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化学教案设计 > 物质构成的奥秘(精选17篇)

物质构成的奥秘(精选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物质构成的奥秘(精选17篇)

物质构成的奥秘 篇1

  原  子  的  构  成化    学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课题1。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原子的构成又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第二次接触。本课题主要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介绍相对原子质量。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三个单元学到的微观知识有限,对原子的构成内容的抽象思维和对教材以结论性的叙述型语言理解成为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设计将结合教材图表,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具体设计时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充分利用科学史料和宏观比喻来创设情景,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表与动画、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结合科学推理与史料的佐证认识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结构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3)从化学史中人类对原子认识的不断深入、原子结构模型的不断演变的过程引入原子结构的内容,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2、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图表、动画、史料中分析、归纳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2)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对原子结构模型认识发展史切入,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基本历程,提高学生学习原子结构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可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索过程的艰难曲折。(2)通过阅读张青莲教授的资料,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1)原子的构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相对原子质量。教学难点:(1)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以图表信息分析,史料介绍为媒介,通过观察、讨论与交流、领悟等系列群体探究方式来逐步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通过对具体原子质量的实际数据展示的观察,感受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学习查阅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在《庄子・外篇・至乐第十八》 提到几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事不竭。”是何意思?

  [设问]

  我们知道世界万物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关于原子,你还想探究哪些问题?[引课]本单元学习我们将进一步揭开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原子内部构成。

  思考:物质世界是否可分?能否分到尽头?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

  1.原子是实心的吗?

  2.原子能分吗?若能分,其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3.原子有没有质量?它的质量有多大?

  4.原子到底有多大?

  ……

  引导学生思考,步入神秘的微观世界。

  学生想探究的问题大部分将在本节教学中通过探究活动中获得较满意的答案,这对于激发学生持续的探究欲望是大有裨益的。

  第一部分

  认识原子结构历史

  实验分析

  初识结构

  动画启迪诱发想象

  信息处理整合认识

  史料佐证拓展认识[讲解]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和探索却已经历了2500多年的漫长历史。十九世纪初,道尔顿提出原子论后,原子一直被认为是坚硬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此叩开原子的大门,汤姆生开始了对原子结构的想象。之后卢瑟福通过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的。[展示]1.汤姆生的枣糕式原子模型2.卢瑟福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设问]请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是怎样构成原子的?[卢瑟福试验模拟动画]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大多数的α粒子能顺畅地穿透金箔;少数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偏转;极少部分粒子遇到了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反弹回来。[讨论]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以篮球砸篮球,乒乓球砸篮球的宏观现象为例帮助学生理解,解释)[展示]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图2、用隧道扫描显微镜观测到的硅原子3、氦原子结构模型[讲解]科学家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获得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结论。[播放]原子内部构成的动画[设问]构成原子的三种基本微粒质子、中子、电子各有何特点,不同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何不同呢?[组织交流][讲解]核电荷数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目[引导总结]结合课本表格内容,总结原子的构成情况以及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电子数的关系[提问]原子核很小,能否继续再分?[讲述]实验证明,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构成,有关夸克的结构和性质仍有探索和研究中。

  聆听,观看人类对原子结构探索的代表性史料,思考原子内部是怎样结合起来的?

  思考,观看模拟动画

  讨论分析、交流解释:

  因为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几乎是空心的,所以大部分的α粒子能够很顺畅的通过;因为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于斥力的原因,所以有少数的α粒子会有偏转;而因为金原子中原子核存在,而且体积小,质量大,所以只有很少的机会与α粒子相碰撞,并且能反弹。 ……

  听讲,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程度和方法,感悟科学的伟大力量。 

  观察,分析: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表4-1、4-2,对获取的信息集体交流、评价,进行小组活动:

  1、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但它并不显电性,其原因是……

  2、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但

  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原子很小,但有一定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观看,阅读

  通过对人类关于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每一种新模型的出现都经过较长的时间,特别是从道尔顿到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将近1XX年,说明科学探索的过程很艰辛。 

  让学生带着自己对原子内部构成的想象对照实验现象的分析,感受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所聚集的质量之大,初步建立起原子内部构成的空间模型。

  感受物质无限可分性。

  观察原子内部构成的动画演示,并以氧原子为例说明,对原子的构成有个完整的认识。

  从图表、动画、史料中分析、归纳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自主归纳总结,加工处理,培养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良好学习方法。

  再次感受科学研究发现是无止境的,人类对原子结构的研究发展到今天还没有停止,依然不断深入。 

  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无限可分性。

  第二部分认识相对原子质量

  感受相对原子质量产生的意义

  了解概念

  学习查阅方法

  [讲解]原子虽然很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通过现代科学仪器可精确地测出原子的实际质量。[展示]一个氢、氧原子各自的实际质量的小数表示[类比讲解]这正像我们用吨为单位来表示一粒大米的质量有多大一样极不方便,比较聪明的回答是“大米的质量比小米大一点”。类似的,为了便于研究问题,国际上采用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质量的大小。[提问]以氧原子为例,讲解如何计算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r(原子)=   [介绍]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我们不需要再去计算,科学家已经把所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出。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就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过卓越贡献。

  阅读教材,查找一个氢、氧原子的实际质量

  观察,试着读数、记忆、比较大小。

  阅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并用数学公式表示

  利用概念与教材数据动手计算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辨析: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12 g    b 12

  c 1.66×10-27 kg  

  d 1/12 g 阅读课本p71资料利用教材154页附录、教材75页表4-3查阅下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氢、碳、氧、钠、铝、铁 

  “让事实说话”通过列举数字,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原子质量书写、使用时的不便,从而认识引入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利用生活经验进行类比

  计算与辨析中学以致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认识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实际质量的区别。

  了解有关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新课总结

  发现规律[引导]本节学习后你对原子的构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1、原子的构成情况2、电性关系3、电量关系4、质量关系[展示]氢、碳、氧、钠、铝、铁原子的内部构成与相对原子质量表[板书]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回忆学生写出本课题主要内容:构成原子的粒子种类、带电情况、质量大小、所占空间大小、数量关系、质量表示方法等方面交流

  观察: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关系。

  发现交流 

  在相互交流、补充中完善本节的认知体系

  通过对数据的综合观察与分析,找出规律,拓展思维,便于运用。课堂作业:习题第2、4题教学反思:1、理论课的教学设计,尤其是涉及微观的纯理课论的教学设计处理起来有点困难,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好整个教学的难度,可以有两种设计方法:(1)对于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紧紧围绕书本展开教学,不要进行拓展或是少进行拓展,从原子弹的爆炸,然后转入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整个设计紧紧围绕书本,没有加以拓展,学生学习起来较容易。(2)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可以适当加深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如从《庄子》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事不竭”导入教学,以汤姆生、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试验展开原子结构的教学,最后进行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这种设计突破了书本,适当进行拓展,整个教学要求学生积极的思考,可以充分调动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2、对于理论课的教学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交流,通过讨论和交流加深知识的理解。理论及概念的教学较为抽象,不象元素化合物知识有生动形象的实验辅助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掌握较容易。理论和概念学习较枯燥,也不容易学习,必须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学生才有可能掌握好。3、可以利用好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枯燥、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立体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之直观便于学生的学习。设计中有3次利用(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试验、原子内部构成)。这些多媒体的使用能很好地辅助教学。

物质构成的奥秘 篇2

  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本章将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我的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从中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我们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学会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从而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习任务] 1.认识各种绚丽多姿的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 2.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处于永恒的运动状态。 3.知道微粒与微粒之间是有间隔的。 4.通过学习,培养科学的态度,训练操作技能,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 [知识准备] 1.请写出你知道的一些常见物质名称,并列举它的1~2条性质或用途(看谁知道得多)。 2.当你漫步于花园小道、进入“火锅”城、路过臭水沟时,你分别闻到了什么?为什么? [课堂练习] [资料查询]:调查家庭厨房和实验室的物品,图书馆查岗、访问医院等单位。 [问题研究] 1.完成课本p57页的实验,并完成其中的问题。(整理后写在书上) 2.据调查,浴室水池里的水常呈淡蓝色,请由此设计探究题,并解释原因。 [讨论交流] 1.通过上述问题探究,受到哪些启发或想法,请相互交流。同时写出生产生活中类似的实例1~2则。 [观察思考]: 实验操作1: 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得到溶液甲。在烧杯b中加入3ml~5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2:重新配制甲溶液,向溶液中慢慢滴加浓氨水。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3:在烧杯b中以蒸馏水代替浓氨水,重复实验1的操作。 观察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和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取一根长约50cm的玻璃管,一端设法封住,往管中先后加入等体积的水(可红色)和酒精至满,用塞子塞住管口密封(不留空间)。然后把玻璃管两端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静置后,观察变化。然后用酒精灯火焰小心地加热管外壁一会儿,又有何变化?再冷却后,又有何变化? 通过探究和讨论,得出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1.我们能够嗅到这处花香的事实,可以说明(    ) 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           b.微粒与微粒之间有空隙。 c.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地运动。     d.微粒能保持物质的性质。 2.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据报道,广州市一市民在家中浴室打扫卫生时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法医化验后确认是氯气中毒。氯气(cl2)是一种有毒的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经调查该市民为了获得强的去污能力,竟把家用洗涤剂、浴液和洁厕精等3类共5种洗涤用品混合使用,导致悲剧发生。请问,导致该市民中毒身亡的氯气是如何产生?从此事件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你最熟悉的化学实例来说明“1+1不一定等于2”,并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列举一个简单的实验事实,说明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解释下列现象: (1)打开一瓶香水,立即闻到香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一滴碳黑墨水滴加到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在菜汤中加入少量的味精,味道会变得很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湿衣服晾在日光下容易干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盛酒精、汽油的瓶子为什么要塞紧瓶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将一瓶水全部倒掉后说瓶内没有物质了,你认为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学习] [家庭实验]:请做一个小实验来说明: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且微粒之间有空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宽视野] 1.讨论比较温度计里的水银能否用水或酒精来代替?(做比较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观察加热碘晶体发生的现象,归纳碘晶体的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长条滤纸上均匀滴上几滴酚酞试剂,伸入一支干燥洁净的试管里,在试管口处塞一小团棉花,并用仪器a滴十几滴浓氨水于棉花上                                                  (1)描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这3类5种洗涤用品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氯气,而氯气由于运动于空气被人吸入而中毒。在使用洗涤用品时,不能随意混合使用。 4.主要从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考虑。 5.答案很多,只要符合题意均可。 6.(1)打开香水瓶盖,由于香水中微粒不断运动,分散到空气里被人呼入。 (2)由于碳墨水的微粒不断运动,分散到水分子的间隔里,故逐渐溶解而变黑。 (3)味精中微粒由于不断运动而扩散到菜汤微粒的间隙里,故可感觉到味精的鲜味。 (4)因为太阳晒着的地方温度高,微粒运动的动能增大,故水中的微粒易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 (5)防止因酒精、汽油里的微粒由于不断运动而散失。 (6)瓶里还应存在空气,瓶壁附有水。

物质构成的奥秘 篇3

  第三章 教案

  一、本章在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本章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大好基础所必需的。

  本章学习将从微观角度更深刻认识上章知识,为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我们讲学习:分子、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及有关计算。

  三、本章知识与社会热点、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等方面的联系或体现

  人们认识了原子的构成,制造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1978年我国科学院北京电子显微镜试验和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合作设计研制成功了新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分辨率达到原子级,图像质量达到了国际水平。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是对学生引进爱国教育的素材。在有关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学完后,可让学生查阅商品(如药品、洗涤剂、化学试剂、食品等)的标签或说明书,弄清其成分,含量或纯度,在生产、生活中如何使用。现代原子能的利用(核能发电)、原子弹的爆炸以及新发现的基本粒子(光子、轻子、介子、重子),将在科学领域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学法建议

  学习中为更好掌握新课标要求,应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 通过原子的构成的学习,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

  2、 以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资料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 元素概念比较抽象,且与原子有一定联系,所以可运用概念的辩证来理解,即用列表或提纲式进行分析对比。

  4、 由于本单元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可运用多种方法或手段,如比喻法、列表法、

  5、 归纳法以及电影、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物质构成的奥秘 篇4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4)相对原子质量≈             +                     

  决定元素种类          (核电荷数)

  (5)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决定原子的质量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          (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             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b、意义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              

  排列依据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类

  e、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c、h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符    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 mg:                        mgcl2: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                                     3 fe2+:                  

  2h2o                         ,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学式

  (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      、      、

  、          。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   化学式 fe的意义:3点

  (3)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物质构成的奥秘 篇5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分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史和化合价四个课题。它们包括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及其有关的计算内容。

  课程标准指出,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技能还是中学生进行探究轰动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体现。所以,本单元教材对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教学重点:原子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与化学式。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合价。

  教学思路:

  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感性认识不充分,为此,教材中除了运用结构模型外,大量运用了图表,在学习本单元时,要抓住结构模型和图表,理解涵义,发挥想象力,挖掘本质,理清关系,揭示规律,掌握有关知识。这种从直观的图形、图表到理论的一般科学方法也是学习抽象化学知识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原子的构成及核外电子的排布,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模型、粒子结构示意图弄清结构、理清关系,做到真正掌握;对于元素,应把它作为宏观概念,理解其意义并弄清它与原子、单质的区别与联系;对于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并加强计算的许年,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而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化学用语,必须熟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27种元素符号,同时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常见的化合价,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及判断化学式的正误,为以后学习其他化学用语打好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设计了3个活动与探究,它们度与培养实验技能,形成时间能力和培养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做科学”中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考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主要考查点有: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关知识,化合价、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与粒子的关系、离子化合物等。同时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以及与化学式有关的计算等都是考察的内容。

  此类题目主要以联系实际、科技成果的信息给予题的形式出现,而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及原子与离子的关系等又是开放性试题命题的热点。着重考查学生当阅读理解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三、教学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本单元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首先探索原子的构成。

  [板书]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过渡]  原子到底能不能分?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题的第一个问题原子的构成。

  [板书]  一、原子的构成

  [学生活动] 让学生阅读课本p68内容原子的构成,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问题。

  [投影] 打出下列讨论题:

  1.原子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异同?

  4.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结束后,找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见]

  [问题1的答案]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所

  以说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

  [思考]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它在原子中的体积如何?占很大一部分吗?

  [答案]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但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过渡]  刚才说的这些都比较抽象,接下来我们看“原子的构成”挂图,看一下原子核在原子中到底能占多大。

  [挂图]展示“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学生观看挂图,说出自己从挂图上得到的有关信息]

  [学生陈述自己得到的有关信息]

  [思考]  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

  2.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

  3.电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回答] 因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原子的质量应等于质子质量、中子质量、核外电子质量之和。

  [讲解] 不同的原子所含的质子、中子、电子数目不同,所以它们的质量也不同,比如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 kg,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 kg。

  [讲解] 这样小的数字,无论书写、记忆、还是使用都极不方便,就像用吨作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或小麦的质量一样。我们可选用一种跟原子质量相近的“砝码”来表示原子的质量,这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 二、相对原子质量

  [提问] 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呢?它是如何来表示原子的质量的?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p69相对原子质量一段内容。

  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 kg,作为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为

  1.66×10-27 kg,所以氢的相对原子质量= ≈1。

  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 kg。

  所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16。

  经过这样的计算得到的数字都比较简单,便于书写、记忆和计算,对于这个计算过程大家要掌握。

  教学拓展

  课题2 元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

  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二、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

  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

  [回答]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追问] 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小结引入] 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板书] 课题2: 元 素

  [设问]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

  [讲解]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板书]一、元素

  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补充说明] 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

  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下一节大家就会学到),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提问] 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

  [回忆] 课本p69小注指出: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

  [补充] 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过渡]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板书]2.特点

  [讲解] 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板书]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补充] 既然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请看下列练习。

  [投影] 展示下列练习。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学生回答]

  ①错误。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错误。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提问]地球上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万万种呢?

  [回答]应该不是。

  [介绍] 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投影] 放映教材图4-4的放大图

  [分析该图并由学生说出从该图中得到的信息]

  [可能有的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

  3.氢、碳、氮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

  [小结]通过分析可见,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板书]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过渡]那么,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分布情况又怎样呢?

  [学生阅读p72资料]

  [活动与探究]请学生拿出准备的食品、药品的说明,查找其组成元素。

  [学生活动]……

  [回答] 1.阿莫西林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氮、氧、硫。

  2.罗红霉素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氮、氧。

  [小结] 很多的资料表明,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物质,均由有限的一百多种元素经过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可见,正是这100余种元素组成了我们周围绚丽多彩的世界。

  [过渡] 请大家结合前面有关分子的知识与本节课有关元素的知识,共同来看下面的讨论。

  [投影] 展示“讨论”。

  [讨论] 下述化学反应中;

  水 氢气+氧气

  (h2o)     (h2) (o2)

  硫+氧气 二氧化硫

  (s)   (o2)         (so2)

  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有不同意见者补充说明]

  [回答] 上述两个反应,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都发生了变化,元素没有发生变化。

  [讲解] 第一个反应中,反应物是水,由水分子构成;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第二个反应中,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分别由硫原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

  在第一个反应中,水中的氧和氧气中的氧都属于氧元素,水中的氢和氢气中的氢同属于氢元素。第二个反应中,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同属于氧元素,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同属于硫元素。

  [小结] 可见,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元素并没有发生变化。

  [提问]前面我们学过物质的构成可用原子表示,现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

  用原子表示物质的构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 4.原子和元素的区别:

  [学生思考]

  [讲解] 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原子时只能

  对应微观粒子,而用元素时只能对应宏观物质。请看下列表格:

  [投影] 展示下列表格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总结并板书]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

  ①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②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投影]展示下列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a.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

  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c.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答案]a. 错误。改正: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元素和汞元素。

  b.错误。改正: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错误。改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补充]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构成”,描述物质宏观组成时一般用“组成”,对应关系如下:

  宏观→物质→元素→组成

  微观→分子→原子→构成

  [过渡]了解了元素的定义以及它的特点后,我们再来看元素的表示。“知识是无国界的”,

  但各个国家有各自不同的语言和文字,若用各自的文字来表示,则给学术交流带来很多的不

  便,从而也会阻碍化学前进的脚步。所以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国际上采用统一的符

  号&#0;&#0;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

  [板书]二、元素符号

  [阅读]请大家阅读p73资料,了解元素符号的来源。

  [学生阅读后,请学生简要陈述元素符号的来源]

  [陈述]1.最先研究元素符号的是道尔顿,他曾用图形加字母的方式作为元素符号。但随着发现的元素越来越多,符号设计越来越复杂,这种符号不便于书写和记忆,未能广泛采用。

  2.现在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书写时要大写。如,

  氧&#0;&#0;o,氢&#0;&#0;h,碳&#0;&#0;c。

  3.若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

  铜&#0;&#0;cu,钙&#0;&#0;ca,氯&#0;&#0;cl。

  [总结强调]第一个字母一定要大写,第二个字母一定要小写,即“一大二小”。

  [板书]1.表示:采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氧&#0;&#0;o,氢&#0;&#0;h。

  若第一个字母相同,附加第二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过渡]知道了元素符号的写法,还应该知道元素符号的读法。

  [板书]2.读法

  [请同学们读出下列元素符号]

  c h cu ca n s na

  (注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很可能会读成该字母的英文读法,一定要及时纠正过来.并加以强调)

  [强调]元素符号在渎的时候就应该渎成该元素的名称,而不能读成英文字母。

  如,c读碳,s读硫,cu读铜,等等。

  教学拓展

  元素

  原子

  概念间的联系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即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及举例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如可以说,“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水里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课题四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本质 

  2、让学生掌握化合价中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熟记一些常见的化合价,并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渗透定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二 、教学重点:

  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三 、教学难点

  1、化合价概念的建立和形成

  2、使用化合价规则确定物质的化学社会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氯化氢(hcl)、硫化氢(h2s)、氨气(nh3)甲烷(ch4)的化学式

  【教师提问】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化学式的知识,请大家读出投影仪上给出的化学式,观察这四种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它们都由氢元素组成,但分子中氢原子个数不同。

  【教师】形成化合物的原子数目为什么不同,我们先来看一下硫化氢的形成过程。

  【投影】展示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展示氢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

  以硫化氢为例让学生理解化合物形成过程,并初步建立物质在化合过程中原子数目不同的观念,并由此引申出化合价的概念

  【板书】  一、化合价

  (1)化合价:用来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左符号右数目,注意和离子的表示方法相区别(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与离子所带的电荷,通常数值相等,正负相同;位置不同,写法相反)

  【练习】请写出铝离子、氯离子、氧离子的化学符号,并标出三种元素的化合价

  【提问】离子所带电荷有正有负,同种原子可能形成不同离子,那么,元素的化合价有正负吗?一种元素是否只有一种化合价?

  【板书】(3)化合价规则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2、金属通常显正价,非金属通常显负价

  3、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在化合物里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

  5、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6、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化合价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金属显正价,非金属显负价

  2、在化合物h2o中,氧元素显负二价,氢元素显正一价

  3、在氧气中,氧元素显负二价 

  【投影】常见元素化合价表,要求学生背诵,学生感到非常困难

  【学生活动】教师给出化合价口诀,并将常见元素化合价谱曲,要求学生合唱,这时候学生学习热情得到鼓舞,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四六硫要记清;

  二三铁;二四碳;单质为零铜正二;金正非负和为零;

  老师趁机提出,在化学反应中,虽然原子是最小离子,但有的原子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原子之间不再发生变化,我们把这种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的原子集团称作原子团

  【投影】六种常见原子团和化合价

  顺口溜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只有磷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提问】我们学习化合价有什么实际应用呢

  【板书】二、化合价的应用

  1、已知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步骤

  (1)写出有关元素符号

  (2)标出有关元素的化合价。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用最小公倍数法求出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4)验证所写化学式是否正确。

  口诀:正价前,负价后,价数交叉为角数

  角数若有公约数,莫忘约去要记住

  【练习】1、写出氧化铁、硫酸铝、氧化亚铁的化学式

  2、已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请同学书写相应的化学式

  3、判断下列化学式书写的正误

  氧化铝  alo    氧化镁 mgo    氧化钠na 2o   氯化亚铁  fecl3

  氯化铜cacl2    硫酸铝al2so4      硫酸钠naso4     碳酸钠na2co3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铜cu oh  2   氢氧化铁 fe(oh ) 2                      

  教学拓展

  so42-

  co32-

  po43-

  oh-

  cl-

  fe2+

  cu2+

  al3+

  mg2+

  na+

物质构成的奥秘 篇6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    b、cl-   c、2cl   d、cl2)。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离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分正负)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也可用“该分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求出,其单位同样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如:fe 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铁单质。

  ⑦要表示几个粒子(不论是分子、原子还是离子),在粒子符号前加系数。

  化学式中的下标表示每个分子中含几个这种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带电量标在符号右上角,元素化合价标在符号正上方。

  ⑧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酸和多数氧化物[非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co2、h2o、so3、hcl、h2so4、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碱与盐(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naoh、cacl2、mgs、naf、znso4。

  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是k+、mno4-。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元素的分类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分为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化合价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由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已知ro32-有32个电子,则:r+8×3+2=32  ∴r的质子数为:6

  4、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均按含量由高到低排列):  地壳中 氧、硅、铝、铁、钙;   海洋中 氧、氢;人体中 氧、碳、氢、氮;  太阳上 氢、氦。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钴、碘等。缺钙会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缺锌会智力低下,易得侏儒症;缺钴、铁易得贫血症;缺碘会得甲状腺疾病。

  5、试写1―18号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符号:                                       名称:                                       

  6、默写常见原子团的符号和化合价:

  名  称

  铵  根

  氢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磷酸根

  符  号

  nh4

  oh

  no3

  so4

  co3

  po4

  化合价

  +1

  -1

  -1

  -2

  -2

  -3

  7、默写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1 k、na、ag、h ;+2 ca、mg、ba、zn、hg ;+3  al ;+4  si ;+1、+2  cu ;+2、+3  fe ;

  +2、+4  c  ;+4、+6  s  ;   -1  f、cl ;-2  o、s  ;-3  n、p  。

物质构成的奥秘 篇7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

  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

  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3.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来进行想象和推理

  情感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决定的

  2.使学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

  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变化的联系

  实验探究:

  从一些具体的课堂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能够总结出原因和规律

  教学设计:

  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

  板书: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引入:既然要开始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宏观的物质或现象。

  板书:第一节 用微观的观点看物质

  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

  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

  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

  3.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分析: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失?

  答: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

  答: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失,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

  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3.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

  答:不能。对于一个微粒而言,毫无物理性质之说。也就是说,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必然是大量微粒聚集才能表现出来的。

  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答:在水的作用下,构成蔗糖和食盐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同样是微粒,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说明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总结: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1.  物质可以再分;

  2.  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3.  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即: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4.  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体现的。

  举例:除了课本上的实验,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大量微粒构成的?

  回答:学生自行讨论。如过滤时水能够从滤纸中渗过,

  补充实验:20毫升的稀硫酸置于一只小烧杯中,另取20mL的稀硝酸钡,慢慢将硝酸钡溶液滴入小烧杯中,不断搅拌,“乳白色固体”无中生有,并且不断增多。

  说明:生成物硫酸钡不溶于水,聚集到一定颗粒被人的视觉察觉到,分布在水中形成浊液,静置后小颗粒群聚而沉淀。

  实验: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

  步骤:实验1: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浓氨水。

  现象:滴入浓氨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能变色,而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后变红。

  实验2:重新配制酚酞与水的混合溶液A,在另一烧杯B中加入3~5mL的浓氨水,用大烧杯罩在一起。

  现象:溶液A逐渐变红

  原因:构成氨气的微粒扩散在大烧杯中,溶于水后形成溶液就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

  假设实验3,为了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用一杯纯净水来代替浓氨水来做对比实验,有无必要性?

  回答:没有必要。因为在实验一开始,已经证明了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提问:氨水中的氨气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酚酞的微粒也在不断的运动。我想问:为什么不会是酚酞从烧杯中挥发,扩散到浓氨水与蒸馏水的混合物中,使之变色?你又能用什么实验来证明,并不是酚酞扩散?这个实验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学生议论

  回答:我们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氨水。如果是酚酞扩散的话,它也会使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但实验事实可以证明,并没有变色,所以假设是错误的。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各种微粒运动的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容易扩散,有的不容易甚至很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物质容易挥发,有些物质容易溶解,而有些物质却不易挥发,不易溶解。

  提问:我们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一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我们发现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为什么?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学生讨论回答

  回答:温度高,构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扩散到水中。说明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率越大。

  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不同微粒的运动情况有所不同;

  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举例:那些现象又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呢?

  讨论:学生举例。如闻到花香,湿衣服晒干,氯化氢与氨气生烟实验

  实验: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

  现象:水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

  说明:1.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具有间隙;

  2.构成水的微粒间隙很小,构成空气的微粒很大;

  实验: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

  1.50mL水+50mL水     2.50mL酒精+50mL酒精     3.50mL水+50mL酒精

  结果:    等于100mL                  等于100mL               小于100mL

  说明:同种微粒之间的间隙相同;不同种微粒间隙不同

  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

  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

  3.同种物质时,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而气体间隙大

  提问:有水能够运用微粒的知识来解释物质三态变化的原因?

  解释: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主要有物质是很小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空隙。微粒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微粒间的空隙就越大。当微粒间的空隙小到一定程度时,成为固体,大到一定程度时,成为液体,微粒间的空隙继续增大,就会成为气体。

  提问:我们在一量筒中,现房一定量的水,然后再放入两块冰糖,观察液面情况。待全部溶解后,在观察液面,试解释。

  回答:未溶解时,冰糖固体的体积占据了水的一部分体积,使液面上升;当冰糖全部溶解后,构成冰糖的微粒就被分散到构成水的微粒的间隙中,使总体积减小,所以液面就下降了。

  举例:还有那些事例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隙

  注意:与海绵结构中间隙相区别

  提问:在压缩空气的时候,发现体积被压得越小,所需的力要越大,空气不能被压缩到体积为零,为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空气中的确存在微粒。微粒之间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包括斥力和吸引力。

  讲述: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固体和液体的微粒不会散开,而保持一定的体积,这就是因为一切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吸引力。

  例题解析

  1.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性解释夏天空气潮湿,而冬天空气干燥的原因。

  答:夏天气温高,地面上构成水的微粒运动快,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很多,使空气变得很潮湿;冬天气温低,构成水的微粒运动慢,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较少,空气显得干燥。

  2.装开水的保温瓶有时候会跳出来,为什么?

  答:保温瓶该有时会跳起来的原因之一是,瓶内开水没有装满,瓶内留有空气,受热后微粒空隙增大,或者到开水时,有冷空气进入瓶中,盖上瓶盖,空气受热,气体微粒空隙增大,体积膨胀,瓶内压强增大,使瓶盖跳起来。

  3.0℃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能确定

  答案:B。宏观上水变成冰后,体积增大。为什么温度降低,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就增大了?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比较流行的是“假晶体”的存在。

物质构成的奥秘 篇8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b、意义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   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类

  e、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c、h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符    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 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2+:3个亚铁离子

  2h2o  两个水分子,  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学式

  (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   化学式 fe的意义:3点

  (3)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物质构成的奥秘 篇9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1.    原子的构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2.相对原子质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注:1.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碳-12的质量×1/12,并不是碳-13或者其他的碳的同位素。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相对值,没有单位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元素:(1)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2)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从含义上来说:元素是宏观概念,只是分种类不计个数,但是原子时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从使用范围上来说:元素常常用来表示物质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但是原子时从微观上描述物质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是由哪些原子构成,或者分子是由哪些原子构成。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3)元素符号:a:定义: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b:书写原则: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c: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d: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e: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f: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4.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七个横行,十八个竖行,分为七个周期,十六个族。(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⑴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⑵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⑶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3)        8 o   氧16.00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原子序数――――    -----――― 元素名称        (核电荷数)                    ----------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5.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④此外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2)原子结构图:286+16电子层质子数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原子核的电性         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③弧线:表示电子层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7.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原子在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⑶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①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③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离子表示形式:(1)离子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例如:钠离子:na+。(2)离子符号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3)表示意义的注意事项: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两个镁离子a: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b: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如:阳离子:na+、ca2+、al3+等, 阴离子:cl-、s2‑等(4)常见原子团离子:  so42-  硫酸根离子     co32-  碳酸根离子     no3-  硝酸根离子  oh-  氢氧根离子      nh4+  铵根离子9. 化学式(1)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2)化学式的写法a.单质的化学式①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氯气―cl2。②稀有气体、金属与固体非金属单质:由原子构成,它们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b.化合物的化学式根据名称从右写到左。若已读出原子个数的就直接写;若未读出原子个数的需根据化合价来正确书写。(正价写左边,负价写右边,同时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例如:四氧化三铁: -2fe3o4;氯化镁:mg(+2) cl(-1)2;硫酸钠: na(+1)2so4(3)几点注意事项:a: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书写化学式时,要考虑到元素的排列顺序,还要考虑到表示原子个数的角码应写的部位。b:一般化合物的中文名称,其顺序和化学式书写的顺序正好相反。(4)化学式的涵义(以so2为例说明)①宏观上:表示一种物质:表示二氧化碳。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②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分子的构成: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2+2 ca表示钙元素显+2价 (或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s表示硫元素显-2价。 ca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s2-表示1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3)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 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  表示原子的个数。②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③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⑤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  表示离子的个数。⑥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4)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a:氢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显+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b: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为正价。c:非金属与氢或金属化合时,非金属元素显负价;非金属与氧元素化合时,非金属元素显正价。d: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e: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5)常见根(原子团)的化合价

  根的名称

  铵根

  氢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磷酸根

  离子符号

  nh4+

  oh-

  no3-

  so42-

  co32-

  po43-

  化合价

  +1

  -1

  -1

  -2

  -2

  -3口诀:一价钾、钠、银、氯、氢二价钙、镁、钡、氧、锌一、二铜,二、三铁,三铝四硅五价磷,二、四、六硫,二、四碳,正价负价要分清!负一氢氧硝酸根负二碳酸硫酸根,负三磷酸最特别,正一价的是铵根11.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重难点例题解析1. 构成物质的微粒例1 关于氧气和铁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别由氧元素、铁元素构成           b. 分别由氧分子、铁原子构成c. 分别由氧原子、铁原子构成           d. 分别由氧分子、铁分子的构成分析:分子、原子、离子是微观概念形成物质时用“构成”表示,元素是宏观概念,形成物质时,用“组成”来表示,故a不正确。氧气由氧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故c、d不正确。答案:b。例2 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可以得到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中含有       a. 氧气         b. 氧分子       c. 氧元素       d. 氧化物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不可能由物质组成。答案:c。习题:1. 下列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铁由        构成,氯化钠由       构成,水由       构成,氧气由          构成。2. 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铁酱油”、“高钙奶粉”、“加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铁、钙、氟是指   a. 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d. 单质答案:1. 原子 ; 离子; 分子、分子          2. a2. 微粒的构成例1 在下列微粒中,属于原子的有(用序号填空,下同)           ,属于阳离子的有         ,属于阴离子的有            ,属于同种元素的有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通过以上各图可以总结出,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在于:⑴                            ⑵                                 简析:原子是不带电荷的微粒,核外电子数与核内电荷数相同,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少于核内质子数(即原子核的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多于核内质子数(即原子核电荷数)。答案:①②⑤;④;③;④ ⑤     ⑴ 原子不带电,离子带电;⑵ 离子核外电子数多于或少于核内质子数。例2 某微粒最外层有8个电子,该微粒  a. 一定是阳离子                          b. 一定是阴离子     c. 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 无法确定简析:微粒最外层有8个电子,趋于相对稳定状态,可能由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也可能由非金属元素得到电子而形成,也可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因此无法确定。答案:d。习题:1. 区别元素的种类依据是  a.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b.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c. 原子核外的电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2. 下表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一组原子是 

  原子种类

  甲

  乙

  丙

  丁

  戊

  质子数

  6

  6

  6

  8

  9

  中子数

  6

  7

  8

  8

  8a. 甲、乙和丙     b.丙、丁和戊        c. 甲、丙和丁       d.乙、丙和戊答案:1、b   2、a。3. 化学式例1  蔗糖(c6h12o6)是生活中常用的甜味品,它是由     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      ,各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简析:从化学式知道,蔗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每个蔗糖分子由6个c原子、12个h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根据c、h、o三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计算出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答案:三;180    m(c)::m(h): m(o)=72: 12: 96=6: 1: 8例2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分子质量分数为16%,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1)蛋氨酸是氨基酸中的一种,化学式为c5h11o2ns,求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2)合格奶粉的质量标准为:每100克奶粉中含蛋白质约1.8g,现测得某奶粗含有蛋白质中氮元素的质量为0.5g,这种蛋白质是否合格。简析:本题用的物质的化学式进行有关的计算。100克奶粉中含氮元素, 答案:(1)9.4%       (2)不合格习题1. 氮化硅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的主要成份,能承受高温,可用于制造业、航天等领域。已知氮、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依次为n          si             。推测氮化硅的化学式为         a.si3n4       b. si4n3             c. si3n7         d. si7n42. 下列各种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 fe3o4、fe2o3、feo                b. feo、fe3o4、fe2o3c. feo、fe2o3、fe3o4                d. fe2o3、fe3o4、feo4. 化合价例1 有5种物质按下列顺序排列:①x;②cl2;③hclo;④kclo3;⑤kclo4。根据它们这种排列的规律,x应该是    a. hclo3                  b. nacl         c. cl2o7         d. cl2o3简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物质是以氯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x、  物质x中氯元素应该是负价。答案:b。例2 含磷洗衣粉中含有na5pxo10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少城市已全面禁止销售含磷洗涤剂。该物质中磷元素为+5价,则x值为 简析: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以确定x的值。钠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和-2。答案:a。习题:1. 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和h2so4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因为酒中乙醇的能使橙红色的重铬酸钾变成绿色物质cr2(so4)3。在k2cr2o7和cr2(so4)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和      。2. 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是以ymon、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而成(此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保持不变)。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y元素呈     价,ymon的化学式是            。答案:1. +6; +3     2. 四;+3; y2o3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纯净物②化合物③无色无味④氧化物⑤单质⑥具有可燃性⑦凝固点是0℃

  a.①②③④⑦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⑦   d.①④⑤⑥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净化后的空气是纯净物  

  b.氧气的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c.空气是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d.空气是几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3.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有:本品每克含碘150毫克、镁65毫克、锌1.5毫克、锰1毫克。这里的碘、镁、锌、锰是指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离子             (     )4.硫隔绝空气加热后的蒸气中有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s8,关于s8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a.19.aa、a、a 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它是一种单质   

  c.它的一个分子中有8个硫原子        d.相对分子质量为256

  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b.倾倒液体试剂时,瓶上标签应向着手心

  c.加热试管前要将外壁擦干

  d.用漏斗过滤液体时,液面稍高于滤纸边缘

  6.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    )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7.铁匠将烧红的铁器打制后放入冷水时,升腾起一团“白气”,“白气”是由           (    )  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水发生分解形成的 c.铁汽化形成的           d.铁和水反应生成的

  8.no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在实验室中,收集的方法是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集气法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9.在大气层中,因co2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原因是(    ) 25 c、d  a.由实验室逸出的co2增加  b.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c.由于森林绿化面积迅速递减,使得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降低  d.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10. (07常州)鱼油中富含的dha(c22h32o2)是大脑细胞形成和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dha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dha由三种元素组成b.dha是有机化合物c.dha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344d.dha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1(07自贡)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a、na2seo3         b、na2seo4        c、naseo3         d、na2seo212.(XX年烟台)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化学式为c6h8n2。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苯二胺属于有机物                        b.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c.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d.对苯二胺能被人体少量吸收13.(XX年福州)图3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     b.元素名称c.元素符号     d.中子数14.(09眉山)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烧时,主要反应为:5o2 + x         3co2 + 4h2o,由此可知x的化学式为(        )    a、ch4           b、c2h4          c、c3h8         d、c3h8o 15.有h、o、s、k四种元素,按指定化合价( h(+1)、o(-2)、s(-2)、k(+1) )组合,最多可以组成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种数是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16.有一不纯的硫酸铵样品含氮量为19%,若只含一种杂质,则其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     )a.co(nh2)2         b.nh4hco3       c.nh4no3         d.nh4cl二.非选择题17.(1)写出化学符号或符号的含义:氦元素________ 3个氮原子________2个氢分子________ 锌离子________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2价的钙元素__________。18(09眉山) (4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元素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表包含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完成以下填空: (1)1869年,科学家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请画出17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3)上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 19.(XX年哈尔滨)若分别用 和 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这两种元素分别组成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成物属于纯净物中的        (2)若用a代表 、b代表 ,请用a.b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在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若不慎将体温计打破,散落出来的汞产生汞蒸气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此时可以撒一些硫粉在止面,使硫与汞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固体硫化汞(hgs)。写出硫和汞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的现象___   _________。21.为了履行国际社会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政府决定自XX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ctc”作为清洗剂。“ctc”又称作四氯化碳,是常用的服装干洗剂,也是修正液(又称涂改液)中的一种溶剂,还是一种优良的灭火剂。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ct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2)推测“ctc”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种。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48.60%硅26.30%铝7.73%铁4.75%钙3.45%钠2.74%钾2.47%镁2.00%氢0.76%其它1.20%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右图表示的是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请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2)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共有______种;(3)地壳中al元素的含量为___________%;(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含量占第二位的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是________。三.23.通常情况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abcde

  形成的溶液是氨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氨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装置编号);(2)收集氨气,应采用的装置为       (填装置编号);(3)实验室制取氨气时,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可用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吸收。最好选用下列_______装置吸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漏斗

  四.         化肥广告    优质化肥:碳酸氢铵

  (nh4hco3)  含氮量:(17.0%)纯度:            24.在公共场所有如右图广告,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化肥中所含主要物质的化学式是          ;

  (2)纯碳酸氢铵(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该化肥的纯度(即化肥中nh4hco3的质量分数)因故缺损了,请你补上              (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25.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列为食品污染源之一,每人每日的摄入量控制在0.004g以下。若在1kg米面食品中加入明矾2g(胆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474),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从食物中摄入的铝指的是        (填字母)。a.铝元素     b.铝单质    c.铝合金    d.只有明矾(2)明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k∶al∶s∶o∶h=               ;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3)如果某人一天吃了100g上述面食品,通过计算说明其摄入的铝的量是否超过安全摄入量?参考答案一.1.a  2.c  3.b  4.a  5.d  6.d  7.a  8.a  9.b  10.d  11.a12.a  13.d  14.c  15.a  16.b  二.17.略。18. (1)门捷列夫    (2)         得到      (3)na2o(na2o2) 19. (1)化合物        (2)a2+b2 点燃  2ab(或a2+b2 点燃 2ba)20.略21.(1)ccl4;+4(2)易挥发;不可燃,不助燃     22.略三.23(1)a  (2)e  (3)水;b;吸收效果好,防止倒吸四.24.nh4hco3;17.7%;96.0%25.a;39∶27∶64∶320∶24;5.7%;超过

物质构成的奥秘 篇10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构成及构成各粒子的特征。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表找到相对原子质量。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会分析图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及构成各粒子的特征【教学难点】建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思维联想、引入新授1、分子和原子有何本质区别?2、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吗?二、进入新授   1、原子的构成1)思考并回答: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水是由         构成,水分子由               构成。 铁由            构成,那么原子能否再分?原子怎样构成的?2)学生阅读教材p68-69第一自然段,交流对原子的构成的了解。          (每一个带一个单位的  电荷)原子核               (不带电)原子                    (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  电荷)3)讨论:⑴在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质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⑵你能画出氢原子的模型吗?4)观察分析表4-2,你从中获得哪些信息?a、核电荷数=b、c、2、相对原子质量1)写一写一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思考:这样书写方便吗?原子的质量又该怎样衡量?2)引入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理解:3)练习查相对原子质量。71页练习34)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a、根据定义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质量  / 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b、由质子数和中子数计算: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想一想:相对原子质量为什么是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三、课堂练习1、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2、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a质子数和中子数              b质子数和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              d核电荷数和电子数3、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质子数是16,则中子数是          ,电子数是            ,核电荷数是         。4、已知1个碳12原子原子质量为n kg,1个a原子的质量为m kg,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              。5、1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1个氯原子的质量是5.888×10-26kg,则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相对原子质量为m,核内中子数为n的原子a,其核外电子数是          。6、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c原子核带正电荷,但原子不显电性   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四、反思与体会【教学后记】 课题2   元      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的概念,理解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会认识物质组成与构成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的认识统一起来。【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学会认识物质组成与构成不同【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回顾旧识,引入新授(1)一个碳-12原子质量为mkg,某原子质量为n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原子是怎样构成的?相同的原子有什么共同点?二、进入新授1、元素的概念                                               阅读并讨论p71第二自然段小结对元素的理解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试一试列表比较元素与原子。 元         素原         子 区    别    适 用 范 围    联      系 3、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⑴按质量分数计算,在地壳中含量前几位的元素依次是       、       、        、         _________。记忆:“养闺女贴盖”⑵并不是含量少作用就小。三、讨论p71[讨论]四、活动与探究⑴阅读资料,了解生物细胞中元素的含量。⑵从生物学或科普书刊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五、反思与体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和体会是: 【教学后记】课题 2  元     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概念,学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名称。过程与方法: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进行授课,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和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教学重点】正确书写元素符号【教学难点】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名称【教学方法】师生合作法【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引入新授: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铁15毫克,铜2毫克,锌1.5毫克。锰1毫克这里所标的所标的各成分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无法确定二、进入新授1、元素符号为了便于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符号来表示一百多种元素。⑴定义:书写规则:练习书写钙元素          镁元素         氧元素        铁元素         ⑵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a、表示某元素b、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c、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练习c、s、fe、ar等表示的意义。思考:如何表示几个原子?⑶常见元素符号的记忆歌诀(讨论记忆方法)⑷元素周期表简介阅读教材p74填写下列空白。①科学家们根据          ,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元素周期表。②元素周期表按元素            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叫做原子序数。得等式               =             =               =                。③编排结构周期:                                                                      族:                                                                        元素周期表共         个周期,        个族。④颜色分区:对金属非金属用不同颜色分区,并标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三、活动与探究教材p74“活动与探究”四、课堂练习:p75/1、2、3、4五、课外拓展:讲述116、118号元素失踪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讨论。六、板书设计元素符号为了便于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符号来表示一百多种元素。一、定义:书写规则:练习书写钙元素          镁元素         氧元素        铁元素         二、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a、表示某元素b、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c、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教学后记】          课题 3    离     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过程与方法:边看边叙述或边讲边图式,用创设情景来展示电子分层运动,离子的形成等知识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离子的形成的学习,使学生形成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特点【教学难点】离子的形成【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1、以竞赛方式回忆1-20号元素符号的书写。2、原子的结构及所带电荷的情况如何?二、引入新授: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那么,这些电子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三、进入新授:(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阅读教材p76第二自然段后小结:⑴电子层:核外电子经常出现的             。⑵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⑶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有1层,最多的有     层,第一层离核最近,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2、认识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你知道各部分的含义吗?(阅读教材第三自然段)3、观察表4-4后得出: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第一层最多排       个电子,⑵第二层上最多排       个电子,⑶最外层最多排       个电子。(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1)、阅读教材p76第四自然段至第一自然段后讨论:理解:⑴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he为2个)为一种相对稳定结构,相对稳定性结构是指                                     。在化学反应中一般                            ,化学性质不活泼。⑵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一般少于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           ,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而达到          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活泼。⑶非金属原子最外层一般          电子,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        ,使最外层达到      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活泼。(2)、小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            有密切的关系。三:练习:试一试画出氦、氖、氩,钠、镁、铝,氧、硫、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分析它们的化学性质。讨论如果要变成相对稳定结构会怎样?四、板书设计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阅读教材p76第二自然段后小结:⑴电子层:核外电子经常出现的             。⑵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⑶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有1层,最多的有     层,第一层离核最近,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2、原子结构示意图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第一层最多排       个电子,⑵第二层上最多排       个电子,⑶最外层最多排       个电子。(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教学后记】   课题 3   离   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离子的概念,并掌握它的形成规律及与原子的区别。过程与方法:采用指导阅读、组织讨论来进行教学,让抽象思维变换为形象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微观想象能力,推倒思维方法。【教学重点】了解离子的概念【教学难点】离子的表示【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⑴回忆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            ⑵分析讨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二、引入新授:分析11号、17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其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后印入。三、进入新授:(一)离子的形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2)表示方法――离子符号书写要求:先写上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所带的电荷数,数字前,符号后,是“1”省略不写。(3)练习书写离子符号:氢离子 h+  镁离子 mg2+   铝离子al3+   氟离子 f-  氧离子 o2-   硫离子 s2-        (4)离子符号的含义例:2mg2+    表示:一个镁离子     表示:每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5)阴、阳离子由于引力作用而形成不显电性的化合物,列如:nacl等。(二)离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概念   电性   表示方法   相互转化 (三)小结: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例:三、课堂练习p78/1、2四、板书设计(一)离子的形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2)表示方法――离子符号书写要求:先写上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所带的电荷数,数字前,符号后,是“1”省略不写。(3)练习书写离子符号:氢离子 h+  镁离子 mg2+   铝离子al3+   氟离子 f-  氧离子 o2-   硫离子 s2-        (4)离子符号的含义例:2mg2+    表示:一个镁离子     表示:每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5)阴、阳离子由于引力作用而形成不显电性的化合物,列如:nacl等。(二)离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概念   电性   表示方法   相互转化 【教学后记】  课题  4  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式的概念及涵义,掌握一些简单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理解化学式前和化学式中有关数字的不同涵义。过程与方法:多采用组织讨论、指导阅读、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教学重点】简单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难点】化学式的写法【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⑴默写常见元素符号的记忆歌诀。⑵写出物质分类表,每种物质各举两例,写出该物质的名称。二、引入新授:物质的名称很难表示一种物质的组成,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物质,在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的组成。三、进入新课:(一)化学式阅读教材p79后小结:⑴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示子。⑵理解:小组对话:h2o表示的各种意义。想一想:co2表示什么意义呢?⑶小结:化学式表示的意义。a、表示某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c、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    d、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e、表示组成某物质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⑷化学式的书写金属:如fe、cu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固态非金属:如c、pa、单质的书写                          稀有气体:如he、ne用双原子表示―气态非金属:如o2、n2b、化合物的书写(下课时)⑸多个原子或多个分子的表示方法。练习:多个原子的表示: 3个铁原子             2个氢原子        多个分子的表示: 3个氢分子             2个氯分子                         m个水分子             n个二氧化碳分子         讨论:p79 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小结: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系数后只具有微观意义。⑹化学式的读法:单质化学式读法:除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单质在元素名称后加“气”外,其余直接读元素名称。化合物化学式读法: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一般读作“某化某”,例如nacl读作氯化钠。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例如co读作二氧化碳,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练习读:    cu             ar            n2      三、活动与探究:p82 以邻座同学为一小组,对以下题目进行练习,并互相订正。1、写出溴化钠、氯化钠、氯化铝、二氧化氮的化学式。2、读出以下化学式的名称:mno2    cuo    so2    ki   mgcl2四、课堂练习:基础训练五、板书设计          化学式一、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示子。化学式表示的意义。a、表示某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c、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    d、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e、表示组成某物质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二、化学式的书写金属:如fe、cu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固态非金属:如c、pa、单质的书写                          稀有气体:如he、ne用双原子表示―气态非金属:如o2、n2b、化合物的书写(下课时)【教学后记】 课题  4  化学式与化合价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式的涵义,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依据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组成。过程与方法:应多采用组织讨论、指导阅读、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并使学生逐渐学会根据化学概念应用教学工具来解决化学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教学重点】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教学难点】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铁、氧气、铜、硫、磷、金、镁、氮气、氖气2、画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写出上述元素两两结合,可能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其原子个数比为                  二、进入新课(一)化合价定义:理解:原子团(根)定义:⑴化合价表示方法      +1   +2  -2   -2例:在化合物中:na、 ca、 s、 so4想一想:化合价与离子的表示方法有何异同?              +1    +2  -2    -1思考: 为什么na而非na,s而非s 呢?⑵化合价的确定及其规律阅读教材p81页后填写a、化合物中:氧为      价,氢为      价,金属元素一般显    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     价。b、两个零: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⑶化合价及根的化合价的记忆,记忆p80表4-6。[活动与探究]a、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合价记忆比赛,看谁记得多,记得准。b、试着编写能帮助记忆化合价韵语、歌谣或快板。化合价记忆歌诀:一价钾钠卤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三磷;二三铁、二四碳;二三四五氮;二四六硫锰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二)化合价的计算与应用⑴根据化合价原则书写化学式,看p81页例题例:书写硫酸铝的化学式                  +3 -2a 正价前,负价后:al so4             +3   -2b 交叉约简定个数:al2(so4)3                  +3   -2c 写右下,验正误:al2(so4)3  (+3)×2+(-2)×3=0小结写法:练习书写化学式:  cloohso4no3co3mg           -3+1  -4+1特例:nh3、 ch4⑵根据化学式(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推断元素的化合价。a、讨论:p8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的原则,已知氧为-2价,计算二氧化硫里硫的化合价。b、试确定so3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⑶根据化合价判断化学式是否正确。如:zncl   hso4   mgoh2    mgo2是否正确,并改正。三:课后练习:以单位为小组进行你问我答,练习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四、板书设计化合价的规律1、化合物中:氧为      价,氢为      价,金属元素一般显    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     价。2、两个零: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教学后记】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能看懂某些商品、药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定量的角度对物质进行讨论,让学生体验由定性到定量认识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教学难点】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教学方法】分组练习法【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用数字及符号表示:氖气          一个镁原子             m个水分子             n个氯分子     五个二氧化碳分子        n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2、回忆化学式表示的意义(以co2为例)二、引入新授:化学式除了有质的意义,还有量的意义。三、进入新课:(一)相对分子质量⑴定义:⑵理解:(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⑴计算相对分子质量阅读教材p82页“1”后,小结:元素与元素之间用“+”号,元素与右下角数字之间用“×”号。练习:计算cl2,2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之和。⑵计算物质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看p82页“2”后,明确计算格式只写元素符号或名称,不写个数;     打括号,化成最简比。练习;计算so2、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⑶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阅读p82页“3”后,将该题简写成。                      n%=  2n  / nh4no3  ×100%  =    2×14 /80 ×100% =35%合作练习:计算nh4no3、co(nh2)2、(nh4)2so4、nh4hc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并按肥效(含氮量)由高到低排列。活动与探究:p83页(课后);p85页第11题。⑷计算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例]36g水通电后最多能放出氧气多少g?解:m(o)=36×(o/h2o)×100%=36×(16/18)×100%=32g答:略。公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100gfe2o3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炼铁多少g?⑸确定化学式的计算[例]吸入“笑气”会使人发笑。该气体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44,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则它的化学式为         。解: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xoy,则14x:16y=7:414x+16y=44   所以x=2;y=1,故化学式为n2o四、课堂练习:某金属元素r的氧化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试写出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五、板书设计(一)相对分子质量(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⑴计算相对分子质量⑵计算物质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⑶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⑷计算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⑸确定化学式的计算【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   整理与小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原子的构成及离子的形成、离子符号;2、使学生巩固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及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能力目标: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综合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及离子的形成、离子符号【教学难点】学生综合计算的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分组练习法【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知识结构整理1、化学式的书写金属:如fe、cu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固态非金属:如c、pa、单质的书写                          稀有气体:如he、ne用双原子表示―气态非金属:如o2、n2b、化合物的书写正价前,负价后;交叉约简定个数;右下,验正误2、依据化学式计算    ⑴计算相对分子质量⑵计算物质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⑶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⑷计算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⑸确定化学式的计算    质子               原子核            结构            中子           核外电子――核外电子排布3、原子     结构简图相对原子质量                               4、在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         来叙述,描述物质构成时用           叙述,描述分子构成时用         来叙述。三、 专题总结及应用1、a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为3,其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已知a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n,则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a、n+1            b、n-1           c、n           d、n+32、某种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则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a、+5价          b、+3价          c、+2价       d、+1价3、有一不纯的硝铵样品(硝铵nh4no3),经分析其中含氮37%,则所含杂质可能是(  )a、(nh4)2so4      b、co(nh2)2     c、nh4cl       d、nh4hco3四、板书设计1、化学式的书写金属:如fe、cu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固态非金属:如c、pa、单质的书写                          稀有气体:如he、ne用双原子表示―气态非金属:如o2、n2b、化合物的书写正价前,负价后;交叉约简定个数;右下,验正误2、依据化学式计算    ⑴计算相对分子质量⑵计算物质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⑶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⑷计算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⑸确定化学式的计算    质子               原子核            结构            中子           核外电子――核外电子排布3、原子     结构简图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后记】

物质构成的奥秘 篇11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考试要求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化学变化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考点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   子 原   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考点四)

  课题2   原 子的结构

  考试要求: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离子

  考试要求: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离子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了解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要求通过观察结构示意图解析微粒的种类和性质

  背熟常见的离子的符号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考点一)1、原子结构图:

  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考点二)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  不易得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注意:氦原子与镁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氦原子最外层已达相对稳定结构,镁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所氦元素与镁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二、离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

  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

  注意:原子在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例如:钠离子:na+。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考点四):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n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例如:fe3+ :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

  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考点五):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例如:fe3+ :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6、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7、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考点六)

  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 显负电

  符    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离子符号表示 用离子符号表示

  相互转化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相同点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停运动;有间隙

  8、离子个数的表示方法(考点七):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例如:2个钠离子:2na+

  9、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考点八):表示离子的个数。

  小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考点九):分子、原子、离子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如co2 h2o so3 hcl )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

  2、物质的组成、构成的描述:

  ①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元素组成   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②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

  例: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课题3   元  素

  考试要求:

  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化学元素

  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了解元素的分类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

  注意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和区别

  考点一、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     素 原    子

  区

  别 含义 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 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适用范围 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联系 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考点二)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考点三)

  1、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4、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 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 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3、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考点四)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考点五)

  5、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物质构成的奥秘 篇12

  第四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化学式的含义;

  2、能依据物质组成、利用元素化合价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3、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内容要点

  1、 通常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

  2、 可以利用元素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3、 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通常写在左边,负价元素通常写在右边。原子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在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非金属元素一般呈负价;在非金属氧化物中,非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确定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原子的数目。

  4、 简单化合物的中文命名原则。

  5、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两种元素中间用“化”字连接,如氧化铜(CuO)。

  6、 化学式中元素的名称从右向左读,与化学式的写法刚好相反,如氯化钠(NaCl)。

  7、 元素的原子个数在该元素之前先读出,如五氧化二磷(P2O5)。

  8、 含有复杂原子团的化合物,要根据其特征来称呼,不需读出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如氢氧化钠(NaOH)、碳酸钙(CaCO3)、硫酸钠(Na2SO4)等。

  教学内容:

  一、化学式反映了物质的组成

  1、化学式(formular),就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

  提出的依据: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

  2、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一般包括宏观和微观角度)

  微观上:表示某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宏观上: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者一个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我们以水(H2O)为例说明

  化学式的涵义

  以H2O为例

  宏观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有哪些元素组成的

  表示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微观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一个水分子

  表示一个分子里有多少个原子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由2个氧原子和1个原子构成

  质量

  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Mr(H2O)=2Ar(H)+Ar(O)=2+16=18

  表示物质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

  表示物质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3、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

  如   aRbc

  a表示有a个这样的微粒

  b 表示一个微粒中有b个原子或原子团

  c 表示一个该离子中带有c个正(负)电荷

  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

  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1个硫原子

  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3个硫酸分子

  如:3H2SO4

  Ca2+

  表示钙离子,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注意:同元素符号的意义相似,在化学式前有数字后,就不能表示宏观含义,只能表示微观含义

  二、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1、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命名

  根据元素的名称,从右往左读作“某化某”。如NaCl读作“氯化钠”,ZnO读作“氧化锌”,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但要注意,H2O就是“水”,不能读成“氧化氢”,NH3就是“氨气”。

  2、含有OH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

  一般命名为“氢氧化某”

  如:NaOH读作“氢氧化钠”,Cu(OH)2读作“氢氧化铜”

  3、含有其他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

  一般根据原子团和另一元素的名称从右到左的顺序读作“某酸某”。

  如:CaCO3读作“碳酸钙”,Cu(NO3)2读作“硝酸铜”

  但注意,H2CO3就读作“碳酸”,H2SO4就读作“硫酸”等。

  4、某些比较复杂物质的命名

  如:Cu2(OH)2CO3读作“碱式碳酸铜”,H2O2读作“过氧化氢”等

  三、化合价和化学式的写法

  1、各种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出来的,一种纯净物只能由一个化学式来表示,不能主观臆造

  2、化合价。大量的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原子数目中都是一个固定的比值,体现这种关系的数值就是化合价

  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数值与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密切相关的

  3、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

  (1)金属单质、固体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如金属单质:Fe(铁)、Na(钠);固体非金属:S(硫)、P(磷)等;稀有气体:He(氦)、Ne(氖)等

  (2)氧气等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添上下标,表示一个分子含有多少个该原子。如:O2(氧气)、O3(臭氧),Cl2(氯气)

  4、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根据化合价来写化学式

  (1)一般是正价的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

  (2)在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非金属呈负价;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呈-2价,氢元素一般呈+1价

  (3)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注意:

  +2

  CuO

  (1)标注某元素的化合价时,务必要写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标电性,后标数目

  如

  +2表示在氧化铜中铜元素呈+2价

  (2)某些元素具有可变价态,它们表示在与其他元素化合形成化合物时,会出现多种可能

  特别:Fe 在命名时,+3价就是铁,而在+2价时要被称为亚铁

  补充:初中一般常见的原子团及化合价

  原子团

  化学式

  化合价

  原子团

  化学式

  化合价

  氢氧根

  OH

  -1

  硝酸根

  NO3

  -1

  碳酸氢根

  HCO3

  -1

  高锰酸根

  MnO4

  -1

  碳酸根

  CO3

  -2

  锰酸根

  MnO4

  -2

  氯酸根

  ClO3

  -1

  硫酸根

  SO4

  -2

  磷酸根

  PO4

  -3

  亚硫酸根

  SO3

  -2

  氨根

  NH4

  +1

  识记:课本P80的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将化学式中所有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加和,即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如:Ca(OH)2

  答:Mr[Ca(OH)2]=Ar(Ca)+2(Ar(O)+Ar(H))=40+2(16+1)=74

  (2)计算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之比

  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因此这些数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

  如:Fe2O3中,铁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就是2:3,碳酸钙CaCO3中钙、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3

  但注意某些物质的化学式中,同种元素并不写在一起的,这时要注意原子个数

  如:NH4NO3中,氮、氢、氧原子个数比应该为2:4:3

  Cu2(OH)2CO3中,铜、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2:5

  (3)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积之间的比值

  如:氯酸钾(KClO3)中,m(K):m(Cl):m(O)=39:35.5:16×3=78:71:96

  硝酸铵(NH4NO3)中,m(N):m(H):m(O)=14×2:1×4:16×3=7::1:12

  (4)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元素的质量分数(ω)= ×100%= ×100%

  如:计算MgS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ω(O)= ×100%= ×100%=53.3%

  (5)计算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在物质中的质量分数

  如:求60gMgSO4中含有氧的质量

  m(O)=m(MgSO4)×ω(O)=60g×53.3%=32g

  (6)有关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如:

  例1 硝酸铵样品中含有杂质10%(杂质中不含氮元素),求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首先,先求出纯净的硝酸铵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ω(N)= ×100%= ×100%=35%

  设不纯的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有如下关系:

  纯硝酸铵

  不纯的硝酸铵

  含有硝酸铵

  100%

  90%

  含有氮元素

  35%

  x

  故: ,x=31.5%

  例2 某不纯的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4%,求这种尿素中杂质(不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4+2×1)×2=60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ω(N)= ×100%= ×100%=46.7%

  设不纯的尿素中含尿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有如下的关系

  纯尿素

  不纯尿素

  含尿素

  100%

  x

  含氮元素

  46.7%

  42.4%

  故: ,x=90. 8%

  例3 多少克碳酸氢铵(NH4HCO3)与400g硝酸铵(NH4NO3)含氮元素质量相等

  解:根据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来列等式

  设需要碳酸氢铵的质量为x

  则,质量为x的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m1(N)=x• =17.7%•x

  400g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质量为m1(N)=400×35%

  故:17.7%•x=400g×35%;x=790g

  补充练习测试题

  (1)写出氢、硫、碳、钠、镁、铝、铁等十种元素的常见化合价并分别写出它们氧化物的化学式。

  (2)在上述元素中,哪些元素能结合组成化合物?写出其中几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3)依据下列物质名称写出化学式:硫酸钠、碳酸铜、硝酸镁、三氯化铝。

  (4)依据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写出名称:K2SO4、KNO3、Na2CO3、Al(OH)3、(NH4)2SO4

  (5)比较三种氮肥的含氮量大小:硫铵、硝铵、尿素。

  (6)要在每亩地上增加1千克氮元素,问10亩地应施加尿素多少千克?如果改用碳酸氢铵,需要多少千克?

  (7)将17克某化合物在高温下煅烧,共得到10克氧化铁和8克二氧化硫。求:该化合物中含有哪几种元素?每种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物质构成的奥秘 篇13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总第十九课时)

  一 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构成及构成各粒子的特征。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表找到相对原子质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会分析图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 课堂程序

  (1) 原子的构成

  1、思考并回答: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水是由         构成,水分子由               构成。铁由            构成,那么原子能否再分?原子怎样构成的?

  2、学生阅读教材p68-69第一自然段,交流对原子的构成的了解。

  识记:

  (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  电荷)

  (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          (不带电)

  原子                  (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  电荷)

  讨论:⑴在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质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⑵你能画出氢原子的模型吗?

  3、观察分析表4-2,你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1)核电荷数=

  (2)

  (3)

  (4)

  (二)相对原子质量

  2        写一写一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思考:这样书写方便吗?原子的质量又该怎样衡量?

  2、 引入相对原子质量

  概念:

  理解:

  3、练习查相对原子质量。71页练习3

  4、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⑴根据定义计算: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ar)=     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⑵由质子数和中子数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ar)=质子数+中子数

  想一想:相对原子质量为什么是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四、练习

  1、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2、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

  a质子数和中子数              b质子数和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核电荷数和电子数

  3、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质子数是16,则中子数是          ,电子数是

  ,核电荷数是         。

  4、已知1个碳12原子原子质量为n kg,1个a原子的质量为m kg,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              。

  5、1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1个氯原子的质量是5.888×10-26kg,则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相对原子质量为m,核内中子数为n的原子a,其核外电子数是          。

  6、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原子核带正电荷,但原子不显电性   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五、反思与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的体会是                                       

物质构成的奥秘 篇14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对于原子来说,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元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2)元素可以组成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叫化合物。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符号

  ①每种元素都用一个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②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金属元素符号、稀有气体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该种物质。)

  (5)元素周期表

  ①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行,7个周期,16个簇。

  3.离子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离子团,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核外电子的排布。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电子,从而形成带负电的阴离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he为2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组成。

  (2)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元素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3)应用化合价推断物质化学式的根据是:①这种化合物确实存在;②化合物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知识巩固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相等

  c.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可以相同

  d.原子里有相对较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2.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 g,某原子的质量为b g,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a.12a/b  b.a/12b  c.12b/a  d.b/12a

  3.博士伦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份是双氧水(h2o2),下列关于双氧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双氧水由氧气和氢气组成         b.双氧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双氧水分子由氧分子和氢分子组成 d.双氧水分子由二个氢元素和二个氧元素组成

  4.据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我国政府即将启动“酱油补铁工程”,这里的铁是指(  )

  a.铁元素  b.铁单质  c.四氧化三铁  d.氧化铁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有时显正价,有时显负价

  b.在各种原子团中,各原子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不等于零

  c.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

  d.在h2o和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6.有x、y、z三种元素,它们的化合价分别为+1、+5、-2,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

  a.x2yz3  b.xyz3  c.x3yz4  d.x2yz4

  7.n2表示氮气,还可以表示(  )

  ①氮元素、②1个氮分子、③2个氮原子、④氮气由氮元素组成、⑤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⑥2个氮分子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8.1991年,我国化学家测得了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它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中子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a.115  b.49  c.66  d.164

  9.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和一种单质的是(  )

  a.mg  b.he  c.h2  d.o

  10.等质量的下列金属含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

  a.锌  b.铁  c.铝  d.镁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由它们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12.fe、fe2+、fe3+三种粒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因而属于同种元素,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这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3.摇头丸的化学式为c9h13n,它的一个分子里含有23个原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5,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08:13:14,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10 g摇头丸中含碳元素8 g。

物质构成的奥秘 篇15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

  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

  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3.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来进行想象和推理。

  情感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决定的。

  2.使学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

  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变化的联系。

  教学设计:

  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

  引入:既然要开始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宏观的物质或现象。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

  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

  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

  3.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分析: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失?

  答: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

  答: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失,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3.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

  答:不能。对于一个微粒而言,毫无物理性质之说。也就是说,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必然是大量微粒聚集才能表现出来的。

  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答:在水的作用下,构成蔗糖和食盐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同样是微粒,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说明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总结: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1.物质可以再分;

  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3.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即: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体现的。

  举例:除了课本上的实验,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大量微粒构成的?

  回答:如过滤时水能够从滤纸中渗过,

  补充实验:20毫升的稀硫酸置于一只小烧杯中,另取20ml的稀硝酸钡,慢慢将硝酸钡溶液滴入小烧杯中,不断搅拌,“乳白色固体”从无到有,并且不断增多。

  说明:生成物硫酸钡不溶于水,聚集到一定颗粒被人的视觉察觉到,分布在水中形成浊液,静置后小颗粒群聚而沉淀。

  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实验: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

  步骤:实验1: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浓氨水。

  现象:滴入浓氨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能变色,而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后变红。

  实验2:重新配制酚酞与水的混合溶液a,在另一烧杯b中加入3~5ml的浓氨水,用大烧杯罩在一起。

  现象:溶液a逐渐变红

  原因:构成氨气的微粒扩散在大烧杯中,溶于水后形成溶液就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

  假设实验3:为了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用一杯纯净水来代替浓氨水来做对比实验,有无必要性?

  回答:没有必要。因为在实验一开始,已经证明了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提问:氨水中的氨气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酚酞的微粒也在不断的运动。我想问:为什么不会是酚酞从烧杯中挥发,扩散到浓氨水与蒸馏水的混合物中,使之变色?你又能用什么实验来证明,并不是酚酞扩散?这个实验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我们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氨水。如果是酚酞扩散的话,它也会使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但实验事实可以证明,并没有变色,所以假设是错误的。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各种微粒运动的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容易扩散,有的不容易甚至很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物质容易挥发,有些物质容易溶解,而有些物质却不易挥发,不易溶解。

  提问:我们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一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我们发现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为什么?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温度高,构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扩散到水中。说明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率越大。

  总结:

  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不同微粒的运动情况有所不同;

  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举例:那些现象又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呢?

  讨论:如闻到花香,湿衣服晒干,氯化氢与氨气生烟实验。

  三、微粒之间有空隙

  阅读实验: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

  现象:水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

  说明:1.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具有间隙;

  2.构成水的微粒间隙很小,构成空气的微粒很大。

  阅读实验: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

  1.50ml水+50ml水 2.50ml酒精+50ml酒精 3.50ml水+50ml酒精

  结果: 等于100ml 等于100ml 小于100ml

  说明:同种微粒之间的间隙相同;不同种微粒间隙不同

  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

  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

  3.同种物质时,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而气体间隙大提问:有水能够运用微粒的知识来解释物质三态变化的原因?

  解释: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主要有物质是很小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空隙。微粒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微粒间的空隙就越大。当微粒间的空隙小到一定程度时,成为固体,大到一定程度时,成为液体,微粒间的空隙继续增大,就会成为气体。

  提问:我们在一量筒中,现放一定量的水,然后再放入两块冰糖,观察液面情况。待全部溶解后,再观察液面,试解释。

  回答:未溶解时,冰糖固体的体积占据了水的一部分体积,使液面上升;当冰糖全部溶解后,构成冰糖的微粒就被分散到构成水的微粒的间隙中,使总体积减小,所以液面就下降了。

  举例:还有那些事例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隙

  注意:与海绵结构中间隙相区别

  提问:在压缩空气的时候,发现体积被压得越小,所需的力要越大,空气不能被压缩到体积为零,为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空气中的确存在微粒。微粒之间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包括斥力和吸引力。

  讲述: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固体和液体的微粒不会散开,而保持一定的体积,这就是因为一切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吸引力。

  例题解析

  1.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性解释夏天空气潮湿,而冬天空气干燥的原因。

  答:夏天气温高,地面上构成水的微粒运动快,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很多,使空气变得很潮湿;冬天气温低,构成水的微粒运动慢,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较少,空气显得干燥。

  2.装开水的保温瓶有时候会跳出来,为什么?

  答:保温瓶该有时会跳起来的原因之一是,瓶内开水没有装满,瓶内留有空气,受热后微粒空隙增大,或者到开水时,有冷空气进入瓶中,盖上瓶盖,空气受热,气体微粒空隙增大,体积膨胀,瓶内压强增大,使瓶盖跳起来。

  3.0℃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能确定

  答案:b。宏观上水变成冰后,体积增大。为什么温度降低,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就增大了?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比较流行的是“假晶体”的存在。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

  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通过“原子的发现和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3.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教育中结合中科院通过原子绘的中国地图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过程中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铟、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2.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4.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5.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分子 原子

  1.复习知识

  【回忆】我们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那么分子和原子主要的不同在哪里呢?

  【回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分化而原子不能再分。

  设计意图:

  复习学过的知识,为下面的原子能否再分作好承接。

  2. 【引入】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变化中还可进一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无法再分了。那么原子是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了呢?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一起来学习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而经历的漫长的探究过程。交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产生兴趣。

  3.交流讨论

  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体。汤姆生发现电子。

  【设疑】原子中的电子带负电,你能解释原子为什么不带电吗?

  卢瑟福发现原子核,α粒子轰击金箔。

  【设疑】你能对α粒子运动路径的改变作出解释吗?

  在讨论α粒子运动路径改变使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归纳】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但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讲述科学家对原子探索的历程,讨论原子中微粒电荷数的关系。

  【回答】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和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相互抵消使原子还是呈电中性。

  【讨论】大多数α粒子运动路径没有改变方向,一小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设计意图:

  针对史料交流谈论,认识原子构成的事实,并通过“对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认识到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4.引导探究

  【指导】阅读p67-68“原子核由什么构成?”

  【课件】原子及原子核构成的模型图片。

  【问题】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别吗?

  【设疑】根据原子核的构成你能解释原子核为什么带正电吗?

  【归纳】原子中各微粒的电荷数关系。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阅读】原子核的构成。

  【回答】原子核还能再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讨论】原子核带正电的原因

  【回答】因为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设计意图:

  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念,建立原子内部构成的直观形象,理解原子内部微粒数和电荷数的关系。

  5.知识拓展

  【讲解】简单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示意图及各类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知道稳定结构的特点,为原子转移电子变成离子的规律建立知识储备。

  三、离子

  6.指导学习

  【设疑】根据刚才的知识请同学们试着画出na和c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请讨论这两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电子可能的转移方式。

  【问题】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得到电子后,是否呈电中性?

  【讲解】化学上我们把这种带电的原子就称为离子,下面我们通过视频和动画来看一下,原子在什么情况下、又是如何转变成离子的。

  【讲解】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分别带上负电荷和正电荷,我们把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把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讲解】为了方便我们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来表示离子。例如: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失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镁离子的符号为mg2+。氧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6,得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得负电荷,所以氧离子符号为o2-。

  【问题】铝离子,镁离子,硫离子,氯离子的符号如何写?

  教学意图:

  知道原子得失电子会变成离子认识一些常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离子结构示意图。

  第三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学习目标】

  1.认识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会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元素和元素符号

  [引入]补铁、补钙广告中的“铁”、“钙”指的是什么?什么是元素?

  阅读教材p73内容,要求熟记表3-4所列元素符号。

  过渡:你知道现在已知的元素有多少种吗?把课本翻到149页元素周期表,该表共有多少种元素?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什么位置,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什么位置?它们的名称各有什么特征?

  过渡:组成物质的元素总共只有一百多种,而知道构成我们大千世界的物质的种类却有几千万种,元素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比如:氧元素不仅可以组成氧气(o2),还可以组成臭氧(o3),一种元素就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了,那不同种元素相互组合的情况可想而知。

  [疑1]既然都是氧原子,为什么再称之为氧元素?

  [疑2]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难道同一种原子之间还有区别吗?

  [答疑]氧原子核内质子数都是8,由于核内中子数不同,就可以有几种氧原子。其他的大多数原子也是这样。如果忽略这种差别,就可以把所有的氧原子归为一类,因为它们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都是8,并且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我们把这一类氧原子称之为氧元素。

  [思考]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区别呢?

  [问题1]有一则饮品广告称:“本品纯属天然制品,不含任何化学元素”,你认为他说的对吗?

  [问题2]“乐百氏”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的成分如下(mg/l):硒:0.0130,锶:0.596,锌:0.00162,钠:18.4,钙:4.36。这里的硒、锶、锌、钠、钙是指元素还是原子?

  [过渡]有了元素的知识,我们就可以采用一种标准将纯净物划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阅读教材p74后回答:什么是单质,什么是化合物?将纯净物划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的标准是什么?

  [活动探究]p75表3-5

  二、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千千万万种物质都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物质含的元素不同,在不同的物质中元素是如何分布的呢?

  阅读图p75 3-21、22、23,分析在地壳、海水、人体中元素分布,太阳中呢?

  [活动与探究]查阅资料,了解在地核中主要含有哪些元素。

  三、元素与人体健康

  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对健康的生命所必需的元素称为生命必需元素。这些元素在人体中的功能往往不能由别的元素来替代。

  [思考]1、元素不足和过量对哺乳动物的影响

  2、膳食标准

  3、10种最好的食品、10种最差的食品

  [交流讨论]从化学角度怎样衡量食品的质量?

  [活动探究]

  请从家中找几种食品,从包装袋上了解该食品中主要含有哪些元素。想想看,如果让你来给这些物质分类,你怎么分类?

  第四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化学式的含义;能依据物质组成、利用元素化合价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化学式的含义;

  2.能依据物质组成、利用元素化合价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3.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内容要点:

  1.通常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

  2.可以利用元素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3.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通常写在左边,负价元素通常写在右边。原子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在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非金属元素一般呈负价;在非金属氧化物中,非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确定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原子的数目。

  4.简单化合物的中文命名原则。

  5.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两种元素中间用“化”字连接,如氧化铜(cuo)。

  6.化学式中元素的名称从右向左读,与化学式的写法刚好相反,如氯化钠(nacl)。

  7.元素的原子个数在该元素之前先读出,如五氧化二磷(p2o5)。

  8.含有复杂原子团的化合物,要根据其特征来称呼,不需读出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如氢氧化钠(naoh)、碳酸钙(caco3)、硫酸钠(na2so4)等。

  教学内容:

  一、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1、化学式(formular),就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

  提出的依据: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

  2、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一般包括宏观和微观角度)

  微观上:表示某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宏观上: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者一个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我们以水(h2o)为例说明

  化学式的涵义 以h2o为例

  宏观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有哪些元素组成的 表示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微观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一个水分子

  表示一个分子里有多少个原子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由2个氧原子和1个原子构成

  质量 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mr(h2o)=2ar(h)+ar(o)=2+16=18

  表示物质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

  表示物质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3、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如 arbc

  a表示有a个这样的微粒

  b 表示一个微粒中有b个原子或原子团

  c 表示一个该离子中带有c个正(负)电荷

  如:3h2so4 ca2+表示钙离子,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注意:同元素符号的意义相似,在化学式前有数字后,就不能表示宏观含义,只能表示微观含义

  二、如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1、各种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出来的,一种纯净物只能由一个化学式来表示,不能主观臆造。

  2、化合价。大量的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原子数目中都是一个固定的比值,体现这种关系的数值就是化合价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数值与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密切相关的。

  3、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

  (1)金属单质、固体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如金属单质:fe(铁)、na(钠);固体非金属:s(硫)、p(磷)等;稀有气体:he(氦)、ne(氖)等

  (2)氧气等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添上下标,表示一个分子含有多少个该原子。如:o2(氧气)、o3(臭氧),cl2(氯气)

  4、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根据化合价来写化学式

  (1)一般是正价的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

  (2)在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非金属呈负价;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呈-2价,氢元素一般呈+1价。

  (3)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

  注意:(1)标注某元素的化合价时,务必要写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标电性,后标数目,如 cuo

  +2表示在氧化铜中铜元素呈+2价

  (2)某些元素具有可变价态,它们表示在与其他元素化合形成化合物时,会出现多种可能。

  特别:fe 在命名时,+3价就是铁,而在+2价时要被称为亚铁

  补充:初中一般常见的原子团及化合价

  原子团 化学式 化合价 原子团 化学式 化合价

  氢氧根 oh -1 硝酸根 no3 -1

  碳酸氢根 hco3 -1 高锰酸根 mno4 -1

  碳酸根 co3 -2 锰酸根 mno4 -2

  氯酸根 clo3 -1 硫酸根 so4 -2

  磷酸根 po4 -3 亚硫酸根 so3 -2

  氨根 nh4 +1

  识记:课本p80的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三、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1、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命名

  根据元素的名称,从右往左读作“某化某”。如nacl读作“氯化钠”,zno读作“氧化锌”,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但要注意,h2o就是“水”,不能读成“氧化氢”,nh3就是“氨气”。

  2、含有oh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一般命名为“氢氧化某”

  如:naoh读作“氢氧化钠”,cu(oh)2读作“氢氧化铜”

  3、含有其他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一般根据原子团和另一元素的名称从右到左的顺序读作“某酸某”。

  如:caco3读作“碳酸钙”,cu(no3)2读作“硝酸铜”

  但注意,h2co3就读作“碳酸”,h2so4就读作“硫酸”等。

  4、某些比较复杂物质的命名

  如:cu2(oh)2co3读作“碱式碳酸铜”,h2o2读作“过氧化氢”等

  四、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

  (1)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将化学式中所有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加和,即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如:ca(oh)2

  答:mr[ca(oh)2]=ar(ca)+2(ar(o)+ar(h))=40+2(16+1)=74

  (2)计算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之比:

  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因此这些数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

  如:fe2o3中,铁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就是2:3,碳酸钙caco3中钙、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3

  但注意某些物质的化学式中,同种元素并不写在一起的,这时要注意原子个数。

  如:nh4no3中,氮、氢、氧原子个数比应该为2:4:3

  cu2(oh)2co3中,铜、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2:5

  (3)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积之间的比值

  如:氯酸钾(kclo3)中,m(k):m(cl):m(o)=39:35.5:16×3=78:71:96

  硝酸铵(nh4no3)中,m(n):m(h):m(o)=14×2:1×4:16×3=7::1:12

  (4)计算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在物质中的质量分数

  如:求60gmgso4中含有氧的质量

  m(o)=m(mgso4)×ω(o)=60g×53.3%=32g

物质构成的奥秘 篇16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核电荷数=        =        ==         

  (2)原子的种类是由           (          )决定的。

  2.相对原子质量

  ⑴概念:                       (符号为ar)。

  ⑵公式(单位:1)                

  ⑶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元素

  1.元素。

  元素是                                                的总称。

  (1)元素种类:100余种(由此组成了3000多万种物质)

  (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质量分数):       (3)生物细胞中含量在前四位元素:    

  2.元素符号。

  (1)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③表示某单质(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例:n的意义:       、        。s的意义       、      、        。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系数,就只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一个氧原子,而2h只能表示                 ;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区别

  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

  适用范围

  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如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联系

  元素是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是元素的最小粒子

  (2)书写: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例如:钙      镁     等。

  (3)元素中文名称的特点: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例如:          

  非金属元素按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水”等偏旁,因此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偏旁判断属于哪类元素。

  3.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①格: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②每一横行(即:   ):共有     个横行,有    个周期。

  ③每―纵行(即      ):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16个族。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课题3  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个     电子,第二层不超过       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

  (2)原子结构简图各部分的意义:[转载]第四单元复习 <wbr> <wbr>物质构成的奥秘

  (3)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    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2个电子即稳定)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4)元素性质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倾向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  

  稳定

  金属元素

  一般       4个

  易       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一般         个

  易       电子

  不稳定

  (5)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                  决定的。

  2.离子的形成。

  (1)离子: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叫离子。如na+、cl-、oh-、so42-等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

  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可省略不写)

  如:na+、mg2+、al3+;cl-、s2-、o2-……

  碳酸根离子:       ,氢离子:      ,2个亚铁离子:       ,5个钙离子:   

  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no3-:                ,7fe3+              ,2h+                 

  (3)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

  例如:[转载]第四单元复习 <wbr> <wbr>物质构成的奥秘

  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意义:                  nco2      , 3cl-     ,5so42-     fe2+        

  3.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转载]第四单元复习 <wbr> <wbr>物质构成的奥秘

  4.物质的构成与组成[转载]第四单元复习 <wbr> <wbr>物质构成的奥秘(1) 大多数纯净物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水

  (2)少数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氖气等。

  (3)还有少数物质是由离子构成。如nacl是由na+和cl-构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1)化学式的意义(以h2o为例):

  分类

  意义

  实例

  宏观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

  ①表不该物质组成元素

  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

  微观

  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②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

  每个水分于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如:[转载]第四单元复习 <wbr> <wbr>物质构成的奥秘

  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3fe              ,5al2o3                ,2h2            .

  写出下列化学用语的符号:4个钠离子:        ,2个氯气分子:      ,氮气       , 4个硫酸分子:       ,氧元素:       ,3个碳酸钠分子:         。

  2.化学式的书写根据。

  (1)因为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因此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结果。

  (2)还可以应用元素的化合价来推求。

  3.化合价。

  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1)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a.氧元素通常显      价;

  b.氢元素通常显      价;

  c.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      价,非金属元素显      价;

  d.一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②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

  ③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相互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1价

  k、na、h、ag、nh4

  +2价

  ca、mg、ba、zn、cu

  -1价

  f、cl、i、oh、no3

  -2价

  o、s、so4、co3

  4.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有一定的区别:

  化合价

  离子

  表示方法

  用+1、+2、-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1”不省)

  用+、2+、-、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1”省去)

  实例

  +1 -1 -1  +2

  na、cl、oh、 ca

  na+、mg2+、al3+、cl-、so42-

  联系与区别

  同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和离子电荷通常在数值上相等,位置不同,正、负号的写法不同。

  5.化学式的书写(口诀:                                                      )

  (1)氧化物的化学式书写:        在右,例如,二氧化碳:       ,氧化镁:       ,

  (2)一般化合物书写:金属元素的符号在      ,非金属元素的符号在          。

  例如,氯化钠:           ,氧化铁:         ,硫酸铝:         ,氯化锌   

  (3)用化合价原则书写:一般正价在       ,负价在       。

  例如:氯化氢:      ,氧化汞:       ,碳酸镁:        ,过氧化氢:     

  6.化学式的读法:

  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如cuo:              , h2s                

  若含酸根的化合物,读作“某酸某”。如:cuso4        ,kmno4        , agno3     

  若含氢氧根的化合物,读作“氢氧化某”。如:naoh      ca(oh)2      ,cu(oh)2   

  ◆     赛一赛(开展竞赛活动),看谁填得快。

  物质名称

  物质名称

  含几种元素

  哪几种元素

  属于单质

  还是化合物

  一个分子中含几个原子

  铁

  氢气

  二氧化碳

  碳酸钠

  硫酸

  ◆     对符号周围数字的探究――学会归纳总结

  请先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然后试着归纳总结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符号

  o2

  2o

  mg

  2mg2+

  2h2o

  意义

  我的归纳

  ①符号的前面的数字表示几个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

  ③

  ④

  7.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                                          

  (2)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例:求①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   ②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

  (3)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例:①h2o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②nh4no3中n、h、o各元素的质量比

  (4)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nh4hco3中氮的质量分数=

  kclo3中氧的质量分数=

  cuso45h2o中氧的质量分数=

  (5)已知化合物求某元素质量及已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求化合物质量

  例:①求22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②求多少克水中含2g氢?

物质构成的奥秘 篇17

  第三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一些常见元素,会书写它们的名称与符号;

  2、  了解原子序数(即质子数)1~20所对应的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

  3、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过程与方法:

  认识科学分类的的依据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物质基本组成的统一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内容要点

  1、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到目前为止,人们在自然界中发现的元素有90余种,人工合成的元素有20余种。

  2、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compound)。铜、氮气、氩等都是单质(elementary),氧化镁、四氧化三铁、高锰酸钾等都是化合物。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数是化合物。

  3、认识氧化物。

  4、了解元素在地壳、人体中的分布情况。

  探究学习:

  1.  查找资料,了解某些微量元素的来源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  对某些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3.  查阅资料,了解地核中主要含有的元素。

  教学过程 

  引入:元素(element),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如前面的学习中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首先,认识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如镁元素是构成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不可缺少的元素,每天呼吸的氧气就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探究:某些微量元素的食品来源,查询其分别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如何?

  元素名称

  来  源

  该元素的作用

  钙

  钙片、牛奶、骨头汤

  促进骨骼生长

  铁

  肝、肉、豆类、麦类、西红柿、水果等

  促进血红蛋白的形成,输送氧气

  铜

  坚果、豆类、谷类、肉、蔬菜

  锌

  谷类、豆类、麸皮、肝、胰脏、乳汁

  构成蛋白质不可缺少的部分

  锰

  小麦、扁豆、大白菜、糙米、茄子

  参与许多酶催化反应

  碘

  海带、紫菜、发菜、海蜇、干贝等海鲜

  参与合成甲状腺素

  硒

  小麦、玉米、小米、南瓜、红薯干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癌能力

  一、元素

  1、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唯一标准: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否相同;

  (2)同种元素可能是不同种原子,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仍然是相同元素,被称为同位素;

  如: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碳原子是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原子,而在考古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另一原子中,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同样也属于碳元素。

  同种元素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B.质子数相同化合价不同的原子

  C.质子数相同的单核离子

  (3)元素是一种总称,是集体名词,因此只论种类,不讲个数

  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绝对不能说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4)不同元素的原子肯定不同,相同元素的原子可能不同。自然界中发现的元素有90余种,人工合成的元素有20余种。

  2、元素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

  (1)表示方法: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有时附加一个小写的字母。如果要表示离子的话,只要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标注所带的电荷数目及电性,如果电荷数为1时,则数字1省略,只标明电性即可。如:Na+;Cu2+;

  (2)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上表示一种物质,微观上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H 表示氢元素,及一个氢原子;

  不过,如果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或者单个元素符号就能表示该物质的话,宏观上又能表示该物质

  如:Fe 表示铁元素、铁单质 微观上表示一个铁原子;S 表示硫元素、硫单质 一个硫原子。

  注意:若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则只表示微观上原子的个数

  如:3Fe 就只能表示3个铁原子。

  (3)元素的分类

  A.金属元素:汉字用“钅”旁表示(汞除外),如铁元素;

  B.非金属元素:通常非金属有三种状态,“气”字头的表示是气态非金属,如氧元素;有“氵”旁的是液态非金属,如溴元素;有“石”字旁的表示固态非金属元素,如硫元素。

  3、元素周期表

  (1)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科学的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就是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上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我们可以看到,金属集中在左下方,而非金属集中在右上方;

  (3)编排结构。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横行,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18个纵行,每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因此全周期表中有7个周期,18个纵行,16个族;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化学性质就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

  二、纯净物的分类

  单质(elementary):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compound):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oxide):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由金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称为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

  非金属单质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称为是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含氧化合物

  其他化合物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一般含氧化合物

  小结:

  三、自然界元素的存在

  1、地壳中含有最多的元素:氧,其次依次为硅、铝、铁、钙等;

  2、海洋中元素含量最多的是氧,其次是氢;

  3、人体中元素含量最多的是氧,其次依次为碳、氢、氮;

  4、太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

  5、地核中主要含有的元素铁,其次是镍;

  四、元素与人体健康

  1、人体中含有的微量元素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如:缺钙可能造成骨骼疏松,畸形;缺锌可能造成发育停滞,智力低下,甚至侏儒症;缺碘会的甲状腺肿大;缺铁、钴易得缺铁性贫血症等。

  2、人体中的微量元素也不可过多摄入

  如:吸收过多的钙,可能造成白内障、动脉硬化、结石的形成;吸收过多的容易形成甲亢;吸收过量的能够防癌的硒元素,也会导致致癌。

  3、人体有害的元素

  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人体有害的元素,主要是铅、汞、砷等。

  补充练习测试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两种微粒的电子数相同,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若两种微粒质子数相同,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若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同

  D.若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一定相等

  (2)用“原子”和“元素”两个概念描述水和二氧化碳的组成。

  (3)举例说明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

  (4)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对该有机物组成做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 只含C、H元素               B、只含C、O元素 

  C、肯定含C、H、O元素          D、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

  (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可表示为:水+二氧化碳  → 淀粉+氧气,由此可以判断淀粉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_元素。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B、 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 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单质组成的

  D、 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

  答案:

  1 C  提示:微粒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当讲到元素,则只能说明是原子;

  2 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

  3略

  4 D

  5 碳、氢   氧

  6 B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物质构成的奥秘(精选1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