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四则运算教案(通用13篇)

四则运算教案(通用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四则运算教案(通用13篇)

四则运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计算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类型运算顺序

  2让学生认识到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整数一样

  3让学生通过整数四则运算到小数四则运算的学习,培养其知识的迁移学习、应用能力

  重难点

  连乘、乘加、乘减题型中小数四则运算顺序

  教学用具

  电子幻灯PPT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也就是关于整数的加、减、乘、除,下面大家判断屏幕上每一小题的运算顺序(板书)

  (1)连乘:103×8×9从左往右的依次计算

  (2)乘加:103+8×9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乘减:103-8×9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通过复习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

  概念分析

  同整数相同,连乘按照从左往右顺序依次计算;乘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乘减,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例题讲解

  一、新授

  出示P11页“铺瓷砖”,让学生齐读题目,了解题意(a)问题是什么?100块够吗?

  实际上是问→100块够铺这么大的面积吗?(b)计算面积(c)面积公式(板书)

  二、学生列式计算

  (1)提示:先算一块瓷砖面积,再算100块瓷砖面积连乘:0.9×0.9×100

  (2)110块够吗?

  A0.9×0.9×110,再和85平方米比较

  B0.81×10+81乘加

  课堂练习

  P11做一做P14第7题

  做一做

  【乘加】【乘减】

  72×0.81+10.47.06×2.4-5.7

  =58.32+10.4=58.32+10.4

  =68.72=606.528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1)连乘:从左往右的依次计算

  (2)乘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乘减: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本课作业

  一课3练

  课后追记

四则运算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P58、59

  教学目标:

  1、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题。

  2、根据文字计算题,选择正确的算式。

  3、结合树状算图,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计算题的结构。

  4、运用树状算图,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时,采用树状算图来展示逆推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字题的问题出发,用逆推的思想分析文字题的结构,提高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口答一步计算文字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90乘90加上90,结果是多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题意)(可以先讨论找到等量关系)

  (2)反馈:先想什么?再想什么?数量关系是什么?

  (板书:90?和=积或积+ 90=和)

  (3)问:积怎么求,和怎么求?根据题意你能画出树状算图,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吗??(集体练习)

  汇报出示:90×(90+90) 90×90+90

  =90×180 =8100+90

  =16200 =8190

  (4)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2、小结,揭示课题

  3、试一试:(口答)

  (1)650减去34乘15的积,差是多少?

  (2)320减去68的差除以4,是多少?

  二、继续探索

  1、出示:先比较下面两题的区别,再画树状算图。

  ①23除1058的商减去46,差是多少?

  ②23除1058减去46的差,商是多少?

  (1)问:这两题要注意哪个字?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讨论)

  (2)在练习纸上可以先画出树状算图,再列综合式(不计算)。(集体练习)

  2、汇报出示:

  1058÷46-23 (105846 )÷23

  问:第二题为什么加括号?

  3、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了两步计算文字题的计算方法,在解答两步计算文字题时,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通过逆推的方法用树状图表示出计算顺序,然后列出综合式,最后还要再检查,先将所列的算式用数学的语言读一读,与原题比较一下,计算顺序是否一致。

  三、课内练习

  1、选择题

  (1) 400除以23减去15的差,商是多少?算式是( B )

  A、400÷25-15 B、400÷(25-15) C、(25-15)÷400

  (2) 40个25的和比45乘8的积大多少?算式是( A )

  A、40×25-45×8 B、(40+25)-45×8 C、45×8-40×25

  问:为什么这样选?

  2、(1)说出下列各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0÷(20-2)×5

  360÷(20-2×5)

  360÷20-2×5

  (2)找朋友,他们的朋友分别是谁?用线连一连。(书P59)

  360÷(20-2)×5 360除以20的商减去2乘5的积,差是多少?

  360÷(20-2×5) 360除以20减去2的差,所得的商再乘5,积是多少?

  360÷20-2×5 20减去2乘5的积所得的差除360,商是多少?

  (3)集体练习,反馈。

  3、只列式不计算。(练习纸)

  (1)72与16的和,除128与40的差,结果是多少?

  (2)203减去650除以25的商,所得的差乘5,积是多少?

  4、拓展题:(练习纸)

  一个数与16的积减去34,所得的差除以15,商是18,求这个数。

  四、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在解答文字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想最后一步要求的是什么,并且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如“除”、“去除”、“被…除”等,还可以借助数状算图进行计算。

  五、课后作业:用下面的卡片编题,并列式计算。

  2个50相加的和2个10相乘的积除100

  除以商是多少?

  讨论:比一比,哪一组编得多。

  板书设计:三步计算式题

  90×和=积积+90=和

  90×(90+90) 90×90+90

  =90×180 =8100+90

  =16200 =8190

四则运算教案 篇3

  一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设计理念:本节课从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入手,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快速高效的掌握知识。

  四、课件设计意图:例题一道,习题10道。

  五、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课件展示)

  1.口算 : 245= 324= 8+27= 9003=

  604= 72-44= 453 = 85+28=

  2.解答题 : 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 导入新课,新知学习

  (课件出示)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1、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2、 小组交流。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3、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4、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5、 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 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

  小结: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

  (三) 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基础练习

  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37+12-20 2467 90-52+28

  624 3285 48-13+5

  2、划出下面题目的计算顺序并计算任意两题。

  192+8+157 453054 290-68+951

  6005090 143-45-57

  24530 43478 240204

  3、啄木鸟医生(判断并改正)

  850252 345-164+36

  =95050 =345-200

  =19 =145

  4、 课本P 5做一做1、图书馆里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馆里有故事书多少本?

  提高练习(课件展示)

  1、先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

  24012= 236+70= 237+263=

  12514= 175025= 2536=

  20+1750= 943-306= 900-500=

  2、列综合式计算

  (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

  (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

  (3)比一个数的3倍少12是60,这个数是多少?

  3、课本P8 练习一 4、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小张有8张10元的。小王有18张2元的。 ?

  (四)拓展练习(课件展示)

  1、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只要求列式不计算)

  (1) 过年了,小兰用压岁钱为自己的小图书馆购买了一批课外书。小图书馆有2个书柜,每个书柜有6层,每层放了15本书。现在小兰的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

  2、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五)、课堂小结

  一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设计理念:本节课从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入手,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快速高效的掌握知识。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四则运算一》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四则运算一》教学设计四、课件设计意图:例题一道,习题10道。

  五、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课件展示)

  1.口算 : 245= 324= 8+27= 9003=

  604= 72-44= 453 = 85+28=

  2.解答题 : 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 导入新课,新知学习

  (课件出示)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1、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2、 小组交流。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3、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4、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5、 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 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

  小结: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

  (三) 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基础练习

  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37+12-20 2467 90-52+28

  624 3285 48-13+5

  2、划出下面题目的计算顺序并计算任意两题。

  192+8+157 453054 290-68+951

  6005090 143-45-57

  24530 43478 240204

  3、啄木鸟医生(判断并改正)

  850252 345-164+36

  =95050 =345-200

  =19 =145

  4、 课本P 5做一做1、图书馆里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馆里有故事书多少本?

  提高练习(课件展示)

  1、先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

  24012= 236+70= 237+263=

  12514= 175025= 2536=

  20+1750= 943-306= 900-500=

  2、列综合式计算

  (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

  (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

  (3)比一个数的3倍少12是60,这个数是多少?

  3、课本P8 练习一 4、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小张有8张10元的。小王有18张2元的。 ?

  (四)拓展练习(课件展示)

  1、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只要求列式不计算)

  (1) 过年了,小兰用压岁钱为自己的小图书馆购买了一批课外书。小图书馆有2个书柜,每个书柜有6层,每层放了15本书。现在小兰的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

  2、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五)、课堂小结

四则运算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生:滑雪、打雪仗……)这是济南新开业的滑雪场(课件出示滑雪场图片)。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滑雪场的情况。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发现、总结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信息:滑雪场开业第一天上午有230人,中午有70人离去,又有150人到来。

  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指名板演:

  ①230-70=160(人);

  160+150=310(人)。

  ②230-70+150=310(人)。

  汇报交流:请列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的学生分别说说解答思路。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者思路是相同的,只是第二位同学列出了一道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这样写比较简单。

  师:由于数目越来越大,直接写出最后得数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就不容易算错了。

  (教学脱式书写格式,略)

  2.出示信息:开业前三天共接待900人,照这样计算,5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师:你能根据信息列出综合算式并脱式计算吗?

  指名板演:900÷35

  =3005

  =1500(人)

  师:请你给大家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生:我先算900÷3,再用它们的商乘5,因为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数才能算出5天的人数。

  师:也就是说,这道乘除混合的算式你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做的。谁能说出15-8+11和403÷60的运算顺序?

  生答略。

  3.总结运算顺序。

  师:观察这几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 :我发现第1、3题中只有加、减法,第2、4题中只有乘除法。

  生 :我发现它们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

  师:在一道算式中,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一般情况下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做

四则运算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馄合运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具体特点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复习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1.提问:分数四则运算意义与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哪些相同,有什么不同?指出:分数加减法和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完全相同。在乘法里,除了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

  2.做练习十六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其中第(2)题要求说明理由.追问: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复习分数四则运算法则

  1.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加、减法。

  让学生计算 + 、 - ,同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加、减法怎样算?(板书:分数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子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先通分再计算。)你能举例说明吗?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要先通分再计算?(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的法则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分数是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后四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做一组题。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乘、除法怎样算?(板书:分数乘法;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分数除法:乘除数的倒数。)

  3.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说出得数。第三、四行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复习四则棍合运算

  1.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相同。(板书)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按照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一步一步算出结果。

  2.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看一看,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追问:这样计算简便一些吗?为什么?指出: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里同样适用。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讨论练习十六第2题。

  现在请大家看练习十六第3题。讨论一下,每道题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指名学生口答怎样算简便。

  4.讨论练习十六第6题。

  让学生讨论、填数。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怎样想的,有几种填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简要地概括一下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3题右边四题,第4题下面三行,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六第2题,第3题前五题,第4题第一行。

四则运算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个性质。

  2.掌握积、商的变化规律。

  3.能运用这些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如何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判断牌、选择牌。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示课题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时,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哪些运算性质?(指名回答)

  (板书)

  加法交换律 减法的性质

  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除法的性质

  结合律

  分配律

  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定律和性质及其应用。(板书: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

  (二)复习五大定律

  1.提问:这些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用语言怎么叙述?(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字母公式。)

  2.判断下面应用运算定律的过程有没有错误,没错举,有错举,并指出错误所在,改正过来。

  投影出示:

  (1)(43+25)4=434254

  (2)(700+1)68=70068+68

  (3)153(220+57)=153220+57

  (4)45+(54+55)=54+(45+55)

  (5)638+378=(63+37)(8+8)

  3.小结:我们运用这些定律时要注意正确。

  (三)复习两大性质

  1.提问:我们还学习了哪些运算性质?你能把它们用字母表示出来吗?说说它们表示的意思。(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除法运算性质:(a+b)c=ac+bc(c0)

  强调除法性质中的a,b都要能被c整除,且除数c不能是0。

  2.做一做:在等号后面的横线上填数,○里填运算符号。

  (1)157-(27+68)=157-27○_________

  (2)3214-537-463=3214-(537○463)

  (3)(945+63)9=945________○63

  (4)156102=156(100○_______)

  指名一人做胶片,其他同学做印好的练习片子,然后投影说结果,并说明根据什么性质。

  (四)积、商的变化规律

  1.提问:我们在学习多位数乘、除法时,还学过积、商的哪些变化规律?谁还记得?

  (1)投影:在乘法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________倍;如果一个因数缩小10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________倍;或者,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________。

  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具体体现。)

  投影说明:

  (a10)b=a10b=ab10=(ab)10

  (a100)b=a100b=ab100=(ab)100

  (a10)(b10)=a10b10

  =ab1010=(ab)1=ab

  (2)投影回答: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___________扩大(或缩小)___________的倍数,_______________。

  问:你能联系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定律来说明其中的道理吗?(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关系,这也是乘法运算定律的具体体现。)

  说明:整数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对小数四则运算同样适用。(只有除法的性质略有变化,a,b都要能被c除尽。)

  2.练习。

  口答:

  (1)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原来的积就____________倍。

  (2)把除数扩大1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____________倍。

  (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里填运算符号。

  ①3.6+0.85+6.4+0.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4.53-1.64-0.36=_____○(______○0.36)

  ③7.85.3+7.84.7=______○(_____○_____)

  ④4.20.7+2.80.7=(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总结

  我们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个性质主要是为了应用,使计算简便,而且要灵活运用。

  (六)课堂练习

  1.选择题:(投影出示,学生举选择牌。)

  (1)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5,得到的差 [ ]。

  ①增加5

  ②减少5

  ③不变

  (2)对于2548,小明想了以下几种计算方法,分别应用了( )知识。

  2548=25(40+8)=2540+258=1000+200=1200

  应用了( )知识。

  2548=25(68)=6(258)=6200=1200

  应用了( )知识。

  2548=25(50-2)=2550-252=1250-50=1200

  应用了( )知识。

  2548=(254)(484)=10012=1200

  应用了( )知识。

  ①积的变化规律 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③乘法结合律 ④乘法分配律

  ⑤乘法交换律

  追问:哪种最简便?

  2.简算,在片子上完成,指名两个同学用胶片做。

  ① 1.252.5645

  =1.252.5(88)5

  =(1.258)(2.585)

  =10100=1000

  ② 5.80.7+0.420.07+407

  =587+427+407

  =(58+42+40)7=1407=20

  集体在投影上订正。

  (七)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上得很好。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要注意应用我们所学过的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提高效率。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是学生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灵活地运用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不但能提高计算的速度,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所以在复习中,注重学生对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记忆,再加以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复习中首先要让学生搞清所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性质有哪些,分别用字母怎么表示,语言怎么叙述,达到全面巩固理解的目的。其间,分别插入适当判断、填空练习,以帮助学生理解及灵活运用。另外,利用积、商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使学生在观察推导中理解积、商的变化规律实际上就是乘法运算定律的具体体现,同时,也为简便计算打开多种途径。然后,在学生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出现一组选择题,综合地培养学生运用定律和性质的能力,反馈面也扩展到全班,便于了解多数学生的情况。最后出示两道简算题,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以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四则运算的定律,是否能灵活地运用。

四则运算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归纳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

  2.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和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3.总结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4.总结验算方法.

  教学重点

  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法则.

  教学难点

  对四则运算算理本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归纳知识结构.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演示课件“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1.举例说明四则运算的意义.

  根据下面算式,说一说它们表示的四则运算的意义.

  2+3 0.6-0.4 2×3 6÷2

  100-15 2×0.3 0.6÷0.2

  0.2+0.3 2×1.3

  2.观察图片.

  教师提问:看一看,整数、小数、分数的哪些意义相同?哪些意义有扩展?

  (加法、减法和除法意义相同,乘法意义在小数和分数中有所扩展.)

  3.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运算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吗?

  (二)四则运算的法则.【继续演示课件“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1.加法和减法的法则.

  (1)出示三道题,请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

  错误分别是:数位没有对齐,小数点没有对齐,没有通分.

  (2)三条法则分别是怎样要求的?

  整数: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小数点对齐

  分数:分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

  思考:三条法则的要求反映了一条什么样的共同的规律?

  (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或相减)

  2.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1)出示两道题:

  口述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改编成小数乘除法计算:1.42×2.3 4.182÷1.23

  (要求:学生在整数计算的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2)教师提问.

  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小数乘法和除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小数乘除法都先按整数乘除法法则计算)

  有什么不同?

  (小数乘、除法还要在计算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3)根据 ,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分数乘法和除法比较又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相似: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

  不同:分数除法转化后乘的是除数的倒数.

  (三)练习.【继续演示课件“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计算后说一说各题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73.06-3.96 (差的百分位是0,可以不写)

  37.5×1.03 (积是三位小数)

  8.7÷0.03 (商是整数)

  3.13÷15 (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要除到小数点后第四位)

  (要先通分)

  (四)法则中的特殊情况.【继续演示课件“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请同学们根据a与0,a与1和a与a的运算分类.(a作除数时不等于0)

  分类如下:

  第一组:a+0=a a-0=a a×0=00÷a=0

  第二组:a×1=a a÷1=a

  第三组:a-a=0 a÷a=1

  (五)验算.【继续演示课件“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1.根据四则运算的关系,完成下面等式.

  2.思考:怎样应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

  3.练习:先说出下面各算式的意义,再计算,并进行验算.

  4325+379 47.5-7.65 18.4×75

  84× 587.1÷0.57 ÷

  二、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总结了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三、随堂练习.

  1.根据43×78=335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

  43×0.78= 0.43×7.8=

  33.54÷0.78= 3354÷0.43=

  2.在○里填上“>”“<”或“=”.

  ○ 12× ○12÷3×2

  ÷ ○ 12÷ ○12÷2×3

  3.思考:7.6÷0.25的商与7.6×4的积相等吗?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624÷56 -

  × 4.5×5.02

  五、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数学教案-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四则运算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关键: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口算

  25+75 124 16+4+23 2542

  35+25 60-24 18+22 100-25-10

  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情境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三、学习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多媒体展示滑冰场情境图和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每个条件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并交流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已知条件及其意义)

  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1:分步列式

  72-44=28(人)

  28+85=113(人)

  方法2:列综合算式

  72-44+85

  师:谁能说说,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展示计算过程)

  2.做一做: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00+30-16

  38+65-45

  120-80+72

  师:上面各题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多媒体展示冰天雪地情境图和例2: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师: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

  师:想想,怎样列出算式?在小组中说说你的算式的解题思路?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

  全班交流

  98736 63987

  (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两种解题思路的算式,并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两道算式的解题思路)

  师:说说综合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做一做:一箱12瓶橙汁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开始只能列出分步算式,就依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并引导学生今后尽量采用综合算式;如果有人列出综合算式,就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注意递等式计算的格式。)

  师: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法、除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教学中选择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避免将四则混合运算题视为单纯的计算问题,产生数学与日常生活无关的错觉,造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使用四则混合运算帮助解题的例子。

  四、巩固练习

  根据下面的分步算式,把它们改写成综合算式。

  150+33=183 183-75=108

  274-52=222 222+63=285

  20xx=50 503=150

  282=56 567=8

  判断并改错。

  155-34+46 240403

  =150-80 =240120

  =75 =2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加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说明原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总结思维。

  师:归纳一下,今天所学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感觉如何?

四则运算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复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2.认识福娃,知道各个福娃所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3.了解奥运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及时检查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纠错与评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多媒体演示插图)

  说一说这是什么?生:这是福娃。

  你知道福娃吗?这是20__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在申报主办国的时候,有几个国家参加,最后我国取得了申办权,说明中国强大,才有能力去申办。这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读,组成了一句话:北京欢迎您。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五个福娃名字的来历吗?有谁知道?相互交流。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媒体的介绍。你想了解更多的奥运知识吗?现在让我们开动脑子寻找答案。

  二、中心阶段

  师:出示2630-867+133

  问:谁来说一说它的计算顺序?用线划出

  生:回答后用递等式计算。

  小结:象这样的题,我们要注意不要被数干扰。刚才这题的答案就是第一届奥运会举办的年份。做了下面的题目,把答案填在书上第2页,还会知道一些奥运知识。

  师:继续出示581-3118 (158+125)2 196(712-698)

  师:请学生动笔计算,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答案了。

  巡视,鼓励表扬做得又快又对的学生。请学生汇报答案。并读一读这些知识。

  三、分层练习

  口算:

  1230 20050 245

  245245 189+897-189

  12030 2000500 254

  254254 120-1203

  笔算:

  472208-73549+7 3008-(69+36018)

  12248 774411

  总结:计算前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数字不能抄错,一定要验算和检查。

四则运算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的例2以及例3(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同级运算和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冬天,同学们最喜欢什么运动?

  学生:滑雪、堆雪人、打雪仗......

  这里是新开业的滑雪场。(出示大屏幕)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滑雪场的情况。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发现、总结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信息:滑雪场开业第一天上午有230人,中午有70人离去,又有150人

  到来。

  老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下午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指名板演)

  230-70=160人     160+150=310人      230-70+150=310人

  汇报交流:请列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的学生分别说说解答思路。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者思路是相同的,只是第三位同学列出了一道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这样写比较简单。

  老师:由于数目越来越大,直接写出最后得数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就不容易算错了。(教学脱式书写格式)

  2、出示信息:开业前三天共接待900人,照这样计算,5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老师:同学们能根据信息列出综合算式并脱式计算吗?

  (指名学生板演)90¸3´5

  =30´5

  =150(人)

  老师:指名学生给大家说说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

  学生:我先用900¸3,再用它们的商¸5,因为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数才能算出5天的人数。

  老师:也就是说,这道乘除混合的算式你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的。

  谁能说出15-8+11和40´3¸60的运算顺序?

  3、总结运算顺序

  老师:观察这几道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发现第1、3题中只有加减法,第2、4题中只有乘除法。它们都是从左到右计算的。

  老师:在一道算式中,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一般情况下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做题。

  (二)理解、总结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信息:

  刚才有同学说想知道滑雪场的门票是多少钱,前两天我有两个朋友也去了滑雪场,知道成人票一张60元,付给售票员200元买两张,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列算式,指名板演)

  200-60¸2

  =200-120

  =80(元)

  老师:前几道题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为什么这道题先算后面的乘法呢?

  学生:要想求出找回多少钱,必须在总钱里去掉两张票的价钱,而不是减去一张票的价钱,所以要先算后面的乘法。

  3、出示信息:现在已经放假了,听说滑雪场对儿童还有优惠活动:成人票60元,儿童票半价。如果你和妈妈一起去,一共花多少钱?请列式解答。

  (1)  60¸2+60              (2)60+60¸2

  =30+60                    =60+30

  =90(元)                 =90(元)  

  同学1汇报思路:我是先算出儿童票多少钱,再加上成人票60元,求出一共花了多少钱,所以我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同学二汇报思路:我跟她的想法一样,只是把60 放到了前面,因为在加法中两个加数可以交换位置,但还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三、总结规律:

  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和总结:我们知道在一道算术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一般情况下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直接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7¸3´7           54¸6´9           45+8-23    

  28+20´8          203-135¸9        35+24+12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重点研究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四则运算教案 篇11

  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例1)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

  (4)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四则运算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 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练习一第1、2、5题

四则运算教案 篇1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3、p4、p5四则运算

  教学目标

  1.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    展示主题图,你一定很喜欢这幅画面 在这样的一个冰天雪地里 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分几个区域?人们都在做什么?

  2.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二、 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展示“滑冰场”情境图让学生结合图示来创设一个数学问题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

  方法1:分步列式

  72-44=28(人)

  28+85=113(人)

  说说是怎么想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这个算式还能怎么列呢?

  方法2:列综合算式

  72-44+85

  师:同学们 在这个算式中只有减和加两种运算,那么应当按照怎么样的顺序进行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展示计算过程)讲清递等式的书写格式

  说说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00+30-16             120-80+72

  师:这几道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    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展示“冰天雪地”情境图和例2:“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师:“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

  师:想想,怎样列出算式?在小组中说说你的算式的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全班交流:方法一:987÷36             方法二:6÷3987

  师:看来不同的方法列出不同的算式都是有道理的,说说综合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有除有乘先算第一步除法,在做这部乘法  第二个算式同样按照顺序来算。

  师: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在一个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应该怎样计算呢?看看你想的和这里讲的一样吗?

  3 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强调:“只有”

  你记住了吗?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老师要让你自己检测一下,仔细看了。

  3.    判断并改错

  155-34+46                                            240÷403  

  =155-80          =121+46                              =240÷120         =63 

  =75                =167                                 =2                =18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师:归纳一下,今天所学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师: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感觉如何?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8+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四则运算教案(通用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