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物理教学论文 >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探讨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探讨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探讨论文(共含14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xj172839”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探讨论文

篇1: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论文

探究式教学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教育方式,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尤为重要。本文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问题”中成长,实验探究一切只为学生能力的提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

1.观察是学习物理必备的素质

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是指通过我们身体的感觉器官,或者间接借助于器材对物理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持续、反复的知觉过程;就是要有目的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演示实验,教学中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如观察停止沸腾的热水中浇上冷水后又开始沸腾等,但学生观察时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所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2)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教材刚开始的几个探究实验,都是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动手能力,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特点、串并联电路电流及电压规律特点等。在这些分组实验中,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3)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组织学生参观、做课外小实验等,如学习物态变化前,就布置学生写小论文《水的循环过程》,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了解自然界相关物理知识,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还能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4)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改变了以前呆板的教学方式,它以图、文、声、动画、影像并茂,加强了表现效果,不仅能再现或模拟各类物理现象,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物理过程演变成为可控、有序的演化过程,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物理现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2.在实验探究中“创新”学习

(1)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实验及其作用

例如,可以通过人造小彩虹,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通过实验探究,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2)认真引导学生做好每个实验探究

①引导学生做好新教材下的探究实验

应指导学生做好教材中安排的探究实验,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教材的好习惯,养成尊重科学的好品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反操作规范的操作,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指导,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②创造机会多做实验,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如在课堂演示实验中,声的产生中音叉实验、摩擦起电实验等;有条件就将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如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等,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③在实验中不断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几乎在每次实验探究中都会遇到没有学过的问题,在电学实验探究中尤为突出,例如学生练习连接串并联电路时,细心的学生会发现,规格相同的灯泡,当把它们串联或并联时,亮度会不一样,此时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实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二、让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1.让学生明白“问题”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回顾科学史上因善于发现问题而取得成就的例子,如193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查德威克就是从约里奥・居里夫妇的论文中发现问题进而发现中子,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取得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发现问题也是学习,并且是深入的学习。

2.在实验中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问题”,如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和电功率时,遇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比较普遍,此时可以找比较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小组提出若干“问题”,分析小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检测问题所在。

三、实验探究一切只为学生能力的提高

1.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认识物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后,对学生实验探究应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此时应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和设计性的实验,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一切目的只为实践应用。

2.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完基础电学知识后,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一些用电常识问题,例如家里为何不能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为何不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应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每一位实验教师都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方式。

篇2: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探讨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探讨论文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结构、最普通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使用的实验手段、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初中生刚接触物理,接触物理实验处于新鲜状态,为以后物理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多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从实验中发现创新。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不只是传授课业知识。诚如物理诺贝尔奖得主波恩所说:如果说是因为我发表的工作里包含了一个自然现象的发现,倒不如说那里是包含了一个自然现象的科学思想方法。

1.提出物理实验问题,引发思考

实验前,教师直奔主题,有目的地进行课前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的方向上,给学生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前预习,逐步建立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更深刻理解物理学科的意义。经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发现得出相应的解答并且可以针对疑点难点进行课堂提问。

2.准备物理实验条件和实验基础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使物理实验有条不紊地运行。物理实验前应该将所有可能性和前提考虑充分,确定实验能够顺利进行,更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实验的安全性和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的难易程度对实验步骤进行细致分析,打印实验报告供学记录实验现象。比如,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规律”时,准备实验条件前,开始弄清产生电压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实验应该具备电源、灯泡(电阻),应该包括测电流或者电压的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电流(电压),还包括要用的开关和导线。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这一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用电安全,可以先对电流表(电压表)进行试触,通过观察两表的指针偏向判断,用表是否完好;教师可以看看有哪些干扰因素影响最终结果的研究;实验前提前将电路图画好以便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准备物理实验条件,是实验的基础实现。

3.分析物理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

物理实验的分析是为了根据已有知识对知识的进一步分析,从理论变实践的一个过程。实验的展开要将每个具体情况了解到位,研究透彻,以便实验过程中有理有据。比如,“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对于这个实验,我们应该将用到的实验公式、实验步骤和实验细节分析透彻,实验器材都分析清楚。实验所需准备的器材有: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石块、蜡块、铁块。准备好器材,下面可以对实验目的和方式进行分析。这个实验主要是得出最后的实验结论公式,让学生掌握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公式应用、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依据实验,我们分析实验方法。由此可以得出石块的体积,依据公式可推导出石块的密度。分析物理实验方法过程,是一个促进实验开展的基础。研究实验方法的过程是实验时要注意量筒及天平的使用,读量筒时要平视量筒刻度,天平也要事先调平衡,研究到位,密度值会接近预期值。

4.得出物理实验结论,进行实验归纳

上文中的.实验基础、实验过程都是为了得出物理实验结论做的准备,通过实验的数据分析总结出实验的结论,由实验结论书本知识。比如,做完“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得出最后的结果是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一定,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这个结论同时会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通过实验结论,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生活中,用自行车载人,载一个胖子要比载一个瘦子费力得多,说明摩擦力很大,深究根据力的守恒原理,摩擦力等于小车拉动时的拉力,等等,进一步探究会带领学生进入新的未知世界。实验结论的得出是很有必要的。

5.总结物理实验的不足和实验教训

学生做实验时或多或少会和实验结果有所偏差,此时就需要对实验过程中的失败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达到解决的目的。切记因为实验的理论知识就生搬硬套地将实验不经思考往上靠拢。实验中有些误差分析,如何减小误差,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带领学生探索发现解决办法,如下次做实验时如何将阻力的干扰减到最小,以及天平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还有一些应该吸取的教训,实验室应该注意的事项和下一次实验掌握的经验。初中物理实验的探究式教学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的能力,全面发挥学生才智。

篇3:探究式教学初中物理论文

探究式教学初中物理论文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奇妙的情境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一位教师教学平面镜成像,在教学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了一个魔术表演——水浇不灭的烛焰。出人意料的奇妙情景让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矛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之萌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然后,再继续播放视频展示真相,原来是利用一块玻璃板呈现了水火相容的奥秘。这种景象是利用局部拍摄,授课时播放结合暂停操作,达到了魔术般的视频艺术效果,而这一效果正是通过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实现的,是利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有效开发、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给物理课堂教学增添生机与活力。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节约教学时间

物理探究性课教学往往容量较大,而适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设计、操作、思考、交流等探究活动节省出一定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电路的串联和并联时,我告诉学生任何复杂的电路都是由串联和并联这两种简单的电路组成。接下来便组织学生分组展开探究性学习:把一个开关和两个灯泡连入电路,要求两灯能亮,设计电路。方案越多越好,并画出电路图。最后,安排学生对所画电路图进行分类、比较,给出串并联电路的概念,借此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由于学生所画电路图的种类很多,在用实物投影集中展示之后,概括出六种合理的电路,笔者利用课件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分类,通过直观图形帮助学生建立了串并联电路的概念。在串并联电路的教学中,启发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物理概念,并设计了多个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环节,学生参与活动较为投入。学习过程中,多媒体课件能够服务于大量电路图信息的展示、分类,营造了良好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氛围,学生在“探索——实践——收获”环节中不断探索前行。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处理

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物理教师虽然格外重视引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但实验探究的力度与效果却未能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得以体现。如由于实验探究的器材、时间、场地等诸多因素限制,大多数初中物理实验只要求重复极其有限的实验次数,以至于闹出三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出普适性的物理规律,而两次实验的数据则不行的笑话。那么,在各方面条件有限的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就要尽可能地创造出贴近真实的实验探究氛围。如在探究电流跟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用电表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电流与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成正比关系的结论。尽管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我还是在实验数据采集的要求上尽量放开,不要求在规定的三四个电压值下测量电流,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多次测量,且允许用多种电阻值进行实验。因为后面的数据处理分析工作有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帮忙,处理数据时学生只要简单地输入就可以了。这样,实验时间的重新分配,不仅使学生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遍性物理规律,还激发了学生利用熟悉的软件知识继续进行探索的热情。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模拟类比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一些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往往会成为学生深入探究的障碍。有些重点、难点概念仅凭借教师的口头讲解或借助传统手段,还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而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则可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降低理解的难度,促进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如在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中,我利用几何画板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力臂的几何模型,再加上自由的动画操作效果,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较透彻地理解力臂的变化规律,为接下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做了很好的铺垫。

又如教学浮力,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但如果教师仅凭口头语言来向学生讲授,让学生理解由于向上和向下压力差的存在导致了浮力的产生,学生听起来会感到抽象和茫然;而如果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制作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当小木块下方表面压强增大时,小木块则缓缓上浮的情景,生动可感的动画效果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真切地理解了浮力产生的原因。同时,这一演示也为接下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奠定了理论基础。事实证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让物理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然而,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们多做一些大胆的、有益的探索。

篇4:浅析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论文

浅析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观念;教学实例

论文摘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形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大有人在,教学大纲上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和落实。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是我们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一、更新实验教学观念,确立学生主体

教师首先要强调学生对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然后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验与理论关系的思考和实验探索与设计上,培养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物理实验技能。在实验中,不仅仅在于获得“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不重视过程的实验等于把生动活泼的物理现象变成了静止的某个预期的结论,这个结论学生从教师的示范实验和课本上早已知道,不会有发现的快乐,也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

二、切实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德国物理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演示实验的课,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物理演示实验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

例如:利用身边物体做实验。鸡蛋很容易找到,若引导学生利用鸡蛋做实验,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做压强的实验

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2)做大气压实验

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入了瓶里。

(3)做物体的浮沉实验

将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

三、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根据这一思想,我将初中物理第三册中电学的一节课《电路的连接方法》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索性实验,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有控开放。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

1、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并提示连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学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索进行连接电路的实验。

2、教师从中选择几个相类似的电路,组织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由此得出电路的一种连接方法:串联。此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学生会进行猜测,此时教师示意可通过自己所连接的电路加以实验,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串联电路的理解。

3、由于有极少数的学生有不同的连接方法,当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时,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此时他们会提出异议。大多数同学会发现他们所连接的电路与前面所示的电路有区别,教师由此组织他们讨论,分析它的连接特点,并示意学生利用手里的器材进行实验,实验下来大家发现用这种方法也能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比较,得出电路的另一种连接方法:并联。此后进一步提问: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并示意用实验进行检验,学生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并联电路的理解。

4、结束学生实验后,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利用电脑多煤体的手段进行一些电路的识别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5、进一步组织学生比较两个相类似的电路,让他们了解电键的控制作用,然后自己解释“教室里电路是怎样连接的?

三、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例如:初中物理电学中的《电磁铁》一节中,提供了如何自制电磁铁的方法,我让一个班级的同学利用假期进行制作,并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示。在此后的几天中陆续有不少同学前来询问如何能提高电磁铁的磁性,以求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磁性最佳,这样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对电磁铁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事实表明,这个班级的学生在《电与磁》一节的学习中,绝大多数同学对”电磁铁特点“这一知识掌握较好。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而这种能力正是日后成为合格劳动者所必需的劳动技能素质的基础。

篇5:基于“非常规”实验的物理探究式教学论文

基于“非常规”实验的物理探究式教学论文

伴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探究式教学”模式备受重视,在动手实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对于高中物理而言,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通过物理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非常规”物理实验更能通过生活化、趣味性、自创性的教具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动手探究、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的积极性,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非常规”实验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略谈几点浅见.

一、运用非常规物理实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改反对一味的“满堂灌”,反对失去自主的包办代替,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非常规性的物理实验,以学生熟悉的实验器材,在富有个性、亲身体验的学习中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例如学习“动量定理”时,笔者根据“胸口碎大石”的气功表演,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实验“蛋全瓦碎”的趣味实验,即:在椅垫的四个角上分别放上4个鸡蛋,在鸡蛋上面放上一本书,书上再放3层砖,再在砖上放一片瓦.拿锤子砸瓦片,让学生猜测是瓦碎蛋全还是蛋碎瓦全.在锤子砸下的那一刻,学生都屏住呼吸,看到蛋全瓦碎的结局,那些原本猜测瓦碎蛋碎、瓦全蛋碎的学生一片惊讶,很快就对接下来“动量定理”的新课学习充满了好奇.可见,“非常规”物理实验的趣味性、生动性使学生不再对物理课感到害怕、恐惧,自然而然地调动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运用非常规物理实验,避免探究过程中的思维障碍

物理概念的形成需要逐步递进,其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极易让学生产生思维障碍.而“非常规”物理实验利用随处可见的生活物品,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帮助学生真实、直观、形象的理解物理概念,排除非本质的干扰,避免思维障碍,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更加科学、全面的`思维模式,也能调动学生的创造动机,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有利的支持.以高中一年级“自由落体实验的探究过程”为例,高一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的不够全面往往会认为“质量相等,下落速度也相等”,为了避免这样的思维障碍,笔者先演示从同一高度将黑板擦、粉笔、纸张等不同物体同时下落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大胆猜测:不同物体在同一高度下落时快慢是否相同?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下落的速度呢?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在众说纷纭中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做好观察与记录,在小组内交流验证:实验一在同一高度,将事先准备好的面积相同的一张小纸片和一个小铁片,同时静止释放,猜测并验证哪个物体先下落.实验二拿出二枚一元硬币,并顺着硬币的边沿用剪刀剪下与一元硬币面积相同的纸片,贴在其中一枚硬币之上,在同一高度,将二枚硬币同时释放,猜测并验证哪枚硬币先下落.实验三准备二张一模一样的纸片,将其中一张纸片揉成纸团,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猜测并验证哪张纸片先下落.通过三组实验,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质量大的物体下落得快,当质量相等时,较小体积的物体下落的快,而当物体体积相同、质量不等时,下落过程一样快.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由落体的实验过程,理解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因为受到空气阻力,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牛顿管实验:将金属片、软木塞、羽毛三样不同的物体同时放入玻璃管中,在抽气机抽出管内空气后将玻璃管倒置,让学生观察三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速度.然后打开气阀,再次倒置玻璃管,让学生观察打开气阀后三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速度.这样的递进式实验不仅避免了学生知识的负迁移现象,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多思考、多发现,学会从不同点、多方向的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运用非常规物理实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非常规”物理实验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废旧不用的生活物品做实验,这些“设备”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利用到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现象不再感到陌生,也打通了物理教学与学生真实生活世界的通道,在学生自己收集、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更能善于思考问题,自主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才能.例如在探究向心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笔者首先以生活中的“水流星”表演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用绳子的两端分别拴着一个盛有水的小桶,通过迅速倒换使水桶旋转起来,当上面的水桶口朝下时水也不会流出来.再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线绳、大小不同的几个小钢球,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带绳的小钢球产生的不同向心力:用手握住绳,让钢球围绕手转动,使学生感觉到用同一个钢球进行实验,线绳长度固定时,转动速度越快,手被拉的越厉害,说明向心力越大;在速度差不多时,绳长一定时,质量越大的小球,向心力越大;用一个小球,转动速度差不多时,绳越长,向心力越小,试验后,学生知道了向心力大小与小球的质量、转动速度、绳长的具体关系.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向心力的存在,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这不仅使初高中的新旧知识做到自然衔接,也使得向心力概念的引入显得自然、流畅,为接下来探究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实验打下知识基础,让学生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线速度的v、角速度、周期T、半径r有关,大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中“非常规”物理实验在丰富感性认识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增强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教师应积极、恰当合理的运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非常规”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有真实感,促进对知识的建构和巩固,在“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中使探究式教学获得最佳地教学效果.

作者:彭正飞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中学

篇6:初中物理实验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论文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比较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作。那么,如何学好物理呢? 要想学好物理,应当做到不仅把物理学好,其它课程如数学、化学、语文、历史等都要学好,也就是说学什么,就得学好什么。实际上在学校里,学习好的学生,哪科都学得好,学习差的学生哪科都学得差,基本如此,除了概率很小的先天因素外,这里确实存在一个学习方法问题。

谁不想做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呢,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学习好的学生,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要不屈不挠地去学习。树立信心,坚信自己能够学好任何课程,坚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坚信有几份付出,就应当有几份收获。关于这一条,请看以下三条语录:

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狄更斯(英国文学家)

有的人能够远远超过其他人,其主要原因与其说是天才,不如说他有专心致志坚持学习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的精神。――道尔顿(英国化学家)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苏联文学家)

以上谈到的第一条应当说是学习态度,思想方法问题。第二条就是要了解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如下八个环节: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课外学习。这里最重要的是: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这五个环节。在以上八个环节中,存在着不少的学习方法,下面就针对物理的特点,针对就“如何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学习方法。

(一)三个基本。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速度,它是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V=s/t。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也是V=s/t。它适用于任何情况,例如一个百米运动员他在通过一半路程时的速度是10m/s,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8m/s,跑完整个100米化的时间是12.5秒,问该运动员在百米赛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按平均速度的规律平均速度等于V=100/12.5=8m/s。再说一下基本方法,研究初中物理问题有时也要注意选取“对象”,例如,在用欧姆定律解题时,就要明确欧姆定律用到整个电路即整体上,还是用到某个电阻即离单独的某一个电阻上。

(二)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过程。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 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特别是在解关于电路方面的题目,不画电路图是较难弄清电阻是串联还是并联的'。

(四)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

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五)笔记本。

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六)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七)时间。

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睡觉前、等车时、走在路上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一节一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物理题有的比较难,有的题可能是在散步时想到它的解法的。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念念不忘,不知何时会有所突破,找到问题的答案。

(八)向别人学习。

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诉别人,这样别人有了好方法也会告诉你。在学习方面要有几个好朋友。

(九)知识结构。

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节。

(十)数学。

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是步难行的。大学里物理系的数学课与物理课是并重的。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

(十一)体育活动。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好的保证,旺盛的精力是学习高效率的保证。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要会一种、二种锻炼身体的方法,要终生参加体育活动,不能间断,仅由兴趣出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搞体育活动,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好处。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去锻炼身体。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以减少睡觉的时间去增加学习的时间,这种办法不可取。不能以透支健康为代价去换取一点好成绩,不能动不动就讲所谓“冲刺”、“拼搏”,学习也要讲究规律性,也就是说总是努力,不搞突击。

以上粗浅地谈了一些学习方法,更具体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需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别人的方法也要通过自己去检验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

篇7:物理实验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实验物理教学论文

一、优化课堂演示实验,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进行对比试验,引发认知冲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合理的安排对比试验,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相关物理知识。如在讲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开关、新干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实验器材构成一个回路,然后闭合开关,此时小灯泡会发光。教师再用将新干电池换成旧干电池,其他器材保持原状,在重新闭合新电路之前,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与上次试验相比,本次试验小灯泡能否发亮?光亮程度如何?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重新闭合电路,小灯泡几部没有发出亮光,这与大部分学生的答案都不一样,于是便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自己动手投入实验,探寻原因和结果。

二、优化自主实验,提高学生积极性

除了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实验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自主实验中可以亲自操作,从而积累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自主实验主要包括课外实验和课堂实验两大类。自主实验的结构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既有分组实验,又有个体实验,让学生在增强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意识的同时,也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1.增强课堂自主实验

课堂自主实验是目前物理实验教学最常用的实验模式,在课堂自主实验中,学生是操作的'主体,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和评价。例如在进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这一实验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提出“单摆简谐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如何运用单摆检测重力加速度?”等问题。让小组带着这些问题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摆线、米尺、小球、卡尺等器材,让学生先自主研究卡尺和秒表的用法,然后教师再做正确的示范和讲解。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细节加以指导和纠正,并组织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和过程,最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通过自主实验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学术态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验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能将实验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还应合理安排学生进行课外实验。让物理实验拓展和延伸到社会生活中,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还可以充分展现物理教学的实用性特征,进而激发学生对物理教学的兴趣。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到户外利用生活资源,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小实验、小发明。例如教师可以将一根筷子插入一个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缓缓上提,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蕴含的物理学知识,进而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从而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篇8: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原则

1.

问题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相互解疑.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通过体验探索、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力图使学生全程参与“做中学”活动,让他们在经历假设、收集、分析、处理、评价中锻炼思维、提升实验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设计要采用“低起点、缓坡度”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加大探究力度,让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3.

发展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不仅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还要促进学生非智因素的发展,要通过营造出悬疑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包括激发兴趣、提高操作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等.

4.

平等性原则.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果,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的欲望,创造民主、平等的探究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交流、敢于质疑.

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1.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师不能囿于教材,要从生活中挖掘与教材相联系的内容,通过创设生动的、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枯燥的书本知识中激活思维,引发学生的质疑.

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如下:师:(播放长岛的海市蜃楼的奇观)同学们看了,有何感想?生1:太漂亮了,真壮观!生2:它是如何产生的?师:同学们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我们来研究一个简单的例子,把筷子斜插入水中,观察到什么现象?直接看和水中看有何不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师:猜想一下,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生:可能是光由空气进入水中发生了偏折.

师:这个同学的猜想到底对不对?用什么来检验?生:对的,用实验.

师:用什么样的实验呢?生:让一束光斜射入水中,观察光的传播方向.

……教师从奇妙、壮观的“海市蜃楼”这一自然现象出发,激发了学生对现象产生原因的好奇心,接着又通过筷子在水中发生偏折的现象,引出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2.

借助实验,培养学生的猜想与设计能力.

物理探究教学要摆脱对教师指导的依赖,要通过实验去验证猜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讲“物质的密度”时,学生容易理解“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但对“物体各种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能相同”的假设还比较困难.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回形针的质量,提出问题:(1)由其他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是否也满足这种关系?(2)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质量也会增大到原来的2倍吗?(3)做验证实验,需要直接测量哪几个物理量?用什么仪器测量?用什么办法测量?学生在猜想、分析、实验、归纳过程中提高了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3.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团队探究的协作能力.

教师要通过调查走访和课堂观察将学生按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异质分组,让组员实现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实验能力训练的最优化.

例如,在探究速度的变化内容时,教者让学生进行了室外探究活动,在完成“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展示和交流.

A组学生将篮球从11.

2m高的三楼由静止丢下,测得篮球从三楼到二楼与从二楼到一楼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因为高度相同,时间不同,因而可以推算出速度一定是变化的.

B组用羽毛球从二楼自由落下,高度为8.

6m,在一楼和地面测两次时间,再全程测一次时间,求得三个的平均速度中,从二楼到一楼的平均速度最小,全程速度其次,而一楼到地面的平均速度最大,可能羽毛球受风的影响,没有做直线运动,可能会存在误差.

C组学生用乒乓球从斜面木板上滚下来,研究时将木板分为相等的三段,在每段的终点计时,每段用的时间不同,说明乒乓球的速度是变化的.

总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物理教师在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灵活处理教学,使探究式教学真正植根于物理教育,展现它的活力.

作者:李海梅 单位:江苏响水县黄圩中学

篇9: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一、问题提出

1.

依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式教学,应在不偏离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提出具有发散性的问题,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多方面思考,但应确保所有方面都与教学内容相关.

这是探究式教学的一大难点.

如在测量小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中,题目虽定为测量机械效率,但在实际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组装实验用具,学生自主选择小细绳的长度,同时可以锻炼和复习使用刻度尺的能力,在测量小滑轮重力的同时可以锻炼和复习使用弹簧重力计的能力等,诸如此类可以使同学在对一个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之前的内容进行复习.

2.

根据学生兴趣提出问题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对教学的发展尤为重要,探究式教学问题的提出必须围绕学生的兴趣展开,学生的兴趣是探究式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在探究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初中生虽说已脱离小学无知懵懂的阶段,但还是对物理方面的了解不多,许多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都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如测量斜面摩擦系数的实验中可以将小木块换成学生感兴趣的小车,在探究光学的折射原理时使用学生爱喝的.饮料代替普通白开水,学生会对这个实验更加感兴趣,积极地想参与到实验当中教师此时可以将实验的主导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师进行指导补充.

二、探究策略

1.

思考式探究

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思考式探究是基础,只有有了足够的思考,学生才可能开展完善的实验探究.

倡导多方面、全方位的思考过程也应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同时,在实验前先给予学生思考过程,可能会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借此可提升学生的兴趣.

如在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声音究竟是什么属性,声音通过什么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内的传播速度是否不同,学生在思考过后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答案.

此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答案的理由并在实际生活中找出具体的例子,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记录和收集,让学生开始进行试验对声学进行探究.

2.

实验式探究

实验式探究是思考式探究的具体应用,是对思考式探究的延伸和发展.

在对探究问题进行思考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式探究,实验式探究更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都有一定影响.

如在测量电阻的阻值实验中,教师把学生带入实验室,设定一个具体的实验题目,对学生进行分组.

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电路,学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按规定进行读数,记录电压表、电流表读数结果并计算电阻阻值.

在读数产生巨大差异的时候,学生应学会进行误差分析并及时纠正错误减少误差.

3.

小组合作式探究

所谓小组合作式探究就是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基础上,以初中生的相互合作和共同进步为基本目的,所进行的具有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探究式学习.

由于初中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技能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切磋和交流.

在对“浮力”一节进行学习时,教师就可以旧塑料瓶、空玻璃瓶等为道具,鼓励各组成员展开积极地讨论,同时引导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探讨浮力大小和深度、所排开水量的关系等,这样在保证教学开放性的基础上,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更好地发挥了小组的作用.

同时,在对电动机的相关知识学习时,教师也可组织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地对生活中的电动机设备进行研究,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4.

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说的话应多于教师说的话,学生做的事应多于教师做的事,学生的思考应多于教师的思考.

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基本素养,构建一个系统的物理学习体系,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课堂仅起到引导作用,甚至学生的一些小错误都不必指出,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改正印象会更加深刻.

如在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的实验中,教师在教给学生基本的测量方法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在这期间,学生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并产生错误,比如没有从0刻度开始读数,但教师只需说学生做错了让学生自己找的错误的地方,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必须从0刻度开始读数”的记忆.

三、结束语

初中阶段,学生物理处于启蒙时期,此时最重要的是最大化地使学生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乐趣.

这对学生将来的物理学习都有很大意义.

而探究式教学方法不仅能做到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启蒙,更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应被广大师生认可与应用.

作者:谢咏雪 单位:江西省兴国县列宁学校

篇10:物理实验的教学论文

一、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是实验教学的良好开端

实验教学的第一环节是“提出问题”。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而提不出问题也就不会有探究,探究源于问题。问题的存在本身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学生的提问,特别是较高水平的提问,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必要方面。在实验教学中一开始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很难实现的,更谈不上提出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来,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设置相关物理情景,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提供必要的问题背景,创设合理的、具体的物理情景,展示明显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想有所想,从而启发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使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体验后发现问题;或者创设一定的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点燃智慧的火花,产生探究问题。具体的操作步骤:

(1)设置问题情景任务;

(2)分析归纳情景体现的内在规律;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探究《欧姆定律》一节时,创设如下情景:

①分别用一节和两节干电池给同一个小灯泡供电,闭合开关,观察现象;

②用导线把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在同一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观察现象。让学生观察现象后分析归纳其内在规律,引导学生思考看到了什么现象,发现了什么问题,并进一步提出问题。通过一步步的深入引导:小灯泡的亮度不同,又属于什么因素影响?进而提出了“通过导体电流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实验探究问题的提出,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开始时学生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不是都跟该课题有关,有时还会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所提的问题,从中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避免压制。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的“提问题”兴趣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思路也随之被拓宽,进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科学地提出“猜想和假设”是实验教学的切入点

通过创设一定的任务提出了问题,就得想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科学地进行猜想和假设,这是完成实验教学的切入点。科学猜想不同于胡思乱想,假设必须依据科学的方法,在此原则下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学生本身的知识及感性经验的限制,猜想往往会流于形式,学生甚至不加思考,信手拈来,使猜想和假设达不到应起的作用。因此,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抓住主要矛盾,引导学生在创设的物理情景下,有方向性地提出科学的猜想和假设,使猜想有明确的指向性,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去繁求精。同时,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猜想和假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猜而有路,想而有物,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如,在科学探究《摩擦力》一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设置的物理情景和日常生活的许多现象,突显“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个主题,使学生很自然地提出了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后,又提出了是否还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等猜想和假设。再如,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首先引导学生研究“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要引出这个问题,首先要启发他们从“井里提桶”和“游泳”以及在游泳池游泳和在海水中游泳有何不同等生活经验入手提出猜想。学生很快就归纳出:

(1)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里的体积有关;

(2)浮力的大小还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这些猜想和假设进行评价,将学生引导到实验目标的探究方向后保留合理的猜想和假设,为下一步制订实验计划打下基础。

三、有效地“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是实验教学的前提

有效地制定好实验计划和设计实验,是实验教学的前提。在进行科学猜想和假设之后,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所探究的内容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在制订实验计划时,就需要全面地考虑所有猜想和假设,并采用物理学常用的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从而有的放矢地设计实验和选择器材。如,在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一节中,要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跟哪些因素有关,在引导学生归纳出可能影响物体吸放热的`几个假设因素后,在设计探究计划时就需要控制变量。这时教师就需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控制变量、如何控制变量以及怎样控制变量。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如何设计该实验,该实验中选择了怎样的器材,教材中为什么分别提供两个电热器和两个酒精灯,各有什么优缺点,跟该探究有何关系……通过师生共同挖掘,以及学生小组间进行交流与评价,得到合理解释,从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再如,伏安法测电阻中演变而来的一个设计实验:用一个电流表,一个电压未知的直流电源,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如何测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出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后用R=U/I求出电阻即可。然而本实验没有给出电压表,也就不能直接测量电压值,只有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出电压值。如何将未知电阻的电压值转到可用电流表直接测量的电流值来获得,就成了设计的关键。在设计中我没有越俎代庖,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回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最终较好地完成了该实验,更可喜的是通过该实验有的学生还自发地找到了上述实验的又一变化———将电流表换成电压表后同样也能完成本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较完整地将此实验设计并完成了。制订实验计划以及实验设计是实验教学的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尝试中一定要循序渐进,密切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制订的计划和设计的实验,往往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教师应该及时让学生体会一个好的实验计划与好的实验设计是做好实验的前提,需要实验过程的检验与不断完善。只有这样坚持有效地引导和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四、成功地“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是实验教学的关键

有了合理的计划,完成实验就有了必要的保证。然而成功地完成实验才是实验教学的关键。教材中的有些实验看似简单,做起来因实验条件的限制就将出现失败或现象不明显等情况,使学生无法获得科学、生动的感性认识,无法得到正确的结论,从而也就达不到实验教学的要求。因此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除了在实验前精心准备实验器材外,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就必须明确要得到实验结论成功的要素,并认真研究实验条件,有效地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一次成功。如,教材中的“引火仪实验”由于受器材限制,用棉球蘸上普通的酒精(或乙醚)放入后,即便压几次也无法引出火来,实验就无法完成。我们知道这是由于下压活塞的机械能转化成的空气内能太小,无法使空气的温度升高到酒精(或乙醚)的着火点。了解实验条件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后,我们从改变实验条件入手,首先让活塞和筒壁间密闭但保持润滑,后选择硝化棉,这样就能一次确保实验的成功,让学生正确体会“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而燃烧”的结论。成功的实验需要准确地观察现象和收集数据,因为后者才是接下来分析论证的依据,一个准确、明显的实验现象,一组准确的实验数据是进一步分析和论证的前提,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些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确保实验的圆满完成。

五、如实地“分析与论证”是实验教学的重点

如实地记录结果,是培养严谨的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实验教学的重点。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所有的数据和现象的记录任务都可以让学生完成,这样既提高了数据的可信度,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了现象和数据,如何进行现象和数据分析与论证,就成了得出物理原理和规律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实验数据,往往因为实验条件的限制以及不可抗拒的外部条件,跟得出实验结论的所需数据有差距,这样就无法直接从数据得出物理原理和规律。如,探究“电功率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教材意图是通过电源供电的电阻丝发热放出热量(即电能转化为内能)使瓶中的煤油温度升高,通过测定煤油的质量m、初温t1、末温t2以及已知煤油的比热容c=2。1×103J(/kg℃)代入公式Q=cm(t2—t1),求出煤油吸收的热量,再利用电流做的功即为消耗的电能转化为内能,放出的热量全部被煤油吸收,即Q放=Q吸=W。最后求出P=W/t,并用这个结果跟UI的乘积进行比较,试图用实验的方法推出这个公式。但是电流做功的过程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产生热量,也不可能全部被煤油吸收(部分热被容器和空气吸收)。这显然是一个不能完成的实验推导方法,通过分析我们已经知道Q吸<Q放,也就不能利用实验得出P=UI。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一贯的做法:让学生自己记录数据,并按课本的要求计算出各个物理量。分析没有得出结论的原因后,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给学生提供了突破热学部分难点———热机效率(炉子效率)的最好实例。同时在分析数据间的关系时,常常还要用到“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的思维方法,找出数据或现象之间所反映的共同规律,或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差别,有些数据可能无法直接得出结论,而要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算或描绘图象才能观察出来。

六、准确地“得出现象和结论”是实验教学的目标

无疑,准确地得出现象和结论是实验教学的最主要目标。教师切忌包办代替,其实,有了前面的分析论证,有了教师的引导和启发,经过多次有效的训练后,大多数学生还是能较顺利地得出结论直至归纳出原理和规律。然而实验过程不能仅仅为得出结论而实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分析归纳方法,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全面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收集到探究“欧姆定律”的数据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时,我们首先要分清哪些是控制变量、哪些是因变量和自变量,在形成结论时引导学生明确控制变量一般即为条件,通过分析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关系,很自然地得出:“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和“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的结论。通常情况下,一个物理实验一般都是得出一个现象、结论或测量一个物理量。然而有的实验,却存在着进一步的延伸空间,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如,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是整个初中电学的实验的整合,该实验涵盖了电路的设计、串联电路的连接、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和作用、小灯泡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以及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等。我在学生明确实验的原理、自行设计好电路图后,引导他们选择器材、连接电路、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控制实验条件:即电压表的示数为额定电压,读出对应电流表示数并及时在预先设计的表格上做好记录,同时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小灯泡的亮度、用手触摸小灯泡感觉其温度,并做好记录。而后继续控制实验条件:让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即为电压表示数)低于或略高于额定电压值时重复上述实验并做好记录。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求出额定电功率和实际功率值。在完成好本次实验后,设置了两个问题:

(1)本实验跟“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有何异同?

(2)灯的发光程度与实际功率间存在什么关系?最后计算出两种情况的电阻值并分析其阻值变化的原因。通过引导,学生一举多得,较好地获得了感性认识,使知识得以拓展,能力得以提高。

七、愉快地“评估、交流和合作”是实验教学的延伸

愉快地进行“评估、交流和合作”是实验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评估、交流和合作”,将使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论作进一步理解,使其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在实验教学中合作学习还是提高合作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操作时,我采取了先将学生分成4人实验小组:前后桌组成一组,允许在课前自由组合,根据需要由教师作适当的调整,尽量使分组能达到具有异质性,这样交流起来就更具有挑战性和批判性。在4人小组中,每人都轮流任组长,使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组长除了组织好本次的交流和合作外,还要对本次实验的交流“成果”做好记录,并在全班交流中展示出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更应发挥引导的功能,密切注意学生在交流中的表现,及时鼓励和评价学生的表现,使“评估、交流和合作”真正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丢给学生,而忽视教师主导地位的作用。实验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注意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前提就是先要搭好“台”,这是基础。老师只有过硬的本领,认真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处理好各实验环节之间的关系,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真正搭出好“台”,并成为优秀的“导演”,才能引导学生唱一出好“戏”来。

篇11:物理实验的教学论文

1、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领航者,学习过程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在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完善自我,更新教学理念。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实验的设计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在把握课程目的和方向的同时,注意教学过程中的“留白”,以学生为主体,把课程真正交给学生。

2、实施探究式教学,深化小组合作

新《课标》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采用小组分层合作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具体步骤为:

(1)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动手能力、兴趣爱好,以“同组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将班级以5~6人一组分为若干学习小组;

(2)利用演示实验或者多媒体引入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的情境,鼓励学生从中自我发现问题;

(3)进行小组讨论,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自主查找知识,利用现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分组确定实验步骤;

(4)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采集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同时评估实验效果;

(5)教师组织不同组间进行交流合作,汇总实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实验中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法。这种小组分层合作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一方面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照顾了不同学生的差异,倡导团队交流合作,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共同发展。

3、改变实验评价,注重能力体现

考核和评价决定这一课程的导向和其重视度。在实验教学评价中,不仅要体现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还要重视对实验过程的评价,如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数据的分析总结能力等。同时,还要将评价结果纳入学期的考核体系中,实验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的同时,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这样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组织课外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学校的实验教学任务,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活动,让带着浓厚兴趣的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同时提高其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例如,纸锅烧水趣味实验,证明水在沸腾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利用废旧易拉罐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利用废旧矿泉水瓶演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等。通过以上改革策略,我班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气氛浓厚,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都得到里很大提高。如何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需要所有初中物理教师的共同努力。

篇12:物理实验的教学论文

一、学校提倡合作学习,完善物理实验器材建设

就目前教学现状来看,合作学习的弊端问题暂时还没有出现,合作学习之所以表现的如此优异,在笔者看来原因大抵有两个,一是合作学习本身根本不存在弊端,它是一种完美的教学模式;二是合作学习现今应用的深度和范畴还不够广阔,其弊端问题还没机会暴露出来。但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所以其原因可以归结到后者,就是合作学习的模式应用的深度和范畴还不够。针对此种情状,学校应该大力提倡合作学习,安排尽量的物理实验来考验合作学习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打造高中物理高校实验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要想切实发挥合作学习的成效,学校应该完善物理实验器材的建设,从硬件设备上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加之合作学习并非简单地课堂分组学习,课堂分组只是合作学习的外在形式,如果只注重形式,那么所谓的优良学习模式只是“走过场”,缺乏实效的价值。所以说,学校应勇于变革,提倡并推进正确的合作学习模式,建设完备的物理实验室,给学生提供设备丰富、优良充足的学习环境,强化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二、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提升自我教学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关键性组成部分,他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也是率领合作学习模式前进的先驱,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自我的前进步伐,切实提升自我教学能力,全力确保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引导下领悟到物理实验教学应用合作学习的目的。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许多物理老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团队合作的学习模式,学生只需与组员合作,不需要独立思考,这样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此老师应该调整好合作学习的流程,在正式开始合作学习过程之前,可以先给学生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再让学生进入到合作学习模式中,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所锻炼。除此之外,老师还应把握好课堂教学气氛的尺度,虽然合作学习需要活跃的课堂气氛,但是气氛活跃并不代表纪律良好,所以老师应该严格监督学生的小动作,将课堂纪律调整到最佳状态。再者,老师应该适时提升物理实验任务的难度,凸显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从心底接受合作学习的优越之处,以此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老师也可以建立良好的实验讲评激励机制,在实验结束后让小组成员自行进行评价,再接由老师进行二次评价,全方位的展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优劣之处,激励优势、改进问题,从而彰显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

三、学生注重小组分工,重视团队合作能力展现

关于合作学习价值的有效体现,除了学校和老师付出必要的努力之外,学生也应该做好自己的学习准备,迎合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在实际的物理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个人在小组内部的分工,做好自己负责的实验部分,并善于尝试各种实验操作,这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性格养成均大有裨益。同时,每位同学都应该尊重小组内的同学,善待每位同学的不足之处,成绩好的同学主动去帮助成绩差的同学,乐于将自己的创新想法和全组同学分享,从而体现团队合作的伟大力量。总的来说,合作学习的模式要想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淋漓尽致的发挥价值,就必须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共同重视,才能保障“生本”理念落到实处。再者,合作学习方式的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物质知识实践能力,鉴于此般多种好处,我们也应该加强合作学习模式的扩散,将次学习模式运用到高中的各门学科中,逐渐加深此模式对高中教学的影响,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带来新的春天。

篇1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堂充满活力,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本文就如何开展物理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现就如何开展物理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求知欲

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起。

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

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

这样的引入,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

二、以探究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1、课前预习,大胆质疑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启发其积极思考,并鼓励其大胆质疑。

例如:在教液体压强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3)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通过一系列这样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而且还可以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分析和总结。

同时,学生还可以将预习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内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2、课堂教学,积极思疑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些物理规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只有教师提问提得好,学生才会集中精力去思考。

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还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找出教师的不足之处,并且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也可以鼓励他们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题型、物理规律的认识和印象。

物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时候,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同一些小实验相结合。

在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小实验。

因为通过学生亲自做小实验,能够更好的开拓他们的视野,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探究新知识。

例如惯性实验:拿出一只圆柱形的玻璃杯子,一块平硬纸板,一个玻璃弹珠。

先把装有适量水的玻璃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平硬纸板平放在杯口上,最后把玻璃弹珠放在纸板上,然后将钢制锯条垂直竖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这时候请一位学生上来操作,让他用一只手按住钢制锯条下端保持不动,用另一只手拉开锯条上端,放手后让锯条击打硬纸板,看到的现象是硬纸板飞出,玻璃弹珠则掉入水中。

这个实验所需的器材很简单,任何一个没经过特别训练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通过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寻求答案的积极性。

3、课后练习,强化释疑

对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思考题,或通过实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对习题要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

首先,我们在选择例题时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典型性,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

其次,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合作,教师要适度的进行点拨,指引探索方向。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探究规律进行整理、概括,纳入知识方法体系,总结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应用能力。

三、教学体会

1.要让课程面向学生、贴近生活

初中物理大多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而其中又蕴藏着无穷奥秘,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所举的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观察、注意、记忆、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充分发挥自身的记忆能力,指导学生对每节课、每一周、每一个单元所学的内容,采用自己熟悉的记忆方式进行整理和巩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必须重视“实验操作”。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精心选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要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

这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

成功的教学,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14: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1、循序渐进学会科学探究

实际的科学探究的要素较多,而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科学探究的方法,即程序性的知识,拿到前台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探究的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探讨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