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题目
1.在研究和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方法必不可少。学习物理概念时,将一个物理量与另一物理量的比值定义为一个新的物理量,这种方法叫比值定义法,请写出你学过的两个使用该方法定义的物理量名称 、 。
2.常见物质一般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也有进一步的结构,它是由中心的 和核外的电子构成的。核外电子带 电。
3.冬奥会期间,饺子深受国外运动员的青睐。包饺子时,用力捏面皮,面皮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煮饺子时,可以闻到饺子扑鼻的香气,感受到家的“味道”,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 。
4.如图所示,这是一次性医用口罩的示意图,为了起到更好的防护效果,佩戴时按压鼻夹可使口罩上边缘与鼻子贴合紧密,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耳带拉长可恢复原状,说明耳带发生的是 形变。


5.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家锻炼身体的情景。锻炼时,以脚尖O点为支点,手臂弯曲、伸直交替进行。此时人体相当于 杠杆。若脚尖O离墙壁越远,手掌对墙壁的压力就越 。


6.汽油机装有汽化器,如图,它的作用是通过喷油管喷出汽油与流过的空气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气体再进入气缸。为使喷油管内汽油快速喷出,应将管口安装在 (选填“A”或“B”)位置,因为此处空气流速大,压强 。


7.在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奋勇拼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如图所示,在滑雪项目中,运动员用力握紧撑杆是为了增大 ;滑雪时需要穿宽大的滑雪板,这是为了 。


8.“蛟龙号”是我国自行设计和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当蛟龙号完全进入海水中工作时,排开海水的重力是5×105N,则蛟龙号受到海水的浮力是 N;随着不断下潜,蛟龙号下表面受到海水的压强 ,受到的浮力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9.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测量方法,下列对生活中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 A.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g
- B. 正常洗澡水的温度约为38℃
- C. 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20N
- D. 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4s
10.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可以用分子动理论知识解释的是( )
- A. 扫地时尘土飞扬
- B.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 C. 打开香水瓶盖可以闻到香味
- D. 热水杯中冒出的“热气”在上升
11.如图所示的应用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 A.
拦水坝上窄下宽
- B.
吸管吸饮料
- C.
盆景自动浇水装置
- D.
吸盘挂钩
12.如图所示,小球在竖直细绳的拉力作用下静止在光滑斜面上,对小球及斜面受力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斜面受到小球的压力的作用
- B. 小球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小球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
- C. 小球受拉力、重力、支持力,且三力平衡
- D. 小球与斜面接触且有挤压所以有力的作用
13.“低碳环保,绿色出行”。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地面对自行车的摩擦力总是阻碍车的前进
- B. 停止蹬车后,自行车会停下来,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 C. 骑行过程中紧急刹车,身体会向自行车前进的方向倾倒
- D. 骑自行车加速上坡时,后轮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前
1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中盛有同种液体,体积相等的a、b两个物体在液体中静止时,两液面相平。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 物体b受到的浮力大
- B. 物体a的密度大
- C. 甲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小
- D. 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一样大
15.图中是一辆满载防疫物资的货车,货车满载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
;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1m2,对地面的压强为5×105Pa。货车到送货地点要经过一座路面平直的桥梁,这座桥限重55t。(g取10N/kg)
(1)请通过计算判断货车是否允许通过这座桥。
(2)货车满载在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求货车的牵引力。
(3)在城乡道路中,一些有较多大型货车行驶的路面很容易出现破损,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提出一条有效降低大型货车对路面破坏的措施。

1 |
10 |
(1)请通过计算判断货车是否允许通过这座桥。
(2)货车满载在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求货车的牵引力。
(3)在城乡道路中,一些有较多大型货车行驶的路面很容易出现破损,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提出一条有效降低大型货车对路面破坏的措施。

16.小明要去外地上学,爸爸开车送他赶往南昌西站,在行驶过程中,他看到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时为上午10:10。
(1)标志牌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按如图乙所示的汽车速度表显示的速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南昌西站需要多少时间?
(3)从家出发到交通标志牌处,汽车按速度表显示的速度刚好行驶了10min,则小明家离交通标志牌处多远?
(4)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按最快速度赶往南昌西站,赶到南昌西站是什么时刻?

(1)标志牌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按如图乙所示的汽车速度表显示的速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南昌西站需要多少时间?
(3)从家出发到交通标志牌处,汽车按速度表显示的速度刚好行驶了10min,则小明家离交通标志牌处多远?
(4)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按最快速度赶往南昌西站,赶到南昌西站是什么时刻?

17.创新科技小组用轻质杆设计制作了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一密度秤,其中经防腐处理的合金块重8N,体积100cm3,秤砣重2N,秤纽处O到A端长10cm。测量时手提着秤纽将密度秤的合金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不接触容器),调节秤砣位置使秤杆水平平衡,秤砣悬挂处的刻度值为被测液体密度.请解答下列问题(g取10N/kg):
(1)在底面积为100cm2的烧杯内装入20cm深的待测液体,测量情况如图,测得OC长34cm。求秤杆A端受到绳子的拉力大小?
(2)C点刻度表示的待测液体密度多大?
(3)以上过程中合金块放入前后,待测液体对烧杯底部压强变化多少?

(1)在底面积为100cm2的烧杯内装入20cm深的待测液体,测量情况如图,测得OC长34cm。求秤杆A端受到绳子的拉力大小?
(2)C点刻度表示的待测液体密度多大?
(3)以上过程中合金块放入前后,待测液体对烧杯底部压强变化多少?

18.亲爱的同学,请根据你所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解答下列问题。

(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2)如图乙所示,不计摩擦,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沿着1、2、3方向拉着重10N的物体匀速上升,三次拉力的大小均为10N,说明使用定滑轮能 (选填“能”或“不能”)省力,能改变力的 。
(3)如图丙所示,这是小明利用玻璃瓶、玻璃管等制作的气压计。
①玻璃瓶内气体的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气体压强。
②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将该气压计从教学楼的1楼带到5楼,玻璃管中水柱 (选填“上升”或“下降”)。
③为了使气压计更加灵敏,应选用内径较 (选填“大”或“小”)的玻璃管。

(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2)如图乙所示,不计摩擦,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沿着1、2、3方向拉着重10N的物体匀速上升,三次拉力的大小均为10N,说明使用定滑轮能 (选填“能”或“不能”)省力,能改变力的 。
(3)如图丙所示,这是小明利用玻璃瓶、玻璃管等制作的气压计。
①玻璃瓶内气体的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气体压强。
②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将该气压计从教学楼的1楼带到5楼,玻璃管中水柱 (选填“上升”或“下降”)。
③为了使气压计更加灵敏,应选用内径较 (选填“大”或“小”)的玻璃管。
19.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后,小宇进行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一个圆柱形量筒中依次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无色的水,放置一段时间后,液体变为均匀的淡蓝色,这说明 。先倒入密度较大的硫酸铜溶液是为了排除 对实验的影响。
(2)如图乙所示,先后将50mL水和50mL的酒精倒入玻璃管中,反复翻转几次后,可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mL,这说明分子间有 。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 (选填“细”或“粗”)的玻璃管。
(3)如图丙所示,用细线拴住玻璃板的四个角,用弹簧测力计勾住细线,将玻璃板平放在水面上与水面刚好接触,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了,这说明:分子间有 。这个理由可以用来解释固体很难被 (选填“拉伸”或“压缩”)。

(1)如图甲所示,在一个圆柱形量筒中依次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无色的水,放置一段时间后,液体变为均匀的淡蓝色,这说明 。先倒入密度较大的硫酸铜溶液是为了排除 对实验的影响。
(2)如图乙所示,先后将50mL水和50mL的酒精倒入玻璃管中,反复翻转几次后,可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mL,这说明分子间有 。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 (选填“细”或“粗”)的玻璃管。
(3)如图丙所示,用细线拴住玻璃板的四个角,用弹簧测力计勾住细线,将玻璃板平放在水面上与水面刚好接触,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了,这说明:分子间有 。这个理由可以用来解释固体很难被 (选填“拉伸”或“压缩”)。

20.同学们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如图甲所示,这是用来研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压强计,发现U形管两端的液面高度不相同,接下来的操作是 (选填“①”或“②”)。
①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②更换橡皮膜
组装好的液体压强计 (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在探究过程中液体压强计是通过 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此时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
(3)分析A、B两图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4)同组的小明同学选用A、C两图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你认为合理吗? 。理由: 。

(1)如图甲所示,这是用来研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压强计,发现U形管两端的液面高度不相同,接下来的操作是 (选填“①”或“②”)。
①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②更换橡皮膜
组装好的液体压强计 (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在探究过程中液体压强计是通过 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此时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
(3)分析A、B两图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4)同组的小明同学选用A、C两图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你认为合理吗? 。理由: 。
21.小强在家里用筷子、细线、几块相同的橡皮擦和刻度尺等物品“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他将细线系在筷子的中部位置,筷子静止后如图甲所示,此时筷子处于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接下来他应该将细线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让筷子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除了可以消除筷子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外,还有一个优点是 。
(2)调节筷子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把数量不等的橡皮擦分别挂在筷子两侧,调节橡皮擦悬挂位置点至筷子重新水平平衡。然后用刻度尺测出橡皮擦悬挂点距支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他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 。
(3)纠正错误后进行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请将表格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n2=
。在第二次实验中,将内侧的橡皮擦向远离支点的方向移动1cm,则筷子 (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
(4)小强利用实验器材将筷子制作了一把杆秤,如图丙所示。他想增加“杆秤”的量程,应将悬挂“杆秤”的细线向 移动一定的距离。

(1)他将细线系在筷子的中部位置,筷子静止后如图甲所示,此时筷子处于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接下来他应该将细线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让筷子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除了可以消除筷子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外,还有一个优点是 。
(2)调节筷子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把数量不等的橡皮擦分别挂在筷子两侧,调节橡皮擦悬挂位置点至筷子重新水平平衡。然后用刻度尺测出橡皮擦悬挂点距支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他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 。
(3)纠正错误后进行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请将表格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n2=
。在第二次实验中,将内侧的橡皮擦向远离支点的方向移动1cm,则筷子 (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
实验 | 左侧橡皮擦个数n1/个 | 左侧椽皮擦悬挂点距支点距离s1/cm | 右侧橡皮擦个数n2/个 | 右侧椽皮擦悬挂点距支点距离s2/cm |
1 | 3 | 3.0 | 1 | 9.0 |
2 | 3 | 5.0 | 2 | 7.5 |
3 | 4 | 3.5 | 7.0 |
(4)小强利用实验器材将筷子制作了一把杆秤,如图丙所示。他想增加“杆秤”的量程,应将悬挂“杆秤”的细线向 移动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