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2篇)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2篇)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学习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总纳概括的能力。

  3.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索意识、灵活的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重点与难点:

  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让每一个学生到生活中调查某些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比,并且说一说是怎么获得这些信息的。

  一、引发阶段

  1、情境诱发

  陈叔叔和王叔叔,他们俩合资开了一家文具厂,经过一年的辛勤经营,除去交税、发工资和扩张等费用,还净多10万元。他们坐在一起商量分钱的事。(课件)(陈叔叔和王叔叔,合资开了一家文具厂,一年的净利润是10万元。他们两人各应分得多少钱?)

  2.猜猜看,他们是怎么分这10万元钱的?如果我再给你这条信息---(陈叔叔和王叔叔两人投资额的比是2:3,构成例1)你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吗?

  3.陈叔叔和王叔叔各分得多少万元?你会算吗?

  二、探究阶段

  1、自主探索

  先自己独立尝试着解答,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你们小组内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比比谁的方法更好。

  2、集体交流。

  哪个小组先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要听仔细了哦!如果有不同的解法可以补充交流,听清楚他们的方法了吗?谁再来说一遍?

  其他同学有意见或不明白的地方吗?可以向发言人提问。

  答案是否正确呢?你们有什么办法验证?

  3、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和前面的知识联系最密切,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

  4、分析归纳

  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告诉我们总数,按照比例分成几部分)

  你们在刚才的解答过程中,已经探索出了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那就是“按比例分配”。

  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叫做……。

  5、你见到过、听说过现实生活中的按比例分配的情况吗?

  我省中考热点学校招生计划按比例分配

  证券市场中股票发行是按比例分配的。

  美国总统大选各州选票是按比例分配的。

  在建筑业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按比例分配。

  三、实践应用

  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其实在你身上也藏着“按比例分配”的学问呢!

  出示:身体中的“按比例分配”12周岁的儿童头部与头以下的高度的比一般是2:13。

  看到这条信息,你想到了什么?说说你的身高,算一算自己的头部的高度,看看你估计得准不准?(我的身高是150厘米,我的头部高度约是多少)

  四、情境延续

  1.再看例1

  文具厂在张叔叔和王叔叔的经营下,越来越红火。第二年,李叔叔也投资加入。他加入一年后,纯利润可能会达到多少万元?这时,他们三人各得多少万元?出示(这一年,张、王、李三人的投资分别是4万元,5万元,3万元)

  2.尝试解答,同桌互相讨论。

  3.展示交流各种方法,你打算如何检验?

  4.这题与刚才做的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告诉我们总数,都是按照比例分成几部分(都可以看成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不同点:刚才是两种量的比,现在是三种量的比。

  五、发展应用:

  1、有些同学不但数学学得好,还十分爱看书。学校校长非常支持,决定投入6000元,添置一些科技书、故事书和优秀作文选。假如你是校长,会把这6000元按照怎样的比来分配?

  1:2:3代表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设定?

  1:1:1表示什么意思?(平均分)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比,算一算各花多少钱?

  反馈交流。

  有用1:1:1来解的吗?哪种解法最简单?

  按1:1:1分配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是特殊的按比例分配。

  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25,两数之比为2:3。求甲数与乙数。

  3、六年级有92名学生参加三个课外兴趣小组。第一组与第二组人数的比是2:3,第一组与第三组人数的比是3:4。三个小组各有多少人?

  六、反思评价

  1.在这节课中,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知识的学习?为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吗?

  2.在这节课中,你的同桌哪些地方最值得你学习?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学习中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分配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索意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通过对多种方法之间联系的探究,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进一步沟通倍数、份数、分数、比之间的本质联系,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按比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意义

  1、六年级二班有30人,六年级三班有24人,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 30+24= 和 30―24= 差

  30÷24= 倍数 比 30:24= 5:4

  你们看,我们可以把一个分数转化成份数和比,看来分数、份数、比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二、 出示情景,设计分配方案。

  1、学校为六年级二班、三班学生配备了课外书,已知二班有学生30人,三班有学生24人,你认为应怎样分配比较合理?

  学生讨论分配方案

  (1)预设:平均分。

  按人数的多少分配比较合理

  (2)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公平?

  (3)按人数分,也就是按几比几分呢? 30:24

  是最简比吗?

  30∶24= 5∶4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并不是平均分,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就是按比分配。】

  板书课题:按比分配

  2、出示例题:如果学校准备了这种儿童读物90本,二班和三班人数的比是5:4,

  每个班级各应分配多少本?

  3、学生试做。

  要求:

  (1)自己动笔试算,画出简单的分析图或用文字说明你的思路。

  (2)想办法验算。

  (3)组内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4、课堂反馈

  预设:

  ① 5+4=9 90÷9×5=50 90÷9×4=40

  说明:学生验证时可能出现,只是把结果相加得90,就认为是对的,遇到这种情况要组织学生讨论。

  ② 5+4=90 90×5/9=50 90×4/9=40

  ③ 90÷(1+4/5)=90×5/9=50 90-50=40

  或 90÷(1+5/4)=90×4/9=40 90-40=50

  5、沟通联系。

  (1)比较两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呢?

  分别想一想,5/4、4/5、4/9等分数分别表示的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反馈:5/4、4/5表示的是两个班份数与份数之间的关系,4/9、5/9表示的是六(2)(3)班与总份数之间的关系,不管哪种方法都是求9份中的4份、5份是多少?

  第一种算法实际上是把比转化成了份数,先算出1份数,再分别算出几份数,第二种算法实际上是把比转化成了分数,先找出各部分量分别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方法、完善认知。

  1、我校合唱队共有学生48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1∶3,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2、用200立方厘米的橡皮泥捏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捏之前怎么分配橡皮泥呢?圆柱、圆锥各需要橡皮泥多少立方厘米

  3、上个月支出的3600元中,用于伙食费、还房贷和其他方面的钱数的比是5:4:3,伙食费和还房贷一共要用多少元?

  A、3600×+3600× B、3600÷(5+4+3)×(5+4)

  C、3600× D、3600÷

  4、用长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5、世界三大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消费总量的 比是8∶12∶7 ,全世界茶消费总量大约是400万吨,其他两种饮料的消费量各是多少万吨?

  【提示:先自己读一读题目。想一想此题与前几道题的区别。

  【找准所给已知量与它相对应那个份数(分率)。】

  作业:12周岁的儿童头部与以下部分的高度比一般是2:13回家测出你的身高,算算自己头部的长度,看看你估计得准不准。

  四、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数学思想等)。

  板书设计:

  按比分配

  4+5=9 4+5=9 转

  90÷9×5=50(本) 90×=50(本) 化

  90÷9×4=40 (本) 90×=40(本)

  答:六年级二班应分配50本,三班应分配40本。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