只要你给对方施加了力的作用,对方也一样会对你所施加的力给出反应(产生反作用)。在比赛游戏下,学生学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好奇心和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在兴趣的引导下,他们的物理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

4自信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的自信心是学生学习任何一个学科知识点的重要保障。没有自信心的学生,一旦在学习上碰到困难,他们更容易打退堂鼓。笔者曾对学生学习物理自信心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百分之七十五的学生承认自己在物理学习中的自信心非常低下,物理学习是所有学科当中最薄弱的学科,他们学习物理时通常都是被教师“连拖带拉”之后,才基本上理解了物理知识点。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时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能凡事都自己“承包”。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除了给予正确的引导之外,同时还要从精神方面给予学生激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并不低下,只要自己在此方面多倾注精力,就能学好它。另外教师可以通过以往成功克服物理学习困难的学长们的成功案例,给学生讲述别人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面对的,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目前的处境是很多学生都会面对的时候,自信心就会被重新的激发出来,学生就会坦然对待眼前的困难,从而在物理学习上迈出关键的一步。

5结语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但是也不能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内因固然重要,但如果外在因素利用不恰当,会对初中物理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给初中物理学习带来阻碍作用。在所有的非智力因素中,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尤其重要,所以在本文略加阐述,希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刍议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J].考试周刊2013(44)21-23.

[2]付世亮.《物理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J].新课程(中学)2012(12)34-36.

[3]张春超.《论非智力因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2015(18)19-21.

篇18:探讨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

郭秀珍

(青海省德令哈市第四中学)

摘 要:实践出真知。无论是参与社会实践还是落实内部学习,有效参与和得到落实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证学有所成。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分析内部应用教学技巧参与对教学的有效作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试论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教育学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