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2 组成物质的元素 教案
【学习目标】
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3.能从组成上识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重点】元素符号及其意义;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
【难点】
1.元素符号意义
2.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
3.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简单分类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学生研读,教师引导点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课本涉及的器材和药品
【教学流程】教师提示→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看书、实验并提问→教师分析讲解→尝试练习→学生自我小结
达成学习目标1至3,分三步完成:A.达成目标1和2 B.达成目标3 C.巩固目标1、2、3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A.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看书→学生讨论→建立“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观点[引入]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早在几千年的古代,中外哲学家都在探讨这个问题。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万物是由气、水、火、土四种元素形成的。我国早在战国末年就提出"五行说",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这是朴素的五元素说,为元素概念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板书]单元2组成物质的元素
请阅读,总结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讲解]研究表明,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化学元素打交道:吸入的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同学们熟悉的碳铵、尿素、硝铵之所以称为氮肥,是因为它们都含氮元素……思考问题
阅读学习目标
讨论和交流,归纳得出结论: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激疑探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道学习要求,有的放矢
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及能力,建立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观点。
B.教师提示→学生看书、实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达成目标1和2元素是什么呢?
请看课本表2-1
引导归纳:
[板书]一、元素与元素符号
1.元素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讲解]为了确认组成物质的元素,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请同学们完成[实验探究]:纸、火柴梗、枯树叶的组成元素。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总结结论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有110余种,请看附录5,元素周期表,表中有几种颜色?根据颜色可以把元素分为几类?
指导学生归纳:
[板书]2.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
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板书]3.元素符号
指导学生看课本
(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指导学生看课本完成“交流讨论”1和2,
指导根据元素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板书]二、根据元素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看课本表2-1,并交流总结:
由表中可得出: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可能会不同。不论是水分子中的氧原子,还是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都是氧元素的原子;水、酒精、
淀粉中含有的氢原子都是氢元素的原子,可见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
完成[实验探究]:纸、火柴梗、枯树叶的组成元素,观察现象,总结结论
金属元素(金字旁)
元 非金属元素(石旁、气字头、三点水)
素 稀有气体元素(气字头)
看课本表2-2
总结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并记忆常见元素的符号。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某种元素(宏观意义)
②表示某一个原子(微观意义)
注:对于a 金属;b 稀有气体;c 碳、硫、磷、硅等三类的元素符号则还有③表示某物质(宏观意义)
通过认真分析表中信息,找出规律,学会归纳,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培养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会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
联系中文名称造字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元素的分类
学会归纳,找出规律,促进学生理解学习。
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即背课本P30表2-2中的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要求学生注意易错易混的元素符号。
掌握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书写要规范。
学会根据元素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教师提示→学生看书→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达成目标3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氧化物等)
[板书]三、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
认识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记住几个“最”。
1.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Si、Al、Fe、Ca
2.海洋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H、Cl、Na
3.人体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C、H、N、Ca
知道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学会区分方法
讨论
学生看课本及图2-9认识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记住几个“最”。
自读“拓宽视野”
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区分方法,
认识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
记住几个化学元素之“最”,
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元素的理解。
C.学生小结课堂收获→巩固练习→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课堂小结
学生各抒己见,自己课堂小结
做练习,进行思维训练
学生练习,教师评价。学生间可以讨论,教师多观察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得失,心中有数,便于及时矫正。
明确本节知识内容及要求。
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
【板书设计】
一、元素与元素符号
1.元素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
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符号
(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某元素(宏观意义)
②表示一个某原子(微观意义)
注:对于a金属;b稀有气体;c碳、硫、磷、硅等三类的元素符号则还有
③表示某物质(宏观意义)
二、根据元素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氧化物等
三、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
1.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Si、Al、Fe、Ca
2.海洋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H、Cl、Na
3.人体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C、H、N、Ca
【学习目标】
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3.能从组成上识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重点】元素符号及其意义;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
【难点】
1.元素符号意义
2.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
3.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简单分类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学生研读,教师引导点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课本涉及的器材和药品
【教学流程】教师提示→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看书、实验并提问→教师分析讲解→尝试练习→学生自我小结
达成学习目标1至3,分三步完成:A.达成目标1和2 B.达成目标3 C.巩固目标1、2、3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A.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看书→学生讨论→建立“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观点[引入]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早在几千年的古代,中外哲学家都在探讨这个问题。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万物是由气、水、火、土四种元素形成的。我国早在战国末年就提出"五行说",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这是朴素的五元素说,为元素概念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板书]单元2组成物质的元素
请阅读,总结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讲解]研究表明,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化学元素打交道:吸入的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同学们熟悉的碳铵、尿素、硝铵之所以称为氮肥,是因为它们都含氮元素……思考问题
阅读学习目标
讨论和交流,归纳得出结论: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激疑探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道学习要求,有的放矢
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及能力,建立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观点。
B.教师提示→学生看书、实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达成目标1和2元素是什么呢?
请看课本表2-1
引导归纳:
[板书]一、元素与元素符号
1.元素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讲解]为了确认组成物质的元素,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请同学们完成[实验探究]:纸、火柴梗、枯树叶的组成元素。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总结结论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有110余种,请看附录5,元素周期表,表中有几种颜色?根据颜色可以把元素分为几类?
指导学生归纳:
[板书]2.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
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板书]3.元素符号
指导学生看课本
(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指导学生看课本完成“交流讨论”1和2,
指导根据元素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板书]二、根据元素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看课本表2-1,并交流总结:
由表中可得出: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可能会不同。不论是水分子中的氧原子,还是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都是氧元素的原子;水、酒精、
淀粉中含有的氢原子都是氢元素的原子,可见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
完成[实验探究]:纸、火柴梗、枯树叶的组成元素,观察现象,总结结论
金属元素(金字旁)
元 非金属元素(石旁、气字头、三点水)
素 稀有气体元素(气字头)
看课本表2-2
总结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并记忆常见元素的符号。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某种元素(宏观意义)
②表示某一个原子(微观意义)
注:对于a 金属;b 稀有气体;c 碳、硫、磷、硅等三类的元素符号则还有③表示某物质(宏观意义)
通过认真分析表中信息,找出规律,学会归纳,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培养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会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
联系中文名称造字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元素的分类
学会归纳,找出规律,促进学生理解学习。
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即背课本P30表2-2中的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要求学生注意易错易混的元素符号。
掌握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书写要规范。
学会根据元素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教师提示→学生看书→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达成目标3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氧化物等)
[板书]三、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
认识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记住几个“最”。
1.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Si、Al、Fe、Ca
2.海洋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H、Cl、Na
3.人体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C、H、N、Ca
知道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学会区分方法
讨论
学生看课本及图2-9认识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记住几个“最”。
自读“拓宽视野”
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区分方法,
认识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
记住几个化学元素之“最”,
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元素的理解。
C.学生小结课堂收获→巩固练习→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课堂小结
学生各抒己见,自己课堂小结
做练习,进行思维训练
学生练习,教师评价。学生间可以讨论,教师多观察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得失,心中有数,便于及时矫正。
明确本节知识内容及要求。
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
【板书设计】
一、元素与元素符号
1.元素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
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符号
(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某元素(宏观意义)
②表示一个某原子(微观意义)
注:对于a金属;b稀有气体;c碳、硫、磷、硅等三类的元素符号则还有
③表示某物质(宏观意义)
二、根据元素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氧化物等
三、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
1.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Si、Al、Fe、Ca
2.海洋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H、Cl、Na
3.人体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C、H、N、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