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精选16篇)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精选1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精选16篇)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从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并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一、激情导入  

  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安排的座位就知道这节课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那么大家先商量一下,给你们小组起个名字吧,起好之后派一名代表将组名写到黑板上。

  二、复习,创设情境

  复习题:六一班有男生16人,丝生人,则男生和丝生人数的比为(  ):(  ),男生占(  )份,女生占(  )份,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

  师:谁来完成填,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调查一组数据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表上,调查表如下:

  我们小组调查的是(  )和(  )这两个量,这两个量的比是(  ):(  ),其中(  )量占(  )份,(  )量占(  )份,(  )量占两之和的(  )/ (  ),(  )量占两量之和的(  )/(  )。

  师:打开电视或是翻开报纸,媒体竞相报道的就是伊拉克战争,战争带给伊拉克人们的是什么?大家看这么一组统计数字。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例2:根据伊拉克政府提供的数字,截止到4月2日,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的平民约有6850人伤亡,其中死亡和受伤的人数比为25:112,请你求出死亡和受伤各有多少人?

  师读题,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如果有了结果,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将算式列在你们组名的旁边,计算时可以用计算器。

  生分组交流,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道题一共有几种做法,如果你对哪个小组的做法有问题尽可以发问。

  生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发现用按比例分配解决这道题的方法。

  师: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真不错!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你们检验了吗?允许生有少顷的讨论。

  生:因为这道题实际上是把6850人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死亡的人,另一部分是受伤的人,所以可以用1250+5600,看是否得6850。

  师:说得太棒了,也就是将伤亡的人数进行了分配。同学们,老师告诉大家,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就叫做按比例分配,例2题就是把6850按照25:112来进行分配的,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死亡1250人,受伤5600人这两个数字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谈感想

  师:面对着大量流离失所,饱受战争之苦的伊拉克平民,面对着大量无辜的伊拉克平民的尸体,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伊拉克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大家看例3.

  例3:中国政府向伊拉克难民授助了500顶帐蓬,俄罗斯政府为伊拉克平民援助了60万吨粮食,伊拉克议会经过协商,决定将这批粮食按照人口数分发给受轰炸比较严重的三个城市:巴格达、基尔库克和巴士拉。这三个城市的人口分别为500万人,24万人和76万人。假如你是伊拉克的政府官员,你将如何分配这批粮食。

  师:各位官员,你们马上召开会议讨论一下吧,如果有了结果,请将你们的分配方案写到黑板上,比一比,看看哪组的工作效率高?

  生板演他们组的做法:

  师:下面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记者招待会,各位小记者,你们认为这个分配方案合理吗?对于黑板上的算式,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这几位官员给你们解释一下?

  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适时的举行一场辩论会,从而使学生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师:你认为这道例题属于哪种类型的应用题?为什么?遇到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我们该怎么做?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能够开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小组学习来自己解决问题,看来呀还是团结起来力量大,你看你们竟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就研究出了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接下来,我们继续应用今天所得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不好?

  四、巩固内化,解决生活中问题

  1、据卫生部统计的数字,截止到4月21日,中国大陆共报告非典型肺炎2001例,其中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人数的比为1201:708:92,请你求出在这次疫情中,已经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各多少人?

  师:请大家拿出课堂练习本,将这道题做在本上,如果有谁做完了,请前五名同学和我击掌祝贺。

  师:请第一个做完的同学找个人读答案。

  师:看来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预防,大家尽可以放心地学习和工作。

  2、小李、小王、小张三个人是合伙博彩的彩民。他们采用合作出资,共同选号的方式来购买彩票,幸运的是他们中了特等奖,老师这儿有一张调查表,上面记录了三个朋友中奖金额和投注额。

  合伙博彩情况调查表

  中奖金额

  500万

  投注人

  小李

  小王

  小张

  投注款(元)

  200

  140

  160

  应得奖金

  1、请你们帮他们算一算,每个人该分得多少钱?

  2、小李将实际得到的全部奖金160万元按照1:3的比将钱捐给了希望工程和自己留作教育基金,请问小李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师课件演示先出示第1问,生算完后,将答案点击到括号内。

  师读第2个问题时生议论,师问:”怎么有问题吗?”

  生:小李应该分200万元,怎么你说小李将实际得到的全部奖金为160万元,你算错了吧?

  师:我再看看,没有。

  生:那两个人少给他了吧!

  师:也没有,到底怎么回事?因为中奖后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所以小李实际得到了160万元,大家一定要记住,依法诚信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接着算吧。

  师:请做完的同学报告你的名次。

  算完后出示一个大募捐箱。

  师:同学们,看来呀,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我们经常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那么我们的数学本领一定会越来越高,老师留一个作业 ,

  作业 :在普九达标活动中,教育局拨给南关小学2000本图书,学校决定把这批图书按照人数的多少分发给各班用于置办图书角,每班应该分多少本书呢?,请你展开调查,并且将你的分配方案写成书面材料交给李校长。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精算和估算的区别与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面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策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呈现情境,引入新课

  1.呈现情境。

  2.观察清单,提出问题。

  预设1:买空调扇和学习机一共要多少钱?

  预设2:学习机比护眼灯贵多少钱?

  预设3:买这三种商品应该付收银员多少钱?

  预设4:买齐三种商品爸爸应该准备多少钱?

  ……

  3.选择问题,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不同的问题,意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分析问题,明确思路

  1.理解题意。

  (1)问题是什么?(①收银员应收多少钱?②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2)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每件商品的价钱)

  2.讨论交流,明晰解决两个问题的异同点。

  (1)收银员收钱需要精确地计算出结果。

  (2)爸爸要准备多少钱,只要有个大致的估计结果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需要估算,没有必要精算。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体会估算与精算的区别和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独立计算,汇报交流”前安排了本环节。

  (三)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1.交流“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558+225+166=949(元)

  2.交流“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3.讨论:为什么估得的结果是960元或1000元就一定够了?

  4.小结:学生估算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只要“往大估”能满足购物需要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计算、汇报交流、讨论比较,使学生明确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计算的策略,掌握估算的方法。

  (四)回顾反思,应用巩固

  1.反思总结。

  (1)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用精算的方法,在什么情况下用估算的方法。

  (2)总结: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在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2.应用巩固。

  (1)练习九的第12题。

  (2)将上题的问题改为“准备700米长的网去围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练习,让学生体会灵活选择计算的策略必要性。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3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八里小学      刘海香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 :掌握解题的关键。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从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并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安排的座位就知道这节课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那么大家先商量一下,给你们小组起个名字吧,起好之后派一名代表将组名写到黑板上。

  二、复习,创设情境

  复习题:六一班有男生16人,丝生人,则男生和丝生人数的比为(  ):(  ),男生占(  )份,女生占(  )份,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

  师:谁来完成填,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调查一组数据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表上,调查表如下:

  我们小组调查的是(  )和(  )这两个量,这两个量的比是(  ):(  ),其中(  )量占(  )份,(  )量占(  )份,(  )量占两之和的(  )/ (  ),(  )量占两量之和的(  )/(  )。

  师:打开电视或是翻开报纸,媒体竞相报道的就是伊拉克战争,战争带给伊拉克人们的是什么?大家看这么一组统计数字。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例2:根据伊拉克政府提供的数字,截止到4月2日,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的平民约有6850人伤亡,其中死亡和受伤的人数比为25:112,请你求出死亡和受伤各有多少人?

  师读题,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如果有了结果,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将算式列在你们组名的旁边,计算时可以用计算器。

  生分组交流,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道题一共有几种做法,如果你对哪个小组的做法有问题尽可以发问。

  生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发现用按比例分配解决这道题的方法。

  师: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真不错!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你们检验了吗?允许生有少顷的讨论。

  生:因为这道题实际上是把6850人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死亡的人,另一部分是受伤的人,所以可以用1250+5600,看是否得6850。

  师:说得太棒了,也就是将伤亡的人数进行了分配。同学们,老师告诉大家,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就叫做按比例分配,例2题就是把6850按照25:112来进行分配的,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死亡1250人,受伤5600人这两个数字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谈感想

  师:面对着大量流离失所,饱受战争之苦的伊拉克平民,面对着大量无辜的伊拉克平民的尸体,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伊拉克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大家看例3.

  例3:中国政府向伊拉克难民授助了500顶帐蓬,俄罗斯政府为伊拉克平民援助了60万吨粮食,伊拉克议会经过协商,决定将这批粮食按照人口数分发给受轰炸比较严重的三个城市:巴格达、基尔库克和巴士拉。这三个城市的人口分别为500万人,24万人和76万人。假如你是伊拉克的政府官员,你将如何分配这批粮食。

  师:各位官员,你们马上召开会议讨论一下吧,如果有了结果,请将你们的分配方案写到黑板上,比一比,看看哪组的工作效率高?

  生板演他们组的做法:

  师:下面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记者招待会,各位小记者,你们认为这个分配方案合理吗?对于黑板上的算式,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这几位官员给你们解释一下?

  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适时的举行一场辩论会,从而使学生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师:你认为这道例题属于哪种类型的应用题?为什么?遇到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我们该怎么做?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能够开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小组学习来自己解决问题,看来呀还是团结起来力量大,你看你们竟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就研究出了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接下来,我们继续应用今天所得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不好?

  四、巩固内化,解决生活中问题

  1、据卫生部统计的数字,截止到4月21日,中国大陆共报告非典型肺炎2001例,其中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人数的比为1201:708:92,请你求出在这次疫情中,已经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各多少人?

  师:请大家拿出课堂练习本,将这道题做在本上,如果有谁做完了,请前五名同学和我击掌祝贺。

  师:请第一个做完的同学找个人读答案。

  师:看来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预防,大家尽可以放心地学习和工作。

  2、小李、小王、小张三个人是合伙博彩的彩民。他们采用合作出资,共同选号的方式来购买彩票,幸运的是他们中了特等奖,老师这儿有一张调查表,上面记录了三个朋友中奖金额和投注额。

  合伙博彩情况调查表

  中奖金额

  500万

  投注人

  小李

  小王

  小张

  投注款(元)

  200

  140

  160

  应得奖金

  1、请你们帮他们算一算,每个人该分得多少钱?

  2、小李将实际得到的全部奖金160万元按照1:3的比将钱捐给了希望工程和自己留作教育基金,请问小李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师课件演示先出示第1问,生算完后,将答案点击到括号内。

  师读第2个问题时生议论,师问:”怎么有问题吗?”

  生:小李应该分200万元,怎么你说小李将实际得到的全部奖金为160万元,你算错了吧?

  师:我再看看,没有。

  生:那两个人少给他了吧!

  师:也没有,到底怎么回事?因为中奖后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所以小李实际得到了160万元,大家一定要记住,依法诚信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接着算吧。

  师:请做完的同学报告你的名次。

  算完后出示一个大募捐箱。

  师:同学们,看来呀,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我们经常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那么我们的数学本领一定会越来越高,老师留一个作业 ,

  作业 :在普九达标活动中,教育局拨给南关小学2000本图书,学校决定把这批图书按照人数的多少分发给各班用于置办图书角,每班应该分多少本书呢?,请你展开调查,并且将你的分配方案写成书面材料交给李校长。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4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要求大家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比的知识,请给大家讲一讲,另外还要说一说你每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生汇报,师适当摘录,板书) 

  生甲:冲调多美滋配方奶粉的一般情况,奶粉和水的比为1:7。 

  生乙:‘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与地球上水总量的比为3:100。 

  生丙:安利洗涤剂与水的正常比为1:8。 

  生丁: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咖啡奶,咖啡和奶的比为2:9。 

  师:同学们从咖啡奶的这个比中,你可以知道哪些知识呢?独立思考一下,看谁得到的知识多。 

  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其应用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我在设计此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应用性。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因此,课前让每一个学生到生活中调查生活中的比,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获得这些比的。以此引人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就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从生活实际引人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硝酸及其应用。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而高中阶段学习的元素化合物主要有: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镁、溴、碘等众多的物质。硝酸作为含氮物质在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且硝酸是中学化学中的三大强酸之一,掌握硝酸的性质及其应用是必要的。本节的教学在了解硝酸的氧化性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浓、稀硝酸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生成物不一样。

  2、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随着硝酸浓度的变化硝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物也发生变化。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根据所学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知识来了解硝酸的氧化性,掌握硝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辩证法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3、教学的重点、难点:

  硝酸的不稳定性、强氧化性是本节课的重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和教法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知道了硝酸是常见的氧化剂,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因此通过引导学生从硝酸的应用入手探讨硝酸的性质。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化学研究的方法论为指导,采用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研究讨论――结论――应用的边讲边实验的实验探索方法进行施教,主要侧重于实验探索、对比分析、归纳概括。

  三、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具有说服力。教学时,应该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一些富于启发性的思考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的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简明扼要地从解释谚语雷雨发庄稼的道理引入。

  (二)硝酸的性质:包括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硝酸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根据实验提纲进行实验操作,简单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硝酸的化学性质:重点学习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4页例2和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并能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运用按比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如果妈妈的菜地里的白菜长虫子了,妈妈会怎么办呢?肯定要买杀虫剂(浓缩剂)进行杀虫。那浓缩剂能不能用来杀虫呢?你们想不想解决这类有关的问题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那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的应用。

  板书:比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

  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的54页。

  出示教材54页例2

  阅读与理解:

  (1)、了解情境中的生活信息。

  (2)、已知条件:500mL是配好后的稀释液的体积,1: 4表示的是浓缩液与水的体积的比。

  分析与解答:

  (1)、稀释液:500ml 总分数:1+ 4=5

  1 : 4表示什么意思呢?

  浓缩液 : 水

  (2)、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 4 。

  浓缩液的体积是稀释液的1/5。

  水的体积是稀释液的4/5。

  方法一:

  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先算出总分数,再求每份是多少,最后分别求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

  把每份是:500(1+4)=100(mL)

  浓缩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

  方法二:

  先求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浓缩液占总体积的1/5;水占总体积的4/5。),最后用总量乘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

  浓缩液有:5001/5=100(mL)

  水有:5004/5=400(mL)

  回顾与反思:

  浓缩液体积:水的体积

  =( ):( )

  =( ):( )

  答:浓缩液有100mL,水的体积有400mL。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第1、2题。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应用比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按比的配制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 a、先算出总分数,再求每份是多少,最后分别求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b、先求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用总量乘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

  五、作业:

  练习十二第3、4题。

  六、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方法一 方法二

  总分数1+4=5

  每份数: 500(1+4)=100(mL) 浓缩液占总体积的1/5

  水占总体积的4/5

  浓缩液:1100=100(mL) 浓缩液有:5001/5=100(mL) 水:4100=400(mL ) 水有:1004/5=400(mL)

  答:浓缩液有100mL,水的体积有400mL。

  课后反思:

  按比的配制稀释液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一节课中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按比的配制的合理性,理解什么是按比配制。按比的配制是一种分配思想,在生活、生产中是很常见的已学过的平均分,其实是按比的配制是比例的一种特例。教学中要通过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在生活、生产中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照数量的多少来进行配制,去感悟按比的配制存在的价值。以生活实际例子入手,让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每学生都能体会到数学的存在,其实就在他们的身边,因为数学源自于生活。其次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同时能得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也凸现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

  1.理解Zigbee网络基本知识

  2.理解Zigbee网络协议

  3.了解网络拓扑

  4.Zigbee网络发展历程

  5.Zigbee网络应用领域

  方法能力

  决定能力;计划能力;学习技术的掌握

  记忆力培训;传达能力;沟通能力

  系统思考;对工作目标的了解。

  社会能力

  ZigBee技术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Zigbee网络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协议介绍

  目标群体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学院三年级普专学生,学生记忆力好、想象力丰富、学习目的性较差。学生平时接触本专业的机会很少,对基础知识不了解。应加强基础性的教学。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机房

  教学方法

  结合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

  时间

  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20分钟

  一、展示范例,导入新课

  Zigbee学习领域目标描述

  Zigbee:全新无线网络数据通信技术

  Zigbee技术是随着工业自动化对于无线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需求而产生的,Zigbee网络省电、可靠、成本低、容量大、安全,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控制领域。

  【教师活动】出示教学范例。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说明在实际生活中Zigbee的应用,让学生对Zigbee的使用功能有一初步的认识。利用Zigbee在实际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分析范例,操作示范

  【教师活动】以实际生活中Zigbee的应用为例,让学生初步了解Zigbee的应用。

  【学生活动】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初步了解Zigbee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示范,让学生了解Zigbee的应用。

  时间

  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2学时

  2课时

  三、布置任务,学生学习

  任务1 Zigbee基础知识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特点

  发射功率:几微瓦~100微瓦

  通信距离:几厘米~几百米

  主要在房间内使用

  全向天线和线路板天线

  不需要申请无线频道

  高频操作

  引入

  Zigbee的由来:

  在蓝牙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蓝牙技术尽管有许多优点,但仍存在许多缺陷。对工业,家庭自动化控制和遥测遥控领域而言,蓝牙技术显得太复杂,功耗大,距离近,组网规模太小等,......而工业自动化对无线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正因此,经过人们长期努力,Zigbee协议在20xx年中通过后,于20xx正式问世了。

  Zigbee是什么:

  Zigbee是一个由可多到65000个无线数传模块组成的一个无线数传网络平台,十分类似现有的移动通信的CDMA网或GSM网,每一个Zigbee网络数传模块类似移动网络的一个基站,在整个网络范围内,它们之间可以进行相互通信;每个网络节点间的距离可以从标准的75米,到扩展后的几百米,甚至几公里;另外整个Zigbee网络还可以与现有的其它的各种网络连接。例如,你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北京监控云南某地的一个Zigbee控制网络。

  不同的是,Zigbee网络主要是为自动化控制数据传输而建立,而移动通信网主要是为语音通信而建立;每个移动基站价值一般都在百万元人民币以上,而每个Zigbee"基站"却不到1000元人民币;每个Zigbee 网络节点不仅本身可以与监控对对象,例如传感器连接直接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它还可以自动中转别的网络节点传过来的数据资料;除此之外,每一个Zigbee网络节点(FFD)还可在自己信号覆盖的范围内,和多个不承担网络信息中转任务的孤立的子节点(RFD)无线连接。

  每个Zigbee网络节点(FFD和RFD)可以可支持多到31个的传感器和受控设备,每一个传感器和受控设备终可以有8种不同的接口方式。可以采集和传输数字量和模拟量。

  Zigbee技术的应用领域:

  Zigbee技术的目标就是针对工业,家庭自动化,遥测遥控,汽车自动化、农业自动化和医疗护理等,例如灯光自动化控制,传感器的无线数据采集和监控,油田,电力,矿山和物流管理等应用领域。另外它还可以对局部区域内移动目标例如城市中的车辆进行定位。(成都西谷曙光数字技术公司的专利技术)。

  通常,符合如下条件之一的应用,就可以考虑采用Zigbee技术做无线传输:

  1.需要数据采集或监控的网点多;

  2.要求传输的数据量不大,而要求设备成本低;

  3.要求数据传输可性高,安全性高;

  4.设备体积很小,不便放置较大的充电电池或者电源模块;

  5.电池供电;

  6.地形复杂,监测点多,需要较大的网络覆盖;

  7.现有移动网络的覆盖盲区;

  8.使用现存移动网络进行低数据量传输的遥测遥控系统。

  9.使用GPS效果差,或成本太高的局部区域移动目标的定位应用。

  Zigbee技术的特点:

  1.省电:两节五号电池支持长达6个月到2年左右的使用时间可靠:采用了碰撞避免机制,同时为需要固定带宽的通信业务预留了专用时隙,避免了发送数据时的竞争和冲突;节点模块之间具有自动动态组网的功能,信息在整个Zigbee网络中通过自动路由的方式进行传输,从而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时延短:针对时延敏感的应用做了优化,通信时延和从休眠状态激活的时延都非常短。

  网络容量大:可支持达65000个节点。

  2.安全:ZigBee提供了数据完整性检查和鉴权功能,加密算法采用通用的AES-128。

  3.高保密性:64位出厂编号和支持AES-128加密

  Zigbee的发展前景:

  Zigbee技术和RFID技术在20xx年就被列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前景最广阔的十大最新技术中的两个。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你只需在百度,或GOOGLE搜索栏中键入"Zigbee",你就会看到大量的有关报道。总之,今后若干年,都将是Zigbee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

  四、自由练习,促进迁移

  根据要求完成实训。收集Zigbee的网上资料。写篇Zigbee的发展现状

  通过实训让学生了解Zigbee的发展

  五、归纳总结,促进收获

  我们今天学习了Zigbee,通过这次学习大家可以了解Zigbee。

  教学评价: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的评价。

  教学反思:

  二Zigbee的应用领域

  数字油田应用

  基于Zigbee技术的油井监测系统,采用大量传感器无线组网。油井工作状态传感器主要有温度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电机电流传感器,被监控开关断/合传感器,载荷传感器、角位移传感器(或脉冲发生器)、监控器、电参量传感器等,它们将油井的工作状态变换成对应的电压或电流值通过ZigBee通信模块送至采油场监控中心。

  完全摒弃了传统的单一使用有线、数字电台监控油井的方法,使设备费用投入大、运营成本高,维护难度大的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实现油井井场内无线化,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能耗监测应用

  基于Zigbee技术能耗监测系统实现对能耗使用的全参数、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功能,是能耗监测、温度集中控制和节能运行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各种无线传感网技术中,ZigBee的自组网能力特性使其非常适合建筑能耗系统的应用,在节点分散、数量众多、低速率传输的能耗监测采集端建设中,有明显的优势,是当前最适合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技术。除了组网方便、安全、可靠,Zigbee还有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非常适合有大量终端设备的网络,如能耗监测、楼宇自动化等场合。

  智能家居中应用

  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应用,把zigbee模块可嵌入到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的各传感器设备中,实现近距离无线组网与数据传输。

  通过用户PC或手机、网关、光线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甲醛传感器、灰尘传感器等设备组成完整系统,实现智慧门禁、智慧家电、智慧安防、智慧浇灌等,可以提供一个完整且实时的环境检测报告与治理,给人们带来更健康、更愉悦的生活。

  路灯监控应用

  ZigBee路灯远程监控,ZigBee模块嵌入在路灯监控终端内的控制器中,获取的数据直接通过2.4G频率的ZigBee网络发送到ZigBee网关。ZigBee网关在通过3G/4G网络把数据传送到远程管理中心进行存储、统计、分析,帮助管理决策。

  ZigBee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功耗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基于Zigbee技术的路灯远程监控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对路灯控制进行了优化,而且实现了节电节能,给智慧城市添了一把力

  医疗监测应用

  生命体征监测设备是由加速度计、陀螺仪、磁性传感器、皮电、温度、血压等各种传感器组成。实时监测采集心率、呼吸、血压、心电、核心体温、身体姿势、位移等多种身体特征参数。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内置ZigBee模块,病人数据可实时记录,最终通过无线传输到终端或者工作站实现远程监控。

  救护车在去往医院的途中,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提供实时的病人信息,同时还可以实现远程诊断与初级的看护,从而大幅缩减救援的响应时间,为病人的进一步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农业大棚智能控制应用

  ZigBee农业大棚智能控制,采用ZigBee无线技术,通过在农业大棚内布置已嵌入ZigBee模块来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传感器,对棚内的温湿度,光照等进行监测自动化控制。

  由于ZigBee强大的组网能力,可以实现大面积的区域监控,极大地降低了智能温室大棚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监控系统与我们建立的基于作物生长周期的墒情专家系统有机集成,实现作物生长的精细和动态监控,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

  光伏阵列监测应用

  基于ZigBee技术的光伏阵列监测系统,采用Zigbee传输设备组网,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光伏阵列进行监测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向控制中心传送数据,中间无需道题介质,节省人力和维护成本。网络自组网何自动修复能力强,扩展性高。

  塔吊起重机无线监控应用

  塔式起重机远程监视管理系统是基于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ZigBee网络技术与远程通信技术相融合的系统平台,

  通过前端监控装置和平台无缝融合,实现了开放式的实时塔吊作业监控,在对塔吊实现现场安全监控的同时,通过Zigbee自组网络无线数据传输,将塔吊运行工况安全数据和报警信息ZigBee通信模块实时发送到远程监控平台,从而实现远程监测的功能。

  四、自由练习,促进迁移

  根据要求完成实训。收集Zigbee的网上资料。写篇Zigbee的发展现状

  通过实训让学生了解Zigbee的发展

  五、归纳总结,促进收获

  我们今天学习了Zigbee,通过这次学习大家可以了解Zigbee。

  教学评价: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的评价。

  教学反思:

  作业

  收集Zigbee技术资料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比例的应用》为全日制聋校数学第十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三部分内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从构建上更注重学生技能的养成和知识的运用。把通过三个相关联的量求第四个量的运算,用方程的方法呈现为比例的形式,这样从视觉上更附和了聋生的认识特点,同时也把复杂的等量关系更清晰的更简单的体现在比例的内容里。让学生轻松的理解比例就是在等号两边表示两组相等的比。这样的方法也是比例应用题的一大特点。同时更有助于学生从理论知识到技能操作的转变,使新课程理念融入于特教课堂。

  二、教学方法

  情趣导入法、总结法、问题导入法及指导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应用题中比例的意义,并根据比例的性质解决应用问题。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应用题中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分析并确定数量关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求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自主探索的'求知欲。

  4、缺陷补偿: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积累语言发展思维。重点:利用比例的意义确定等量关系。难点:数量间的运算关系。

  四、教学流程:

  1、兴趣入题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毕业后未来的生活呢?现在我请大家为自己的将来设想一下,你准备做什么呢?”。

  2、初探新知

  出示根据学生的理想加工的题例。

  董健昕同学经营一服装店,卖3件衣服可以盈利150元,按这样的收入计算,每月卖出80件可以盈利多少元?

  让学生运用“三步”解题法,分析问题。

  1看

  已知条件包括:3件、盈利150元、80件求知条件:盈利多少元?

  2找

  从名数看包括四种数量:件数、盈利总额、件数、盈利总额。且四种数量是两两重复的。

  确定数量关系:总额与件数间的关系是除法,进一步确定比例关系,总额:件数=总额:件数。

  等号左边的总额为150元,件数为3件,等号的右边总额为?,件数为80件。

  3解

  解:设盈利?元。 150:3=?:80 3?=150×80?=150×80÷3?=4000答:可以盈利4000元。

  巩固方法:

  出示文本中的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让邻座的学生间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数量及数量间的关系并求解。

  即时小结:

  比例的形式就是:比=比,应用题中的比例即为:左边的数量关系等于右边数量关系。如何利用比例来解应用题就是看是否有两两相对的数量,并确定对应的数量间是否存在正、反比例关系。让学生从抽象到直观的掌握方法。

  课业布置:

  紧扣学生的理想出示题例二:职业课上,每天做8面国旗,要10天完成,如果每天做10面要几天完成呢?

  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

  1看:(已知:3件、盈利150元、80件)(未知:盈利?元?)2找:(总额:件数=总额:件数)3解

  解:设盈利?元。 150:3=?:80 3?=150×80?=4000答:可以盈利4000元。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9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教材第十一册P83例4。

  教学目标:1、掌握解题思路。 2、会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培养探索精神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学软件(逐步演示的线段图及学生提供的知识)、贴纸(出示例4)、 投影片(提供练习题)、纸条(收集不同算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上新课前老师先提一个问题,大家先思考,然后抢答。如果要你们查找广州市市长热线电话,有什么办法呢?师:(汇报完)同学们想到了查114,找报纸等不少的办法,不管什么方法,我们都是通过联系一些能找到市长热线电话的有关资料去查找,同样,解决数学问题也要联系我们学过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

  1、引出例4。下面同学们就利用这种解决问题要联系有关知识的方法,来解决今天学习的分数应用题(贴纸出示例4,后板书课题)例4:出示一个发电厂原有煤2500吨,用去3/5,还剩多少吨?

  2、出示目标。解答应用题时,我们通常是怎样做的?(1理解题意;2联系学过的知识去分析数量关系;

  3会解答。板书目标:会分析、会解答)3、理解题意。 那么下面大家就先默读题目,看一下你是怎样理解这道题的题意的,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下。(独立进行理解题意)汇报。(提问几个学生,教师边根据学生的回答边逐步计算机出示线段图)若学生不会答可补充问用去3/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用去的是原有的3/5)说明什么?(把把原有的2500吨看作单位“1”) 2500吨 还剩?吨 用去3/5

  4、查找资源。 刚才大家都能比较准确地理解题意,那么看到题目的条件与问题,你想到什么知识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师参与引导→汇报→教师根据汇报计算机出示有关知识)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总量-用去量=还剩量 3)用去3/5→用去?吨4)用去3/5→还剩2/5

  5、主动探索,尝试解决。

  (1)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现在都学会了准确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这些知识你们能解答例题了吗?如果能的就直接解答;不能的再重温这些有关知识,然后尝试解答,(如果确实有困难的可以和老师交流一下怎样解,做完的想一想还能有其他方法吗?有的就写出来)

  (2)小组内互相说自己怎样想?怎样算?(组长组织,已经完成的先说,没做完的先听其他人说。交流过程中指名不同的同学出来板算两种不同的方法)

  6、归纳思路,提炼方法。

  (1)汇报:(指着算法)要求还剩多少吨,就要用原有的吨数减去用去的吨数,因为用去的吨数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所以要先用原有的2500吨乘以用去3/5求出用去的吨数,再求还剩的吨数;要求还剩多少吨,就是求2500吨的2/5是多少,因为题目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还剩2/5,所以要先用1-3/5求出还剩几分之几,再求还剩多少吨。(先由板算的同学说,再看其他同学有什么补充或象他们那样根据自己的算法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边汇报边计算机闪动线段图,如下图) 订正:你们认为他们算得怎样? 2500吨 (用去?吨) 还剩?吨 用去3/5 (还剩几分之几) 解法一:2500-2500×3/5 解法二:2500×(1-3/5) =2500-1500 =2500×2/5 =1000(吨) =1000(吨)

  (2)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对可能的错误如2500×3/5要指出其错误的原因。对如这样的解法χ+2500×3/5=2500要加以肯定,但说明体现不了解题的优越性)

  7、小结。

  (1)(指着两种解法)比较一下: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先别急,下面先由同学们带着问题看书P83例4,把例4补充完整后,先想一想,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来。(稍后)下面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一下。汇报。 区别:两种方法解题思路不同,第一种主要用总量减去用去量得到还剩量,第二种用总量乘以还剩的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得到还剩量。 联系:都把原有的吨数看作单位“1”,都要用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边听边观察计算机)(2)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答例4的?(理解题意,联想学过的知识帮助解决问题)师:所以以后遇到新的问题,我们要充分理解题意,然后联系有关知识去帮助解决。三、练习巩固,适当扩展。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做一些练习。1、P84:做一做1。(先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汇报。再用两种方法只列式不计算。订正:做的怎样?有什么评价?)2、一条公路全长240米,修路队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4,还剩多少米没有修完?(先自己想一想,再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全班订正) 师:我们说解决问题要联系学过的有关知识,那么刚才两道练习你用到了什么知识呢?(例4的知识)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出示第3(1)题练习)遇到新问题又怎么办呢?联系什么知识?下面就交给你们自己去想一想、做一做,只列式不计算。3、一条公路全长240米,修路队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4,第二天修了全长的1/3。

  (1)还剩多少米没有修完?

  (2)两天一共修了多少米?

  (3)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多少米? (用纸条收集不同的算法对答案并重点汇报240×(11/41/3)怎样想。第二、三问独立完成,小组评价,全班订正)四、教学评价。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分数应用题)有什么收获?(解决问题要联系学过的有关知识或方法)所以当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查找有关知识或方法来解决。

  三、布置作业。1、机动练习或作业。已经知道朝天小学六年级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25,问1―5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请大家想办法解决)(时间允许让学生汇报想到的一些办法)P86:9。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课本第52页~53页的例2、例3,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 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

  老师今天向学校图书室借来50本图书准备分给我们班的男、女同学,请同学们说说该怎样分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有可能得出男、女同学各分25本,实际上就是我们学过的平均分)

  2、复习铺垫:我们班的男生30人、女生20人,人数不同,你说这样平均分合理吗?该怎样分才合理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象这样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配,而是按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比的应用)

  二、新授:

  1、教学例1(自己改编):六年级向学校图书室借来图书50本,按3:2分配给男、女学生,男、女生各分得多少本?

  对照课本例2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由各小组讨论,并提出问题来共同解答。

  师引导:

  (1)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本图书,男女生按3:2进行分配。)

  (2)男女生分得本数的比是3:2,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本图书中,男女可分3份,女生可分2份,一共是5份,男生占总数的5分之3,女生占总数的5分之2。)

  (3)你能求出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吗?怎样求?

  引导学生进行自己解题。

  2、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例2的解题过程,再次质疑

  3、练习: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教学例3。

  (1)出示例3: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来分配。)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并且把书上的例3做完整。

  (5)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奶糖、水果糖、酥糖和占500千克什锦 糖的几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3题。

  2.练习十三的第1、3题。

  四、作业。 练习十三第2、4题。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11

  教案内容: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上)p55―p56。

  设计理念: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本课从学生地生活经验出发,把陌生枯燥地应用题与学生地熟悉地生活背景联系起来。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三个阶段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地过程,体验策略地多样化,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按比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复习旧知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看来大家对比的认识还是相当清楚的。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幅图――(课件出示情境图)能猜得出阿姨要大家帮什么忙吗?

  1、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你们说说看,都有哪些分法?

  预设同学可能发表的意见,根据回答板书:

  (1)平均分(若学生没提到,就以“我们以前不是学过‘平均分’吗?怎么没人提啊?”来引导分析)

  追问:平均分是怎么分?明确就是每班分一半。

  (2)一人一个

  (3)按大班和小班人数的比来分(或说,把橘子总个数除以学生总数,看看每人

  能得多少个,再分。)

  追问:按人数比来分,那你能说出,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比是多少吗?(3:2),怎

  么分才是按3:2来分,你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2、追问:还有其他分法吗?那么,在这么多种分法当中,你觉得哪种分法更合理

  呢?(请两个学生互相补充,恩,这是你的道理,谁也来说说看?)

  3、说明:刚才那两位同学分析得都对,因为两个班人数不一样,所以平均分看似公平其实不公平。而按两班人数比3:2,把橘子也按3:2来分,肯定比较公平合理。

  【设计意图: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既然这样,如果我现在就给你140个橘子按3:2来分,你能求出大班和小班各可以分到多少个橘子吗?请把你的方法写下来。(课件背景图不变,演示教师话语)

  1、师巡视辅导:写好的,可以和你组内的成员交流一下你的想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

  2、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请板演的学生):“你先介绍一下你

  是怎么想的吧。”等学生汇报后,问:“这个结果,大家同意吗?”再请其他同学复述:“还有谁也是这种做法的,你也来说说。”

  方法一:实际操作,画表格。

  大班小班

  30个20个

  30个20个

  …………

  方法二:画图,把大班画成3份,小班画成2份,这样一共是5份,

  可以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分别求出大班和小班分得的橘子数。

  140个

  方法三:列式,先想到5份,然后根据分数的意义求出结果。

  3+2=5

  140×=84(个)

  140×=56(个)

  追问:为什么要“×”?你能不能告诉大家表示什么?(引导明确:因为大班

  人数占总人数的,所以它分到的橘子个数应该也要占橘子总数的。)

  方法四:根据比的意义,

  140÷(3+2)=28

  大班:28×3=84(个)

  小班:28×2=56(个)

  追问:为什么要“÷(3+2)”?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3、引导小结:好,还有其他做法吗?这些方法都可以,但在这么

  多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种呢?我个人觉得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都不错,建议大家都掌握。(以方法3、4为例讲解)这种方法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每种物体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种方法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平均分求出每份的具体数量,再各取所需,乘各自分得的份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进行梳理。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方法汇报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这节课新的知识增长点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得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得掌握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实践应用

  1、师:刚才我们共同探讨解决了这样一道“按比分”的问题,觉得有困难吗?有信心独自完成一道这样的题目吗?好,请大家自己读题分析完成,有几种方法都可以把它写下来。课件出示题目――

  “幼儿园阿姨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说明书上介绍了其中巧克力和奶的比是2:9,你能帮阿姨算算调制这些巧克力奶需要用多少克奶和多少克巧克力吗?”

  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好,已经完成的举个手?谁愿意带着你的本子到台前来介绍你的方法?”

  学生上台展示汇报后,师:“他做得对吗?还有其他做法吗?你也来介绍一下。”

  2、师:非常棒,但一直做同类型的题目没意思。现在我把题型改一改,看看有谁大家被考倒。请看题,师读题:“幼儿园图书室有图书若干本,按3:2分给大班和小班后,大班小朋友分到了60本,你能帮小班小朋友算算他们能分到多少本吗?”怎么样,谁发现了它和前面题目不一样的地方?能解决吗?好,你能想到几种解题方法,都请你写出来。

  师巡视辅导:有句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已经写好的同学不妨把你的做法在小组里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通过思维碰撞,说不定你能得到更多灵感哦。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来把你们的解法写出来。预设方法如下:

  (1)60÷3×2=40(本)

  说明:把大班人数看作3份,看看一份是多少,然后小班是这样的2份,再乘2。

  (2)60÷×=40(本)

  说明:把两班总人数看作单位“1”,大班是单位“1”的,先对应除求出单位“1”,然后小班是单位“1”的,再把单位“1”乘求出小班。

  (3)60×=40(本)

  说明:把大班人数看作单位“1”,小班人数是它的,就把单位“1”乘就可以了。

  (4)60÷=40(本)

  说明:把小班人数看作单位“1”,小班人数是它的,就把单位“1”除以就可以了。

  (5)利用方程解

  集体讲评,请板演的学生在台前说清过程:“先别急着下去,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

  问:还有其他解法吗?好,你说我写,你再介绍一下。

  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只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就可以找出多种解题方法。看,我们集体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一人只要说一种,就凑成了这么多种解题方法。其实,就算是“嫦娥奔月”那么伟大的事,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说,只要继续发扬这种“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六年5班也一定会是最棒的。

  【设计意图:前后呼应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一个情境中,容易将前后的知识衔接起来。以上两个练习的设计将新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层层深入,学生学习兴致更浓。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

  师:在我们身边,关于团结互助的例子处处可见。比如(出示课件“献血屋”,播放“让世界充满爱”的背景音乐)“献血屋”,是提供给大家无偿献血用的。我国延续几千年的民族精神中,一直都倡导“兴仁义之师,行仁义之事”。而无偿献血,救助生命就是“行仁义之事”,它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团结互助、人道友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是因为个人体质的不同,有的人血液浓度过高,她就需要在献血前可以喝一些盐水来稀释血液。一般情况下,1克的盐要搭配20克的水。问题是,“如果我现在要配制一杯210克的盐水,你能告诉我需要盐和水各多少克吗?”好,请你用心搭配。

  独立完成,请学生口头说,教师板演,并说清“比”是怎么得来的。

  (引导明确:实际上“1克盐要搭配20克的水”就隐藏了盐和水的比是“1:2”)

  小结:很多时候,题目里并不会明明白白告诉你“比是多少”,需要我们用慧眼去判断分析,找出它们是按什么比来分,再找出它们之间的比来进行计算。非常感谢大家的精心搭配,不过对于你们而言,无偿献血还为时过早,但你们可以为社会的公益事业、为希望工程做些什么呢?(自由回答)我们国家虽大,但向来都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所以我们只要尽己所能,积少成多,也可以为希望工程作一份贡献。

  2、如果现在有零花钱45元,具体用途如下表(课件出示图表,持续播放“让世界充满爱”背景音乐),将这45元按一定的比来分配,你会怎样安排这45元零花钱呢?先请你们在小组里制定出它们之间的比,然后计算。

  学习用品爱心储蓄其他用途

  ::

  元元元

  请个别小组上台展示、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练习的设计进行民族精神的德育渗透,将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与生活实际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六、评价总结,促进发展

  师:这节课我们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了许多问题,实际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的应用”――课件揭示课题。请大家翻开书本第55页,再好好看看,书本上有哪些方法我们刚才没介绍过吗?是的,这些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可以了解。但是跟我们刚才探讨的方法比较,哪种更方便啊?解决问题关键是讲究实效,所以我们要选择最佳方法。

  那么学习了“比的应用”,你有什么想法吗?(自由发言)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建筑业、农业、医药等方面都需要非常精确应用比的知识,所以同学们今后要留心观察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12

  教学目的:

  1、了解GIS的基本构成。

  2、了解GIS的基本功能,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3、会使用常见的GIS产品,能使用电子地图查询所需信息。

  重点与难点:

  GIS基本原理;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探索活动:问题:GIS是如何做到预防犯罪的?(学生答)其操作过程是什么?

  (犯罪地点)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分析(空间分析)――分析犯罪频率与犯罪模式(哪些地方易发生哪些案件)――据分析信息,分配警力

  问题:GIS具有哪些功能?空间分析(犯罪的空间分布),模式分析(犯罪案件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趋势分析(分析哪些地方可能发生案件),决策应用(分配警力)

  一、GIS

  1、概念: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

  2、功能:

  制作电子地图数据采集

  空间查询数据分析

  空间分析决策应用

  模拟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

  3、工作流程:如P96图

  4、构成:硬件 软件 数据 人员(其中软件是核心)

  GIS与其它系统的区别

  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具有以某种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这GIS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DBMS,GIS必须包含DBMS。

  GIS有别于MIS(管理信息系统)。GIS要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MIS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

  GIS有别于地图数据库。地图数据库仅仅是将数字地图有组织地存放起来,不注重分析和查询,不可能去综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和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它只是GIS的一个数据源。

  GIS有别于CAD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GIS:突出空间数据,反映的信息为地理信息。

  二、GIS应用:(可以解决的四类基本问题)

  1、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

  显示了GIS对信息空间表达的功能,它实际是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

  (1)对象(地物)在哪里?

  (2)哪些地方符合特定的条件?

  2、趋势分析:

  传统地图:某个时间的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

  GIS:可以表示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因此:可以分析该地物的发展趋势,即回答:从何时起发生了哪些变化?

  3、模式问题:

  对象的分布存在何种空间模式?即揭示各种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GIS由许多图层组成,每图层都表示不同的地理因素,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的融合表示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三层数据:交通、人口密度、商业网点分布。

  通过图层的融合可以看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用途:决策商业网点的布局。

  4、模拟问题:利用数据及已掌握的规律建立模型,就可以模拟某个地方如具备某种条件时将出现的结果。

  即回答:如果……将如何?

  高程与被淹没地区的关系温室效应与海平面上涨的关系。

  三、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功能的应用:

  电子地图空间查询空间分析空间模拟趋势分析决策应用

  1、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电子地图、查询

  2、规划:决策应用

  3、道路交通管理:查询――决策应用

  4、抗震防灾:分析模拟

  5、环境管理:分析、决策

  案例:GIS在抗击非典型肺炎中的应用

  168.160.224.167

  板书设计:

  教后感: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13

  使用教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教学目的:1、感受百分率源于生活,理解常用百分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让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开展活动,产生问题。

  1 学生实验。

  教师准备好一桶盐水、一桶淡水,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杯子,随便在哪一只桶里去装一杯水,再把鸡蛋放入杯中,观察发现了什么?(有的杯中的鸡蛋能浮起来、有的杯中的鸡蛋沉下去了)

  1、猜测原因。

  2、如果没发现原因,教师可以带学生尝一尝杯子里的水,发现鸡蛋能否浮起来与水的咸淡有关。

  二、探究学习,初步感知

  1、演示实验

  一号杯中:倒入200克清水中放入5克盐。

  二号杯中:倒入200克清水中放入10克盐。

  三号杯中:倒入200克清水中放入20克盐。

  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盐溶化在水中了)

  2、计算,三杯盐水中盐各占盐水的百分之几?

  5(200+5) 10(200+10) 20(200+20)

  =520 =10210 =20220

  2.4% 54.8% 9.1%

  3、揭示:盐占盐水的百分比就是含盐率。

  4、口述:①号、②号、③号杯中盐水的含盐率。

  三、深入探究,寻找规律。

  1、比一比三杯盐水的含盐水率的高低。

  (方法1:看计算出的数据。方法2:尝盐水的味道。等)

  2、含盐率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① 猜测。(与盐的多少有关。与水的多少有关。)

  ② 讨论。

  ③ 验证。

  А、与盐的多少有关。

  在①号杯中在放入5克盐,计算出含盐率约为4.8%,与原来①号杯中含盐率约为2.4%比较:盐多起来了,含盐率高了。

  Б、与水的多少有关系:

  在②号杯中再放入20克水,计算出含盐率约为4.3%,与原来②杯含盐率约为4.8%比较:水多起来了,含盐率减低了。

  ④、结论:水不变,盐越多,含盐率越高。

  盐不变,水越多,含盐率越低。

  3、一杯水的含盐率是20%,要提高它的含盐率,该怎么办?(方法1、可以加盐。2、可以蒸发水分。等)

  四、知识迁移、完善揭题。

  1、种子发芽率的研究。

  ①课前同学们都做了种子发芽实验,请大家汇报试验情况。

  (如:我试验用的种子是黄豆,共20粒,发芽了17粒。)

  ②为了提高种子的利用率,需要计算发芽率。什么是发芽率?怎么求?

  ③计算后,学生交流自己的种子的发芽率。

  ④问题: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可达多少?

  2、除了含盐率、发芽率,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百分率,请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百分率,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3、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来取个课题?(百分率应用)

  五、比赛、调查、应用延伸

  1、现场每人计算10道口算题,比一比谁的正确率高,然后再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现场请学生调查近视情况,计算出近视率,然后再谈一谈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3、课后调查,填表我班共有 人,来自 个家庭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14

  设计思路:本节课在谈话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背景中让学生亲身感受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对例题进行探索,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释应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体验解题的多样化,初步形成验证与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

  2、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探索精神的养成。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解题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价值

  1、师:同学们,大家平时放过东西吗?

  2、请大家分一分彩旗吧。(课件:植树节到了,学校准备了60棵树苗,要把它发给六一班和六二班栽植,已知两个班人数相等,如何分比较合理?)

  注:学生一般会按平均分的方法解答,教师就可追问:这样分配的方法,我们以前学过,叫什么分法呢?

  3、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配的,而是按不同量来进行分配的。

  注:教师用谈话的方式,以两班分配植树任务的事情为事例,分步呈现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有关信息发表见解,体会平均分只是一种分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还需要更为合理的分配方式。这样结合旧知体会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二、探究教学

  1、探究例题

  呈现例题,根据学生的建议,共同完成例1

  师:植树节到了,学校准备了60棵树苗,按3:2的比例分给六一班和六二班栽植,两个班各应栽多少棵? (2)分析题意:按3:2的比例分给两个班栽植告诉我们那些数学信息?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结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方法

  第一种:60÷(2+3)=12(棵) 12×3=36(棵) 12×2=24(棵)

  第二种:2+3=5

  60×3/5=36(棵) 60×2/5=24(棵)

  注: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上两种解法,对于学生以前学过的归一问题的解法,老师应给予肯定。而重点放在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答的方法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2、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我们通常把这种分配方式叫做按比例分配。

  3、思考:如何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呢?

  讨论: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什么特点?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决实际是要注意什么呢?

  指导学生检验不但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小结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将感性的解题经验归纳,深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关键是被分的总数和分配的比,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巩固练习教材做一做。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教材的编排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既是数学知识的生长点,又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发展点,它们用承上启下的作用。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又有它独特的价值。在谈话导入环节中,设问如何分配植树任务才合理?引发学习的思维,发现平均分之外的另一种分配方法(按比例分配),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2、为了使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抽象概括,形成普遍方法,指导他们及时反思十分必要。教学中先是观察分析这类题型的结构,并讨论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方法和步骤。接着引导学生归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规律,并反思遇到不同的问题,应选择哪种方法比较合适。这样在回顾反思中理清思路,不断提升思维的层次。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15

  一、案例背景

  (一)分析

  1.教材分析:我校选用的教材是三年制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按照学校安排每学期十六课时的要求,初二学生下半学期只能在第四册几何画板与photoshop软件中选择其一,我选用的是第十二单元“用photoshop处理图像”。

  2.学情分析

  这届初二学生是从初一带上来的,这是第四个学期,学生学习能力差距较大,但多数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且一部分有能力完成自主学习。上一节课学生利用“填充”“描边”“自由变换”已经完成了“停”指示牌的制作。这节课用不同的知识完成相同的作品,从中让学生了解同一图形的多种制作方法,并区别从中优缺点。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新建、删除、隐藏图层的方法。

  2.灵活掌握链接图层的方法。

  3.掌握填充、文字等工具与图层的完美结合;

  (三)重难点、问题预测及对策

  重难点:

  1.各种工具与图层的完美结合。

  2.灵活掌握链接图层的方法。

  问题预测:

  1.由于本节课是photoshop的第三节课,对于基本工具的运用要看学生对画图程序的熟悉度,更专业一些的工具更需要时间去练习才能熟悉掌握,因此学生在运用工具绘画时应该需要的时间较长。

  2.学生对图层的概念会很陌生,shift和ctrl组合键的运用不会很好。

  3.图像格式,学生会很难理解。

  对策:

  1.本节课示例图不需要太多的工具运用,因此可能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2.图层的介绍,可以用现实的纸张拼合为例帮助其理解;组合键的运用只能是强化练习。

  3.图像格式,只需要让学生在容量上有个对比概念就可以。

  (四)课前准备

  用填充、描边与图层不同的两种方法制作“停”指示牌的效果图。

  (五)教学流程

  1.情景导入:了解图层。

  2.自主学习:完成新建、删除、隐藏图层的学习。

  3.示范教学:学生摸仿制作本节课的关键制作过程。

  4.扩展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完善作品。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二、教学实录

  师:一直强调photoshop是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它专业在哪儿?上节课的填充、描边,还是我们用过的磁性套索?在photoshop中,工具的`确非常强大,它的图层、路径以及通道功能,在创作图像和处理图像时,让其它软件鞭长莫及。什么是图层?简单的说:就是把几张图纸混合在一起,第一张可以是蓝天,第二张可以绿草,第三张可以若干只蝴蝶,第四张可以百花争艳……它们合在一起就是一张完美的图画,分开它们也是独立的一张美图,并可以任意修改。(下发课件包括示范效果图)

  师:根据下发的ppt,你能学会新建图层、删除图层以及隐藏图层的方法吗?

  生:(约五分钟)学生示范新建、删除以及隐藏图层的方法。

  注:隐藏图层时练习把示范效果图的汽车图层隐藏并显示。

  删除图层时练习把两个填充的圆形删除,引出窗口的使用技巧──历史记录。

  师:现在我们用图层,来制作可以随时修改的“停”指示牌。这个图形并不陌生,上节课做过了,用什么工具做的还记得吗?

  生:填充、描边、自由变换。

  师:根据ppt中的制作顺序,我们一起来制作。看看哪种方法更简单?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16

  课题: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课本74页-7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过程,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运用生活中的比的知识来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应用意识,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应用比的意义来解答这类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在没有按比例分配的这一名词中,让学生充分运用比的意义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谈话引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各位同学,现在是橘子丰收的季节,大家来看看农场的一些丰收的场面。(课件演示同学们帮助农场收橘子的情景,话外音,果农:“同学们辛苦了,这些果子是我们送给你们两个班的,谢谢你们的帮忙”)

  师:现在你们想一下,怎么分配这些果子呢?

  2、学生交流分配方案。

  (1)平均分配,把橘子平均分给两个班

  (2)按人数分配,人多的班分多点,人少的班分少点。

  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1、抓住契机,适时提问。

  (1)师:同学们的提议都很不错,其中认为按人数分配的更加细心和合理。

  (2)如果把这筐橘子按3:2来分给这两个班,你们又怎样分呢?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1)用小棒进行实际的操作。

  (2)分组进行操作,组长记录分配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3、提升认识,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种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问题―比的应用(板书课题)。

  4、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1)师:如果这些橘子的个数刚好是140个,按刚才的比3:2进行分配,该怎么分?

  (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方法。

  (3)提问方法,学生板书。

  方法一:3+2=5140÷5=28(个) 28×3=84(个) 28×2=56(个)

  方法二:3+2=5140×3/5=84(个) 140×2/5=56(个)

  (4)比较各种方法,鼓励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策略。

  三、实践运用,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现在有许多生活中的一些运用到比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一一解决。

  1、课本75页试一试: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巧克力与奶的质量比是2:9。

  2、笑笑帮妈妈洗碗,妈妈拿给笑笑一瓶浓缩液,要求笑笑按这瓶浓缩液上的比1:4加清水稀释成600毫升的稀释液洗碗,你能帮笑笑算出要用多少毫升的浓缩液和清水呢?

  3、蛋糕师傅制作蛋糕时,分别使用鸡蛋、白糖和面粉三种原料配在一起,三种原料的比:18:9:8,这样一个7千克的面团需要多少鸡蛋,白糖和面粉呢?

  (1)引导学生选用喜欢的方法做题。

  (2)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联系生活,介绍比的应用的广泛性

  1、举例

  师:今天我们解决了这么多关于比的问题,其实比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说消毒药水中酒精和水分配,饮料中的各种配料的比……你能举个事例吗?

  2、介绍79页“你知道吗”的黄金比。

  五:回顾教学,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总结比的应用的一些方法。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我们班准备在班队会上进行一次制作水果沙拉的比赛。要求:选择几样水果,按照一定的比,设计制作500克一盘的水果沙拉。要求要简介设计的名称、思路,并计算出所需水果的数量。

  七: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方法一:3+2=5 方法二:3+2=5

  140÷5=28(个)140×3/5=84(个)

  28×3=84(个) 140×2/5=56(个)

  28×2=56(个)

  答:大班分到84个,小班分到56个。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精选1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