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第三单元 比例 比例的意义(精选2篇)

第三单元 比例 比例的意义(精选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三单元 比例 比例的意义(精选2篇)

第三单元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3―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在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两张照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3、化简比:

  12:4 8:18

  4、求下面比的比值:

  12:4 8:18 5.4:0.9 4.4:4

  说说求比的比值、化简比的方法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教学例3

  (1)观察、分析:呈现放大前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图2是图1放大后得到的。

  师:你能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吗?

  (2)比较、发现: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

  (适当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写出的比的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

  (3)明确概念:这两个比相等,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

  6.4:4=9.6:6 6.4/4=9.6/6

  问:这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

  揭示: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4)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5)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2、学以致用

  (1)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2)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

  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意义的丰富感知。

  (3)你能根据以上照片提供的数据,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

  3、活学活用。

  你能根据以上的理解,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说出为什么能组成比例。

  (可以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看是不是相同的比)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再逐题说说判断的思考过程。

  2、做练习九第3题。

  先写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说清楚相应的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的理由。

  3、做练习九第4题

  独立审题,说说解题步骤,在独立完成。同时找两个同学板演。

  4、做练习九第7题

  (1)弄懂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如240米是4分钟走的路程,所以240米与4分钟是相对应的两个量。

  (2)分组完成,同时四人板书,再讲评。

  四:补充练习:从12的因数中任意选出4个数,再组成两个比例式:

  ( )( )= ( )( )

  ( )( )= ( )( )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理解比例的哪些有关知识?能和同学做个交流吗?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的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6.4:4=1.6 9.6:6=1.6

  6.4:4=9.6:6 6.4/4=9.6/6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10:12和25:30

  因为10:12=5/6 25:30=5/6

  所以10:12和25:30能组成比例:10:12=25:30

  课前思考:

  教材借助例题3中两张不同尺寸的照片的长与宽,来组织学生先思考放大前照片的长和宽的比,接着写出放大后的照片的长和宽的笔,然后探究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最后揭示比例的概念。这一环节处理结束后,教材又提供了这样一个问题的探讨: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面对这些问题可能很多学生被搞得有点头晕了。在分析了教材和学生学习情况后,我想能否在这里做一些改动,让课堂适当开放些,如出示了例题3的两张照片后,提问:同学们你能写出几个不同的比吗?然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看看这些比有什么特点,能否有所发现。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很自然地引出比例的意义。

  课前思考:

  比例的意义是传统内容,教材上还是承接第一课时中的放大与缩小来得到两组比例。在教学方法上我还是比较倾向于采用潘老师的方法。分两次提问,每次提问后可让学生说说要我们写什么与什么的比?等学生弄明白要求后再写。如果放开,写比估计学生是可以得到的,但对这4个比的处理要复杂了。

  第二,在比例的导入中,潘老师的设计是:

  (2)比较、发现: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

  (适当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写出的比的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

  我觉得上面的提问指向不明确,学生可能很难想到,是否改为:这两个比相等吗?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第三:为了节省时间,是否可以将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数据换用练一练中的题目,这样学生可直接根据复习中的结果进行判断。

第三单元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3―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在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两张照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3、化简比:

  12:4        8:18 

  4、求下面比的比值:

  12:4        8:18         5.4:0.9        4.4:4

  说说求比的比值、化简比的方法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教学例3

  (1)观察、分析:呈现放大前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图2是图1放大后得到的。

  师:你能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吗?

  (2)比较、发现: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

  (适当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写出的比的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

  (3)明确概念:这两个比相等,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

  6.4:4=9.6:6           6.4/4=9.6/6

  问:这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

  揭示: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4)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5)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2、学以致用

  (1)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2)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

  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意义的丰富感知。

  (3)你能根据以上照片提供的数据,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

  3、活学活用。

  你能根据以上的理解,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说出为什么能组成比例。

  (可以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看是不是相同的比)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再逐题说说判断的思考过程。

  2、做练习九第3题。

  先写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说清楚相应的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的理由。

  3、做练习九第4题

  独立审题,说说解题步骤,在独立完成。同时找两个同学板演。

  4、做练习九第7题

  (1)弄懂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如240米是4分钟走的路程,所以240米与4分钟是相对应的两个量。

  (2)分组完成,同时四人板书,再讲评。

  四:补充练习:从12的因数中任意选出4个数,再组成两个比例式:

  (   )(   )= (   )(   )

  (   )(   )= (   )(   )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理解比例的哪些有关知识?能和同学做个交流吗?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的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6.4:4=1.6       9.6:6=1.6

  6.4:4=9.6:6     6.4/4=9.6/6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10:12和25:30

  因为10:12=5/6    25:30=5/6

  所以10:12和25:30能组成比例:10:12=25:30

  课前思考:

  教材借助例题3中两张不同尺寸的照片的长与宽,来组织学生先思考放大前照片的长和宽的比,接着写出放大后的照片的长和宽的笔,然后探究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最后揭示比例的概念。这一环节处理结束后,教材又提供了这样一个问题的探讨: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面对这些问题可能很多学生被搞得有点头晕了。在分析了教材和学生学习情况后,我想能否在这里做一些改动,让课堂适当开放些,如出示了例题3的两张照片后,提问:同学们你能写出几个不同的比吗?然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看看这些比有什么特点,能否有所发现。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很自然地引出比例的意义。

  课前思考:

  比例的意义是传统内容,教材上还是承接第一课时中的放大与缩小来得到两组比例。在教学方法上我还是比较倾向于采用潘老师的方法。分两次提问,每次提问后可让学生说说要我们写什么与什么的比?等学生弄明白要求后再写。如果放开,写比估计学生是可以得到的,但对这4个比的处理要复杂了。

  第二,在比例的导入中,潘老师的设计是:

  (2)比较、发现: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

  (适当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写出的比的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

  我觉得上面的提问指向不明确,学生可能很难想到,是否改为:这两个比相等吗?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第三:为了节省时间,是否可以将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数据换用练一练中的题目,这样学生可直接根据复习中的结果进行判断。

  课前思考:

  和高老师一样,我觉得求比值和化简比可以采用练一练中的题目,一方面是可以节省时间,另一方面是由于求比值和化简比是上学期学过的内容,有一部分学习困难生肯定遗忘了。整数比学生都会化简,小数比和分数比需要和学生强调一下。练一练中正好安排了小数、分数、整数求比值。

  在练习的过程中应该和学生强调,如果要写出两个数之间的比,特别是填空题,一定要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练习第7题,相对应的两个量可以让学生谈谈对这话的理解,然后教师再指出什么是相对应的量。

  课后反思:

  因为曾经教过以前的教材,所以感觉这一课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存在太大的问题,教学时应在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这两个教学重点处多花时间,多从学生角度来设计教学。

  结果实际教学时,我遗漏了一个环节即复习比值和化简比,所以课堂上有些学生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时花费的时间较多。新授部分,我在出示了例题3的图片后,就让学生根据已知的一些信息写出不同的比,然后计算一下这些比的比值,再谈论一下这些比又什么特点。学生们基本都能写出不同的比并计算出比值,然后发现其中有些比的比值是相等的。这时,我就顺势向学生介绍了比例。这一部分的教学比较顺利,紧接着就处理了后面的练习。教材安排的练习较多,第7题还未详细讲评下课铃声就响了。所以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类似第7题的时候,还是存在一些困难。现在想来,在教学例题3时,我应该就渗透“相对应的量”,让学生理解那些数量是相对应的,这样就会避免在出现很多数量时不知道该如何入手。

  课后反思:

  比例的意义这课其实很好掌握,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其实只要判断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或者说是最简整数比是否相等。从学生课上的反馈来说,掌握得不错,可一到写作业的时候,总有格式上的错误或者是书写语言上的不完整。

  正如高老师所说,在一个班级教授例题的时候,当我提问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时?学生是一脸茫然,不能说到点上,但在另一个班级我提问;这两个比相等吗?怎么样来证明?马上有学生提出把他们化简成最简整数比来比较。不同的问法得到了不同的效果,看来,教师的语言组织在课堂上对学生很有影响力,话不在多,而在精练、精准。这也使我有了一定的思考:平时课堂上我的语言其实很罗嗦、很贫乏,一直怕学生记不住,一再的强调和重复。这或许也是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的原因,是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课后反思:

  在学习比例意义时,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比例的意义。在此同时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比值相等时才能组成比例,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为强化理解让学生进行判断和自己写比例。最后还增加观察比较:比与比例的联系与区别,并揭示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课后反思:

  因为从放大照片导入,学生还是能比较容易理解找相对应的边的比,例题中可以找到很多组比,并理解它们的比值相等才能确保不变形,所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比例的意义。在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学习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学生的思路基本正确,但书写格式不规范,还需强调。并要引导学生体会用比较清晰的表达方式来表示思考过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三单元  比例 比例的意义(精选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