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新课程理念在高三物理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这7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论新课程理念在高三物理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相关的文章。
篇1:论新课程理念在高三物理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上课观,评价观,作业观等要更新外,教师对课程的观念也要更新。课程是教育的心脏而就整个教育过程而言,实际开展的教育行动中,学习者从事什么样的学习活动,其学习质量和效率如何,关键取决于计划阶段所设计的学习方案,因此熟悉课程的总体目标,内容,组织乃至科目目标,内容组织,单元目标及具体学习活动的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中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采用参与式教学
由于物理科目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就相当重要。参与式教学让所有的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目的是使每个不同背景,不同个性,不同知识经验和不同智能内型的参与者都能有效参与到学习中来。它力求通过多种途径,手段和方法调动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平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在参与中掌握方法,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体验各种丰富的情感,形成新的价值观。传统的教学过程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泯灭了不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新时代的教育需要落实以发展为本的理念。发展是所有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是他们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开发。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文转向学生的发展本位,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进行有机整合,体现人对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整体关怀。于是由三维目标取代传统的双基目标已成为课改实践的首要课题。新课程理念还体现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新课程下物理学科的特点及高三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知识结构
新课程改革后,高三物理学科更体现操作性,课程蕴含着新教学理念。学生参与的很多实验增多,新课程力求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这与课改前的记忆偏多繁难偏旧内容较多,实践偏少行成鲜明的对比。课改前的课程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再加上高三学生很多也步入成年,他们有很多成长的困惑,人生的困惑,面对着来自家庭的,社会的,学校老师的压力。这时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关注学生心里健康。形成老师与学生的谈话常效机制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特别这个时候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所以这为高三物理学习奠定了一个很好的物质基础。但是无论是一个地区,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不同学生由于成长背景的不同,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不同,他们的知识结构基础情况都迥然不同。所以制定复习方案时就需要特别注意:
3.复习方案
3.1.针对全体学生,从课本入手,着眼基础,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做到重点突出、覆盖面广,构建知识框架。高考立足课本考基础,于变化中考能力。高考试题源于课本,不拘泥于课本,高考卷中的大多数试题都可以从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总复习题中找到它们的影子,甚至课本中的插图、阅读材料等都可成为高考命题的素材;文字表述、规范答题都可以课本为参照。所以,在复习中应立足基础知识,通过透彻理解,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如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应该让学生从定义式及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则应引导学生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作全面的分析;复习时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要抓住重点,帮助学生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构建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3.2.认真学习和理解考纲,仔细研究近几年来的高考题,准确把握知识标高,控制好教学的难度和坡度,结合《考试说明》分析高考命题的规律,把握命题原则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准确把握高考动向,有针对性地做好复习指导工作;高考试题是经过命题专家精心设计的,在考查学生的能力方面是一般试题所不能替代的。近年来,高考命题不回避陈题,并且推“陈”出“新”,及各地高考试题相互借鉴等等。研究高考试题的特点就是研究命题专家的命题特点,洞察命题者的命题思路。通过对高考题的研究、比较、创新,体会高考命题的技巧与方法,有利于指导复习备考,研究考纲,师生人手一份,认真阅读(知识、能力、要求),教师务必研究知识要点,参透能力要求,使教师看到知识要点,就能选择相关习题,看到能力目标,就能准确剖析试题的重要环节。
3.3.钻研教材,狠抓常规教学,落实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做到精选、精练、精讲、精评,加强集体备课,搞好集体研究,通过集体备课来发挥群体优势,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复习每一章前,共同讨论复习章节重点、难点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题型、物理思想方法,要集思广益,反复推敲各知识要点的复习、典型例题的讲解和练习题的收集、设置等。
3.4.精心讲解,提高效率。高三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果,意义重大。要使学生认识到,做习题的目的,是检查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透彻,能否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运用它们;是通过做习题,锻炼并提高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等。在平日教学中,结合具体的题目和章节,有意识的、恰当的进行物理方法的渗透、学习和领会,强化物理方法的运用,突出方法教学,通过例题、习题的讲练,强化物理思想的渗透,揭示思想方法在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沟通中的作用。要让学生逐个地掌握物理思想方法的本质,做到灵活的运用和使用物理思想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突出思维抓教学;将课外试题与课本上试题进行对照,比较方法、技巧、思想,加深理解;重视基础全面突破物理实验得分瓶颈,基本仪器使用的训练,熟练掌握各种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操作的训练,对大纲中要求掌握的仪器,一定要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强化实验操作训练,重新观察课本实验,通过新视角,研物理实验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技能;提高学生适应考试的能力。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关键字眼,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使学生在大脑中能重现题目的物理情景。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
所以要让学生在高考中脱颖而出,既能获得满意的分数又能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除了正确掌握新课程理念的思想方法外,师生的付出也是必须的。教育教学是一门融心里学,教育学,等多门边缘学科一体的一门艺术,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东崎张行涛-《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6
[2]李尚仁-《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大学出版社-.3
[3]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篇2:浅析新课程教学理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浅析新课程教学理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内容摘要:运用好新课程教学理念,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使用能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积累文化知识,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为学生养成自学习惯。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理念,学习
运用好新课程教学理念,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使用能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运用,更利于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从而起到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的作用。新课程教学理念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
一、丰富学习资源,使学生积累文化知识。
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学习资源是核心载体。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的获取,需要在一定的学习资源引导下取得。优化文本资源,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视野,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还能够为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提供更多的渠道,便于激发他们的多元化学习思维。
通过发挥好学习资源的引导生成作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和优化学习资源,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资源,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技能;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学习和感知语言知识。我们在优化和丰富语言文本资源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发挥文本资源的引导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本语言的内涵;第二,拓宽语言学习渠道,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运用网络资源、英语报刊杂志等,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感受英语学习的时代性和生活性;第三,鼓励学生积极融入课外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理解感悟能力。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知识。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withEnglish)模块七Unit 1 Living with technology的“Reading B TV and audiode vices:are view”教学中,我运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首先,建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文本中提到的相关“TV”、“audiode vices”、“tape recorders and player”、“sound goes digital”等的发展历程,并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表达;其次,建议学生就上述查阅的资料,选择某一个阶段,从文本中找出与此相关的文字说明,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最后,要求学生根据“ReadingA”中的习题写一篇小短文。
二、围绕任务学习,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
任务型教学原则是新课程英语教学倡导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能够提高语言学习的有效性,端正学习目的,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探究运用能力。这种理念的提出,是在围绕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在发挥好任务引导和思维训练作用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意识,以此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体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要求,帮助学生全面学习和运用学习内容;其次,教师要突出多种探究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在尝试运用多元化思维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能力,建议学生用多种思路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理念的运用,能够在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意识。比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Fog”教学中,我通过如下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先要求学生根据“ReadingA”中的习题,从文本中找出相关的核心词汇或者短语,概括文章表达的内容;再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掌握情况,布置如下的学习思考探究任务:
①Why did Polly feel afraid?
②How could the old man tell that Polly was young?最后,请学生思考:What do we should when we meet the same thing?
三、指导学习策略,为学生养成自学习惯。
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些策略的指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便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总结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技能。
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学生运用多样化的学习策略指导,不仅能让学生更为轻松地运用语言知识,还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学习意识参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制定,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学生在这样的策略指导下,一定能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总之,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能够克服传统教学理念带来的弊端,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学理念的运用,更有利于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所以,教师要理解好新课程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英语天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月第1版。
[2]宋桂月,金莺。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9月第1版。
[3]韩学东。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材观[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第9期。
[4]丁华玲。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篇3:新课程理念在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中的体现论文
新课程理念在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中的体现论文
论文摘要:新课标的实施对高校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11月河南省举行的高校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展现了参赛选手的学识和风采,让我们感受到了新课标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坚定了我们实施新课标的信心。但同时我们也从大赛中发现了高校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
论文关键词:高校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英语新课标
一、引言
为期两天的河南省第七届高校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于月在许昌举行,笔者有幸亲历了英语专业组大赛的全过程。通过对英语专业组大赛的分析,笔者发现新课改理念对高校师范生的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师范生在教学技能上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让人深感欣慰。但大赛也暴露出高校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让人深感忧虑。
本次教学技能大赛以说课形式进行,来自河南省各师范院校的24名选手参加了英语组的比赛。总体看来,参赛选手专业基本功扎实,教学能力较强。具体表现在:语音标准,语调自然,口语表达流利;课件制作精美,现代化教具操作熟练;教学理念较新,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较为合理;英语书法美观,板书设计科学;多才多艺,知识面广,综合素质较强,等等。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选手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以教师为中心,在传授书本知识之外还注重发展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部,),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这与新课标所提倡的“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的教学原则相吻合(教育部,2003)。依据选手们在大赛中的表现,我们感觉到新课改的理念和新课标的精神已渗透到师范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在校师范生已基本上具备在未来实际教学工作中实施新课标的能力。
二、说课中体现的新课程概念
依据说课的相关要求,参赛选手在说课过程中共涉及了七个项目,只是呈现顺序稍有不同。选手说课的具体项目内容、各项目涉及的选手人数及其在总参赛人数中的比重如表1所示: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均是说课的重要内容。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每个选手在说课过程中都涉及到了这些方面。但在同样重要的学生分析和教学反思方面,关注到的选手人数则相对少了很多。下面笔者依据说课项目,结合实例分析参赛选手的教学技能对新课标精神的体现程度,同时剖析参赛选手的教学技能与新课标精神不吻合之处,并分析其原因或指出其不良后果,供高校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过程中参考。
(一)教材分析
在说课过程中,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及其在单元或模块中的地位和功能,同时阐述教材的使用方法。“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育部,2003),理应受到重视,但教材内容的处理应该灵活多样。绝大多数选手在教材分析这一环节中都不同程度地强调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各种方式机动灵活地处理教材,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扩展教学内容和活动步骤,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等。参赛选手对于教材的处理体现在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如:很多选手在说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第七单元Whatdoeshelooklike?时,合弃了书中的图片,而以自身和学生为素材,或者增加一些明星的图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教材使用的建议:“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合或调整” (教育部,2003)。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下表显示了24位选手所涉及的各项教学目标、每项教学目标涉及的选手数,以及选手的百分比。
英语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而“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上”(教育部,2003)。由此可见,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同语言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一样,都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因此均应受到关注。而在上表中,参赛者一致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其中大多数也关注到情感态度,但对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关注明显不够,仅占25%和8%。
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教育部,2003)。选手们在说课时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这表明目前师范院校对学生在学法指导上仍然重视不够。那么这些师范生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也可能会忽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这与新课改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另外,文化意识是影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也是得体运用语言的重要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参赛选手在说课时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关注不够,这表明他们自身的文化意识薄弱,这将不利于他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三)教学用具分析
在说课的教学用具环节,选手们都提到了要运用现代化教具(如录音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并言简意赅地展示了它们的使用时间、方式和目的。如:在warmingup部分,有的选手播放短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在展示内容时播放节奏舒缓的乐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有的利用PPT展示优美的画面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等,充分显示了现代化教具的优越性。这反映出选手们普遍认识到了现代化教具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些教具。这也是新课标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教育部,2003)这一原则的体现。
(四)教学方法分析
演示教学方法是说课的主要环节之一。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地选择有效的教法,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参赛选手在说课时主要用到了四种教学方法,其中“任务型教学法”占了71%,这与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不无关系。与其他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有很多优势,但并不是完美的,应该和其他教学法结合起来使用。事实上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应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而定,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需要为标准。恰当的做法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不同教学法的长处,使它们共同服务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
个别选手虽然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但设计的任务存在不少问题,如:没有明确的目的(先教授表示颜色的单词,后让学生用彩色画笔互画头像等)、缺乏真实意义(先展示听力材料,后让学生分小组背诵对话)、难度大不易完成(先学习有关电脑的单词,后让学生用英语解释某个组件的工作原理)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他们在设计这些任务时没有遵循新课标中的相关原则,没有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出的任务无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因而是不成功的。这种与新课标要求相违背的现象应该引起师范院校教学法教师和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教授教学法和指导学生实习时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多次展示实例的同时还应该详细深入地阐述理论知识。
(五)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分析
表3显示了参赛选手所采用的教学活动种类、每种教学活动的使用人数及其在总人数中的比例。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构成了新课标中的语言技能。在说课过程中,选手们普遍比较注重对学生听、读技能的培养,这说明选手们普遍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输入,但对语言输出的关注则明显不够:口语占58%,写作在课堂上仅占8%。这当然与授课内容有关,但也表明选手对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所有选手均布置了作业,且大部分作业的布置较有特色,不是单纯的抄写单词和句子,而是注重自由发挥,突出语言的应用。如:5号选手在结束Whatdoeshelooklike?这一课时,让学生回去画自画像,并用所学内容简单描述自画像;l3号选手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句子和周围的人打招呼,以加深理解,巩固所学内容;还有一位选手要求学生给家里的水果和蔬菜贴上英语标签,朗读和识记所学单词。从此可见,选手们注意使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在课外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
新课标提倡“利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教育部,2003)。但在参赛选手的课堂设计中,小组活动、同伴学习所占比例太小。如要达到新课标要求,就必须在课堂上加大这两种活动的比重。
<六)学生分析
在比赛中,只有58%的选手对学生进行了分析,这反映出近半数的选手忽视了分析学生需求这个重要环节,在“备学生”方面有所欠缺。需求分析是教学设计的起点,缺乏应有的需求分析就难以保证教学设计的适应性(鲁子问、康淑敏,)。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教材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贾书建,)。
近半数参赛者忽视了分析学生需求,这可能会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不够,教学设计不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等后果。这一现象表明,选手们没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没能做到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这与选手所在院校教学技能指导上的失误不无关系,且与新课标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教育部,2003)的教学原则相悖。
(七)教学反思分析
参赛选手中仅有33%的人说到教学反思,这表明他们很少有人意识到反思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能够及时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过程、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逐渐地进行自我调整、不断形成新的教学决策的能力,它能够促进教师的教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刘聪慧、郭高峰,)。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反思作为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正日益受到重视。新课标建议教师“共同反思”、“共同提高业务素质”(教育部,2003),这也凸显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师范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反思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自觉通过反思行为有效解决教学问题,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为顺利推进新课改和成功实施新课标创造条件。
三、结语
从此次说课大赛选手们的表现来看,总体上新课程理念已经比较成功地渗透到师范院校的教学中,对在校未来教师的教学理念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新课改的推进,有利于新课标的逐步落实。这一点让我们感到鼓舞和振奋;但大赛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师范院校学生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师范院校应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肩负起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重任。
篇4:论转化医学理念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意义论文
论转化医学理念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意义论文
进入21世纪后,医疗治疗水平有所提高,但某些疾病,如恶性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提高,生存率的提高还是依赖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中晚期患者的治疗没有明显改善。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研究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时对临床医生面临的问题不甚了解,研究成果是否能够具有临床价值并不确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传统医学教育的观念造成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存在鸿沟和隔阂。因此,只有临床医生了解基础医学研究知识及研究方法,与基础研究学者进行良好沟通,才能够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这就需要在医学生医学教学中体现转化医学的理念,而病理学在其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1病理学在转化医学中的作用
病理学发展必须跟上医学发展的趋势,将基础医学研究和检测手段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中。针对肿瘤特定分子变异类型的靶向药物,如易瑞沙治疗EGFR基因突变及克唑替尼治疗ALK融合基因肺癌患者[4-5]等治疗手段的进展,也在要求临床医生不仅掌握临床诊疗知识,而且还要理解分子病理学诊断报告中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意义。由此可见病理学的“桥梁”学科的作用之大。对每一例肿瘤患者都必须根据具体特点,包括临床因素、肿瘤的分子病理学改变、甚至基因特征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这些临床治疗需求也对病理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理学已经不再仅仅是依据形态学对疾病的诊断,而且要深入到疾病的分子水平,将基础研究中的成果通过分子病理的诊断应用于患者治疗和预后评估,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2病理学,尤其是分子病理学的发展是转化医学理念具体实践的要求
病理学从大体形态学的观察逐步深入研究到分子水平,分子病理学针对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措施以及预防治疗的方法等多个方面提出科学问题,主张基础与临床密切合作,临床医师对疾病的特点和进展进行观察,提出科学问题,再由基础研究专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反馈给临床医生并提供临床实践建议,最后将基础科研成果转向临床应用,从而提高总体医疗水平。笔者在美国著名M.D.Anderson癌症中心做访问学者期间,亲身体会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优势;在协同合作的过程中,临床医生、病理医生和基础医学的研究人员为完成一项临床课题彼此交流协作,多学科合作、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基于此模式,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能够及时高效地应用到临床诊疗过程中,在实践中检验基础研究的成果,一旦基础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得以验证,其成果的临床应用价值将是巨大的,最终受益的将是患者。因此从我们医学生本科阶段起就应该培养他们严谨、积极、协作的工作和学习意识。
3医学生病理学教学改革
当前医学生病理课程教学主要通过语言的描绘方式进行形态学教学,较为枯燥抽象,为了克服这一不足,我们尝试进行以下变革:
3.1病理课程数字化
在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下,组织和编写以转化医学为中心的病理教材、多媒体教案和教学计划,积极组织教学研究和试点,深化和丰富转化医学的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及教学医院的相关科室已经引入数字病理系统用于课程教学,教师可以将示教切片和相关大体标本采集为数字切片和照片并存放在数字病理系统中,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或者在课下自由登录该系统的远程会诊模块,随时调阅和复习教学资料,极大地方便医学生的学习条件。课堂上学生还可以与教师互动,将遇到的问题实时发送给任课教师来寻求帮助,这种形式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原本抽象枯燥的病理课程生动有趣地展现出来。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实现病理教学由抽象向生动、由单纯理论学习向理论联系实践转变,逐步建立起转化医学理念的教学体系,这对于临床型的研究生教育尤为重要。
3.2组建病理转化医学交流平台
此平台可以提供传统病理学及分子病理学所涉及的常用技术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微量组织的显微捕获及核酸或蛋白提取、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及基因测序等),使医学生在熟悉疾病的病理形态学的同时,应用经典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分析这些疾病的分子水平的变化特征,对将来走向临床岗位能深入浅出地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尤为重要。通过这种平台可以培养医学生自觉地理论联系实践(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意识,一方面增加了医学生在学习病理课程时对临床知识的重视和了解,另一方面为临床医学生提供进入基础研究领域、了解基础研究技术手段及研究现状的机会,不仅可以丰富医学生的医学理论知识,也可通过实践增加感性认识,对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更深刻地理解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有所帮助。
3.3转化医学交流平台的开放性
此平台接受医学生在寒暑假中的见习或实习。安排医学生参加一些相关临床基础转化实验实习,在学习传统病理形态学知识的同时,有机会学习临床病理诊断到分子病理诊断延伸所需的实验技能,了解分子病理诊断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作用等。医学生通过医学实践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病理学不仅有疾病治疗前形态学的诊断,更有分子病理诊断,使其能理解病理诊断在临床治疗中“金标准”的指导意义。在转化医学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的教学可使医学生认识到转化医学的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病理的转化医学教学平台,可以使医学生在本科或研究生的学习阶段中自觉树立转化医学理念,使医学生意识到医学知识不是片面的、孤立的,而是全面的、系统的。医学生不仅要知道疾病的起因,而且也要掌握疾病的转归,更要使临床医生的治疗为“循证医疗”、“有的放矢”的医疗,医学教育将变为以“医院”和“患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进行多层次、多途径、多学科的教学实践。
4转化医学理念要求病理教学需要新的考核模式
转化医学理念要求我们进行新的教学改革、人才选拔、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评价标准和制度。传统病理教学考核主要是包括病理实验切片考试及病理理论知识的考核,鉴于分子病理在病理学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可以考虑在病理实践教学模式上做相应调整,如给医学本科生增加分子病理实验技术的实践机会、病理研究生入学考试方面增加实验室操作技术、实验室基本技能等的考核,适当提高实验技能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通过新的考核模式,提升临床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善未来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亦可以帮助改变医学生重临床、轻科研的错误观念,培养医学生成为具有转化医学技能与意识、“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最终提高医疗水平,从而使患者受益。
篇5:浅析混合式学习理念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浅析混合式学习理念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物理教学混合式学习应用尝试
论文摘要:混合式学习理念从学生需求的角度考虑教学组织形式,既体现教育的人本化,又突出信息时代的特征。作者从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混合、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混合、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的混合等方面在物理教学中尝试混合式学习,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1.混合式学习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数字化学习(E-Learning)作为一件新生事物蓬勃发展起来。E-Learning在培养学生基本学习技能、创新能力、信息素养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它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辟出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然而,进入20世纪之后,这种缺乏教师深度参与,完全依靠学生自学,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E-Learning,效果令人感到沮丧,人们逐渐体会到它不尽人意之处。12月,《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明确提出“E-Learning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育目标,但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E-Learning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能改变课堂教学目的和功能”等观点。显然,怎样体现学生在线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习和研究方法、人格影响的渗透优势,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大背景下,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的概念应运而生。
2.混合式学习理念
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是把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又要合理发挥教师启发、引导、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方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在对E-Learning反思基础上诞生的BlendedLearning,其学习过程吻合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主模式”教学理论,体现教师面授和在线学习的完美结合,既展示了信息时代的特点,又正视了学习的传统本源对教育技术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究其实质,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种在师生二元论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与计算机网络的整合,既强调学习伙伴间的协同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倡导学习者知识的'自我建构。从其内涵看,混合式学习是各种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媒体及学生支持服务和学习环境的混合。当然,各种元素不是随意地混合,关键是如何优化各种学习资源,如何把各种学习资源有机整合,达到1+1>2的效果。
3.混合式理念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尝试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面对面学习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线学习是对面对面学习的补充。物理新课改的理念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对混合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
3.1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混合
回顾教育发展历史,20世纪90年代前,以中国“师道尊严”为代表“教师中心”论,片面强调教师“如何教”而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90年代后,西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侧重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突出“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两者都过于偏颇,让教与学不能和谐统一。混合式学习理念提倡把“教为中心”和“学为中心”两种观点有机混合,既不侧重“教师中心”,又不夸大“学生中心”,而是既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和谐统一。教师在混合式学习中,通过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参与网络讨论、控制教学过程,保障学习的有序性和高效性,起到主导作用;学生通过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协作交流,自主探究,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
3.2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混合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混合式学习要求在物理课堂上,采用传统黑板板书与多媒体CAI课件相结合,恰当引入EDA技术等辅助的教学方法,将黑板的板书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创造一个虽是低结构化的,但能便利地引入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教学环境。采用多媒体课件,将物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概念、复杂的图形或波形用动画的形式在投影上显示出来,能弥补黑板板书单调且浪费时间的弊端。运用EDA技术仿真虚拟物理实验,直观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向学生讲清楚,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样,既能让学生动脑思考,又能让学生动手参与物理仿真实验设计。另外,必要的黑板板书,可避免过多的无效信息干扰学生的有效注意力,防止学生因长时间“电灌”而“疲劳”。
3.3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的混合
俗话说: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教师以板书、肢体语言、教学语言和个人魅力等成为学生注意的中心,在师生双边活动、信息交流中占有优势,而在线学习不受地点、时间、空间约束,自主性和人机互动性强,有些教学内容要在教师面授方式下才能获得好的效果,而有些内容通过网络教学方能提高学习效率。
譬如,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编排了“超重和失重”内容,传统讲授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推出超重与失重的概念,学生往往对超重与失重的内涵似懂非懂,更无法亲身体验超重与失重的感觉。为此,我设计了一个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在教学上的优势,运用EDA技术仿真虚拟物理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学习,体验物理的探究过程,用探究的方法研究“超重和失重”。同时,设计了一定量的学生活动与协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探讨结论。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根据信息技术平台互动的特点,设计知识自评和在线交流网页,实现“人机对话”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4.结语
混合式学习理念把“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恰当结合起来,吸取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建构一个较为理想的学习的平台,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方便教师监控课堂教学活动有序进行,顺利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保证传授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便于学生对创新能力和知识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学生价值观和健康情感的培养,能够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3).
[2]陈声键.混合式学习模式中的教学结构要素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5).
篇6:浅析混合式学习理念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参考论文
浅析混合式学习理念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参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美术教育;现状;教学方法;改进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高专的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僵化单一,缺乏多样性,教学手段滞后,以往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本文针对该专业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的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僵化单一,缺乏多样性,教学手段滞后,当代高职学生的特点是:他们大多数为80后90后,不喜欢沉浸和满足于文字的阅读,尤其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学必须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同时,教学内容还应向学生就业倾斜,对于高职专业学生的要求是毕业后能够完全胜任岗位需求因此,该专业教学应改变以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教学观念,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培养具有极强适应性的一专多能人才。
在高职高专美术艺术教育的改进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创造性学习动机,及时引导启发,促进创新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开发尤其重要创造力是创造者根据一定的目地在创造动机和创造意识的支配下,运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创造思维和创造方法,产生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的能力创造力是人类个体潜在的素质,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现阶段美术教学的重点。
教师在主导教学时应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美术学习,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生动形象直观地把课堂知识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创新,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美术课的教材中有大量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资料来进行,而多媒体是可以把文字图形图象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种媒体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主要能够产生以下两点教学效果。
(一)优美的图文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课堂的气氛有些枯燥无味,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可能有创新意识因此,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占主体地位,要给予学生独立观察的机会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例如,在美术欣赏课中,可应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融入课堂,有利于诱发良好的情绪和唤起学生的情感相对于美术作品而言,音乐更容易打动人,引起情感共鸣,在优雅的音乐声中,再加上教师语言的描述,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作品中所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真理。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多媒体集文本图形动画和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的信息资源能刺激人的听觉视觉,有利于创设情景,设计问题,易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教师,应当发挥课堂的优势,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交流,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在交流中共同提高,在交流中发展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美术教学中,应充分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和培养某一种技能,还要张扬学生的个性,成为学生人生观自信心创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者和引路人美术教师也担负着培养各类人才的职责,而美术这门艺术学科,在张扬学生个性,开发创造性思维,促进人生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我们在课程训练的开始就应把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培育学生的具性思维模式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学生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作用,从而增强自学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美术教育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学不能面面俱到,学生要在学习中学到方法和技能,教育者就应重视教学方法;要培养出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教师就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大胆引入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已成为教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艺术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5).
篇7:探索循证医学理念在临床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探索循证医学理念在临床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通过座谈、发放调查表等形式调查我校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及部分临床教师,了解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及儿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
(二)研究设计及实施。
1.确定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及儿科学实验课教学内容不确定,教学方法单调,教师对实验课的重视度不够,同学普遍反映教学效果差。
2.寻找最佳证据。针对临床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最佳证据予以解决:
(1)检索VIP、CNKI等数据库,了解国内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验课的开展情况,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有效借鉴。
(2)召开临床教学研讨会,围绕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从医学人才的知识构建、能力培养和素质锻炼[3]等方面展开讨论,针对临床实验课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3)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等文件精神为指南,以迎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近期工作目标,以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为永恒追求,科学、系统设计临床实验课教学模式。
3.制定解决措施并落实。
(1)重新修订临床实验课教学大纲。修订后的实验课教学大纲,具体包括“专业素养”“临床思维”“临床实践”三大模块。专业素养模块主要包括“医学生礼仪”“医学生职业素养”“医疗核心制度”“病史采集”“医疗文书的书写”等;临床思维模块主要通过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和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模块包括了解临床工作程序,参加晨会交班、查房、入院患者处置,观摩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相关临床技能操作等。此次实验课教学大纲的重新修订,着重提高了综合设计型、研究探索型实验项目的'比例,通过启发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综合训练医学生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临床思维及人文素养等,努力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旨在培养医学生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组织落实临床实验课教学大纲。①教学管理者准备:根据实验课教学大纲及实验项目,做好授课教师的安排及学生分组。专业素养模块及临床思维培训模块由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临床思维培训模块为小班教学,每个小组约30人;临床实践模块由讲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分小组在各临床科室完成,每个小组约15人。②教师准备:课前召开教研室会议,讨论实验课教学大纲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寻求对策;召开授课教师会议,详细介绍实验课教学大纲,强调其实施的意义、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开展实验课集体备课,统一教学模式,规范教学方法、教案书写及课件制作,鼓励探索符合专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③学生准备:召开学生会议,进行临床前宣教,强调学习方法的改进。实验课前系统复习相关章节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3)效果评价。制定《皖南医学院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价表》,收集教学督导专家及学生的评价结果。
二、结果
(一)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
学生对实践教学教师教学态度进行评价,内科学“优秀”“良好”百分比构成分别为97.71%、2.12%;外科学“优秀”“良好”“合格”百分比构成分别为92.77%、6.88%、0.35%。
(二)教学内容的评价。
学生对专科病例讨论、晨会交接班、教学查房、常见病诊治、专科讲座、临床技能操作等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内科学“优秀”等级百分比构成为(94.36±0.91)%,“良好”等级百分比构成为(4.97±0.60)%,“合格”等级百分比构成为(0.68±0.41)%;外科学“优秀”等级百分比构成为(88.95±2.05)%,“良好”等级百分比构成为(9.58±1.68)%,“合格”等级百分比构成为(1.41±0.68)%。
(三)教学方法的评价。
学生对示范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内科学“优秀”等级百分比构成为(94.24±0.10)%,“良好”等级百分比构成为(5.00±0.27)%,“合格”等级百分比构成为(0.71±0.35)%;外科学“优秀”等级百分比构成为(89.77±1.96)%,“良好”等级百分比构成为(8.64±1.68)%,“合格”等级百分比构成为(1.59±0.53)%。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
学生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内科学“优秀”“良好”“合格”百分比构成分别为92.42%、6.70%、0.71%;外科学“优秀”“良好”“合格”百分比构成分别为87.13%、11.11%、1.59%。
(五)教学秩序的评价。
学生对实践教学秩序进行评价,内科学“优秀”“良好”“合格”百分比构成分别为97.53%、2.12%、0.18%;外科学“优秀”“良好”“合格”百分比构成分别为91.89%、7.23%、0.71%。
三、讨论
通过专家督导、教师反馈及学生评价,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秩序等方面均有良好效果,具体如下。
(一)贯彻了“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计划。
通过参加晨会交班、查房、入院患者处置,观摩学习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相关临床技能操作,参加教学小讲座等临床工作,同学们了解了临床工作程序,熟悉了工作内容,拓展了课堂知识,最终实现了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二)明确了医学生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通过“医学生礼仪”“医学生职业素养”“医疗核心制度”“病史采集”“医疗文书的书写”等实验项目的开展,使医学生对本专业所具备的职业素养有清晰的认识,除了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外,还必须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更广泛的人文社科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三)培养了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教师通过课前给出的典型案例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复习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查阅资料,分组讨论,能动地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得到有机结合,着力培养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也强调了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提出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此次实验课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临床教师。虽然进行了充分的课前动员,部分临床教师还是未能认真对待实验课教学,具体表现为对临床实验课的关注度不够、备课不充分、教学内容贫乏、教学方法单调、对学生缺乏沟通和引导。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拟定的改进措施主要有:
(1)定期深入开展实验课集体备课或教学研讨,规范教学方法,探索适合本专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加强教学督导,做好临床教师实验课教学的指导和帮助;
(3)定期反馈学生评定意见,分析存在问题。
2.实验课教学质量。“病例讨论课”倡导以PBL和CBL方法进行教学,部分教师缺乏对这些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故落实时存在偏差;在“临床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责任心及教学方法存在一定差距,故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有差异。针对问题,我们的改进措施包括:
(1)进行PBL和CBL教学方法培训,开展“病例讨论课”教学研讨及教学示范,使临床实验课教师掌握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
(2)进一步修订临床实验课教学大纲,细化各模块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法;
(3)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3.临床实验课考核评价办法。临床实验课目前仅仅从学生的学习态度、部分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粗略打分,缺乏有效、全面的实验课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因此,建立并完善临床实验课教学考核办法迫在眉睫。根据国际国内医学教育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目标,结合临床实验课“专业素养”“临床思维”“临床实践”三大模块的开展,力求从“总体印象”“教学方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师素养”等方面完善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验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以及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此次实验课教学改革中,我们着重应用了PBL结合CBL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效地贯彻落实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学计划,培养了医学生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推动我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