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物理教学论文 > 大一物理论文范文

大一物理论文范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一物理论文范文(共含1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efrgt22”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大一物理论文范文

篇1:大一物理论文

自然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摘 要】事实上,科学与宗教并不是背道而驰的,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但是要承认科学与宗教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我们要在看到科学与宗教的区别的基础上分析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联系。

宗教与科学既对立又统一,宗教离不开科学,科学也需要宗教。

在科学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我们更不能摒弃宗教信仰,要发挥其有利一面,发展科学的同时也发展宗教。

【关键词】自然科学;宗教;科学家;宗教信仰

1 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定义

1.1 什么是科学

科学即分科之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学说。

在《辞海》(1979年版)中这样界定“科学”:“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英国学者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一书中说:“科学可作为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以及构成我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1]

1.2 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成长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对神明的尊奉与崇拜。

一般而言,宗教就是一种信仰体系,是对客观存在的解释,一般包括仪式的遵从与信仰两个方面。

宗教主要特点是,相信有一种神通的神秘力量或实体存在于现实世界之外,这种神秘力量不仅统摄万物而且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拥有绝对权威,从而使人类对这种神秘力量产生敬畏和崇拜之感,并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引申出信仰认知和仪式活动等内容。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这样解说宗教“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2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2.1 科学与宗教共同生长

科学是一种认识活动,科学知识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古代文明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由于受人类社会实践水平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在一段很长的历史进程中,古代的科学知识一直依赖于充满想象和猜测的自然哲学,甚至依附于宗教神明。

到了中世纪,科学逐渐发展成为神学的一个分支,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科学与宗教从混合状态走向解体,科学最终从自然哲学和宗教神话中分离出来,演变成为实证科学。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第一次宣布了近代科学与宗教神话的终极决裂。

从此,科学的发展取得巨大的进步,自然科学也从宗教神学中获得解脱,科学与宗教走上了冲突对立的道路。

在人类文明刚刚开始之时,科学与宗教就各自的萌生起来。

只不过当时科学认识与宗教思想都处于初始时期,相互存在于人类的原始思维形式之中,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很难找到二者的差别。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文化形式出现分化现象,不同的文化形式开始分离。

在原始社会走向完结前,不同文化的分化正处于低级阶段,科学知识与宗教神明仍然共同存在,界限不分明,互相包含。

正因如此,我们在最初的科学中能够看到神秘的虚幻认识的影子,而在最初的宗教中也能够发现人类经过实践积累的经验知识。

2.2 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科学不认可超自然的力量,反对采用超自然的因素和力量去解释任何自然客观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发展过程。

然而,从本质上说宗教就是对超自然力量的敬仰与信封,认为世界是被超自然的上帝和神明创造的。

宗教由于对超自然力量的敬仰与崇拜导致它否认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和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这种科学对超自然力量的否定与宗教对超自然力量的肯定之间的对立,决定了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而且这种对立是不可调和的。

科学与宗教的认识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

自然科学从客观实在的各种具体形式出发,从而发现客观实在之间的联系并用经验的方法证明。

而宗教认识所采用的方法是“信仰主义”,借助的是非经验、非理性的神秘主义直觉。

科学与宗教的社会作用也有很大的不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以此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被马克思主义看作是最有意义的革命力量。

虽然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宗教曾经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宗教是一种含蓄的成分,因为宗教常常把客观的社会制度作为神意的展现,因而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2.3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说:“自然科学……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它还得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并举例说:“自然科学把它的殉道者送上了火刑场和宗教裁判所的牢狱。

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

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而宗教裁判所只是把乔尔丹诺・布鲁诺简单地烧死便心满意足了。”[3]

宗教和科学是一直存在着冲突的,但二者的关系并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宗教领域同科学领域之间冲突的主要来源在于人格化了的上帝这个概念。

这种象征性的内容,可能会同科学发生冲突。

只要宗教的这套观念包含着它对那些原来属于科学领域的论题所作的一成不变的教条式陈述,这种冲突就一定会发生。

[2]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并不罕见,依此可以看出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干涉,比如,教会严厉反对伽利略和达尔文的革命斗争并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就是这样。

无论历史还是现实都向我们证明,宗教永远不会摒弃对威胁其地位的科学理论发起挑战的,不仅这样,宗教还要打击科学的教育。

最典型的例子是,众所周知基督教一直没有停止对“进化论”的攻击,因为“进化论”击中了基督教信仰的根基,这也就上演了宗教对科学的迫害。

由此看来,科学与宗教的冲突由来已久并且也很难调和。

3 科学家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虽然科学与宗教在历史进程中始终是对立冲突的关系,但是许多西方自然科学家都有宗教信仰,例如天文物理学的奠基人开普勒曾说过:“既然天文学家是自然之书最高上帝的牧师,适合我们思考的不是我们智慧的光荣,而是居于一切之上的上帝的光荣。”;还有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者牛顿,他信仰耶稣基督和救世主,而且牛顿在晚年写了大量关于宗教方法的手稿,手稿内容涉及年代学和圣经研究又延伸到神学阐释;更有发展了电学和磁学基础概念的法拉第,他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信徒,积极参与教堂活动;被称为是原子理论之父的道尔顿,也是一个传统的基督徒。

恩格斯说过:“上帝在信仰上帝的自然科学家那里的遭遇,比在任何地方都要糟糕。

唯物主义者只去说明事物,是不理睬这套废话的。

只有当那些纠缠不休的教徒们把上帝强加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才会考虑这件事,并且作出简单的回答,或者像拉普拉斯那样说:‘陛下,我不’,或者更粗鲁一些,以荷兰商人经常用来打发硬把次货塞给他们的德国行商们的方式说:‘我用不着那路货色’,并且这样就把问题了结了。

而上帝在他的保卫者那里竟要忍受何等遭遇啊!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历史中,上帝在他的保卫者那里的遭遇,就像耶拿会战中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在他的文官武将那里的遭遇一样。

在科学的推进下,一支又一支部队放下武器,一座又一座堡垒投降,直到最后,自然界无穷无尽的领域全都被科学征服,不再给造物主留下一点立足之地。

牛顿还把‘第一推动’留给上帝,但是不允许他对自己的太阳系进行别的任何干预。

神父赛奇虽然履行教规中的全部礼仪来恭维上帝,但是并不因此就变得手软些,他把上帝完全逐出了太阳系,而只允许后者在原始星云上还能作出某种‘创造行动’。

篇2:东北大学大一物理知识点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1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篇3:东北大学大一物理知识点

1.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不一定”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

(3)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

2.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来求解

3.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

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

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东北大学大一物理学习方法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7、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东北大学大一物理学习技巧

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道理,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种不同的题。首先,文理科的思维特点有差异,文科侧重理性思维,而理科侧重逻辑思维。数学偏重图文与函数关系的分析推导,而物理突出具体问题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题方法也是随题而变,不同题目的解题方法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统揽,或者用几种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尽管解题要经历审题(理解题意),解题(具体过程),答题(说明结果)几个环节,但解题的方法是灵活的,因题而变。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巧妙方法或综合方法的适用。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迷信某种模型解题,它会束缚你发散探索的思路,只能让你走进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的死胡同。提倡独立思考,重在方法的迁移和变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就什么,该用什么就用什么的理念解每道题,以不变应万变。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使自己的脑子真正活起来,通过解题获得成就感。

三、不贪难题,要抓“双基”

题目有难易度之分。我们解怎样的题更有助于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应该以解中档题为主,这种题含有基础性要求,同时又有能力提升的空间。也就是说解这类题能驾驭自如,那么,面对有难度的题也不会一筹莫展,或胆怯退缩。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好高骛远,热衷于做难题。贪大求难,但往往受挫,久而久之消磨了意志,望题生威。究其原因,底气不足,还未到火候。要知道,所谓的难题就是综合的知识点多,需要统筹的方法多,设置的情景新颖,问题的过程复杂,实际应用强。

但是,我们只要认真解剖,分立而治,分析背景,提取信息,善于转化,复杂问题得到简化。再则,再难的综合试题往往设置了由易到难的思维能力梯度,使你逐级往上,不是压根儿全然无知。因此,我们解题不必总觅难题。要抓基础题和中档题,逐步修炼,增强正确解题的自信心。

篇4:物理论文

《 物理学视域下建筑节能问题探讨 》

在物理学看来,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外一种形式时它的总能并没有发生变化,其中所蕴含的能量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既不会自行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这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思想———能量守恒定律,但是这一定律只规定了能量的数量关系,并没有涉及到能量的转换过程。

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就解释了能量转换的基本方向。

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只会做功而不消耗能量的永动机是永远不可能制成的,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必然会导致其中的熵不断增加,它永远没有减少的可能。

最早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学者是麦克斯韦,后期有许多学者试图证明这一理论的错误性,但终究还是没有成功,直到1951年法国物理学家布里渊将信息论与统计物理联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证实了麦克斯韦的这一假设。

这一假设中的事物交换与信息交换存在本质的区别,在事物交换中不可能出现两者共同拥有的情况,一方的增加势必导致另一方的减少,但是信息交换则不同,它不必遵循热力学定律。

可以说信息替代能源是建筑节能的基础,从布里渊的研究可以看出,信息的传递不遵循热力学定律,可以利用这一规律在热力学允许的范围内做许多事情,例如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孤立系统中熵的增长速率,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信息替代能源。

能源是有限的,但是信息资源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是社会发展导致能源在不断减少,能源消耗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在不断增加,

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会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如果一直纠结于物质系统,很难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而用信息资源代替物质能源就难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利用信息来降低能耗的实例:出行前预先在地图上标明线路,既能节省时间又可以降低汽车的能耗;在房间安装温控设施,随时了解房间的温度可以降低取暖能耗;新信息技术应用于机械设备中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设备的能耗。

信息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同时信息在建筑节能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引起我国建筑界普遍关注的高层建筑节能问题,就是因为对建筑节能信息了解的缺乏,才导致了设计不合理现象频繁出现,忽视信息的建筑工程必然会对整个建筑造成极坏的影响。

物理学知识在建筑节能中的运用

(一)以物理手段实现太阳光照明

经医学专家研究证明,太阳光可以降低诸如忧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之类疾病产生的几率,采用物理方法将太阳光引进室内不仅可以增加晒太阳的机会,更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在没有机会到户外享受阳光的时候,采用导光管装置就能将阳光引入室内,它主要是通过物理学中的反射原理传递光线,但是光线的每一次传递都会造成能量的损失,这种导光管装置不适合长距离的光线传递。

物理学家爱德曼兹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装置,这个装置的主体是一个塑料控板,控板上安装了许多由激光切割而成的镜片,这些镜片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当太阳光照射到塑料控板上时亮度便会增强,然后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许多科学家开始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彩色荧光塑料上,他们试图采用荧光塑料来采集阳光,这项研究的原理是:白色是由红、绿、蓝三个颜色组合而成,科学家们尝试将由这三种颜色的塑料收集到的阳光进行重新组合,然后就形成了人类生活中所需要的白色太阳光。

通过这种物理手段形成的太阳光所发出的亮度相当于两个75瓦灯泡所发出的亮度。

(二)利用太阳能取暖

要利用太阳能进行取暖就必须选用热阻和吸热系数较大的材料,热阻是指材阻挡能量进行传递的能力,吸热系数是指物体本身吸取热量的能力。

在传统热学工艺中这种方式较为常见,为了满足工艺需求一般使用热阻与吸热系数较高的材料,在减缓热量传递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吸收热量。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充分利用太阳能不仅有利于节能,更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建筑选址最好是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有利于阳光的接受。

建筑中的玻璃选用热阻与吸热系数较大的材料能够有效地进行能量储存,这些材料在白天吸收大量的热量,然后使用储热墙或者其他储热工具将热量储存起来,在夜间温度降低时这些储热工具便可释放出热量,增加室内温度。

对于冬冷夏热地区的建筑,要组织调温,窗外应当设有可以操控的遮阳设备,夏日温度较高时这些遮阳设备可以阻挡高角度阳光的照射,

冬季温度较高时这些遮阳设备又可以将低角度阳光引进室内;也可以在遮阳装置中安装双层玻璃,在冬季档有日照的时候双层玻璃的吸热作用能够提升室内温度,

晚上关闭反射膜或者百叶窗,能够有效的组织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节能的作用。

(三)纳米技术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纳米原本只是一种计量单位,当某种材料的粒径小于100nm时,它便可以称作是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新兴技术,制作具有小粒径材料的技术就是所谓的纳米技术,纳米科学是原子物理、量子物理等多种学科的聚集点,纳米材料具有体积尺寸小的特性,从而就成就了它不同于一般材料的特质,如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殊性质。

纳米技术在混凝土生产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通过对碱骨反应的抑制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量子尺寸、光催化效应等性质,因此采用纳米技术制作而成的混凝土具有分解有毒物质、净化空气的功效。

纳米材料的其它功能能够制成不同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如能够进行智能报警与自我修复的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能够使材料的刚度、强度、韧度等发生变化,利用这些特殊的性能就可以生产出各种不同的材料,如弹性水泥、延性水泥,抗菌陶瓷、

保温隔热玻璃、抗菌塑料等具有高性能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性能,更能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有效的降低因能源消耗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四)毛细现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当液体接触到具有细微裂缝的物体或者具有较小管径的细管时,就会沿着裂缝与细管上升或下降,这种现象就被称作是毛细现象。

毛细现象是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纸张吸水、地下水沿着细缝上升等都属于毛细现象,这种现象在建筑中的应用能够解决许多难题。

例如在装有空调的室内,无论是夏天的冷风还是冬天的热风都会使人感觉不舒适,这主要是由于空调吹出的“风”会带走人体的水分,从而引发脱水等“空调病”,而新型建筑中的温控装置则用水这一传热载体取代了传统建筑中的空气,这种新型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人体的不适感。

这一技术正是使用了毛细现象的原理,建筑物的天花板上布满了网栅,它是由一根根细小的毛细管组成,这些毛细管纵横交错形成一张网,毛细管中流通着水,冬季温度较低时发电所产生的余热使管中的热水不断流动,热水的流动使室内温度上升,发电所产生的余热又使管中的冷水不断流动,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采用毛细现象制成的制冷系统大大优于传统的制冷模式,不仅能够降低能耗,更能降低身体的不舒适感。

(五)太阳墙技术的应用

太阳墙技术的应用实际上是太阳能技术应用的一个范畴,太阳能可再生、环保、便宜等特性一直是能源研究专家观众的焦点,人们不断开发探索新的途径来实现对太阳能的利用。

采用太阳墙空气集热器可以回收墙体的散热,解决新风的预热问题,在增强室内空气供给量的同时能够有效的节省能源。

制作太阳墙主要采用镀锌钢薄板或铝制薄板,这些薄板外拥有许多褶皱和小孔,薄板的表面颜色较深,这些板材一般安装在距离建筑外墙20厘米的地方,并和建筑物顶部的遮雨板连接在一起形成太阳墙即热系统一个组成部分,另外一个部分由室内风机与管道组成,这两大部分就构成太阳集热系统的整体。

其中薄板上的褶皱主要是用来增加板材的强度,褶皱可以根据需要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形状,板材上孔洞的数量以及分布规律则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这主要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特点、所处地理位置、阳光充足程度等。

篇5:大一化学论文

大学化学教学问题及对策【1】

摘要:化学是大学教学中一门历史非常悠久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

但在教学体制不断改革深入的同时,相关的专家指出,目前在大学化学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进而有效提升大学化学教学的质量。

本文主要就做好大学化学教学中相应问题解决、改革的意义、当前大学化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等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大学;化学教学;问题及对策

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化学知识的掌握为我们开启了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大门。

正是由于其这一特性,在大学内化学课程的开展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并且在大学的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当前高校教育体系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虽然近些年来高校对化学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有效的提升了大学化学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相应知识的掌握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但是大学化学与高中时期化学教学相比其实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因而对于大学化学教育者而言,应结合当前大学化学教学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进而来有效的提升高校化学教学的质量,以促使学生能更为深入的对相应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

一、对大学化学教学中相应问题进行解决、改革的意义

化学是大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该项知识于实际中被应用到了多领域中,例如医学中、化工中都涉及化学知识。

因而对于高校而言,做好化学课程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近些年在人们对化学知识深入化学习应用的过程中,其对于人们化学知识的掌握相应能力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于此同时也将高校化学教学中一些问题凸显了出来,那么为了强化当前高校的化学教学质量、提升高校学生知识的掌握度及综合素质。

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指出,高校应针对问题对教学内容、思路、方法等进行改革与完善。

以实现用科学的方法来对高校化学教学进行深入改革,将问题一一解决,为学生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就这一层面而言,对大学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与改革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二、当前大学化学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大学是专业高等人才的主要培训机构,因而相对于高中化学而言。

大学化学的教学内容知识面更广、更深,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学内容知识相较于从前更为丰富。

例如我们所知的材料化学、环境化学等为化学科系内新兴知识体系。

但是当前在大学,教学上一味的求全,教材的编制上专业性不强,专业知识特性不突出。

这一情况的存在有碍了大学化学教学的有序化、深入化进行,是当前一个具有普遍性特点的问题。

(二)授课方法过于单调、内容陈旧

化学作为一项现实工作中、生活中较为常用的知识,近些年来化学知识的发展迅速,已然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领域内。

而且有很多的研究新成果问世,教学中应多将此类前沿知识引入、教授给学生。

而事实上当前大学化学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未能将实际与教学有效的衔接,该情况的存在非常不利于学生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另一方面,当前大学化学教学的方法较为单一、刻板。

教学的过程中师生的交流性不强,信息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衔接度不高。

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教师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教学方式,将传统教学的板书等抛弃。

而事实上这一情况的存在,令学生陷入到了被迫接受的模式当中。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下降、知识的记忆程度不高,该问题同样也存在于大学化学教学中。

此外,作为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化学课的教学是无法离开实验的。

因而实验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占有者无法动摇的地位,其可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其的创造思维。

但是当前大学内的化学实验课内容以实验教材为蓝本进行,而这些实验课内容并不具备创新性。

且有限的实验课时被这些固定模式的实验内容所占据了,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失去了实验课设置的意义。

(三)教学思想过于传统

思想决定了人们的行为,正确的思想对于人们的行为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但是当前在大学内相关教育者的教育思想过于传统、陈旧,严重的影响到了课程的教学,当然这一情况同样存在于化学课程的教学中,这是一个当前大学化学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大学化学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转换教学思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大学化学教学思想已然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

因而对于当前大学内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改变自身固有的传统的化学教学思想、理念,吸收并接纳新的教育思想。

并认真的去理解其的内在含义,进而以此为指导来完成当前大学化学课程教学。

(二)根据专业特点对知识结构进行优化

在大学的化学教学中,知识内容被进一步细化,涉及面更广。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不要一味的求全。

在授课的过程中应精炼内容,并结合实际为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这样更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为生物专业的学生讲解化学知识时,内容上应重点讲解与基因工程方面关联性强的化学知识。

(三)丰富教学方法,优化内容

另一方面,教师应丰富自身授课的方法,恰当的将信息化等其他先进授课方法与传统授课方法相结合。

尽量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来讲解化学课内的知识点,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鲜活化,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另外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与时俱进,将当前一些化学研究新成果、新知识引入到课堂中来,这样更容易引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此同时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联系,以促使学生重视起化学知识的学习。

此外,针对当前化学实验课内容单调、刻板问题,教师应尝试以开放实验设计的思路来引导学生完成大学化学实验课。

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促使去主动的思考,为学生化学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语

化学教学是大学课程教育体系内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来完善、提升自身的教学方法。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来将问题解决,恰当的来引导、辅助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枫,张会菊.大学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协论坛(下半月),(02).

[2]包雅丽.试论大专基础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少年,(34).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与改革措施【2】

[摘要]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对学生思维的开发,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文章结合化学实验教学实践,针对现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升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体会。

[关键词]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大学化学实验在培养大学生认识、研究、掌握和应用化学现象及变化规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戴爱邦教授说过:“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的`处所”。

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实验技巧,提高动手能力,丰富思想,开拓眼界,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化学实验是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最好载体之一。

这对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性的意义,因而,提升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成为了重中之重。

1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思维开拓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6:大一经济学论文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企业为了达到发展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管理行为,通过规划、组织、控制、指挥以及协调等多种现代化管理方式来获取、开发、利用以及保持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了制定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目标、人才招聘及选拔、开发与培训、考勤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安全管理、员工流动管理等方面内容。企业经济效益主要分为管理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潜在经济效益、技术进步经济效益以及规模经济效益,主要是指企业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

(一)人力资源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在企业中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人才招聘标准与计划的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奖惩制度以及薪酬制度的订立,均是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通过制定周详的人才培养计划来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从而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提高。

(二)人力资源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管理是指为了获取与其经济效益而采取的一系列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过程。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也自然有自力资源管理的部分结果。通常情况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确定是以企业总体目标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来制定与开展企业人力资源制度以及活动等内容,通过采取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也是现代化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坚持“以人为本”即对企业员工视为一项重要的资源进行开发、引导与培养,始终将员工放在第一位。通过科学的手段与措施来挖掘企业员工的最大潜力,让每位企业员工能够在管理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让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都被调动起来,从而促使其努力实现单位预定的目标,实现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局面。

(二)合理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是为了优化配置企业人力资源,减少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当而导致的经济损失以及人才流失等问题,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实现平衡发展。首先,应挑选适合企业发展且能够为企业创作价值的人才;其次,应依据人才各自的特点将其安排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将其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再次,应将企业员工的质量与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最小人力资源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回报。此外,应帮助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并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最后,应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人力资源规划能够切实符合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要求。

(三)制定科学的薪酬标准。薪酬是员工提供劳动,而企业为其提供的报酬。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不但能够有效吸引优秀人才,而且还能让企业在于同行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薪酬标准时不能一味最求高薪酬,还应考虑到人工成本与企业经济效益间的问题。首先,应全面调查竞争对手以及同行业的薪酬水平,从而为本企业薪酬水平的制定提供参考。其次,在符合成本控制以及预算管理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科学的具有竞争性的薪酬标准,让企业获得更大的人才竞争优势。科学合理的薪酬标准不但能够稳定企业人才队伍,调整企业内部劳动关系,还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在调动员工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同时,也能促使员工不断提升自我,以达到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应当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现有企业人力资源的调配与激励制度进行合理调整,并对企业的福利、薪酬、激励制度进行完善,以全面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与创造性。此外,还应合理调整企业人才评估、考核制度,完善人才晋升机制,构建合理的约束体制,以切实减少企业人力资源流失的现象。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其自身经济效益的实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更为健康与长远的发展。因此,企业应当对人力资源管理予以充分重视,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通过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来不断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从而促使企业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大一经济学论文]

篇7:大一心理学论文

初入大学最担心的肯定是离开家乡到了异地面对各种新的关系不知道怎么处理,很庆幸能在心理课上得到老师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事实上,中学阶段沉浸在学习中的我们并不需要过多的去考虑人际关系的处理,但进入大学,就像走进了社会的缩影,同学、舍友、社团的师兄师姐、各个科目的老师……周围的人构成的多彩大学,撞进原本单调灰色的生活,实在让我有些猝不及防。所以,心理课上的分析和讲解对我来说非常及时,对我梳理处置人际关系有很大帮助。 另外就是老师在课上为我们做的性格分析,人贵自知,课上的性格分析让我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是怎么样性格的人,让我更能清楚地知道我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改进自己性格方面的不足,以使我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让我有收获的地方,比如除了怎么对待他人的关系,老师也讲解了怎么对待自己、怎么面对良性竞争、怎样提升自我、怎样分配时间、树立怎样的爱情观才是健康的,甚至还向我们介绍了怎么样界定是否患有心理疾病。虽然到现在心理课不过上了八次课,却实在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心理课上经过老师的分析,我知道自己是多血质性格的人,反观日常生活,我确实也是喜形于色,心直口快,常常说话不经思考,有时候虽是无意,却真真切切伤了人心。平时也因此闹过不愉快,但是并不太了解问题出自哪里,也就没能针对性地纠正自己性格的不足。现在了解到自己是什么样性格的人,相信我也可以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多控制自己,改变自己的性格以使自己更好的融入群体。当然我也了解到多血质的人可塑性强,我也会好好把握自己性格上的这项优点,多发展兴趣爱好、培养自己更多方面的能力,让自己更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以后我也会多去尝试一些原本以为自己做不到的角色,说不定从中能有意外的收获。

事实上,我初中所在的学校在市里排名并不靠前,所以我只需大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我就可以在学校名列前茅,最后也顺利被重点高中录取,但是进入高中之后,我发现我与同校其它同学差距很大,学习上的压力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难以排解的苦闷情绪又恰逢青春叛逆的时候,不愿与父母过多交流的我把压力变成了不愿与人交流的孤僻性格,高一高二还有一些集体活动作为调节,到了高三那,所有人全心备考,根本不可能顾及旁人心情的时候,我更加孤立无援,到了最后甚至跟同桌都没有太多交流,成绩也因为心情抑郁更加一落千丈,我掉进了一个恶性循环难以自救。毕业后也和同学们有过几次聚会,脱下校服放松下来的'大家打的一片火热,更显得我形单影只。鉴于此,我对大学充满了担忧,被录取的喜悦完全消弭鱼焦虑之中。我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参加军训更让我错失和同学们相处相识相知的机会,迷茫着度过了大学之初的两周军训。说实话,我原本对心理课时不抱期待的,因为中学时期也有心理课,不过也就是讲一些与我们生活并无相关的理论或者干脆就是自习课。但是第一次上心理课确实让我感到意外和惊喜,我从老师的课中听懂了怎样待人处事,了解了何为立身之本,课上我也会跟着老师的讲解一层层思考自己平日的言行是否合宜,举止会否有失偏颇之处,实在受益良多。一开始我和舍友相处十分拘谨,有时连自己的想法也不敢太多地表达,生怕招来不满,而老师让我明白,世上最难得的不过一颗真心,真性情待人处事便是最完美的相处之道。

除此之外,我也从老师的课堂了解了不少心理学的知识,遇到情绪低落的时候也能自我排解,自我舒缓。同时我也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明晓了自己离开家乡到大学进一步学习的目的何在,也渐渐有了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心理课对我的帮助何止一周三节课那短短两个钟头?我想,我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篇8:大一语文论文

大一语文论文

大一语文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及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掌握,对教材的安排要求“有开放性和弹性”,除了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的选择的空间,也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上所述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关键词:浅谈;语文综合;学习

正是基于以上的总体要求,我认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地实现对我们课本中关于“综合性学习”这一环节的开发和利用,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有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总体存在情况是重课本教学,轻课外活动,重教师分析,轻学生实践,重学生书面作业,轻学生口语训练,而新课标中正是针对诸如此类弊端,而设置了语文“综合学习”这一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搞好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呢?我想就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谈几点浅略的看法:

一、教师首先要对“综合性学习”有足够正确的认识

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改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部分,单独地列出来是有其实践意义的,我们每个单元的.语文教学都有关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专栏,用编者的话说那就是“一次次综合性学习,是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你流连忘返”所以综合性学习也是语文旅行中一次探险活动,假如我们教师忽略其在活动中作为精神探险的教育意义,也就是一种失责,也就是让学生失去了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沟通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机会。同时综合性学习也是众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的目的出发来进行设计的。它提倡的是跨领域学习,及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学习。

二、教师注重并指导学生对课外次源的收集及开发

这里包括两面个主面,第一是教师自身对课外资源的收集与开发。第二是学生自己利用自己与生活接触的机会对课外课程资源的收集和开发。

语文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除了课内资源,诸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等到外,还有许多可利用职权的课外资源,诸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话题等等,以及其他学科中撒落的点点滴滴,各种知识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综合性学习中的珍珠、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及学生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记载,学会思考,用语文的眼光去审视、去整理。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社会交往中,社会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物都可能成为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题材或话题,国这我们始终外于人生的旅途中,而语文学习本身除了指导学生领略一代伟人毛泽东高瞻远瞩的气执和雄才大略之外,同时我们可以欣赏冀冬天的美丽。如,当我们学生欤邻居交流时,我们也可以指导学生去揣摩周围人神态、动作、语言、生活习惯,以此增强自己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他们与我们名家笔下的某些人物的关系,也就是既要学会把语文与生活联系,又要学会从生活中窥视语文。

三、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是把课本知识转化自己的知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践可以让我们的学习既获取切实的感性知识,又可以让学生系统地检验课本知识的真实性,让学生能把抽象的、主观的东西转化为形象的、客观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身心各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所以我们语文学习也同样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地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上所述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当然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并不是我简单的走出课堂,搞一次秋游、春游或参加集体活动之类的实践。我们每们语文教师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结合当前阶段语文学科教学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措施的实践活动。比如,我们在组织学生学习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这一综合学习课题是,因为它有三项活动可供选择,分别是“――风流人物谁与争锋”要求列举十位心中的偶像并配一二百字的简介;二是“丰功伟绩到外传扬”要求选一两位喜爱敬佩的历史人物,讲友谊赛其事迹,总结其品质;三是“豪情满怀吟育华东地区章”,要每人选自己喜欢的诗文,并力求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从中感受风流人物的情怀。从三项活动看,都偏重于让学生从历史资料古文典籍中去寻找“风流人物”,通常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历史教材、历史故事中去寻找,致电图书馆去检索,或是网上输入相关的关键词诸如“历史英雄或英雄故事”等去检索一下,可能不需要太大影响的人物的效果。其实就目前中学生知识储备来说,有的学生不查任何资料可能也能完成这项工作,但其实际意义不是很好或者可以说学生的热情不是很大,因此我决定另辟蹊径,而是从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出发,把调查对象略加修改,要求学生去调节器查打听我们地方上相关传承下来的“风流人物及其故事或诗文”,并且指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途径去探险索、搜集或发现。一是根据地名特点去寻访、探险究;二是要据地方文化档案馆或地方志去查找;三是采访地方文化专家或老人,打听有关传说或记载。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结果取徒刑了许多令人感到意外的收获。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创造力

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参与进来,因此为了提高其积极性,作为组织者,我必须学会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论是从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让其价值在活动家中徒刑到充分的体现,首先教师必须能客观地描述每位学生,尤其是能力差的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其表现,突出他们参与性与进步性。多加鼓励,并从鑫方面加以引导,其次,介导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及帮助,让他们以各自的爱好和兴趣、地域等不同方式组成小级,也是十分有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三,存同求异,鼓励创新,从学生的学习经历知识结构来看,大多数学生是相似的,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涉及的内容是相似的,但是作为我们教师来说,发现相似之中的差异并进行恰当的评价,促进他们思维的求异,以此业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综合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质和科学创新思想的一个环节,确实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重视,它是把课内与课外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愿我们每位同仁做一个有心人把培养学生的探究创瓣意识,提高学生装的语文素质,作为语文教师应尽的天职承担起来。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教科书(七―九年级人教版)

[3]《从理解到行动-通识卷》

篇9:行政管理大一学年论文

一、高校机关部门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责任心和执行力不强,工作效率不高

当前高校设置的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为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本该是他们应当做的事情,但是现实却是脱离实际,弄虚作假,群众观念淡漠,形式注意严重这类现象十分凸显,为上级领导服务笑语盈盈,为师生员工服务缺乏干事激情,精神状态不佳现象,甚至存在着“脸难看,们难进、话难听、事难办”的官派作风。对于上级下达的指令,执行力不强,出现有部署无落实现象,该深入基层调研和实践的,仅仅只是浮于表面,完全悖离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有的岗位还存在人员冗杂,职能交叉现象,加上管理环节繁杂,出现工作效率不高的现象。

1.2管理理念错位,创新意识不强

在高校行政管理上,还是行政约束为主,强调规章制度和刚性管理,忽视具体情况,违背“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工作中,本位主义严重,滥用职权问题突出,总是将自己部门的利益置于学校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之上。高校机关管理队伍创新意识薄弱,观念不随着社会进步而更新,办事请还是老一套、老办法,缺乏新思路和新举措,影响管理效能的提高。

1.3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绩效考评制度不合理

当前高校工作人员大多数都不是管理专业出身,这直接导致岗位所需要的管理知识结构缺乏,专业素质不高,对管理工作也仅凭经验办事。而且管理建设队伍的绩效考评办法不科学,没有将工作的有效落实具体量化,从而没有形成竞争激励机制,自然难以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优化高校行政管理效能策略分析

2.1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责任心和执行力不强背后体现的就是服务理念的淡薄,转变服务理念是思想意识的提升,也是解决好高校行政管理效能的根源。高校行政管理理念就是要从要始终坚持为学校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工作,调度好各方面的利益攸关点,以高效率和优质的服务,让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利益观,切记为了自身蝇头小利,而危害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回应师生和各部门的要求,踏踏实实使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同时应当合理精简和统一机关职能部门设置,将职能交叉,权利分散的一些职位进行整合,厘清责任归属,形成一个分工明确和管理高效的部门设置。

2.2加强创新意识,坚持以人为本

社会在发展,高校机关部门行政管理工作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当前的机关行政管理应该借鉴先进的管理方式,提高创新意识,让管理工作方式更加民主和科学,始终要严要求和高效率的处理好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上级的各项部署和要求,要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执行方法,最快速的落实具体工作中,部门领导要多深入调查基层,让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得到尽快解决。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始终将全校师生利益放在个体利益至上。同时必须走出僵化的老一套管理体制,转变职能创新,用适应时代的新思路更好的服务校园教学和科研工作。结合岗位实践开展工作的问题和新发现,不断的用新视角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让行政管理效能得到提高。

2.3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建立合理绩效考评制度

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是从关键环节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的有效手段。无论是否是专业管理专业出身,都坐在行政管理部门的位子,必然会影响整体机关部门管理团队的进步。因此,必须采取岗位竞争聘任机制,通过双方签订管理合同规定,来达到选拔适合人才的目的。同时,要加强现有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各方面素质的定期考核,形成竞争的办公室氛围,同时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以工作落实情况作为最基本的考核标准,采取竞争上岗提干,提高工资待遇等激励措施,通过这些举措可以让每位行政管理人员自觉充电,营造良好的办公室学习氛围。

三、结语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机关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和锻炼机会,如选派机关骨干进行专业学习深造,鼓励工作人员继续学习深造,从而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强活力,为更好的处理好各项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校长远发展培养先进管理人才。

篇10:行政管理大一学年论文

一、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一)培养目标模糊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办学理念上认为行政管理就是政府管理,将行政管理视同政府管理。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形成的公共行政理念过分强调行政管理主体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不对等性,忽略了社会公众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参与以及社会公众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其行政活动的监督,使行政管理日益凌驾于社会和人民大众之上〔1〕。由于办学理念发生偏差,行政管理专业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能力锻炼等诸方面都会偏离现代社会发展方向,培养出来的学生就难以产生服务意识、公众意识和责任意识。再者,尽管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描述各校在表述上有一定差异,但基本上都是把行政管理人才表述为一种从事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而管理人才的范围是十分宽泛的,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仅从知识结构、基本素养和技能方面做了一定的界定,并没有从职业分类的角度来加以定位,学致使学生不清楚四年以后自己到底该做什么工作、该从事什么职业,容易造成行政管理专业的泛化、边缘化。由于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一些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四年中始终不能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就业方向、自己能做什么。结果多数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别的专业的学生也能做,工作替代性强的职业,而一些诸如会计、财务等工作,却未必适合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所以,一些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一毕业就失业或者不得不改行。

(二)知识杂而不精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在确定培养目标时,通常要求学生具备管理学、行政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往往造成课程一大堆,课时却很有限。在教学中,任课老师蜻蜓点水似讲授知识,没有时间开展费时费力的实践教学。所以,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论思想深度、理论扎实程度,不及政治学专业的深厚、论管理水平、实际操作能力,不如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对口。说是应用型、复合型,看似样样懂,其实门门不精通,专业性不强,动手能力也不强。由于专业技能并未与实践结合,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以我校行政管理专业为例,课程中有初级会计学、行政管理实用技能专题、公共关系学、管理学原理、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统计学原理、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绩效评估、人才招聘与测评、劳动法、公文写作等应用课程,但是这些应用类的课程都偏向理论的学习,而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结合测评方式进行实践学习就被忽略。有些课程被认为不是专业核心课程,实用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测评,应用工具的就删减。

(三)实践性教学漏洞多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是一种特殊的应用型人才,不仅应当具备较为广泛的知识基础,而且必须具备较强的行政能力。而从我国绝大多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描述来看,往往强调知识层面较多忽视行政能力的培养,以致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教学方法,都偏离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轨道。同时,地方性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学术交流与访问的机会较少,与外界的沟通条件不足,更多地专注于课堂教学。很多老师及教学管理者认为只要把每节课上好就是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很少考虑到校企合作,校政合作等社会实践的环节〔2〕。许多高校的行政管理课堂教育“一言堂”的现象依然存在,课后的实习锻炼比较少。有些课即便分了专题,让学生自由组合制作PPT,课上由学生自己发言,然而收获效果甚微。同时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多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方面的锻炼,没有形成学生适应地方需要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没有体现出普遍性和地方性,综合化与具体化的衔接与融合。这样的课程设置必然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结果,培育出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其知识结构不平衡,不利于学生未来走上社会后的生存与发展。

(四)案例教学问题突出

案例教学是行政管理教学过程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现实发生的某一典型的管理或政策问题为案例,为学生提供背景,并讨论行政管理面临的矛盾、困难和选择。笔者在长期教学过程中,体会到行政管理案例教学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对案例教学认识不深,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不够。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灌输或填鸭式的,学生从小学、中学一路走来,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教条。习惯了老师进行知识的讲授而不是思路的点拨,希望在课堂之上得到真知灼见。而案例学习从根本上来说不是学习的增量,而是结构的整合,不能冀希望于从一次案例课上学习和吸收很多新的知识、新的理论和新的信息,这是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授课的很大特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是需要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再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俗便车”现象.简易的案例教学通常采用单一的讨论方法,即教师出案例,学生讨论,最后任课教师总结。这种方法尽管有其优点,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学习者的自土性和内在潜能未能充分发挥等局限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互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的学生却比较少发言,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要么是学生自信心不够强,不敢说出自己的观点,要么是没有认真投入到课堂中,浑水摸鱼,懒得思考。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不利于教学的开展的。另外,在案例选择上,相关书籍案例陈旧,对案例缺乏相应的分析。行政管理案例教材就编写质量来说,比较有特色的案例教材比较少,通常见到的是在分析案例时浅尝辄止,套用大段的教科书内容,许多案例教材分析雷同死板。

(五)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目前全国只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二十来所高校有行政管理博士点。相对其它管理学科,全国每年毕业的行政管理博士生数量很少。由于一部分行政管理博士生就业时并非选择高校,而是考公务员或通过选调方式成为国家公务员。再加上一部分毕业的行政管理博士生本来就是政府部门的在职人员,毕业后自然回到原来机关。现在高校招收行政管理专业老师无一例外地要求应聘者是博士,但又有几所高校能得到满足?一方面是很多高校迫切需要行政管理博士,另一方面是行政管理博士本来产量稀少,生产周期长(3至5年),扣除毕业后走上仕途,更加造成供需矛盾尖锐。因此在全国几百所开设行政管理本科课程的高校,专职教师中具有行政管理博士学位数量很少。由于招不到行政管理博士生,很多学校只好降低标准,改招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或招聘其他专业的博士生,如政治学、社会学、甚至是马克思主义方向的博士生。因此,不少学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偏弱,有的高校连一个行政管理专业科班出身的博士也没有。

二、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某专业的教育质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需求变化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增强本科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不仅是专业生存的决定因素,也是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对所培养人才基本规格的原则规定,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和改革的重要依据。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而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就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的定位。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扎实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行政助理、办公室事务等工作的“宽口径、厚基础、善创新、强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以培养能写、能熟练操作电脑、懂经济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目标,强调对良好工作态度与道德修养品质的培养。改变以前毕业生只能进政府部门、行政机关的错误就业倾向,应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结合侨乡实际,培养适应各行各业的全面型复合人才。

(二)改革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典型事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特殊事例的分析,掌握分析原理,并借助这一原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公共行政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热情。教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力。为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可以吸引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编写分析工作。案例教学的精髓是让不生从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参与者,成为案例教学的主角。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使他们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去解释社会现象,并检验理论的合理性。可以让学生主动来选择案例,教师可以在学生分好小组后将任务布置下去,第一个小组在学期内准备一个案例,让他们动手进行案例的选择、编写,并将小组分析报告完整总结出来。老师可以提出对案例选择的要求,如专业相关、有时代性、长短合适等。

(三)合理规划课程设置

对人才培养来说,科学的课程设置至关重要,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妥善处理博与专的关系,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具体做法是建立一个基础课模块和几个方向模块,学生在完成基础课模块学习后,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未来发展的需要,选修某一个或几个方向模块的课程。基础课模块包含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包括政治理论课、外语、计算机、军事理论等公共课和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专业基础课。方向模块由专业选修课、任选课等构成,强调对学生职业技能、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一专多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对未来的人生设计选择一个或几个方向模块的课程。方向模块有:公务员考试或岗位模块、企业行政管理方向模块、公共管理方向模块、继续深造模块、基本专业技能模块〔4〕。要加大力度进行行政管理专业教材建设,选用名牌大学精品教材,同时组织编写适合本校的教材,以丰富专业教材的品种。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适度调整与修订,及时删除或合并过时、交叉、重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课程及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作为学科新基础、反映学科前沿的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的课程,如经济学、政府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公共财政学、公共组织理论、政策分析方法、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工作就是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学校须在教学环节中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懂得行政管理的具体事务。组织各种讲座和参观考察,把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到行政管理现场进行参观学习,参观学习过后可进行讨论以提高自身的能力。改变以前封闭式办学方式,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即聘请公共部门政府官员来高校举办相关学术讲座,积极在公共部门建立实习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同时,走产学研合作之路,这是提高行政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是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实习基地是实际训练实施的场所,是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5〕要加大产学研基地的联系工作,多与实习单位沟通、协调,密切双方之间的关系,确保产学研合作教育具有稳定的基地。最后,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师实践育人的规定和政策,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育人水平。要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鼓励教师增加实践经历,积极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到社会各部门进行挂职锻炼。对教师承担实践育人工作要计算工作量,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五)优化师资队伍与结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大学教师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高尚的师德,而且应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知识基础。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应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能胜任专业课程教学,能从事科学研究,且一专多能。要注意对教师进行考核和评价,为现有教师的进修和业务提高创造条件。鉴于当前行政管理专业教师稀缺,高校应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可以采取了引进、培养、聘请等措施:一是引进,即引进新的师资力量,尤其是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新教师。二是培养,即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和中青年赴国内外名校进修。三是聘任,即聘任国内外、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来授课。官员授课的方式既增加了课程的实务性,加强了与实践结合,又是扩大行政管理专业的社会影响的一种渠道,对未来毕业生的就业也会有良性影响。另外,还可以有计划地聘请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理论素养的行政管理专业人士开办专题讲座及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学年论文。鼓励教师到行政管理实践岗位进行调研,参与政府的行政管理相关课题研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增加行政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实现培养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的目标。

篇11:行政管理大一学年论文

一、高校职能管理部门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职能管理部门未进行合理分类

如今,高校对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育部门(每个院、系);二是非教育部门(管理单位)。高校职能管理部门几乎是用同一种绩效考评系统来实行考查。不过,对于学校职能部门的服务目标以及其内容而言,各个职能部门之间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有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有的却是以教师为主,也有既针对学生又针对教师的职能管理部门。很明显,不同的职能管理部门应用同种绩效考评制度来进行考查还是有待探讨的。〔1〕在考评方式等方面,每个职能部门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

(二)绩效评价主体选择不科学

考评主要人员的选择是绩效考查的第一步。现阶段,高校职能部门绩效考评人员的选择主要来自三个部分:上级部门、专业评价队伍、民主评估。上级部门作为考评主要人员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一个专业的评价队伍对学校所有职能部门实行集中绩效考评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是由于评价小组人员的评价根据只能依靠职能部门的工作小结及某些印象来进行评估,想要在短时间内给出十分正确的评价有些困难。民主评估有两大形式:其一是下级评价;其二是学校随机抽选一定的教师人员进行评估。这些被抽选出来参加评价的教师人员是不可能对每个职能部门都有一定了解的。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参与民主评估的部分教师对学校大部分部门只有一些基本印象,所以,在测评中很多教师只能选择“不清楚”这个选项,严重影响了考评结果。

(三)考核工作应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

目前,学校为了加快发展,加强学校的认知性以及知名度,正在制定长久的发展计划和发展目标。但是在制定各种发展计划的过程中,对绩效考评方式却没有进行相应改进,这显然没有和学校的发展保持同步。并且对于人员的考评制度也不够清晰,没有有效的结合学校的发展方案。高校的行政管理绩效评估工作应该根据高校的工作计划进行合理调整,形成科学的测评系统和机制。测评机制应该结合学校的发展方针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加强测评工作的合理性。

二、提高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绩效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制定相应的考核目标

唯有制定全新的以及与实际情况相符的考评目标,才可以确保考评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制定目标时,应该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计划,先制定部门目标,再制定岗位目标。结合真实情况,制定对应的考评制度,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制定考评目标的时候,应该和部门管理人员进行有效交流,工作人员应该在绩效管理制度上签字认可,再送到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手上,最后部门主管进行确认后再上交并保存。

(二)加强绩效考核工作

在绩效考评中,考评部门应该结合对应的考评标准,对其成绩进行有效的测评,并且把测评结果上报每个部门。人事部门在进行考评的时候,应该认真完成规划以及通知工作,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绩效考评时间,确保考评工作顺利进行。在实行考评的时候,应该提前发下相关的考评信息。在进行绩效考评时,各部门主管应该结合考评结果认真进行排名,结合人事变动情况,对考评结果做出一定的调整,对人员做出提升等相应的处理,同时对相应的人事决定做出确认,有效发挥绩效考评工作的作用。

(三)完善绩效考核计划

大部分绩效考核计划是绩效考评工作的依据,在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考评任务中,应该制定一个完善、严格的绩效考评制度,还需要每个工作人员自觉遵循,严格执行。对于那些绩效考评结果没有通过的人员,应该做好一定的处理工作,执行有效跟踪。对于那些绩效结果不合格或者违背相关原则的人员,应该进行一定的惩罚处理。人事部门在管理绩效考评结果时,应该和员工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应该及时告知员工考评的相关信息,认真落实告知工作。在考评计划的制定和完善中,应该提倡建立良好的反馈制度,把考评结果做好对应的反馈,让各个级别的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实际情况,这样能够有效地加强自身工作,提高沟通能力。在绩效考评中,还应该制定良好的激励体系,以鼓励每个工作人员,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把考评和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利用某些物质奖励来激励员工,通过一些培训、提升、奖金等形式,让员工能够积极、主动的工作,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

(四)科学使用考核结果

考评成绩的得出并不代表结束了职能部门绩效考评工作。〔3〕合理运用绩效考评的成绩能够有效加强高校职能部门管理能力。合理运用考核成绩,首先是应该提倡考评成绩的反馈工作,每个职能部门的主管领导应该提倡绩效反馈面谈的工作,这样才能清楚地了解该部门绩效管理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有效完善、改进部门绩效。另外,兑现考评结果,把部门考评成绩和部门领导考评以及每个员工的个人考评相结合。比如,将部门考评等级划分为甲、乙、丙三等,对部门考评成绩兑现的规则应该是:考评是甲等的部门,其负责人年度考评规则上是甲等,部门员工甲等的比例为20%,剩下的是乙等或者丙等。考评是乙等的部门,其部门员工甲等的比例是在13-15%,丙等的比例是5%,剩下的为乙等。考评为丙等的部门,领导部门成员的甲等比例是零,部门教师甲等的比例是8%,丙等的比例是10%。考评连续得到甲等的部门,其领导可以最先得到提升,教师甲等的比例在之前的基础上再增加5%。考评成绩连续是丙等的部门,相关负责人就会进行免职或解聘的处理。

三、结语

现阶段,高校越来越注重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考评工作,大部分高校都在实施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考评任务。但是因为各种实际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考评结果也没有得到有效运用,这些问题使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考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应该从合理划分部门类型着手,采用某些企业绩效管理的方式,不断探索,从而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教学、研究的能力。

篇12:行政管理大一学年论文

一、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关系分析

我国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都是为实现学校的整体工作目标服务的,二者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混淆不清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

(一)二者在管理中缺乏清晰的职责定位

从当前我国各个高校设置的管理机构来看,其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缺乏清晰的职责定位,从而导致管理真空现象的出现。如当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中学术性管理机构只是作为行政管理机构的“附属”而存在的,一些高校内部的学术性管理机构并没有明确的章程,而相关委员会活动的举办时间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同时,在高校内部的各种学术性委员会中,大多数教授委员都具有一定的行政职务,并且多是以院系领导或机关部处的身份来参加的。这种情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校内部的学术性管理机构呈现出行政化的管理特点,从而导致缺位现象的出现。

(二)二者的位置存在着“本末倒置”的现象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教育基地,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学校内部的学术管理应当是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但当前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在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许多重大决策和问题仍依赖于行政管理机构来解决,而不是学术管理机构。从当前我国高校设立的管理机构来看,许多高校内部缺少相应的院、系级学术管理机构,且大多数学术管理机构所开展的活动也只是一些职称评审和学位评定的相关工作。而关于学校的学科建设战略、学术规划制定等学术政策方面的重要问题则要依靠行政的方式来解决。此外,当前的许多高校中还普遍存在着事情无论大小,都有行政管理部门来进行处理的现象。同时,一些院校为了突出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作用,对大多数无任何职务的教授和教师的意见并不重视,从而严重抑制了他们在学术领域进行钻研的积极性。

(三)行政管理存在着越位的现象

我国的高等院校作为事业单位,其行政级别主要是由党政机关所赋予的,其从低到高主要划分为正处级高校、副厅级高校、正厅级高校和副部级高校,并且高等院校中的校级领导也都是由上级任命的。高校中采用的这种行政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术事务产生较多的干预,从而导致越位现象的产生。如许多高校里面的教学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以及学术委员会成员和领导人不是学者和教授,而是大多数由学校内部的行政负责人来充当,从而极容易导致学术组织行政化现象的出现。此外,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的权力结构大都为行政权力模式,并在决策时缺乏自由和民主的氛围,从而使得许多学术人员的相关意见受到忽视,不利于学校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协调我国高等院校内部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关系的有效措施

我国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是不可分割的,并且在工作运行上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但是由于具体职责和管理目标的差异性,使得二者在具体工作开展时经常会发生矛盾与冲突。因此在新时期的高校教育改革中,要充分发挥高校内部的各项管理职能,就需要正确处理和协调学校内部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关系,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正确定位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

我国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行政管理机构对高校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干预力量和影响力。从本质上来说,行政权力具有鲜明的隶属性和层次性特征,但由于高等院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从而决定了高校中的行政权力具有较强的外在决定作用。高校中的行政管理权力具有一定的职责范围,其不能代替学术权力而行使职责,如果一个学校中的管理权力过分向行政管理方面偏移,就会导致学术权力的削弱,从而影响管理权力的平衡性。因此,在新时期的发展中,高校管理机构要对行政权力进行正确的定位,既要认识到行政权力的实施对于学术权力的保障作用,又要减少对学术性事务的干预,从而保证各项管理事务的有效实施。

(二)合理定位学术权力,促进学术权力的回归

学术权力主要是指高等院校内部的高级知识群体在教学、科研等学术方面的影响力,其权力的扩张与收缩直接关系到高校内部的学术自由度。因此,在实际的高校内部事务管理中要确保学术权力的主导地位,积极促进学术权力的回归。如高校中的教学和相关学术研究活动应当由教授或者专家学者来进行组织和确定,且高校中的各层领导和各个群体都要尊重和重视学术力量的作用,并保证学术权力的充分发挥。但同时,我国的高等院校也要通过约束机制的采用来保证学术权力的适度发挥,促使其权力执行的程序化和规范化。

(三)调整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等院校内部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在管理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是性质不同的两种权力,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中要正确定位二者的具体位置与职责,调整好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当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在运用上具有错位和越位等的混淆情况,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在管理中将二者进行适当的分离,确保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各自的使用范围内正确发挥其作用,以形成二者权力协调与互补的良好运行机制。在实际的调整中,高校要积极建立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两者并重的管理模式,改变一切以行政权力为核心现状,切实保障学术权力的重要地位。同时还要积极鼓励教师、学生以及工作人员在内的多方力量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确保学校管理的民主化与高效率,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建立健全高校内部的学术管理制度

从高校内部的整体管理层面来讲,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各项权力的规范化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协调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相互关系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学术管理保障机制,明确学术管理的职责,以确保学术权力在高校管理中的权威与地位,促使学术权力的充分发挥。如在实际的学术权力实施中,高校可以通过成立校、院(系)等各级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教授会”等形式来充分发挥教授、专家等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确保他们的学术权威,提高他们在学术管理上的地位和优势作用。

(五)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机制的优化,促使管理效率的提升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的矛盾与冲突问题,高校管理者在提升教学管理地位的同时,还要积极优化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机制,消除“官本位”的不良思想,积极引入相关的竞争机制,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绩效成绩,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来提高他们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同时,高校还要积极进行简政放权,通过适当扩大院(系)自主权的方式来激发基层寻求自我发展的动力,以促使行政管理人员形成教、科、产服务的良好管理观念。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行政管理的良好发展对于教学管理权力的发挥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而教学管理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又会促进行政管理的良好发展。因此,在高校管理制度的改革中,学校管理者要正确处理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严化二者在权力实施中的具体定位与分工,并通过二者之间的良好合作来提升高校内部的管理效率,从而促进我国高等院校整体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13:行政管理大一学年论文

一、现阶段西部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滞后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受地理位置、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西部的开放程度不高,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根深蒂固,依旧在强调管理而不是服务,这样容易造成整个高校运行的刻板化,缺乏自由与创新的活力。另外,虽然计算机办公、电子政务已成为现代行政管理的最重要最高效的手段,但由于西部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思想陈旧,专业技能落后等依旧以纸张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浪费了资源更降低了办事效率,无法使西部高校的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

2.缺失的制度政策。虽然高校中制定了相关的政策规章来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监督行政人员履行相应的职责和责任,但在西部高效的行政机构中仍存在诸如行政人员相互推诿责任、只机械式的完成任务、行政人员工作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工资奖金不合理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则是制度规章的不完善,执行时无规章可依,出现问题时找不到政策的对应口。西部高校中制度政策的缺失使得在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中不仅阻碍了行政执行的脚步,也对一些违背原则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纵容的态度,不利于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实现。

3.机构臃肿,权力膨胀,权责不清。在传统办公方式下,高校的行政机构设置臃肿,层级众多,人员复杂,角色定位不准确,遇事有利益争,有责任推。金字塔的科层治理结构使得行政工作的开展效率低下,权责不明,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此外,政府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高校的行政管理权力受约束力较小,行政权力膨胀。

4.行政权力过多干涉学术权力。高校行政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有效运行。但在西部高校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1)部分行政管理人员既从事行政工作又担任教师职务,行政人员专业性不强,这样不利于行政管理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的行政体系建设,不利于创新体制。(2)行政权力泛化,滥化,潜在地强化了官本位思想,普通老师和科研人员、学生的民主权力得不到保障,学术力量对行政力量的监督、影响微乎其微。(3)学术组织、学术行为要得到行政指令才能开展,独立而自由地开展学术研究的权力过度受到行政权力的左右,长期得不到改进,会使高校的科研人员失去动力与信心,思想僵化,学术气息匮乏。(4)各二级学院不能自主地支配学院的资金用于科研或者对学生的奖励上,需要层层汇报审核,学校的行政机构对各学院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及时地回复,使得学院工作的开展受到阻力。

二、新时期实现西部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解决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构建制度规范化的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建立院校两级管理制度,给予各二级院校更多的自主权;实行首长问责制,建立健全高校行政人员的管理体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权责明确,同时也有利于精简机构,建立合理高效的机构编制;建立目标考核管理制度和行政执行监督问责制,加大服务对象对行政管理质量考评的权数;引入岗位竞聘机制并完善激励机制,行政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凭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担任职责,打破其“铁饭碗”,实现行政队伍的素质化;完善的激励机制对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其办事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效益与绩效挂钩才能真正打破管理人员的工资由学校统一发放,工资由其职位决定的弊端,对行政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行政体制的创新与改进也将产生重要作用,利于西部高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改善行政管理环境,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在高校建立以办公室为中心,覆盖面广,信息传递迅速、全面的网络系统,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进行信息公示,加速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高效化,使行政工作公开透明化,接受老师同学的监督,更好地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改进,也有利于提升行政工作效率。同时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将校风校貌、学校的各项成就等展示在大众面前,吸引更多学子和科研人员,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3.引进专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实现行政队伍的素质化、行政人员的职业化。西部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引入政策,提高外来专业行政管理人才的工资及相关福利待遇,给予他们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鼓励他们探索符合西部高校自身发展特点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另外,行政管理人员要与教师职责分明,实现行政人员职业化、行政工作专业化,这样有助于行政人员专注于行政工作,为高校教学的运行提供更优质的保障;其次,对原有的行政工作人员、新引进的行政人才都要定期进行专业化的培训,组织学习,采用多种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多样,不断提高行政人员的思想水平、综合素养、职业能力,提高其行政管理水平,使西部高校行政队伍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与时俱进化。

篇14:大一管理学论文

大一管理学论文3000字

《管理学的理解与案例分析》

内容摘要:海底捞火锅是一家逾万名员工的餐饮企业,,海底捞在全国接待了万人次。海底捞的销售额将达到十几个亿,员工总数也突破万人。

关键词:海底捞员工;餐饮;纪律管理

管理学很是广泛,首先我来说说我对它的理解。管理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是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公共生活相伴而生的。管理定义: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有效动员和运用各种资源从而过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项活动的总和。管理基本职能:计划(首要,管理活动的逻辑起点);组织(管理的载体);领导(管理的核心);控制(监测性、修正性)。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探索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为了有效动员和运用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约尔,他提出“五职能说”(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自从人们开始形成群体去实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人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组成群体无非是为了集结个人的力量,以发挥集体的更大作用,这种群体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组织”现象。所谓组织,是由两个成两个以上的个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组织的成员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互相合作,共同努力去实现即定的长一组织目标。这样,组织才能形成整体力量,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案秤的各项活动,实现不同与个人目标的组织总体目标。

管理学离不开管理实践对它的发展与验证,同时也对未来的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多少会接触到管理学的一些知识,也会对管理学感到非常亲切-尽管我们在现实中可能已把它解释得走了样。所以,在管理学的学习过程中,结合实践在管理实践中的正确经验加强我们对一些管理学知识的客观把握。

对于管理学,我现在说一个实例,就是海底捞的管理学文化,这样更加能够看出管理学的知识。

海底捞火锅是一家逾万名员工的餐饮企业,20,海底捞在全国接待了2000万人次。20海底捞的销售额将达到十几个亿,员工总数也突破万人。

海底捞火锅的董事长张勇说:“经常有人问我,海底捞为什么能做到这么成功我说海底捞的业绩源于中国市场的高速发展。说实话我本人在读EMBA之前并没有学过系统的管理学理论,但我一直是在用心做事情,用心去感受,管理也需要服务思维,把对员工的服务做好了,员工就会透过他们的愉悦和服务把企业的价值理念传递给顾客。”

张勇说他做火锅是偶然,但是他想到,因为火锅相对于其他餐饮,品质的差别不大,因此服务就特别容易成为竞争中的差异性手段。1994年3月,海底捞第一家火锅城在四川简阳正式开业,那时他连炒料都不会,只好买本书,左手拿书,右手炒料,就这样边炒边学,可想而知,这样做出来的火锅味道很一般,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态度好点,客人要什么速度快点,有什么不满意多陪笑脸。因为他们服务态度好、上菜速度快,客人都愿意来吃,做的不好客人会教他做。发现优质的服务能够弥补味道上的不足,从此更加卖力,帮客人带孩子、拎包、擦鞋……无论客人有什么需要,都二话不说,一一满足。这样做了几年之后,海底捞在简阳已经是家喻户晓。

他们这套思维的价值体现在把企业文化融入了企业的方方面面,不管对文化怎样看,它确确实实存在着,而且影响着管理活动。所以,研究管理,回避不了文化问题。文化与管理的关系是复杂的,海底捞用他们企业的这种管理文化体系做到了行业的佼佼者。

1.服务好你的员工,强调服务的文化。餐饮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来就餐的顾客是人,管理的员工是人,所以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只有当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才会真正快乐地工作,用心去做事,然后再透过他们去传递海底捞的价值理念。大家可以和亲戚朋友一起工作,自然就很开心,这种快乐的情绪对身边的人都是很具感染力的。

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海底捞为员工租住的房子全部是正式住宅小区的两、三居室,且都会配备空调;考虑到路程太远会影响员工休息,规定从小区步行到工作地点不能超过20分钟;还有专人负责保洁、为员工拆洗床单;公寓还配备了上网电脑;如果员工是夫妻,则考虑给单独房间……光是员工的住宿费用,一个门店一年就要花掉50万元人民币。

海底捞员工的薪酬水平在行业内属于中端偏上,但有很完善的晋升机制,层层提拔,这才是最吸引他们的。绝大多数管理人员包括店长、经理都是从内部提拔上来的。虽然员工中的大多数人来自农村、学历也不高,但他们一样渴望得到一份有前途的工作,也愿意为追逐梦想而努力,用双手改变命运。他们相信:通过海底捞这个平台,是能够帮助他们去实现这个梦想的。

公司对每个店长的考核,只有两项指标:一是顾客的满意度,二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对于服务员,不可能承诺让所有的顾客都满意,只要做到让大多数顾客满意,那就足够了。公司会邀请一些神秘嘉宾去店里用餐,以此对服务员进行考核。

2.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强调开明的文化。他们有开明的想法,没有“餐饮服务”的定见: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只要顾客有需求,他们就做。

被网友们热评的“火锅外卖”是海底捞的特色服务之一,起因是他在开会时提了一句:现在网络营销很火,咱们也可以尝试一下嘛!实际上这一形式自就开始了:受到“非典”的影响,餐饮行业陷入低谷,海底捞也未能幸免,营业额直线下降,往日宾客满座的火锅店变得冷冷清清。身为西安店的经理,杨小丽开始寻思对策:客人不愿进店就餐,可以给客人送上门去,她马上就在报纸上发布了一条关于海底捞火锅外卖的消息。送火锅上门,这很新鲜,海底捞的订餐电话立刻响个不停。为了送货方便,将传统的煤气罐更换为轻便的电磁炉,前一天送餐,第二天再去取回电磁炉。记得这事当时还被“焦点访谈”栏目作为餐饮业在“非典”时期的重大创新进行了专题报道。

3.管理的章法,强调纪律文化。海底捞倡导亲情式的管理,但并非放松要求的管理。从表面上看海底捞的管理不成章法,实际上很有章法。海底捞章法基本点:海底捞的战略目标很清晰--保障顾客满意度,以达到品牌建设的目的;核心思想--用双手改变命运;人员安排--轮岗,组织结构--尽可能地下倾。

首先张勇是一个聪明的懂得充分放权的管理者:在财务上,海底捞充分授权,没有资金需要张勇审批,财务总监就是最后一道坎。在海底捞公司,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拥有超过一般餐饮店员工所能得到的权力:200万以下的开支,副总可以签字;100万以下的开支,大区经理可以审批;而30万元以下的开支,各个分店的店长就可以做主。就连普通的一线员工,也有一定权限:他们可以赠送水果盘或者零食;如果客人提出不满,他们还可以直接打折,甚至免单。

张勇认为海底捞的每个店都会按照实际需要的110%配备员工,为扩张提供人员保障。为了保证服务质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每个店还必须保证有30%左右的老员工做主导。每开设一家新店,必须有符合要求的店长、领班和员工,如果人员不到位的话,服务水平就会下降,企业的管理文化就得不到好的传承。有了很好的章法,通过流程、制度和绩效考核把企业文化很好地贯彻下去。建立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体系,以适应和保障企业的发展。

海底捞愉快的管理学,尝试了很多的东西,同样给我的启示也是很多的啊。

分析了海底捞的成功管理经验说明管理其实就是一种思维在实践中的运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学管理,不一定能管理;而有的人没学过管理,却能把企业管理的很好,尤其是一些优秀的非管理科班出身的企业家。当然,我们学习管理学,并不意味这我们就不能做好管理,只要我们认真对管理学的精髓做出探讨、吸收,取其精华,获得一种思维,而不仅仅只学管理学常识(当然常识是必须掌握的)。

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在企业管理中也一样的道理,组织员工如何工作把达到目标而必须从事的.各项或活动进行分类组合,是相互协作的关系,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系统,因此需要对组织的各种要素和资源开展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其中人力资源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直接或见解的决定组织目标的实现及其实现程度。所以,如何正确的领导组织成员,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有效实现领导与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就成为管理的核心问题。这就是海底捞愉快管理学文化的意义所在。管理人员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是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果的,但是主管人员在实施各项管理职能时,如果能够通过更有效的确保领导工作的正确进行,则必定会获得更高质量的管理成功。海底捞的管理章法和纪律文化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因此领导是管理职能的基本组成部分,对组织中人的行为施加影响,发挥领导者对下属的指挥,协调,激励和沟通作用,更加优秀的的完成目标任务。

在学习管理学中,理解管理学的理论都不难,但难的是要由理论应用到时间中去,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海底捞最初就知道火锅行业难以做大做强的根源在于火锅相对于其他餐饮,品质的差别不大,因此服务就特别容易成为竞争中的差异性手段。

管理学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并且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学科,索然形成学派的时候较短,但是他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可限量的,对于这门学科,短短的几段文字表达只看书都是远远不足的,只有深入的学习,时间,只有失败中不断的改进,创新,积累和学习中国和外国的好的管理经验,这样才能走上成功之路,不断的实践才能完整的去体会,感受这一伟大而博大精深的管理艺术。

篇15:大一心理论文

大一心理论文

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特别是当今社会处于多变革、快节奏、高信息、强竞争的情况下,重视心理健康,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质,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学会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调适方法,优化心理健康途径,预防心理疾病,纠正不良心理,促进身心健康与人格完善,都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为最后形成,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产生心理困惑。因此,加强心理品质锻炼,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困惑和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效地学习和工作,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基本条件。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处于人的心理现象的更高层次,是个体主导心理活动和行为选择的灵魂和准则。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趋向定型时期,正确的人生观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南和保证,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丧失信心和追求,不会在身处逆境、遭遇挫折而一蹶不振或导致心理困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科学地对待社会、人生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才能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环境有适度的心理反应,防止心理反应失常,促进心理健康,使自己处于一种乐观奋发的精神状态之中,乐观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有利于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总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保持心理健康,战胜一切心理动荡和不安的最基本条件。

二、增强心理品质锻炼

1.善于认识自我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确立合理的自我评价体系,找准自我评价的标准,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缺陷,不以自己之长而骄傲,也不因自己之短而自卑;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而不自卑,乐观而不盲目,克己而不过分;勇于承认错误,善于自我批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准,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2.意志品质坚强

意志是一个人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在人的行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犹如汽车上的方向盘,主导着人的行为,又如制动器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刹车或减速。在生活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各种挫折,能否始终不愉地坚持目标,战胜困难和挫折,最后成就事业,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所以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就不可能构建完美的个性。只有果断坚毅、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完美。 3.有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阅读有关心理学书籍,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并借助心理学书籍来认识自己,包括认识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自觉地有意识地改变自己那些不健康的观念、想法,用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武装自己。注意自己的性情修养和心理保健,使自己的精神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不受或少受那些不良刺激和影响。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篇16:大一心理学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 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 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 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小篇为大家整理的大一心理学论文。

大一心理学论文

初入大学最担心的肯定是离开家乡到了异地面对各种新的关系不知道怎么处理,很庆幸能在心理课上得到老师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事实上,中学阶段沉浸在学习中的我们并不需要过多的去考虑人际关系的处理,但进入大学,就像走进了社会的缩影,同学、舍友、社团的师兄师姐、各个科目的老师……周围的人构成的多彩大学,撞进原本单调灰色的生活,实在让我有些猝不及防。所以,心理课上的分析和讲解对我来说非常及时,对我梳理处置人际关系有很大帮助。 另外就是老师在课上为我们做的性格分析,人贵自知,课上的性格分析让我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是怎么样性格的人,让我更能清楚地知道我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改进自己性格方面的不足,以使我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让我有收获的地方,比如除了怎么对待他人的关系,老师也讲解了怎么对待自己、怎么面对良性竞争、怎样提升自我、怎样分配时间、树立怎样的爱情观才是健康的,甚至还向我们介绍了怎么样界定是否患有心理疾病。虽然到现在心理课不过上了八次课,却实在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心理课上经过老师的分析,我知道自己是多血质性格的人,反观日常生活,我确实也是喜形于色,心直口快,常常说话不经思考,有时候虽是无意,却真真切切伤了人心。平时也因此闹过不愉快,但是并不太了解问题出自哪里,也就没能针对性地纠正自己性格的不足。现在了解到自己是什么样性格的人,相信我也可以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多控制自己,改变自己的性格以使自己更好的融入群体。当然我也了解到多血质的人可塑性强,我也会好好把握自己性格上的这项优点,多发展兴趣爱好、培养自己更多方面的能力,让自己更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以后我也会多去尝试一些原本以为自己做不到的角色,说不定从中能有意外的收获。

事实上,我初中所在的学校在市里排名并不靠前,所以我只需大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我就可以在学校名列前茅,最后也顺利被重点高中录取,但是进入高中之后,我发现我与同校其它同学差距很大,学习上的压力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难以排解的苦闷情绪又恰逢青春叛逆的时候,不愿与父母过多交流的我把压力变成了不愿与人交流的孤僻性格,高一高二还有一些集体活动作为调节,到了高三那,所有人全心备考,根本不可能顾及旁人心情的时候,我更加孤立无援,到了最后甚至跟同桌都没有太多交流,成绩也因为心情抑郁更加一落千丈,我掉进了一个恶性循环难以自救。毕业后也和同学们有过几次聚会,脱下校服放松下来的大家打的一片火热,更显得我形单影只。鉴于此,我对大学充满了担忧,被录取的喜悦完全消弭鱼焦虑之中。我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参加军训更让我错失和同学们相处相识相知的机会,迷茫着度过了大学之初的两周军训。说实话,我原本对心理课时不抱期待的,因为中学时期也有心理课,不过也就是讲一些与我们生活并无相关的理论或者干脆就是自习课。但是第一次上心理课确实让我感到意外和惊喜,我从老师的课中听懂了怎样待人处事,了解了何为立身之本,课上我也会跟着老师的讲解一层层思考自己平日的言行是否合宜,举止会否有失偏颇之处,实在受益良多。一开始我和舍友相处十分拘谨,有时连自己的想法也不敢太多地表达,生怕招来不满,而老师让我明白,世上最难得的不过一颗真心,真性情待人处事便是最完美的相处之道。

除此之外,我也从老师的课堂了解了不少心理学的知识,遇到情绪低落的时候也能自我排解,自我舒缓。同时我也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明晓了自己离开家乡到大学进一步学习的目的何在,也渐渐有了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心理课对我的帮助何止一周三节课那短短两个钟头?我想,我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篇17:大一物理实训总结

这个学期我们开了一门特别的课程——《大学物理实验》,这和以往的课程不大一样,因为这一门完全以实验为主要上课内容的课程,这就意味着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要 不断的 做实验,因为以前都没接触到这样的课程,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差,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心里一直悬着一块石头,直到最后一次实验的顺利完成,心才敢放松些,石头当然还没完全放下,因为我们下周才考试,笔试加实验,实验是随机考的,抽到什么做什么.。(紧张。。。。)

大学物理实验第一次课程在教室上的,老师上个女的,上课时就对老师说的内容只有个模糊的印象,还潦草地记了一些笔记,笔记记在大学物理课本上了,因为当时课本还没订到,傻乎乎的认为大学物理就是大学物理实验,就把课本给带过去了。不过现在学了知道它们基本不沾边,呵呵,不要笑我傻哦。下课前老师还给我们交代了做实验的时间和注意事项,让我们准备好下次的实验。

我们的实验开在周二早上,地点在本部,所以我们得早早的起来搭校车,晚了自己得搭公交车去钱当然得自己掏喽。为了自己不被队伍落下,减少额外的消费我们起得挺早的。(当然是闹铃吵醒的,呵呵)第一次去的时候感觉很是新鲜,不过心里还是一丝不安,因为我们还没发教材,除了知道此次做的实验是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外,其他一概不知,只能到时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到了实验实签完到后(每次都要求签到,前后各一次)老师便开始说本次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老师都只简要的说,所以得认真听。这个课上得很仓促,实验报告册都还没有发,因为当时我还是班干,拿报告册的任务据在我身上了,其实我也部想的,因为我都还不知道这个实验怎么做呢。。。回来后没几分钟老师久说完了,然后久让我们自己做。然后我给大家发报告册,发完后只剩下一台坏的仪器给我了( 真郁闷啊~~~又给听懂,又是坏仪器)~~当时我还不知道是坏的,在那里鼓捣了半天也没什么收获,我心里那个急啊,(实验可是要求规定时间内完成,把数据给老师看后才能离开,而且要是没完成在校车离开以前~~那么就自己掏钱挤公交车了),我就向老师求助~老师在我仪器上搞了半天~然后说仪器坏了,我急忙说那我该怎么办呢?(其实我这样问是想让老师给我说说怎么做~~我真的还不会啊~~)老师人真好~~他说那你和其他同学一起吧~呵呵~~这个是要求独立完成的实验~听他这样说我乐死了~~~,有了同学的帮助我很快冷静了下来,试着回忆步骤,然后和同学边回忆边讨论的做实验,当我拿着测出的数据顺利得到老师签字时,满是顺利完成实验的欣喜!第一个 实验就这样完成了~呵呵。

后来因为教材没到,这个课停了一个月,直到十月底才得以继续。

我们第二个实验是用分光计测定三棱镜的折射率,这个是个光学实验挺难的。上课的模式和第一次差部多,因为知道老师会说原理和实验步骤,所以没有预习,结果出了很多问题~~(想偷点懒都不型)~~前面的步骤都做得很顺利,可就是找部到三棱镜的出射光~(这就是没预习的,老师说又走神的后果)同学刚开始也找部到,可后来一个又一个的找到了,可我还是找部到~急啊 ~~于是叫老师帮我找~老师很快就找到了~高兴还没一会~在接下来找最小入射角时我又找部到了~~~我不好意思问老师了~于是自己在那里搞了半天~终于找到了~~~我高高兴兴的把角度记下来~~为了保险起见我和旁边的同学对了下~发现数据相差很大`~~有一种不祥的预兆~~我赶紧用公式验证下~果然是我错来~~55555~~~错就错哦~~可我步骤对了啊~~实在想不出错在哪里~~呆在那里无从下手~~那个急啊~~时间不多了啊~~么办法十分钟后我又在那里鼓捣半天~~原因终于被我发现~那个改死的目镜竟然可以自由转动~~按道理目镜是和转盘一起动的~~~目镜动,转盘不动~~测出角度当然不对啊~~~可我发现真晚~我看时间没多少~~就随手拿同学数据来参考~做出一组新的数据,我的数据和同学不一样又在误差范围内~~在顺利得到老师签名后我就赶紧闪人了~~~~(哎~我做得最糟糕的实验~写出来真不好意思,呵呵)

经过这两次实验后我就注意预习了~,还有就是老师说的时候记下步骤和重点,再加上接下来的六个实验都很顺利~~接下来就是应付考试了。

大学物理实验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独自完成任务的能力,还是有点帮助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大一物理论文范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