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化学教案设计 > 初三2023化学教案设计

初三2023化学教案设计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初三2023化学教案设计5篇

化学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药物、材料、能源、环境等,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挑战提供了解决方案。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化学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学习。

初三2023化学教案设计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教学用具:

药品:高锰酸钾

仪器:试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导管、烧杯

用品:火柴、棉花、玻璃片

教学过程:

【预习案】:

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 色 味的____ 体,密度比空气略 , 溶于水。

2、实验室中氧气是怎样制得的?

常采用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得氧气。

3、KMnO4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H2O2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5、KMnO4是一种 色的 体,H 2O2是一种 色的 体,MnO2是一种 色的 体。

【教学案】:

环节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几种实验室制取O2的方法?

结合上节课的所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KMnO4制O2的过程。

用KMn O4制O2,第一过程应考虑实验原理,即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请位同学上黑板来书写我们上节课学过的KMnO4制O2的表达式)

环节2: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我们知 道任何一套制气体的实验装置都可以分为二个部分,即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下面让我们探究KMnO4制O2应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什么样收集装置?

①多媒体投影:气体发生装置的二种类型

呈现:KMnO4的外观

问:KMnO4是什么状态?KMnO4制O2的反应条件是什么?

思考:KMnO4制O2应选择哪一套发生 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②多媒体投影:三种收集方法及相应的装置

复习:这三种收集方法分别可以收集什么样的气体?

问:O2应该怎样收集?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环节3: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操作。

1、实验室制取O2,第一步操作应该做什么?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请一位同学上台进行操作。)

(归纳并板书:1、查)

2、第二步操作应该做什么?

(向试管中加入固体,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把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归纳并板书:2、装 3、定)

多媒体投影:上课前组装好的实验装置。

问:(1)试管口为什么要塞一团棉花?(对比实验:一个盛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点KMnO4粉末。)

(2)加热KMnO4 ,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3、第四步操作应该做什么?

(点燃酒精灯,加热)

(归纳并板书:4、点)

问:加热时,能不能一来就固定加热?一来就固定加热会产生什么后果?固定加热之前,要先做什么?怎么操作?

4、加热固体后,导管口就会有气泡冒出,这时候就准备收集氧气。

问:导管口刚开始冒气泡,能立即收集吗?立即收 集会怎么样?什么时候可以收集?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收集一瓶O2,收集满后把它取出来放在桌面上,并撤装置。

(这两位同学的操作规不规范,有没有需要纠错的地方。下面地对操作中的一些要点我们再讨论一下。)

问:用排水法收集O2,怎么知道O2已收集满了?满的现象是什么?

收集满O2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来之后要正立放在桌面上,为什么?

撤装置时这两位同学先撤了什么?后撤了什么?正不正确。为什么 要这样做?

归纳并板书刚刚的操作要点分别是:5、收 6、离 7、熄)

5、问:这两位同学收集到的这瓶气体到底是不是O2,如果我们要验证,应该怎样验证呢?

问: 在实验室中除了用排水法收集O2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O2?(向上排空气法)

实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

问:怎么知道这瓶O2已收集满了?

问:用排水法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哪种方法收集到的O2更纯净呢?

环节4:课后小结

现在我们小结一下:

(一)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气体发生装置 固体加热型

气体收集装置

(三)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试管中装入药品并塞一团棉花;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

5、收集气体;

6、将导管移出水面;

7、熄灭酒精灯。

查装定点收离熄操作歌诀:茶庄定点收利息

(四)收集方法及依据

1.排水法

依据O2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

依据O2的密度比空气大

思考:这两种方法收集到的气体哪种方法更纯净?

(五)检验及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复燃了,则气体是氧气。

验满:1、排水法:当大量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O2已满;

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六)放置方法:正立放在桌子上,并盖上毛玻璃片。

依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篇2)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初步认识分解反应;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实验方法为实验法、观察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操作能力,通过实验,丰富科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情分析

学生目前已经认识了一些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学习了药品取用、加热、仪器连接、排水集气等基本操作,学习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学习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以及氧气的性质,也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独立的实验基本操作,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学习制取氧气的知识基础,但如何将单个的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连贯起来并制取出具体的物质更毫无所知。所以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重要意义。

3重点难点

1、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实验操作。

2、通过本课学习,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问题导入

回顾:“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及氧气的性质”,提问:“实验是如何制取氧气的?”问题的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2【讲授】明确目标

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三种方法。

1.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

2.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制氧气。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本节课我们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来研究实验制取气体的整体流程。

活动3【活动】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原理,教师解答实验室选择制氧气药品的原则,为将来学生学习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打好基础。

活动4【活动】小组合作

学生小组合作,尝试用已给实验用品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因为好奇心及求知欲,他们很快的投入到了课堂的学习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学困生也很快的加入到了研究讨论中。

活动5【讲授】教师点睛

依据学生组装的实验发生装置,教师采用相片记录的模式展示给大家看,让同学们在自己的成果中寻找问题,互帮互助,相互学习,最终解决问题,提升自己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的认识,为以后学习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打好基础。在明确了发生装置不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

活动6【活动】实验收集装置的选择

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收集装置,集合教师给出的另外两种收集装置,再依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对收集装置进行选择,并自主总结出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教师对重点、难点、关键点及易错点给予强化提升。

活动7【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步骤

学生依据所给的实验装置小组内讨论实验步骤,探究制取氧气的整体流程。

活动8【活动】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室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整体流程,学生认真观察,并与自己探究的过程进行比对,不断发现问题并改正。此过程中,学生在已有的思考下进行自我反思,达到了知识的提升并加深了对整个流程的理解、强化记忆。

活动9【活动】学生总结实验步骤

学生通过不对的反思、改正,总结出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入药品

3、固定安装试管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加热

5、收集气体

6、把导管从水槽中撤离

7、后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活动10【讲授】给出简单记忆的方法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查 茶

2、装入药品 装 庄

3、固定安装试管在铁架台上 定 定

4、点燃酒精灯加热 点 点

5、收集气体 收 收

6、把导管从水槽中撤离 离 利

7、后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熄 息

活动11【活动】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分组完成实验: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

活动12【活动】检验气体

检验收集的气体为氧气,小组合作总结检验氧气的方法及氧气验满的方法。

活动13【练习】自主完成

一、看图找出装置中的错误并改正。(图片于素材中)

二1、为什么要检查气密性?

2、为什么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应该放一小团棉花?

3、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时,要等气泡均匀后再收集?

4、为什么排水法实验结束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

5、为什么试管内导管不宜深入过长?

活动14【测试】自我检测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⑦③②⑤④⑥ B、⑦②③①④⑤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在导管口出现什么现象时才收集( )

A.没有气泡冒出 B.刚有气泡冒出

C.气泡断断续续冒出 D.有连续气泡冒出

3.若用试管加热固体时,若出现试管炸裂现象,其原因不可能是( )

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了 D.试管夹在中上部

活动15【作业】作业安排

自主完成所发试卷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

2.了解什么是混合物和纯净物,并能进行区别;

3.了解排水集气法的基本原理;

4.简单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以及空气的污染和污染防治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判断空气的组成;

2.能区别简单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初步了解简单仪器的使用,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

3.了解氮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4.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大气污染。

过程与方法:

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的愉悦,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联想,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善于交流与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空气的成分,纯净物、混合物概念的形成。

教学方式:科学探究,实验——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你对空气了解多少;

2.你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3.你能“捕捉”到空气吗?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积极发言的习惯。

一、探究空气的成分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 % ,氦、氖、氩等稀有气体0.94 % ,二氧化碳0.03 %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

讲解: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一种有多种成分的气体,且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不相同的。

1.观察红磷燃烧现象;

2.观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归纳小结、整理知识。

引出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讲述空气成分的发现史,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学生实验:“捕捉”空气的实验。

提问:怎样把一只集气瓶中的空气“捕捉”到另一只集气瓶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氮气和稀有气体

讲解氮气的性质和用途,使学生对空气中主要成分氮气用途有所了解。

植物吸收氮的原理:引导学生阅读并讲解,讲述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和它在生产和科研中的用途。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知识面,形象、直观地了解稀有气体。

三、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

提问: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被污染后空气会造成哪些危害?

3.怎样防止空气被污染?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日报:

了解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

小结: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仪器、装置的探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管(带胶塞)、集气瓶、水槽、棉花、高锰酸钾、火柴、药匙、纸槽、小木条

五、教学过程

一、 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b.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c. 实验步骤:

a).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b). 装: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c). 定: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d). 点: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 收: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 离:移离导气管。

g). 熄:熄灭酒精灯

d.注意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 ————→ 水(H2O) + 氧气(O2)

b. 注意事项:

a).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 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c). 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 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e). 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二、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1)具体过程

(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六、板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加热H2O2 H20 O2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催化剂 K2MnO4 MnO2 O2

二、分解反应

三、工业制氧气

七、教后反思:

八、效果检测:

1、在分析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时,有下列几种判断。请你简要分析正误。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如果错误,请举出一个否定它的实例。

(1)必须选择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须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须使用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必须用排水法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上面对化学制取氧气课时的教案知识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篇5)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是在上节课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复习,对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为此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 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也是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的能力。而且在第一课时中,学生也初步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氧 气的方法和原理,因此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1、对一般气体制取方法的总结归 纳,使学生学会发现并总结事物的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采取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扮演着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角色。 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与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被学生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解决。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用具:药品:KMnO4

教学过程:

环节1: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几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复习]带领学生复习实验室中制氧气的三种方法:加热KMnO4、分解H2O2或加热KClO3。

[引出主体]结合上节课的所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KMnO4制O2的过程。并让学生上黑板书写第一过程中的实验原理——KMnO4制O2的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环节2:探究高锰酸钾制O2的实验装置。

[复习]实验室中任何一套实验装置都可以分为二个部分,即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

[思考]KMnO4制O2时应 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和什么样的收集装置?

1、探究KMnO4制O2的发生装置如何选择?

①多媒体展示:二套学过的气体发生装置。

②多媒体展示出KMnO4的状态,并让学生说出KMnO4制O2的反应条件。

③引导学生思考:KMnO4制O2应选择哪套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④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2、KMnO4制O2的收集装置如何选择?

①多媒体展示:三套化学上常用的收集方法的装置。

②复习:这三种收集方法分别依据了气体的哪些性质?

③提出问题:氧气应该怎样收集?

④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 答问题。

环节3:探究高锰酸钾制O2的实验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探究。

实验探究 的过程设计如下所示:

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后获取信息(如查阅资料、自由讨论等方式)→实验操作 →解决问题→分析归纳,让学生了解了实验室制取O2的思路和方法→ 延伸到让学生了解到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设置了十个问题,依次如下: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试管口为什么要塞一团棉花?(对比实验:一个盛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点KMnO4粉末。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试管口塞棉花的重要性。)

(3)为什么试管口要 略向下倾斜 ?

(4)固定加热前,要先做什么?目的是什么?怎么操作?

(5)导管口刚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能立即收集吗?为什么?什么时候才可以收集?用排水法收集O2时,怎么知道氧气已满了?满的现象是什么?

(6)收集满O2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来怎样放置在桌面上?

(7)实验结束后,要撤装置,先撤什么?后撤什么?

(8)如何检验一瓶气体就是氧气?

(9)给你一瓶O2,如何验满O2?

(10)排 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哪种方法收集到的O2更纯净?

环节4:课后小结

现在我们小结一下:

(一)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气体发生装置 固体加热型

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或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四)收集方法及依据

1.排水法 依据O2不易溶于水的性质

2.向上排空气法 依据O2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思考:这两种方法收集到的气体哪种方法更纯净?

(五)检验及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复燃了,则气体是氧气。

验满:1、排水法:当大量气泡从瓶 口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O2已满;

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六)放置方法:正立放在桌子上,并盖上毛玻璃片。

依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环节5:板书设计

(一)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气体发生装置 固体加热型

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或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三)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四)检验:

(五)验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初三2023化学教案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