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如果这14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相关的文章。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篇1: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现阶段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的理念进一步深化,也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有着改变。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培养,往往是注重知识的传输,在方法上却没有重视。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作用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以及具体应用策略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应用

游戏化教学是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能够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想要的知识,将学生的精力能够得到集中体现。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教学的理论研究,就能够对实际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1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作用

1.1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小学的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也是完善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课程。但是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思维的影响,我国当前的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有着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教学的方式上还是通过填鸭式的模式,老师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学生则是处在被动的教学的地位[1]。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就不利于其学习效率的提升,以及学习方法和知识的掌握,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2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作用:通过将游戏教学的模式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应用,就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游戏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发掘学生对数学科目的探究能力,以及对学生学习欲望的激发,都有着积极性。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一种问题的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解决,就能让学生在这一学习中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而游戏化的教学就能达到这样的方式,游戏的多样化不仅能够给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带来新鲜感,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思路得到开启[2]。为学生今后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及具体策略

2.1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分析: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中,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游戏化教学模式的真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首先在服务性原则方面要充分重视,游戏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性,在实际教学中,不能脱离教学的本质目的,要使游戏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娱乐中获得知识,而教师在对游戏的应用上也要能抓住重点,不能偏离学习的主题。将游戏的服务性得到充分重视。例如,老师在带领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一个学生做老鹰,一个做鸡妈妈,然后十个学生做小鸡,在做完游戏之后有五个小鸡被抓住了。老师就可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加减法的运算进行练习,这样的方式学生比较乐于接受,在学习的效率上也比较高。另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化应用还要能将形象生动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让学生能够对游戏产生直接的好感,这样才方便学生能够直接的参与到学习中来[3]。还有是要对全面覆盖的原则得以重视。只有在这些原则的遵循下才能将游戏化的教学作用充分的体现。

2.2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策略:为能够将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就要能够通过多种措施的应用来提高教学的质量。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就要将游戏作为新课加以导入,以往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提问方式进行的.导入,所以学生对问题的兴趣不是很大,小学思维在这一学习阶段比较简单,所以提问的跳跃性相对比较强。学生在这样的方式下很难将以往的知识和新的知识取得联系。所以在游戏化的教学下,就能够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加强学生的精神集中,对课堂的教学氛围也能得到活跃。对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进行加强。这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数学科目中,学生对数学应用的认识还不是很充分,所以就要在这一方面进行加强游戏化的应用。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就能对学生的数学应用得以启迪。例如在小学数学的除法内容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加以实施。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到团结竞争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游戏开展中,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老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多道数学除法的运算题目进行展示,然后让每组学生进行选择10-20道题目,老师进行规定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一小组能够率先计算完毕就是获胜方。而失败方就要接受获胜方的惩罚,可以扮演小动物等等方式[4]。通过这样的趣味教学就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在课堂教学的效率上也能有效提高。通过游戏测评来提升信心,让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通过游戏的实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查。这一轻松的方式不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反而能够让学生积极的进入到老师的预设场景中,积极的配合老师[5]。在游戏的开展中学生也能够对自己的表现力得到最大化的突出,这为老师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进一步的科学化教学就提供了基础和保证。

3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的数学教学,要能在游戏化教学模式的科学应用下进行,充分重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能够围绕着学生进行游戏的设置,这样才能将游戏化模式的作用得到体现,对学生积极主动的进入到这一教学氛围中也有着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最终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此次主要从游戏教学的作用以及实际应用策略等重要层面进行的分析研究,希望对实际的教学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赵晓燕,王海龙.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5,03:77.

[2]冯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6:101-102.

[3]白雪.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品牌(下半月),2015,06:224.

[4]张志宗.浅谈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5,06:73-75.

[5]赵艳梅.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115.

篇2: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论文

关于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论文

1游戏化教学及其应用作用分析

1.1游戏化教学的内涵分析

游戏化教学是新的教学理论,主要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开展的教学活动,这是为课堂教学所服务的。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对教材进行详细分析后,并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了解,然后通过适当的方法对教学活动加以展开,在游戏化的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游戏活动基础上对教材中的内容加以展现,这一教学的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提升学习的能力。

1.2游戏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发挥

将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实际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倘若是单一化的对数学知识引入就不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效率也不能以最佳的状态体现。所以通过游戏化教学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在玩乐的同时学习所需要的知识,能够将游戏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并能在游戏化教学应用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接收。同时还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小学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如果是单纯地灌输知识,学生在思维的创新性发展上就不能得到最佳的呈现。游戏教学则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小学的学习阶段正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加以培养的黄金时段,所以将游戏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就有着其必要性。例如:在对小学数学中的正方体课程内容讲解过程中,倘若是纯粹的知识教学就很难让学生能对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得到记忆和理解,初次接触到几何体的学生更是不知所措。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可通过游戏化教学的融入,将实际教学和画画有机联系,这样就能使课堂的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同时也能够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上得到展现。老师可以将正方体的立体图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图形的平面图进行动手画出,老师从中进行指导,然后将画出的立体图形进行裁剪出来再进行折叠还原,这样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能力能够有效增强想象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游戏化应用的理论依据及条件分析

2.1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应用的理论依据分析

将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要能够有理论依据,这样才能科学合理的起到应用效果,这些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游戏化学习理论、转变式玩耍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方面。其中的游戏化学习理论主要就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游戏化学习方式实施教学,学生在对游戏任务完成的同时也达到了学习的目标。这一教学的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并对学生的知识记忆比较深化,游戏化的学习理论与游戏化教学的特点是相符合的,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比较重要。还有就是在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方面,这也是信息化时代中的重要学习理论,主要是将学习者作为学习中心,需要学生结合实际构建有效学习环境,从而来创造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环境。在这一环境的构建上主要是以娱乐性为主,以此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2.2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应用的条件分析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能在基本的条件上得以具备,首先是在硬件环境方面,信息化的教育不断得到普及,所以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具备教育游戏软件,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要具备课堂的结构变化条件,这是学生的思维及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的重要基础。还有就是要具备信息技术的课程开设条件,这是游戏化融入教学的技术基础。再者就是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主要是对多媒体技术的政策支持,将多媒体引入到课堂中,促进游戏化教学的进一步实施。

3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问题及游戏化教学策略应用

3.1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问题分析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有着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其中的情境创设比较泛滥,课堂缺乏实效。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最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论是什么样的问题都要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来进行讲解,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和近些年所推行的教学理论有着重要关系,在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上进行情境教学的创建对教学的质量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但是过度地采取情境教学反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有就是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还有待强化,教师的教学课堂能力是对老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而小学数学课堂是充满变化的动态教学过程,所以在教学的综合素质上要有所要求。但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老师在这一方面还相对比较欠缺。另外就是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练习环节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待加强。由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多是以抽象方式进行体现的,而小学生自身又比较好动,在实际的课堂中很难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就相对比较乏味。

3.2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将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进行应用,能使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通过游戏进行导入新课程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传统教学中老师往往是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对上一节课内容进行回顾,而后再讲授新的内容,由于小学生思维比较简单,对这一跳跃式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所以在新旧知识的结合效果上就不能将最佳的效果体现出来。而通过游戏的导入就能将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下面对小学数学中的单位换算内容进行游戏化教学的实践应用。对游戏的选择一定要充分的重视,要能紧密的和学生年龄特征相匹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以色彩较为鲜明以及节奏明快的游戏为主,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以故事情节比较有趣味的游戏为主,游戏的选择还要能够和此次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将其地位和教学的目的相结合,综合性地考虑相关问题,使学习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单位换算”这一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能灵活的使用,对学生的手动操作及简单推理能力进行培养,和实际的问题相结合从游戏当中发现规律。在游戏化教学应用中老师要能够起到主导作用,通过游戏的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的激发。在游戏的选择上要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此次的单位换算游戏化应用,就能够通过《星空大战》这一游戏进行实际的应用,这一游戏在操作上较为简单,所以很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下图为星空大战游戏的主界面。在游戏化教学应用前要对旧的知识进行复习,然后再讲解新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能够出示直尺量笔芯的放大后的图,然后再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猜测笔芯的长度是多少(答案为6cm),然后再引出思考,将厘米换算成毫米单位。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将换算的最佳方法说出并在黑板上进行表示。此时老师出示课件完成练一练的题目。在学生将问题做好之后,老师再进行小结,首先要能够想到1cm=10mm,而后就将几厘米当做几十个毫米,答案就是几十毫米就行了。接下来就是通过游戏化进行应用,老师要能够先对学生展示《星空大战》这一款游戏,对游戏的规则和玩法进行说明,先进行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进入游戏的环节。通过上图能够看出,在游戏进行过程中,通过对左右键盘的移动来选择正确的答案才能够将上面的陨石消除,飞机才能继续向上升。在这一游戏化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采用学生分组比赛的形式,哪一组完成的效果最好老师就对该组实施奖励性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然后再对每组的优秀游戏玩家进行选取加以表扬,通过此次的游戏化应用,学生能够高效率地掌握单位换算的内容要领,准确地知道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而后进行自行的推算,对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4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游戏化的教学进行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掌握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高。能够使得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的数学知识,而老师也能够达到教学的目标,两者得到了双向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要能够将游戏的应用和教学的内容地位之间的关系得到合理把握,不能过度地进行游戏化,把握好度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篇3: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数学教育作为我国传统的教育学科之一,一直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它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教育能够对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方法打下基础,如果教育方法得当,还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后得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各个学校都十分重视对小学生们的数学教育,因此,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够使学生们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理性认识,使孩子们客观的认识事物。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要求我们要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改变教学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转变。学校和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改善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小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孩子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创新,给学生充足的创新空间,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还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当下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小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在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还要发挥合作的重要性,发扬团队精神,使团队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

2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能够起到一个“传单授业解惑”的引导性作用,因此,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强与弱直接影响孩子们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要想培养小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积极地参加各种培训活动,还应该与其他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和交流经验,为孩子们创新能力的提高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要成为学生们的好朋友,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都应该与学生们进行沟通与交流,积极的鼓励学生们进行大胆的创新,尤其是当遇到一些灵活多变的数学题时,要积极的寻找多种方法来进行解答。比如一个连续加法3+6+9=18,对于这个题目有着很多的解法,可以是3+6+9=9+9=18,也可以是3+6+9=9+9=9×2=18,还可以是3+(6+9)=3+15=18等等诸多解法,每个学生选择的解题方法都不一定是相同的,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3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应该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教师可以开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数学知识竞赛,带领学生们参加数学专题讲座,使孩子们组成数学兴趣小组,在周末举办以数学为主体的晚会,可以是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还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4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孩子们独立思考,发挥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给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问题,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和讨论,要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5给学生们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使学生们掌握创新的方法

知识迁移在小学生的数学课堂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完成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这会使孩子们终身难忘。比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对之前课程中学习过的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回忆和知识迁移,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卡片拼成一个梯形,从而得知梯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和,这样就可以根据得出的结论来推导梯形面积的求解公式。使学生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就掌握了知识,还大大提高了创新能力,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

6增强主体意识,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学习数学,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而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里,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学习,使学生们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碰撞,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增强学生们的主体意识,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7总结

孩子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创新能力,学校和家长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对小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得到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小学生们自身的重视,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一些不符合时代进步的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给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学校和教师还应该为小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欲望。

参考文献:

[1]季加良.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01:437-440.

[2]穆瑞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3,01:126-127.

[3]陈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5,02:169.

篇4: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探析论文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探析论文

摘要: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其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应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本文围绕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游戏化教学的应用原则、游戏化教学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详细分析了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有效结合的相关措施,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良好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游戏化教学;教学情境

数学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发展有积极影响,通过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的重视,并在这个基础上,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将游戏化教学应用在数学教学中,能有效实现这一目的,并在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可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1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

为了保证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应充分考虑两者结合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满足游戏化教学顺利开展的条件。主要包括硬件设施和课堂结构的变化等。硬件设施指的是多媒体设备的配置,是游戏化教学应用在数学课堂上的重要设施;而课堂结构的改变是数学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1]。为了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应尽快改变课堂结构,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第二,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在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方面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发现目前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便是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导致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因此,应当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作为一项重点教学目标,在将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并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即是教师应明确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结合的重要性,并合理设置游戏化教学内容。

2游戏化教学的应用原则

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时,应严格遵守以下的应用原则:第一,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保证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合理的重要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发挥其引导作用,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第二,实时监督。是指实时监督学生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和状态,是为了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并由教师帮助解答,使得学生能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同时需要学生能将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向教师反馈,而教师则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保证整个数学课堂处于动态发展过程;第三,游戏化教学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三适原则。主要指的是游戏化教学应坚持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要求教师能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方案制定,并合理选择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时机,尽可能实现游戏化教学的最大应用效果。

3游戏化教学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措施

3.1测评游戏化模式的应用

测评游戏化模式的应用能有效保证数学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并能一定程度减轻学生学习压力[2]。现阶段,大多数学校将通过组织期中、期末测评等测试环节,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将对学生造成一定压力。而测评游戏化模式的应用,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上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测评模式,通常是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测试,根据笔试成绩来判断学生学习能力。在这种模式下,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不能对学生发展情况有准确掌握,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有关研究者提出将游戏化活动结合在教学测评中,使得学生能在放松的环境下应对测评内容。例如,教师将在完成某一模块的教学后,要求学生能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从中选取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并在结合教材内容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补充,最终呈现一份知识总结报告,并作为学生这一阶段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依据。通过灵活设置测评模式,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并能保证测评结果的合理性。

3.2设置生动性游戏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满足小学生好奇心需求,对学生来讲具有较大诱惑力。因此,可认为将游戏化教学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充分融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可一定程度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由于游戏化教学和传统极教学主要存在游戏化教学趣味性较强的区别,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了充分体现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意义,应保证课堂游戏活动设置满足趣味性这一特点,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相关内容时,可将游戏化教学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如教师可组织学生扮演银行业务员的身份,而其他同学可办理银行存兑等业务,使得学生真实体验人民币的兑换过程。通过这种游戏方式的设置,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生动的游戏场景。学生可在趣味游戏活动中,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3.3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

为了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应首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保证游戏化教学能有计划的进行,进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能明确区分游戏与游戏化教学间区别,并能合理应用游戏化教学来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充分掌握,发挥游戏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能坚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一原则,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游戏化教学合理开展的重要基础,能保证学生在游戏过程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持续发展[3]。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知识模块时,教师会在课堂活动开始前,向学生表明课堂教学任务为争取掌握物体和图形的概念。并且教师将根据这一目标进行游戏活动的设计,如教师会利用七巧板作为教具,通过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掌握图形知识,并且教师将通过两种图形的相互组合形成新的图形,鼓励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通过这种竞赛方式的运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并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4利用互动性游戏提升教学质量

游戏活动属于团体性活动,要求教师能组织互动性游戏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在游戏中的参与度,使得学生尽可能掌握较多的数学知识。另外,在游戏活动开展前,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例如,在学习《统计》这一模块知识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并要求各小组能统计出来半小时内公路通过的车辆数,而小组内成员则分别负责统计不同类型车辆的数量,最终汇总处理。教师同样需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各小组的统计结果准确性进行评价,并对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奖励。通过这种互动游戏活动的组织,能有效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3.5利用游戏导入新课

传统数学教学主要存在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的弊端,并且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存在部分教师将在有效时间内讲解较多数学知识,缺少了课堂导入环节,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不能有系统掌握,不利于课堂教学良好效果的实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设置相关的游戏环节来导入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单位换算”的知识时,教师将在课堂开始前,安排几个同学站起来,并表明学生代表的“单位”,如教师在喊到1厘米时,对应的学生便坐下,同样喊道其他单位时,需要对应学生能迅速作出反应。而教师在设置游戏规则时,将根据单位之间的换算标准,来确定各单位对应的学生数量,这样在游戏过程中,能使得学生对单位换算的知识有初步掌握。在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明确了解的前提下,教师可继续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是保证学生对知识内容有一定掌握的有效措施,同样是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有效结合的重要体现。

4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应用,能一定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效掌握和应用。为了充分发挥游戏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需要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通过加强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利用游戏模式来创设教学情境等措施的实行,能有效实现游戏化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永芳.浅谈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S1):59(2017-06-19).

[2]冯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06):101-102.

[3]刘净.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

篇5: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不仅仅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时也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从而培养出更多全能型的人才。在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可以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相应的规范,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应该结合学生的情况以及现阶段的教学重点开展体验式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自主性;有效性

1引言

小学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进行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数学教学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也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和学习的认识。体验式教学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之前需要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在有效引导之下,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途径

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进行自主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对学生产生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开展针对性的数学教学,从而改善数学教学现状。

2.1构造数学情景,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质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相应的数学情景,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图形的讲解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进行图形示范之后让学生自发的构建这样的图形,学生不仅仅可以对图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数学情境也有了有效的创建。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构建数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走进这样的情境当中,结合小学生的心理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验,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2.2重视体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设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在进行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通过生活中清晰明确的关系和现象来反映数学知识中的逻辑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进行直观的反应,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引导学生对数字进行掌握的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买东西的实例进行引入,引导学生将数字与生活中的实物进行联系,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将数学知识充分的与生活实际进行融合。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仅可以通过体验过程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创新和应用意识,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2.3加强教学实践,加深学生的体验感受: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认识数学和理解数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重视教学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完善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体验的感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应该适当的引入一定的教学实践,这样不仅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在进行图形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发的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来加强对图形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学生不仅仅可以加强对图形的认识,同时对图形的性质和特点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掌握。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加深学生的体验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进行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这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在课堂上可以进行相应的分组,在提出相应问题或进行相关实践操作之后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和学习可以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3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因此有效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宁.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体验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年10期.

[2]陆泱瑾.小学数学体验式作业的形式与模式探究.《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22期.

[3]焦从利.关于小学数学“体验”教学初探.《西部皮革》.2016年8期.

[4]姜永兵.在体验中感悟在探究中建构―――小学数学体验式探究教学的实践.《小学时代:教师》.2012年11期.

篇6: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分析论文

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分析论文

一、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的含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以游戏为基本途径,它具有两层含义:第一种含义是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使幼儿在活动中摆脱“完成任务”的包袱,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第二种含义是幼儿在各类游戏中感受数学、运用数学。

二、数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原则

1.主动性。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以教师、教材和讲授为主的教学观念与方式,而忽视幼儿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思维特点,采用重复灌输的教学方法偏重于教师传授知识,幼儿只是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实践证明,这种陈旧的、不正确的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幼儿学习的兴趣。2.综合性。如:在进行角色游戏“开商店”时,老师发现商店无“顾客”,“营业员”无所事事,便以顾客的身份进入游戏与“营业员”交流:“店里的货物怎么样摆才能更整齐呢?”于是“营业员”便开始分类摆放货物。接着“顾客”又说:“我想买5块肥皂、7把牙刷、3条毛巾、10支铅笔,你们店里的货够吗?”“营业员”将数字记在纸上后开始清点货物。

三、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

1.根据不同的数学教育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各类游戏隐含不同的数学教育内容,教师应该捕捉、分析各类游戏隐含的数学要素,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能感知容量守恒。2.依据不同的数学教育内容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往往开始于对材料的兴趣,教师如提供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游戏材料,能够吸引幼儿操作的兴趣,进而将兴趣转移到操作的内容上。当幼儿在具体操作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内在的魅力,就会使这种对数学操作活动的外在兴趣转变成对数学本身的内在兴趣。在数学活动中,要求幼儿学习“间隔排列”这个数学概念,“间隔排列”有很强的操作性。于是,在区域活动中,开始,使用各种颜色的圆片,做毛毛虫的身体,让幼儿学习根据颜色的不同,进行间隔排列,然后是一二、一二地排列;再是二二排列,逐渐加深难度。3.针对不同的教育内容制订不同的游戏规则。游戏是幼儿最喜爱、主动的、自愿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会主动、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所以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在游戏的规则中,从而达到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如:为幼儿提供“数物拼板”玩具,那是一种镶嵌式的拼板,上半部分是数字,下半部分是与数字相应的实物。要求幼儿把相应的数字拼块与物体图拼块镶嵌在一起,允许幼儿用尝试错误的方法来拼。拼好后让幼儿看看拼板下的实物数目,读出上方的相应数字,或按上方的`数字说出下方的物体数量,使幼儿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四、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的注意之点

1.游戏的设计应具有幼儿独立思考成分。《纲要》指出:在每项活动中,应让幼儿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因而,游戏的设计应具有让幼儿独立思考的成分,从而让幼儿主动去学习,让幼儿积极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周围世界,在探索过程中有所发现,才能有效地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在幼儿玩沙时,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瓶子、杯子之类的小容器,让他们自由选择。幼儿便会用它们来装沙子,同时也会倒来倒去地玩。在这当中他们会体验到,一个大的瓶子要好几杯沙才能灌满,一个小瓶装不下一茶杯沙。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便积累了对沙的性质及大小、多少、数量守恒等数量概念的经验。2.游戏内容的安排要考虑幼儿的能力差异。教师必须了解本班幼儿的不同水平,按幼儿能力的差异来安排游戏的内容,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如教学“认识圆柱体”,我设计了三种层次的游戏内容:对能力强的幼儿,提供橡皮泥,让幼儿塑几个圆柱体,并按高矮、粗细等特征进行排列;为能力差的幼儿玩“摸箱”游戏,从中摸到圆柱体的实物,并说说它的特征;为能力中等的幼儿提供大小合适的长方形纸和两个等大的圆硬纸板,让他们粘贴成一个圆柱体,再说说特征。3.游戏材料的提供要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以无意想象为主的,有意想象刚开始发展。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可以让幼儿利用火柴梗或冰棒梗去想象、创造。幼儿期是观察力的初步形成的时期,但幼儿的观察缺乏目的性,只凭着自己的兴趣去观察,只注意事物的表面现象。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有效的教育手段,它不仅将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使幼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不仅使幼儿学得轻松主动,而且能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9.

[2]张慧和,张俊.幼儿园数学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8.

篇7: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在初中数学统计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讲解,使学生形成统计的基本概念,也要善于运用探索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统计

数据统计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活各方面息息相关.学生掌握数据统计的方法,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作用.教师有效实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掌握数据统计具有重要影响.

一、通过讲解,使学生形成统计的基本概念

教师讲解是初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教学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缺乏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也有待于提高,对于统计的基本概念缺少基础的理解,所以教师的讲解是学生进入统计部分学习的第一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信息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如天气预报、体育比赛等,都是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将信息传递给群众.在数学统计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解释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统计学中的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等,还要向学生举例解释统计学对生活的影响,如可以通过比分等对体育比赛中的胜负做出判定.在统计的基本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写出大量10以内的数字,如3、2、4、6、8、6、6、4、3、3、9、9、2、0、8、7、7,事先向学生说明统计学中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一组数据可以有多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等基本概念,与学生互动,提出问题:上面一系列的数字中平均数是多少?众数是多少?这样,在学生了解统计学基本概念的同时,使他们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统计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引导学生探索统计学知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师可以通过任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最感兴趣的运动是什么引起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举出一个有关足球比赛的例子,如甲队、乙队、丙队进行循环足球比赛,比赛情况为甲队:胜2,负零,平零,进球数为6个,失球数为2个;乙队:胜1,负1,平零,进球数为4个,失球数为4个;丙队:胜零,负2,平零,进球数为2个,失球数为6个.提问学生从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分析其提供的数据的正确性,得出最后的具体正确的比分.统计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之上,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比较枯燥无聊的.因此,由体育比赛吸引学生的目光,再通过学生对比分的好奇,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从而对统计知识的学习更加有兴趣.

三、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小组合作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学习模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在小组讨论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小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概念的实际应用,也有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例如,在对数据做出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了解图书馆内图书的使用率,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每小组3~5个成员,小组内成员自行分配任务.如,组员A调查一个月内全校学生的借书情况;组员B调查各个班级一个月内的借书情况;组员C调查全校男女生在一个月之内借书的比例;组员D调查图书馆中书籍借出和归还的时间.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如书籍的平均借出时间是多少,哪个班级借书最多,哪个班级借书最少;男生和女生之间借书情况的差异;等等.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活中的统计学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只有通过对概念的理解学习和在实际中的具体操作、分析,才能获得有效的学习和更大程度的掌握.总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注重讲授概念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具体操作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影响.初中数学统计部分与函数部分不同,函数部分注重的是学生对规律的变化的掌握,而统计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对统计的基本概念进行详细的讲解外,也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调查、收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从数据分析中得出结论的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徐文峰 单位:江苏建湖县汇文实验初级中学

篇8: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在教学中,只有当外在的情感触及学生内在的情感的需要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处于一个积极的接受状态.要想使学生摆脱对学习数学的畏惧、畏难、缺乏兴趣的状态,让学生对数学要学、爱学、乐学,教师就要使教学手段具有艺术性、新颖性、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起来,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点体会.

一、改变数学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不敢质疑,更不敢挑战;教师照本宣科,填鸭式灌输到底,扼杀了学生的思维灵感和创新性,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催眠曲,有些学生成为数学的`学困生.这样的失去激情、活力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甚至是无效的课堂.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融入学生中,和学生交朋友,上课时要面带微笑,要有亲和力,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敢于、喜欢与教师共同探讨数学难题;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协同模式,把课堂的主阵地让给学生,实行师生角色转换,以数学导学案、检测案为导向,把学生眼看、耳听、脑思、手动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数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能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对学生施教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认识和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

1.在表扬、包容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把抽象的概念、枯燥的计算转变成学习兴趣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意、创新,多一些表扬、激励,即使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也要多一些包容,不要求全责备,鼓励他们“再想想”、“从另一个方面考虑看看”.对于学困生,教师要提问,辅导,让他们克服因数学成绩差而产生的自卑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温情的阳光普照,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样,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过程中亲其师,信其道.

2.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科,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学习时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产生厌烦心理.学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扣人心弦的故事,可谓百听不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结合数学内容编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机地融入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三、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改变“参与不足,枯燥有余”的状态,通过自己的灵感、智慧去再发现,再创造,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得出问题的答案,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使学生尝到学习数学的甜头,更加热爱数学,喜欢数学,把数学课堂当成学习的乐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一堂出彩的数学课与巧妙设置的设疑导入有着重要的联系.“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鲜、新颖的新课导入,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课上来,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三角形的相似性”时,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古埃及的象征是什么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金字塔.如何知道金字塔每边的长呢?学生回答:测量.假如有的金字塔太高无法人工测量,你能知道它们的每边长吗?此时学生面面相觑,但是非常好奇:不测量怎么能知道每边的长呢?这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答案,这时教师加以引导:这个问题不要急于找到答案,可以从今天的新课―――三角形的相似性中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新知.

四、以情感人,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使学生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这些例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有的学生解数学题有特别好的方法,教师要富有感情地加以评价:你的解题技巧独到,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解题成果吧.这些不经意的点评,能给学生无穷的学习数学的力量.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汤森 单位:江苏沭阳县马厂中学

篇9: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创新是一个国家与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而肩负着民族前途与国家发展的教育事业,必须注重青年一代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本身就具备培养创新能力的特点,其演算与推理就是形成创新能力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理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条件

从初中数学教师的角度来看,因为长期进行教学工作,所以容易变成教学习惯,即熟能生巧,长此久往,就会变成独特的教学认知,受课时、教学任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通常会整合已有的教学方式开展活动,而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虽然短时期内,这种教学模式会有成效,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势必会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造成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理念,通过深化专业知识,增强知识储备,整合各个知识点的规律与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多元化、多形式的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具备创新意识,更要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从诱导中提高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对新生事物都会抱着很大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本身存在诸多抽象性.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必须整合学生的状态,设置难度恰当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解简单的知识,然后设置各种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知.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等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模型进行探索,寻求知识点与共同点,让学生自主操作与模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古板、严肃的形象呈现,课堂显得非常呆板,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要创建恰当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情境与空间,用平等、宽厚的眼光看待学生.当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迷惑时,教师要耐心地引导与说明,让学生明白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如何总结.在这期间,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理解错误.为了达到教学要求,教师最好用例题的方式进行讲解.当然,只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创新理念与意识.例如,在讲解角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设置小游戏,要求学生用2、3、4、5根火柴进行拼图,有的学生考虑到将火柴折断,进行拼图,有的学生选择与其他同学合作拼图,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图形拼出后,可以将两根火柴构成一个角,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和其他图形有什么差异.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适时将角的知识与相关概念引入其中,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引导学生参入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成果.例如,在讲“角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粉笔、火柴等,让学生自行操作,并且分析所创造的不同角的特点,然后利用小组探讨的形式,对角的相关知识实施探讨.通过实践,学生很快掌握角的共同点:一个顶点、两条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提供自主探索、交流与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初中生而言,课堂在整个学习中发挥了莫大的价值与功能,但是动手实践对深化理论知识也有很大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动手实践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例如,在讲“三角形”时,教师可以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观察与分析,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如,某钢筋三脚架的长分别为20cm、50cm、60cm,目前要求设计一个相似的三脚架,其长度分别为30cm、50cm,以期间的一根为一边,有多少种截法?在动手列出算式的过程中,学生对容易混淆、相关的知识进行了交流与比较,而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该题的解答能力也会有所不同,便于因材施教.这种解题方式,不仅打破了学生的固定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个层面的,它要求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作者:史春阳 单位:江苏灌南县长茂中学

篇10: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到“导航”的作用.问题设计存在问题,导致学习质量难以提升.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下面就该话题谈点看法.

一、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1.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问题的质量很重要.在教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课堂设计的问题,学生都可以异口同声地脱口而出.说明这些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提问”的效果不明显,原因是难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无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有的教师说,我的问题设计是生活化的,学生有生活经验,所以他们能够很快回答出来.其实,教师没有反思,在选择生活化的素材时,有没有进行数学学科化的处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着力点如何?是否仅仅浮于生活中现象的表面,问题有没有与数学概念的本质相联系.如果没有联系,那么学生的思考量是不大的,对学生的思考能力的训练价值是不大的.

2.设计的问题难度过高.求难、求偏比问题设计过于简单还要可怕.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过高,超过学生能够解决的范围,根本无法解决问题,甚至找不到门道,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产生怀疑,继而失去学习兴趣.

3.设计的问题缺乏开放性.在设计问题时,有些问题过于数学化,或过于死板,目标指向较为单一,不具有开放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问题设计的策略

1.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1)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首先,必须符合学生的学情,与教学进度相匹配;其次,难易程度适当,学生能够上手,讨论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思维挑战性,学生跳一跳就能够摘得成果;再次,问题的设置应引向社会热点问题,学生能够在合作中有新的感悟,提出创新性的见解.(2)设计的问题要有开放性.学习小组内部不仅仅只有一个学生,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开放性,适合不同层次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理解问题,激发每个学生参与学习和讨论的兴趣.开放性的问题,能够促使学习小组内的学生思维互相碰撞,各个观点在融合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丰富自我认知,优化认知结构.(3)设计的问题应少而精.一节课就45分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课堂模式,问题设置不应过多,否则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对知识的理解表面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实现上面的设计目标,可以将问题设计任务化,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具有可操作性.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1)确定目标.构建目标导引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就是要通过调整教学关系,在不增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强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学习,走出一条“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2)科学点拨.在新旧知识联结处点拨.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有与它相关的旧知识,联结处体现的是新、旧知识的结合处,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点拨,有利于学生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实现知识的迁移.在学生的疑惑之处点拨.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合适的坡度,架设过渡的引桥,促使学生找到思维的突破口,顺利排除疑难,并解决困惑之处.总之,初中数学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问题设计的质量,避免设置过于简单、过难、缺乏开放性的问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姜志兵 单位:江苏如皋市下原中学

篇11: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花韵”生态课堂模式,是指在“花文化”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旨在培植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态文明课堂教学的标准化方式方法。本文提出了将灌输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数学教学模式。前者主要针对记忆力强、理解力不够的小学低年级段(6―9岁)学生,注重情景、趣味、总结和鼓励;后者针对记忆力好、理解力明显提高的小学高年级段(10―12岁)学生,注重引导、探究、评价和激励。

关键词:花文化;花韵;生态;课堂模式;小学数学

一、引言

“基于核心素养的‘花韵’生态课堂模式研究”是重庆市渝北区花园小学申请的渝北区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之一。数学学科是“花韵”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二种变式。本文基于对花文化、花韵、生态等概念的理解,结合常年的教学实践,对“花韵”生态课堂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二、关于花文化

花,又称为花朵,是用来欣赏的植物统称。之所以被欣赏,在于花之美有难以抵御的魅力。活色生香、灵秀妩媚,其娇姿、丽色、风采、香韵,随环境、季节、天气和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发育的不同阶段,呈现展叶、孕蕾、盛花、落花等,给人们新鲜奇妙的美感,百看不厌。从而也令人精神愉快,身心康健。人们欣赏花有4个标准,即色、香、姿、韵。色,即大自然赋予花卉斑斓奇诡的色彩。香,即花所散发出的气味。姿,即花之形态。韵,是指花的特点、神态和气质。人们欣赏花的色、香、姿,乃花的自然美,是外部条件引起赏花者对花的美感,而花韵,则是人们对色、香、姿的动态的综合感受,并由之引发的各种遐想。所谓花文化,通常的解释是围绕欣赏花卉而展开的各类社会、文化活动及其成果的总称。依此,校园花文化则容易狭义理解为围绕欣赏学生(犹如祖国的花朵)而开展的各类社会、文化活动及其成果等。事实上,文化,传统的观念认为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当今,文化则大致可以表述为广泛的知识并能将之活学活用,以及内心的精神和修养。因此,校园花文化的灵魂应该是“花韵”,核心是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习能力、实践创新等9大素养。

三、关于生态

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其相互之间或其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的产生最早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现今“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已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好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生态往往是指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即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遵照,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很显然,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尊重和保护自然。因此,校园生态,实则是指校园生态文明。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心理及成长特性,因人、因时、因环境施教,促进其健康成长和良性发展。

四、“花韵”生态课堂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花韵”生态课堂模式,是指在“花文化”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旨在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态文明课堂教学的标准化方式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是通过教材,教小朋友们关于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的计算公式,单位转换一系列的知识,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计算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的确,现代数学要求我们用数学(或则说是“定量”)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来阐述世界。从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重新建构的过程。因此,要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将抽象的数学关系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将使儿童学得更主动。从我们的教育目标来看,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应用等综合能力。基于以上认知,我们认为“花韵”生态课堂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应该采用灌输式与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分别对应的是小学生低年级段(6―9岁)记忆力强、理解力不够和高年级段(10―12岁)记忆力好、理解力明显提高的特点。灌输式教学并非是指机械式灌输,而是要注重情景、趣味、总结和鼓励。注重情景,就是通过生活情景,如到花卉园数花的种类和数量,到超市购买各种物品等,由此引出、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将孩子们的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能使数学教学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孩子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数学教材本是枯燥无味,教师应善于通过游戏、动漫等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有趣化,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灌输式教学中,要经常性地总结,其目的不仅是要检查错误,也要注重夸奖。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也可能有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不如别的孩子那么优秀,也可能学习起来缺乏自信,调皮捣蛋,与老师对抗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孩子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能学会自信;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能学会自爱。有时我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表扬,都可以在孩子身上转化为无穷的动力。我们一定要精心呵护每一颗美好而脆弱的心灵。当我们的爱注入孩子心田时,我们的爱就会转化为孩子对知识和世界的热爱,从而促进孩子在学校的生态文明中良性发展。在小学低年级段,比较适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也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然而,到了小学高年级段,则应该重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应适时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注重引导、探究、评价和激励。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对已知的数学事实进行探究和分析,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最后得出相应的理论。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又能够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优点,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1984年全国数学高考中有一道20分的加试题,说的是证明一个等边三角形内任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之和为一定值。估计这道题在当时很少有学生做出来,因为当时江北县的高考数学平均分仅约33分,而总分则是120分。

然而,这道题仅用现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知识就可以轻松解答。首先,我们要解答的是这个“定值”是什么,显然不是面积和角度,而应联想到是某一“线段”。由此,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这一“线段”可能是等边三角形的“边”。进一步则可以联想到也可能是等边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或“高”,而这三者又是相等的。如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定值”要么是等边三角形的“边”,要么就是等边三角形的“高”。而通过题中给出的“距离”信息,我们更易联想到可能是“高”。那又如何证明这个“定值”就可能是“高”呢?我们由“高”展开联想,就会想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乘于高的二分之一”,而“等边三角形内任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实际上又暗示了(或可联想到)这任意一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连线与三条边分别构成了一个三角形,这三个小三角形面积的和则正好是等边三角形的面积,而三个小三角形的底边分别是等边三角形的三条等边。如此,三个小三角形的高(即等边三角形内任一点分别到三条边的距离)的和就等于等边三角形的高,并为一定值。到此为止,这道当年的高考“难题”,就迎刃而解。这必然会激发现今小学生对记住和灵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的极大兴趣。这也无疑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个很好的教学案例。

篇12: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教给学生实用性强、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彻底改善小学课堂数学教学现状,提高其有效性,是当前新课改进一步实施的根本要求,也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亟待思考与探索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表现

一、及时了解学情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

教师在进行备课之前,若缺乏对学生基础知识、素质能力、个性差异等方面的了解,片面的凭借自身的主观看法,即便是在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教学流畅,课堂结构严谨、课堂内容精心的情况下,那么也都无法完全保证课堂教学互动的高效或者有效。比如,在对《线的认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本人对所教班级的学生并没有在课前实施调查,在课堂情境创设中设计直线、射线、线段等,并将其特点进行讲述,然而有些同学对本节课上所讲授的内容已了如指掌,在课上讲本应由教师所讲的内容一股脑地喊了出来,在备课时的设计方案瞬间被打乱了,为了能够掌控课堂教学的局面,我让学生在黑板上先将三种线画出来,而后在讲述其中的区别,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由于学生对直线的认识比较清晰,但对射线的认识相对模糊,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直线进行讲解却拓展到射线上,教学任务只能算是勉强完成。因为一些学生已经在课前进行了预习,也有些学生对线的认识已较深入,因而一些学生都能够画出三种线,不过对深入的知识却没有形成更为深入的理解,这能够从课后练习中反映出来,这也说明本节课程教学是不成功的。所以,在课堂教学前有必要对学情进行了解,在形式上可以采用调查、交谈、预习等途径展开,使教学内容更契合“最近发展区”,而后在教学预案的设计上更加贴近实际,并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够在确保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更好地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

对于教育教学活动而言,是为了能够达成教学目标,但同时教学目标也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具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三个层面的相互结合,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对其也要给予特别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点的隐蔽性与关联性,调动学生能够自我思考与自我发现,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数学在情感上能够更乐于接受,在成功解决问题后能够有更高的满足感,使每名学生都能够有更加长远的发展。比如,在进行《圆锥的体积》的课堂讲解过程中,首选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在此将其归纳为三点内容:一是加强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以猜测、操作、验证的方式,将圆锥体积公式通过自身努力推导出来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基于上述结果使学生发现圆柱和圆锥两个几何图形在体积方面所存在的关系,加强学生动手实践与判断推理的能力;三是针对“失败实验”的处理,让学生感受到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并非易事,要面对挫折迎难而上。在具体教学中,课前已经让学生准备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并且以填装沙子的方式让学生实践,不过所收获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具不精准所致。在进行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非常容易忘记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中最后的“×”,即便反复强调多次,仍然效果甚微。在课堂上,笔者通过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口述整个实践过程,由此所得到的结果相较学生实践的结果更加准确,使学生更加信服,在对“失败实验”进行讨论时,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该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对此印象特别深刻,很少再有学生将最后的“×”丢掉。

三、预设精当的问题是有效教学的动力点

1.问题预设目标明确在进行备课时,要对课堂上所要提出的问题有精心的准备,在问题预设方面力求简洁扼要、层次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尽管教师进行了课堂提问,但这种提问的指向性并不明确,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回答都没有落在知识点上,因而对于问题的设计要切中知识要害,抓住其中的本质问题。2.问题设计注重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让学生回答“是不是?”“对不对?”这类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含金量并不高,不仅不利于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这种提问是非常低效的。对此,教师在问题设计上,必须要充分把握学生课堂的心理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求解的过程中,预设的问题也应具备思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毕建伟,姜晓慧.小学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有效问题设计的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04).

[2]徐爱芹.探析现代多媒体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误区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

[3]孙玉辉.新常态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

篇13: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研究小学阶段的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有重要意义,为教师开展实践提供理论支持。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将理论进行升华和调整,使其成为完成的模式,这样教师才能够将这种模式运用到更加广大的教学中。才能够进行相互之间的借鉴和交流。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数学教学数学是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的科目,很多时候需要学生去演算和思考,才能掌握数学知识,才能明白数学知识的运算过程。自主学习就是要帮助学生解决好这种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更加真实的自己,让自己在学习和锻炼中得到真正的成长与发展。

一、“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含义

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自己为主体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体现在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学习,学生都是处于主体性地位,学习知识主要是要靠学生本身的努力。但是,自主学习并不等于教师对学生不管不顾,更不是一种放任自流的教学方式,而是教师起引导的作用,教导学习方法、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思考,学会向老师提问。教师也不是一味地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课,而是教师在讲解了教材知识之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和理解以达到掌握的目的。

二、如何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一)熟悉教材,把抽象知识具体化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社会经历的限制,往往比较缺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小学数学老师首先自己要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黑龙江省大庆市八百垧第八小学张喜海了解教学目标,理解教材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用简洁明了的方式透析教材,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以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教师要明确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比如学到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对于公式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计算,更不懂如何运用公式。这需要老师深入理解教材的要求,准备好一个多边形,拿到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在展示的过程中,从多边形的现状、底边等进行讲解,推导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对抽象的公式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提高了学习的求知欲望,更愿意进一步深入学习多边形,通过请教老师或者和同学讨论,更加全面地认识多边形,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侃侃而谈,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就会打击到学生交流的热情,甚至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这样的课堂不符合现代小学素质教育。因为学生其实才是真正的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能够解决好自己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在北师大版教材中,学到“统计图”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3―4个人,小组每个成员,分别画出同一组数据对应的饼状图、折线图、条形图等,然后再比较各个小组之间的差异,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小组,表扬表现得比较好的同学,鼓励每一个同学自己动手、自己思考问题,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取长补短。

(三)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独立思考就是一种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让学生多多独立思考问题,而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授课。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在一些空间图形的学习方面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老师运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能够清楚计算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在学到圆柱体体积的章节时,教师可以拿来一个实际的无底圆柱体模型,圆柱体底面周长是10cm,高是5cm,怎样求圆柱体体积。这时候,学生可能还不懂怎么做,教师就要首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动手展开圆柱体,得到一个长方形,实际就是圆柱体的侧面,在展开之后,学生就能够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来求体积,推断出计算圆柱体的公式,再经过老师的讲解,把圆柱体的计算过程理解透彻。通过这样实物体验的教学方式,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事物,便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深度把握所学知识,获得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这是发挥学生思维能力的典型表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够让学生被约束在教师的教学中,而是要让学生解放出来,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思考和提问,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索。这样小学数学教学才能够真正地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的精髓是什么,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才能够对数学的内涵和本质进行深入的思考。所以,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必须要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尊重,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作为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多给学生思考和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正玉.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杨雪峰.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苏州大学,.

篇14: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数学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本文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习惯,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育德功能。

关键词:思想教育;培养;好习惯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增强德育意识,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把德育落到实处。

一、潜心钻研,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适时正确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育人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只要认真研究教材,就能把这些因素挖掘出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如一年级的教材中“上学了”的图片就是对学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图中有的学生进校门在给老师行礼问好,有的学生为校园的花浇水,有的在踢球……学生看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到尊敬老师,热爱劳动,勤于锻炼的教育,激发学生对学校的喜爱之情,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在一年级“加减混合”的教学中有乘客半途上、下车的教学情境图。针对此类题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渗透在乘车时应遵守公共秩序,要先下后上。还可让学生说到要尊敬老人,爱护弱小,把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由此,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在教学“分数”时,让学生了解分数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已有很久的历史,使学生知道我国不愧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教“时、分、秒”时对学生进行守时、惜时的教育。在学习圆周率时,教师可以介绍我们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为了答案的精确,反复测量,反复演算,不怕苦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学习数学家的非凡毅力和刻苦精神。还可让学生通过访问、上网查询、图书查询等形式去搜寻一些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及其成就,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数学书上所没有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在教学“节约一粒米”和“一张纸的厚度”的综合实践时,对学生进行珍惜农民伯伯的汗水,爱惜粮食,节约纸张,多植树的教育。再如,学统计图时,表格中有几个班学生为贫困山区孩子捐款捐物的数据,我以此教育培养学生:祖国是个大家庭,一方有难,要八方支援的互助互爱精神。这样,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又让他们团结互助的社会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得到培养和升华。又如,教学加减法时,探究和与两个加数之间的关系,被减数与减数和差之间的规律等;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以及许多正反比例题例又让学生受到良好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所以,只要做个有心的数学老师,是不难从数学教材中找到育德功能,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

二、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俗话说:“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因此,教师应自觉致力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既是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专心听讲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计算及检查的习惯、复习的习惯、仔细审题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主动探索的习惯、动手研究的习惯等。这些在数学教材中也是能够找到培养素材的。1.在一年级刚开学时就有学习0-10以及><=乃至加减号的书写,而当过数学老师的都知道,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规范的书写数字的习惯,不少学生到了小学高年级写的数字6不像6,0不像0的。这正是小学数学中对学生书写培养的开始。同样,高年级也有对学生书写的培养,如解方程的书写格式等。这些教师利用好了,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2.同样是解方程。书上有明确的检验要求,还有加减法、乘除法等都有教学验算。这些用好了就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学习数学认真检查的习惯。3.数学教材中在要求学生解决问题前,会出现“想一想”的字眼,它直接引导和培养了学生积极地、深入地思考的习惯。当然,没有专心听讲,能思考?会思考吗?因此,它又暗暗地要求、培养了学生专心、认真听讲的习惯。4.数学教材中在出现较为复杂的问题解决时,会出现“议一议”的字眼,它可以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的精神。古语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可以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5.数学教材中还有“说一说”的字眼。如,西师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书第5页上的说一说是“你是怎样比较百分数的大小的?”它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即培养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整理的习惯。当然,教材中每个单元完了都安排了整理与复习,更是直接引导和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复习、整理习惯。6.数学教材中的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等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动手探究的习惯。

总之,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长期培养,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教师在具有了较高的思想修养,教学水平后,充分利用数学课程中的德育因素,结合学生思想和知识能力的现状,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渗透,利用各种形式完成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