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探索(通用3篇)
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探索 篇1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仍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尽管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但也只是需要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策略和环境的改进和改良。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作为学校教育主体的课堂教学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呢?当代最新教育思想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 中的主体,只不过在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政治教学中应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我在讲授《税收及其基本特征》一课时就围绕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自学为主要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变讲授知识过程为发现知识过程
1、学生课前设计预习提纲,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自学思考
学生在设计预习提纲时,我提醒学生要首先阅读教材,抓住教材的重点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找出自学过程中的知识疑、难点。在课堂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讲述税收的起源、来历,由学生归纳出,在国家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税收。此处可结合“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引导学生回答,在此基础上重点理解税收的含义及其体现的特征。关于税收的起源只要求学生简单了解即可。
2、教师设疑启问,学生深入思维
由于本课教学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我就根据有关税收的特征,设疑激思,“税收是否根据个人意愿征收?”、“税收是否需要国家定期返还?”、“税收是否可根据企业个人的经营状况而决定征收的数额?”、“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的东西?”、“在经济生活中,税收罚款、没收财产都形成财政收入,但就特征而言,税收与后者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归纳出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的特征及特征这间的相互联系,达到理解知识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识发展和科学发现的规律,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二、变教师举例过程为学生收集材料和自主学习过程
“观点加材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两大基本要素。传统教学中,材料通常由教师提供或教材提供,学生只是接受材料,并用材料印证某种观点。这节课改变了传统做法,指导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媒体查询有关目前偷税、骗税、抗税的行为的一些典型案例,有条件或有能力上网的同学尽量鼓励他们多利用网络来查阅,下载资料,给学生相关网站如:,从中分析这些违法行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此外,我启发学生用对比法进行思考、归纳、以及这些违法行为应受到哪些法律的制裁。目前我国有哪些相关的法律条文和相关的税收政策?学生把自己了解和网上查询的有关案例进行交流。如在厦门、湛江等地的特大走私案,刘晓庆偷税案等敏感话题、典型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这些案例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纳税人偷、欠税、骗税、抗税要受到法律制裁,这与税收的特征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明确税收的“三性”统一于税法,集中体现税收的权威性,突出本课的难点,这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时代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活生生的事实在思想上、心灵上受到强烈震动。
三、变单纯学习过程为培养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过程
在明确了解税收的起源及其基本特征,懂得违反税法的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为树立纳税人意识打下理论基础之后,使学生懂得尽管目前还不是直接纳税人,但要有纳税意识,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这一设计既体现了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又使学生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健全自己人格。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过程中,学生从了解教材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归纳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到最后得出结论(答案),这一过程完全是学生自己进行的。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过程,而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的主体性经受了一次锻练。
从实验后的学生反馈及自己的反思中,既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关于教材方面。教材不仅是权威,教师授课的依据,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更是学生认识、探索社会经济现象的素材和资料。学生应该借助于教材,进行思维活动。第二、关于教师方面。在学生自主式学习中,教师的工作更多了,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如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提出哪些问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特别关注学生的状况(如怎样辅导个别学生,怎样引导学生分类归纳问题);要求教师在课后及时批改学生作业 ,及时进行反馈、教师应是学生主动学习政治的催化剂。第三是学习方面,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且加以解决。辅之以教师的个别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性化学习。然而,每个学生的思维及活动对政治问题的着眼点不尽相同,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易缺乏整体的认识。教师应在课前引导及课后点评加以弥补。第四、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充足的学习时间、丰富的书籍、便捷而快速的网络系统、简便而高效的查阅程序以及更为宽松的教育体制等等。在学生的反馈意见中,有的学生就提出:“利用课余时间找资料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尤其是在借不到书或无法从上网的情况下更为困难”;有的学生更加尖锐地指出:“现在学生被形势所迫,把时间全都给了五门(数语外理化)主科,‘自主式学习’这样的课型会给我们带来相当重的课后负担”。我认为学生反映出的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是中学政治教师可以完全解决和改变的。
总之,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的关系,摆正教学过程 中主体的位置,教育者只有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才能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的实质性突破。
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探索 篇2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仍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尽管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但也只是需要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策略和环境的改进和改良。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作为学校教育主体的课堂教学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呢?当代最新教育思想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不过在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政治教学中应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我在讲授《税收及其基本特征》一课时就围绕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自学为主要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变讲授知识过程为发现知识过程
1、学生课前设计预习提纲,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自学思考
学生在设计预习提纲时,我提醒学生要首先阅读教材,抓住教材的重点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找出自学过程中的知识疑、难点。在课堂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讲述税收的起源、来历,由学生归纳出,在国家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税收。此处可结合“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引导学生回答,在此基础上重点理解税收的含义及其体现的特征。关于税收的起源只要求学生简单了解即可。
2、教师设疑启问,学生深入思维
由于本课教学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我就根据有关税收的特征,设疑激思,“税收是否根据个人意愿征收?”、“税收是否需要国家定期返还?”、“税收是否可根据企业个人的经营状况而决定征收的数额?”、“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的东西?”、“在经济生活中,税收罚款、没收财产都形成财政收入,但就特征而言,税收与后者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归纳出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的特征及特征这间的相互联系,达到理解知识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识发展和科学发现的规律,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二、变教师举例过程为学生收集材料和自主学习过程
“观点加材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两大基本要素。传统教学中,材料通常由教师提供或教材提供,学生只是接受材料,并用材料印证某种观点。这节课改变了传统做法,指导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媒体查询有关目前偷税、骗税、抗税的行为的一些典型案例,有条件或有能力上网的同学尽量鼓励他们多利用网络来查阅,下载资料,给学生相关网站如:,从中分析这些违法行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此外,我启发学生用对比法进行思考、归纳、以及这些违法行为应受到哪些法律的制裁。目前我国有哪些相关的法律条文和相关的税收政策?学生把自己了解和网上查询的有关案例进行交流。如在厦门、湛江等地的特大走私案,刘晓庆偷税案等敏感话题、典型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这些案例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纳税人偷、欠税、骗税、抗税要受到法律制裁,这与税收的特征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明确税收的“三性”统一于税法,集中体现税收的权威性,突出本课的难点,这种--和教学方法,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时代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活生生的事实在思想上、心灵上受到强烈震动。
三、变单纯学习过程为培养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过程
在明确了解税收的起源及其基本特征,懂得违反税法的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为树立纳税人意识打下理论基础之后,使学生懂得尽管目前还不是直接纳税人,但要有纳税意识,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这一设计既体现了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又使学生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健全自己人格。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过程中,学生从了解教材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归纳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到最后得出结论(答案),这一过程完全是学生自己进行的。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过程,而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的主体性经受了一次锻练。
从实验后的学生反馈及自己的反思中,既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关于教材方面。教材不仅是权威,教师授课的依据,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更是学生认识、探索社会经济现象的素材和资料。学生应该借助于教材,进行思维活动。第二、关于教师方面。在学生自主式学习中,教师的工作更多了,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如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提出哪些问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特别关注学生的状况(如怎样辅导个别学生,怎样引导学生分类归纳问题);要求教师在课后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及时进行反馈、教师应是学生主动学习政治的催化剂。第三是学习方面,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且加以解决。辅之以教师的个别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性化学习。然而,每个学生的思维及活动对政治问题的着眼点不尽相同,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易缺乏整体的认识。教师应在课前引导及课后点评加以弥补。第四、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充足的学习时间、丰富的书籍、便捷而快速的网络系统、简便而高效的查阅程序以及更为宽松的教育体制等等。在学生的反馈意见中,有的学生就提出:“利用课余时间找资料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尤其是在借不到书或无法从上网的情况下更为困难”;有的学生更加尖锐地指出:“现在学生被形势所迫,把时间全都给了五门(数语外理化)主科,‘自主式学习’这样的课型会给我们带来相当重的课后负担”。我认为学生反映出的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是中学政治教师可以完全解决和改变的。
总之,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的关系,摆正教学过程中主体的位置,教育者只有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才能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的实质性突破。
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探索 篇3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仍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尽管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但也只是需要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策略和环境的改进和改良。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作为学校教育主体的课堂教学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呢?当代最新教育思想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 中的主体,只不过在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政治教学中应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我在讲授《税收及其基本特征》一课时就围绕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自学为主要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变讲授知识过程为发现知识过程
1、学生课前设计预习提纲,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自学思考
学生在设计预习提纲时,我提醒学生要首先阅读教材,抓住教材的重点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找出自学过程中的知识疑、难点。在课堂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讲述税收的起源、来历,由学生归纳出,在国家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税收。此处可结合“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引导学生回答,在此基础上重点理解税收的含义及其体现的特征。关于税收的起源只要求学生简单了解即可。
2、教师设疑启问,学生深入思维
由于本课教学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我就根据有关税收的特征,设疑激思,“税收是否根据个人意愿征收?”、“税收是否需要国家定期返还?”、“税收是否可根据企业个人的经营状况而决定征收的数额?”、“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的东西?”、“在经济生活中,税收罚款、没收财产都形成财政收入,但就特征而言,税收与后者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归纳出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的特征及特征这间的相互联系,达到理解知识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识发展和科学发现的规律,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二、变教师举例过程为学生收集材料和自主学习过程
“观点加材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两大基本要素。传统教学中,材料通常由教师提供或教材提供,学生只是接受材料,并用材料印证某种观点。这节课改变了传统做法,指导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媒体查询有关目前偷税、骗税、抗税的行为的一些典型案例,有条件或有能力上网的同学尽量鼓励他们多利用网络来查阅,下载资料,给学生相关网站如:,从中分析这些违法行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此外,我启发学生用对比法进行思考、归纳、以及这些违法行为应受到哪些法律的制裁。目前我国有哪些相关的法律条文和相关的税收政策?学生把自己了解和网上查询的有关案例进行交流。如在厦门、湛江等地的特大走私案,刘晓庆偷税案等敏感话题、典型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这些案例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纳税人偷、欠税、骗税、抗税要受到法律制裁,这与税收的特征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明确税收的“三性”统一于税法,集中体现税收的权威性,突出本课的难点,这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时代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活生生的事实在思想上、心灵上受到强烈震动。
三、变单纯学习过程为培养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过程
在明确了解税收的起源及其基本特征,懂得违反税法的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为树立纳税人意识打下理论基础之后,使学生懂得尽管目前还不是直接纳税人,但要有纳税意识,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这一设计既体现了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又使学生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健全自己人格。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过程中,学生从了解教材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归纳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到最后得出结论(答案),这一过程完全是学生自己进行的。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过程,而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的主体性经受了一次锻练。
从实验后的学生反馈及自己的反思中,既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关于教材方面。教材不仅是权威,教师授课的依据,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更是学生认识、探索社会经济现象的素材和资料。学生应该借助于教材,进行思维活动。第二、关于教师方面。在学生自主式学习中,教师的工作更多了,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如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提出哪些问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特别关注学生的状况(如怎样辅导个别学生,怎样引导学生分类归纳问题);要求教师在课后及时批改学生作业 ,及时进行反馈、教师应是学生主动学习政治的催化剂。第三是学习方面,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且加以解决。辅之以教师的个别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性化学习。然而,每个学生的思维及活动对政治问题的着眼点不尽相同,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易缺乏整体的认识。教师应在课前引导及课后点评加以弥补。第四、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充足的学习时间、丰富的书籍、便捷而快速的网络系统、简便而高效的查阅程序以及更为宽松的教育体制等等。在学生的反馈意见中,有的学生就提出:“利用课余时间找资料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尤其是在借不到书或无法从上网的情况下更为困难”;有的学生更加尖锐地指出:“现在学生被形势所迫,把时间全都给了五门(数语外理化)主科,‘自主式学习’这样的课型会给我们带来相当重的课后负担”。我认为学生反映出的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是中学政治教师可以完全解决和改变的。
总之,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的关系,摆正教学过程 中主体的位置,教育者只有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才能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的实质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