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水》教学设计 篇1
课题
名称
26、水
学科
语文
总课
时数
2课时
版本
名称
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年级
五
册次
第十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七单元第26课《水》
页码
第 138――141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文根据现代作家马朝虎先生《饿水》改编,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回忆孩提时洗澡的不易,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村民洗澡时的“痛痛快快”、“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
教学时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展开,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在品读课文时,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
抓住有关句段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描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
教学难点
体会反衬写法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课件
《饿水》《赶水》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水是孕育生命的乳汁,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水又是飞舞的精灵。“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些千古名句以水喻愁,以水喻情。作家马朝虎笔下的水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6课。(师板题)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快速读文,边读边想:在作者眼中水是什么?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2、生自由读文。
3、生交流,师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4、齐读这句话。
5、过渡:平平常常的水在村子里为什么会成为最珍贵的东西呢?让我们先到那处很小的泉眼边看看。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有关缺水的词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2)交流,师相机出示:“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一担回家。”
3)师点拨:读了这句话,你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生自由谈感受。)
4)指导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5)这还是平常的水吗?你品出了这水中的什么滋味?
6)生齐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设计意图:紧扣文章的中心句“水,成了村子里最宝贵的东西。”通过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缺水之苦和水的宝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导:那段缺水的岁月是怎样的呢?
2、出示读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自由读文,师巡视指导。
4、检查交流
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准,读好。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2)指名读生字词“水窖”“储藏”“钥匙”“一勺水”
3)自由读这些带有生字的句子
4)指名读句,师引读句子。
5)齐读这些句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又能通过对三个生字的简单理解,再次引领学生感悟到这里缺水,水是很珍贵的东西。]
四、拓展延伸
1、过渡:我国缺水的地方不止这一个地方,请看看下面的资料。
2、(课件出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669座城市中,已有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
3、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水资源的资料。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感知后,通过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水资源缺乏的认识,激起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感情。]
五、布置作业
试着写几条保护水资源的广告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和作者一起回忆那段难忘的岁月。
二、品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受。
2、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写感受。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既要让学生学会快速浏览课文,又要学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每一句话,而且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所以让学生自由读文,写出感受。]
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拨。
4、品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久旱逢甘霖”对于缺水的人们来说下雨是多么惬意的事啊!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雨中洗澡的那个场景吧!
2)课件出示:“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3)生自由读,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4)创设情景: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表达你的内心喜悦?
4)指名结合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5)生齐读。
6)师引读:在我们的感召下,大人们也加进来了,他们可不象小孩子无遮无挡,男人们―― 女人们――
7)就在这样的下雨天,小孩子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大人虽然拘谨,但内心也充满着快乐。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水的降临的一种感激,对水的一种由衷的珍爱,所以说
出示:“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结合感受指名读。
8)这样的下雨天就像过节一样,但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所以说――
师再次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生齐读。
5、品读第五自然段
1)过渡: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大人小孩都有被风干的感觉,藏在水窖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2)出示: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
3)生读后思考:句中哪个词最能触动你?
4)结合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5)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谈感受。
6)学生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的感受(生说,师相机板书)并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7)师范读(把内容变成诗歌的形式):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
8)师引读:同学们,作者这样真切的体验,细腻的感受,都来自于母亲手中这小小的一勺水,正是这一勺水,从头顶倾注而下(生接着读),正是在这一勺水的滑动中,我听得见(生读)我感觉得到(生读),这小小的一勺水,它不多不少(生接着读)
9)生讨论:母亲为什么用“饿”而不用“渴”?
6、小小的一勺水就能让我们舒服地“啊啊”大叫,这说明了――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生齐读。)
[设计意图:重点抓住课文的第二和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品读,在读中感悟,使学生感受到村子的人有水的乐趣,体会到缺水时的苦涩。“水,成了村子里最宝贵的东西”一直贯穿始终。]
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师导:其实在我国缺水的地方不止作者的家乡,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课件展示缺水地区人民生活的情况)生欣赏图片。
2、生活在缺水地方的人,他们对水如饥似渴,相比之下生活在有“水都”之称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学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肯定有话要说。不管学生说什么,只要同文本进行了交流,就都是一种学习后的收获。]
四、领悟写法
不管是下雨天痛痛快快地淋雨,还是无雨时母亲用水窖中的一勺水给我们洗澡,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村里人与水接触时的一种快乐。(板书:乐)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板书:苦)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前, 边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这种表达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悟,至此,教学难点已得到了很好地突破。]
五、拓展延伸
1、出示《饿水》原文,学生阅读。
2、推荐《赶水》学生课外阅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拓展学习语文的渠道,课内外结合。虽然《水》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已结束,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被激发出来了,这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
板书设计:
26、水
缺水 洗澡
苦 乐
(反衬法)
附:《饿水》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缺水的地方,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10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几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水落石出”的成语我就是这样知道的。为了水,邻里之间隔三差五地要闹出一些摩擦。特别是到了夏秋断水的季节,村里的关系就更加紧张了。“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
下雨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也只有在这样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心平气和地相处。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以在下雨天里储藏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家庭用水。也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心平气和地相处,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地在雨里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继而,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远没有我们那么畅快淋漓。
洗过澡后,大家碰了面,相互都会吃上一惊,一个人说:“啊呀,你怎么胖了?”
一个人说:“啊呀,你原来是这样白。”
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做了一天农活之后,无论是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于水窖里的水显得更加珍贵了,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象征着权威以及幸福和痛快。我们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大到小、一丝不挂地排在了母亲的跟前。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吸吮的声音,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一勺水都被我们的皮肤喝光了。有时候,母爱是那么的吝啬而又均匀。
《水》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情况:课文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挑水、爱水、盼水、节水。作者通过回忆孩提时洗澡的快乐,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文中有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洗澡时的“痛痛快快”、“ 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并以此警示今人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当然,本着多元解读的角度,母爱、苦乐交织的生活、乐观生活态度也可以成为个人体会。
(二)、目标设定:本课设定了三大目标。一是有感情的读文,此目标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不论哪个年段,哪篇课文。且文本情感性极强,非常适合朗读,因此更应强调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二是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课标》在第三学段明确指出在阅读中“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三是感受水的珍贵,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这既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也凸显教材的编写意图――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同时,文章又是以“珍贵”为中心展开描写的,洗澡的快乐,缺水的苦涩都是为了突出水的珍贵。当然,三大目标的实现都是以文本为依托的,要紧扣文本,抓住重点词句,从语言学习入手,最终达成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学会“品味”文本,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而课文所叙述的背景与故事离学生现实生活太远,如何让学生体会水的珍贵便成为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理念:改变知识系统核心的课堂,建构以语文能力、学会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一是以读为魂,以“品味”、“述说”的形式体会文本、训练朗读。品味与述说不仅作为学习本课的形式手段,更应作为一种阅读方法贯穿课内课外,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学习怎样进行阅读,从而能够自觉地将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形成能力,为学习语文、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二是文道结合,引导学生读文悟道。道,既有道理之意――珍惜水;也有方法之意――以乐写苦的反衬手法。读“乐”悟“苦”知“珍贵”明“反衬”。三是变教课文为学语文,大胆取舍,1自然段学方法,2自然段用方法,5自然段巩固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采用“镜头呈现法”、“变换角色法”、“联系生活法”等形式,引导学生 “品味”文本,“述说”语言,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随文学习生字。
(二)、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对课文两次洗澡的内容进行学习,感悟作者以有水之乐反衬缺水之苦的写作方法。
(三)、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水的珍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重点
学会“品味”、“述说”文本,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
采用“镜头呈现法”、“变换角色法”、“联系生活法”等形式,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水的珍贵。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预习课文(至少读4遍),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对课文有初步印象,了解大意。
(二)、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享受语文。
1、师生认识、聊天。
2、品味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水”中有真情,“水”中有美景,“水”中有哲理……
3、今天我们要一起去品一品现代作家马朝虎先生笔下的《水》中有什么,你们准备好了吗?
【课前以水相关古诗让学生感悟“水”中有真情,“水”中有美景,“水”中有哲理……感悟文字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尝试品味文字、享受语文。】
(二)、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珍贵”。
1、要想品味课文,先要知道文章大意,通过预习,谁能在课题前面加上一个最能概括文章内容的词?( )的水。
2、文中有一个生词 “水窖”,一起读两遍,:出示图片:这就是水窖。水窖有什么作用?说作用、写生字“储”。
【借助预习,以填空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生词“水窖”为切入点进入学习。】
(三)、亲临“挑水”现场,品味显而易见的“珍贵”。
1、为什么建水窖呢?(缺水)。文章开篇就提到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大家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缺水?生交流。(通过数量词品味语段、板书“抓住词句”)
2、假如这是一场电影,透过镜头,我看到了遥远的路、曲折的路,你看到了什么长场面?生交流。
3、镜头渐渐拉近,近了,近了,不,我们每一个人不再是看电影了,而是成为了村子里的一员,我们也来到了挑水现场,请问你在干什么?你想说什么?(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注意逗号的强调作用,融入其中品味语段,板书“融入其中”)。感情升华,读句子:水,成了我们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4、我们不再是朗读了,而是述说我们的挑水生活。(板书述说)
5、用这样的方法,述说文章第一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以电影镜头的方式呈现,牢牢抓住数量词品味语段,由电影镜头到挑水现场,进行角色置换,学生转变为“村里人” ,我即是“我” ,述挑水之难,感缺水之苦,品水之珍贵。】
(四)、围绕“水窖” ,品味藏于乐中的“珍贵”。
1、学法小结:抓住词句是为品,融入其中才有味。
2、运用学法同桌合作品味雨浴场景。交流:品了哪些词,品出什么味,融入文中读。(注意读好“痛痛快快”,感受:雨,是我们村子里很珍贵的东西。)
【总结学法,同桌合作学习,熟悉品位之法。同时对第二自然段进行选择性学习,重点抓住“只有……才……”和孩子们洗澡的场面,而大人们洗澡的场面则留待第二课时。】
3、我们还会在何时洗澡呢?体会“勺”,水的珍贵。
4、让我们也成为四兄弟中的一员去感受这一勺水的舒服吧!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指导难读的句子“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5、读正确、流利了,我们就可以品味这一勺水了。
6、品味、述说“勺浴”。
(1)自由品味。
(1)滑的解释,体会快。
(2)文中却是“缓缓地滑过”,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生交流。
(3)让我们抓住“滑”,成为四兄弟中的一位,去细细品味母亲的一勺水吧!
(4)让我们用诗的语言述说这一勺水吧!
(5)省略号,你感受到什么?停留享受、继续滑动……
(6)那就让水继续在我们四兄弟身上继续滑动吧,我们继续述说着。此时的述说与之前的缓缓地滑动有什么不一样?
(7)读“水,它不多不少……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体会水的珍贵。
7、小结:用一个词形容勺浴。
【抓住“勺浴”展开探究式学习。“滑过”的处理,有矛盾解读、有品重点词句,有诗歌述说,有变换角色,以多种形式品味勺浴之舒服。“勺浴”的处理可以分成三个大步骤:一是读正确流利,抓难读的句子“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既要扎实指导学生读书,也要渗透一种扎实的学习态度。二是品味,抓住“滑、缓缓地”进行品味。三是述说,以诗一般的语言述说,抓住省略号述说。】
(五)、结合板书,品味“苦乐”之“道”。
1、回顾两次洗澡:通过板书,雨浴对我们意味着( )、勺浴对我们意味着( )。
2、出示句子:这样的日子像过节一样,读“过节”。
3、不过,这样美好的日子毕竟太少了。那更多的是什么呢?(炎热、干燥,是苦)
4、是啊,文章把水给人们带来的痛快、舒服、享受、幸福充分描述出来了,而这短暂、难得的痛快背后是多少缺水的苦痛和期盼啊!得水之乐,更反衬出了缺水之( 苦 )。
【道,既有道理之意――珍惜水;也有方法之意――以乐写苦的反衬手法。同时鼓励多元解读,品味苦乐。】
5、文中还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品味:如大人们雨中洗澡、风干的滋味、母亲的一笑,腰上的钥匙,渴说成饿……留待下节课咱们再去品味、述说。
【课内得法,课外运用,让品味由一种方法,成为一种能力,一种习惯,这也是我的语文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
《水》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水/
师:看到这个字,想到什么?
2.作者凭借这最简单,最平常的字要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不认识、拿不准的字侃侃书后的生字表,也可问问老师。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你可以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概括吗?
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板书:最珍贵
(师评:你有一双慧眼,一下子就瞅准了作者想要说的话。)
4.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评:读得正确――你比他读得更有语感――相信你们学完了课文,会读得更有体会。)
5.这课有四个生字新词,我们再读读。
出示:水窖储藏钥匙一勺
6.作者想借用水告诉我们什么呢?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请同学们分小节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这句话,通过哪几个场景的描述写出了水的珍贵?
(生开火车读――一人读一小节,老师随机正音“水窖”,让全班同学读,再让读错的孩子读。)
板书:挑水洗澡浇水
二、精读课文,感悟描写,体悟情感。
(一)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山村,一处小小的泉眼维系着全村人的生活,只有在难得的雨天大家才能够洗一回澡,而在炎炎暑日,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即使那清凉的一勺水也足以解除骄阳下的干燥和炎热。
(师评:再次听到你的乡音,希望你的普通话越来越标准。)
(二)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那一处喊小的泉眼边,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1.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句能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如何感受水的珍贵?)
出示: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2.假如这段文字是电影里一幅远远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长长的队伍;滴滴汗珠;快要干涸的泉眼;浑浊的泉水……)
3.把镜头推近,我来读,你来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人在挑水;道路坎坷,骄阳似火;一个很小的泉眼;浑浊的泉水;师:这可是一家人全天的生活用水呀!……
4.再读读这段话,把你看到画面读出来。
5.(课件凸显数量词)注意留心数量词,你留心它,注意它,你会读出新的体会。再请同学读这段话。
6.长长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烈日,这就是我村子里的水。齐读这段话。
7.再请同学读课题,还是平平常常的水吗?你品出了这水中的什么滋味》是啊,这里面包含着多少艰辛与沉重啊!
(三)那处很小的泉眼是全村人生命的源泉,但远水难解近渴,因而下雨天便成了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1、让我们走进第二幅画,这幅画中,哪些语句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2、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盼望的日子。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3、请同学读读这段话,出示: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水给我们的抚摸和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吃来自天空的水。
4、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痛快)(高兴)(激动)(享受)(兴奋)(快乐)(幸福)(舒服)(惬意)……
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表现你的欢欣愉悦?(久旱无雨,天降甘露,你说该怎样读?
5、让我们在次重温那缺水的苦涩,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还们为什么会这样的(痛快)(高兴)(激动)(享受)(兴奋)(快乐)(幸福)(舒服)(惬意)呢?
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叫声)(欢呼声)(奔跑声)……
6、孩子们为什么如此欢呼雀跃,读第一小节。
7、这可是久等难逢的雨呀!在更多的没有雨的日子人们是怎样的情况呢?谁来读读课文第三小节。风干――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明白了,但还有些许疑虑。身处细雨分飞的江南,怎能体会?我们来看一段录象,多少次的苦苦等待才盼来一场难得的好雨,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板书:享受
9、这上天的恩赐的甘霖给村子里的人们带来多少欢乐啊!从中你还能够体会到什么?
10,是啊,这段文字把水给人们带来的痛快、舒服、享受、幸福充分描述出来了,而这短暂、难得的痛快背后是多少缺水的苦痛和期盼啊!得水这乐,更反衬出了缺水之苦。所以说――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再读读这段话。
11、再读课题,还是司空见惯的水吗?这水是什么?这水的背后藏着多少的期盼与欢乐、等待与苦楚啊!
三、小结课文
长期缺水的山村到了骄阳似火的夏天,那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下节课我们将从那一勺水里再去感受水的珍贵。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里。
板书:
水 挑水
最珍贵 洗澡 尽情享受
浇水
(李琳 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力学小学副校长)
《水》教学设计 篇4
水(此课获一等奖)
执教:南京市石鼓路小学 倪鸣
一、导入
1.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做一个猜谜游戏。请你看3个数字:669 400 110,猜猜和我们人类生存所密不可分的什么有关?
(1)学生说:和水有关
(2)真不错,请大家读读这段话:中国有669座城市,有400座缺水,110座严重缺水。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一个缺水的地方。
二、新授
1.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说对这个地方有什么了解
(1)课件学生自读
(2)师生交流
生:作者的出生地是一个非常缺水的地方,因为他们吃水要到很远。。。。。。
师:请大家结合自己平时用水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好吗?(出示第一段)
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那里的水太缺少了
2.对于这个地方,你还有什么了解?
(1)那里人觉得“水”最宝贵。
(2)师:那段缺水的岁月又是怎样的呢?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吧。高年级的同学初读的要求知道吗?
(1)那里人觉得“水”最宝贵。
(2)师:那段缺水的岁月又是怎样的呢?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吧。高年级的同学初读的要求知道吗?
2.对于这个地方,你还有什么了解?
(1)那里人觉得“水”最宝贵。
(2)师:那段缺水的岁月又是怎样的呢?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吧。高年级的同学初读的要求知道吗?
生:知道
生自由朗读。
3.刚才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难读的地方?
(1)学生说:第五小节
(2)课件出示: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
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根据老师提示的生字读音和停顿进行朗读。自己读。
齐读
(3)还有难读的地方吗
(4)学生说:在文章的第一段,标点符号的停顿也很重要
(5)最后一小节的停顿
课件出示: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4.师:难读的句子大家读好了,有生字的句子会读吗?
(1)课件出示下面四个句子: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
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
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2)读生字词
(3)自己读读这些带有生字的句子
(4)有信心读好这些句子吗?
(5)学生齐读这些句子
师引读每句话:这里需要储水是因为这里是一个(“缺水”的地方)
储藏在水窖里的水显得珍贵,说明这是个(“缺水”的地方)
一把普通的钥匙都象征着权威,说明这个(“缺水”的地方)
一勺水就让我们乐得...还是说明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
5.师: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缺水得地方,现在老师可以请你们读课文了。分小节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
(2)教师随机地点拨
6.除了文章第一小节和这几个句子,你还能从文章的其他地方体会到这个地方缺水吗?读一读课文,有感触的地方可以划一划,写一写。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
(2)师生交流
生:我从第二小节的第一句话看出来。从期盼这个词语看出来很缺水,现在这个村子的所有人都很期盼。
师:知道为什么他们期盼下雨天?
生:在雨中洗澡;可以喝到水,可以在水窖里存水,
师:对雨中洗澡有兴趣的同学一起来感受这样的场景。
(3)课件出示:教师引读
那时怎样的一种痛痛快快呢?请大家自己读读划线的句子。“先是……天空中的水”
体会到了吗?再声情并茂地读读这句话。(学生读)
多么美好的日子,就像是――(过节一样)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水的抚摸与清凉。齐读这段文字。(连读三次)
师:在我们的感召下,大人们也加进来了。他们可不像小孩子一样无遮无挡,(教师引读)男人们――女人们――
7.这是多么美好的日子,可是这样美好的日子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
结合你现在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
(1)电脑出示: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2)多指名读
8.还有哪些地方看出来这是个缺水的地方、
(1)学生:母亲说“饿”坏了。
(2)你们觉得哪个词语最吸引你的眼球?
母亲之所以会这样说,完全是因为她看见了用水为我们冲凉的那一幕。
9.课件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你们又什么想法吗?
(1)学生说:一勺水像一条小溪流……教师点评。
(2)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感受一勺水的力量。教师范读课文(以有一种感觉是。。。。。。引读)
(3)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你想说哪个词语?
(4)学生1说:舒服。(请你用舒服的感觉来读读让你最舒服的一句话,再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学生2说:爽,请你用爽的感觉读
学生3说:“高兴”
学生4说:“痛快”
此时的感觉就是……(连续几个词语的大声读,产生这些原因就是因为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
10.师:累了吧?咱们来做个游戏,猜一个谜。这篇课文是编者改动后,原文的题目也改过了,你能猜到原文的题目吗?
(1)学生说:......
(2)生:饿水(然后该生笑着说,我是偷看到老师的答案的)
(3)师:(笑)你能从课文找到了相关的依据吗?
(4)课件出示:最后一小节,齐读
(5)下节课我们将把这个词语带到文中去,读文章,谈感受。
教学资源分析
《水》系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课文,原文题目为《饿水》。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回忆孩提时洗澡的不易,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村民洗澡时的“痛痛快快”、“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并以此警示今人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目标
⒈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 学会本课1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 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
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 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设计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紧紧扣住“水的珍贵”展开,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在品读课文时,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水(板书)是很有意思的精灵。在古代大圣人孔子的眼中,水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是有情义、有德性的;在南唐后主李煜的眼中,水正如他心中的愁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现代著名作家马朝虎的眼中,水又是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1. 快速读课文,找一找有关的句子。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扣文章的这句中心句展开的。教学伊始,让学生未入文境先有情,继而深入文本体会。)
2. 怎么样的东西称得上珍贵?(珍珠、钻石……)水,在我们眼中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何以会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 因为我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我的家乡到底是怎样一番缺水的情景呢?(板书:缺水)
4.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⑴ “十分里以外”村里人要吃水,要到十公里以外去挑,而后返回,来回奔波二十公里,目的就是要挑回一担水,多辛苦啊!
⑵ “排上一个小时”为了一担水,要等待一个小时,甚至还要更多时间,可见水弥足珍贵。
⑶ “一处很小的泉眼”只有一处泉眼,而且很小,看来这里确实是一个水源稀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
5. 师小结:因为我的家乡缺水,而村民的生活又时时刻刻离不开水。所以(出示句子)“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难怪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看来,在这里,在这个严重缺水的地方,水比酒更珍贵,更受村民青睐。
6. 假如你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村子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7.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整体感知。
1. 过渡: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地方,人们对水自然会有一种渴望,会有一种期盼,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回忆,去真切地感受那里的人们渴望水的情景吧!
2. 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在读书的过程中,有困难吗?检查初读情况。
⑴ 课件出示三句带有生字的句子。
“那时侯,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而挂在她腰间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⑵ 读生字词:“储水”,“钥匙”,“一勺水”
⑶ 自由读这些带有生字的句子。
⑷ 指名读三句句子,教师相机询问。
① 什么叫储水?为什么要储水?(这里需要储水,是因为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储水是为了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使用。)
② 平平常常的一把钥匙,象征着什么?为什么说它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因为这把钥匙锁住的是水窑,只要水窑打开了,我们就能用水,那该是何等痛快、幸福的事。)
③ 用一勺水给我们洗澡,说明什么?(因为缺水,所以要节约用水,用一勺水,就给四兄弟洗了一回澡。)
⑸ 齐读三句句子。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又能通过对三个生字的简单理解,再次引领学生感悟到这里缺水,水是很珍贵的东西。)
四、自读感悟,品读交流。
1. 除了第一自然段和上面几句句子,你还能从文章的其他地方体会到这个地方缺水,体会到水特别珍贵吗?
2. 默读课文,划有关句子,并写一写自己的点滴感受。
(高年级学生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既要让学生学会快速浏览课文,又要学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每一句话,而且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3. 师生交流,相机出示重点的句子理解。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来带动整个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做到“教学无痕”。)
⑴ “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① 为什么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下雨?(在雨中洗澡,可以喝到水,可以储水)
② 因为缺水,所以洗澡对于村民来说是一件奢耻的事情,只有在下雨天,才能痛痛快快地洗个澡,那是怎样的一种痛痛快快呢?出示:“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③ 自由地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主要从两个地方谈感受:一方面是“张大嘴巴,去吃来自空中的水”,让我们体会到孩子们多渴望水;另一方面是“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体会到人们洗澡时的痛快,在谈这两点时,都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比较。我们洗澡会如此痛快吗?我们会去吃来自空中的雨水吗?从而感受到水的珍贵。)
④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你能把这种痛快读出来吗?)
⑤ 师小结:就在这样的下雨天,小孩子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大人虽然拘谨,但内心也充满着快乐。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水的降临的一种感激,对水的一种由衷的珍爱,所以说(出示)“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⑥ 师引读:这样的下雨天就像――过节一样,但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
⑵ 母亲锁上水窑,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
① 你觉得哪个字最能吸引你的眼球?(饿)
② 母亲之所以会这样说,完全是因为她看见了她用水为我们冲凉的那一幕。
③ 课件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指名读一读这段话,其他同学闭眼想象,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一方面是我们淋到水后的一种快乐,另一方面是母亲对水的珍惜,做到“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④ 这是一种久旱逢甘淋的感觉,又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会用哪个词语?(爽)(痛快)(舒服)
⑤ 就带着这份“爽”,这份“痛快”,这份“舒服”来读一读这段话。
⑥ 师补充:在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倾注下来的同时,母亲还用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这样的感觉就更爽了,让我们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⑦ 现在你明白了吗,何以母亲要用“饿”而不用“渴”字?(因为天气炎热,因为缺水,我们的身体就是处于饥饿状态。好不容易才有了这样一次与水亲密接触的机会,真是太幸福了。)
⑧ 当一勺水给我们淋浴结束后,母亲又锁住了水窖,这又激起了我们的期盼之心,我们期盼什么?
⑨ 同学们,想想我们自己,处在江南水乡,用水毫无困难,我们是多么幸福啊!跟他们相比,你们有话要说吗?
(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肯定有话要说。可能是反省自己以前用水的毫无节制,可能是因为用水的毫无困难,所以感受到的一种幸福,也可能是一些具体的节约用水方面的行为,不管是什么。只要同文本进行了交流,就都是一种学习后的收获。)
4. 师小结:不管是下雨天痛痛快快地淋雨,还是无雨时母亲用水窖中的一勺水给我们洗澡,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村里人与水接触时的一种快乐。(板书:乐)
5. 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一种强烈的对比,更让我们感受到水对村民来说是异常珍贵,更让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这就是一种反衬的写作方法。)
(教给学生写作的一些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也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
五、总结延伸。
1. 这篇文章是编者改动后选入课本中的,题目也做了相应的改动,你能猜猜原文的题目吗?(《饿水》)有机会,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原文,再来体会作家马朝虎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
(虽然《水》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已结束,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被激发出来了,这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
2. 师总结:生活在缺水的地方的人,他们对水是如饥似渴。我们生活在不缺水的地方是如此幸运,但如果我们毫不节制地用水,不珍惜水资源,你觉得我们对得起那些缺水地方的村民吗?在你用水的时候,想一想缺水的村民那渴望期盼的眼神吧!想一想这句话吧!(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将文章的这句中心句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又体现了教学的前后呼应。)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探讨如何节约用水。
板书设计
饿 水
缺 水 洗 澡
苦
《水》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由于缺水,水便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受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
2、调查身边用水情况;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幅图:土地干裂,植物蔫蔫的,一个孩子也嘴唇干裂,正伸出了手……
2、孩子在呼唤什么?(相机板书:水)
3、谈话: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你们能想象到严重缺水的地方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水在他们的眼里是什么东西呢?让我们走进著名作家马朝虎写的课文中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读要求:
(1) 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不理解的词语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无法自己解决的用“?”作上记号。
(2) 想想水在当时那个村子的人们眼里是什么东西呢?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3、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1) 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正音纠错,长句或难读的句子留心指导,重点词句有意识引导学生多读几遍。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相机出示词语,并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初步理解。
(2) 提问:这是个什么样的村子?水在当时那个村子的人们眼里是什么东西呢?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围绕水的珍贵,课文向我们描写了哪几个画面?
2、讨论(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百里路担水
下雨天洗澡
一勺水消暑
3、小结,并齐读课文。
四、指导识记书写:
重点提醒“膝”:右边是上中下结构,下面不要写成独体字“水”。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由于缺水,水便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受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再次感知,唤发情感。
1、上节课我们一起跟随着作者马朝虎走进了他的家乡,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缺水)
出示图片,直观感受“我生长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2、水在这个村子的人们眼中是什么?(“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理解“珍贵”: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怎么样的东西称得上珍贵?(珍珠、钻石、时间、生命……)水,在我们眼里是再平常的东西,在严重缺水的我的家乡,却成了最珍贵的了。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二、朗读感悟,体会缺水之苦,感受水的珍贵。
1、提出话题:课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我生长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圈画画有关语句,多读读,品味品味,并在触动自己心弦的地方写写自己的感受;在自己充分研读的基础上和同桌交流交流。
3、组织交流,多媒体相机出示有关段落或词句。
1)“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从以上加点变红的词语中,尤其注意那些数量词,从中可体会到缺水的严重,担水的辛苦。吃水人之多(一个村子的人),路途之遥远(十公里之外),水源之小(一处很小的泉眼),取水的时间之长(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取水的数量之少(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2)怪不得村里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长长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烈日,这样担过来的水你喝一口,品出了什么滋味?
假如你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村子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感情朗读。
3)“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为什么期盼?(为储水,为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4)“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理解“风干”这个词吗?
引出“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
出示图片1:这是一株在阳光沐浴下,在溪水滋润下的狗尾巴草,它青翠欲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图片2:这是一株被晒干的狗尾巴草。
看着这两幅图片,同学们一定想说――水,生命之源!
是啊,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此时,最希望……?(学生自由说)然而,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我们也许只能“望窖止渴”了,此时的水弥足珍贵啊!――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三、朗读想象,感受有水之乐,倍感水的珍贵。
1、雨中洗澡之乐
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 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他们可能会欢呼些什么呢?
雨水带给孩子的是快乐,带给大人们的呢?(也是快乐与忙碌[储水])
对我们来说下雨极为平常,文中的人们为什么有这样的举动呢?(因缺水而长时间不能洗澡,因缺水而对水的渴望异常的浓,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感情朗读。
2、勺水消暑之乐
过渡:可惜这样美好的日子毕竟太少,当我们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跟前时,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也终于来了。
1)出示: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多元解读:你读懂他们的“啊啊”大叫声了吗?他们在叫些什么?想要表达内心的什么情感?(舒服、痛快、幸福)
就一勺水,还要分给四个人,却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奇妙的感觉,你体会到什么?(对水的渴望、知足)
感情朗读。
2)出示第五小节:(放课文朗读录音)
听着这样的乐曲,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似乎回到了那个缺水的年代,回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中,回到了享受母亲一勺凉水淋漓的快乐时刻,回到了作者那时丰富细腻而动情的体验中。
a、请同学们再用心默读这段文字,边读边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在触发你感受的字、词、句旁边写上你的感受。(配乐。学生边读边思边想)
b、交流感受
c、师:同学们,作者这样真切的感受,都来自于母亲手中这小小的一勺水,正是这一勺水,从头顶倾注而下(生接读),正是在这一勺水的滑动中,我听得见(生接读)我感觉得到(生读),这小小的一勺水,它不多不少(生读)
d、这水流遍全身,多么亲切,他滋润心田、弥足珍贵,让我们一起动情地读一读。
四、学习最后一节,升华主题
出示:“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母亲为什么不说“渴”而说“饿”呢?(“饿”说明我们对水是多么渴望。对我们来说“渴”还是可以忍受的,而“饿”是难以忍受的,说明我们缺水已经很长时间了。……)
母亲有没有为自己浇水?(没有)
想想为什么没有?(水有限,没有更多的水来让我们消暑)
她是怎样做的?(她是笑着锁上了水窖。)
为什么会笑?(看到我们的表现要笑,为我们总算便服了笑,因为无耐而笑)
小结: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愈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愈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的痛苦,愈是写“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舒服,愈反衬出平时无水“淋浴”的难受。在这种“乐”中,饱含着因缺水带来的“苦涩”,而这样更让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水的珍贵呀。这种写法叫“反衬”。(板书)
五、拓展延伸,强化主题。
课文学到这儿,你的心里一定感慨万千,请动笔写一写(小练笔)。
板书设计:
水(最珍贵)
缺 水 洗 澡
苦 乐
《水》的教学设计(修改稿)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风干”“倾注”等的意思;辨析多音字“担”“扇”“血”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由于缺水,水便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受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母亲口中“饿”的真正含义。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由于缺水,水便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受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母亲口中“饿”的真正含义。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
2、调查身边用水情况;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风干”“倾注”等的意思;辨析多音字“担”“扇”“血”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第一幅图(组图):
烟波浩淼的太湖、纵横交错的小河、随时可用的自来水……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2、 第二幅:土地干裂,植物蔫蔫的,人们也嘴唇干裂,正伸出了手……
人们在呼唤什么?(相机板书:水)
3、 谈话: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你们能想象到严重缺水的地方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水在他们的眼里是什么东西呢?让我们走进著名作家马朝虎写的课文中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读要求:
(1) 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不理解的词语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无法自己解决的用“?”作上记号。
(2) 想想水在当时那个村子的人们眼里是什么东西呢?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3、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1) 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正音纠错,长句或难读的句子留心指导,重点词句有意识引导学生多读几遍。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相机出示词语,并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初步理解。
(2) 提问:这是个什么样的村子?水在当时那个村子的人们眼里是什么东西呢?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围绕水的珍贵,课文向我们描写了哪几个画面?
2、讨论(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百里路担水
下雨天洗澡
一勺水消暑
3、小结,并齐读课文。
四、指导识记书写:
重点提醒“膝”:右边是上中下结构,下面不要写成独体字“水”。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由于缺水,水便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受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母亲口中“饿”的真正含义。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水的珍贵。
1、上节课我们一起跟随着作者马朝虎走进了他的家乡,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缺水)
出示图片,直观感受“我生长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2、水在这个村子的人们眼中是什么?(“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理解“珍贵”: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怎么样的东西称得上珍贵?(珍珠、钻石、时间、生命……)水,对于生活在江南水乡的我们来说,是再平常的东西,可在严重缺水的“我”的家乡,却成了最珍贵的了。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齐读。
二、朗读感悟,凸显水的珍贵。
课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我”生长的地方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圈画画有关语句,多读读,品味品味,并在触动自己心弦的地方写写自己的感受;在自己充分研读的基础上和同桌交流交流。
组织交流,相机出示有关段落或词句。(估计学生会先讲到第一自然段)
(一)了解缺水之苦,体悟水的珍贵。
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从以上加点变红的词语中,尤其注意那些数量词,从中可体会到缺水的严重,担水的辛苦。吃水人之多(一个村子的人),路途之遥远(十公里之外),水源之小(一处很小的泉眼),取水的时间之长(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取水的数量之少(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怪不得村里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水比酒更珍贵,更受村民亲睐。)
长长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烈日,这样担过来的水你喝一口,品出了什么滋味?
指导感情朗读,首先由交流的学生个性朗读,再齐读。
(二)品味得水之乐,倍感水的珍贵。
1、雨中洗澡之欢畅
1)出示第2自然段
a、“期盼”,为什么期盼?(为储水,为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缺水严重)
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他们可能会欢呼些什么呢?
孩子们在雨中享受着雨的“抚摸”,平时谁“抚摸”过你?他们的抚摸给你什么感觉?(亲切、温暖、幸福……)抚摸的感觉是如此美妙,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这水带给他们的是无尽的快乐与幸福,这水就像是亲人在抚摸一样,可见水对他们来说是何等珍贵!
出示几幅图片直观感受一下。
你能把孩子们的这份痛快与欢畅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指名学生读。
b、雨水带给孩子的是快乐,带给大人们的呢?你听到他们心中的欢呼了吗?(也是快乐与忙碌[储水])
c、对我们来说下雨极为平常,甚至可能讨厌下雨,文中的人们为什么有这样的举动呢?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只有下雨才能有水储存,才能有很长一段时间也许可以不用奔波“十公里”,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却只能挑回“一担”水;“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说说长时间(尤其是当炎热的夏季到来)不洗澡的样子和感觉。
2)引导学生联系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
a、理解“风干”这个词。
引出“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
b、出示:狗尾巴草(两幅图)
比较:图片1:这是一株在阳光沐浴下,在溪水滋润下的狗尾巴草,它青翠欲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图片2:这是一株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似乎已接近生命的终点。
看着这两幅图片,同学们一定想说――水,生命之源!
是啊,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此时,最希望……?(学生自由说)然而,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更锁住了――(引导学生说出“更锁住了我们的幸福和痛快”)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特别是在夏天,…………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3)回到第2自然段
因缺水而长时间不能洗澡,因缺水身体处于极端的渴水状态,因此一旦下雨,就像(学生接“过节一样”),此刻的“乐”是因为人们对水有了太久的等待,对水有了太浓的渴望啊!得水之乐,更反衬出了缺水之苦,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你能把人们久旱逢甘霖的这份欣喜若狂读出来吗?齐读。
2、勺水消暑之幸福
当我们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跟前时,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也终于来了。
1)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读。
找出妈妈动作的词句并读一读,从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联系插图感悟。
“一手……扇风”感受到对我们的关爱;
“一手……一勺水,……缓缓地倾注下来”,想象动作,理解“倾注”这个词,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水是倾注而下的?(泉水多)
那文中母亲就只有一勺水,为什么就用上了“倾注”?(事实上水很少,可这对孩子们来说这一点点水已经足够让他感受到有水的快乐了,同时这水也倾注了母亲对我们的爱,更见对水的珍爱。)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多元解读:你读懂四兄弟的“啊啊”大叫声了吗?他们在叫些什么?想要表达内心的什么情感?(舒服、痛快、幸福)引导个性朗读。
2)引读第5自然段:“……在水的滑动中,”你还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水,……的水。”
就一勺水,还要分给四个人,却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奇妙的感觉,你体会到什么?(对水的渴望、知足)
配乐动情朗读。
3)出示第6自然段
母亲为什么不说“渴”而说“饿”呢?(“饿”说明我们对水是多么渴望。对我们来说“渴”还是可以忍受的,而“饿”是难以忍受的,说明我们极度缺水已经很长时间了。……)
母亲有没有为自己浇水?(没有)是她不“饿”吗?(水有限,没有更多的水来让我们消暑)
这里的“锁”仅仅是指锁上水窖吗?(又一次锁住了我们的对水的渴望,更是锁住了母亲渴望的心……)
你也读懂了母亲的笑吗?(看到我们的表现要笑,为我们总算舒服了笑,因为无奈而笑……)
指名读好,再齐读。
三、乐中见苦,反衬水的珍贵。
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你体会到作者这样写的良苦用心了吗?
学生联系全文讨论交流,明白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愈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愈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的痛苦,愈是写“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舒服,愈反衬出平时无水“淋浴”的难受。在这种“乐”中,饱含着因缺水带来的“苦涩”,而这样更让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水的珍贵呀。这种写法叫“反衬”。
四、笔下畅想,抒发惜水之情。
1、练笔:此时此刻,同学们心中一定感慨万千,或很想呼吁些什么,让我们用几句话表达一下此刻的心情或感受。
组织交流,并作即时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渗透要珍惜水资源的教育。
2、总结:文中的作者,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因缺水村里人生活过得十分艰苦,因缺水下雨就像过节,一勺水也能让人倍感幸福,水,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多么的珍贵呀!(课件出示“有水莫忘缺水苦,莫要痛快一时,痛苦一辈子。”)让我们一起牢记――(齐读)。
五、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搜集的资料及课前的调查写一篇读后感或珍惜水资源的倡议书。
板书设计:
水
缺 水(苦) 得水(乐)
最珍贵
《水》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欣赏录象,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过桂林吗?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桂林游览一番。
出示课件。(桂林山水风光录象)
2、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3、揭示课题:
齐读。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质疑)
估计: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
课文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二、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欣赏桂林水“美”
1、听录音。思考:
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美”,划出来,朗读体会“美”在哪里?
2、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学习:
讨论:
⑴桂林水的特点:
静、清、绿。
⑵学习第1句,水“美”在哪里?“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体会水的独特“美”。
再读第1句,质疑:
(估计)看似这句与文章联系不很密切,为什么要写这句话?释疑想象:“波澜壮阔”、“水平如静”的景象。通过对比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画面)
⑶学习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读,自由说:
比较句子,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陈淼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描绘了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赞美了桂林的山水,表达了作者对这桂林山水的热爱,当然也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课文按照整、分、整的顺序来对桂林山水进行描写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并累积这些词语。
2、通过看图和学习这篇课文,把握好桂林山水的特点,并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3自然段,并背诵课文。
教育目标:懂得自然界的伟大,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操。
发展目标:
1、掌握具体叙述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作文中能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2、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和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会作者观察和表达桂林山水的方法和技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桂林山水的特点,理解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教学方法:问答式、多媒体课件、欣赏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通过我们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课文的生字和生词都已经认识了,复习上节课的字和词(“水平如静”、危峰兀立”、“形态万千”、“波澜壮阔”、“连绵不断” 、“峰峦雄伟”)
二、学习第二段
(1)观赏漓江水的图片,认真阅读这一段文章,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并用三个字概括其特点。
(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2)再次认真阅读这段,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漓江水的特点?有什么效果?
(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做的效果是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更加突出漓江水的特点。)
(3)分析这段的句式特点
(这段由三句构成,第一句以别处的秀水作比较来显出桂林水,其中第三个分句以“却从没见过”这种转折语气的句式来强调漓江的水,并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个分句组成,每个分句以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前半句写出水的特点,后半句补充描写前半句的特点。第三句是作者自身的感受。)
(4)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三、学习第三段
(1)观赏桂林山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第二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三段,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并也用三个字进行描述。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2).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第二段的结构与第三段的结构差不多,同学们要能够在学习完第二段后对第三段结构进行分析,把桂林山的特点具体描述出来。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五、板书设计
静:感觉不到在流动
漓江水 清: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无瑕的翡翠
奇:拔地而起 形态万千
桂林山 秀: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 怪石嶙峋
六、课后活动
1、写一篇有关自己旅游的小作文。
2、桂林今年将举行新世纪的第一个“山水旅游节”,老师要请大家一起来当小小设计师。同学们可以个人设计,也可以合作设计。把好的设计寄给桂林市旅游局。如果被选中,你设计的标志和宣传语说不定就会传遍大江南北,传到世界各地,这也是对桂林旅游业的一个贡献,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选做)
《水》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懂得应该找到最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学会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继续巩固“读读、画画、想想、议议”的阅读方法。
4、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还记得老师给你们讲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故事中的乌鸦是多么的愚蠢呀!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只乌鸦,看看这又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呢?
揭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四、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2、汇报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重点介绍多音字“着”。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区别“喝――渴”。
4、开火车认识生字,做猜字游戏。
5、给生字找朋友。
五、学习课文。
1、老师再读课文,学生再通过听解决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同桌学生互相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3、抽生分段读课文,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读。
4、全班指书齐读课文。
5、想一想:
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练习说话。)
还有比这个办法更好的办法吗?比比哪个办法是最好的?
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你应该向它学习什么?(夸夸这只乌鸦。)
6、再齐读一遍课文。
六、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朗读。
二、学习写字。
1、抽学生读生字卡片,全体读。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写的是哪几个字?看田字格认读。
5、认识新笔画――斜钩。示范写“找”,观察带这种笔画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生模仿写。
6、学习其它生字,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巩固认字。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练习册作业。
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口渴(找水喝)
喝不着(想办法)
发现石子(动脑筋)
衔石子进瓶子(喝着水了)
教材简析:
《乌鸦喝水》讲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手”动脑喝到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目的:
1、认识“乌、处”等9个生字,会写“可、里”4个字
2、朗读课文,理解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3、让学生懂得动手动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其间,随机析字形,辨字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晴天,太阳当空照,上完体育课后,同学们有什么感觉,最想干什么?学生回答。顺势让学生说一说“喝、渴”字的不同地方。
2、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它是什么呢?(出示乌鸦模型,板书乌鸦,鸟)看一看“乌”字与“鸟”字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
3、教师:这只乌鸦啊,遇到了和我们同样的问题(出示第一幅挂图,要求学生看图),太阳天,乌鸦口渴,到处找水喝。(学生从图上不难看出,不远处的瓶子里有水,乌鸦可以去喝。)
教师:瓶子里有水,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大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观察图画学生能够发现,乌鸦喝水遇到了困难。)教师一边听学生讲一边演示,使困难一目了然。
4、教师: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二、动手做,动脑想
1、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石子、瓶子、水亲自动手试试,看看乌鸦怎样才能够喝到水。然后请同学上台演示并讲述乌鸦喝水的过程。
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体会“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要求学生仔细听,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学生亲自动手做,能使乌鸦喝水的经过显而易见。这个活动使学生间接掌握了课文内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动手亲身实践的重要性。
2、教师:乌鸦想到的办法和同学们的办法一样吗?(出示第三幅图)那么,除了这个办法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
1、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群策群力。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教师巡视,随机参与讨论。
2、全班交流,组织评议。
(要求各组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其他人认真听,并评议他们的办法行不行,为什么?)
三、课堂延伸,拓展思维
1、教师:同学们都肯动脑筋,这场辩论太精彩了,那么这些办法中,谁的办法最好呢?(不仅要求学生想办法,还要求学生从中选优,优中选特)。
由此看,这是只怎样的乌鸦?你们学习了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后打算怎样做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给予小结,以突出单元主题:手和脑,两件宝。)
2、要求学生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者朋友听。
四、齐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最后,全班同学整齐地朗读一遍课文。
1、播放课文vcd
(1)、师板书课题,边写边说明这四个词的写法。
(2)、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读书要求:认认真真的读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生词,指名上前台带领其他学生读生字词。
(2)、让学生齐读生字词。
教师在读的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不规范发音及时纠正。
4、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5、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师问:“乌鸦怎么到处找水喝?”
(4)指导朗读:“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a、师:“你能不能读出乌鸦到处找水喝的样子?”
b、指名读
c、让生自己练读这句话。
d、学生齐读这句话。
(5)、师:下面乌鸦看见了什么?它看见了水就怎么样呢?它会想什么办法?
(6)、让生自由读有关句子。
(7)、指名读有关句子。
(8)、师:它想喝瓶子里的水,可是瓶子小,乌鸦够不着,怎么办呢?
要求学生找到有关课文,自由读一读。
现在能读好第一段吗?我们一起读,请你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好第一自然段。
(9)、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刚才有的小朋友没有拿好书,我们注意端正读书姿势,再来读一遍。(教师和学生一块再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乌鸦想出办法喝到水吗?
6、学习第二自然段:
(1)、教师要求学生自由读,读好第二自然段。
(2)、师:乌鸦是一下子就把办法想出来的吗?在想出这个办法以前,乌鸦一定还想过许多办法。谁来说说,它可能想到什么办法?
(3)、师:乌鸦想想,这个办法也不行,那个办法也不行,现在终于想出办法来了。
(4)、指名读第一句
(5)、师邀请两个学生朗读第一句。
(6)、要求学生读读第二句。
(7)、师:你想不想试试乌鸦的这个办法?
(8)、实验操作活动:
a、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投石入瓶,石多水溢“的实验。
b、师提出要求:认真做实验,看看水的怎样升高的。
c、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活动。
d、师:水是怎么升高的?
e、指名上前演示。
f、师:水为什么是“渐渐”升高?而不是一下子升高的呢?
g、师:石子是一颗一颗放进水里,所以水渐渐升高了。
h、师引导学生读学课文中有关句子一遍。
(9)、指导背诵课文:
a、创设“小小配音员,给动画片配音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b、学生自由练习背诵课文。
c、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d、指名背
7、指导书写“终、于”。
(1)、出示“终、于”
指名说说这两个字的字型、结构。
师念字型儿歌,帮助学生记字。
师范写这两个字。
要求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这两个字。
《水》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了解作者语言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有关录相和投影片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想听吗?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流传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的故事。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就逃到了桂林,藏到那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并化作了岩石。后人称它为父子岩。
2、除了一个个动人的神奇故事,桂林的山水更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及课文配乐朗读)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3、通过对比读,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发现?
(4)再次播放录像,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qing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3、小组内交流,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读给老师或同学听
4、全班交流,并请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五、总结升华,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播放录像,音乐伴奏。
2、激qing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画中游)
3、出示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六、拓展延伸。
1、诗歌欣赏:《浓碧》------作者:袁鹰
2、网上游览。(欣赏桂林山水风光片)
《水》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课文,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困难的道理。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乌鸦喝水的过程。能用"渐渐"造句。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乌鸦喝水的过程,能用"渐渐"这个词造句。
(2)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能够正确地书写。
教学过程
1、导入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比较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可以通过提问一些相关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你们印象中的乌鸦是什么样的?"、"乌鸦美不美?"等。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和新词。指明朗读,检查字音是否准确。根据朗读情况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与纠正。然后出示本课中的生字,让学生认读以加强记忆(这一过程可以选择让学生抢答的方式进行积极认读)。
3、精读课文,体会道理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检查学生阅读的情况并予以引导。
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先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相关问题:"谁能说说,课文里乌鸦一开始遇到了什么事情?","口渴没水喝的时候乌鸦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当乌鸦找到水后心情是什么样的?紧接着又遇到了什么困难?此刻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学生思考并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四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负责朗读,一个学生表演,另外两名学生在旁边给出注意。表演完毕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评议。
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同样叫一名同学来朗读,其他同学思考问题:"乌鸦看到瓶子旁边有什么?乌鸦可能会想什么办法?"
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小组齐读并思考:"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效果怎么样?","最终有没有喝到水?"
4、再读课文,欣赏文中的好词句
(1)叫同学分别说说他们喜欢哪些句子,并说明理由。
(2)用"渐渐"这个词进行造句。
(3)让同学选择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进行背诵。
《水》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弄清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
2、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只要肯开动脑筋,想办法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
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懂得遇到困难,只在肯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
教具准备:
乌鸦头饰水瓶石子幻灯片三张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瞧,老师在黑板写一个字(事先板书“乌”加拼音),你们能够读出来吗?【认、读、释、读】,小朋友们瞧仔细了,老师开始变魔术了,这是什么字呢?(生:鸟)。今天,老师就为小朋友们介绍一种鸟(拿出头饰),你们看,它是谁?我们把它的名字写到黑板上去(板书:鸦),请小朋友大声地把它的名字叫三遍吧。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关乌鸦的童话故事(板书:喝水)【认、拼、读】。
二、新课
1、师:小朋友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生:想,那就快快拿出课本,翻到122页第18课(板书122),认真地听老师读一读吧。师:这个故事好听吗?
生:好听,那你们自己也去读一读吧,边读边标出自然段,老师看看哪个小朋友读得最仔细,能够回答这两个问题(投影出示:1、乌鸦为什么找水早饭?2、乌鸦喝着水是用了个什么办法?)
2、汇报学习情况
(1)指名回答问题:(板书:找水的)相机投影出示第1段。【齐读】标出“到处”带领理解“到处”(它到过哪些地方)?我们请一个能干的朋友上台用运用表演乌鸦到处找水喝的样子。让我们大家看一看吧!【体会着急心情】。
(2)最后它找到水了吗?【找到了】哪个自然段说它找到了水?(引出第2自然段,投影出示段和图),引读“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乌鸦可高兴哪!可是【标可是】乌鸦马上喝着水吗?[板书:喝不着],那乌鸦喝水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呢?(生:水不多,瓶口小)。那谁能用上“用……所以……”回答乌鸦喝不到水的问题(相机板书)。那怎么办呢?乌鸦着急吗?(带领学生用急切的语气读出第2自然段)。
(3)结果乌鸦喝着水了吗?(板书:喝着了)。那乌鸦喝着水是用了什么办法?(相机带出:3、4段),边读边理解重点,词语、想办法、一颗一颗、渐渐。
(4)乌鸦观察其仔细善于动脑筋,主能干的小朋友把乌鸦的办法上台表演给同学看。
3、这么想想办法的乌鸦真值得我们学习(板书:想办法,用红笔板书),我们用一首歌曲来夸夸乌鸦吧!(播放歌曲)。
三、探究
1、乌鸦用自己的办法喝着水,那么你能用什么新的办法让乌鸦喝着水?(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
3、肯定学生的想法
4、小结:在困难面前多动脑筋,仔细观察,总会想出办法的。
四、课外阅读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乌鸦兄弟》,故事中的乌鸦和课文中的可不一样哟!
1、说故事
2、小结:故事中的乌鸦真是太懒了,不动手,不动脑,结果冻僵了。
五、总结
1、还是课文中的这只乌鸦(梳理板书:画出中问线)最能干、最聪明,真值得我们学习。
2、齐读课文
板书:
18乌鸦喝水
找水喝――喝不着――想办法――喝着了
说课:
这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比较直观、易于接受的投影,录音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乌鸦找水喝――喝不着――想办法――喝着了这一清晰教学思路来灌输,尤其是让学生上台演示乌鸦喝到水的办法。更直观的让学生懂得这个办法,另外,我用故事《乌鸦兄弟》教育学生要向课文中的乌鸦学习,遇到困难多动脑筋、想办法。
课后反思:
由于本人多年没上语文课了,心里难免有些紧张,教学中还不是很进入状态,缺少了点往日的激情,又因这一内容是本册教材中最后单元课文,一年级拼音教学刚结束不久,担心学习在朗读方面卡壳,所以整堂课没能训练到学生的朗读,这一点在今后教学中一定会注意。
《水》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9课《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字,学会3个生字:石、办、法。
2、听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知道一个个石子沉到水里,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水渐渐升高。
教学重点:
认识9个字,会写3个生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瓶子、有颜色的水和小石头、小标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学习生字:乌、鸦、喝、渴
(1)学习“乌”。
区分乌――鸟。引导归纳出识字方法:比一比
(2)学习“鸦”。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宝宝的(加一加:牙+鸟=鸦)板书:加一加。
(3)学习“喝、渴”。
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引导归纳出识字方法:编顺口溜)(4)读4个生字。
(5)做游戏:找字卡
老师讲课口( )了,下课一定要( )水。
这种( )的名字叫( )鸦。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看图片讲讲乌鸦喝水的故事。
3、做乌鸦喝水的实验。
(1)比较“一个一个”与“一个”。
(2)一个一个的石子沉到了水里,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水渐渐上升。
4、学习“渐”字,练习用“渐渐”说话。
(1)学习“渐”:氵+车+斤=渐(加一加)。水车千斤重。(猜字谜)板书:猜字谜。
(2)练习用“渐渐”说话。
四、学习生字
1、学习“瓶、石、办、法”
同桌合作学习:1、拼读生字。2、说说每个字的识字方法。
(1)抽查学习情况,看看学生能不能读准字音。(同学读生字)
(2)兵教兵:把你认为最难记得字说出来,其他同学说说自己的记住方法。
(3)抢气球游戏:抢读生字。
(4)游戏:开火车读词语
2、写一写: 石、办、法
观察占格――师范写(讲解字的结构、部首)――书写――点评
五、课堂小结
板书:
19 乌鸦喝水
识字方法
比一比
加一加
猜字谜
编顺口溜
・・・・・・
《水》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认知:
⑴ 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⑵ 读懂课文,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
2、能力:
⑴ 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⑵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3、情感:
⑴ 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
⑵ 通过教学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等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对象分析】
1、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好,初步懂得品赏词句,本节课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读课文,运用品赏词句的方法学习理解课文。
2、学生养成善于与同学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学生基本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信息技术基础,但熟练程度不一。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为了使本节课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采用“情景、自主、互动、发展”教学模式,努力把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如对语文信息进行查找、筛选、获取、归纳、编辑的能力)与对语文学科的任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有效地整合课堂教学。在“泉水”网站中,“课文导入”“泉水小站”“课文学习”部分集文字、图片、影视、动画、音乐于一体,给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加上教师适时点拨、恰当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更立体,更丰富,更具个性化。“泉水小站”“泉水丁冬图展”“能说会道”部分则把欣赏精美的图片与说话、写话练习结合起来,并通过网上论坛让师生对话练习进行欣赏、评议、修改,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本课教学,灵活整合运用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的交互功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创新发展的火花。
【教学媒体设计】
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泉水相关资料虚拟成主题网站──“泉水”网站,并发布到校网上,(网址:)。“泉水”网站设有六个部分,分别为“课文导入”、“泉水小站”、“课文学习”、“拓展练习”、“泉水丁冬”图片展、“能说会道”。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一、课件激趣,揭示课题
导入:
1、交代学习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泉水的第二到第七自然段。
2、(网络课件)欣赏一段优美的音乐。
轻松优美的乐曲,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读文的欲望。
3、谈感受。
4、小结:泉水,因为她的清澈质朴,纯净甘甜受到了人们称赞。
5、(网络课件)浏览“泉水小站”。
小朋友,你想认识泉水吗?在“泉水小站”里收集了许多介绍泉水的文字,请大家自由浏览一下,喜欢的地方大声的读一读。(泉水的产生、水质、来源、流向,及一些著名泉水的介绍)
借助动手操作浏览泉水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动手实践,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进入课题:
浏览了泉水小站,你对泉水的认识就更深了,那你想和泉水姐姐交个朋友吗?让我们跟泉水姐姐打声招呼,甜甜地叫声泉水吧!读课题。
二、初读,疏理课文,整体感知
1、(网络课件)教师配乐感情朗读课文。
要求:小声跟读,要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说了些什么。
优美的音乐与老师精彩的朗读自然融合,把学生带入泉水的世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自由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同桌交流课文说了些什么。
3、汇报发言,根据回答相机板书。
三、品读赏析,理解感悟
1、(网络课件)进入“课文学习”网络,细读课文,想一想自己最喜欢泉水什么?
2、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选出其中的一段精读:
⑴ 你是从哪段读懂泉水很(甜)很(甜)的?从哪句话看出来?
⑵ 练读泉水的话,注意读出感情。
⑶ 品读美词佳句:
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句子能看出泉水很(甜)很(甜)?特别是哪个词?去掉它行吗?怎样读好这句话?
⑷ 你知道还有什么词也能写出泉水很甜很甜……?
“课文学习”网页及文字、图片、音乐等于一体,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支持,教师借助网络适时点拨、恰当启发,引导学生品词赏句,把“读”和“说”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之深,感悟之切,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3、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通过读和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内容的方法学懂了这一段。
4、(网络课件)进入网络课件,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下面请小朋友
小组合作,像刚才那样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一边听一边读,一边读一边想,认真学习课文。
5、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点拨。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点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学习,每一段配有“我想听”“我想读” “我想唱”,还可以点击段中的好词佳句,好词佳句会变色,便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学习。
6、展示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泉水的喜爱。
鼓励学生大胆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时地点拨、引导、调控,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愈加高涨。
四、背诵积累
泉水那么清,那么甜,那么多,那么美,那么乐于助人,小朋友,你们愿意把这样的泉水永远留在心里吗?那就选出你最喜欢的部分练一练,把它背下来吧!
五、略读第六、七自然段
1、齐读五六段:泉水弹起了琴,又流到哪去了呢?
2、小结:泉水勇敢地奔向大海,真是好样的。
六、扩展学习,表达感受
1、(网络课件)课件展示,练习造段:请小朋友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一想,泉水又流过了哪里,又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
泉水流过_____,看到_____,泉水说_____。
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2、交流、汇报。
3、(网络课件)进入网络课件,欣赏泉水图展和泉水小站。让我们走进广阔的大自然,去欣赏美丽的泉水吧!
“泉水小站”、“泉水叮咚图展”储存了各种不同地方的名泉知识以及有关诗文、故事,给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欣赏资料,从而获得更多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4、(网络课件)抒发感受,打开“能说会道”网页,进行网上留言。
“能说会道”网页让学生在充分欣赏名泉和泉水知识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把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等描绘出来,供同学们互相欣赏、评议、修改。
音乐再次唤发师生的情感传达对泉水的热爱之情,发出保护环境之声。
5、分享同学的心里话留言。
七、前后呼应,在优美的乐曲中结束教学 (网络课件)让我们和泉水一起尽情歌唱吧!
【板书设计】
5、泉水
多
清
泉水 甜 乐于助人
美
《水》教学设计 篇13
一, 教学目标:
1,词不离句,句不离词,理解"无家可归,伟大英雄,代代相传"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述课文.
3 ,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设计理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多份资料的引入,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二,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授第三小节"三过家门而不入"
1,小朋友们,上节课咱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大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他"治水"的故事.(指读课题:大禹治水)谁来读好课题 (两生读)
评:你读的音很准.你读得很有气势.
2,师:看,"治"可是一个生字,课文里除了治水,还用它组了哪个词 (生:治理).谁能用它说一句话 (生:大禹治理洪水.评:对,这就是这篇课文讲的主要内容)记得吗 还有一个生字,也读zhì.出示"制"这是什么制 (生制服的制)你能用制服说一句话吗 (生:洪水被制服了.评:对,这就是这个故事的结果.)
(小结:小朋友们真是活学活用的小能手.大禹治水这篇课文就是讲了大禹通过---治理--洪水,终于把洪水---制服了的故事.)(引导学生一起说)
3,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听故事,课文的第三小节,就给咱们讲了一个故事,去仔细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快想慢,想高声想轻声,想多读几遍都行.完全读好举起小手.
4,师:读好了,那赵老师就出个题来考考你,看你有没有用心读.(多媒体出示"填空")(生做)这位小朋友呀,读得认真,记得也很清楚,谁能给咱们读好这个小故事呢
师相机评:嗯,13年多长呀,4千7百多天哪,你的读让我感觉时间还不长.你再试试.哎 是几次路过家门 你再读读.谁能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另一生读)
5,师:禹的儿子十多岁了,引接读----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如果是你,一天两天不见爸爸,也许不怎么样,但是十多年呐,谁来读好这一句 如果你是禹的儿子你会有哪些疑问 (生谈)对呀,禹为什么三次路过家门而不进去看一看呢 他当时想什么呢 赵老师把这个小故事带给大家,取出第一份资料,静心听----
(播放配乐读"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6,师:听了故事,你觉得大禹舍弃自己的小家,是为了谁 (生:为了百姓,舍小家为大家.)禹舍弃自己的小家,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治理洪水)对,因为禹是深知洪水的厉害的呀.去读读课文第一小节,你觉得这洪水怎么样
二,体验学习第一小节,交流洪水资料
1,师:你读到了怎样的洪水 (生谈:可怕的洪水,凶猛的洪水.)你来读一读.
评:这洪水还不够凶猛.多么凶猛的洪水呀,你从哪个词读出来的 (滔滔)还有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
评:听了你的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
这场洪水到底有多可怕,取出第二份学习资料,我们轻声跟着录音去体会.(放录音)
2,师:听了录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谈)
评:对,洪水使百姓流离失所,家园被毁,无处可去,这就叫----"无家可归"太惨了.想象当时的情境,咱们一起读好这一节.(齐读第一小节)
3,师:所以,禹下决心---引接读.谁来为禹下这个决心 (生读)
三,读学课文第二小节,拓展两代人治水故事
1,师:这决心是下了.但制服洪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读故事,老师就再给你们引入一个故事,拿出第三份学习资料,禹的父亲鲧也治理过洪水,结果怎么样了呢 去轻声读读这个故事.(生读故事)
2,师:这个故事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谈:父亲鲧治水没有成功,他用的是"堵"的办法.禹反复察看水流和地形,禹用的是"疏"的办法.最后,禹成功了.等)
3,师:小朋友们,禹的父亲因治水不利而被杀后,他更坚定了自己治水的决心.但治水不仅需要决心,更需要智慧,其间,他吃了多少苦啊!自己去大声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再告诉老师,禹是如何想出"疏"的办法的 (生自由大声读文)
4,生交流:他仔细查看水流和地形.师: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第一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禹吃的苦多吗 (多)哪个词读出来 走过的山山水水多吗 (多)哪个词读出来 你还能说出几个吗 (生谈:千言万语,千军万马,千丝万缕,千头万绪------)
师:各种各样的苦都尝了,就叫---"吃尽了",各种各样的路都走了,就叫---"走遍了",谁再来读好这句话 (生读)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儿,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据说,禹戴着草帽,拿着铁锹,亲自察看水流和地形,累得把小腿上的毛都磨光了呢!他吃的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咱们一起读好这句话.(齐读)就是这样,禹才通过反复实验,想到了"疏"的办法.于是,他带领---(引接齐读第二句)
第二句: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师:谁想来读 (一生读)评:挖的河还不多,一条两条.挖的河真多,谁还想来试试 (再一生读)老师再讲一个故事:相传,禹在治理洪水时,经常要夜宿山野,他总是和百姓同吃同睡,要挖河劈山时,他总是走在最前面.从这儿,你觉得大禹怎么样 生谈.禹和百姓一起干活.老师送你一个词"身先士卒",起个带头作用.
5,禹和父亲两代人治水,一成一败.归根到底是方法的原因.那么,你来看看这两句话能不能互相换一换呢 (投影出示两句话)
生谈:不能换.要先察看水流和地形,再想到用"疏"的办法,去挖河,劈山.
6,师:你说得太好了,像大禹一样,是个充满智慧的人.让咱们一起读好这一小节,再次感受一下禹治理洪水的不易.(生齐读)只有这样,大禹才把这滔滔的洪水给----引说"制服了".(多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引接读最后一节.
四,体会读文最后一小节,拓展韩国励志故事
1,师:洪水被制服了,听,老师带来一段音乐(放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生谈)百姓在唱呀跳呀.老百姓又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人们杀猪宰羊庆祝胜利.人们感谢大禹------等等.
师:在大街上邻居遇到一起说-----父亲对儿子说---人们遇到大禹说----
2,师:人人都敬仰禹,人人都佩服他,所以,他就是我们的"伟大英雄"(板书)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激之情,读好这一句.
师:于是,父亲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儿子长大了又告诉了自己的儿子,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去,这就叫----"代代相传".让我们喊出他的名字----(大禹)小朋友们,课文前面都称他为禹,为什么课文最后叫他"大禹"呢 (生谈:因为他伟大,因为他的贡献大---)小朋友们,其实,为治理洪水付出了艰辛劳动的人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百姓,虽然他们没有留下名字,但是,我觉得,他们也是英雄,我们不妨叫他们"无名英雄".
4,师:这种能"代代相传"的故事和人,中国有,外国有,古代有,现代也有.课后,老师推荐小朋友再去读两则"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的故事.相信你,同样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东西.
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治理 制服
伟大英雄
无名英雄
教学反思:《大禹治水》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古代的传说故事,讲的是大禹为了拯救百姓,在外治水13年,最后终于把洪水制服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让学生轻声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接着出示课文中数字的填空,让学生重点抓住"13,三,一,十"这些数字,然后问学生:"从这些数字中,你知道了什么 "这本是一组平淡无奇的数字,但在课堂上,学生却读得特别响亮,并会抓住这些数字来说出大禹的伟大品质.通过填空,朗读,讨论,使学生很快从中悟出这些数字的深刻内涵.最后教学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我抓住了"治水的伟大英雄"这句话,让学生积极讨论:"大禹的伟大表现在哪里 "学生们积极投入而且能抓住前面的数字来讲,从而能说出大禹的伟大之处.因此在教学中,我发现只有设计多种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
《水》教学设计 篇14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熏陶。”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形、声、色的辅助教学,使学生很快入情、入境,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解文字内容,在多元化的阅读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升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紧紧围绕桂林山水的特点,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大量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一幅如诗如画的桂林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
三、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也有较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深入地感悟,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
四、融入媒体,激活教学
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有效的整合,能够使教学过程有形、有音、有情、有境,很好地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知识。同时,也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具体要求:观察事物能注意抓特点,并适当展开想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借助课件演示,采用图文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七、教学准备:
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八、设计思路
1、激发情感,感受美。《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为整堂课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想不想欣赏桂林的美丽景色,领略它独特的美?”(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这就是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看到这旖旎的风光,美丽的景色,我们不禁为之陶醉。观看后大家还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学生们各抒己见)“想不想到桂林去走一走,看一看?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桂林,好吗?”对于从未到过桂林的学生,看到这样如诗如画的.画面,情感很快被激起,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之中。
2、激发想象,感悟美。优美的语言文字如果没有视觉形象,学生领会是比较困难的,运用电教媒体将其变成真切的声音、生动的形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激发他们的想象,很容易地感受到文字的美,对文章内容的领悟会层层深入,进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在重点学习桂林山水特点的这部分内容时,我抓住作者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设计了以下环节:
(1)在学生充分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多媒体先后出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两个词语。并质疑“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已经够美的了,为什么作者要提出‘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有什么不同之处?”继续播放课件(出示分别具有漓江水“静、清、绿”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进行比较,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当学生陶醉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时,我再次加以开放:“漓江的水有多静、多清、多绿?”结合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描写漓江水美的句子,采用自由读、指名读、范读、小组赛读、同桌对读等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评价,最后伴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师生共同背诵。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和有声有色的朗读,使学生的身心很自然地融入那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色之中,深刻地感悟到课文的语言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为了能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在学习桂林山这一段内容时,我与学生共同总结了学习漓江水的方法,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我用课件出示了学习漓江水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感受桂林山的美。再通过多媒体展示泰山、香山和桂林山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品词析句,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学法紧接着运用,既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又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到学法的运用之中。
3、升华情感,体会美。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不但使课堂教学生动、直观、感染力强,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情感的体验也会步步加深。
当学生充满激情的朗读的余音还在教室里缭绕时,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品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并带着对桂林山水浓浓的喜爱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把学生再次带入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仙境之中,使学生对桂林山水美的形象、美的情调、美的旋律发出由衷的称赞。
《水》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认知:
⑴ 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⑵ 读懂课文,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
2、能力:
⑴ 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⑵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3、情感:
⑴ 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
⑵ 通过教学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等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对象分析】
1、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好,初步懂得品赏词句,本节课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读课文,运用品赏词句的方法学习理解课文。
2、学生养成善于与同学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学生基本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信息技术基础,但熟练程度不一。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为了使本节课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采用“情景、自主、互动、发展”教学模式,努力把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如对语文信息进行查找、筛选、获取、归纳、编辑的能力)与对语文学科的任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有效地整合课堂教学。在“泉水”网站中,“课文导入”“泉水小站”“课文学习”部分集文字、图片、影视、动画、音乐于一体,给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加上教师适时点拨、恰当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更立体,更丰富,更具个性化。“泉水小站”“泉水丁冬图展”“能说会道”部分则把欣赏精美的图片与说话、写话练习结合起来,并通过网上论坛让师生对话练习进行欣赏、评议、修改,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本课教学,灵活整合运用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的交互功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创新发展的火花。
【教学媒体设计】
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泉水相关资料虚拟成主题网站──“泉水”网站,并发布到校网上,(网址:)。“泉水”网站设有六个部分,分别为“课文导入”、“泉水小站”、“课文学习”、“拓展练习”、“泉水丁冬”图片展、“能说会道”。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一、课件激趣,揭示课题
导入:
1、交代学习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泉水的第二到第七自然段。
2、(网络课件)欣赏一段优美的音乐。
轻松优美的乐曲,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读文的欲望。
3、谈感受。
4、小结:泉水,因为她的清澈质朴,纯净甘甜受到了人们称赞。
5、(网络课件)浏览“泉水小站”。
小朋友,你想认识泉水吗?在“泉水小站”里收集了许多介绍泉水的文字,请大家自由浏览一下,喜欢的地方大声的读一读。(泉水的产生、水质、来源、流向,及一些著名泉水的介绍)
借助动手操作浏览泉水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动手实践,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进入课题:
浏览了泉水小站,你对泉水的认识就更深了,那你想和泉水姐姐交个朋友吗?让我们跟泉水姐姐打声招呼,甜甜地叫声泉水吧!读课题。
二、初读,疏理课文,整体感知
1、(网络课件)教师配乐感情朗读课文。
要求:小声跟读,要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说了些什么。
优美的音乐与老师精彩的朗读自然融合,把学生带入泉水的世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自由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同桌交流课文说了些什么。
3、汇报发言,根据回答相机板书。
三、品读赏析,理解感悟
1、(网络课件)进入“课文学习”网络,细读课文,想一想自己最喜欢泉水什么?
2、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选出其中的一段精读:
⑴ 你是从哪段读懂泉水很(甜)很(甜)的?从哪句话看出来?
⑵ 练读泉水的话,注意读出感情。
⑶ 品读美词佳句:
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句子能看出泉水很(甜)很(甜)?特别是哪个词?去掉它行吗?怎样读好这句话?
⑷ 你知道还有什么词也能写出泉水很甜很甜……?
“课文学习”网页及文字、图片、音乐等于一体,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支持,教师借助网络适时点拨、恰当启发,引导学生品词赏句,把“读”和“说”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之深,感悟之切,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3、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通过读和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内容的方法学懂了这一段。
4、(网络课件)进入网络课件,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下面请小朋友
小组合作,像刚才那样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一边听一边读,一边读一边想,认真学习课文。
5、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点拨。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点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学习,每一段配有“我想听”“我想读”“我想唱”,还可以点击段中的好词佳句,好词佳句会变色,便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学习。
6、展示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泉水的喜爱。
鼓励学生大胆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时地点拨、引导、调控,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愈加高涨。
四、背诵积累
泉水那么清,那么甜,那么多,那么美,那么乐于助人,小朋友,你们愿意把这样的泉水永远留在心里吗?那就选出你最喜欢的部分练一练,把它背下来吧!
五、略读第六、七自然段
1、齐读五六段:泉水弹起了琴,又流到哪去了呢?
2、小结:泉水勇敢地奔向大海,真是好样的。
六、扩展学习,表达感受
1、(网络课件)课件展示,练习造段:请小朋友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一想,泉水又流过了哪里,又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
泉水流过_____,看到_____,泉水说_____。
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2、交流、汇报。
3、(网络课件)进入网络课件,欣赏泉水图展和泉水小站。让我们走进广阔的大自然,去欣赏美丽的泉水吧!
“泉水小站”、“泉水叮咚图展”储存了各种不同地方的名泉知识以及有关诗文、故事,给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欣赏资料,从而获得更多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4、(网络课件)抒发感受,打开“能说会道”网页,进行网上留言。
“能说会道”网页让学生在充分欣赏名泉和泉水知识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把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等描绘出来,供同学们互相欣赏、评议、修改。
音乐再次唤发师生的情感传达对泉水的热爱之情,发出保护环境之声。
5、分享同学的心里话留言。
七、前后呼应,在优美的乐曲中结束教学
(网络课件)让我们和泉水一起尽情歌唱吧!
【板书设计】
5、泉水
多
清
泉水 甜 乐于助人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