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论文的摘要(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issyua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论文的摘要
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论文的摘要
摘 要
智力素养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1,是教育的内在必然要求,毕业论文-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智力素养 - 语言文学论文。但大多数人,其中不乏教育工作者,常常把它看成是对教育的'1种赞美,很少有人去检查我们的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智力素养。然而,教育是1项大的智力工程,教师只有具备了智力素养,才能够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为了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力潜能。
本文将从语文教师智力素养的现状出发,来阐明智力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并从教学观察力,教学注意力,教学记忆力,教学想象力,以及教学思维力几个方面入手,探讨智力素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师;智力;智力素养
ABSTRACT
The intelligence accomplishment is one of the teachers necessary attainments, and also is the education intrinsic necessity requirements. But the majority, among which there is not lack the educators, frequently regarding it as a praises to the education, the very few people inspect that whether teachers do have the good intelligence accomplishment. However, the education is a big intelligence project; only the teacher has had the intelligence accomplishment, they could develop students intelligence well. In order to adapt the new century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to th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ing requirement, the high school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er must fully display their own intelligence on potential.
This article will start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teacher intelligence accomplishment, expounded the intelligence accomplishment connot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it from the several aspects like teaching power of observation, the teaching attention, the teaching memory, the teaching imagination, as well as teaching the power of the teaching thought, the article will discuss intelligence accomplishment in teaching utilization of high school.
Key words: the high school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er; Intelligence;
Intelligence accomplishment。
篇2:谈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教育论文
谈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教育论文
这几天一直忙于高中教学视导,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到一个学校至少要听6节以上的课。视导已经进行到了第三所高中。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听了18节课。这些教师都很卖力,教学设计写得很认真,但大多数为抄袭志鸿优化设计上面的,由于是抄袭同一本书,难免有雷同。我想到了没有自己思想的课堂会是多么糟糕。
一个没有自己思想的教师还是一名好教师吗?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
通过这几天我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至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
第一, 准确理解、领悟高中地理课程的五条基本理念。
第二, 深入理解、领悟高考说明的四大点和十三小点。
第三, 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准确、到位。
第四, 深刻把握地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恰当渗透地理学科思想。
第五, 注重师生的互动、遵循探究的思路。
第六, 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给予即时的评价和反馈。
下面我举例说明,怎样才能做到以上几点呢?比如,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就是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这是由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师的认知特点不同及个体的差异性所决定的。
比如,在学习水循环的内容时,我听了几个教师的'课。他们均是直接按照教材中的水循环模式图来直接讲解,这里面就没有很好地体现建构主义理论。我想如果能给出一条具体的河流,如长江的源头、河流、入海口、夏季风、降水等景观图片,让学生自己拿出一张纸来画一个水循环的模式图,效果是否更好呢?这样从现象到本质,或许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建构主义的理念。
再比如,讲热力环流时,有些教师直接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出其概念,然后深入分析概念。我认为这样也没有体现建构主义理论,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如果能让学生运用物理学的知识,自己动手画出白天的海陆风,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热力环流的概念,是否要比直接给出热力环流的概念好呢?我想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就想,我们一线的地理教师不要光上课,还要不停地思考怎么去上好课,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一个人的脑袋长在别人头上是可悲的,一个民族的脑袋长在另一个民族的头上,这个民族终究要被淘汰、被消灭。
民族的创新源于创新的课堂培养创新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
篇3:音乐教师具备的素养论文
论文摘要: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不断向前发展,教师素质与教育发展的关系问题越发被重视,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指出,我国中学音乐教师队伍的素质现状与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师学科素养的提高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应该从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对教师的学科素养加以提升。
论文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学科素养、中学教师、音乐学科。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国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自《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广大音乐教师认真贯彻实施《标准》,努力探索教学方法,为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做出贡献,音乐课程改革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根据我们在西北及西南共计九个地区的问卷调查和反馈结果来看,音乐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就目前来看,一些音乐教师对新课程仍然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特别是有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愿意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教育思想陈旧。在我国部分地区,音乐课往往被置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有的学校甚至不给学生开设音乐课。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一般停留在对歌曲的教唱,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音乐文化知识的引导;而高中由于在高考指挥棒导向作用下,多数学校存在经常挤占音乐课的现象,导致上课课时不足,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谈不上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其次,教学设计欠妥,教学效果欠佳。教师教学方法、课程设计不当会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松散。比如用一整节课时间来讲授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就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不仅感受不到音乐课的轻松愉快,还可能对音乐课产生逆反情绪。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它需要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中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但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立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
再次,教学手段运用不当,多媒体喧宾夺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音乐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它能将文本、动画、音乐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使音乐教学更添活力。但有的教师专业水平有限,在课堂上单靠播放现成的教学课件,与学生的互动减少了很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有的教师为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课件制作上牵强附会,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动感效果,使学生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音乐之外的东西上。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影响学生的体验与思维,弱化了音乐课堂教学,要知道一堂课是否精彩,关键是教师而不是工具。
以上这些问题在很多学校都普遍存在,如何改变这样的教学状况,更好地推动新课改发展,关键还在于提高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指在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音乐学科特征的基本品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经验的综合,它不是各种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
一、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先进的教育理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教书育人是一项影响社会和个体,具有重大社会责任的职业。因此,坚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用科学的精神陶冶学生,用科学的知识培育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是教师恪守职业规范、坚持高尚职业道德行为的表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掘思想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因此,要使每个学生的情操都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不容忽视。
20xx年8月,笔者作为会议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ISME),会议的主题是“和谐与世界的未来”。这次与会代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事中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和音乐教育研究人员,他们大多思想先进,愿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希望自己的教育思想与世界接轨。会议通过与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学者的直接交流与观摩,使大家近距离地感受了世界音乐教育潮流,领略了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及其魅力,同时也深刻感受到我们与先进国家在音乐教育上存在的差距。笔者认识到,通过对当今先进教育思想的研究以及对《标准》的解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认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形成一套系统的新课程音乐教育思想体系。
二、专业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
(一)传统音乐技能。
音乐是横跨多学科的一门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边缘学科。传统的音乐技能包括声乐、器乐、乐理、视唱练耳等方面,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这就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如器乐演奏技能和视唱练耳能力是从小培养且需要不断反复练习,“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传统音乐教学,声乐演唱和器乐演奏能力仍然具有重要地位,这些也是音乐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的载体,这些载体不坚实、不丰富,教师就无法把美的信息忠实地传递给学生。
(二)现代信息技术技能。
新课改逐步深入,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音乐课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介入,对传统的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教师掌握中学音乐教育必备的计算机课件制作方法,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和技能知识,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突破,更是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
1.课件制作。
在大力提倡新课改的今天,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科学应用,必然给音乐课堂增添新的活力。因此,音乐教师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课件制作工具,了解一些课件制作的基本理论,并学会收集或制作素材,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及思路制作音乐课件。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
2.音频处理。
新的课程标准将音乐鉴赏作为音乐审美的核心,贯穿中学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常会遇到对一些音频的剪辑处理,如音乐片段的截取或连接、曲调的升降,等等。合理地利用一些设备及软件,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动手制作或剪辑音频素材,可以使音乐教学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因此,具备基本的音频剪辑处理能力是必要的。
3.音乐制作。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家用电脑的普及,电脑音乐创作凭借其方便的操作、丰富的音响效果被人们喜爱并迅速推广。因此,教师学会使用一些音乐制作软件,会让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这些音乐制作软件种类很多,如Nuendo、GoldWave、Sonar、CoolEdit等。
(三)课外活动组织能力。
音乐课外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中课堂教学和社会音乐教学的桥梁和有效补充,是中学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音乐教师指导课外活动所需的专业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这主要包括合唱组织及训练能力、乐队组建及训练能力、舞蹈创编能力、晚会组织能力等等。
三、教育教学与课堂管理能力
音乐教学实践中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对艺术学科至关重要,因为学生的每一次音乐实践活动,都是对音乐美的感受、体验和表现的过程,这既是音乐教学自身的特点,又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怎样更科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怎样才能使音乐课堂生动有趣?应该用什么方式呈现音乐的美?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得学习、审美、认知的方法,关系到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受与体验、审美情感的深入与升华和对蕴涵其中的美的认知。
在课堂上密切关注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也尤为重要。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几十个学生,和学生平等对话,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互动,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气氛,同时,努力调控情绪,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因势利导地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指令。
四、科研创新与终身学习能力
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老化加速,信息更替频繁,社会变化加剧。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终身学习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活到老,学到老”是每位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此外,教师终身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成长有着长远的意义,培养该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要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创设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环境。现代社会,音乐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能力,而且要具备优秀的科研能力,美国学者史密斯(h)认为:“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所以,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是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现代教育理念下,中学音乐教师更应教学与科研并重,以适应新时期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
上述几个方面的是音乐教师的基本素养,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只有教师全面提升其学科素养,才能更有效地推进音乐新课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3]佟庆伟,秋实.个体素质结构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4]王玉华.创造型教师的品质特征及其培养途径[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篇4:音乐教师具备的素养论文
[论文摘要]钢琴伴奏是声乐、器乐、舞蹈等表演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高效的弹奏能力、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坚实教育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是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论文关键词]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职业素养
钢琴伴奏是使声乐、器乐、舞蹈等相关表演艺术焕发艺术魅力的催化剂。只有当钢琴伴奏与器乐、舞蹈、声乐融合起来时,音乐才会富有生气和感染力,音乐内容才会得到完整的表现。钢琴伴奏是一门与独唱或独奏者共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它们共同塑造艺术形象,抒发和表现音乐内涵,是表演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钢琴伴奏是一门包容性强、涵盖面宽的艺术,钢琴伴奏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课程,它要求伴奏者,即执教教师不仅具备一定的弹奏技能和应变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丰厚的文化教育底蕴、较高的音乐艺术素养、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准确把握音乐风格,具有正确的艺术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和音乐分析能力。
一、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
钢琴伴奏与独奏相比,除了一些共同的钢琴技术、技巧外,像钢琴触键的方法、踏板的运用、钢琴伴奏作品的整体艺术处理等,都具有其独特的技术内涵。钢琴艺术是一个细微的艺术,尤其是它的触键方法,在钢琴演奏中是十分讲究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钢琴演奏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钢琴伴奏中,伴奏者不仅要顾及自身弹奏音乐的音色效果,还要兼顾音质、音色和音量方面的特殊合作要求,以求达到整体音响效果上的均衡与和谐。踏板是钢琴的灵魂,它在钢琴弹奏中的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如果在钢琴伴奏中应该使用踏板,那么是全踏板、1/2踏板还是1/3踏板以及何时踩下去、何时放掉等问题,都必须认真推敲,并非常讲究地去使用。
二、高效的弹奏能力
钢琴伴奏始终是伴奏主体的陪衬,其不可能像独奏独唱那样一味去追求作品的精雕细刻。在高等音乐院校从事钢琴伴奏的人员往往会遇到大量的曲目需要你去伴奏,而且曲目会有一定难度的情况。此时,提高伴奏者快速掌握音乐作品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它就要求钢琴伴奏者能够“多”“快”“好”“省”地掌握音乐作品。“多”即尽可能地增加伴奏曲目数量;“快”即上手快,能够很快地熟练曲目;“好”即尽可能地处理好伴奏曲目,与伴奏主体配合好;“省”即能够有效地省去烦琐的艺术处理过程,抓住曲目的主要特点,与伴奏主体相配合。视奏能力强,应变能力快也是一位优秀的钢琴伴奏教师不可缺少的能力,这能为歌者、舞者以及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的失误起到及时的补救作用,从而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艺术形象。从这个意义讲,批量性、快捷性、灵活性和应急应变能力是钢琴伴奏者特有的、必备的职业素养。
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
音乐理论基础包括很多方面,如音乐作曲理论、音乐史学理论、音乐美学理论、音乐教育学理论等。如果一名钢琴伴奏教师欠缺调式调性、曲式结构、和声配置等作曲理论知识,或对这些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那就无法真正弄清作品的内在音乐结构和艺术逻辑发展关系,更无法理解音乐作品并使之艺术化。这样,在面对复杂的音乐时就会束手无策,无从“弹”起,弹出的伴奏会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杂乱无章,全然达不到应该具有的艺术效果。另外,只有音乐作曲理论作为知识支撑是远远不够的,钢琴伴奏者还必须具有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文献等方面的相关音乐知识,这些方面的知识将有助于伴奏者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蕴涵的哲学思想、音乐美学思想等,使其对伴奏作品做出优化的艺术处理。同时,对伴奏者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和审美意义也大有裨益。只有挖掘出自己所伴奏的作品本质中更深一层的音乐思想,才能够把作品的`实质展现给听众,从而与听众产生高层次的情感共鸣。
四、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
钢琴伴奏作为一种外在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是表演者内在素养的集中反映。钢琴伴奏的弹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弹文化”,出色的钢琴伴奏离不开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各方面的文化修养加深了,音乐感受力才会随之丰富起来,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文化修养常常制约着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程度。一个优秀的钢琴伴奏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和人文功底,了解其他艺术形式及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如文学、历史、戏剧、电影、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来提高自身理解作品、剖析作品的能力。众多音乐作品涉及的背景知识是多样的,钢琴伴奏教师必须阅读大量音乐文献、音乐历史与文化,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判断不同时代不同音乐家的不同音乐风格,这样才能把音乐作品准确而完美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不少中外名曲都与文学、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一些标题性的音乐作品常取材于民间传说、小说、戏剧或诗歌等,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去理解这些作品。例如,钢琴家傅聪之所以能把中华民族的戏曲、诗词、哲理、绘画在其钢琴演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得益于他的父亲——傅雷先生自幼对其传授古今中外文化知识,培养了其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结果。所以,全面加强文化素养,从浩瀚的科学文化知识海洋中去吸取营养,激发灵感,是所有钢琴伴奏者终生的必修课。
五、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
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教学教育理论,掌握必备的教育教学方法,如基本的钢琴伴奏教学手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这才能够完成“钢琴伴奏”这门与众不同的课程教学。在钢琴伴奏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还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告诉学生。钢琴伴奏者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对钢琴伴奏应该具备执著的追求和满腔的热情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每一次伴奏任务都要一丝不苟,积极配合,要具有善于与人合作,时刻保持谦虚、随和。在与合作者进行再度音乐创作时,应将自己的情感与合作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其在演唱(奏)中得到音乐的提示和烘托。所以说,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伴奏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作为其钢琴伴奏教学工作的保障。
六、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
钢琴伴奏教师需要演奏以及教授的伴奏作品多种多样,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作曲家及不同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这就需要钢琴伴奏者跳出钢琴的局限,甚至跳出钢琴伴奏的局限,像指挥家研究总谱那样去分析音乐作品,力求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对伴奏曲目有着全局性指导意义的整体性构思,这种整体性构思恰恰是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
另外,钢琴伴奏教师还应该养成一种随时总结构思和教学方法的教学习惯,不断探索、发现钢琴伴奏教学中的教学规律与教学技巧,通过教学实践提炼出相关的教学理论,然后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再指导教学实践。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在钢琴伴奏教学中寻找问题、产生课题,并最终在教学中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研究。这样一个实践产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过程,一方面锻炼了钢琴伴奏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教学、科研主动性,维持了自身钢琴伴奏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钢琴伴奏学习做出了表率,为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综上所述,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高效的弹奏能力、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坚实教育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是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钢琴伴奏教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钢琴伴奏课程的质量和艺术品味,好的钢琴伴奏教师可以带给钢琴伴奏无限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可以使歌唱家的歌声变得更美、演奏家的演奏变得更加动听,更可以使钢琴伴奏的后备军充满活力。
篇5:毕业论文-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智力素养
毕业论文-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智力素养 - 语言文学论文
摘 要
智力素养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1,是教育的内在必然要求。但大多数人,其中不乏教育工作者,常常把它看成是对教育的1种赞美,很少有人去检查我们的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智力素养。然而,教育是1项大的智力工程,教师只有具备了智力素养,才能够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为了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力潜能。
本文将从语文教师智力素养的现状出发,来阐明智力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并从教学观察力,教学注意力,教学记忆力,教学想象力,以及教学思维力几个方面入手,探讨智力素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师;智力;智力素养
ABSTRACT
The intelligence accomplishment is one of the teachers necessary attainments, and also is the education intrinsic necessity requirements. But the majority, among which there is not lack the educators, frequently regarding it as a praises to the education, the very few people inspect that whether teachers do have the good intelligence accomplishment. However, the education is a big intelligence project; only the teacher has had the intelligence accomplishment, they could develop students intelligence well. In order to adapt the new century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to th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ing requirement, the high school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er must fully display their own intelligence on potential.
This article will start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teacher intelligence accomplishment, expounded the intelligence accomplishment connot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it from the several aspects like teaching power of observation, the teaching attention, the teaching memory, the teaching imagination, as well as teaching the power of the teaching thought, the article will discuss intelligence accomplishment in teaching utilization of high school.
Key words: the high school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er; Intelligence;
Intelligence accomplishment
篇6:当今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素养论文
当今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素养论文
当今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素养苗苗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吉林松原(13800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已成为当下的主流话题。教师专业化(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也成为局势剧目的焦点。
教师专业化发展所表达的一个最基本的内涵即是教师是专业人员。这就意味着教师承载着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同时,教师是发展中的人。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说,在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教师既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
1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在这样一个科技高速发展、信息处理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的文化水平和知识内涵应该是动态的、全方位的。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已成为教师上课、备课、跟踪辅导、综合评估学生以及师生交流的重要工具,可见,教师要想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就必须具备新形势下、新型教师的基本素质――信息素养。
教师并不会在一夜之间快速成长起来,一个师范专业的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然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成长过程。教师在成长经历中主要积累学习哪些知识技能呢?这些知识技能又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我们不妨看以下图示。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知识结构有如下基本关系:[2]
从以上图示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作为教师中的卓越代表──专家教师在与职初教师的对比中最明显的成长就是案例知识与策略知识的成长,尤其是策略知识的飞跃。这有赖于教师的长期工作实践和事后的积极反思,带有浓厚的个人属性。有的学者认为,从无经验到走向“卓越”的因素十分复杂,严格的实验方法在此无济于事;因此一定要另辟蹊径,例如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而不是严格对照。案例方法的关键是数据资料的搜集。[3]
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教师迅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然而,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并不十分乐观。(英语教学论文 )有调查发现,甚至相当多的骨干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较差,这为教师教育敲响了警钟。时代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教师更应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2教科研能力素养(Education Scientific Literacy)
新的教育形势迫切要求教师作科研型教师;越来越复杂难教的教育对象迫切要求教师做科研型教师;新课程的设置、新教材的编创建设与教学迫切需要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
新的课堂教学迫切要求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
那么,怎样的教师是才是科研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教师大多对教科研有一种神秘感和畏惧心理,认为那是教育专家和专门研究人员们的事情,与普通教师没什么关系。这实际上是一种毫无道理的糊涂认识,因为教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每一次教育活动,都是自觉不自觉的教科研实践活动,只是自己不认为、没意识到而已。那么,怎样做才能成为科研型教师呢?
第一,要努力学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和艺术,不断借鉴别人的经验,以增加自己的教科研库存量,做好教科研理论的储备、方法的储备和知识的储备。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要从事教科研活动,就必须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教科研规律和基本研究方法,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各种相关学科的知识,诸如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哲学、教育美学、教学学、学习论、思维学、创造学、新信息学、教育科研学等学科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习先进教师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积淀理论素养和科学蕴藏,积累宝贵经验和科学方法。这是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的知识保证、理论保证和方法保证。
第二,要勤观察、勤思考、大胆设想,勇敢地探索实践。要做一个有心人,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观察发现,认真捕捉、思考、研究,并运用各种方法和艺术加以解决,以总结经验教训,并随时将这些记下来;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疏漏和错误,并大胆质疑;教育教学要用多向思维,尤其要重视逆向思维和创造思维,从多角度、设立多种方案思考和解决问题;要在新理论新思想指导下,敢于大胆设想,提出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构想,并进行大胆探索实践,不要怕失败,不要怕被别人嘲笑,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教科研必会有收获。这是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第三,善于积累,勤于动笔。刚开始搞教科研,切忌贪大求全。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抓小事,抓易题,由小到大,从易到难,先入门,后升华。同时,要善于积累,勤于动笔。对于一些好想法,教学好思路,或教育教学中成败得失的典型例子,教育报刊上独到的教育新思想、教学新方法、典型案例等要随时记下来,写出来。最有效的办法是坚持写教育教学随记。这些都是教科研的第一手材料,将这些材料融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融进自己的思考和做法,用文字加工整理出来,就是教科研论文,甚至是教科研成果。这一系列过程,就是实实在在的教科研活动。不要把教科研论文写作看得神秘,只要有一定文字表达能力的教师,都具有写教科研论文的素质。
总之,教师的专业素养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希望,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我一定会在今后工作中努力用教师的专业标准本严格要求和发展自己,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篇7:中学语文教学中对教师本身素养能力的培养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对教师本身素养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对人文精神由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昭示了语文教学对人文精神回归的呼唤,还语文以应有的面目,给语文以应有的地位。
【关键词】中学;语文;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可以这样理解:学习者通过长期学习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而获得的精神上、思想上的修养积淀。它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人文知识的修养是通过学习各种人文学科而获得的文学修养、艺术审美修养、哲学理论修养等,人文精神的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崇高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的团队意识、健全的人格魅力等。
一、珍视新教材,挖掘教材人文素养的内涵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精神,新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社会,关注亲情、友情等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面对初中语文教材的这一改编,我们教师应主动去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由原来的“课堂指导者”变为“课堂促进者”,让语文课成为“大语文”的舞台,洋溢着文学的气息。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为例,七年级的第一单元所选择的课文均属于叙事文章,文章中蕴涵着很多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是告诉学生:要有目标、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最后一定可以看见“大海”。这一课对于我们山里的孩子更是有着重大的意义,从小生活在山里的他们,也特别向往着走出山沟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对于鼓舞他们认真学习起着重大的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则告诉了孩子们:不要看着远处的目标感到畏惧,我们要着眼于眼前,克服现在的困难,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最后成功永远属于我们,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熏陶。相信只要肯去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就能很好地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去感染学生。
二、深入学习,简单考试
深入的学习,简单的考试,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既指教师的教,又指学生的学。中学语文,老师有本事深教,学生有能力深学,考试却大可不必故弄玄虚,煞有介事地模仿数理化学科搞标准化语文深考。恰恰相反,这时正要看你语文老师有没有胆略敢不敢浅考。语文近期学什么就考什么,很深广的内容,教师分阶段明确限定范围,学生即可就感到浅显了。对一些较难的综合性语文考卷,未尝不可以开卷考试,再深的试题,一开卷相对也就浅显了。就机智就鲜活就有趣就收获了,依然就可持续发展了。显然这不仅是有无胆略敢不敢浅考的观念问题,而是关涉到有无能耐会不会浅考的技能问题。或以比较浅显的方式考了较深的内容,学生掌握了较深的内容或以比较浅显的内容考了较高的技能,学生具有了较强的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老师过分强调了学生的自得,依赖于学生的自我领会,还有一些老师错误地理解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让学生放任自流,漫无边际地发挥;老师放弃了应有的言传,而安于散漫性、随意性的教学现状,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语文方法的方法指导,对语文教改中出现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新形式不屑一顾。这是老师思维僵化的表现。
三、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深化人文素养的.深度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是那样壮美;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彰显的正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意志;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闪耀的正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惊人智慧……如何将这些材料中的人文素养加以深化,除了阅读理解之外,借助其他艺术手段也可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增添色彩。毕竟,文学作品的艺术享受如果只凭口舌传达,未免太过抽象,但如果借助音乐(录音)、网络图片、多媒体教学等直观艺术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功能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如《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表现对封建社会的憎恨与小提琴名曲《化蝶》又是多么相近。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本来就是相通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的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加深学生对教材中人文素养的理解和吸收。
四、精心塑造人文素养品行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要善于将教材中提倡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当好示范。另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学生躬行实践,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既要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又要要求学生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明辨是非;既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也要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拼搏进取。同时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讲道德,重信誉,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党、热爱祖国,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若能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那么,在传统文化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在优秀人物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是可以逐步培养塑造出来的。
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培养人这个目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意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把语言知识训练和人文素养教育和谐统一起来,这样的教学才能鲜活,才能获得成功。
篇8:当代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论文
当代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论文
“体育”是我国教育方针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体育教育”的执行者――体育教师来说,应具备必要的素养,应不断地全面提高自己包括道德、知识、意识、作风等方面的修养,使体育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笔者认为,当代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如下素质。
一、思想修养――有爱岗敬业的精神
爱岗敬业是中学体育教师的首要素养,是高尚的思想政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是教师的灵魂。体育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他们立志终生当体育教师的原始动力。只有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才会有光荣感和自豪感,才会有敬业精神,乐业不倦,才能挚爱学生,诲人不倦。只有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在工作中才会有执着的追求、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崇高的献身精神。
二、能力修养――有全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一)教学能力。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核心,其目的除了教授体育知识、传授运动技术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增强他们的体质。所以,体育教师首先要门门精通。其次,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有对大纲和教材的驾驭、处理能力,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合理安排运动量,有效地组织好各种教学活动的课堂组织能力;具有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兴趣的正确优美的示范能力;以及能引起学生的丰富联想,有助于建立技术概念的清晰生动的讲解能力。另外,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善于观察了解学生行为和锻炼情况并迅速分析判断的能力,具有保护帮助、纠正错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等。
(二)指导业余运动队训练能力。
学校业余运动队训练是体育教学的延续,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金字塔”基础,也是体育教师实现在学校工作中的自我价值,赢得社会、学校的支持和重视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普通中学体育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以田径和本地区重点项目为主的业余运动训练。在运动训练过程的诸多因素中,教练员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教练员水平的高低,基本上决定着他所训练的运动员的成绩高低。由此可见,担任学校业余训练工作的体育教师还具有教练员特有的素质和能力,才会使训练工作沿着明确快捷的轨道顺利进行,从而取得好的成绩。
(三)组织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能力。
学校的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校内体育竞赛都是属于群众体育活动,是活跃、改善、优化教学环境,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必须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按时到堂组织好、指导好上述活动。
(四)体育教研能力。
体育教研是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中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教师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体育教师必须从体育教改教研上狠下工夫,以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学习最新体育理论。
三、知识修养――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学习基础理论知识。
体育教学,课余训练从外在的形式看,似乎就是简单的跑跳及其他的一些练习,但如果想通过这些练习得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就必须将练习动作设计得合理,各种练习组合得当,运动负荷安排得合理,这些因素无论少了哪一个,都会对锻炼效果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和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如解剖学知识、运动生理学、生化理论知识、运动生物力学知识、运动训练学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等。
(二)学习专项理论知识。
根据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田径、体操约占体育教学基本内容的60%,篮、排、足、乒、羽、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等约占40%。因此,体育教师必须经常学习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专项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专项理论水平。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正确地选择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制定出符合专项特点的教学训练计划和具体要求,使教学训练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三)学习体育相关学科知识。
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各学科之间横向联系更加密切,并且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学科。如体育管理学、体育情报学、体育比赛学、体育未来学、体育与健康知识等,如果对新兴学科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是很难胜任当代学校体育工作。
(四)学习人文知识,人文知识主要为文学、哲学、历史学知识。
文学具有教化劝善的功用,文学的熏陶可以使人们加深对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认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方法论的学问,是人类对生存方式的科学认识;历史则是人类发展经验的总结,使人们得到前人的借鉴。体育教师要在全面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从中得到思想启迪,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
(五)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尤其是现代网络的发展给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使人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的信息。因此,体育教师要认真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及时了解和掌握体育教学的信息,丰富教学训练手段。
四、心理素养
(一)广博的兴趣。
具有广博的兴趣是体育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因此,体育教师要广泛地涉猎相关知识。只有具备广泛而丰富的兴趣,才能熟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才能研究、探索并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热烈深厚的情感。
教师的情感不仅能推动教师积极地工作,而且能直接感染学生,影响教育过程。只有具备深厚而热烈的情感,教师才能深深热爱教育事业,挚爱学生;才能有源于内心的不尽的动力,掌握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才能在教育工作中,使整个人都属于教育事业,属于学生。
(三)坚强的意志。
教师坚强的意志品质是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的保证,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教师才能跨越各方面的障碍,不因困难而退缩,才能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实现教育目标。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意志坚强,勇于奋斗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