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研究论文(共含1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冬瓜茶”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一、对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当今的中国处于高速发展的社会潮流中,无论是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争先恐后的发展局面,中国在这趟快速发展的国际列车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并毫无疑问的为这趟列车的行进加足了动力,带动其飞驰前进。随着世界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改革已进入了深水期和攻坚期,在社会面临着全面的转型的同时,也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这就需要我国加强意识形态的建设,并逐步有效的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军事等物质因素即硬实力的发展,更需要加强对软实力的重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同时代表着这个国家社会、文化、生态、民族、民俗等一系列意识形态的建设进程和发展现状,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明和社会文明,代表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当今社会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价值观的取向和发展趋势。民族民间美术是我国几千年艺术与文明发展的璀璨结晶,它代表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意识,是经过历史洗礼后留给我们后人的瑰宝,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世界民族文明与世界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古老民族民间文化与社会文明进化的标本,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历史,是我们文化建设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今六十多年的历程,我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成拥有独立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从1978年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到如今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从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在世界范围内都举足轻重的强国。这一切的发展无不归功于中国坚定不移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新时期党和国家带领人民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而奋斗,要实现民族复兴不单单是在物质资料上的先进水平,同时也是我国民族精神和民族意志的伟大复兴。在如今的社会中,文化外交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展现,更是在社会、民生、民俗、文化等方面与世界交流的良好方式,更是向世界展现我大国文化的重要渠道。民族民间美术是我国悠久文化的具体表现,它是民族意识形态的物质化与具体化,它是我国民族精神的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统一结合。一个国家的民族民间美术正是在融合和归纳了这个国家的社会、人文、艺术、民族等方方面面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民族民间美术的形成和发展就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历史演变过程,民族民间美术是一个国家文化与精神的象征,在当今社会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环节。所以大力发展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具有极强的发展价值和发展空间,大力推进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我国稳健发展的有力保障。发展民族民间美术不仅仅会推进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带动地区发展,更是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二、对弘扬中华文明的意义
大力发展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是弘扬我国中华文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中华文明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我国文明与文化的积淀,它承载着华夏民族的生命源泉和辉煌历史。民族民间美术是对中华文明的伟大赞歌。但是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古老而神秘的文化被淹没在现代文明的科技浪潮中,我们甚至只有刻意寻找与学习才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民族美术的寥寥身影,了解到它们不容乐观的生存现状和岌岌可危的生存空间,所以加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势在必行。青少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他们承载着社会发展和民族繁荣的重大使命,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使他们从小了解到中华文化的艺术精髓,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不但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进行全面的培养,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精神是这个民族屹立在这个世界上的根本保证,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更是社会发展的“源”,只有这个“根”、这个“源”在我们心中产生强大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我们才能为民族振兴而奋斗。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是我们在人文领域和人文学科发展中的立足点,我们不能抛弃也不能脱离自己的文化,加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正是为了更好的加深青少年的这种民族精神、培养民族文化素养。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与弘扬中华文化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都以加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为基础。
三、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民族民间美术来源于生活,通过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使广大青少年系统而形象的了解到我国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渊博,了解我们少数民族和民间艺人的创作之路。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具象思维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民族民间美术教育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使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并创造美、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美。民族民间美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和审美意识的发展趋势,是对社会、文化、艺术等领域进行的系统归纳和演绎。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不仅是在艺术领域中对青少年进行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在思想领域对青少年的审美价值观和民族观进行的教导。美术教育它结合多学科的特征,不仅成为传播社会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还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满足审美需求的重要方式。它除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锻炼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美术教育系统更加的完善、科学和富有文化底蕴。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美术教育的目的也更为多样化,美术教育的价值是随着美术目的的变化而更为丰富的,因此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可以使美术教育的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新时期的美术教育的价值更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承载着重大的社会责任。美术教育的价值是教育客体与教育主体之间的抽象关系,它虽然是抽象的但对于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却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四、对美术教育的作用
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充分体现了美术教育在新时期的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与本土性的特征,它开创了崭新的美术教育视野,给予美术教育以全新的发展领域与宽阔的发展空间。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特征都是我国在教育改革中急需解决并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它对于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它丰富了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是在教学评价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它在分类上可以划分为绘画、雕塑、玩具、刺绣染织、服饰、家具、戏具、剪纸、纸扎、编织、食品等方面,涉及范围之广、内容之深、意义之重,都是对当今美术教育内容的极大丰富。具有本土特色的学习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加的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对本民族的艺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要具有科学性,更要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与综合性,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因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方法要随着内容的丰富而更为灵活与多样,要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对其内容进行阐释和传授。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式相结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亲身体验和把握,使传授知识的课堂变得活跃、变得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的感受与操作中体验民族民间美术的乐趣与魅力。多样性与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领悟到学习的内容。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极大的改革与完善来适应新时期的美术教育,促进美术教育进一步的发展使之符合我国当今的教育目的和前进方向,培养出新一代的人才。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在教学评价方面也给我们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教学评价可以揭示教育价值的存在和规律性。虽然教学评价属于认识范畴,但它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目的等方面却起到了指导性的调控作用。由于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本土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这就必然决定了其教学评价的综合性。不仅仅要在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等方面着手,注重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中的特殊性,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展现。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对学生民族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要确定明确的并且具有代表性的参照系,选取多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全方位的评价角度使得美术教育可以进行更有效和更健全的开展与发展,确保美术教育在正确方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稳步前进。
篇2: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论文
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论文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以及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其中,外来文化的涌入不但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同时也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与此同时,一些外来的不良的文化也在侵蚀着我们的民族意志和信念,使我们逐渐丧失原有的精神和气质,最终可能丧失民族自信心。因此目前高校美术教育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实现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净化和与世界先进文化的紧密结合。
一、把握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理论根基
要想进一步增强关于区域民族民间美术学科的研究力度,就必须将培养具有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首先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对于民族民间美术所进行的相关研究,要站在艺术形态的角度深入考察其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实际的生存基础和历史演变等重要的元素,同时在深入考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进一步研究,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戏曲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更要加大研究的力度。另外,还需要站在艺术的角度去观察其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渗透、融合以及影响下,所出现的新的现象和发展趋势。社会上有很多的传统手工艺都是以家族或者师徒的形式传承下来的,而这种传承方式也就造成了其很难被广泛推广。甚至有很多历史久远的传统手工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出现了断层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都,就需要我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工艺技术进行全面的研究,如利用大量的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分析和整理,才能为传统手工艺技能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分类施教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体系
民族民间美术教学要想深入地开展,必须不断加强少数民族人文素质的教育。由于民族民间美术的学习与现代专业教育在课程学习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民族民间美术所涉及的分类与现代美术不同。民俗信仰、建筑陈设、衣食穿戴、生活用器、生产劳动、传统商业、环境装饰、戏曲表演以及游艺竞技等方面,是民间美术自身所具有的功能和特性,一般我们都将民间美术作为美术学的基础分为一般分类法和民间美术应用分类法两部分内容。而民间美术的主要特点就是要突出少数民族的特性,而站在艺术的角度来说,民族民间美术与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不同的少数民族其所代表的民间美术的特征以及民俗信仰等也各不相同。只有充分了解掌握少数民族的文化知识,才能了解掌握这些少数民族的特点。针对这一点,很多的民族高校都开设了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必须在相关的专业课程中辅以民族美术的理论知识和民俗知识教学,将学生认知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增强其民族文化素养,实现民族文化素质与专业创意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的目的。
三、拓展民族民间美术实践教学
美术教育的实践教学贯穿于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是学生创意实践能力提高的基础。人类学特征突出是民族民间美术最大的特点,而这样的特点在少数民族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将《中国民间美术教程》中民间美术作为实际分类的参照可以看出,各个少数民族民众对于神鬼、祖先的信仰和崇拜都可以从其所使用的祭祀品中体现出来; 从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茶具、烟具、食具以及炊具等,也有所体现; 而他们所居住的建筑则因其所处地域的不同而不同; 最能代表其民族特点的就是服饰,这些都从侧面体现出民族民间美术的主要特点。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课堂教学、实践、实习、课外创新以及大学生的课外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写生考察、搜集素材以及体验生活。
四、结语
灿烂的民间美术与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密不可分,高校开设的民间美术课程,不但发挥了积极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将新的血液注入到当代艺术的同时,也为民族文化以及全民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3: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为了响应我国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国的各个高校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开展美术欣赏的课程,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就美术欣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作用,目前出现的原因进行了介绍,并提出美术欣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方法探讨。
关键词:美术欣赏;高校美术;教学;应用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它对于提高的人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1。
一、美术欣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在美术的教学中进行美术欣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不但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陶冶情操的效果。由于不同的美术作品具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供不同的美术作品,从而让学生不同的作品中感受不同的创作,从而影响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比如,教师在进行《呐喊》的美术作品的教学中,通过作品的丰富的色彩将学生带入进作品的意境中,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中人物内心的恐惧和孤独,从而在脑海中形成自己对它的体会2。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教师利用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对作品的进行直观的赏析,再加上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广泛运用,都使得高校美术教学的形式越来越多样,能偶为学生展现多种多样的作品。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能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含义,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增强学生的美术想象能力和美术的创作能力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已经对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候,再通过教学的积极引导,就能够激发学生杜宇美术的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习状态,对美术进行有效的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将学生的情感都融入进作品中。学生在美术欣赏的基础上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对于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高校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学是我国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为了适应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为社会提供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开展的。而美术欣赏作为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和美术学习上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3。然而目前我国的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的高校认为美术教学只是一个进行考核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注重美术成绩,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学的初衷;第二,在高校中,部分的教师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需改善的情况,他们对美术欣赏也不重视,从而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的教学中不能有效的`指引,达不到美术欣赏的教学效果;第三,学校相关领导的重视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不科学,都使得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端,对美术教学不能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高校的美术欣赏课程具有它自身的特色和课程的特点,它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从而实现对于艺术的解读和体会,逐步培养其学生对于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将艺术的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由表及里的增加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美术欣赏课程与美术专业教学不同,它对于教师的美术综合能力素养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老师具备很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对于色彩的分析、美术技法的知识以及艺术鉴赏等方面。高校美术欣赏的对象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工艺作品、雕塑和建筑以及绘画。由于对象的不同,所以在进行具体的教学的时候,在教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不会对此太过在以,也不会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修改。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高校需要在对课程设计这一方面提高重视度,从而才能根据实际的情况把握好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方向,不断提高美术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三、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对美术欣赏应用方法的探讨
在对高校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对美术欣赏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着高校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美术欣赏的方法、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在对美术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的时候,教师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选择符合课堂教学和学生水平的美术作品,同时需要选择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作品,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比如,当教师想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的时候,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文作品,像《蒙娜丽莎》《向日葵》《大卫》等,然后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4。老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的时候,不应该制定的太高,在进行美术欣赏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注意要根据学生的水平,使用一些学生能够听懂的话进行讲解,对于一些专业性的词语不宜过多,避免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该让学生从创作背景、艺术特色、色彩、构图等几个方面进行,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除此之外,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之后,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加深,同时教师要做好美术欣赏课堂的总结工作。
四、结语
美术鉴赏在高校的美术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我们要不断加大它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发挥它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篇4: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高中美术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但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体系中,由于美术学科不是主科,难以引起学校教师的重视,甚至予以忽略。因此,强化高中美术教学迫在眉睫。对此,教师应积极探究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自从我国开展素质教育以来,学科的均衡性教育逐渐被提上日程。高中美术是高中阶段的学科之一,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走出应试教育教学的思想误区,按照高中美术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综合考虑美术专业的独特性和学生的受教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力求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高中美术的教学价值。
一、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对高中美术教学缺乏重视
在高中阶段,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一直非常重视高考科目,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全部花在重点学科的教学上,而对于美术这种辅助性学科,一直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了解。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美术学科价值不大,并不能直接带来教学成果,甚至不断挤压和占用美术学科的教学时间和资源,导致美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流于形式,难以有效开展。
(二)学生对高中美术缺乏学习兴趣
尽管高中开设美术课程,但很多学生却难以提起兴趣,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初中美术课程紧张,教学时间有限,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美术技能,难以衔接上高中美术鉴赏知识,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其次,很多学生缺乏丰富的美术鉴赏知识和经验,不能很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难以形成互动局面。另外,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压力使学生往往无暇顾及美术知识的学习,甚至懈怠敷衍美术课,导致高中美术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缺乏完善的教学设备设施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的学科,需要大量的教学设备和设施予以支撑,但是由于升学率和教学水平是评价学校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所以很多高中学校都将教学重心放在了高考科目教学方面,对美术教学的资金投入和设备投入远远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只能简单地进行理论讲解和说明,学生难以感同身受地体会到美术的美好,鉴赏和分析能力也很难提升,使学生逐渐对美术课失去信心。长此以往,导致很多美术课不能顺利开展和持续。
(四)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美术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观念过于陈旧和落后,过度加大对美术技法的授课比重,而忽视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难以满足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同时,由于高中美术学科不受重视,美术教师地位较低,参加深造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多,教学研讨的次数也较少,导致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综合教学水平低下。另外,美术鉴赏涉及的知识较多,涵盖面很广,而很多美术教师缺乏丰富的知识体系,见识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全面提高高中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渗入和推进,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被新型的探究学习模式和研究学习模式所取代。美术课程的开展,不仅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和审美能力,还更加强调多门学科的吸收和融合。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对高中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顺应教学发展潮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时学习最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教师还应该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构建美术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现代化设备
尽管目前很多高中学校均配备了多媒体等设备以便辅助教学的顺利实施,但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多媒体设备在美术教学中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教学设备相比,多媒体设备能够提供极大的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并且动态展示更为形象生动,能够直接触动学生的感知技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以适应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模式的普及和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高中美术教学评价机制
高中美术教学评价机制是否完善是衡量高中美术教学水平和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完善的评价机制除了评价教师教学水平之外,还应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表现和水平。在对高中美术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理性分析和评价,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以便提高教师的工作热忱,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在评价学生时,教师可以对学期开始、期中以及期末三个阶段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心态,以便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取得较大进步。
(四)构建科学的美术知识结构体系
高中是学生整个生涯中极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在高中阶段,学生所需学习的高考科目也较多,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很大,再加上很多高考科目也随着年级升高难度逐渐加大,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态和情绪,学习兴趣大大降低。高中美术课程时间短,内容多,而且相对较为枯燥,为了进一步改善和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节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美术教师必须强化对美术知识结构的整合,构建健全条理的知识结构体系,确保其实现科学性、层次性和规范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对比,仔细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的优点,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强化实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篇5: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研究论文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研究论文
一、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联系
1.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伊苏是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文化也随之不断迈进,并烙刻着某时代的特征。作为人类社会历史所积淀的产物,文化已成为整个国家及民族赖以维系的物质基础。而在大形势背景下依靠各民族祖先形成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都带上了一定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这也就契合了群众文化与当代文化发展的需要。包括民族服饰、诗词古经。思想观念等在内的民俗民间文化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就是某历史时期的群众文化的展示。在历史车轮向前的滚动中,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不论是抱残守缺,还是不断更新进步,它们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都对当时社会、经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它厚重的文化底蕴与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都是我国的民间文化的艺术风格、气质的反映。而它的所有,追根溯源,都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的要求下,我们的眼光不能只停留于对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更要注重对它的整合、创新与发展,使其跟上时代的脚步,促进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2.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对传承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艺术具有重要作用。
对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的传递,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功能。在我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进步和传承中,很多都以某种比较固定的形式传承下来,并保存了它们原有的特点。比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风俗,一直沿袭至今,受人喜爱。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并广布五湖四海。这就对我国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继承了传统的基础上,群众文化也不断进行着自身的拓展与创新活动。为了使我国新时期的群众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政府方面也应高度关注民俗文化的传承工作。群众文化对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它的保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事关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对其必须充分重视。
3.在传承中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因。
在我国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建设的新时期,对传统优秀文化继承的同时,我们还应对其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使之与群众文化得以更好的融合。由于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民族民间民俗艺术文化,在新时期经济发展进程中,并不会无故消亡,因此,我们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其加以保护和继承,以此最大性的发挥它的功能与效用。对于当今我国的一些法定节假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传统文化遗留的产物,它带给人们更多的时间去感受传统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魅力,并用批判的眼光,取其精华,去之糟粕,实现我国优秀民间民俗的承接与发展。同时,我们不应固步自封,要用世界的眼光,汲取外国文化精华的部分,使之与我国传统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相结合而发展。群众文化在与新时期发展特点的结合中,它的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例如以前的祭祀神灵至今的庆祝丰收,逐渐演变为一种平常都能够进行的娱乐活动。在这种演变过程中,不仅对传统文化赋予了其时代的特色,而且表达了一定的思想内涵,实现了继承中的创新与发展,满足了新时期人们对群众文化提出的更高要求,推动了群众文化迈向一个新台阶。
二、传承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与群众文化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化经济不断的发展中,消费民俗学、经济民俗学也随之兴盛起来,并成为一股潮流,从而引起许多相关学者的关注。并且怎样有效开发与利用民俗文化成为很多人所重视的一大现实问题。基于这一现实问题,使其发展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形式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全球化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者民俗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民俗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的发展对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反作用。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民俗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对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对西部大开发战略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并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实用性。因此,为了利用好它的这一功能,我们要从它的传统文化影响力入手,把我国的服饰、餐饮等行业不断向前推进,使之成为最具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先进文化。
总的来说,传承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对当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把这些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不断满足当代社会人们对文化的信需求,并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把新型的文化色彩应用其中,使文化的多元化得以更好的展现。
篇6:美术教育发展民族民间美术的通道论文
美术教育发展民族民间美术的通道论文
艺术是人类精神的呈现,民族民间美术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思想,映射着民族精神的光芒。根植于民族生活土壤上的民间美术不仅表现本民族人们的思想情感、意识和审美理想,而且经千百年来民族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浸润,已经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与特征。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变革,利用我国传统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育在认识上还存在偏颇,导致了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审美理想与文化价值的失落。
一、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1.民族民间美术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载体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文化发展的源泉。这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我们不能忘了‘回家的路’。因为人的情感需要它,人的心理需要它,我们走向未来需要它。”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与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间美术因其独特造型与审美方法,产生出鲜明的美感特点,质朴与淳厚所蕴藏着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在我国广大农村中,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是人们生活与情感传达的重要文化载体。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的民间年画,无锡泥人,陕西、河北、山东的剪纸与民间玩具、皮影,户县、金山、邳州的农民画与舟山渔民画,充分发挥了渔民和农民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富有民族特色与充满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2.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冲击着民间文化,使民间美术处于逐渐被遗忘的角落或部分慢慢地枯萎与变异。在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强势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中击下,已造成一种相当普遍的认识,认为过去的文化是落后的老土文化,只有现世的文化才是有价值的先进文化。令人感慨的是,这种思想在相当多的人群中,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占有相当市场。这正是作为民间文化重要一脉的民间美术逐渐消亡的社会背景和重要原因。这样的消亡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靳之林教授前对全国的皮影进行考察时,还有2500个皮影班活跃在山区与平原的城乡,现在剩下的民间皮影班还不到250个。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美术是记载和传播文化的最好载体之一。美术教育以独特的活动方式传递着人们的情感,表达着人们的审美需要。美术教育作为国家的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已普遍性存在着。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当前学校的美术教育中,对逐渐衰微消亡中的民间艺术来说,无疑是必须的,它将对民间艺术的延续起到一定的传承。
二、美术教育――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趋向
1.民族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育的大环境
随着我国对民间艺术保护意识的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培育了良好的人文大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昆曲与古琴名列其中,使得中国几十年来一直在努力从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近年来,国家下发了《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华民族民间保护工程的通知》等文件,并专门成立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心。由过去民间自发组织的抢救和保护活动已经发展为政府出面的工作,此项工作无疑对民间艺术的`消逝起到了遏制作用。第二,教育部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小学教育中的民间美术内容要达到课时总量的10%一20%,体现民族特色,充分发挥我国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个规定为民间美术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第三,教育部在新制定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等目标,这对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进行学校美术教育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第四,民间美术渐渐走进了主流文化研究的视野,研究者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把握其历史发展脉络和精神结构,使民间美术能够多元化、全方位地发展,民间美术的理论研究也呈现出多角度、跨学科的态势。第五,中央美术学院正在进行民间美术教育试点,虽说是个案,但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编写各具特色的本土美术教材
民间美术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传达着人们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但是,这种艺术精神的传承与显现,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而美术教材的编写无疑承担着这样的任务。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对本土美术教材的编写,应完整地把握民间美术的艺术精神,统筹地安排教学大纲与内容。现阶段教育部门虽没有一本完整的民间美术教材,但随着民间美术在现行美术教材中的比重加大,客观地讲,几年以后将会出现民间美术教材。我国已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提出编写美术教材既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目前,部分省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在新课标精神指引下,在现有教材结构的基础上,正在逐步加大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内容上的比重,教材中主要渗透了民间工艺、剪纸、年画与渔民画等一些民间美术内容。可以设想,今后省级美术教研室和部分学校将会组织专家,利用民间美术的资源编写乡土教材或校本教材,这将进一步推动民族民间美术的开展。也可以看到,对于民间美术教材的编写,一是给予民间美术以一定的课程地位,也可以把它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此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二是给美术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参考依据,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实施课程教学。三是教材的编写为学生提供了民间美术学习的方法,也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有助于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美感与精神。
3.优先在优势教育环境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
民间美术要改变目前的状况使其真正地“活”起来,学校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教育的途径,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以此来影响文化进程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优势的教育环境主要指经济较发达和民族民间艺术浓厚的地区。艺术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上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县域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往往对艺术影响于社会的认识程度较高,因此比较重视文化艺术的建设与进程。而文化艺术对地方社会经济的促进也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抢救保护民间文化艺术最终目的是要合理开发利用它们的潜在价值,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较发达的经济地区利用民族民间美术渗透到美术教育中首先成为可能。其次,拥有民族民间艺术的地区,也为其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平台。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不能脱离文化情境的,特别是本土文化。民间美术浓厚的地区,人们能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各种艺术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是我们人类精神所需要的,也会以宽容心来对待艺术,认为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同样具有价值,不会厚此薄彼,不会极端排斥民间美术。北京石景山区是一个民间文艺浓厚的地区,中国民协在此创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传承基地”,正是以学校的形式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并为民间文艺铺路搭桥。
4.民族民间美术产生新的生命力
当前,民间美术只有通过转化角度与通道,由此获得新生的可能。中国民协秘书长刘春香在一次授牌仪式上说:“在进行民族文化建设的今天,民间文艺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社区”。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无疑是一个落脚点,特别是在大学的文化情境中。而大学是主体教育,通过组织民间艺术家、专业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艺,把握民间美术的民族精神,才有可能为民间美术做出实质性贡献。当然,随着艺术传承对象的改变以及教师对艺术精神的理解,势必产生不同于以往作品的形式美感与审美需要。在这里,民间美术精神的传承与延续,美术教师是关键。教师是学习的激发者和信息的呈现者,教师的认识程度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达到对民间美术整体、辩证、动态的综合把握,应要求具备一定的民俗学、艺术学、人类学与宗教学的知识,并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准确、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表述相关问题。适应时代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利用、融合现代媒体技术(如电视、电台、录像、多媒体、互联网等)来推广优秀的民间文艺作品,有助于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实现民间美术的再创新。这种新的融合不仅给艺术提供了新内容,同时也给艺术提供了新的形式。应该看到,当主体对象发生根本性改变,重新进行融合、改编与创作后的新民族民间美术,必将会产生新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靳之林.论中国民间芙术[J].造型艺术.,(6)2―4.
[2]张伟.现代化浪潮下的年画走向[J].美术观察,,(2)11―12.
[3]董春雷.民间美术与学校教育[J].文艺研究.2005,(5)146.
篇7: 中学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一、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要鲜活
就教育教学而言,许多时候,我们的教育观念在指导着教学的行为习惯,教学行为反过来印证着教育观念。所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在理解现代教育观念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多考虑学生的需要,灵活地设置一些教学目标,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机会,使他们在鲜活的教学活动中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
(一)多给学生一些提升学习兴趣的机会
学习兴趣是持久学习的基础。初中美术学习需要保持一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立场出发,与生活实际、自身经验、科技发展相结合,设置趣味性课程主题及其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参与欲。另外,教师要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自然景物、石膏静物等实物,实现趣味性教学。
(二)多给学生一些欣赏感悟评述的机会
书籍、网络、美术馆、社区等资源也是我们初中美术学习的课程资源,可以让学生最直观地去了解民间艺术以及美术不同流派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果通过角色扮演、创意临摹等方式学习美术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还能在观察、体验、鉴别中开展探究、讨论和交流,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
(三)多给学生一些探究技能创新的机会
美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不仅能使初中生思维超越定势的羁绊,还能呈现灵活、主动、发散的状态,刺激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初中生喜欢走进自然,观察蕴含审美法则的物象并展开丰富联想,这样容易催生各种奇思妙想。所以我们需要开展创造性的活动,让他们的观察、想象、创新和表达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最终促进其心理成长、美感成长和创造性成长。
(四)多给学生一些升华精神人格的机会
树人立德,是教育的最高法则。初中美术教学只有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与审美教育有机融合,通过美术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通过丰富的视觉艺术形象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觉地认识美、热心地追求美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高洁的精神享受、平和的心态延续、博大的胸怀追求,成长为具有文化意识、责任担当和合作意识的新时代公民。
二、核心知识与价值取向要准确
时代的发展告诉我们,每个时代都有核心价值观,全民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具象的核心知识与准确的价值取向去填充。初中生与小学生不一样,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个时期非常重要,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的核心知识与价值取向一定要足够准确,要符合社会的主流认知,传播正能量。
(一)以发展审美判断能力和评述能力为目标
中外美术史上有许多杰出的美术家,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关注他们的思想、情感与艺术创新之举和艺术开拓精神,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欣赏、认识、分析、解读经典。这对初中学生学习美术有很大的好处,无论是从作品的表现语言,还是艺术家的感知角度、美术史的认知角度、艺术流派的演变以及美术文化现象等方面,都可以让学生在初中美术学习中提升审美判断能力和评述能力。
(二)以掌握造型表现能力和美术体验为目标
在初中美术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培养还是造型表现能力,我们通过美术活动、绘画示范等教学手段,能够迅速让学生掌握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等最基本的造型表现方法。初中生在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中,很容易产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同时,更要重视学习过程,使他们的艺术感知力、想象力和造型能力得到提升。
(三)以提升综合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
美术与生活密切相连,了解并掌握美术创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设计原理显得尤其重要。比如,在学习美术绘制草图时,不仅强调学生的动手参与和体验,还促进了独立思考、探究精神的培育,至于制作中根据设计意图去选择媒材,选择合理的工具和制作方法及对各种材料的感受,则进一步提升了初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以培养综合解决问题和联想能力为目标
美术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自然环境、音乐戏剧等知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需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打破学科知识壁垒,将美术与各学习领域知识进行糅合,在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尊重个性发展,允许多尝试、多体验、多探究,打开想象的空间,开阔思维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在保持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升的同时,提高综合思维水平,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实现人的知识体系和情感道德系统的整体建构。
(五)以健全知觉经验和审美敏悟能力为目标
生活是人生的中心,学会审美就是学会生活。初中美术教学中经常会开展室外写生、摄影等活动,对“唤醒”学生的眼睛与心灵,丰富视(知)觉,体悟平凡生活中的形式美感,充分调用美术技能学习和艺术化的表现能力有很强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基础,我们还需要通过对中西美术文化的对比、乡土美术的寻觅、跨学科知识综合探索,获得探索和创新的勇气,形成螺旋上升的经验结构,达成感性与理性的共融、审美与创新的共存。
三、评价标准与实施方法要实在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课程价值的一个过程,对判断学生学习效果、学习目标达成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初中美术教学评价中,我们应充分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发展性、诊断性、多元性和互动性,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既要关注美术知识、技能方面的情况,又要重视学习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一)常规性教学评价
就初中美术学习而言,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并掌握了美术情感的表达方式,评价中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并提供修正意见,促进学生美术学习。同时,通过评价获得准确的信息反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1.完善课堂程序,重视美术作业评价。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座谈交流,都是初中美术教学的常规评价模式。我们的评价结果可以是分数或评语,也可以是评语与等级相结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可以从创作构思、表现方式及技能等方面进行,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帮助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方向。
2.凸显整体综合,强化课堂教学评价。许多时候,美术评价不具备固定的标准。因此,在美术评价中我们应凸显整体性和综合性,以鼓励张扬个性、表达自我、发挥想象、实现创造为目的,既要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也要评价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评价对象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评价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
3.适时互动交流,实现课堂内外评价。适时举办以评价为目的的展示和课堂讨论活动,能使学生在课堂内外获得积极参与美术学习与主动评价的机会。通常,我们展示的内容、形式要追求灵活多样,与时俱进,既可以是美术、书法、工艺设计等实物展品,也可以是作品录音、录像等数字化展品;既可以是主题展览等实地展览,也可以是校园网、博客、QQ群等虚拟的展示。只有多渠道、多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才能实现初中美术教学的升华,完善学习的评价体系。
(二)综合性立体评价
在初中美术学习中,除了日常教学中的评价应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整体的美术评价我们也要注重学生的自评与互评,逐步使学生养成自我鉴赏和反思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
1.基于学习个性化,采取绿色评价。美术作为艺术创造的一种方式,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所以学生的艺术创作更无对错可言。因此,对于他们最终的学业成绩评定应该根据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采取综合性的绿色评价,发扬审美表现,提升审美情趣。具体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看是否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是否懂得欣赏生活,是否能美化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其次应看学生是否热爱美术,能否掌握一项美术特长或积极参加美术活动;最后则要看其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和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的过程,如是否积极参加美术社团、兴趣小组和校内外各级各类美术活动。
2.建立学习档案袋,践行过程性评价。美术学习档案袋是建立全景性评价的关键,记录了学生美术成长的历程。档案袋汇集了学生初中美术学习的所有过程性资料,一般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创作说明、自我反思(如对自己的学习历程与作品特征的描述、评价、改进的设想)、他人(如教师、同学、家长)的评价等,完整收集了学生美术学习中的思维过程和发展过程,呈现了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多元评价状态。不过,在使用美术学习档案袋进行评价时,我们要尽量避免将档案袋当作简单的容器,把所有的学习材料放在里面后,就束之高阁,不闻不问,最终使这一最科学、最实在的评价方式流于形式,那就没有意义了。
篇8:小学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小学生的审美认知水平和审美经验也开始更多的依赖于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问题,而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美术教育界极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一、网络游戏占据学生心理日趋明显
笔者作为一名美术教育教学专业的研究生,就曾在广西南宁市的几所小学进行实习考察中发现,网络游戏以其自身所独具的娱乐性与极佳的视觉感官体验吸引着广大小学生。网络游戏以其最独特的视觉形象在小学生的审美教育中发挥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学校实习期间,发现有三位同学,分别是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三位男生,总是在不厌其烦的利用课上、课件及其他可以自由时间进行绘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对象。其中四年级男生——K(化名),利用课下时间,不断的绘画一款名叫“我的世界”小游戏中的场景及主人公史蒂芬的形象。五年级男生——W(化名),喜欢不分课上课下时间,常常左手拎着直尺、右手握住中性笔,在自己的绘图本上不厌其烦的表现款式各异的汽车,多由自己设计款型及性能。六年级男生——Q(化名),喜欢战斗机,他有两大本速写本,上面均绘有关于宇宙、世界及相关的各类战斗机,时常谈论一些同龄学生看不懂,也很难交流清楚的相关主题内容。就笔者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而言,绘画表现游戏中的人物、场景、各种车型及其他绘画主题和造型特性的,有打斗、暴力倾向,通常不被美术教师及其家长看好。
二、游戏与艺术是相通的
(一)行走在自由的国度
从美术起源来看,游戏说是主观精神论的代表性观点之一。德国古典美学大师康德认为:自由是艺术创作的生命,在这一点上他认为艺术与游戏是相通的。康德看到了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他认为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成为促使艺术达到巅峰境界的主导要素。网络游戏属于游戏种类中较为重要且极具时代代表性的游戏之一,在当今网络讯息快速发展交流的空间中,除了自由权利外,网络游戏更多作为一种话语交往空间,解除了现实的禁锢,呈现了一个开放的领域,使得喜爱网络游戏的人得以在游戏中获得想象的统一。而这一独特性恰好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彩纷呈的视觉效果呈现使得学生的心灵与思想得到不同纬度的提升。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小学生以3—6年级学生的美术作品观察中发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激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学生提升自我认识,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其中,网络游戏中的视觉形象对少儿审美经验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二)登上美术与游戏的桥梁
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门类之一,更注重对学生思想感悟的启迪与灵性的引导,它是一种体验式的升华,而教育要达到培养的学生素养是不能仅仅通过外在力量的控制来实现的,更多的是需要借助于学生自身内在动力的激发,这一驱动力例如兴趣、爱好等。基于这一桥梁的契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以游戏的方式或将游戏带入美术教学活动,不失为一条妙计。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两种美术游戏:其一是自创游戏,即学生按照自身喜爱与需要而开展的充分表现自我的创造性游戏,简称自创游戏;其二是师定游戏,即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组织安排一定的教学游戏,简称师定游戏。实现美术教育素质化的手段之一便是鼓励美术游戏,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游戏。那么,如何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美术教学与美术游戏的有机渗透则是我们必须面对与解决的。而这一问题的探讨,主要基于对美术游戏教育化和美术教育游戏化的基本认识上。美术游戏的教育化,其实是将游戏进行更好的运用来提高对教育的服务功能。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以教育目标为蓝本,以教学内容和目标来分类组织游戏,通过对游戏的引导来迎合美术教育的方向。在美术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很容易将游戏的趣味性简单套入美术教育活动中,又常常将教育的严肃性过度带入游戏。因此,美术教育和游戏的融合,更多侧重的是在同一个目标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的游戏活动和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活动的和谐互惠的关系。游戏可以设定在课前的导入环节,从而进一步的为升华具体知识做好铺垫,从中抽象出道理来。教学情境中的学习与游戏伴随着经验的丰富与积累而更自然与完美。此外,游戏也可以是教学后的互动活动,通过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新知识与技能从而在游戏中得到很好的运用与创新,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与创造来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很好的把握度,既要教学目标明确,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与游戏性的发挥,将游戏的自主性、创新性与想象性留给学生。
三、要加强小学生对网路游戏的审美教育
(一)虚拟空间拓美术思维脑洞
关于网络游戏中“虚拟”一词,弗洛伊德曾说:“他创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或者更确切的说,他按照使他中意的新方式,重新安排他的天地中的一切。”在孩子玩耍的游戏中,他们凭借自己大脑中的设计营造适合自己活动的世界。在网络游戏里,透过虚拟的世界,每个参与者都能打造自己,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满足的快感。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时,可注重给予学生一个虚拟的空间,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策略的设定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有梦可做,有愿可许。
(二)穿越景象追人类美术创造
在网络游戏中时常出现不同维次空间的景象,如在模拟类、经营类、养成类的线性游戏中,可以用短短的几秒钟、几分钟来完成现实世界中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的事件。美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巧妙的与美术长河中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相结合。游戏中个体的生命成长过程与朝代变迁是瞬间的事,那么亦可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将瞬间的历史巅峰作品引入课堂,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场景再现,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好奇心,也可以从此点燃学生对艺术世界的兴奋点。
(三)叙事模拟引美术语言表达
在网络游戏中,叙事性是其典型的特征之一。挪威学者阿瑟斯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游戏,是通过“各态遍历话语”生成叙事。常见的游戏《魔兽世界》中,玩家可以进行不同的角色选定,不论是战士、裁缝、兽人、法师甚至精灵等人物,其独特的人物设定及经历可以引发学生对独特人生的思考。在教授学生观察、认识与理解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材质和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的同时,教师应该运用对称、和谐、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造型原理进行造型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美术语言增加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从而在造型活动中体验乐趣,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最终培养表现语言,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激发。总之,学生在游戏中所获取的不仅是自主学习的结果,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发挥的体现,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教育更多的是从由教师主导的教育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活动的过程,学生对学习的渴求与主动性发挥能力才是教育的重点与目标.
篇9:小学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小学美术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质的飞跃,整体社会对文化艺术的欣赏和追求都有一定的提高,所以要从小学开始重视孩子的美术学习。教师和学校要充分重视美术教学,认真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模式,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促进其健康成长等方面做出最大的努力。
1现阶段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教育基础设施不足,教学资源条件恶劣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育相关的教育部门还有学校和教师对美术教育都存在偏见,将小学美术视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导致其对小学美术的基础设施投入匮乏。由美术学科性质特点决定,美术的教学过程需要一定的空间和教学辅助的工具,例如在上素描课需要素描纸、各种型号的铅笔;上一些手工美术课时会用到彩泥、彩色纸,胶棒等等。但是在很多小学学校会发现小学美术教学资源不足,有些是由于重视度不够,在美术教育上的投入不足,有些是由于学校资金匮乏,不仅仅是在美术教学缺乏教学设施,其他科目也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以上问题都对小学美术教学造成了不利影响,虽然自从课改以来政府加大了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学设施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相较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2师资力量建设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美术中最现实,紧迫的问题也是与美术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最相关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由于学校资金或者环境条件等的影响,在小学美术教师中受过高等美术教育的专业美术教师较少,教师在美术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不够,而且很多学校一般一个美术教师要担任十几个班级的美术课程,大大降低了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许多专业的美术教师由于薪金待遇低不乐意到小学任教,还有原因是学校和相关管理部门对小学美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将其地位置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之后,对很多专业的美术人士从事小学美术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小学美术教育师资力量匮乏,并且相应的美术教学技能和方法不能满足现在美术教学的要求,影响学生的美术学习。
1.3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僵化,不能满足现代美术教育需求
在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小学教学模式还不健全。小学美术还没有做到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认知出发,按照小学美术的教育规律和孩子的心理发展来安排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当前我国小学美术的教学仍然是旧三步:美术入门、专业技能教受、重复训练。在美术入门课程的教授中,教师将相关的画图构型固定化,使得学生对图画构型的记忆模式化,在练习的过程中只要进行绘画就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绘画思维的拓展,在接下来的专业技能教学中,学生的绘画认知已经受到限制,很难有创造性的发挥。在强化训练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作业进行学生绘画能力的强化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想象空间,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2提高我国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水平的对策
2.1加大小学美术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要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蓬勃发展,需要政府、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对小学美术的充分重视,从人力、物力等方面增强对美术教育的扶持力度,系统有效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为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基础教育设施和良好的环境。而学校和教师方面则要将美术课程很好地结合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建立美术课程教室和活动室,充实教学内容,使得美术教学形式内容多样化,并且充分挖掘学校周边地区的教学资源,扩大美术教育范围,让学生们充分认识美术教学,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多接触美术。
2.2加强师资队伍交涉,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育的主导者,要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首先要建立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提高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学校要招收专业的美术人士并且定期组织美术教师进行专业进修或者业务培训,也可以邀请美术教学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来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加深其对美术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开展教师美术教学能力评估,建立奖励机制,对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以此来激励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探索,不断提高自我教学能力,增强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创新教育模式,丰富课堂内容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心理,遵循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思维认知规律,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布置雨的绘画作业给学生,不一定非要在下雨天通过视觉观察让学生来画,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听到的雨声、鸟声、人声充分想象画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的展现。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心理,通过开展一些游戏或者活动来教授学生学习绘画技巧和作品欣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到更多的知识。
3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性格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新时期,学校、教师和相关教育部门要充分重视美术教学,加大对美术教学的资金、建设投入,提升美术教学质量,使得学生真正从美术教学中获得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观念,陶冶自我情操。
篇10:小学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美术教育为学胶教育重点内容之一,一方面关系到学生的智力发展与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还是将国家教育方针具体落实的中医内容。给予学生美长教学,能够逐渐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人文与艺术三个方面的审美,并且还可以增强学生欣赏艺长作品的能力,令其道德品质与高尚情操得到培养l1j。本文对我国小学美长教育特点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划上提出了传统美长教育在小学美长课程中应用的对策,旨在给子目关人员提供部分参考资料。
一、小学美术教育特点
1.注重对学生素质进行培养
受社会要求及人类发展影响,直接决定我国美长教育基权点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课堂堤小学素质教育开展的主要环节,因此小学美长教育不汉传授美长基划,同时还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并且将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渗透在每个教学环节中。众所周知,素质教育可以促使人的知识统一性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由此素质教育贯彻执行过程中,小学美长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究其原因在于该措施一方面由信息社会发展要求决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未来人类的社会生活品质。
2.教学内容比较广泛物质材料是美术的媒年。
因此美术涉及范围较广,比如绘画、建筑、设计及雕塑等。小学美术教育不仅涵括以上美术范围,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设置了美术史、手工制作、美术欣赏及书法等课程,甚至在新的《美长课程标准》中,更是对美术学科课程内容进行了设计,划分为“综合与探索”、“造型与表现”、“欣赏与评述”等。小学美长课程内容愈加丰富,能帮助学生接受更多的美术内容,令其生活视野被拓宽,同时拓展其思维空,由此从整体上来说,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广泛的。
3.审美教育渗透在教学中
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实行学生美育的途径之一,因此小学美长教育不仅需要传授美侧芝能,同时还应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其审美能力,对其审美观进行培养,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素质!到。换句话也就是说小学美术教育目的及任务已经发生了改变,已经从以往重视美长教育的智育化、德育化转变为注重美长教育。在该改变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又提出了综合学科的理念,也就是把美术学科与舞蹈、音乐、戏居q等艺术学科相互结合,不断解赦学生思维、开拓其视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二、传统美术教育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开展的对策
1.引导学生自主了解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中,民间美长是其不可缺乏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保示L教学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比长榷讲授《头饰》该课时,课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去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民间美长作品,比如年画、剪纸、扎染等。学生收集到相关作品或者图片后,教师再让其进行详细的描述,让学生更加熟悉该类民间美术的表现方式,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待学生各抒己兀后,教师在此基划上对该类民间美术的含义、表现形式、技法及有关风俗传统深入年绍给学生,帮助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角脚分民间美长及其所涵括的文化传统。
2.合理选择切入口材料
传统美长教育在小学美长课程中开展时,教师可以适当选择部分学生熟悉且比较感兴趣的材料当作教学切入口,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其对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比如说在讲授《画梅》该课时,教师在授课前可以从互联网查找一些可以代表悔花并且又包含传统文化的图片及广告当作分析对象,逐渐给学生讲解,令其辨认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且与其他广告做对比,认知各种文化因素。比如,教师可以拿《大闹天宫》动漫电影为例,告知学生该电影的故事、背景,让其认识到电影当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的作用进行思考。
3.为学生创造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
小学美长教育中,为了可以有效地将传统美长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中,教师不仅需要自备教材进行授课,同时还应该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多直接与传统文化接触的机会,令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如教师可以邀请部分民间美术创作者给学生授课,与学生互动,并将个人作品及创作手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直接学习传统文化。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将校外艺术资源引入课堂,比如教师可以要求一些民间美术的社区成员来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或者邀请部分民族、类型的艺术家来给学生授课,让他们充分发挥角色模范作用,帮助学生更全面认识民间美术与文化。
三、结语
传统美术对当前社会与艺术的发展还是会形成一定的影响及作用,为了可以保证保证传统美长教育在小学美长课程中被具体落实,学校应该加大传统美术的重视度,且重视给学生开展传统美长教育,令学生在更加认识及认同传统文化的同时,逐渐引导其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
参考文献:
[l]易心,肖翱子.中国民间美术网.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王柯平,杨平,李中泽等.美国艺长教育新台阶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篇11:小学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当今时代属于知识经济,因此在教学当中,培养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能够最为有效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科当中就包含美术教育。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依然采用技能训练和传授技法的教学方式是不能有效满足当前对于美术教育要求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和锻炼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笔者根据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怎样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一、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
教育可以有效提升被教育者的能力,锻炼其智力,从而实现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在此期间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小学阶段的额美术教育当中包含四方面的创新:其一为创新人格与创新情感。也就是说往大了说创新要有一定的信念与理想作为支撑。其二为创新技能。主要是在学生自身参与到活动中而获得一定的体验与感受从而增大求知欲。其三为创新思维。即具有独创性的思维。其四为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进行教育创新的前提。
二、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意义
在小学阶段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一)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生成创新意识,美术是视觉方面的艺术形式,所以美术是不能脱离现实中的形体的,从而生成意向。意象源于对于现实当中事物的记忆和观察。在理论抽象以及形象自观介力当中可以产生诸多的创造性思维。
(二)正面作用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正面的作用,美术学科不仅是最具灵活性的学科之一,同时又是十分丰富多样的,因此对于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培养来说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自觉思维的能力。
三、针对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见和建议
(一)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并培养其该方面的创新意识
要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其中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要锻炼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够有勇气提问并且能够拥有强大的求知欲。并且在美术教学的实践当中要培养自我构思能力,培养自己的独特性。同时还要重视学生鉴赏能力以及创作能力的培养,在该过程中锻炼学生形象思维以及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创作与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学会全方位的对某件事物进行观察,并且能够突破常规的局限性,更具创造性的对其进行表达。
(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塑造良好环境
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造机会尤其是在探究方面,并且塑造一个愉快和轻松的氛围来供其学习。同时对于教师来说,还要在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鼓励,能够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肯定,师生关系要保持平等,这样一来,学生心中对于师生关系的障碍就会得到消除,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促进产生创新思维。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尤其是在创作方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使评价机制更具合理化和科学化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之后会大大的提高对于学习的积极性,相反的,若是得到教师的否定,也会由此一蹶不振,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因此,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就要合理、科学的对学生美术创作进行评价,将原先较为单一和传统的评价标准进行摒弃,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掌握学生进行创作过程中是否进步的实际状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独立性创作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并且还要加入竞争机制,要及时表扬优秀和努力的学生,从而有效激励学生的创新以及思考。
(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发挥主导型的,只有教师是一位合格的创新者才能谈得上教育学生和培养起创新思维,同时对于教师来说,也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让学科之间紧密关联起来,从而有利于学生创作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就开始积极主动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目前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何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教育工作者在美术教育中侧重小学生自身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在整个过程当中,教师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只有不断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才可以以此来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
篇12:小学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愈加认识到美术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美术教育也真正得到了重视,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问题出发,找到解决策略,从而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出色的人才。
一、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落后
在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今天,一些学校在评价教师和学生时,仍将学生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而美术教学和升学率的提高没有直接关系,这也导致了一些学校的美术课堂被占用,甚至美术课被取消。并且,一些小学相关领导认为美术课随便一个教师都能教,这也导致美术师资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设置比较片面
首先,由于受到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学校都对学生的考试科目学习成绩比较重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美术等科目。其次,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方式也比较简单,这样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一些美术知识和技能,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最后,在学科体系中,美术课程的地位较低,学生要花更多的精力学好“主课”,这就影响了美术教学的开展。
3.美术教师素质较低
现在一些小学的美术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无法满足当前美术教学的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美术教学质量较为低下。
4.评价方式单一
在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进行评价时,教师往往比较重视美术技能和技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意。即便是重视技能、技法,也仅仅局限在训练方面,所以评价内容比较单一。此外,以往评价时,往往是教师评价学生,这种评价的方向是单一的,并且在评价过程中也没有从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价值观与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影响,没有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
二、做好小学美术教育工作的策略
1.转变观念,给予美术教育足够的重视
美术是一种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结合了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敏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较快,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美术的优势。所以,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必须认识到美术的重要性,转变观念,从美术专业领域出发做好美术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2.进行教学资源整合,给美术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美术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教育内容也比较丰富,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做好美术教育工作。美术教师教学时不应该局限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法,而应该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教学。这便要求教师重视教学资源的整合,将黑板报和墙报等利用起来,这样不但能够更好地进行美术教育,还能够展示美术的教育成果。
3.提高美术教师的素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素质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便要求小学美术教师提高综合素质。现在一些小学的美术教师不但数量较少,专业化水平也较低,这也制约了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重视对新课标的研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做好教学设计,确保自己的教学设计不但符合学生的需要,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水平。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培训,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可能做好小学美术教学工作。
4.优化教学评价
以往的美术教学评价往往比较片面,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认识到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但重视学生技能和技法的提高,还应该重视学生创造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此外,在评价方式方面也应该进行一定的改进,将教师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才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将来的提升和改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美术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但是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尚存在诸多问题,这便要求相关教育者真正认识到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从实际问题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切实做好小学美术教学工作。
篇13:小学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竞争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国家开始大力推进青少年的素质化教育,要求在青少年的教育中要重视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注重挖掘儿童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使得小学美术教学能够与时俱进,为儿童日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以人性化教学方式激发儿童的参与和创作热情。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通过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美术学等专业学科,对小学儿童美学情操培养展开研究,使儿童在掌握基本美术技能的条件下,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美学教育,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使其具有发现美的眼睛,感悟生活,使美术回归生活的本源。根据教师能力的相关培训和国内外教材的查阅,笔者将培养小学儿童美学情操的方法总结为以下四种:
一、整体法与个性法合理结合
1、整体法
整体法是指将每个年龄段的小学生都看作不同的整体,根据年龄发展阶段进行教学,主要分为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和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等三个年级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历的积累,不同年级段的孩子对美学有着不同的认知,教师要通过平时与学生的交流和相关的社会经验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体教学。低年级段学生刚刚步入小学校园,他们审美情感主要依靠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因此这时候的教学要注重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教授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而对于小学高年级段,学生们经过了几年的校园生活已经开始慢慢形成社会经验,对于事物的美丑也有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更加注重同龄人的意见,这时候的美术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进行教学和对话,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以朋友的身份对其审美提出意见和建议。
2、个性法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孩子在对美术的理解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要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然后在美学教育中根据其性格特点进行点拨。如有些孩子在学习五年级下册课本第3课中祖国、家乡、和平等作品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些在第15课中的自然、环保、科技等主题下积极活跃……教师要结合美术课本的编写结构来发现学生的培养方向,可能是时间上的古今,可能时地域上的中外,也可能是结构上的立体与平面,或是色彩上的冷色与暖色,以及更高级的情感上的喜怒哀乐,教师可根据儿童对美学的不同兴趣点,组织其参与不同类型美学作品的创造,在不同主题下引导其观察生活,动手实践。
二、直接法与间接法相得益彰
1、直接法
直接法是指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直接性传递的美学元素,比如在教学时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声调语速等,以及教师在讲述相关案例时的个人意见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审美的重要因素。比如在评析某件作品时,老师给予鼓励的眼神或是带头鼓掌表扬,都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老师鼓励性的语言也会给予学生无限动力,比如在进行美学元素探寻时,有些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观点,教师应该对于这种勇于发言和积极思考的行为进行表扬,如果一味的批评或漠视,就会使得学生在日后的美术创作中缺少创作激情,对审美主题选择上畏首畏尾,难以打开思路。
2、间接法
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模仿,也是孩子道德理念及生活方式塑形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美学情操培养要根据孩童模仿的特点进行教学。在美术作品赏析时不仅要注重作品本身美学价值的传递,还要向其讲述美术作品创作者的优良品质,讲述创作者在作品完成时所做的准备工作、努力方向以及寻找素材的方法,向儿童传达只有心灵美的作者才能创作出美丽的作品,用典型人物范例进行间接式美学培养,如《七色花》作品中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丽的,《图画里的声音》中民族自豪感是美丽的,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美学理念: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三、反复法和多样法相辅相成
1、反复法
贪玩是孩童的天性,很多孩子都是上课时左耳朵进,下课时右耳朵出,尽管在上课时认真听取老师的教学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存在着知识流失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美术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回顾上节课的大体内容,并请学生进行复述,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再一次回忆起上节课的知识点,也会因为老师的提问而进行课下主动对知识的回顾和温习。
2、多样法
积极采用我国教育部提倡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进行美学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参与感,在与同龄人的讨论中更能激发其竞争心理和参与热情,可以很好的打开其创作思路,扩大其对美学的寻找范围,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作品展示,二维到立体的变换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或积极举办作品展,让学生们重视美术作品的创作,创作所带来的荣誉也能够促使其在生活中注重美学素材的积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各科文化的交流融合中探索新的美学领域。
四、总结
我国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强调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更加注重其精神内涵和心理美学的培养。在美术这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中,美学情操对儿童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发展规律,在客观上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从家庭、学校、课堂等方面进行层层推进,关注儿童的成长特点,丰富其美学素养,改革教学方法等,能够为儿童未来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创作者健全、优秀的心理品格。
作者:王春丽 单位:吉林市昌邑区通潭路小学
篇14:小学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一、应用综合版画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
进行综合版画创作时,需要用到多种材料,对材料的接触和处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在低年级学生的美术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带来一些材料进行综合版画的创作,学生带来了硬币、树叶、贝壳等材料。我先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材料是什么材质的,材料上面有哪些纹路和花纹,这些纹路和花纹有什么特点。学生在细致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应用形象思维建构材料纹路和花纹的表象。然后让学生在材料上自主涂抹颜料,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材料上涂抹上各种好看的颜料。在材料上进行颜料的涂抹可以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有效训练了形象思维能力。最后,让学生在白纸上进行拓印,拓印的图案可能和学生的想象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在辨别这些区别的过程中,形象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高。从整个综合版画制作过程中可以看出来,综合版画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是非常有效的。
二、应用综合版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死穴,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使用综合版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综合版画是比较开放的,学生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的思想充分地表达出来。综合版画创作的过程给了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在对小学中段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使用吹塑版来创作综合版画,吹塑版上容易进行刻制,只需要用牙签或者较硬的圆珠笔就可以刻制图案。我会让学生先用铅笔在吹塑版上进行创作,描绘出自己欲构思的图案,这个时候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绘画,只作简单的指导。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能够把自己最想画的画描绘出来。学生绘画完毕,让学生利用硬头的圆珠笔来刻画图案的轮廓,轮廓刻画好了之后,引导学生涂抹颜料。学生涂抹颜料时,要对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遵循美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综合版画的开放性好,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应用综合版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学生的一个基本能力,依靠讲授和做练习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才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主提升动手能力。综合版画的最大好处就是创作过程比较多,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效果较好。比如: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我尝试使用木板进行综合版画教学。木板比较坚硬,学生需要利用刻刀才能刻画图案。在刻制之前,我要求学生先在白纸上设计出将要刻制的图案,然后按照预先的设计进行刻画,木板刻制过程比较复杂,很多时候一个学生是无法完成的,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相互协作,相互探究中,合作能力提升了,每一个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都能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应用综合版画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小学美术的基本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艺术素养,要使学生艺术素养得到提升,只有让学生不断地观察和创作。综合版画工序较多,创作过程也较复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各种材料的材质和纹路,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勾画设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研究,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的艺术素养是能够得到发展的。比如:对高段年级的学生进行综合版画教学时,我先收集一些优秀的版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学生一起探究这些版画作品的艺术特点,让学生感知优秀艺术品的魅力。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最后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作品,还将比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欣赏、创作、点评的过程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的。
五、结束语
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该抓住综合版画的特点,给学生充分的创作时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使综合版画成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一个特色内容。
作者:恽蕾 单位:常州市谭市小学
参考文献:
[1]姬慧.综合版画特有功能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3,05.
[2]郭红雨.版画教学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理念中的体现和应用[J].艺术教育,2013,01.
[3]王佳.浅谈吹塑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效果[J].教育艺术,2012,04.
[4]董玄.版画教学在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中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