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力量大(精选4篇)
团结力量大 篇1
教学目标
认知:
1.结合具体事例,知道团结是指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又协力。
2.通过正反事例的比较,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
3.知道同学之间应该团结。
情感:
1.愿意和同学团结友爱。
2.不喜欢影响团结的行为。
行为:
和同学友好相处,不争吵,不打架。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团结友爱”德目中“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不争吵、不打架”“能举例说明团结起来力量大”等要求设置的。
设置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正反事例的比较,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从而愿意与同学团结友爱,厌恶不团结的行为。
本课有五个栏目。
“试一试”栏目,设在课文前面,起导入 作用。目的是为突破“团结起来为什么力量大”这一教学难点进行铺垫。
“说一说”栏目,紧接课文,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概括,明确本课所说明的道理,可结合分析课文进行。
“比一比”栏目,让学生通过比较正反事例,说明的道理。这一练习是对课文内容的扩展,选择的事例是办一件事,团结起来力量大,就把事情办成、办好。
“讲一讲”栏目,让学生举一反三,以事例说明本课所学的观点。
“读一读”栏目,让学生通过读,理解有关的谚语,进一步强化团结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1.教学中,教师特别要重视学生的体验,在教学的开始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试一试”的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初步懂得团结起来力量才大。
2.为了使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团结,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搬重物的活动,具体的活动方法见“探究活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结合具体事例,知道团结是指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又协力。
2.通过正反事例的比较,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
3.知道同学之间应该团结。
情感:
1.愿意和同学团结友爱。
2.不喜欢影响团结的行为。
行为:
和同学友好相处,不争吵,不打架。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团结起来力量大。
教育过程:
一、 试一试 ,导入 新课
教师介绍:
今天我们首先做一个小试验。(教师发给每个学习小组20根棉线)请每组先拿10根同样的棉线,每个组员一根一根地拉一拉,看看结果怎样?
1、学生进行试验。
2、学生汇报几次试验的结果。
3、教师小结:
每个同学都能很轻松地将一根绵线拉断,因为一根棉线太细了,力量太小了。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试验。
请每组把另外的10根和前面一样的棉线拧成一股绳,用力拉,看看结果怎样。
5.学习小组开始试验。
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动手试一试。
6.学生汇报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学生拉不断拧在一起的棉线。)
7.教师提问:
想一想,为什么两次试验的结果不同?
8.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
9.教师小结:
一根棉线,力量小,可以轻易地被拉断,但是10根棉线拧在一起,力量就大了,我们不能轻易地把它们拉断。
10.教师提问:
几根棉线拧在一起力量就大了,那么在集体中,同学之间团结起来,结果会怎样呢?
11.学生回答。
12.过渡语:
同学们的想法对吗?我们看一场拔河比赛,看后,大家就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了。
二、 分析课文,领悟观点
1. 教师提问:
看一看,在这场拔河比赛中,哪个班获胜了?
2.教师演示课件《拔河比赛》 下载:
内容:教材P23-P24的课文内容。
3.学生观看后进行汇报。
4.教师提问:
在拔河比赛中,二(1)班为什么能战胜二(2)班?从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想法后,小组派代表发表看法。
6.教师边听学生发言边演示课件,课件分别演示两个班在拔河比赛中的不同表现。(板书:)使学生更加清楚认识团结的表现与不团结表现的不同。
7.教师小结:
在集体的比赛中,由于二(1)班同学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团结起来形成了合力,所以二(1)班取得了比赛的胜利。(板书:目标一致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齐心协力)相反,二(2)班同学在比赛中失败,就是由于他们不团结。
三、 深入观点
过渡语:在比赛中,团结不团结比赛结果不同,那么在活动中,团结与不团结有会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比一比。
四、比一比
1.教师提问:
比一比,在排练新年联欢会时,第二,第三小组的表现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为什么?
2. 学生自己看书,内容:根据教材P25-P26图与文的内容安排。学生分组表演:二年级一班排练新年联欢会的节目时,第二,第三小组的不同表现。
3.学生观看表演后发表看法。
4.教师小结:
在准备节目的过程中,第二小组的同学非常齐心,个个都想把节目演好,认真排练,所以他们演出取得了成功。第三小组,排练节目中,大家意见不统一,不团结一影响了他们排练和演出效果。
5.教师过渡:
在比赛中,团结才有可能取得胜利;在演出中,团结才会把节目演好。在我们班集体中,还有哪些事例也能说明团结起来力量大。
五、讲一讲
1、老师请学生首先进行小组交流,用具体事例说明团结起来力量。
2、小组派代表举例说明。
3、教师小结:
在集体生活中,团结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同学之间,团结起来才可能把班集体的事情办好。(板书:把事情办好)
六、过渡语:
团结对于一个集体来说非常重要,有两条谚语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七、读一读
1、请学生看教材P26读一读的内容。
2、学生读谚语,并说说是什么意思。
* 一根线,不成团,万根线,能拉船。
* 人心齐,泰山人移。
八、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试一试、说一说、比一比、讲一讲、读一读,知道了在集体生活中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把事情办好,希望我们的班集体,同学们做事时,能做到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这样我们就能把集体的事办好,我们的班集体就会越来越团结。
板书设计:
六
团结力量大 篇2
教学要求: 使学生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鼓励孩子们,团结他人,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协作。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协作。 2 明白团结的力量大。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自制),VCD碟片(歌曲《拔萝卜》),幻灯机,幻灯片(自制),录音机,磁带(《团结就是力量》),筷子十双,手指指套(自制),团结小天使奖章。 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感受美 ( 小实验:折筷子) 师:同学们,首先咱们来做一个实验。看!这是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边说边折)。我们再试一试,五根加在一起,会怎样?(边说边折)折不动,那十根呢?(再折一折) 师:我们班谁的力气大?好,你也来试一试。(教师让学生试一试) 师:老师和小朋友都折了筷子,你们发现了什么?(一根筷子容易折断,可越多越难折,) (自评:通过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感受其中的奥秘。引人入胜。) 二 感知明理--理解美(一)讲故事: 1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我为大家讲个故事,你们可要仔细听,认真想。 2 教师讲故事《指头兄弟》。 (带着自制手指指套,一边将一边出示挂图) 3 提问:a 谁能把小皮球举起来? b 那你想到了什么?(二)想一想: 我们的五指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做什么呢?(学生大胆举例,并进行演示。) 教师小结: 对!我们的手指兄弟,各有个的本领,只有团结起来力量才大。 (自评: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生活,想一想手指的作用。拓展他们的思维,领悟手指团结的力量大,理论联系实际。)三 辨析导行--鉴赏美(一)讲一讲:(看图讲故事《拔萝卜》) 教师引导:同学们,瞧!老爷爷在干吗呀?哟,他流了好多汗呀。可大萝卜一动也不动,老奶奶,小朋友他们看见了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 1 先自由说,再说给同桌听。 2 指名说。(教师边贴自制《拔萝卜图》)(二)唱一唱:把出萝卜多高兴呀!来,我们为他们唱一支歌吧!(播放碟片《拔萝卜》) 教师小结:遇到困难,只要大家团结起来,齐心合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三)试一试:(搬桌子) 1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要一张桌子放东西,谁能帮我把后面的那张小桌子搬到前面来。(指名两位学生搬) 2 谢谢你们,你们搬得又快又好,真聪明!(边说边出示自制挂图《搬桌子图》)
3 再请两位同学试一试,按老师的要求搬。(要求:一位同学往左拉,一位同学往右拉,请你们把桌子搬回原。) 4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搬桌子。 5 师:为什么后面这一组同学没把桌子搬回去呢? 6 师: 现在再请你们搬一搬,把桌子送回去,好吗? 教师小结: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团结一心,齐心合力,劲往一处使,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达到目的。 (四)读一读:《小松树》 教师引导:看!这小松树,一排排站得多直,就像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一样,虽然大风大雨来了,它们也不怕,因为团结力量,听老师把儿歌读一遍。 1 范读 2 齐读(五)记一记 (出示灯片) 师:团结的力量确实大,比如说:a 一根竹竿容易弯,三缕麻线扯断难。 人心齐,泰山移。 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自评:通过讲故事,搬桌子,读儿歌,从各个方面来鉴赏美,在欣赏歌曲《拔萝卜》中,让学生得到休息,又从中渗透了音乐的美,感受了团结的美。)四 导行实践--创造美 (一)“团结小天使”的评比活动 (教师准备三道题,让学生上台选择,回答并演一演) 1 小红与小利,小红字写得美极了,小利的画画得非常好,老师要她们俩一块出黑板报。可小红与小利各出各的谁也不帮谁,从不合作,猜猜结果怎样呢?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呢? 2 拔河比赛开始了,二甲班与二乙班进行比赛。你是运动员,你会怎么做呢?你想对同学说些什么呢?看书(拔河比赛图片)你会学那一边呢? 3 运动会上,接力比赛开始了,我们班跑得快极了!可以不小心一位同学摔了一跤,别的班的同学都超过我们了,你们回怎么做呢? (自评:教师给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情景,使学生从各个方面理解团结的内涵,从而创造美。)(二) 读儿歌(自编) 1 师:今天,我感到我们班的同学团结的力量真大。老师想送你们一首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儿歌)齐读 同学们,手拉手, 齐心合力向前走。 团结的力量真真大, 一切困难都不怕。 2 师:听!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歌曲呀!让我们大家全体起立,听歌曲,配儿歌,边读边配上动作。(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自评:儿歌朗朗上口,学生印象深刻。不仅对整堂课进行了知识的总结,而且还让学生内化于心。)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让咱们,拉起手,握紧手。团结的力量才最大。本周就定为“团结周”比一比,哪一位同学最团结,哪一组最团结。好吗?
团结力量大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
1.结合具体事例,知道团结是指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又协力。
2.通过正反事例的比较,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
3.知道同学之间应该团结。
情感:
1.愿意和同学团结友爱。
2.不喜欢影响团结的行为。
行为:
和同学友好相处,不争吵,不打架。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团结友爱”德目中“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不争吵、不打架”“能举例说明团结起来力量大”等要求设置的。
设置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正反事例的比较,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从而愿意与同学团结友爱,厌恶不团结的行为。
本课有五个栏目。
“试一试”栏目,设在课文前面,起导入 作用。目的是为突破“团结起来为什么力量大”这一教学难点 进行铺垫。
“说一说”栏目,紧接课文,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概括,明确本课所说明的道理,可结合分析课文进行。
“比一比”栏目,让学生通过比较正反事例,说明的道理。这一练习是对课文内容的扩展,选择的事例是办一件事,团结起来力量大,就把事情办成、办好。
“讲一讲”栏目,让学生举一反三,以事例说明本课所学的观点。
“读一读”栏目,让学生通过读,理解有关的谚语,进一步强化团结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1.教学中,教师特别要重视学生的体验,在教学的开始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试一试”的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初步懂得团结起来力量才大。
2.为了使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团结,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搬重物的活动,具体的活动方法见“探究活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课
〈教学目标 〉
认知:
1.结合具体事例,知道团结是指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又协力。
2.通过正反事例的比较,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
3.知道同学之间应该团结。
情感:
1.愿意和同学团结友爱。
2.不喜欢影响团结的行为。
行为:
和同学友好相处,不争吵,不打架。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难点 :
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团结起来力量大。
教育过程:
一、 试一试 ,导入 新课
教师介绍:
今天我们首先做一个小试验。(教师发给每个学习小组20根棉线)请每组先拿10根同样的棉线,每个组员一根一根地拉一拉,看看结果怎样?
1、学生进行试验。
2、学生汇报几次试验的结果。
3、教师小结:
每个同学都能很轻松地将一根绵线拉断,因为一根棉线太细了,力量太小了。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试验。
请每组把另外的10根和前面一样的棉线拧成一股绳,用力拉,看看结果怎样。
5.学习小组开始试验。
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动手试一试。
6.学生汇报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学生拉不断拧在一起的棉线。)
7.教师提问:
想一想,为什么两次试验的结果不同?
8.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
9.教师小结:
一根棉线,力量小,可以轻易地被拉断,但是10根棉线拧在一起,力量就大了,我们不能轻易地把它们拉断。
10.教师提问:
几根棉线拧在一起力量就大了,那么在集体中,同学之间团结起来,结果会怎样呢?
11.学生回答。
12.过渡语:
同学们的想法对吗?我们看一场拔河比赛,看后,大家就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了。
二、 分析课文,领悟观点
1. 教师提问:
看一看,在这场拔河比赛中,哪个班获胜了?
2.教师演示课件《拔河比赛》 下载:
内容:教材P23-P24的课文内容。
3.学生观看后进行汇报。
4.教师提问:
在拔河比赛中,二(1)班为什么能战胜二(2)班?从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想法后,小组派代表发表看法。
6.教师边听学生发言边演示课件,课件分别演示两个班在拔河比赛中的不同表现。(板书:)使学生更加清楚认识团结的表现与不团结表现的不同。
7.教师小结:
在集体的比赛中,由于二(1)班同学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团结起来形成了合力,所以二(1)班取得了比赛的胜利。(板书:目标一致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齐心协力)相反,二(2)班同学在比赛中失败,就是由于他们不团结。
三、 深入观点
过渡语:在比赛中,团结不团结比赛结果不同,那么在活动中,团结与不团结有会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比一比。
四、比一比
1.教师提问:
比一比,在排练新年联欢会时,第二,第三小组的表现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为什么?
2. 学生自己看书,内容:根据教材P25-P26图与文的内容安排。学生分组表演:二年级一班排练新年联欢会的节目时,第二,第三小组的不同表现。
3.学生观看表演后发表看法。
4.教师小结:
在准备节目的过程中,第二小组的同学非常齐心,个个都想把节目演好,认真排练,所以他们演出取得了成功。第三小组,排练节目中,大家意见不统一,不团结一影响了他们排练和演出效果。
5.教师过渡:
在比赛中,团结才有可能取得胜利;在演出中,团结才会把节目演好。在我们班集体中,还有哪些事例也能说明团结起来力量大。
五、讲一讲
1、老师请学生首先进行小组交流,用具体事例说明团结起来力量。
2、小组派代表举例说明。
3、教师小结:
在集体生活中,团结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同学之间,团结起来才可能把班集体的事情办好。(板书:把事情办好)
六、过渡语:
团结对于一个集体来说非常重要,有两条谚语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七、读一读
1、请学生看教材P26读一读的内容。
2、学生读谚语,并说说是什么意思。
* 一根线,不成团,万根线,能拉船。
* 人心齐,泰山人移。
八、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试一试、说一说、比一比、讲一讲、读一读,知道了在集体生活中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把事情办好,希望我们的班集体,同学们做事时,能做到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这样我们就能把集体的事办好,我们的班集体就会越来越团结。
板书设计 :
六
团结力量大 篇4
准备:1、《蚂蚁搬豆》故事的桌面教具(小蚂蚁、大树、黑洞、黄豆)
2、歌曲磁带《拔萝卜》
3、情景表演的道具(萝卜头饰一个、两篮木珠),一教师扮演老爷爷。
过程:(一)通过观看哑剧表演,理解故事内容、含义,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1、教师逐一出示桌面教具,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这是什么?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表演。
2、教师操作桌面教具,演示故事的的前半部分。
(1)你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用歌唱的形式演唱故事的前半部分。
(3)小蚂蚁该怎么办呢?幼儿相互讨论。
3、教师操作桌面教具,演示故事的后半部分。
(1)你又看到了什么?小蚂蚁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师用歌唱的形式演唱故事的后半部分。
4、理解故事的含义,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1)教师完整的边操作教具边讲故事。
(2)故事中的小蚂蚁为什么一开始般不动,后来又搬起来了呢?
(3)你喜欢故事中的小蚂蚁吗?为什么?帮助幼儿提升故事含义,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鼓励幼儿也要象小蚂蚁一样团结互助。
(二)设置情景,进一步理解故事含义
1、情景表演:由另一教师扮演老爷爷,一幼儿扮演大萝卜
(1)他们是谁?发生了什么事?老爷爷该怎么办呢?
(2)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
(3)
教师与幼儿一起随音乐表演《拔萝卜》的故事。
(4)小结:老爷爷拔不动萝卜时,是我们小朋友帮助了他,老爷爷真高兴,他要谢谢小朋友。(“谢谢小朋友。”“不用谢”)你们帮助了老爷爷心理感觉怎样?(很开心)对,团结的力量非常大,所以我们遇到困难时也要团结起来,互相帮助。
2、设置情景:教师拿出两篮木珠,木珠中放有黄豆,请来5位幼儿,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1人,另一组4人,比一比哪一组的幼儿先将黄豆捡出来。
(1)两组幼儿同时捡黄豆,其余幼儿观看。
(2)哪一组幼儿捡的快?为什么?
(3)小结:因为第2组人多,所以他们就捡的快,团结的力量可真大呀。
(三)迁移经验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也需要很多人来帮助,才能将事情做得又快又好又省力呢?完成后,你心理的感觉怎样?
目标:1、通过观看哑剧表演,理解故事内容、含义,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2、尝试用各种方式学习互助与合作的技能,体验团结互助的成功和喜悦。
3、初步萌发集体主义情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