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历史教案设计 > 《华夏之祖》教学设计(通用2篇)

《华夏之祖》教学设计(通用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华夏之祖》教学设计(通用2篇)

《华夏之祖》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华夏之祖》是六年级历史上册的第3课。它讲述了起源于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尤其是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了基础,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获取历史知识、团结协作的能力及以古鉴今的学科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炎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炎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探究分析

  【设计理念】

  历史是一门充满人类怀旧情绪的课程,对古史的探秘欲望是学生走进历史的最大兴趣支点,而它以古鉴今的学科思想又成为指导自己规划人生、探索生命的理论起点。历史课堂应该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能在抚古追今中相互碰撞,相互激发,不断地丰富知识,达到深邃思想、升华情感的目的。这就是本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

  【课前准备】

  1、课前根据预习学案,自主先学,分组探究

  分组:全班分成9个大组――1-3组是战地记者组,4-6组是部落采访组,7-9组是会议报道组。

  2、分组探究题目:

  1-3组

  [结合教材13―14页『炎黄战蚩尤』一目分析、讨论,最后将本组成果,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并汇报成果,选出中心发言人。]

  1、说说有关炎黄战蚩尤的相关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交战双方、过程、结果。

  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

  4-6组

  [阅读教材14―15页『炎帝和黄帝』一目,思考、讨论,最后以课件的形式汇报成果,并选出中心发言人。]

  1、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对后世分别有哪些贡献?

  2、你如何评价炎帝和黄帝呢?

  7-9组

  1、选出演员,排练课本剧《部落联盟首领的产生》

  2、结合教材内容,讨论:什么是禅让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3分)

  1、在背景音乐《黄帝颂》中播放《祭黄大典》的视频。

  2、看完后教师提出:巍巍华夏,历史悠悠。通过《祭黄大典》的视频,我们被万人祭奠的浩浩场面所震撼。作为我们祖先的黄帝为什么至今仍受到炎黄子孙如此的敬仰?让我们带着困惑与探究的欲望,穿越时空,去探索历史……

  2、展示交流(20分)

  (一)战地记者组

  学生

  1、首先请从涿鹿大战的战场上归来的战地记者组的中心发言人担任小老师,借助其小组课件,报道有关『炎黄战蚩尤』的战况。

  2、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在1-3小组内补充、及4-9组的组外补充相结合下,逐步明晰、完善炎帝与黄帝在涿鹿大败蚩尤的概况。

  教师

  点拨或强调炎帝与黄帝被称为“华夏之祖”的第一个因素――“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二)部落采访组

  学生

  1、首先请炎黄部落联盟归来的采访组的中心发言人,担任小老师,借助其小组课件,报道、讨论、争辩有关他们探究到的炎帝和黄帝对后世的贡献。

  2、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在4-6小组内补充、及1-3、7-9组的组外补充相结合下,逐步明晰、完善炎帝和黄帝对后世的贡献。

  教师

  1、看《黄帝介绍》的视频,更深化学生理解黄帝的贡献对后世源远流长的影响及后人对其的敬仰。

  2、教师点拨炎帝与黄帝被称为“华夏之祖”的第二个因素――炎帝和黄帝对后世的重大贡献。

  (三)会议报道组

  学生

  1、从部落联盟会议上归来的部落会议组,以课本剧的形式展他们的探究成果:

  学生表演课本剧――《部落联盟首领的产生》。

  2、采取组内同学、全班同学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历史的表现、人物的刻画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

  1、在课本剧表演完毕后,教师顺势引导“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从而将本课难点――抽象的“禅让制”化为具体形象的感知。

  2、教师点拨,随着社会生产发展,私有财产的增多,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人类告别传说时代,进入夏。 

  3、组内外评价(5分)

  以组内评价、组外评价、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三种形式从小组活动参与程度,小组成果的达成方面进行评价。选出最佳表现小组,历史小博士。

  4、迁移运用(10分)

  1、中国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   

  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他自己打败的蚩尤

  c.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 

  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  《礼记•礼运》

  请回答:

  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什么制度?

  2、你认为尧舜禹属于"选贤与能"中的贤人吗,为什么?

  5、升华认识(5分)

  穿越时空,回到我们的课堂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与生活,你从黄帝、尧、舜、禹身上,得到哪些启示呢?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几千年来,这些关于圣人的传说盛传不衰,吸引着我们的不仅是故事本身,而是他们的人格品质。他们的宽厚待人也好、严于律己也好,感染我们的是他们“先天下人为先”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正是他们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作为人,这难道不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吗?作为社会中人,我们更需要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5、结束语(2分)

  《礼记•礼运》中有一句话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为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自古至今,人们追求理想,追求文明的脚步,一直没有止步。愿同学们在今后历史的学习中,做生活的智者,文明的使者。

《华夏之祖》教学设计 篇2

  以下是七年级历史课文《华夏之祖》说课稿,欢迎阅读借鉴!

  尊敬的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华夏之祖》。

  板书:华夏之祖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首先是教材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的七年级中国古代历史,主题是以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为主要内容弘扬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是整个古代是的开端篇,而第三课华夏之祖做为第一单元的核心内容,全课围绕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这一主题,向学习者展示了华夏始祖黄帝创造华夏文明这一内容,本课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上承人类的起源,下启人类迈向文明的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走向终结和奴隶社会开始的历程。

  本堂课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了解学生,掌握学情。

  首先,从认知能力上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往往仅限于表面,缺乏深度的分析思考和归纳的能力。而这也是我在教学中着中培养的方向。

  其次,从心理特点上分析,中学生对历史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些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最后,从生理特点上分析,青少年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这些心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及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确立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的出发点。也是上好一课的前提,关于本科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历史的区别,紧密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并依举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本科的教学目标如下:

  首先,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名起源的基本概况,指导学生对课本中的插图进行观察、想象以及从具体材料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想象,历史观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以及追踪历史,发展现实的能力。

  其次,在过程与方法上,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我在教学过程中会采取自发启导,情景创设以及多媒体可见辅助教学等方式,通过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最后,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文化技术和生产技术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讲做出巨大贡献,中华文明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融合而成的,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本课在旧教学大纲中是作为氏族公社一课的一个子目出现,而在新教材中它却独立为一课,成为第一单元的核心部分,比重和作用明显加强,体现出新课改对于教材的结构处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纵览本课,由炎黄战蚩尤,黄帝——人文初祖及尧舜禹的禅让三个子目组成,,其中,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是本节课的主题,也是教学重点,全课正是围绕这一主题向学生展现华夏始祖创建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因此这部分内容应作为重点学习。在前面的学情分析中,我已经向大家分析过七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能力,他们看问题往往处于初级层次,缺乏深入的分析,因此,对于禅让制的理解也就成了本课的难点。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讲解是要针对每课的内容采取适当的教法,学法,以实现教学目标,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本课依据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主线,以自我训练为中心,我采取的教法有,启发式教学和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的学法有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下面,我将具体说教学过程,首先是新课的导入,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课我采取的方法是视频导入,在本堂课开始先让学生观看“中华大祭祖”的视频,然后结合教材12页左上方导入框的内容,让学生思考2个问题:黄帝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尊敬?他对中华民族有哪些贡献?由此导入新课。

  在讲述第一个子日炎黄战蚩尤时,我会采用多媒体展示《黄帝》图和《炎黄战蚩尤图》,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空间位置以及炎帝、皇帝、蚩尤等部活动区域,使他们对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和部落之间的征战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然后直接得出问题:“涿鹿之战是怎么一回事?”要求学生通过教材的阅读、理解和思考,对征战的过程,征战的结果作出解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得出逐鹿之战为华夏之祖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认识。

  黄帝—人文初祖是本课的重点,在讲授这一内容时,先要求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问:“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传说和实有设么区别各个小组通过插图集课文中文字的内容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交谈得出结论。

  在讲述本课的难点尧舜禹的“禅让制”时,首先向学生说明“禅让”的实质,他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选举的部落首领的制度,被推举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然后提出问题:“什么样的人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要求学生阅读小字的资料,举出实例,说明尧舜禹的高尚品质,在这里应着重强调治理洪水三过家门儿不进的大禹。

  为了说明“原始社会的终结”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这里我们做了一个图示进行讲解。(见多媒体课件)

  在本课的小结中,我先让学生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哪些培养学生而总体能力和概括能力然后,在总结的基础上点出:“因为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称他为人文初祖。

  关于本节的的板书设计,我采取的是传统的框架结构,清晰地向学生展示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见多媒体课件)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不足之处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谢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华夏之祖》教学设计(通用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