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数学学法指导与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数学学法指导与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数学学法指导与有效教学研究论文(共含10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zhengguopin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数学学法指导与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篇1:数学学法指导与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数学学法指导与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摘 要:有效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实施有效教学广大教师应把学法指导与教法改革结合起来,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最终教给学生科学的  学习方法为出发点研究教法,寓学法于教法中,使教法学法优化。

关键词:学法指导论文

一、中学数学学法指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有两项:一是学习和掌握九年义务教育规定的初中数学知识;二是使学生具备获得新知识和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二者相比,后者更重要,因为它是动力、是创造、是运用。因此,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学生学会学习,使其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中学生处于青年时代的初期,他们的身体发育接近成熟,已初步具备学习的自觉性和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因此在中学阶段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扎扎实实地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

二、中学数学学法指导的.基本途径

对中学生进行数学学法指导,应从纵横交错的知识方法网络出发,着眼于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个性,发挥特长,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1.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主要包括分解、组合、化归、类比、变换、方程、函数、数形结合、变化对应等思想方法。学生要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首先必须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新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数学的精神实质,充分挖掘数学思想方法的因素,把握渗透机会,使学生领悟并逐步领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讲清概念、公式、定理、性质的提出过程,知识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过程,知识结构的建立、扩充、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重点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熟练掌握这些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掌握分析、记忆、解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的本质和意义,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指导数学整体的战略思想。

2.运用心理学原理,促使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非智力因素包括意志、品格、态度、观念、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是学生意志行为的强大动力源泉。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求知欲强,愿意表现,乐于从事创造性活动,但由于受知识和方法的局限,往往使思维受阻,对所研究的问题感到束手无策。当学生想明白而弄不明白时,就产生认知需要。在关键时刻,教师除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外,还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意志和品质的教育,鼓励他们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大胆求异,使学生重新振作、积极思维。当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对探索的知识获解,特别是找到一条简捷的路径时,就会有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欣喜非常之感,就会在心理上形成新的需要,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中学阶段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黄金时期,应将自学能力的培养贯穿数学教学始终,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深刻理解知识,系统整理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科学地组织自身学习活动的特殊本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激发兴趣,使学生爱自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激发学生自学数学的兴趣,首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生独立思考某个问题有进步时,当学生提出或发现书本上没有的例子和方法规律时,要加以肯定,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大胆创新,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他们尝到了自学的甜头,就会产生自学的乐趣,越学越想学。其次要经常向他们介绍科学家自学成才的故事,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远大理想教育,激发他们自学的决心和信心;还可结合数学的实际应用,向学生介绍数学知识的意义和用途;也可调用已有的肤浅知识构成认知冲突等,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自学兴趣。第二,加强引导,使学生会自学。

①要扎实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读书是自学的基本功,学生要自学,首先要读书。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

②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当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学教材,要求在自学中对重点词句咬文嚼字,反复推敲,仔细琢磨,并通过看、想、议、练,自己找出重点和关键点,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自学训练,学生达到以下要求:定义、定理会叙述、会应用;公式能熟记、会变形、会推导;基本题会做;基本题改头换面、重新组合会辨认;错解会辨析。学生一旦养成看书务本的自学习惯,掌握自学要领,就会通过自学自己发现知识、总结知识,并运用和深化,模仿和创造。学生掌握了自学的这把“金钥匙”,就能终生受益,自觉更新知识,自觉接受新知识。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得多,学得快,记得牢,就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除了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外,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优势,及时总结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使自己具备系统整理、巩固、储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备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不被未来千变万化的社会所淘汰。

篇2: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文篇二

【摘要】说起有效性,对于参加素质教育改革的教师来说,是个常谈的话题。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既考虑教师教的有效行为,又考虑学生学的有效行为。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

一、提高教师教的有效行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业。

1.走到学生中,和学生融为一体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师生关系良好,使学生爱学、好学,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记得以前,我每次上课都站在讲台上,从不走到学生中,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老师老是站在高高的地方……”听了这几句话,我恍然大悟,经过反思,我终于走进了学生中,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设置合理的作业,全面开动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设置作业时,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同时,在评价作业时,也应时常鼓励学生,也许正是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了孩子们学习的风帆。一个学习较差的孩子,在一次作业中,把一道较难的题目做对了,我不但在课堂上对他进行了表扬,还在他的作业本上,画上一张笑脸,同时,加上了一句话:“你做得真棒,继续努力,老师期盼着你的成功”。就这样,这位孩子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中,学习认真刻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引导、导向。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2.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3.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及插图等,让学生整体性的认识角,再引导学生观察、制作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点,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再如:在教学“厘米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借实际的东西初步了解,再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4.让学生思考,自己总结结论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改后,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辅导者。例如:在教学“数的比较”中,我采用游戏及鼓励的言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我加入了学生的游戏中,和学生一块进行比较、猜测,让学生先写一个两位数,而我写一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再让学生写一个三位数,而我写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依此类推,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来寻找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也找到比较两个位数不同的大小的初步规律。接着再让学生在游戏“猜数”中进行比较同位数的大小,从而总结出数的比较规律,从而实现了本课的目标,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学。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只有将两者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3]朱仁宝,王荣德.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浙江大学出版社,.

篇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文篇三

【摘 要】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也是第一追求,应该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以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广度和高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目标,提高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教师强调“有效课堂教学”,就是要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促进学生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前言

新课程改革之初,我们较多关注小学数学课堂中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探索、合作的全新学习方式,激励性语言这些形式上的东西;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实质,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较强目标性的认知活动,所谓其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实现基本数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如何精心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呢?

1.备好课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备课时,教师既要深入钻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学生,并深入钻研教材应把握的新知识生长点、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深度、广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都要认真研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洞察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心理特点等,对学生进行分层,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协调,促进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选好模式是教学成功的根本

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

2.1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首先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去全伪存真。有的教师的目标导学设计得华丽,情景创设很生动,但过于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使真正的问题不突出,学生被导向了其他的方向,不明白这节课是要做什么。其次是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教师导入新课就用去了10分钟,显然这节课的效率不会高。最重要的是目标导学的问题要设计得精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急于解决这一问题,又正好是这节课探究的问题。

2.2自主探究

2.2.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2.2.2开放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才能获得充分的释放。

2.2.3群体互动,提倡合作探究。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3点拨升华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习进一步地讨论,形成共识,形成结论。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尤其要注意纠正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偏差,找到更优化的方法。比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能会得到6种以上的方法,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筛选出最合理的方法,避免学生今后走弯路。

2.4变式训练

如果说“点拨升华”是抓住了概念的内涵,那么变式训练可以通过概念的外延,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变式练习可以体现知识结构的层次性,由简及难,设置一定的坡度,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去设计变式练习:

第一,把握概念内涵,扩展外延,进行概念变式。第二,把握规则的产生式,适当改变情境性变量,进行规则变式。第三,设置多样化情景,进行认知策略变式。总之,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变式方法训练,但要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本质不变,变化非本质特征,使知识在不同情景下应用,以促进迁移。

2.5应用创新

应用创新的特征是开放性,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创新思维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小小设计师,当二年级同学学习找规律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让学习来设计一个手帕的图案;比如看谁的方法最独特;怎样做最简便;谁的方法多。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待我们教师用心去设计。

3.注意策略教是学成功的关键

新课标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师要扮好引导者和配合者的角色,注意策略,师生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总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这种差异,多设小台阶,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先观察,自己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组织他们讨论。如果学生一提出问题或教师出示思考题后,就立即组织学生讨论,有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而绝大部分反应慢的学生还未来得及深思,脑中就灌满了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再遇难题时,他们便会附和于人,只听别人分析讲解或干脆不思索,养成懒惰的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注意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如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思考过程,清楚哪里是重点内容,更要让学生懂得根据提示顺序去分析、推想,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4.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有科学的教学模式,更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讲究教学策略,只有几者相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柳国辉.脑学习理论及其对有效教学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08).

[2] 陈积泽,夏祥川.运用有效教学思想,促进教学增效[J].金堂教育2011(04).

看过“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文”的还看了:

1.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3篇

2.小学数学教学毕业论文

3.小学数学教研教改论文3篇

4.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类论文

篇4: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文篇一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成长的一个基础阶段,只有把小学数学基础打好,学生才能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走得更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十分关键,就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基础,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研究,希望能把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图;有效应用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走向道路转变的前沿,然而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培养和锻炼成为数学教学的关键。在小学生学习期间,大多数数学教学方式采取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开始让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具体形象的代表及其假设,让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慢慢地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我们可以得出,教程改革不断深入,具体形象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抽象思维逻辑能力的加强成了教程改革进程中有待解决和实现的问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研究。

一、思维导图的概论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来的:“它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虽然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通过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充分地掌握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及无法替代性,不单是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现在思维导图已经成为各个学段运用最广泛的教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把相关的知识点全部融合进去,包括文字、数字、公式、图形等各个方面,完整地把所要讲解的知识点展现出来,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搞清楚各概念和公式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我们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地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通过思维导图全面地、系统地展现在小学生面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突破教学的知识难点。这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困难之处,因为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知识点的概念和定义并不能分辨得十分清楚,常常混淆,容易放弃学习中的难点部分,长此以往,数学知识的难点会越来越多,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如果小学数学老师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把概念、图形、公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时,可以组织“一步有多长”的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量一量,然后量一量手指有多宽,粉笔有多长,课本有多长,讲台和课桌长、宽是多少,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展现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进制关系,这样能帮助学生熟记于心,不会再把毫米、厘米、分米和米各单位混淆。

例如,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3.利用思维导图复习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帮助学生复习数学知识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当小学数学老师结束一部分的教学时,老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温习,从而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所以,在小学数学复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复习,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对近段时间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和巩固,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地掌握一单元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图形面积公式时,可以让学生用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教师指导下动手拼一拼、动口议一议,从而利用思维导图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加深小学生对于三角形公式和平行四边形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归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最重要的一项作用就是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学习“认识时间”这部分时,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小时、分钟和秒之间的关系通过思维导图展现在小学生面前,这是对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学生清楚地掌握它们之间的进制,杜绝搞混现象的发生。

例如,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1小时=60分钟=3600秒

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巩固和整理知识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和整理,巩固之前所学习的知识。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学习“元角分”时,小学数学老师可以通过组织游戏活动,比如,“换钱”“我是超市售货员”,让学生在角色游戏中掌握“元角分”的知识,然后利用思维导图把元、角、分的关系展现给小学生,帮助他们巩固“元角分”这部分的数学知识点。

例如,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角=100分

3.利用思维导图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利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通过让学生综合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独立探索和思考,解决现实性的数学问题,通过这个探索实践的过程,学生可以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深入开发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材应该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小学数学中各个阶段的知识点要十分熟悉,然后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保持思维梳理的连续性,才能对学生一步步地开展解决问题教学。

4.利用思维导图建立数学错题本。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教材要有十分深入的理解和探索,把握住课本中的关键,时刻围绕着关键点来开展数学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师要适度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应该适时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态加以分析,帮助他们找到思维的突破口,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错题本,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复习。例如,一个棱长8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中灌满了水,将水倒入一个长方体的容器中,长方体长16分米,宽4分米,求这个长方体中水的高度是多少分米?一些基础差点的学生,根本理解不了题意,无法入手解题。老师完全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展示,让学生直观看到:体积不变,只是水深(高)改变,形状改变,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找到正确解答方法。然后,再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题目记到自己的错题本上,加深解题的思路。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直观的图文与公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公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和巩固复习。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帮助小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技巧。

参考文献:

[1]刘芬.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践研究[D].宁夏大学,.

[2]袁学新.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的分析探讨[J].教师,2011(14):21.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篇5: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鉴于初中数学教学在现代数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能,新课程标准也对其的进行做出了科学的规划的调整,那么如何才能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有效的初中教学呢?对此提出了几条实施策略。

一、精心选择有效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创设合适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黄金分割”这一节课时,由于这节课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就先从实际生活导入:①大家都知道,女人穿高跟鞋是为了美观,你知道一个人穿多高的高跟鞋看上去最美观吗?你知道哪个点是分界点吗?②我们在观看电视上的文艺节目时,你知道主持人站在哪个位置时看上去最漂亮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这样的导入立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本来很难理解的一节课困难减少了许多。再如,设计《垂直》的引入情景:佳佳今天吃早饭时,匆忙中碰掉了桌子上的筷子,你知道掉在地板上的两只筷子的位置情况,可能有哪些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思考,加强在同一平面内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理解。

二、精心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活动不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而应该是实现课程目标、落实课程内容的手段及方法。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基于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在教学《镶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镶嵌的概念,可设计一个动手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对自己手中已准备好的图形的观察、拼接等方法来探究镶嵌,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镶嵌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能积极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这种肢体的活动使数学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易于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视、听、触觉意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镶嵌的认识,对头脑中镶嵌数学模型掌握得更加牢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精心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追求个体差异的“有效学习”

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因为个体差异,学生所学吸收程度不同。特别在分析和解题的指导上要因材因人施教,力争做到教学内能符合各层次学生,关注和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大多数学生,则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索发现结论,了解定理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应用;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要学会定理的多种推导方法,在掌握的基础上达到灵活应用。从而使全体学生悟出道理,学会方法,掌握规律,提高了信心。

四、为学生设置成功的体验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精髓。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但要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要及时帮助学困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和管理中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管理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在课上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有的可说。

例如,在讲《全等三角形》这一节时,同学们情绪高涨,积极性很高,我先让同学猜想:两个三角形全等时的情况,然后分小组进行折纸试验,最后让同学们阐述其中的数学道理,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体验,各抒己见,通过积极的活动参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有感悟。这时,学生只要说的`有道理就鼓励,如果教师抓住时机毫不吝啬的表扬,肯定会使学生重燃自信之火!使学生真正成为推动课堂的主线,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对于后进生而言,成功的体验对他们尤其重要,如果我们去注意一下他们上课有没有捣乱,不是过分关心他们的成绩,为他们多设置一次成功的体验,就可能让他们走出自卑,勇敢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平时的作业中也可以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在平时的作业中,结合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单独布置作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作业,体会到只要自己努力,也可以学好数学。另外,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可以采取面批,及时的给予当面的表扬,或者在作业本上写一些很有鼓励性的话语,给予肯定。也许就是因为一句话,或一句评语,就会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成功总会使人兴奋,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没有人认为自已不行,愿意落后,人人都想当个成功者,学生也不例外,抓住这点,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提供成功机会,使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并将此转化为新的学习动机,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

学生只有不断体验成功,才能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才能发掘潜力,才能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只有不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最后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成功!以上是我从四个环节谈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粗浅认识,纵观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提升有效性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使我们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得到最大的收获。

篇6: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2.4变式训练

如果说“点拨升华”是抓住了概念的内涵,那么变式训练可以通过概念的外延,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变式练习可以体现知识结构的层次性,由简及难,设置一定的坡度,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去设计变式练习:

第一,把握概念内涵,扩展外延,进行概念变式。第二,把握规则的产生式,适当改变情境性变量,进行规则变式。第三,设置多样化情景,进行认知策略变式。总之,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变式方法训练,但要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本质不变,变化非本质特征,使知识在不同情景下应用,以促进迁移。

2.5应用创新

应用创新的特征是开放性,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创新思维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小小设计师,当二年级同学学习找规律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让学习来设计一个手帕的图案;比如看谁的方法最独特;怎样做最简便;谁的方法多。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待我们教师用心去设计。

3.注意策略教是学成功的关键

新课标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师要扮好引导者和配合者的角色,注意策略,师生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总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这种差异,多设小台阶,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先观察,自己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组织他们讨论。如果学生一提出问题或教师出示思考题后,就立即组织学生讨论,有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而绝大部分反应慢的学生还未来得及深思,脑中就灌满了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再遇难题时,他们便会附和于人,只听别人分析讲解或干脆不思索,养成懒惰的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注意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如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思考过程,清楚哪里是重点内容,更要让学生懂得根据提示顺序去分析、推想,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4.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有科学的教学模式,更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讲究教学策略,只有几者相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柳国辉.脑学习理论及其对有效教学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08).

[2] 陈积泽,夏祥川.运用有效教学思想,促进教学增效[J].金堂教育2011(04).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论文篇三

【摘要】说起有效性,对于参加素质教育改革的教师来说,是个常谈的话题。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既考虑教师教的有效行为,又考虑学生学的有效行为。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

一、提高教师教的有效行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业。

1.走到学生中,和学生融为一体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师生关系良好,使学生爱学、好学,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记得以前,我每次上课都站在讲台上,从不走到学生中,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老师老是站在高高的地方……”听了这几句话,我恍然大悟,经过反思,我终于走进了学生中,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设置合理的作业,全面开动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设置作业时,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同时,在评价作业时,也应时常鼓励学生,也许正是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了孩子们学习的风帆。一个学习较差的孩子,在一次作业中,把一道较难的题目做对了,我不但在课堂上对他进行了表扬,还在他的作业本上,画上一张笑脸,同时,加上了一句话:“你做得真棒,继续努力,老师期盼着你的成功”。就这样,这位孩子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中,学习认真刻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引导、导向。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2.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3.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及插图等,让学生整体性的认识角,再引导学生观察、制作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点,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再如:在教学“厘米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借实际的东西初步了解,再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4.让学生思考,自己总结结论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改后,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辅导者。例如:在教学“数的比较”中,我采用游戏及鼓励的言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我加入了学生的游戏中,和学生一块进行比较、猜测,让学生先写一个两位数,而我写一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再让学生写一个三位数,而我写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依此类推,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来寻找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也找到比较两个位数不同的大小的初步规律。接着再让学生在游戏“猜数”中进行比较同位数的大小,从而总结出数的比较规律,从而实现了本课的目标,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学。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只有将两者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3]朱仁宝,王荣德.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浙江大学出版社,.

篇7: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场所,学生的生命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度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学的生命。但,课堂教学效率的不高,如关注结果性目标多,目标的整合与达成度低;课堂上缺乏适时的总结与提升,订报的基本规律、或数学思想方法无法形成或提炼;计算技能熟练程度不高,文字或符号阅读和理解能力不强;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提前出现等,这些在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给予正视,这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本课题组试图通过开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进行课题研究,力求能达到:以树立“学生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探索和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有效课堂教学之路,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验自3月开始准备,并进行实施研究,在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工作,努力探索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下面就课题的研究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的重点是对教师进行学习培训,转变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科研知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我科利用各种形式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学习:1.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学习了课改《纲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说课》、《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等书籍和文章;2.有效教学的理论学习。学习了《最新小学数学典型教学案例赏析》等文章;3.有关有效教学与当前课改紧密联系的优秀课例学习。观摩了特级教师吴正宪《统计中的平均数》,小学数学优质课《观察物体》、《可能性》等课例。 通过开展以上的学习,在管理上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老师。让课题组成员深刻理解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建立科研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调查研究学生状况

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学习状态、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做出了分析。发现在教学中学生欠缺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够大胆质疑问难,不够大胆标新立异。我们感到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的教学方法,试图通过开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的学习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2、大力开展有效教学研究课,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究。

在课题实施的第一阶段里,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小学一、三、五、七、九、十一册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下两个项目的研究:学生有效学习习惯的研究和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大力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研讨课。其中,韦儒民老师执教了《乘法分配律》、梁燕芳老师执教了《最小公倍数》。为了保证开展课题研讨课的质量,我们规定每次的教研活动都要做到“四个要”:一要集体备课,二要全员听课,三要说课反思,四要重视评课。每节研讨课都采用各人构思——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的备课方式。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做到:“一个突出”(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两个关注”(关注学生有效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三个必须”(必须精心设计的有效课堂,要唤醒学生的情商和学习欲望;必须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提问,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必须是开放的课堂,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有效开展。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的探究促进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教师教的方式变了。

现在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变成了教师引导点拨,运用“讨论”,“探究”,“图解”,“情境”,“发现”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三个方面都有较大变化。

在备课上,改变了过去“课前复习、讲授新课、布置作业”等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环节,而是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研究生活实际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制作教学课件,精心思考学生的活动;设计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讨论的生活数学问题;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

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到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再也不是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组织、引导、激励、点拨学生学习的亲密朋友。在课后,教师引领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组织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收集信息,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2、学生学习方式变了。

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由死读书,读死书的已有知识的存储器变为积极、活泼、创新的探究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积极主动,兴致勃勃,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他们积极发言讨论,提问质疑,批驳不同观点,争论研究,表演操作。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存在问题:

1、个别实验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转变观念难度较大,致使他们有时在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明显。

2、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篇8: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摘 要】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也是第一追求,应该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以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广度和高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目标,提高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教师强调“有效课堂教学”,就是要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促进学生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前言

新课程改革之初,我们较多关注小学数学课堂中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探索、合作的全新学习方式,激励性语言这些形式上的东西;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实质,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较强目标性的认知活动,所谓其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实现基本数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如何精心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呢?

1.备好课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备课时,教师既要深入钻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学生,并深入钻研教材应把握的新知识生长点、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深度、广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都要认真研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洞察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心理特点等,对学生进行分层,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协调,促进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选好模式是教学成功的根本

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

2.1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首先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去全伪存真。有的教师的目标导学设计得华丽,情景创设很生动,但过于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使真正的问题不突出,学生被导向了其他的方向,不明白这节课是要做什么。其次是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教师导入新课就用去了10分钟,显然这节课的效率不会高。最重要的是目标导学的问题要设计得精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急于解决这一问题,又正好是这节课探究的问题。

2.2自主探究

2.2.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2.2.2开放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才能获得充分的释放。

2.2.3群体互动,提倡合作探究。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3点拨升华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习进一步地讨论,形成共识,形成结论。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尤其要注意纠正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偏差,找到更优化的方法。比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能会得到6种以上的方法,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筛选出最合理的方法,避免学生今后走弯路。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篇9:哲学思想指导工科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哲学思想指导工科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深度剖析数学与哲学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哲学角度更加全面地给出数学的源泉与对象的定义,进而对“数学是什么”得出较完整的回答。文中提出哲学方法论对研究和教授数学的指导,并在数学教学中以哲学为指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最后提出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加入的几点要素。

关键词:哲学;工科数学;联系;探索

钱学森先生认为:“数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哲学则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概括”。由此可以看出,数学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下是本人在工科数学教学研究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从哲学的角度回答

“数学究竟是什么?”1.数学的研究对象。对于数学的研究对象,各个学派有不同的看法。直觉主义者认为:“数学对象就是在人的思维之中,是人类智慧的自然功能,数学对象是由人的心智构成”,这种学派偏重于经验论,这种理论对数学的发展和扩大数学分支均有很严重的限制;形式主义者认为:“数学应被看做是一种纯粹纸上的符号游戏,对于这种游戏所必须满足的唯一要求是它不会导致矛盾”,这种观点过分强调数学对象先于经验、高于经验,完全忽视了数学与自然界的联系,把数学仅看做是一种与自然界毫无联系的游戏,对数学的发展是致命的,将导致数学无用论的出现;希尔伯特认为,“数学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随着数学的发展,它的有机特性不会丧失,只会更清晰地呈现出来”,对此观点我持保留态度,因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推进,越来越多的数学分支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甚至于许多分支的研究对象之间几乎毫无关联,它们的实体属于不同领域。如:计算机数学、经济数学、工程数学、生物数学等。综上所述,我认为直觉主义和形式主义两者观点的结合体是数学对象最好的解释。2.数学是什么?关于数学是什么的问题,哲学界、数学界各个学派之间说法不一,传统的欧几里得派认为:“数学是先验的',不犯错误的”。直觉主义者认为:“数学是创造性的直觉精神活动”,从而提出数学的可创造性和排中律,但其不具有普遍性;形式主义者认为:“数学是由形式符号构成的形式系统”,从而提出数学的形式化方案和证明论。这些学派的观点,尽管在当时的时期对数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很难全面、完整的说明“数学是什么”这个问题。由于回答“数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数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能以自身作为研究对象,故应该从哲学的角度作出回答,但单纯从哲学角度回答也不全面,因为数学学科具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因此需要结合数学自身特点回答这个问题,故我认为从哲学和数学相结合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更具有普遍性和全面性。从哲学角度回答,我倾向于以下两种答案:①林泉水在《数学对象的性质》中称数学是一门演算的科学,是从数学教学研究的操作角度概述;②罗竹凤在《汉语大语典》中,称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量的关系的科学,从数学自身特征的角度概述;③从数学角度回答,我赞同王青建在《数学是什么?》中的回答称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从数学研究的基本概念的角度阐述数学的本质。因此,对于“数学是什么”问题的回答,应该是以上三种的结合体,即数学是一门演算的科学、研究数与形的科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量的关系的科学。

二、用哲学的方法论研究数学

哲学与数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它们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都大相径庭。很多哲学家明确指出:“哲学不是数学”。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指出:“哲学不是理论,哲学的任务在于描述,即是思想在逻辑上变得明晰起来的学问”,哲学不提出任何理论,在哲学思考中不应有任何假设性的东西,因此哲学的任务不是得出结论,而是陈述众所公认的事实,所以哲学问题不是数学问题或逻辑问题。但是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哲学家既在哲学方面又在自然科学方面均造诣颇高,如大卫希尔伯特、朱尔斯亨利、彭加勒、诺伯特、维纳等。他们的哲学思想中无可避免的会带有自然科学的影子,特别是许多自然科学研究中都有哲学方法论的指导,数学学科的进步也在无形中接受着哲学方法论的指导,利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较准确地从宏观角度把握数学课题,可以在具体研究中少走弯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我们常用的数学研究方法和教学方法都可以在哲学中找到归宿,发现本质,很好的解决了我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很多方法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疑问。1.用哲学的方法发现问题。希尔伯特指出:“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的匮乏则预示着它发展的衰亡和终止”,由此可见“提出问题”在数学研究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希尔伯特在面对大量科学问题时主张从单个重要问题入手,因为这种问题解决的意义将远远超出问题本身。如何寻找这种单个重要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意义非常。反省自己,在以前选题过程中过分追求问题的全面性,看起来似乎很完美,但往往作不出结果,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希尔伯特还提出,数学问题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点:(1)清晰性和易懂性。清晰性确保研究者可以有一个清晰地思路,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易懂性确保得到的结果有意义,若得出一个除自己以外其他人都难以理解的结果,那么这个结果也是无用的。(2)困难而又不是无从下手。所选问题的难度,应当是能够使科学研究者将其视为通向真理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看得见光亮,但又必须始于足下,付出努力才能接近。(3)意义重大。这个特点对数学发展和数学研究者来说,其重要性都是显而易见。深悟这三个重要特点后,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在以后的教学和研究中寻找问题时,如同有一位无形的导师指引我走向数学世界中最耀目的那颗明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指导学生以这三个特点为标准审视自己寻找的问题是否有意义,也会注重给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2.用哲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威廉惠威尔曾提出:“科学的发现是通过事实(经验)和观念(理论)的综合而实现的。首先是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一是收集事实;二是澄清一些含糊不清的观念和科学的阐明一些必要的概念;其次是归纳阶段,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是把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信息由厚到薄的进行总结加工,更利于以后的使用;最后即是结局阶段,在综合出新的理论和假设后,必须进一步巩固和扩展这些理论和假设”。这些哲学的方法在平时的数学证明中经常使用,之前只知道使用这些方法去做科学研究是正确的,但并不知道这些方法有哲学根源,蕴含大量哲学思想。彭加勒指出:“数学发现的三段论:有意识工作—下意识工作—有意识工作”,下意识工作是很关键的,经常在证明某个命题时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都无法使证明有一点进展,灰心之际,就放下去做其他工作,在做其他工作的过程中,突然某些思路给了自己灵感,想到了另一种思路去证明之前的问题,从而得到轻松破解。彭加勒还指出:“下意识工作是要有条件的,即必须要以艰苦的意识工作为前导,这段前导的意识工作越充分,下意识的组合基础和能力就越大”,因此我们并不能一味等待灵感的到来,正所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另外,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反证、类推,弥尔指出的归纳五法和赫兹指出的归纳九法等都在哲学中找到了它的根源。

三、工科数学教师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入的几点要素

1.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推理证明,计算结果”引导到“找出问题,提出问题”的思维模式中。2.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适当的给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内容,如:观察、实验、归纳、演绎、合理化逆向思维、直觉、形象思维等方法的讲解和拓展,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学思维和思考的各种活动,领会数学研究真谛。3.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入数学史和数学哲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领会数学各分支的发展脉络,从更高的角度认识数学学科,认识数学学习,使其能自觉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创同.科学哲学思想的流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楚廷.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刘银萍,王宪昌.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的启示[J].大学数学,,(12):23-26.

[4]徐利治.徐利治谈数学哲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篇10:初中数学概念课学法指导论文

初中数学概念课学法指导论文

一、课堂“五注意”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要注意集中精力,注意抓重点听,注意五个结合,注意大胆发言,注意思维与老师同步

1.注意集中精力.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这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教育家把注意力比作“通向知识宝库的门户”.上课时要自觉排除一切分散注意力的因素,专心致志地听课.

2.注意抓重点听.要知道本节课的重点在哪里,听课时一定要注意.哪些是重点呢?从教学程序上讲,概念课的开头和结尾是老师讲课的重点.概念课的开头,往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老师常常采用先概括上节课内容或提出问题,或布置做练习等方式来引出本节课要学的新概念,而在结尾处,老师往往是对本节所讲概念的小结或注意事项,从而把概念贯穿于首尾.从内容上讲,就是老师对概念的剖析和对概念体系的串联.从形式上讲,就是老师上课时突出强调,或者用彩色粉笔书写,或直截了当地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是重点.

3.注意五个结合.是指把听、看、想、练、记较好地结合起来,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听:学生听课一是要听老师对本节概念课的学习要求;二是要听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老师怎样引入数学概念和讲解概念的产生、形成过程;三是要听老师从不同角度对概念的解释或用不同术语的叙述;四是要听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句子及它们的真实含义;(比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中,“元”,“次”,“一元”,“二次”,“方程”就是关键的字和词,“一元二次方程”就是关键的句子)五是要听老师的提问及同学的回答.看:就是观察.学生的观察一是对照课本看老师的板书,看语句是否有所不同(增加或删减);二是看老师的演示,有的抽象概念可以演示出来,如立体几何中的概念.在看老师用教具演示时,注意老师的演示步骤,以增强感性认识.想:就是思考问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说学习如果不思考,就处于一种迷茫状态,不会有所收获.如在学习绝对值概念时,有的同学通过思考,提出这样的问题:“刚刚学了负数,为什么要用绝对值把它们搞成正的?”这一问题的提出,说明了同学的思维不是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是进一步去思考建立这一概念的原因和它所要反映的数学对象的本质,对概念的理解就不再是机械的接受了.练:就是做课堂练习.要掌握一个数学概念,除了听、看、想外,还必须通过对概念的应用来实现.这反映在课堂学习中,就是做课堂练习.每一位学生要认真对待课堂练习,通过做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发现问题还可及时弥补.记:就是记课堂笔记和记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养成坚持记数学笔记的习惯,记下老师的板书,记下重点.对重要概念的叙述最好在当堂记住.但要注意不能死记硬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例如,立体几何中大量使用符号表示点A、直线a与平面α的关系,许多同学常常搅混在一起,分不清,记不住.实际上,只要这样理解:“∈”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肌北硎炯合与集合的关系,把点看成元素,直线和平面看成集合,那么A∈a,A∈α,a鸡辆腿菀桌斫饬耍也就记下来了.

4.注意大胆发言.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要利用一切机会大胆发言,这对学好概念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自己听不懂或不理解、有疑问的地方,应及时向老师提出来,以求得老师的讲解和指导.如果有与老师或课本上不同的见解,比如不同的结论,或发现课本上的结论不完备,老师的讲解有错等问题,更要大胆提出,以便与老师、同学共同研讨.

5.注意思维与老师同步.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思路要与老师同步.上课时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紧紧跟上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相信“此处无通途,自有奔流处”,保持思维的畅通.

二、课后“三环节”是指复习和整理笔记、做课外练习、小结三个环节

1.复习和整理笔记.课后要对照课本,复习并整理笔记.这样做有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利于查缺补漏.复习时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设想问题,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做课外练习.学习概念是为了应用,要用好用活概念,必须通过做练习来完成.只靠课堂45分钟的练习是不够的,课后还需要做一定量的练习题来巩固概念,以达到深刻理解、熟练运用数学概念的目的.课外练习可按老师布置的做,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挑选一些课本以外的习题来做.

3.小结.一般说,学完一个概念以后,应作一个小结,达到深刻理解每一概念本质特性的目的.学生的学习小结要针对自己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的情况来作.如概念的描述方法有几种,如何简洁叙述它,概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等等.例如“交集”的概念中,式子“A∩B={x∣x∈A且x∈B}”不易理解,将其描述为:“由集合A与集合B的公共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这样是很容易理解和应用的.小结除了对所学概念作系统归纳,还可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思想、思维方面的得失作记录.对于概念的教学除了有以上的体会外,我想更重要的是通过概念教学使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数学学法指导与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