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本文共1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篇1: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茶的今天,教师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找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方法?%A 一、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A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认识钟表”一课,在教学中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用的钟表。

讨论如何确定整点、半点、整点刚过和快到整点,使学生感受到亲切、有趣。

又如:“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教材中就利用了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创设了“购物”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认识了人民币。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研究数学的材料、题材,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尽可能地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和数据编制开放性、实践性练习,以生活化方式呈现数学内容。

从生活人手,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A 二、以探究的方式体验数学知识%A 儿童天生就有一种希望自己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的渴求,孩子们多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发现。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我设计的教学第一层次是理解面积的概念,首先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张阿姨油漆两个房间

的地板,你能从图中看出哪个房间用的油漆多吗?为什么?借助这一生活情境,学生理解了面积的概念,知道了面积有大小之分。

第二层次体会面积单位的意义和作用。

第—个房间比第二个房间的面积大,大多少,需要一个衡量标准,引出平方分米这一概念后,组织学生剪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的硬纸片,用这1平方分米的大小的硬纸片丈量练习册、椅子面、橡皮、指甲、写字本的方格等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后三者的丈量困难的出现很显然需要产生一个比平方分米小的面单位,此时出现平方厘米真有种急学生所急之感。

而后布置了一道别有用心的回家作业,从而将广阔的空间留给了学生。

我布置的回家作业是这样的:用1平方分米或1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丈量家中一块窗玻璃、一扇门、自己睡的床以及客厅的面积。

第二天的数学课,我问孩子们昨天有何收获时。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手一个比一个举得高,“老师我有发现,老师我有发现。

生1:“我在量客厅面积的时候,我发现客厅一块地砖的面积是50平方分米,然后就数出来客厅里共有地砖50块还多半块。

半块的面积就是50平方分米除以2,我就知道了我家客厅的面积是2525平方分米。

这位同学多么有创意啊,在实际操作当中,他们居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创造出一个新的面积单位,这创新源自于学生内在需要,没有任何的一点牵强,多么的可贵。

就在我为这两个同学赞赏,还没来得及点评时,同学2已急不可待地叫道:“老师,我这里有更好的发现。

生2:“我是在量我家门的时候发现的,其实知道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只要用尺子量出要量的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分米,再把长和宽乘起来是几,那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我问过我爸爸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同学所说的不就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就在同学们疑惑的时候,老师适时地提出:“该同学所说的正确吗?”开始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

整节课在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验证各自的发现中度过,让学生在探究及做题相结合的过程中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重点,关注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以个性化的方式引导数学学习%A 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应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

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

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

如: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设计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

要求得出一种或几种思路,而优秀生则要求得出多种开放思路。

还可让学生自己出题考自己,在出题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孩子的个性。

总之,新课改、新教材给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我们每个教师首先要挑战自己的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

四、以活动化的形式尝试数学应用%A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如;学完多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可设计给学校主席台铺地毯的活动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自己量一量长、宽各是多少?求出要铺她毯的面积。

学生合作、测量、记录、计算各有分工,在情趣盎然中完成,既巩固了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真谛。

当今,新课标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每位教师在课堂上怎样实施,教法是多种多样的,模式是五花八门的,还有待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深入、大胆地研究与探索。

篇2: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最初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

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

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

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 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

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态,再让学生戴上小猫的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

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

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 (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

的算式是:4+4 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

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

篇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综述论文

摘要:

针对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欠缺的问题,通过创设操作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等多样化课堂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知识,手脑配合,寓教于乐,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严谨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情境教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是整个小学教育课程体系最重要的一环,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建构对数字和图形的认识,为以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面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缺乏的问题,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知识点,是小学数学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可以借助情境教学,针对不同抽象的数学概念,创设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将枯燥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联想,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并运用教材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主要有以下注意事项:一是角色互换,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二是启发引导,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发散学生思维。三是开放包容,让学生有足够的自我调整、自我修正、自我探索的空间。

1.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自己动手又动脑,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针对几何图形的分解与合成教学,可以创设如下操作情境,首先是以单一几何图形为例,给每个学生一叠纸,让他们通过动手折叠获得正方形、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等不同图形,认真观察这些几何图形的差异性,总结各自特点。然后是以几何图形变换为例,动手将各种图形进行折叠,获取另外一种图形,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各种图形相互变换的规律。最后以复杂图形的等分为例,要求学生用一把剪刀,将复杂图案进行相同结构的等分。通过上述渐进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概念、特征有全面深刻的理解。针对钟表的计时问题,同样可以创设操作情境,首先让学生动手制作钟表,以不同颜色的卡纸指代时针、分针和秒针,制作圆形钟表盘;然后模拟钟表的走时,总结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走时规律;最后对应不同的时针、分针状态判断时间或者对应不同的时刻调整时针和分针的位置。通过自己动手制作钟表盘,迅速准确掌握从钟表读取时间的方法。

2.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情境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兴趣,需要开设适当的游戏环节,可以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思考,促进他们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实现寓教于乐。教学“相遇问题”时,可以创设如下游戏情境:利用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学生扮演乌龟和兔子,小白兔先到终点,再回头找乌龟。想一想,在路上小白兔可能遇到哪几种情况。有趣的故事场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认真讨论,可能得出以下结论:可能是小白兔没在路上找到乌龟,乌龟跑错路了;另外一种可能是小白兔和乌龟在路上相遇。通过游戏表演方式让学生对相遇几种方式有了初步概念,接着教师引导阅读书本内容,进行总结,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数字组合与规律”时,可以让同学扮演不同的数字,根据数字规律的提示,各自寻找自己的正确站位,形成新的队列;也可以根据不同数字分类方法,开展分组竞赛,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学生运用知识

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更无拘无束,思维更活跃。生活情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小学数学加法中“遇十进位”的教学为例,可以创设超市购物情境,如儿童玩具要8元,棒棒糖要2元,一支笔要4元,现在总共需要多少钱,这时就需要运用快速凑十法,先要考虑8+2=10,10和4相加就顺理成章地变为14,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巧妙运用凑十方法的计算,会让计算变得迟缓,如果运用自如,学生则会获得成就感,让他们领悟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以“最短路径”的教学为例,可以创设多城市自驾游的情境,从某地出发,经过设定的所有城市,又回到某地,从众多路径中找到最短的旅游路线。这是开放式的情境,需要学生融入其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大胆尝试过程中进行不同知识的探究和交叉,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4.结语

本文以小学数学教育中多样化情境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实例分析操作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创设下小学数学各种知识点的课堂教学规律和效果。多样化情境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理论知识通过动手操作、表演讨论、生活运用等实践环节加深印象,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并将数学融入生活以巩固记忆,将知识点真正走进生活,达到数学教育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目的。

作者:吴礼云 单位: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参考文献:

[1]杜沫.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杂志,,06.

[2]张桂英.论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切入技巧[J].工作研究,,15.

[3]陈宝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J].中国校外教育,.10.

[4]王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6.

篇4: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综述论文

摘要:

农村生活中很多资源都能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利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人文思想教育。

关键词:

数学教育;农村生活;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确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农村生活中的许多现实就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一、利用具体事物培养学生数感

数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虽说在入学之前大多数儿童都能数、写和认识一些数,但是他们对这些数的意义并不真正理解。农村孩子家庭一般都有养殖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地数一下自己家中饲养了多少只鸡、多少头猪、几只小狗,使学生明确了数字与动物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学生知道每个数字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与客观的事物一一对应的。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院墙的长度、土地的面积、粪堆的体积等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容易知道和理解米、平方米、立方米等单位的意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数、计量单位、特别是较大的数形成鲜明的表象,再遇到类似的情境时,头脑中就会有一个明确具体的参照物,就会准确理解相关数的意义等。

二、利用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而合情推理能力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合情推理的实质是新的发现,因而关注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他们会很自然地接触到一些生活生产实践问题,这时我们教师只要提醒他们注意观察,大胆地推测,就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在一起。种植玉米平均每亩地3500穴,每穴约需2~3粒种子,可以让学生数出每公斤玉米种子有多少粒,然后根据自己家打算种植玉米地的亩数,帮助家长测算出要买的玉米种子公斤数……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既可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得到发展,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人文思想教育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人类文化,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记录着人类社会的沧桑变化,蕴含着人类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等许多人文精神。但是,又由于其自身存在着比较抽象、概括性强等特点,单纯地从知识层面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会显得牵强生硬。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具体情境之中,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就会被其中的氛围所熏陶,不知不觉地从中汲取人类文化的精髓。如讲七巧板拼图形时,当学生被这变幻莫测的纸板迷住之际,教师可以介绍它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而引发学生的自豪感;在讲简单的统计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去调查本村最近两年内购买彩电、摩托车、电冰箱等数量,从对比中感受人民生活日渐富裕,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拥护现行政策的情感;通过数每穗小麦麦粒数和掌握的出面率的计算方法,推测每千克面粉需要多少棵小麦,体会一日三餐中包含着农民多少辛劳,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果实……这些情感方面的教育,无论教师用多少语言讲述都会显得苍白,都难以引起学生幼小心灵的共鸣。我们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设备比不上城市学校设备先进,可是我们身边却有许多质朴的实物、生动的情境,我们的学生有切身的劳动体验、丰富的生活经历和聪明的头脑、善感的心灵,愿我们农村小学教师广泛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农村孩子基本的生活经验成为学习数学的乐趣与优势,为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开拓更加广阔的沃土。

篇5: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综述论文

摘要:

小学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等方法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学习潜能

一、前言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尤其小学教育是开展教育的起始点,也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只有在小学教育中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为学生以后的教育以及个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学习潜能挖掘的途径

1、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的学习过程总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学习中,本身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及学习能力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两个关键部分,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点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不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第一,教师教学的内容以及方式低于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过于简单的知识会令学生丧失探究的乐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第二,教师教学的内容以及方式超过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学生的努力变成无用功,消磨学生的探索的积极性,抑制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所掌握的知识有着充分的了解,并且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照顾到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并且适当地增加一定的难度,有利于刺激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关键是做好小学教育,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育是数学教育的入门,并且是小学阶段难度最大的学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数学学科,不仅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全面思考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更好的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1]。教师可以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学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比如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时候,教师可以拿出一些糖果,与学生进行互动:“我们班有42位同学,老师这里有150颗糖果,为了保证公平,所有的同学得到的糖果都应该是一样的,那么请问老师现在要给给位同学多少颗糖果呢?”学生会积极踊跃的回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氛围更加的热烈。课后习题的设计需要进行人性化、个性化的处理,使学生通过做练习能够感受到小学数学的有趣之处,习题的难度都不应过高,否则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各种手段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的规律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所以在教学需要进行耐心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对知识进行自主地探究[2]。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一,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将知识化为能力,提高学生自主的能力。比如在“人民币兑换”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将不需要的书本或者玩具拿来进行班级义卖,通过交易可以使得学生充分的运用所学到的人民币兑换的知识,义卖结束后可以以班级的名义捐献给希望工程。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进行交流,通过相互的模仿学习,进行自主的学习。第二,通过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以及反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不断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挖掘自己学习潜能。

4、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时期是学生开始脱离家庭走向大集体的时期,学生对于教师会产生比较大的依赖感,教师对于学生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3]。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建立有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得学生更加喜欢与教师进行学习上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时候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促进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用积极地态度进行同学间的交流,促进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使得学生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中成长,使得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之处,并且不断地给予学生肯定以及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这些方法都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结束语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以及陪伴者,要在小学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必须首先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地探索以及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并且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才能使得教学更加满足学生需求,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韩雪 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丁晓玲.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J].新课程(小学),,02

[2]吴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J].教师,2016,11.

[3]陈文倩.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J].学园,2016,01

篇6: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综述论文

摘要:

到了小学,数学学科成为了三门主学科之一,通常可以定义为“最重要的学科”。现代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数学教学。而小学数学学习是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基础,只有在小学阶段给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发展才会有更加强大的保证。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至关重要。而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要求教师要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上,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的途径,积极的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现状;措施

学校和家长们越来越重视数学的教育,教师和学生也越来越认识到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而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基础,只有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未来数学学习和数学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当前的学生的能力的发展,更加重要的是,教师要考虑到未来的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探索小学数学教育的途径就成了必然的选择。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要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断突破,找到现代小学数学教育前进的方向。

1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实事求是的说,从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一直在不断的得到有效的提升,更加重要的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前进,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入现代教学思想。但是,需要认识到的是,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看见良好改观的前提之下,我们更要客观地看待现在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存在了不少的问题,其中教学方法的混乱、教学思想的混乱、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落后等都极大的限制了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由于早期教育被曲解,不少教师当前的教学思想其实是有比较大的问题的。由于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存在着类似于“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小学生具有小学生的思维”“小学生什么都不懂”等思想,这些思想使得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习惯于将学生当做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将学生当成是和自己平等的人。这样一来实际教学就成了教师的单方面的教学,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教学。

2改善小学数学教育的途径

2.1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数学学习是快乐的:

为了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首先必须要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数学学习是快乐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加的具有内在的驱动力。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跟学生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将学生当成是和自己平等的对象,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而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照顾到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的感受。举个例子来讲,在提问的时候,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来提问学生。如果问题比较难得话,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比较强、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回答,而如果提的问题比较简单的话,教师则可以让基础比较弱的学生来回答。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信心,同时还可以让这部分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这对于学生的人格的发展和长远的能力的提升有着更加积极的作用。而后教师要注意引导这部分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通过一些有层次的问题慢慢的引导这部分的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的能力在逐渐提升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北京市某小学采用“今天我是小老师”的形式,每天请一位同学在讲台上讲解两条数学题目,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加强了其表达能力。

2.2真正的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量比较大,但是教学进度比较紧张,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的规定时间内尽可能的交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同时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备课,而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针对实际教学的情况及时的调整教学的策略,一切以实际教学情况为转移。在上课的四十分钟内,教师还可以和学生积极的沟通,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

2.3尊重并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培养的个体。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平等地得到受教育的权利。孩子成绩不好,老师和孩子往往双方都有责任,因此,艳丽是肯定的,但是同时有爱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所以,在对学生学习方面严格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关心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大家共同进步。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每一朵都应该得到灌溉。做老师的虽说不能代替其学习,但也应该认清现状,找到解决的途径,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拥有一个更好的将来。

作者:蔡季清 单位:宁都县宁都思源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秦和平,李梅先.打造高品质的数学课堂———数学建模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湖北教育,2011,(03).

[2]陈璐.例谈“数学建模”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

篇7: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综述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已经涵盖了很多的内容,其中包括代数、分析以及几何等必修基础课程;概率、模糊数学等应用类课程;此外还有选修课程、数学教育类课程等等,目的就是为了培训师范类院校的学生高的数学素养,强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育的理念及其变革,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安排和数学课程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

1小学数学教育的理念及其变革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于教育事业也越来越重视,不断的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其中,在2000年3月,我国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随后,又在2001年,颁布实施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以及理念产生了质的飞跃。就教学大纲而言,2000年的与1992年的主要有两点不同:其一,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改写为“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这一方面使得数学教育理念得以提升,在信息化时代,数学教育除了要注重对逻辑思维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对其他形式能力的培养,达到全方位、深层次培养学生的效果。另一方面,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人们在处理数学问题时,不仅要用到逻辑思维,还会用到图形分析、个人直觉等。因此,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改为“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对于小学数学的发展更为有利。其二,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改写为“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点更加强调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以往,我们对于实际的问题往往会与书本进行对比,但随着教学大纲的改革,人们开始注重“探索”的过程,开始注重思路的引导,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也增强了他们对于数学的认识,提高了他们整体的数学素质。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安排及其发展

在进行数学课程设计时,相关人员以及部门除了要依据本身的课程标准,还应该结合数学自身的发展特点。众所周知,任何学科都不可能离开时代而单独存在。那么,时代在发展,数学学科也必然会发展。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小学数学课程除了要具有本身的基础课程内容,还应该具有时代的特色,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最终实现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的数学课程内容结构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首先,数学课程正在体现出时代的特色,与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联系越来越密切;此外,人们对于数学课程的理解以及数学课程设计理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从以往单纯的“重结果”开始慢慢转变为“重过程”之上。

3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加深,国家及其相关院校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外,也开始注重“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自然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所以人与人之间肯定存在着兴趣差异与能力高低。因此,也不能对数学课程进行统一设计,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基础课程,此类课程是面向所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另一个是单纯面对向理科方向发展的学生的。在这里,笔者仅对后一部分学生的数学课程设计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有必修基础课程、必修应用课程、选修课程以及教育类课程。

3.1必修基础课程:

在必修基础课程中,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代数、几何以及分析。其中代数又分为高等代数和抽象代数两个部分,高等代数基本是17、18世纪的成果,它的理论起源于求方程根。而抽象代数的成果主要是源于19、20世纪,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几何学则是另一个研究路线,它主要有五个部分,包括有:解析几何、微分几何、几何基础、点集拓扑学以及射影几何学。数学分析的基本核心是将微积分、极限以及级数有机结合,同时将数学家的传记介绍巧妙的穿插其中,这样可以转繁为简,努力将现代数学方法用数学分析的形式表现出来。

3.2必修应用类课程:

必修应用类课程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最优化理论及应用以及模糊数学应用。这几项内容中概率与统计的内容占有很大的部分,其主要研究的内容就是数据,但在研究讲授时,应该借助概率知识,要精心设计、细心收集和处理相关数据,要求学生能够做出相应预测,然后结合预测进行计算等得出最终决策。而数学建模则重点介绍各类数学方法,这些方法有计算机软件应用、代数分析、统计运用等。最优化理论及应用则更多的运用于经济、金融、现代管理等之中,它也是当代数学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对于模糊数学应用,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研究的是模糊现象,在社会生活生产之中同样具有很广泛的前景应用。

3.3小学数学教育类课程:

小学数学教育类课程包括有小学数学问题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数学文化。在进行学习目标制定中,要注重两点,其一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其二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只有培养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使学生的理论、思想、方法以及技术得以提升;培养起学生数学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使他们更加喜欢数学,更会运用数学。

3.4选修类课程:

在进行选修课程设计时,首先,应该遵守国家课程相关标准;其二,需要初步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三,应该结合当地实际状况,最好因材施教的工作;最后,要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使得数学知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

作者:尹显燕 单位:德惠市布海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万良.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6,01:77-80.

[2]王智秋,郜舒竹.构建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数学类课程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06:69-72.

[3]李雪梅.对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置及整合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0,05:96-98.

[4]姜辉.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文化教育———数学文化课程开设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6:141-144.

[5]张雪荣,周会.探究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J].吉林教育,2015,22:89

篇8: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综述论文

摘要: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改革的要求下,教师们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教学法。下面我们就针对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运用提问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关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问题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一、教师利用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利用情境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的头脑更加的灵活,可以结合生活情境来实现数字的运算。教师结合教材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思考新的知识点内容,结合实际来思考并解决数学难题。比如,在数学“除法教学”中,教师将数学教学内容结合情境来展开教学,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春天里护林人员要种植树苗,他们总共要种植100棵杨树树苗,有四个植树人员来参加工作,每个人需要分到多少棵树苗?如果再加入两名植树人员,每个人还要植多少棵树?学生可以利用具体的问题来思考解决办法,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思考答案。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上获取知识。

二、针对问题展开讨论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动脑思考习惯,对有疑惑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自我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堂上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对话,使学生在愉快的讨论中拓展思维能力。

(一)对于学生们都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同全班同学一起来讨论解决问题。这样能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可以信息共享、共同参与讨论,在课堂上通过积极讨论解决问题。

(二)教师针对一些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展开分组讨论法,将六个学生分成一组,每个小组讨论不同的问题,然后由小组的一位成员来分享讨论的结果。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学生就能解决很多个困难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水平。

(三)还有一些问题是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超出了学生的认知结构范围的,这些问题由教师亲自来为学生讲解,从而丰富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方面的知识。

三、锻炼学生创设情境的能力

学生喜欢提问就表示学生对课本的内容已经掌握,能更好的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教师要培养学生更具“问题”意识,可以独立的创设学习的情境,把生活中的一些购物与数学数字组成情境学习,使学生能多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把数学学习融合生活问题来思考,从而使学生能自我轻松的创设情境,养成爱提问的习惯。比如,在学习数字的加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说明加法和减法的不同,学生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对数学运算更好的掌握,还能帮助其他学生更好的理解,从而使学生从中获得快乐,对数学学习和创设情境更加的感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判断和运用理解的能力都增强。

四、鼓励学生尝试发现数学规律,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问题

问题教学方法是数学学习的手段,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数学实际问题才是真正的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解答问题,从而自己发现数学的规律,敢于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经过自己的求证,用多种方法,扩散性的思路来解答数学问题。从中发现数学学习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发现其中的一些关联,寻找到一定的规律,锻炼学生运用和思想转化的能力,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更突出。

五、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归纳

当教师与学生共同把数学问题解决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内容进行总结,从而巩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让学生体会运用知识来解答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从中有所收获,帮助学生树立积极面对问题、战胜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对一些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了解,使学生以后面临这类问题时,能认真分析正确解答。

六、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学习是不断思考和交流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评价,从而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现况。针对学习问题展开愉快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分享,使每个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用发散性的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

总之,数学学习需要学生灵活的学习并善于提出问题,通过不断的提问、解答而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水平,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不同的疑问,经过不断的思考验证,从而得出最正确的解答方案。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可过于强求,要懂得循序渐进,把握好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有目的性的完成问题教学,使学生每一堂课都能受到启发,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和运用数学。

作者:刘德明 单位:吉林省农安县育新小学

参考文献:

[1]辛迟.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的理解与认识新课程学习(下)[J].,(12).

[2]罗玮玮.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解决问题”版块的适应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篇9: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一、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素材,创造创新空间

教材仅仅是提供学习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依据。要创新教学,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设计感性材料,为学生架桥搭梯。如在学习了“圆面积的计算”后,联系日常生活,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雨伞都是圆形的?为什么没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雨伞呢?教师为学生提供如下素材:长是4,宽是2长方形;边长是3的正方形;边长是4的等边三角形。要求学生分别求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并从中探究出规律。学生经过一番计算后发现,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以圆的面积最大。这样雨伞就可用最省的材料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充分遮挡烈日、暴雨,保护人们。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创新思维品质的发展。除了利用教材上的例子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便开拓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角的认识”后可设计:“一个长方形,剪掉一个角后,还剩下几个角?”在此教师可先作讲解说明,然后共同讨论,引导学生找答案,不一定要找到全部结果,只要能给学生以启迪,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给创新方法

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课堂上应常鼓励学生:“谁想到了什么?”“谁灵感来了?”“谁的方法有新意?”“谁的解法最多?”“不用举手就可以说说。”课堂上有时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教师反而会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有多种看法,才会有相互启发。”种种不同的看法,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题意识,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其学会了创造性思维。如教学小学数学北师版四年级下册两步方程:坡上栽松树和柏树,一共栽了120棵,松树棵数是柏树的`4倍。松树和柏树各栽了多少棵?解法一:根据“松树棵数+柏树棵数=120”列方程解。从条件“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可设柏树栽了x棵,那么松树栽了4x棵,列式为:4x+x=120,从而解答出松树和柏树的棵数。解法二:根据“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得出松树和柏树棵数的总棵树是4+1=5份。柏树:120/5×1=24(棵),松树:120/5×4=96(棵)。从而解答出松树和柏树的棵数。这样一题多解,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学生学会一种方法后,继续探求多种解法,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多想出智慧,既利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设计各种创新作业形式

作业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因此,练习设计形式可以多样化: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

1.口头作业。加强说解题思路,说算理、看图编题等。

2.操作实践作业。如量一量、画一画、称一称或者进行社会调查等。

3.综合作业。将学科知识汇总、联网,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等。

4.开放性作业。设计一些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开放性题、多题一解等,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一种形式,不局限于一种途径,尽可能地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评价体制要创新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激励学生学习、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更全面,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评价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激励学习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激励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这种体验能促使学生不断努力,追求再一次的成功。激励性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创造的催化剂,是挖掘学生潜能的有力武器。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使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此外还应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素材,把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篇10:小学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论文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1.缺乏对学习方法和数学思维的重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重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习方法和数学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利用,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甚至部分教师只是依照课本进行教学,不注意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缺乏对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难题的引导,难以达到数学学习的目的。

2.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乏味

由于受到自身素质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样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鉴于小学数学学习对学生后期能力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解决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处于认知和能力形成的初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反应灵活,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加强对教学的创新。例如,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指导下,利用图画、声音和视频等进行教学,一方面使知识更加主观,另一方面带动学生各种感官的投入,做到全身心的投入,进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2.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出发点,需要合理的设置教学情境,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课堂情境,激发起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同时还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因此需要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小组竞赛、游戏、任务等方式,提高教学模式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

3.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的训练

小学数学的教学不是单纯地为学生传授知识,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这就需要教师对一般的规律进行呈现,便于小学生进行模仿训练,进而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同时让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组织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后期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采取有效的方式组织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相信在各位教师的努力之下,小学数学教学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篇11:小学数学教学发现教育分析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发现教育分析论文

摘要:把发现教育作为一种数学教学策略或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学习效果,尤其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大意义。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观察操作、合作学习、提出问题等环节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发现;合作;自主学习

“发现”是指经过探索看到或找到事物的新规律。小学生的发现学习,通常需要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通过情景吸引启发,或问题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学生在经历了观察、比较、讨论、分析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之后,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领悟到数学原理或法则,推导出数学公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知识。把发现教育作为一种数学教学策略或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学习效果,尤其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怎样组织好学生的发现学习呢?

一、在情境中发现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的思维和心理活动才会处于活跃状态,进而全心投入,主动参与到探索求知的过程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达到发现教育的首要条件。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的进率时,先由视频播放动画引入:一天,蚂蚁王国的国王对蚂蚁将军们进行论功行赏。由于左将军和右将军都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军。蚁王宣布赏给左将军100平方厘米的'领地,奖给右将军1平方分米的地盘。这时候,底下的蚂蚁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有的说蚁王偏心,不公平;有的说,蚁王很公正,是个明君。同学们认为蚁王是个什么样的国王呢?情景故事引入后,学生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吸引了,兴趣一下高涨。在激烈的讨论过后,由两位同学分别上台画出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画完后大家发现两个正方形的大小一样。第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第二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面积是1×1=1(平方分米)。由于1分米=10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学生们自行讨论后,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的结论。在情境中展开的教学,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情境之中,把自己当成情境主角,大大提高其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二、在观察操作中发现

数学公式多数较为抽象,简单的识记只能使思维僵化。如果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动手操作,在观察操作过程中逐步发现规律,总结得出知识结论,会使他们印象深刻,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时,我由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兔子跑的是长方形路线,乌龟跑的是正方形路线,问题:谁跑的路线长?让学生观察,再动手量一量、算一算。在计算兔子所跑的长方形路线时,学生汇报了三种计算方法,长+长+宽+宽,长×2+宽×2,(长+宽)×2,这时候再让他们自己观察哪种方法简单,自己去优化。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质疑,释疑,反复验证后发现只需要知道长和宽两条边的长度就能算出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就是计算长与宽的和的2倍,即(长+宽)×2。正方形的路线图,同样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通过观察、测量、计算,学生很快得出了正方形的周长就是计算四条边的和,因为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所以可以用“边长×4”来计算。学会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后,学生很快就比较出了兔子和乌龟谁跑的路线较长。

三、在合作中发现

德国教育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提出:“教师欲促使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上倡导一种合作、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发挥。”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中成员互相交流,使得彼此间的观点互补,达到知识的综合、提高与应用。在合作交流、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往往能碰撞出闪亮的火花,能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简单的搭配问题”教学中,碰到两道有区别的问题:(1)有5个人,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2)有5个人,每两个人互送一张卡片,一共要送几张卡片?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思考比较这两道题的异同点。小组间五个成员互相握一握手,数数得出一共要握十次手。又问:如果5个人,每两个人互送一张卡片,一共要送几张卡片呢?继续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用纸片代替卡片,写上要送给的同学的名字,看一看一共需要几张卡片?学生通过合作,互送卡片,发现每个人都需要准备4张卡片送给同学,有5个人,因此4乘5得20张。发现学习的核心是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在自主探索中发现知识,而不是教师单纯地“教”,因此教师要做到适时地进行角色转换,由原来的知识传递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有利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发现知识,提升经验。

四、在问题中发现

在教学“烙饼问题”时,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若干圆形纸片。课题条件是:每次最多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烙3分钟。先让学生演示操作后算一算,烙一张饼与烙两张饼各需要多长时间,学生用纸片代替烙饼操作后明白了,烙一张饼和烙两张饼都需要6分钟。问题1:烙一张饼需要6分钟,为什么烙两张饼不是12分钟呢?学生思考后回答:烙一张饼时锅里空着一个位置,而烙两张饼时锅里没有空位置。问题2:烙3张饼,怎样烙最节省时间?学生用纸片继续演示烙3张饼,操作后汇报:同时先烙两张饼需要6分钟,再烙一张饼又需6分钟,共需12分钟。问题3:第二次烙一张饼时,锅里有个空位置,这样就浪费了时间,怎样才能做到不让锅里有空位置,每次都能烙两张呢?学生再次摆弄圆纸片,通过尝试、思考、交流,经历过几次失败、否定之后发现最佳方法:每次总是烙两张饼,别让锅闲着,这样最节省时间。即第一次先烙1号饼和2号饼的正面,第二次取出2号饼,换烙3号饼的正面与1号饼的反面,第三次取出烙好的1号饼,换烙2号饼的反面与3号饼的反面。这样烙最节省时间,只需3×3=9(分钟)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促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能力,能有效地主动获取知识,能够独立地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必须利用各种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任何一次的课堂教学,教师都要尽可能地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经历发现的过程,积极能动地探索研究获得新知。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促使他们积极地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拓展思维空间,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篇12: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的论文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的论文

一、培养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想象力是重要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对于很多的伟人科学家来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而对于我自己来说,想象力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想象力也是创新的开始,只有想到了才能够做到.因此我认为要想加强小学教育的创新,首先一定要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而动手能力,便是对想象力的进一步升华,动手能力即是将想象力落实于实际,最终作出完美的成果.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常常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学生们一边想一边做一边说,使脑、手、口一起参与到活动中,达到了统一和谐.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课时,我不采用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以小组为单位给同学们发下我事先准备好的直径4厘米、6厘米、5厘米的圆形硬纸板,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并记录自己手中的圆的周长直径并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亲自去测量、讨论,同学们很快就可以明白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不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都是与这个圆本身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样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合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悬念最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所以,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巧妙地设置一些适当的悬念,创设思维上的情景,使学生们产生一定的新奇感与求知欲望,从而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就提出以下的问题:“同学们,大家谁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呢?”学生们都回答:“知道,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都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们一听,马上就议论纷纷,这时我就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圆的认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引导同样增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以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一种方法,我认为小学教学教学的创新从小培养起了学生对各种事物的认知的创新性,使学生从小便在脑海中埋下了自主创新的种子,使学生在平日的数学学习中,通过自己细心地观察、思考、归纳等等,不仅使自己对各种知识的认知有了独特的思想,不同程度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以后的学习数学生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变成了学生日后不断进步,取得更大成就的垫脚石。

篇1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基础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特性培养与潜力开发是重要目标。但通过对一些地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予以了解和分析,发现教学之中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导致数学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强,难以有效教授和培养学生,有碍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应当将目光落在分层教学上,通过对教学目标、学生、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分离分层,以此来培优补差,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总之,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更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师应当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及原则

现代基础教育重视学生差异、提倡培优补差,此种情况下,为了使每位学生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收获知识,教师在规划设计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使之能够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实现个性化教育,解决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矛盾,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满足同一班级内部多个层次学生的进步需求。当然,以往所开展的小数数学教学活动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所以,教师要尝试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适用的、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地应用于书医学教育教学中,使之达现代基础教育的要求。参考相关资料,确定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分层教学本身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动态化教学策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能够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动态化的调整和分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以便相同水平的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解答问题,从而做到有效学习,是每个同学的数学知识水平都得以提高。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是非常有意义的。而参考相关资料,确定保证分层教学有效落实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也就是要明确教学要求及教材内容,客观的.设计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

2.动态性原则。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能力、学习成绩、认知能力、身心发展等情况来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并且做到实时跟进。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分层教学是一种具有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之中,通过改变数学教学现状,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教授和培养学生,促使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自身数学知识水平。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和总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呢?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并总结了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1.教学目标分层。有效的数学教学是要能够贴近学生,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学习数学知识。为了真正做到这一点,在具体规划与开展数学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学生入手。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相关方面。进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2.学生分组分层。为了保证数学分层教学能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教授和培养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在原基础上逐渐提升,所以在规划与实施数学分层教学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层,也就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阶段内容对学生进行单一组和混合组的分类。其中单一组是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根据学生数学知识水平制定教学计划,如面对优秀小组,数学教学计划主要以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面对中等生小组,数学教学计划主要通过设置问题,鼓励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教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为主。

3.教学内容分层。为了保证分层教学充分发挥作用,教师要充分考虑数学课本和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来合理规划和分层教学内容。如果我们的课堂只讲了这一点点东西,部分优秀的学生就会觉得太简单,课堂上很无聊。那么如何科学地进行教学内容分层呢?首先按照学生的分组分层,确定每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而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规划设计教学内容,如直接选取教材上基础数学知识,适当拓展课本上的知识,设计一些课外的,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以便有针对性地教授不同层次的学生,促使其能够在自己的水平线上有效学习数学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然,要想使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应当注意做好教学目标分层、学生分组分层、教学内容分层等,以便不同的教学内容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使之可以有效学习,逐渐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和信心,为促使自身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宏程.探究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尝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1(1):195.

[2]张祝芹.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尝试[J].都市家教(上半月),(4):46-47.

篇14: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探究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探究论文

数学教育看似繁琐,实则乐趣无量,感触奇特的数字游戏,感触改变莫测的数形改变,感触不成功便成仁的谨慎性。而小学教育调查的不只是是简略数字的算法,更多的是智力的开发和和心态的培育,提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热心。

一、小学数学存在的疑问

小学数学教育过于单一化

现代小学教育底子处于加减乘除等一些简略运算,天天做着重复事,缺少立异性和调集学生学习积极性。只是局限为使命型教育,以纯粹的使命教育作为教育教育的根底。小学数学既是一种科学学科也是一种才能的培育进程。曾有人云:数学的国际没有也许,还好,通常这类字眼,小数点的区别也会致使成果的全盘否定,能够看出数学的`谨慎和规范化。

过于单一化的教育方式会使小朋友对一项新常识新学科发生厌恶厌学思维,然后致使教育功率的下降,大脑开发的失利。依据《新课程规范》指出小学期间数学教育的意图是激起学生学习数字教育热心,培育其杰出的数学学习习气,使其具有必定对数字的灵敏性才能,会简略的加减乘除运算,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而在现教育准则责任制的准则下,在社会竞争压力下,很多小学教育一味的重视学生数字学习的才能,不思考学生自立立异才能和自我爱好特点的开发,致使我国教育准则存在“肯德基”式方式,单一化,不注重个性培育。

小学数学教育体系缺少对学生准确心态培育

遇事心态的动摇度,思考疑问的视点,解决疑问的方法思维皆表现其对心态把握控制的才能。心态是一自个安身社会之内涵底子,好坏的心态会决议其喜怒哀乐的改变动摇,反响心里实在想法。现代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状,既教师极力把所要教育的使命常识点教授给同学,并对于相应疑问做出解答,虽然也会采纳不同教育方法,但收成的教育效果不尽人意,因为其疏忽学生学习心态教育,把被动性的常识点想的太过自动化。心态是对学习接纳的态度,对日子的态度。

学习是一个自动的进程,相传,地球上最聪明的犹太人教育小孩的方法是让其舔一滴滴落在圣经上的蜂蜜,面露忠诚之色。这是一种文明的构成,一种心态的培育。

社会教育准则对小学教育的损害

“你家小孩本年期末考多少分”这是我国人最常问到的一句话,“你家小孩在学校过得舒服吗”这是美国家长常问的。我国人喜欢以点代面,总以为一个期间好,今后才会好,缺少一种能输能赢的大家风范,致使攀比现象的层出不穷。现今教育准则规则小学要获得多少成果请求,规则的量化办理体系使教育压力逐级下压。

美国领先教育体系小学教师到大学教师学历是逐步递减的,也许小学教师是研究生,博士生,美国重视学生自立立异完善才能,自我思考判定才能的培育,不会以量化的请求去衡量,重视思维的表现和幻想才能。而我国却与之相反,限定思维方法,令思维较早固定得不到分散空间。

二、小学教育的对策剖析

1、教师要教授准确教育方法

现期间在我国教育机制和社会经济特定开展下,我国的教育停留在使命教育的期间。闻名专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的最高的、最终的意图和教育的最高意图相同,即是培育德性”。 教育是长久之道,并非短时刻寻求成果的凹凸,打破曩昔以成果来衡量自个开展的陈腐思维。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心智等多方面具有严重效果。因而,教师扮演着学生开展路途的导师。

怎么去除陈腐,教授准确教育方法?首要,对症下药,从曩昔的以教师教育为基地改变为以学生自立学习为导向的教育方式。不断增加专家以为陈腐的使命教育会使学生大脑机械化,而采纳以学生为基地,思维任意分散的教育方式是进步教育质量,进步学生自我价值观的保证,是学生生长路途上极为重要的教育方式。

其次教师依据学生爱好爱好将数字化教育夹杂在游戏中开展使命教育,或在学生承受才能强的方面掺杂教育使命,将传统使命教育个性化,分散化,便于学生吸收与把握。再次教师能够将数字常识实际化,故事化,经过讲故事这种小朋友喜欢的情景方式将数学教育遵循其中,起到寓教于乐之意图。尽人皆知,当我们神经处于放松期间时吸收常识最快,比如海绵只要在彻底松懈中才会吸收最多营养。即达到使命教育意图,又激起学生学习热潮,构成自动吸收方式。

2、培育学生准确学习之心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态养成非一天两天。心态是全部工作之本源,随同人的终身。学生心态养成一方面经过自我认知来培育,另一方面经过外界引导来培育。但在小学期间教育中,学生处于“原生态环境”中,这段时刻学生心里动摇很大,自个的言行举止会受到外界搅扰,很少有学生能做到自我认知。因而,外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数学是集别致性,思维性,复杂性于终身的学科,培育数学学习的心态首要应该让学生知道数学这门学科,你想知道神舟系列飞船是怎么飞上天的吗,想知道为何少个小数点飞机就会处事吗,想知道九天之外藏在世界深处的奥秘吗?数学会给你一个满足答复。小学生思维很单纯,容易承受各方面常识,进步其对数学的爱好是心态培育的根底

其次,进步孩子对数学常识的忠诚性,将数学常识当作一种崇奉来看待。因而教师能够建立优良价值统筹观的完成,以典范的方式起到标杆效果。

篇15: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教育的论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教育的论文

对于同样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而数学教学又具有整体性,教师对学生逐一进行教学是不现实的。那么,怎样将“教学的整体性”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教育理念进行统一呢?最优答案便是“分层教学”。下面,笔者对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与交流。

课堂提问的分层

教师对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是一个整体性、系列性的过程,其中包括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活跃学习气氛,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还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和疑难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从而锻炼其思考能力、提高其思维活跃度,使教师对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及其学习中的“疑难杂症”进行了掌握和了解,进而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做到“对症下药”,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拉近与预期教学目标的距离。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保证课堂提问的公平公正性,教师们可谓是绞尽脑汁。例如,按照学生座位顺序来进行提问的“一条龙提问法”,这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课堂提问方法,再例如,教师随机抽取学生的学号来进行提问的“随机学号提问法”等等,类似的提问方法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难免会有不足之处。例如,笔者在利用“一条龙提问法”让学生按照顺序解答教材中的练习题时,部分学习较差的学生由于对问题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担心自己在同学面前会“很没面子”或者被教师责罚,甚至是其心思根本就不在这课堂之上,于是其往往会提前算好自己该回答第几道题目,然后向周围的同学征求答案,轮到自己回答问题时,站起来把答案一说就完事了,可要是让其说说是怎么解答的`,却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更别说在前面同学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其会否对问题进行思考。在上述案例当中,课堂提问出现种种了弊端,笔者对此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并结合分层教学的理念得出了“分层提问法”,即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对其不闻不问,而是应像对待优秀生那样一视同仁,要给予其平等的答题机会与发言机会,但是在提问的时候,切记要对问题进行分层,部分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尖子生来回答,而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差生来回答。一方面可以充分锻炼尖子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让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其能力范围内的问题来增强其在数学学习当中的自信心,进而增加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提高其学习效率与成绩。对学生评价的分层在数学教学当中,教师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其对数学的兴趣,而错误的评价则容易损伤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其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无须过于苛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优秀的一面。例如,有的学生可能对数字不太敏感,但其比较擅长“形”,对画图、求图形的面积、立方体的体积等等信手拈来,而有的学生则对图形不感兴趣,但却比较擅长“数”,在解析方程、计算分数、小数、百分数等方面不费吹灰之力,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非常主动、积极。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并对其进行正面的、分层的评价。例如,教师应对擅长图形的学生在图形学习方面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的评价,让其因此产生积极的情绪,并利用其在图形学习方面的优越感及积极正面的情绪引发其对数学其他方面的学习兴趣,最终全面、整体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后作业的分层

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时,都会将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中和,取平均值来对作业的难易程度进行定位,最终选取出千篇 一律的作业题目,这种行为十分常见,殊不知此种做法并不利于发挥课后作业真正的教学价值。同样的课后作业,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作业太过简单,不足以达到其训练思考能力、深入探究知识的目的,反而使其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对于学习状况不太乐观的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不足以让其独立完成这些作业,再加上全班学生的作业内容是一样的,于是抄袭作业、拖延作业的不良现象就会出现。笔者结合分层教学的理念对上述“作业乱象”进行了改革与调整。例如,笔者按照数学成绩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类,成绩很优秀的少数学生为第一类,成绩普通的大多数为第二类,不及格的少数学生为第三类,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为成绩优秀的少数学生选取一些拓展知识层面、训练解题能力的难度较大的题目,为成绩普通的大多数学生布置一些常规难度的课后习题,为不及格的学生布置一些夯实基础知识的题目。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尽相同的学习能力对课后作业进行了“分层布置”,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其解题能力与思考能力得到了拓展,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再陷入“作业不会做,不得不抄”的困境,开始自主完成作业的同时,其作业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最终,学生整体的数学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本文围绕课堂提问、学生评价、课后作业这三个方面对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粗浅的分析与研究,如有不足或遗漏之处,还望大方之家能够不吝赐教,笔者不胜感激。

篇16: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学数学课堂中的潜在要素对课堂教学影响深远,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隐性文化对教学的影响。本文探讨参与课堂的各种潜在因素中,教师的素质,教学方式,课堂规则等一系列文化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数学课堂潜在文化教师文化规则文化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的课堂文化是一种提倡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认识,去探究,从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来促使其生命发展的文化形式。而数学课堂又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相对独特的任务,如数学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使得数学课堂拥有其自己的文化特色。

当然,它一定是由众多要素组成,并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像数学教材带给学生的是一种显性存在的知识,而还有一种像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师生关系,课堂制度等对教学的影响,这些潜在的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的:“课堂教学总是存在着某种文化,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其本质就是隐性观念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所以,构建新型的课堂文化,以下几点潜在要素是不容忽视的。

一、善于反思、向专业化发展的教师文化

教师是以一种潜在课程的形式存在于课堂教学当中,对学生和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也是我认为的最重要的潜在因素。就是说教师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曾经有学者说过:“安静的老师教出安静的学生。”这也正是在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由于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的不可替代性,在现如今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对老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外部的客观要求是促使教师专业化的一个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从教师自身出发,主观上积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以适应现代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

首先,作为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是否仍有“教育热情”。当我们刚走上教师这个岗位的时候,我们会心怀着梦想与坚定,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作为一种虔诚的信仰。但当我们慢慢的走着走着,伴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也迫使我们偏离的最初的方向,少了一份“教育热情”。但是像叶澜先生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里说的那样:“……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

因此,十分重要的是使每一位教师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的任务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1]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把投放给教育的热情作为生命价值的体现,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想到的。

这份热情被带到你的课堂中,一定感染给你的每一位学生,这样的用教师的热情点燃的课堂一定是有魅力的课堂。有研究表明,人脑先有情绪中枢,再慢慢发展出思维中枢,情绪具有干扰思维的强大功能,所以思维往往难以抗衡情绪。也就是说,由于数学一直被很多学生理解成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学生首先需要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热情,才会有对教育教学活动投入。只有对教师产生尊敬、好感等正面的情绪,才能接受教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2]

其次,丰富、完善并能灵活应用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在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把利剑。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正是解开这一症结的金钥匙。教师只有拥有完备的专业知识,才可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惬意,才可能居高临下的把知识玩儿活。比如一题多解,公式灵活变形,换角度思考问题等,都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当他们有了“智力投入”,则很容易产生“智力情感”,学生的情感被唤起来,则又会产生相应的思维活动。一位学者曾经说过,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觉得知识好玩儿,让思维的变换带领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玩儿转数学”,这也正是学生们向往的。

再次,良好的教学风格是课堂文化的重要因素。所谓的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和表现。[3]良好的教风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都有促进作用。[4]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摸索探究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对自我的了解、学生的情况、教材的设计等的途径,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终身发展的教学方式,比如有研究指出,女教师倾向于结构化的教学风格,而男教师倾向于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想法、话题和有挑战性的想法。如此说来,我们可以根据性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女教师可以发挥女性的特质,为学生展现一种逻辑紧密,思维细致的解题形式;男教师则可以用灵活的解题技巧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的教学风格,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所以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是课堂的需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合作、互动的教学文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是帮助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旧的课堂文化里,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的观众,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被剥夺的已趋近于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伴随着年级的增长呈递减趋势。学生在大多情况下是愿意参与课堂的,但是如果一直处于被动的听,被动的记的状态,一定会产生无力感,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信心是在所难免的。课堂只有以师生共同体的形式存在,产生师生间、生生间的主体间性,才可能是最优化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文化,会更有利的促进学生构建自己、完善自己。

从学科本身出发,数学学习更容易形成合作、互动的教学文化。因为数学学科的客观性,能方便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不用立即给予评价,而是把话题解释权抛给学生,让学生们质疑、提问,最后鼓励学生自己来解答。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强化了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作用。

三、民主、和谐的课堂规则文化

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呼吁下,师生共同制定课堂规则,而不再是学生按照教师制定的去执行。这样民主、和谐的课堂规则,可以使课堂保持良好的秩序,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们自己制定了课堂规则,则明确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课堂规则一旦被学生所接受,就会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引发学生内在自主的要求,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动机,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突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

参考文献:

[1]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出版社。

[2] 应湘 向祖强。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成长。 济南大学出版。

[3] 张天宝。 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与条件。湖南教育, ,(2)。

[4] 李文红。潜在课程与课堂教学。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3)。

[5] 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华东师大出版社。

篇17: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 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永远对所有学生负 责。教师的责任诚如陶西平同志在《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一文中所指出的:教师是“伯乐” ,伯尔善于相马,教师也要善于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师又不能只是伯乐,伯乐相马的目的是挑出 千里马而淘汰其余的马,教师却必须对每个学生负责。因此,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 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 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 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 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 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 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 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 力,这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都是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 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 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这样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应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一个 学生的教育。

2.努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 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 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 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 题,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 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 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 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更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 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 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 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学生学习时说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但教师从学生的不同 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哪些学生处于较高的理解层面,哪些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 并从中调整了一步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恰当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 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这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地,在 教学中,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 的解题方法,虽然这样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惰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 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 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 、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 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 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 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 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 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 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要不断 地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不断地将结构化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基 本概念、基本结构,才会做到以一贯十,触类旁通。

当然,如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帮助,那么每一个学生都能 学会并达到正常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数学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 ,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 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

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 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本文获全国“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征文二等奖。)

篇18:浅谈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在教育中,做好小学数学的创新意识培养是学科教育的关键点,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重改革,也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指导和提拔,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但是,怎样进行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呢,对此,我们将结合相关的论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一 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意识的研究意义

创新就是任何事情都需求保持持续的发展,继续存在的必要手段;创新也是一个国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创新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在文章《大学》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主要说的是创新的灵魂,若是不可以进行创造性革新的,则避免不了灭亡,不可以进行创新的民族,就意味着它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民族,举个例子,中国在清朝时期是个闭关的国家,以至于最后国家面临衰败,更让中华民族有着亡国灭种的险境!再说个例子,一个人总是墨守成规,思想固执僵化,也不上进,那么就注定他一生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纵观以前的历史,这样的例子到处可见!最大可以谈及一个国家,最小可以说到一个组织,个人也是这样!从而知道创新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以及知识的传播,包括小学数学教育的普及也是如此,如果时间跳转到21世纪的信息时代,而教师们的教育概念还滞留在古代,其中包括讲座的方法;并且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沟通方法,仍然止步不前,或是抱着: “老师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决定一切,”的态度,当然是不可行的!因此一定要要求老师能不断推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学方法。在日益发展的今天,思想教育观念等各个方面都要不断的改善。

简而言之,就是在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的创新,这样做的目标就是一个,即:为适应学生而完成自身教学任务,让这门学科能够受到同学们的青睐,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的,独立的思维方式,为日后的学业留下过硬的基础。

二 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

1、诱发灵感

灵感其实是一种直觉思维。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会突然产生富有创造性的点子,这就称之为灵感。在认识上它是质的飞跃。它的发生通常都带有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捉到和引发学生学习中闪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巧妙的构思,突破常理的回答,哪怕是一点点的奇想,要及时给予肯定。此外,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产生灵感,这样就可以越过逻辑推理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相关的数学问题,有效的进行引伸

在数学的解答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举一反三,来进行反复的练习和总结。这是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因为我们并不是要求学生简单的通过某种方法或是某种途径来解答难题,而是通过数学的教育,遇到相似问题,能灵活的去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师在这一点上应相当重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思维培养要是全方位的,并不是拘泥的,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和创新是密切相关的,它可作为创新意识培养的源泉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育工作中,我们不要只是要求学生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学生才会用新的思维解决部分问题。在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营造和假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同时引导他们在实际的情境中发掘一些问题。虽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但在严密逻辑的背后创造性问题也会出现。

4、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由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是创造活动的一个过程。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的体现,也是创新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的中要时刻记得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让学生养成创新意识的思维。我们主要是通过加强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交通性和独特性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限制与排除心理定势与功能固有的负面影响来进行的。举个例子,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多出一些有不同答案的问题,内容不要太过于单一,不要机械的套用公式。当然老师可以使用数学应用题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这方面来看,我们可以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教小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第二步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已知数量,想想提出的问题有哪些;最后一步是要有应用题的发散性思维训练,让学生通过改变条件,把一道应用题从一步应用题变成多步应用题,这就发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叶婷。创设学习

篇19:浅谈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做到:学科教育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整合,既要体现学科教学中全方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又要突出学科特点;充分发掘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发掘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一、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举止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学生。一个老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以一种亲切、信赖的目光;一句热情而饱含激励的话语,给学生以勇气,就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乐观的学习态度,以此感染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则可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会从老师的身上学会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相反,教师情绪失控,对学生的行为不满,火冒三丈,严加训斥,不仅会使课堂气氛骤然紧张,而且会令学生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健康的数学教师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用其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引导和感染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心理空间。将数学知识放回到生活的某个事件中,形成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原始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对事件进行观察、分析、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构成学生已有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之间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接近学习难点,消除对学习内容的陌生感和畏惧感,让学生在不断解决矛盾的数学活动中,逐渐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成功,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三、要善于利用“数学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直观性、体育具有身体参与性的特点。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挖掘“数学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升入五年级后,我会每天在课后抽出十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我国著名作家梁衡先生的《数理化通俗演义》。这是一本从兴趣入手的软教材和知识拓展教材,采用的是中国的章回小说形式,以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旁征博引的叙述,生动地介绍了几千年来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探索科学真理的艰辛历程。为枯燥的数理化知识包上了“一层美丽的糖衣”。通过阅读书中的故事,一是用形象思维还原科学史上的人和事,开拓了学生视野,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数学王国的兴趣之门;二是讲解科学家在发现、发明过程中用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提高兴趣,也能学到知识,更有世界观、方法论的引导。

四、用爱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爱是教育的基础。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为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教师热爱学生,应表现为信任、尊重、关心、称赞和体贴学生,而不是训斥、厌弃、批评学生。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缩小学生与教师心理距离。

五、赞美赏识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催化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类本质中最深的企图是渴望被赞美、钦佩、尊重。作为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发现学生的些许进步,欣赏他们的点滴成功,肯定他们的潜在价值,呵护他们自豪的举动,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教师要时刻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真心交流互动,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我们提倡“三个一”:给胆怯的学生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你能行”的暗示,让他们战胜自卑的心理,和同学们平等相处,以竞争、乐观的精神面貌参与学习。

总之,作为教师,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确处理好师与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灵活地挖掘教材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健全,使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