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学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

  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

  数、实数、代数式、;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四)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五)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提出问题

  [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通过运算下列四个小题,你能总结出结果与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吗?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问题

  1、[学生回答]分组交流、讨论

  (2m+3n)2= 4m2+12mn+9n2,(-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1)原式的特点。

  (2)结果的项数特点。

  (3)三项系数的特点(特别是符号的特点)。

  (4)三项与原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

  2、[学生回答]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语言描述: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3、[学生回答]完全平方公式的数学表达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口答:(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

  (a+3)2=______________, (-c+5)2=______________,

  (-7-a)2=______________, (0.5-a)2=______________.

  2、判断:

  ( )① (a-2b)2= a2-2ab+b2

  ( )② (2m+n)2= 2m2+4mn+n2

  ( )③ (-n-3m)2= n2-6mn+9m2

  ( )④ (5a+0.2b)2= 25a2+5ab+0.4b2

  ( )⑤ (5a-0.2b)2= 5a2-5ab+0.04b2

  ( )⑥ (-a-2b)2=(a+2b)2

  ( )⑦ (2a-4b)2=(4a-2b)2

  ( )⑧ (-5m+n)2=(-n+5m)2

  3、一现身手

  ① (x+y)2 =______________;② (-y-x)2 =_______________;

  ③ (2x+3)2 =_____________;④ (3a-2)2 =_______________;

  ⑤ (2x+3y)2 =____________;⑥ (4x-5y)2 =______________;

  ⑦ (0.5m+n)2 =___________;⑧ (a-0.6b)2 =_____________.

  〈四〉、[学生小结]

  你认为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1)公式右边共有3项。

  (2)两个平方项符号永远为正。

  (3)中间项的符号由等号左边的两项符号是否相同决定。

  (4)中间项是等号左边两项乘积的2倍。

  〈五〉、探险之旅

  (1)(-3a+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m)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m+2n)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5a-1/2b)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mn+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2b-0.2)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xy2-3x2y)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n3-3m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完全平方公式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a+b)2=a2+2ab+b2;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a-b)2=a2-2ab+b2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理解两个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

  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演算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重点

  完全平方公式的比较和运用

  难点

  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和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说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内容及作用。

  2. 计算 ,除了直接用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由于两数差可以转化成两数和,所以还可以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把“ ”看成加数,按照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教师归纳:当我们对差与和加以区分时,两个公式是有区别的,区别是其结果的中间项一个是“减”一个是“加”,注意到区别有助于计算的准确;另一方面,当我们对差与和不加区分,全部理解成“加项”时,那么两个公式从结构上来看就是一致的了,其结构都是“两项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两倍。”注意到它们的统一性,有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公式特点,提高运算的灵活性。

  我们学习运算,除了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平时注意训练运算方法的多样性,可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运算过程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从而真正的提高运算能力。

  二、新课讲解

  温故知新

  与 , 与 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说理,共同归纳总结出两条判断的思路:

  1.对原式进行运算,利用运算的结果来判断;

  2.不对原式进行运算,只做适当变形后利用整体的方法来判断。

  思考:与 , 与 相等吗?为什么?

  利用整体的方法判断,把 看成一个数,则 是它的相反数,相反数的奇次方是相反的,所以它们不相等。

  总结归纳得到: ;

  三、典例剖析

  例1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 (2)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只要言之成理,只要是自己动脑筋发现的,都要给予肯定,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评价哪种算法最简洁。

  例2计算:

  (1) ; (2) .

  例3 计算:

  (1) ; (2)

  训练学生熟练地、灵活地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进一步渗透整体和转化的思想方法。

  四、课堂练习

  1.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 (2) ;

  (3) ; (4)

  2.计算:

  (1) ;(2) .

  3. 计算:

  (1) ; (2)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计算过程是否合理,组织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和点评。

  五、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体会公式的作用,交流计算的经验。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进行辨析、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以谈一谈个人的学习感受。

  六、布置作业

  P50第2(3)、(4),3题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篇3

  公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公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产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来阐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数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基础、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察→分析→推导→计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

  2.难点:同重点.

  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启发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很多应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小学里学过许多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计算感到不生疏.

  在学生说出几个公式后,师提出本节课我们应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公式

  师: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

  板书:S=ah

  (出示投影1)。解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篇4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对本章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幂的运算、整式的乘法、平方差公式,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平方差公式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探索和应用的过程,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一定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同时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很多探究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探究意识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的加法、乘法,以及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外显的具体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近期目标。整式是初中数学研究范围内的一块重要内容,整式的运算又是整式中的一大主干,乘法公式则是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较为特殊的算式的一种归纳、总结。同时,乘法公式的推导是初中数学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通过乘法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有较大好处。而且乘法公式是后继学习的必备基础,不仅对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准确率有较大作用,更是以后学习分解因式、分式运算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具有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的作用。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并从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从不同的层次上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4.在学习中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感爱数学的内在美。

  三、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回顾与思考、情境引入、初识完全平方公式、再识完全平方公式、又识完全平方公式、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回顾与思考

  活动内容:复习已学过的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a-b;公式的结构特点: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的`乘积,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右边是两数的平方差。

  2.应用平方差公式的注意事项:弄清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使用平方差公式。

  活动目的:本堂课的学习方向仍是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已学习的知识经过个人思考、小1组合作等方式推导出本课新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而这个过程离不开旧知识的铺垫,平方差公式的学习有很多教学环节和形式与本节的学习是类似的,其中包含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也仍是本节的精神主旨,因而复习很有必要。

  实际教学效果: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顺利地回答出平方差公式的内容,而对于其结构特点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绝大多数学生也得以掌握。在复习中既把旧知识得以复习,同时学生也会主动的去回顾平方差公式一节的学习过程,从而为本节课的类比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出示幻灯片,提出问题。

  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由于效益比较高,所以要扩大农田,将其边长增加b米,形成四块实验田,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如图)。

  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并进行比较。

  活动目的:数学源自于生活,通过生活当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从而在学生运用旧知计算和比较实验田的面积当中引出完全平方公式。由于实验田的总面积有多种表示方式,通过对比这些表示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于公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在古代人们也是通过类似的图形认识了这个公式。在列代数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通过自主探究和交流学到了新的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大大的激发。

  实际教学效果:问题提出后,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问题要求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总面积,这就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考虑,从而对于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挑战。不过由于前面列代数式一部分内容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很顺利地想到两种不同的方法,并从中建立了数形结合的意识。从而在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引出了完全平方公式,使学生有了一个直观认识。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在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课堂气氛平等融洽。

  第三环节初识完全平方公式

  活动内容:1.通过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来验证(a+b)2=a2+2ab+b2的正确性。并利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推导出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2.引导学生利用几何图形来验证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3.分析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并用语言来描述完全平方公式。

  结构特点:左边是二项式(两数和(差))的平方;

  右边是两数的平方和加上(减去)这两数乘积的两倍。

  语言描述: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两倍。

  活动目的: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从代数运算的角度运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推导出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并且进一步推导出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在教学中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培养。

  第二个活动使学生再次从几何的角度来验证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从而学生经历了几何解释到代数运算,再到几何解释的过程,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得以培养,并且从不同的角度推导出了公式,并且加以巩固。

  第三个活动在前面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使得学生从形式上初步地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实际教学效果:此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过程。在第一个活动的教学中2应重视学生对于算理的理解,让学生尝试说出每一步运算的道理,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第二个活动中既是对于第二环节用几何解释验证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的巩固,同时也是对于学生数形结合意识的一种培养,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交流合作得以掌握。通过几个活动学生能够初步地掌握了完全平方公式,并在推导过程中培养了数学的基本能力。

  第四环节再识完全平方公式

  活动内容:例1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2x3)2;

  (2)(4x+5y)2;

  (3)(mna)22.总结口诀:首平方,尾平方,两倍乘积放中央。

  3.巩固练习。

  (1)计算:

  11(2y)

  2;(2xyx)2

  ;(n+1)2-n2

  ;(4x+0.5)2

  ;(2x2-3y2)225(2)纠错练习:指出下列各式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2a1)2=2a22a+1;

  (2)(2a+1)2=4a2+1;

  (3)(a1)2=a22a1.活动目的: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同时例1三个题目的设计上有一定的梯度,从而总结出进行简单计算的一般口诀,并加以巩固落实。

  实际教学效果:对照公式,进行独立的简单计算,体会公式在解题中的应用,进一步熟悉公式。并通过小组交流,自我检验,巩固反馈。考察个人的实际运用能力,并及时查漏补缺。在此基础上由教师总结出口诀,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完全平方公式,并加以巩固练习。

  第五环节又识完全平方公式

  活动内容:1.例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22(1)(-1-2x);(2)(-2x+1)

  2.进一步完善口诀:首平方,尾平方,两倍乘积放中央,加减看前方,同加异减。活动目的:例2是对课本内容的补充,从而使得学生从更深的一个角度来认识完全平方公式,防止解题时中间项的符号出现问题,并能在解题中通过灵活的变形来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并对上面总结的口诀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实际教学效果:首先放手让学生独立来解决第一个题目,学生出错较多,且都集中在中间项的符号上,由此引出有进一步认识公式的必要,从而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题目,仔细分析题目当中谁相当于公式当中的a与b,从而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生认识到了解决问题之前恰当选择公式和正确分析题目的必要性,学习的积极性再次被激发,在此基础上教师把上面总结的口诀再次完善,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体现。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1.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不同:

  形式不同.

  222结果不同: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果是三项,即(ab)=a2ab+b;22平方差公式的结果是两项,即(a+b)(ab)=ab.2.解题过程中要准确确定a和b,对照公式原形的两边,做到不丢项、

  3不弄错符号、2ab时不少乘2。

  3.口诀:首平方,尾平方,两倍乘积放中央,加减看前方,同加异减。

  活动目的:课堂小结并不只是课堂知识点的回顾,要尽量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切身感受,教师对于发言进行鼓励,进一步梳理本节所学,更要有所思考,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的目的。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实际收获,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1.基础训练:教材习题1.13。

  222.拓展练习:(a+b)与(a-b)有怎样的联系?能否用一个等式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用图形来验证你的结论?

  四、教学设计反思

  1.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多,教师既要全局把握,又要顺其自然,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为了后面多做几道练习而人为的主观裁断时间安排,其实公式的探究活动本身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是对公式的识记过程,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应用公式的本领。因此,不但不可以省,而且还要充分挖掘,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事情做且乐此不疲,更加充分的参与其中。对于这一点,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2.在完全平方公式的探求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观察角度的差异:有些学生只是侧重观察某个单独的式子,把它孤立地看,而不知道将几个式子联系地看;有些学生则既观察入微,又统揽全局,表现出了较强的观察力。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适当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他们“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优良观察品质。

  3.对于公式使用的条件既要把握好“度”,又要把握好“方向”。对于公式中的字母取值范围,不必过分强调(实际上,这个范围限定的太小了);而对于公式的特点,则应当左右兼顾,特别是公式的左边,它是正确应用公式的前提,却往往不被重视,结果造成几个类似公式的混淆,给正确解题设置了障碍。

  4.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步骤,切实把关注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来考虑,并依此制定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计划。如,对于较好的班级,则可以优先发展,采取居高临下的教学思路,先整体把握再对比击破,或是将其纳入整体结构系统,采取类比的学习方式;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则应以提高学习兴趣、教会学习、培养成功体验为主,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以防物极必反。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分析

  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代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及平方差公式基础上的拓展,对以后学习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勾股定理及图形面积计算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课是继乘法公式的内容的一种升华,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是由多项式乘多项式而得到的,同时又为下一节课打下了基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到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

  多数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化能力有限,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推导过程、结构特点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突出完全平方公式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基本形式,并用语言表述其结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数学化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利用添括号法则灵活应用乘法公式。

  过程与方法

  利用去括号法则得到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添括号法则,进一步熟悉乘法公式的合理利用.

  教学难点

  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中适当添括号达到应用公式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

  思考分析、归纳总结、练习、应用拓展等环节。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运算并回忆去括号法则.

  (1)4+(5+2) (2)4-(5+2) (3)a+(b+c) (4)a-(b-c)去括号法则:

  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是正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每一项都不改变符合;如果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合.

  也就是说,遇“加”不变,遇“减”都变.

  二、探究新知

  把上述四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反过来,又会得到什么结果呢?

  (1) 4+5+2=4+(5+2) (2)4-5-2=4-(5+2)

  (3) a+b+c =a+(b+c)(4)a-b+c=a-(b-c)

  左边没括号,右边有括号,也就是添了括号,同学们可不可以总结出添括号法则来呢?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总结)

  添括号法则是:

  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也是:遇“加”不变,遇“减”都变.

  请同学们利用添括号法则完成下列练习:

  1.在等号右边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项:

  (1)a+b-c=a+( ) (2)a-b+c=a-( )

  (3)a-b-c=a-( ) (4)a+b+c=a-( )

  判断下列运算是否正确.

  (1)2a-b-=2a-(b-) (2)m-3n+2a-b=m+(3n+2a-b)

  (3)2x-3y+2=-(2x+3y-2) (4)a-2b-4c+5=(a-2b)-(4c+5)

  总结:添括号法则是去括号法则反过来得到的,无论是添括号,还是去括号,运算前后代数式的值都保持不变,所以我们可以用去括号法则验证所添括号后的代数式是否正确.

  三、新知运用

  有些整式相乘需要先作适当的变形,然后再用公式,这就需要同学们理解乘法公式的结构特征和真正内涵.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完成下列计算.

  例: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1)(x+2y-3)(x-2y+3) (2)(a+b+c)2

  (3)(x+3)2-x2 (4)(x+5)2-(x-2)(x-3)

  四.随堂练习:

  1.课本P111练习

  2.《学案》101页――巩固训练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和体会?

  我们学会了去括号法则和添括号法则,利用添括号法则可以将整式变形,从而灵活利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我体会到了转化思想的重要作用,学数学其实是不断地利用转化得到新知识,比如由繁到简的转化,由难到易的转化,由已知解决未知的转化等等.

  六、检测作业

  习题14.2: 必做题: 3 、4 、5题

  选做题:7题

  知识梳理,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交流合作,探究新知,以问题驱动,层层深入。

  归纳总结,提升课堂效果。

  作业检测,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篇6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2) (3)

  (4) (5) (6)

  (7) (8) (9)

  (l0)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学互评,教师抽看结果,练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集中解决.

  5.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篇7

  说课稿是老师为了方便自己讲课而写的,有一定的步骤。下面是初中数学《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范文,欢迎借鉴!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完全平方公式》,所选用的教材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八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乘、除及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对多项式乘法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因式分解》《配方法》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 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待培养,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多项式乘法法则、平方差公式的探索过程,对“完全平方公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完全平方公式” 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对公式(a+b) 2=a2+2ab+b2的理解,包括它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语言表述(学生自己的语言)、几何解释。

  难点确定为:从广泛意义上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符号含义,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2.在探索讨论、归结总结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 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 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设计意图:建构注意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 是本节课深入研究 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3) 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 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 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

  (4)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 数学概念(定理等) 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 ,通过对定义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下一 环节。

  (5)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6)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7) 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篇8

  学习了乘法公式中的完全平方,一个是两数和的平方,另一个是两数差的平方,两者仅一个“符号”不同.相乘的结果是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两数的积的2倍,两者也仅差一个“符号”不同,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时,要注意:

  (1)切勿把此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混淆,而随意写.

  (2)切勿把“乘积项”2ab中的2丢掉.

  (3)计算时,要先观察题目是否符合公式的条件.若不符合,应先变形为符合公式的条件的形式,再利用公式进行计算;若不能变为符合条件的形式,则应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今后在教学中 ,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编几道符合平方差公式结构的计算题,目的是辨认题目的结构特征.

  2.引入完全平方公式,让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的内容,培养抽象的数字思维能力.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完全平方公式》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多项式的乘法,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课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多项式相乘法则和图形解释而得到完全平方公式,进而理解和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对以后学习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换元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学过多项式的乘法,已具备学习和运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知识结构,但是由于学生初步学习乘法公式,认清公式结构并不容易,因此教学时要循序渐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

  2.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证明。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思想的渗透。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与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完全平方公式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五、教法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逐步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全过程。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1、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内容。

  2、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练习。

  二.讲授新课

  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

  1、利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和几何法推导完全平方(和)公式

  附:有简单的填空练习

  2、利用多项式乘法则和换元法推导完全平方 (差)公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二、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

  介绍助记口诀: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乘积放中央。

  三、课堂练习

  1、改错练习

  2、例题讲解(总结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的步骤)

  第一步选择公式,明确是哪两项和(或差)的平方;

  第二步准确代入公式;

  第三步化简。

  计算练习

  (1)课本110页第一题

  (2) (x-6)2 (y-5)2

  四、课堂小结:

  1、应用完全平方公式应注意什么?

  在解题过程中要准确确定a和b,对照公式原形的两边, 做到不丢项、不弄错符号、2ab时不能少乘以2。

  2、助记口诀

  复习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利用不同的的方法来推导完全平方公式,让学生认知数学中的不同解题方法。

  利用助记口诀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

  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的步骤,加强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强调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解题的注意点和助记口诀,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题的准确率。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篇10

  学习任务

  1、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2、通过整式乘法逆向得出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猜想、观察、讨论、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建议教学重点: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

  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

  教学资源

  使用电脑、投影仪.

  学习过程学习要求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计算下列各式:

  ⑴(a+4)2=__________________⑵(a-4)2=__________________

  ⑶(2x+1)2=__________________⑷(2x-1)2=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你根据上面的等式填空:

  ⑴a2+8a+16=_____________⑵a2-8a+16=_____________

  ⑶4x2+4x+1=_____________⑷4x2-4x+1=_____________

  问题:对比以上两题,你有什么发现?

  2、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得到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等式就是因式分解中的.完全平方公式.它们有什么特征?

  若用△代表a,○代表b,两式可表示为△2+2△×○+○2=(△+○)2,△2-2△×○+○2=(△-○)2.

  3、a2-4a-4符合公式左边的特征吗?为什么?

  4、填空:a2+6a+9符合吗?______相当于a,______相当于b.

  a2+6a+9=a2+2+2=2

  a2-6a+9=a2-2+2=2

  可以把形如a2+2ab+b2与a2-2ab+b2的多项式通过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1、例题一(准备好,跟着老师一起做!)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⑴x2+10x+25⑵4a2-36ab+81b2

  2、例题二(有困难,大家一起讨论吧!)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⑴16a4+8a2+1⑵(m+n)2-4(m+n)+4

  3、变式训练:若把16a4+8a2+1变形为16a4-8a2+1会怎么样呢?

  4、运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分析:重点是指出什么相当于公式中的a、b,并适当的改写为公式的形式.

  分析:许多情况下,不一定能直接使用公式,需要经过适当的组合,变形成公式的形式.

  强调: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为止.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1、巩固练习

  ⑴下列能直接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的是

  A、x2+2xy-y2B、-x2+2xy+y2C、x2+xy+y2D、x2-xy+y2

  ⑵分解因式:-a2+2ab-b2=_________,-a2-2ab-b2=_________.

  ⑶课本P75练一练1、2.

  2、提升训练

  ⑴简便计算:20042-4008×20xx+20052

  ⑵已知a2-2a+b2+4b+5=0,求(a+b)20xx的值.

  ⑶若把a2+6a+9误写为a2+6a+9-1即a2+6a+8如何分解?

  3、当堂测试

  补充习题P42-431、2、3、4.

  分析:许多情况下,不一定能直接使用公式,需要经过适当的组合,变形成公式的形式.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1、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了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借助上一节课学习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经验,探索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公式法,即先观察公式的特点,再直接根据公式因式分解.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过程

  一、议一议

  探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出示投影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1. x yx , (8m n )(2m n) , (a b c)(3a b).师生共同分析:此题是做除法运算,可以从两方面思考: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将除法问题转化为乘法问题去解决,即( )x = x y,由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可得(x y)x = x y,因此,x yx =x y . 另外,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由约分也可得 =x y.学生动笔:写出(2)(3)题的结果. 教师板书: x yx =x y, (8m n )(2m n)=4n , (a b c)(3a b)= a bc师:以上运算是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你能说说如何进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系数、同底数幂、只在被除式含有的字母三方面思考,讨论充分后,由一名同学叙述,其余同学补充纠正.出示单项式除法法则(投影显示)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二、做一做

  巩固新知例1计算1.(- x y )(3 x y) 2.(10a b c )(5a bc)3.(2x y) (-7xy )(14 x y ) 4.(2a+b) (2a+b)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引导学生按法则进行运算,首先确定它们的系数,把系数的商作为商的系数,其次确定相同的字母,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作为商中可能含有的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之差作为商式中对应字母的'指数,只在被除式中含有的字母指数不变,最后化简.第(1)(2)题对照法则进行,第(3)题要按运算顺序进行.第(4)题先把(2a+b)看作一个整体 (一个字母)相除,后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教师板书如下:解: 1.(- x y )(3 x y) 2.(10a b c )(5a bc)=(- 3)x y =(105)a b c =- y =2ab c 3.(2x y) (-7xy )(14 x y ) 4.(2a+b) (2a+b) =8x y (-7xy )(14 x y ) =(2a+b) =-56x y (14 x y ) =(2a+b) =-4x y =4a +4ab+b

  三、随堂练习

  P40 1学生活动:让四名同学到黑板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同伴可交流,互相订正.教师巡回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更正.待四名板演同学完成后,师生共同订正.

  四、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在运用法则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系数相除与同底数幂相除的区别;

  2.符号问题;

  3.指数相同的同底数幂相除商为1而不是0;4.在混合运算中,要注意运算的顺序.五、作业课本习题1.15.P41 1、2. 3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理解公式的本质,会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树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对公式的理解,包括它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语言表述(学生自己的语言)、几何解释.

  2、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几何解释.

  2、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问题1:请说出平方差公式,说说它的结构特点.

  问题2:平方差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问题3:平方差公式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举例说明.

  问题4:想一想、做一做,说出下列各式的结果.

  (1)(a+b)2(2)(a-b)2

  (此时,教师可让学生分别说说理由,并且不直接给出正确评价,还要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新知

  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因需要将其边长增加b米,形成四块实验田,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如图)

  (1)四块面积分别为:、;

  (2)两种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

  ①整体看:边长为的大正方形,S=;

  ②部分看:四块面积的和,S=.

  总结:通过以上探索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1:通过以上探索学习,同学们应该知道我们提出的问题4正确的结果是什么了吧?

  问题2:如果还有同学不认同这个结果,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继续探索.(a+b)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请你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加以验证.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到猜想、感觉得到的不一定正确,只有再通过验证才能得出真知,但还是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表见解,但要验证)

  问题3:你能说说(a+b)2=a2+2ab+b2

  这个等式的结构特点吗?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结构特点:右边是二项式(两数和)的平方,右边有三项,是两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数乘积的二倍)

  问题4:你能根据以上等式的结构特点说出(a-b)2等于什么吗?请你再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加以验证.

  总结:我们把(a+b)2=a2+2ab+b2(ab)2=a22ab+b2称为完全平方公式.

  问题:①这两个公式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两个公式吗?

  语言描述: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2倍.

  强化记忆: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和是加来差是减.

  三、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例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2x-3)2(2)(4x+5y)2(3)(mn-a)2

  解:(2x-3)2=(2x)2-2o(2x)o3+32

  =4x2-12x+9

  (4x+5y)2=(4x)2+2o(4x)o(5y)+(5y)2

  =16x2+40xy+25y2

  (mn-a)2=(mn)2-2o(mn)oa+a2

  =m2n2-2mna+a2

  交流总结: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1)确定首、尾,分别平方;

  (2)确定中间系数与符号,得到结果.

  四、练习巩固

  练习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练习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练习3:

  (练习可采用多种形式,学生上黑板板演,师生共同评价.也可学生独立完成后,学生互相批改,力求使学生对公式完全掌握,如有学生出现问题,学生、教师应及时帮助.)

  五、变式练习

  六、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

  2、我们在运用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是任意代数式;

  (2)公式的结果有三项,不要漏项和写错符号;

  (3)可能出现①②这样的错误.也不要与平方差公式混在一起.

  七、作业设置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篇13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有序数对的定义。

  2、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

  学习重点: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学习难点: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学习过程:

  自学过程: (一)、自学知识清单

  1、教材64页,在图7.1―1中找出参加数学问题讨论的同学。

  小组内交流一下,看一看你们找的位置相同吗?

  思考:(2,4)和(4,2)在同一位置吗?为什么?

  2、请回答教材65页:思考题。

  3、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______个数a与b组成的_______叫做_______,记作( , )。

  (二)、自学反馈

  练习1、利用________________,可以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如电影院的座号,“3排2号”、表示为(3,2),则“2排3号”可以表示为 。

  练习2、如图(1)所示,一方队正沿箭头所指的'方向前进,A的位置为三列四行,表示为A(3,4),则B,C,D表示为B( , ),C( , )

  D( , )

  练习3、完成课本第65页的练习。

  练习4、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3,2)与(2,3)表示的位置相同吗?请结合下面图形加以说明.

  练习5、如图所示,A的位置为(2,6),小明从A出发,经

  (2,5)→(3,5)→(4,5)→(4,4)→(5,4)→(6,4),小刚也从A出发,经

  (3,6)→(4,6)→(4,7)→(5,7)→(6,7),则此时两人相距几个格?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