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历史教案设计 >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精选2篇)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精选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精选2篇)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分析课标要求:《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根据的要求,本课的基础知识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其中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存在问题是本课的重点,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本课的难点。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本模块最后一个专题的最后一课,具有对整个模块的总结性的作用,反映了经济成长历程的最终趋势――走向全球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认识在全球化趋势之下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辩证地看待全球化。

  3、本课内容与初中教材的区别和联系:初中教材中也有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但初中重在基本史实的学习,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高中的学习更侧重于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使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辩证地看待全球化。

  4、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重点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存在问题;难点是: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二、学生分析

  1.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世界史,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史实已经有所了解,并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归纳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从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行为来看,学生的兴奋点仍集中在直观教具或有趣的历史事件上,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2.学生能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原因、表现和影响的具体分析,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参与辩论和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策略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学生关注点较集中,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主体作用;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的图文资料,便于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辅助教学,学生也搜集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因此本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辅以多媒体创设情景、问题诱导、辩论和讨论等教学方法。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导读 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布置课前预习提示。 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并将学习成果带到课堂上分享。

  导入新课

  (3分钟) 多媒体显示麦当劳、可口可乐、雀巢等跨国公司的商标。在此情景下,引导学生明确跨国公司的出现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表现,经济全球化不仅集中在金融和贸易领域,而且涉及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导入新课。

  引起兴趣,进入角色。

  讲授新课 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1、原因(10分钟) 设问引导学生回顾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出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并做记录。

  多媒体显示图片:磁悬浮列车、跨海铁路、海底隧道等;文字材料:“被接近的距离”,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观察图片,阅读材料,得出认识。

  提问:促使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得出结论。

  阅读教材,划出相关知识点。

  2、表现(3分钟) 提问: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教材,自己得出结论,并划出相关知识点。

  二、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1、积极影响(5分钟) 显示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意义的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入手认识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得出认识。

  提问:请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经济经济全球化如何丰富和方便人们的生活。

  互相交流,自由发言。

  肯定学生的发言,说明“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引出下一部分: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调整思维,整理知识。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讲授新课 二、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2、存在问题(11分钟) 多媒体显示有关全球贫富差距、环境问题、经济危机等问题的图片及文字材料,设问:结合上面的材料,请你谈一谈经济全球化中存在哪些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得出结论。

  肯定学生的思维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有人说:“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大家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学生按课前准备的材料,自愿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畅谈见解。

  肯定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看法。过渡至下一部分。 调整思维,整理知识。

  三、经济全球化的展望(3分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得出认识: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阅读教材,形成认识。

  小结

  (7分钟) 组织讨论: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既给我们中国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也提出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趋势,我们怎样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多媒体配合展示本课知识结构。 完善知识结构,并记录于笔记本。

  形成性练习

  (3分钟) 多媒体显示教材“解析与探究”的材料及问题。 思考并作答。

  八、教学后记

  本教学设计是我在学习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和学生水平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的。在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讨论、辩论、自由发言、设计灵活的课后调查活动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从本质上认识经济全球化,辩证地看待全球化的利与弊,并进一步思考我国目前发展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体现出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有关课程目标的理念。学生在课堂上也能主动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思考,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较好地完成了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要求。

  从课堂实施以及学生后续学习的情况来看,本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自主发言时,学生的争相发言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当然本设计仍存在着有待修正的地方,如多媒体手段的利用不够充分,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还是有所欠缺等。假如以后有机会再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我会在这两方面进一步完善。

  附录:

  一、课前阅读教材提示及自主探究主题

  1、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经济全球化的展望三方面阅读教材,自主建立知识结构。

  2、围绕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搜集和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见解。

  3、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应当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上课需要用的图片及文字材料

  1、几个跨国公司:  

  2、先进的交通工具:   3、全球贫富差距扩大

  近xx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贫富悬殊情况却日益严重。如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按高低分成五等分,则全球最高20%国家与最低20%国家所得差距,已由1987年的57倍扩大至92倍。 

  近xx年来各国所得贫富不均情况有恶化之势。1997年人均gdp逾1万美元的为28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占全部国家的17%,但所创造出的gdp比重高达79%;人均gdp在1000至9999美元间有43个国家,人口比重为26%,gdp比重为15%;人均gdp在999美元以下者有33个国家,人口比重高达57%,其gdp比重仅6%。

  4、环境污染 5、经济危机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篇2

  26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课程标准】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课标解读】

  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过程、影响与问题,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注意把握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考试大纲】

  经济全球化

  【知识梳理】

  一、原因

  1.            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2.层出不穷的            和           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          的结束为其发展消除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             。

  二、进程

  1.开始:随着           的开辟,世界贸易体系逐渐建立,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三、表现

  1.市场的国际化:            迅速发展,范围不断增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2.生产的国际化:          日趋成熟,大型          数量增加。

  3. 资本的全球化

  四、影响

  1.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            ;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存在问题:

  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            进一步加大;摆在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护和发展自己的           。

  ②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             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③发展中国家           遭到严重破坏,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            。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④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五、展望

  1.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               的必然结果。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               以及              ,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知识拓展】                                                             

  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工业革命产生的强大动力使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战”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4)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了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和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上看,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不利方面看,由于发展中国家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参与中谋求发展。

  【走进高考】

  例1. (xx年广东文基,36)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解析:a 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a项说法是正确的。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所以“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的说法错误,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所以“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说法错误,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b、c、d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例2. (xx年重庆)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原因有①跨国公司发挥主要作用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③冷战以后局部冲突减少              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冷战以后局部冲突减增多;国际经济新秩序至今尚未建立。

  例3.(上海,35)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

  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 ……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问题:(13分)

  (1)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2)你持什么观点?请结合史实扼要阐述。(11分)

  参考答案:

  (1)经济全球化是否以欧洲为中心形成,或欧洲创造了世界,还是世界创造了欧洲。(2分)

  (2)见下列要素与要点。持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但本问不超过11分。

  要素新航路开辟后 (1分); 工业革命后 (3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3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分);两极格局结束后 (1分)

  “欧洲说”要点:

  开始了世界范围的联系;发达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资本输出加强经济一体化;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全球化进程持续加速。

  “世界说”要点:

  加速了欧洲原始资本积累;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和原料;促进了欧洲经济不断繁荣;第三世界兴起与经济差异;经济改革与区域经济合作。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是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②两极格局的结束③现代通讯手段的发展④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确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确保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关键是

  a.建立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b.消除世界的贫富差距

  c.杜绝经济危机的发生               d.共同解决生态危机

  3.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b.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

  c.两极格局结束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4.下列哪项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a.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b.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

  c.两极格局结束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5.在经济全球化面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a.可以平等地享受风险和机遇     b.起着相同的推动作用

  c.都主张实行贸易高度自由化         d.处于不同的受益地位

  6.世界经济发展使中国面临严峻挑战,其中不包括:

  a.区域经济集团化保护主义使中国面临竞争

  b.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民族经济主要是制约

  c.少数发达国家推行强权政治攻击社会主义d.综合国力竞争取决于科技力量的竞争

  7.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渐弱

  c.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

  8.瑞士雀巢公司把厂房建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厂。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

  展的什么趋势.

  a.区域集团化    b.全球一体化    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     d.瑞士经济的发达

  9.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是

  a.美国         b.英国          c.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

  10.xx年初肯德基在早餐时段开始卖油条,一些汉堡店也开始迎合各地民众口味而兼卖适合当地口味的食物,这些汉堡店还提供新式文化空间,供当地青年学生聊天、读书、看报……。这些现象表明

  a.全球化促进多种文化的交流         b.人们日益追求生活质量

  c.外来文化开始向地方化发展         d.世界各地民族文化趋同

  11.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体制的中心任务是

  a.维护国家的和平和安全               b.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c.减轻发展中国家的债务               d.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

  12.《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13.中国为兑换开放市场的承诺而做出的持续努力不如贸易争端更引人注目,中国欧盟商会执行总经理马乔治形象地比喻说“一棵树倒下的动静,要比一片森林成长还要大。”马乔治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是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弊大于利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对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利大于弊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d.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大于弊

  14.把地理大发现作为全球一体化开始标志的最主要依据是

  a.它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b.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展   d.激励人们进一步探索大自然

  15.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不符合世界各国人民愿望         b.是一把有利有弊的双刃剑

  c.不利于各国经济长远发展         d.是一种新殖民主义的形式

  16.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亲密合作       b.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

  c.各国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       d.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

  17.“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庞蒂克牌汽车时,300美元是给韩国配装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付给广告商….”

  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的汽车生产离不开其他发达国家  b.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全球化的特征c.韩国工人的工资比较高              d.美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在下降

  18.以下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           d.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19.右边是两幅儿童照片对比,

  你认为要改变这种巨大反差,主

  要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倡导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

  c.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美国儿童                 非洲儿童

  20.(广东,25)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张

  b. 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

  c. 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d.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一  xx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正式生效,墨西哥4种农产品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场对美国、加拿大完全开放。1月31日,墨西哥农民举行大规模示威(下图),要求政府就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展开重新谈判。                                                                                                                                                                                                                  

  ―― 摘自新华网

  图二 xx年9月,西班牙发生不法分子焚烧华商鞋店事件(右图)。有人打出标语:“把埃尔切(西班牙制鞋业中心)所有亚洲鞋子都赶出去。”

  ――摘自新浪网

  (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相同问题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德国城市)组装的,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

  材料三  (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有一个词开始走红:既得利益。……据说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既得利益)指的是病假工资、子女补贴费、对不当解雇的保护、失业救济金、国家创造就业机会、每周5天工作制、每年30天法定休假,……1996年4月出台的政府施政纲领使用了这样的标题:《为了增长和就业》。科尔和他的部长们现在开始剥夺这些既得利益,全面削减各种社会福利和工资。……(这些政策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德国的社会福利国家变得愈来愈昂贵了,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

  ――汉斯―彼得・马丁    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的原因是什么?其影响如何?为此,当时德国政府打算采取什么措施?(5分)

  材料四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出现了以下两种议论、看法。

  看法一  “ … …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刘心武《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看法二:见漫画

  (3)你赞同哪种看法?依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5 分)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5年,日本千叶市川崎炼铁厂将严重污染的铁矿石厂转移到菲律宾。这个事情在当时的日本被认为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污染转移到其他国家,不致危害本公民,又有充分理由向世人宣称,这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赚取外汇和工人就业的机会。

  ――赖余贵《污染转移与生态殖民》

  材料二  xx年12月,香港承办世贸部长会议,全球几千名反全球化人马随之纷纷杀到,用特区政府的话叫做“展现世界示威文化”,有人说反全球化运动已经“全球化”(见下图)。

  材料三  xx年3月11日,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世界多维勒会议上表示,中国和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希望成为全球化的替罪羊。(见下图)

  走向世界的澄海玩具         西班牙发生焚烧“中国制造”的鞋类事件

  材料四  有人欢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他们认为这是能够带来幸福的“馅饼”;有人反对全球化的到来,认为这是一个“陷阱”。(见右上图)

  请回答:

  (1)你如何看待材料一中的“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3分)

  (2)你如何评价材料二中日益升温的反全球化活动?(3分)

  (3)你如何看待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分)

  (4)对全球化现象你有什么认识?(4分)

  26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 5  caabd 610  babca    11―15  dcbcb    16―20   bbdab

  二、非选择题

  21.(1)问题:①世界经济全球化道路曲折;②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2分)

  (2)原因:德国工人的福利太高,使劳动力成本增加。(2分)

  影响:造成德国的一些产业转移到国外,使国内的失业问题严重。(2分)

  措施:削减德国工人的福利。(1分)

  (3)看法一:经济全球化(或“地球村”的出现)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2 分)理由:有如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3 分)

  看法二:经济全球化是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加速了其资本的扩张,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的地位。( 2 分)理由: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有优势(或:具有资本技术优势,控制着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往往是获利者;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落后,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3分)

  22. (14分)答案要点:

  (1)这是一个典型的污染转移事件。发达国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把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引起了各国的关注。(3分,有其它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反全球化运动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综合引起的。但全球化的趋势难以改变,人们只有更好的调节自身去融入全球化进程,理智的对待全球化带来的问题。(3分)

  (3)中国即有机遇又有挑战。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及更多的参与国际商务,必然给中国的商品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发展契机;(2分)但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排斥中国商品,从而产生了各种贸易纠纷,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世界市场规则,提高产品竞争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2分,有其它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4)全球化既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也不是危机四伏的“陷阱”。参与全球化的国际日益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带来的高效、利润和发展计划(2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全球化过程中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环境等问题,必须引起注意,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经济危机乃至社会动荡,引起全球经济的衰退。(2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精选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