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题目
1.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核心舱完成对接后,若认为“天宫一号”核心舱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 地球
- B. 太阳
- C. 月球
- D. 神舟十三号
2.生活中经常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估测中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 A. 合适的洗澡水温度约在70℃~80℃
- B. 中学生的步行速度大约是1.1m/s~1.4m/s
- C.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600g
- D.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0cm~22cm
3.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 A. 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 B. 城市街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器
- C. 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 D. 城市街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 初夏海面上雾气弥漫
- B. 早春河面上冰层消融
- C. 深秋的草木上结了霜
- D. 寒冬的树上出现雾凇
5.如图所示,在A、B、C、D四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用同样大小的力度依次敲打瓶口,D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 B. 用同样大小的力度依次敲打瓶口,A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 C. 用同样大小的力度依次向瓶口吹气,A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D瓶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大
- D. 用同样大小的力度依次向瓶口吹气,D瓶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大
6.下列现象中,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A. 海市蜃楼
- B. 岸边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 C. 古时用“日晷”计时
- D. 从不同方向能看到银幕上的影像
7.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致近视眼,近视眼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图中关于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 A. ①②
- B. ①③
- C. ②④
- D. ③④
8.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 A. 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 B. 把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袋
- C.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 D. 将地上的积水向四周扫开
9.为保护视力,课间同学们总会透过教室玻璃窗远眺,透过玻璃会看到远处的景物,蓝天、白云和楼房。关于上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看到的“楼房”是真实的楼房
- B. 看到的“楼房”是因反射所成的实像
- C. 看到的“楼房”是因折射所成的虚像
- D. 看到的“楼房”比真实的楼房要矮一些
10.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速度是6m/s,然后以2m/s的速度逆流返回原地,则来回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 A. 4m/s
- B. 3m/s
- C. 5m/s
- D. 6m/s
1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态变化的过程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
- B. 固体都存在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
- C.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
- D. 在低于0℃的环境中不存在水蒸气
12.航天员在空间站中处于“失重”状态,在空间站,500g的水与在地球上相比(空间站内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
- A. 质量变小
- B. 密度不变
- C. 体积不变
- D. 沸点变低
13.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北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0~5s,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 B. 0~10s,两物体平均速度相同
- C. 0~10s,若以甲物体为参照物,乙向南运动
- D. 5~10s,甲物体平均速度为10m/s
14.2021年12月9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全国中小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授课。课上水球实验引人关注,王亚平老师站在距离水球30cm处,我们能看到王亚平老师倒立的像。接着向水球内注入气泡,能清楚的看到一正一反两个像,关于上述实验及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 A. 没有气泡的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且焦距f<15cm
- B. 注入气泡后的“水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 C. 注入气泡后,“正立”和“倒立”的像都是虚像
- D. “正立”的像是光经过四次折射所成
15.吹奏笛子时,笛内空气柱 发声;演奏者不断用手指按压不同笛孔来改变笛内空气柱的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6.雷雨天气,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是由于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或“小”);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m/s。
17.红、 、蓝是光的三原色。红色月季花看上去是红色,是由于 (选填“反射”、“折射”或“吸收”)了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18.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 (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 热,实现快速灭火。
19.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这是利用声波传递 ;牙医常用超声波清洗机帮助患者清洗牙齿,这是利用声波传递 。(均选填“能量”或“信息”)
20.光污染包括一些可能对人的视觉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光学现象,其中包括城市玻璃幕墙的反射光造成的光污染。我国已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这是因为光照射到玻璃幕墙会发生 反射(选填“镜面”或“漫”),造成光污染。一束光与玻璃成40°角射到玻璃幕墙上,反射角是 。
21.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目镜和物镜都是 透镜(选填“凸”或“凹”),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个倒立、 、的实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
22.生活中处处有物理,需要我们仔细观察。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公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垂直公路方向通常会有一条缝,同学查阅资料发现这条缝叫“胀缝”,因为季节更替时温度变化,公路混凝土受热体积会 ,预留的空隙可以保护公路,此时混凝土的密度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如图所示,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如图所示,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低头看显示器会看到 (填序号:A.
B.
C.
D.
);增大显示器上的字体,演讲者看到的“字体”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甲金属球的质量为3kg、密度为ρ1,乙金属球的质量为4kg、密度为ρ2,如果把这两个金属球混合成一个合金球,混合后合金球体积为 (忽略体积变化),合金球的密度为 (均用“ρ1”、“ρ2”表示)。
25.如图所示,两束光射向凸透镜,画出出射光路。


26.一束光斜射向玻璃表面,如图所示。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7.鹏鹏经常乘坐爸爸驾驶的私家车从大连市内到开发区探望奶奶,途经振连路,振连路限速标志如图所示。进入振连路时,汽车仪表盘显示速度是70km/h,10min后离开振连路时,仪表盘显示速度是60km/h。资料显示振连路长约15km。求:
(1)汽车在振连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大,是否超速?
(2)若一直以这个速度行驶,全程共用30min,鹏鹏家到奶奶家路程有多远?

(1)汽车在振连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大,是否超速?
(2)若一直以这个速度行驶,全程共用30min,鹏鹏家到奶奶家路程有多远?

28.长200m的高铁列车以180km/h的速度经过一长500m的隧道需要多长时间?若以同样的速度经过一座大桥需20s,这座大桥多长?
29.一个瓶子装满水后总质量是600g,装半瓶水时总质量是350g,(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求:
(1)瓶子的质量是多少克?
(2)瓶子的容积多少毫升?
(3)用这个瓶子装酒精,最多能装多少克?
(1)瓶子的质量是多少克?
(2)瓶子的容积多少毫升?
(3)用这个瓶子装酒精,最多能装多少克?
30.学习了透镜知识,同学找来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如图所示,把一只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笔放大的像。将笔逐渐远离玻璃瓶,看到笔的像逐渐变大,之后看到“笔”水平方向上翻转了过来,继续远离,发现翻转的“笔”逐渐变小。请根据所学的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上述现象。


31.同学发现“小孔成像时,像的大小可能与物距和像距都有关”,现要探究“像的大小与像距的关系”同学准备了:光具座,有小孔的硬纸板,光屏,“F”形LED光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择较 (选填“亮”或“暗”)的实验环境;
(2)画出实验记录数据的表格,表中要有必要的信息;
(3)实验时发现,光屏上每次都出现倒立的 像(选填“虚”或“实”);
(4)实验过程中,同学还发现改变孔的形状,像的形状不变,这说明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5)改变孔的大小,使孔变大,发现像变模糊了,根据所学知识,简单解释其中的道理: 。

(1)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择较 (选填“亮”或“暗”)的实验环境;
(2)画出实验记录数据的表格,表中要有必要的信息;
(3)实验时发现,光屏上每次都出现倒立的 像(选填“虚”或“实”);
(4)实验过程中,同学还发现改变孔的形状,像的形状不变,这说明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5)改变孔的大小,使孔变大,发现像变模糊了,根据所学知识,简单解释其中的道理: 。

32.在“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

(1)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①使用天平时,先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调平时,天平指针如图甲所示,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②天平调平后,将石块放在左盘中,向右盘加减砝码,同学发现加上最小的砝码天平横梁向右倾斜,减去最小砝码天平横梁向左倾斜。为准确测量石块的质量,应进行的操作是: 。
③石块质量如图乙所示,石块质量m= g;
(2)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①将石块浸没在量筒中的水中,读出总体积为90mL;②取出石块,读出剩余水体积如图所示,则能算出石块体积V= cm3;
(3)可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ρ= g/cm3;
(4)利用上述方法测出的石块的密度偏 (选填“大”或“小”)。

(1)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①使用天平时,先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调平时,天平指针如图甲所示,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②天平调平后,将石块放在左盘中,向右盘加减砝码,同学发现加上最小的砝码天平横梁向右倾斜,减去最小砝码天平横梁向左倾斜。为准确测量石块的质量,应进行的操作是: 。
③石块质量如图乙所示,石块质量m= g;
(2)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①将石块浸没在量筒中的水中,读出总体积为90mL;②取出石块,读出剩余水体积如图所示,则能算出石块体积V= cm3;
(3)可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ρ= g/cm3;
(4)利用上述方法测出的石块的密度偏 (选填“大”或“小”)。
33.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①温度计 ②石棉网 ③装水的烧杯 ④酒精灯
(2))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深度适当的标准是什么? 。
(3)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请在方格纸上画出该固体熔化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通过实验现象和图象可以得出:
①该固体熔化时, 。
②该物体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①温度计 ②石棉网 ③装水的烧杯 ④酒精灯
(2))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深度适当的标准是什么? 。
(3)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时间t/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温度t/℃ | 50 | 60 | 68 | 75 | 80 | 80 | 80 | 80 | 88 | 93 | 96 |
状态 | 固态 | 固液混合状态 | 液态 |
请在方格纸上画出该固体熔化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通过实验现象和图象可以得出:
①该固体熔化时, 。
②该物体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4.为了探究“光反射时,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激光笔,平面镜M,纸板ENF,直尺,量角器、铅笔。
(1)为确定和描述反射光线在空间中的位置,老师指导学生首先确定一条过入射点并且垂直于平面镜M的辅助线﹣﹣法线,法线与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与平面镜所在平面 。(选填“重合”、“垂直”或“平行”)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向O点,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方向射出。如图甲所示,同学发现反射光与入射光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并且到法线的夹角 ( 和入射角)大小相近,由此猜想:“光反射时,反射角可能等于入射角”。为验证猜想,同学用量角器量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并改变入射角多次实验得到数据如下:
①分析表格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
②实验设计3次的目的是: 。
(3)接着将右侧的纸板NOF沿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将纸板折回NOE所在平面时,在纸板NOF上又重新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
(4)如图甲所示装置,同学用激光笔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观察反射光,这是为了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中,
。
(5)实验结束后,同学整理器材时发现选用纸板的表面粗糙,选择粗糙纸板实验的目的是 。

(1)为确定和描述反射光线在空间中的位置,老师指导学生首先确定一条过入射点并且垂直于平面镜M的辅助线﹣﹣法线,法线与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与平面镜所在平面 。(选填“重合”、“垂直”或“平行”)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向O点,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方向射出。如图甲所示,同学发现反射光与入射光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并且到法线的夹角 ( 和入射角)大小相近,由此猜想:“光反射时,反射角可能等于入射角”。为验证猜想,同学用量角器量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并改变入射角多次实验得到数据如下:
次数 | 入射角i/ | 反射角r/° |
1 | 20 | 20 |
2 | 45 | 45 |
3 | 60 | 60 |
①分析表格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
②实验设计3次的目的是: 。
(3)接着将右侧的纸板NOF沿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将纸板折回NOE所在平面时,在纸板NOF上又重新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
(4)如图甲所示装置,同学用激光笔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观察反射光,这是为了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中,
。
(5)实验结束后,同学整理器材时发现选用纸板的表面粗糙,选择粗糙纸板实验的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