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奇偶性》说课设计(精选16篇)
《数的奇偶性》说课设计 篇1
一、说教材
《数的奇偶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在学习了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安排了多个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索和理解数的奇偶性,尝试运用“列表”和“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交流等能力。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时,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绝大部分学生愿意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内和全班范围内交流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三、说教法:
为适应数学学科“实践与应用”的需求,根据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节课我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策略,扶放结合,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和发现,使他们能自主的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1、 通过动手操作,运用列表法和画图法发现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2、运用观察、猜测、验证方法得出结论,探索加法中奇偶的变化的过程,在过程中发现规律。
五、说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并运用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六、说重、难点:
1、掌握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2、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七、说流程:
(一)、旧知回顾:
1、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
2、下面的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课件出示)
16 51 430 592 98 105
3、判断: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在此处设计导语:在我们研究的自然数中,可以把它们按奇偶性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数的奇偶性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活动课,继续探究一下有关“数的奇偶性”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南方的水乡,有很多地方的交通工具是船,有很多人以摆渡为生,请看王伯伯的船,最初小船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向南岸,不断往返。船摆渡11次后,船停在南岸还是北岸?
(1)探究小船所在的位置:
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分析。(生口答)
师:请同学们选出其中一种分析方法,把分析过程写在草稿纸上。
小组交流,汇报。
摆渡次数 船所在的位置
1 北岸
2 南岸
3 北岸
4 南岸
。。。 。。。
得出结论:奇数次停在北岸,偶数次停在南岸。
提示:如果最初小船在北岸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奇数次与初始位置相对,偶数次与初始位置相同。
出示问题:小船摆渡100次以后,停在哪里?为什么?
师小结并进行学法指导,刚刚同学们用列表法和画图法(板书)对小船的位置进行了探究,这两种分析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用到,你发现了吗?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把一些繁琐的问题简单化和直观化。
巩固训练:
试一试:探究杯口的方向:
师:把杯子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后杯子口朝下,翻动2次后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朝___。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吧。那翻动19次呢?
生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发散思维训练:
师:自然数奇偶性很有趣吧?那么刚刚我们利用杯子玩了个小游戏,你还能利用数的奇偶性的这一特点给同学们设计个小游戏吗?
生回答。
师小结:是的,我们可以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那么请同学继续观察和探究:看看老师出示的数有什么特点。
(2)探究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圆形和正方形里面的数有什么特点?(问:你发现什么?)
( ) ( )
出示研究一:
猜测:从圆中任意取出两个数相加,和是什么数?
验证:任意写出两个偶数,它们的和是偶数。(学生举例)师板书
结论:偶数+偶数=偶数(学生总结)师板书
(依次写出观察--猜测---验证―结论的探究方法)。
师生小结探究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方块中的奇数加奇数有什么规律。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有什么规律。
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并汇报发现的奇偶数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数学书p15第(7)题。
2、皮皮和牛牛在练习打球呢,皮皮先来,打一次后到牛牛那,打第二次到皮皮这,那打到第20次时球在哪边?
3、15个苹果两个小朋友分,若每个小朋友都分得奇数,能分吗?为什么?
4、有三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每次翻转2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杯口全部朝下,为什么?
5、小明的爸爸是1路公共汽车的司机。每天早上六点准时从牧羊场发车开往二马路,1个小时后又从二马路开往牧羊场。这样来回往返。 请问中午11:30小明要给爸爸送饭,应送到哪儿呢?
(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你用什么方法掌握了知识?
(3)学了这节课,你还想研究奇偶数的什么规律?
(五)拓展作业:
1、今天我们探究的是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那么减法中呢?乘除法中呢?数的奇偶性是如何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探究,好吗?
2、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数(“偶数”个)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数(“奇数”个)
八、说板书:
在板书中反映出本课的两个主要知识点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一是运用画图和列表法,通过摆渡活动得出的结论:初始位置 与奇数次相对,与偶数次相同。二是运用观察、猜测、验证探究出的奇数和偶数在加法中的变化结论。具体如下:
数的奇偶性
画图法 列表法 初始位置 与奇数次相对
与偶数次相同
观察
猜测
验证
结论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数的奇偶性》说课设计 篇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并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掌握数的奇偶性特征。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一次性纸杯、硬币、课件等。
教学过程环节设计:
一、创设情境,产生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有一位家住在河南岸,以摆渡为生的船夫,想请我代他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帮这位船夫解决一下呢?
(愿意)
课件出示情境图和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到新知探究中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分组活动,动手操作,感受奇偶性,建构数学模型。
1、活动一:
讨论:船夫将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
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式探究。小组汇报时,展示表格或示意图,全班交流。
2、活动二:
一个纸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翻动19次呢?100次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汇报结果。
师:同学们,如果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并用硬币操作验证自己的结论。
3、活动三:
讨论:加法中数的奇偶性与结果的奇偶性。
课件出示填有偶数的图形,奇数的正方形。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先猜一猜结果,再举例验证)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师板书:)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加法中加数与和的奇偶性特点。培养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再实践验证的数学习惯,发展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注重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课堂,让学生经历数学模型建构的全过程。
三、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1、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xx: 11387+131:
268+1024: 46786+25787:
6007+8997:
2、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个杯子怎么办?
……(学生小组合作)
完成后,汇报反馈。
3、数学游戏。
规则如下:用骰子掷一次,得到一个点数,以 A点为起点,连续走两次,转到哪一格,那一格的奖品归你。
谁想上来参加?
……(学生玩游戏。)
这样玩下去,能获得奖品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采用层层推进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从生活实际中寻找数学问题,能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如果将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几次?
板书设计:
数 的 奇 偶 性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数的奇偶性》说课设计 篇3
1.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
数形结合就是用图形与数联系起来,通过图形,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用多种感觉器官充分感知,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联想。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理解数学概念,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2.实践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
在新课标理念下,依据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刺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让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例如:在探索前,通过学生剪一剪、拼一拼、补一补等活动,观察能否拼成长方形的手段来认识这一特性,避免数与数抽象枯燥的比较。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创设一些机会,让学生全面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自主、平等、开放地去探索,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在做中学,做中发现创造。
3.联系生活,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数的奇偶性》说课设计 篇4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问题。所以在上《数的奇偶性》一课时,我觉得,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成了这节课关键。在这一点上我下了很大功夫。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学生能够感觉得到的情景――旅游。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一定去过笔架山吧!今年夏天,老师也去了一次笔架山,可不巧,海水淹没了天桥,我只好坐船上山了,这些船从北岸到笔架山,在从笔架山回到北岸,不断往返,老师选了一条船,买了往返船票(边说边在黑板上画简图),老师在回来时,想正好到达山下时,船也正好到山下,船摆渡10次后,还是11次后,我赶到山下,能正好坐上船啊?
这个问题情境,不仅展现了本节课知识,而且接近学生的生活。同时让学生感到提出的问题也是生活的需要,这个情境中的事物,学生也很熟悉,觉得很有意思,很亲近,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兴致盎然的主动投入到思考当中来。
这个情境的创设,也正是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到数学,同时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这个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到可以应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升华――引导学生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去发现规律。
在这部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翻硬币练习。另一个是教室关灯问题,这些练习,很有生活性,不是枯燥的,而是很有情趣的,学生很用以接受,乐于思考。
在这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数的奇偶变化规律中,我设计了一个有奖游戏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去探讨问题,从而发现规律。游戏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玩过有奖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奖游戏,游戏规则是:掷色子,掷到几,就从转盘上的数下一格向前走几,走到有奖的格子奖品就归你了。
学生在游戏几次后就会发现这个游戏是不能赢得,是个*,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就会很自然的在学生头脑中产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了问题,再引导学生去研究这个问题,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学生感受到思考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信心在增强。
在应用数学中,我还是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素材,设计了这样个练习:
小华买了一支铅笔,两块橡皮,付了两角钱,售货员阿姨找给他3角钱,小华知道橡皮、铅笔单价都是整角,而且铅笔是4角钱一支,他马上对售货员说:“阿姨,你把账算错了。”你知道,小华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吗?
这节课,我重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生活,学习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课上学生的反应很好,课后几位老师又逐一加以点评,在设计上给与了肯定,自己也进行了反思,感到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最主要的是应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处理好课堂生成的随机情境,加强对学生及时准确恰当的评价。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地钻研,使自己的教学上个新台阶。
《数的奇偶性》说课设计 篇5
“数的奇偶性”一节内容,我的设计思路是:多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探索方法;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和趣味性。为此,我的教学目标定格为: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后,教研组组织了所有老师评课。老师们各抒己见,既肯定了我的教学风格,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让我受益非浅。我也及时的自省,在不同层面上进行了思考。
1、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不能没有目的性的为了游戏而游戏,应该在游戏中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启发。本节课,我一共设计了两两结对入座的游戏、翻杯子游戏、“开心乐”等三个游戏,都是结合了教学内容而安排的,第一个游戏重在感受数的奇偶性,第二个游戏重在应用数的奇偶性,第三个游戏重在解释数的奇偶性,游戏的重心最后都落到了“数的奇偶性”上,因此起到了预想的效果。
2、现行的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挖掘空间,课前的准备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容量。本节课,教材上仅有两个活动和两个“试一试”,练习几乎没有,两个活动的探索过程也非常简单,学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课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将“翻杯子游戏”和“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进一步拓展,并增加了一些练习,使内容更加丰满,但是练习的典型性、层次性仍然不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3、新课后的应用新知,不能单纯的是例题的改版,还应该有所变化,有所突破,注入新的元素,这样才能让学生灵活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这节课中,我所设计的练习就过于程式化,没有跳出固有的“圈”,顺向思维练得多,逆向思维练得少,学生很难推陈出新。
4、数学课上的板书必须要能诠释重点,疏通难点。我在这堂课上的板书做到了前者,而疏漏了后者。“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是本节课的重点,我特意将探索结果板书罗列了出来;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不完全归纳的思维过程,本是难点,但我没有把算式板书出来,就有点“空对空”的感觉了。
以上仅是我现有的一点感触,我想,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和学生的不断磨合,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的问题等着我去解决,我会以的状态去迎接每一次的挑战。
《数的奇偶性》说课设计 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3、在活动中培养等毛生的观察、推理和归纳能力。
4、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规律,感受数学内在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数字卡片,盒子,奖品。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提问或列举等形式,复习奇、偶数的意义。)
活动1:数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激趣导入。
清早,笑笑第一个走进了教室,像往常一样把门打开后就去开灯,结果灯未亮,于是,他自言自语地说了声“停电了”就走到座位上坐下。不一会儿,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了教室,看到教室里光线有些暗,都下意识地伸手去按电灯开关,却都像笑笑一样无奈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你知道第11个同学按过开关后,“开关”是打开的还是关闭了?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汇报交流。
方法:用文字列举出开、关的情况
开、关;开、关;开、关;开、关;开、关;开、关……
让学生数数,直观地发现第11个人按过开关后,开关是打开的。
2、增加人次,深入探究。
如果是第47个同学或第60个同学进去,用列举的方法判断“开关”的开、关情况还方便吗?你还能想出什么好方法?
3、第二次汇报交流。
投影下表:
用列表的方法启发学生总结规律并作答:当人数是1、3、5、7……的时候,开关处于开启状态,而当人数是2、4、6、8……的时候,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即,进来的是奇数个同学时,开关被打开;进来的是偶数个同学时,开关被关闭。因为47是奇数,开关被打开;108是偶数,开关被关闭。
(三)巩固应用。
1、看书学习并解决小船的靠岸问题。
2、解决杯子上下翻转,杯口的朝向问题。
3、举例说说数的奇偶性还能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四)活动小结。
当一个事物只有两种(运动或变化)状态时,运动奇数次后,状态与初始状态相反,运动偶数次时,状态与初始状态相同。
活动2:探索奇、偶数相加的规律。
(一)有奖游戏。
1、出示分别装有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的两个盒子。宣布游戏规则:从自己喜欢的盒子里任意抽取两张卡片,如果卡片上两个数的和为奇数,你就可以领取一份奖品。
2、游戏开始。部分学生按规则抽取卡片,并将卡片上两个数相加的算式及得数写在黑板上。上来的同学无一人获奖。
3、引发思考。
师:是你们运气不好,还是其中隐藏着什么秘密?想一想:如果继续抽下去,你们有获奖的可能吗?
4、发现规律。
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很快发现其中的“秘密”:两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两个偶数相加和也是偶数。如此抽取卡片,永远无法获奖。
5、举例验证。
6、修改游戏规则。
(1)师:现在同学们已经发现了不能获奖的原因了,那么,你能不能修改游戏规则,保证你们能够获奖呢?
(新规则:在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两张卡片上数的和是奇数可获奖。)
(2)请学生按修改后的规则试抽几次,并发奖以资鼓励。
(3)举例验证:奇数+偶数=奇数
(二)总结奇、偶数相加的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不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xx 11387+131 268+1024
2、把5颗糖(全部)分给两个小朋友,能否使每个小朋友都分到偶数颗糖?奇数颗呢?结果是什么?
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数的奇偶性》说课设计 篇7
设 计 者:杨羽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南二校
指导教师:孙湘文 沈阳市教育研究室
殷 杰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小学教研室
童 琳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南二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五年级数的奇偶性(活动2)研究加减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2.教材编写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一单元最后一个专题活动――数的奇偶性(活动2)。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数的认识及四则运算。在本单元中又认识了倍数和因数,学习了 2、3、5的倍数的特征等。通过数的奇偶性(活动1)的学习,了解到奇数和偶数在自然数序列中的排列规律。在此基础上,数的奇偶性(活动2)的内容,主要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由于这一单元的概念较多,前后联系又很紧密,知识的抽象与严谨性十分鲜明。因此在单元最后,安排这一专题探究活动显得十分重要,它既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学“活”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的乐趣。
3.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公理化与结构思想。
4.我的思考
本节课主要教学数的奇偶性(活动2)的内容,通过教学,在知识方面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加减运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数学方法的提升方面,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测 ―方法验证―实践应用”这一研究过程,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展示思维过程与方法的平台。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讲,难点并不在于在运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的掌握,而在于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贯穿于全程的数学思想的渗透与方法的运用。
能够通过本节课教学,引导学生能够有目的地、主动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从纷繁的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通过巧妙的论证,从而建构出规律性的知识内容,并再次在实践中检验规律这是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才是衡量教师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学生本堂课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本堂课对知识点的呈现方式,是以学生猜测和验证后的结论为主,着力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是用什么方法发现并验证规律的,我们又应该怎样运用规律等一系列问题。归结起来,还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而本节课的知识点,就可以更概括的、巩固和清晰的知识表象,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得到了更动态的纳入。同时在以后新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将会朝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
我班大多数学生对数学饶有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不够全面仔细,有一定的分析交流能力,但在归纳能力上比较欠缺。小组合作和交流时,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也愿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并逐渐学会了怎样倾听别人的发言,课堂关注程度较好。
数学思想正在逐步建立,在思考问题时,能够先考虑到根据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依据已有经验和能力,选用恰当的方法。
学生对已有掌握比较扎实,尤其是对基础知识,概念、法则理解比较准确,头脑中的认知体系比较完整。大部分同学的语言比较精炼,善于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素养在不断提高中。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通过上节课对数的奇偶性(活动1)的学习,学生经历了运用列表法、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的探究过程,发现了当一个事物只具有两种状态时,运动奇数次后,状态与初始状态相反,运动偶数次时,状态与初始状态相同的规律。并对生活中常见的“坐次问题”“翻杯子”“掷硬币”等有趣的数学现象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是在旧知识上进行的衍生,是在加减运算中数的奇偶性规律的进一步探究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在验证猜想过程中,方法的抽取。
高度概括总结出来的规律,使之可以更凝练的方式纳入学生的知识体系。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我班大多数学生喜欢提问题。当一个问题提出后,积极的思维活动随之也开始了。如它是怎么发现的?怎么证明它的结论是对的?它的公式是什么?使用它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我能否用其他办法推出?……为了解开自己内心疑团而进行的学习是最令他们感兴趣的。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能带给大多数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愿意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内和全班范围内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师生、生生有效的对话,激发思维的碰撞,通过关注别人的发言,来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内容的不同,如公式,图形,规律,概念的学习,选择恰当的学法。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总结出加、减法运算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了解奇偶性不同的两个数相加、减,结果为奇数,奇偶性相同的两个数相加减,结果为偶数。
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变化过程,在活动中体验探究方法,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分析、讨论、归纳、应用,以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在加减法运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通过多样练习,感受数的奇偶性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数学小游戏,体会数的奇偶性在生活各个领域比较广泛的应用,从而激发对数学的热爱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探究,体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数学规律,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增强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通过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交流。
四、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活动一: 活动导入 初步建模 1、提出任务: 最近我校周边的许多小商贩为了招揽生意,纷纷搞起了购物摸奖活动。规定凡是在他们那购物的同学,都可以得到一次摸奖的机会。而且奖品还很丰厚。许多同学纷纷慕名而去。可是几天下来,没有一个同学中奖。这里面一定隐藏着什么秘密。今天老师把问题带到课堂上来,我们大家一起研究研究。 2、组织活动:摸彩奖现场重现。 规定:抽奖同学分别从粉色盒和绿色盒里各抽一个球,然后把它们相加算出结果,找到转盘中相应的数字,打开就知道中不中奖了。 (教具:两个不同颜色的抽奖盒,转盘) 3、学生摸球,猜测揭秘。 粉盒里装的都是偶数,绿色盒里装的都是奇数。奇数+偶数=奇数。而转盘上奇数都不中奖。 4、提出问题:偶数+奇数是不是等于奇数? 5、独立验证:学生汇报 6、提出研究方向: 上节课,我们通过研究,知道了自然数是按照奇偶相间的规律排列的,这节课,我们还发现在运算中,也存在着数的奇偶特性。今天我们就来继续深入地研究“数的奇偶性。”(板书)(出示课题:数的奇偶性)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纷繁的生活现象中,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经历“猜想―验证―形成规律”的初步过程,体会数学规律发现与形成的科学方法,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8分
活动二: 运用模型 深入探究 1、提出研究的问题。
“数的奇偶性”研究的范围很广,我们还可以研究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教师板书) 2、学生提出猜想。
对提出的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猜想。 3、组织验证:
上面这些只是我们一个初步的猜想,到底正不正确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利用研究表格在小组里分工合作进行验证。动笔之前要想清楚,要运用什么方法怎么进行验证。
4、学生自主验证,小组交流。
5、组织全班交流,形成规律。
(学生把板书补充完整)
6、方法提炼。
现在我们一共探索出七条规律,你有什么好办法把它们记下来?(学生提出方法)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会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测―方法验证―实践应用”这一研究过程,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 采取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展示思维过程与方法的平台。 方法的有效训练,有利于学生归纳能力的提升。 20分
活动三:拓展延伸 解决问题
练习一:在课的一开始,同学们都没能抽中奖品,现在老师有个想法,我们来重新做一次,这次要求每个抽奖的同学都能中奖。
(同学提出方案)
谁能够不改变这张图的中奖分布规律,不改变盒子里装的数字,重新设置抽奖方式,保证抽奖人一定中奖。
(学生说抽奖方式,老师验证。)
设计意图:贴近生活,通过游戏再设计,巩固新知,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练习二:学习了数的奇数性,对提高我们计算的准确性很有帮助。
(1)判断算式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23+689=813
6001-498=5502
34.21+17.26=52.47
(学生说清依据和判断思路)
(2)判断结果的奇偶性,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002+18
1002+18+70
1002+18+70+104
1002+18+70+104+32
你有什么发现?
207-13
207-13-11
207-13-11-43
207-13-11-43-25
207-13-11-43-25-49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主判断,发现规律并用简练的数学语言归纳)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寻找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习“有用的数学”在新知识基础上,衍生出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发展。思维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练习三:淘气跟笑笑要同学们帮忙分苹果
(1)15个苹果两人分完,笑笑要奇数个,淘气也要奇数个,行吗?
(2)要有多少个苹果才能同时满足他们的要求?
(3)老师也来参加分苹果,我们三人都分奇数个,可以吗?(学生发散思维,提出不同思路)
设计意图:贴近生活,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练习四:小华在买东西的时候也遇到了问题,请看看是什么问题?
小华买了四支水性笔,付了五元钱,售货员阿姨找给他的都是硬币,小华发现在找回的硬币中除了一元的,还有一枚一角的.他知道水性笔的价钱是整角,于是他马上对售货员说:“阿姨,你把账算错了。”你知道,小华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吗?(学生自主思考,回答)
数学游戏: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学游戏也是关于数的奇偶性的相关知识的。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翻杯子的游戏。
1、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一次,杯口朝下。翻动两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翻动100次?105次?
(学生回顾旧知,总结规律)
2、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学生独立思考)
3、那如果是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几次?
(学生运用类推,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
动四: 联系生活展望发展
数的奇偶性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应用。一般我们认为,如果一个事物只有两种状态时,如是上与下,正与反,开与关,通与断……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联系数的奇偶性来考虑。 拓展学生视野,将课堂数学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知的兴趣。 1分
五、教学效果评价
以课堂观察、课下访谈为主要手段,综合评价、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1、课堂观察:本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涨,学习态度非常积极。在揭秘摸奖秘密的环节中,大部分同学能够克服以前存在的观察不认真的毛病,注意到抽奖盒中数学之和与中奖转盘中奖品分布之间的关系,并能充分利用老师精心布置的“抽奖记录表”,进行有根据的猜测,体现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进步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能够能简练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很多同学都能自觉地将听到的比较好的思路记录在自己的验证卡上,做到了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体现了学生不仅愿意倾听,更学会了如何倾听。而这样的小组合作,抛却了形式上的热闹,更关注的是学生间思维的激烈碰撞,使学生真正沉浸到研究的乐趣之中。
在全班交流的环节里,学生不再局限于讲给老师听,而是真正面对全体同学,讲给同学听。倾听的同学也能积极参与到与发言同学的交流中来。动态的提问,评价自己组的方法,评价别的小组的思路,综合评价几个小组的思路,换个角度说别人的思路等,这些在生生、师生平等交流中有效的思维碰撞,使课堂充满了生成的美丽。
本节课实践应用环节,考查了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驾驭能力。从生活中提炼的数学问题,引发了学生极大的积极性,分苹果,买文具,翻杯子等,许多贴近生活的问题,学生都能自觉地运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做到了学以致用。 2、课下访谈:课下,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印制成调查问卷,请同学填写。
(1)本堂课你最喜欢哪个环节?为什么?
课 堂 环 节 摸奖揭秘 验证猜想 全班交流 实践应用 喜欢某环节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百分率 70% 50% 60% 70%
70%的同学表示,喜欢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两个环节,摸奖发现问题的导入环节和将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环节。普遍认为这两个环节与生活联系紧密,同学可以通过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和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这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60%的同学喜欢小组讨论和汇报环节。认为这个环节给学生很自由的空间,学生感到在很平等的气氛中交流,自己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通过课堂交流,自己有了展示思想和才能的舞台。并且通过倾听别人的发言可以使自己的思路更开扩。
项 目
学到知识
学会方法
增长能力
解决问题
占全班同学的百分率
70%
80%
80%
70%
这堂课你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3)你觉得这堂课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有40%的同学没有填写,40%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思路仍然不够开阔,听了别的组同学汇报,使自己的视野开阔了。以后要努力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开拓思路。
30%的同学认为,大部分数学知, 识与生活的联系都很紧密,在学习每一课前,如果能象学语文课文一样,先做好充分的预习,尤其是要到生活中去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学,那么自己的学习会更有效了。
3.我的反思:
通过课上观察和课下访谈,我对本堂课教学效果有了客观的认识。
由于课的预设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特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切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此本节课学习兴趣十分高涨,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很高。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间思维的有效碰撞,使本堂课充满了研究的气氛。学生的思维在高度运转中,激碰出思维的火花,生成的美丽层出不穷。
学生会倾听,能够从交流中取长补短。多样灵活的生生、师生交流,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在四十分钟内始终保持最佳。
在规律的探究过程中,数学的思想方法贯穿于始终。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测―方法验证―实践应用”这一研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升。本节课的知识点,就可以更概括的、巩固和清晰的知识表象,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得到了更动态的纳入。
《数的奇偶性》说课设计 篇8
教学内容:教材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 ,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
1、游戏:换座位
首先将全班39个学生分成6组,人数分别为4、5、6、7、8、9。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
(游戏后学生发现4人、6人、8人一组的均能按要求换座位,而5人、7人、9人一组的却有一人无法跟别人换座位)
2、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能很直观的找出原因,并说清这是由于4、6、8恰好是双数,都是2的倍数;而5、7、9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
(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正是引出偶数、奇数的时机)
3、小结:交换位置时两两交换,有的小组刚好都能换位置,像4、6、8、10……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偶数;而有的小组有人不能与别人换位置,像5、7、9……不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奇数。
学生相互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奇数,怎样的数是偶数。
二、猜想验证,认识奇偶性
活动1
(1)出示题目和情景图:小船最初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向南岸,不断往返。
(2)提出问题: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
(3)探究活动
学生可能会运用数的方法得出结果,不一定正确。
师:小船摆渡100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你会怎样做?能保证正确吗?
引导学生运用策略:①列表法;②画示意图法。
三、实践操作、应用奇偶性
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现在要用这些特性解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
1、试一试
(1)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一次,杯口朝下。翻动两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翻动19次?105次?请尝试说明理由。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奇数次朝下,偶数次朝上。
师: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2)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个杯子怎么办?(学生:小组合作)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
反馈:有一小部分学生说能,但是上台展示,要么违反规则,要么无法进行下去。
引导感受: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每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杯子数的奇偶性,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发现
交流:一开始杯口朝上的杯子是3只,是奇数;第一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变为1只,仍是奇数;再继续翻转,因为只能翻转两只杯子,即只有两只杯子改变了上、下方向,所以杯口朝上的杯子数仍是奇数。由此可知:无论翻转多少次,杯口朝上的杯子数永远是奇数,不可能是偶数。也就是说,不可能使3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学生再次操作,感受过程,体验结论。
2、活动2
出示两组数: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正方形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1)学生独立猜想,完成“试一试”,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统一意见进行验证(要求:验证时多选几组进行证明)。
如果两个数相减呢?如果是连加或连减呢?
汇报成果:
(1)奇数 奇数=偶数 (2)奇数-奇数=偶数 (3)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个)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个)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学生的举例可以引导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
(2)运用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 + 20xx:_____ 46786-5787: _____ 11231+2557+3379+105:
11387 + 131: _____ 60075-997: _____ 335+7757+223+66789+73:
268 + 1024: _____ 9876-5432: _____ 2+4+6+8+10……+998+1000:
3、游戏。规则如下:用骰子掷一次,得到一个点数,以A点为起点,连续走两次,转到哪一格,那一格的奖品就归你。谁想上来参加?
学生跃跃欲试……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谁不想参加呢?为什么?
生:骰子始终在偶数区内,不管掷的是几,加起来总是偶数,不可能得到奖品。
是呀,这是老师在街上看到的一个*,他就是利用了数的奇偶性专门骗小孩子上当,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由说。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那如果是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几次?
教学反思:
踏入七中育才(东区),心情就像这九月的天气一样时阴时晴。教学的压力,学生的现状,迫使我不得不放下我原有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策略,尽快适应这所学校紧张的氛围。
听说学校要组织青年教师公开课比赛,我第一个报了名,旨在让其他老师给我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提高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最后定于第三周完成我的展示。
我上的是五年级数学“数的奇偶性”一节内容。报名后,我便积极的着手准备,钻研教材,查阅资料,设计程式,制作课件,并虚心请教了同教研组的余加秋老师和刘红敏老师,征求了他们的意见。
我的设计思路是:多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探索方法;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和趣味性。为此,我的教学目标定格为: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此基础上,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
通过两两结对入座的游戏引出数的奇偶性
二、猜想验证,认识奇偶性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运用策略:应用列表法和画示意图法探索数的奇偶性。
三、实践操作、应用奇偶性
1、翻杯子游戏。
2、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通过学生独立猜想,小组内交流,统一验证,巩固练习,让学生自主获取新知。
3、游戏“开心乐”,运用数的奇偶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课后,教研组组织了所有老师评课。老师们各抒己见,既肯定了我的教学风格,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让我受益非浅。我也及时的自省,在不同层面上进行了思考。
1、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不能没有目的性的为了游戏而游戏,应该在游戏中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启发。本节课,我一共设计了两两结对入座的游戏、翻杯子游戏、“开心乐”等三个游戏,都是结合了教学内容而安排的,第一个游戏重在感受数的奇偶性,第二个游戏重在应用数的奇偶性,第三个游戏重在解释数的奇偶性,游戏的重心最后都落到了“数的奇偶性”上,因此起到了预想的效果。
2、现行的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挖掘空间,课前的准备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容量。本节课,教材上仅有两个活动和两个“试一试”,练习几乎没有,两个活动的探索过程也非常简单,学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课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将“翻杯子游戏”和“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进一步拓展,并增加了一些练习,使内容更加丰满,但是练习的典型性、层次性仍然不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3、新课后的应用新知,不能单纯的是例题的改版,还应该有所变化,有所突破,注入新的元素,这样才能让学生灵活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这节课中,我所设计的练习就过于程式化,没有跳出固有的“圈”,顺向思维练得多,逆向思维练得少,学生很难推陈出新。
4、数学课上的板书必须要能诠释重点,疏通难点。我在这堂课上的板书做到了前者,而疏漏了后者。“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是本节课的重点,我特意将探索结果板书罗列了出来;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不完全归纳的思维过程,本是难点,但我没有把算式板书出来,就有点“空对空”的感觉了。
以上仅是我现有的一点感触,我想,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和学生的不断磨合,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的问题等着我去解决,我会以的状态去迎接每一次的挑战。
《数的奇偶性》说课设计 篇9
一、说教学内容及农远资源说明。
《数的奇偶性》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最后一课时;是在学生掌握奇数、偶数特点等知识基础之上的一次延伸;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一次尝试。因此,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目的主要是帮助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种数学研究方式。农远资源我主要应用于课前的情境创设;教学中对学生体验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数学研究方式的辅助;以及学生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中的游戏等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
我从知识与技能角度确立目标一: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从过程与方法角度确立目标二: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并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掌握数的奇偶性特征。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确立目标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感悟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提高推理能力。
三、说设计理念及农远资源的辅助使用。
本课我是四个方面进行设计的。
第一,我从故事引入,创设一个以摆渡为生的船夫想请学生们帮他解决一个问题这一情境。学生遇到这样一个以前从未见过的问题,便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情境创设中,多媒体资源的辅助使用,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牢牢地把学生吸引在对未知内容的探究之上了。
第二,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感受数的奇偶性,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经历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研究方式。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安排三个活动,层层推进,帮助学生学习。
活动一:对于船夫提出的划11次船在南岸还是北岸这一问题,我组织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全班汇报交流时,利用媒体展示“列表”、“画示意图”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活动二:让学生翻动自己准备的纸杯子,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同时让学生想若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再用硬币操作验证。安排这一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假设问题―猜想结果―再实践验证的数学研究习惯,发展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活动三:是让学生合作探究加法中数的奇偶性,让学生体验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研究方式。本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相互之间加强交流,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课堂。的使用有效的帮助学生建构出数学模型。
第三,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部分我安排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出示几个算式,让学生判断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这一内容在学生已有数的奇偶性特征这一数学模型经验之后,独立完成已经没有障碍。第二个内容是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这一内容是对前面同一问题的拓展,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奇偶性,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第三个内容,我安排的是一个游戏,也是一个实际问题,游戏是用骰子掷一次得到一个点数,从A点开始,连续走两次,走到哪一格,那一格的奖品归你。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明白无论掷几,走两次都是偶数,而奖品都在奇数区域里,所以不论怎样都不能获得奖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开其中的奥秘,获得情感体验。
第四,总结反思,交流收获,同时进一步拓展知识视野,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能力。
以上四步骤,让学生经历从情境创设到建构数学模型,再到运用模型解决解决问题三个阶段,三种层次。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媒体资源的辅助使用,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刻,教学效果更显著,完全实现了课前确立的教学目标。
《数的奇偶性》说课设计 篇10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问题。所以在上《数的奇偶性》一课时,我觉得,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成了这节课关键。在这一点上我下了很大功夫。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学生能够感觉得到的情景――旅游,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一定去过笔架山吧!今年夏天,老师也去了一次笔架山,可不巧,海水淹没了天桥,我只好坐船上山了,这些船从北岸到笔架山,在从笔架山回到北岸,不断往返,老师选了一条船,买了往返船票(边说边在黑板上画简图),老师在回来时,想正好到达山下时,船也正好到山下,船摆渡10次后,还是11次后,我赶到山下,能正好坐上船啊?
这个问题情境,不仅展现了本节课知识,而且接近学生的生活。同时让学生感到提出的问题也是生活的需要,这个情境中的事物,学生也很熟悉,觉得很有意思,很亲近,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兴致盎然的主动投入到思考当中来。
这个情境的创设,也正是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到数学,同时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这个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到可以应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升华――引导学生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去发现规律。
在这部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翻硬币练习。另一个是教室关灯问题,这些练习,很有生活性,不是枯燥的,而是很有情趣的,学生很用以接受,乐于思考。
在这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数的奇偶变化规律中,我设计了一个有奖游戏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去探讨问题,从而发现规律。游戏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玩过有奖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奖游戏,游戏规则是:掷色子,掷到几,就从转盘上的数下一格向前走几,走到有奖的格子奖品就归你了 。
学生在游戏几次后就会发现这个游戏是不能赢得,是个骗局,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就会很自然的在学生头脑中产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了问题,再引导学生去研究这个问题,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学生感受到思考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信心在增强。
在应用数学中,我还是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素材,设计了这样个练习:
小华买了一支铅笔,两块橡皮,付了两角钱,售货员阿姨找给他3角钱,小华知道橡皮、铅笔单价都是整角,而且铅笔是4角钱一支,他马上对售货员说:“阿姨,你把账算错了。”你知道,小华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吗?
这节课,我重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生活,学习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课上学生的反应很好,课后几位老师又逐一加以点评,在设计上给与了肯定,自己也进行了反思,感到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最主要的是应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处理好课堂生成的随机情境,加强对学生及时准确恰当的评价。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地钻研,使自己的教学上个新台阶。
《数的奇偶性》说课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 ,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 :
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
一、游戏导入 ,感受奇偶性
1、游戏:换座位
首先将全班45个学生分成6组,人数分别为5、6、7、8、9、10。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
(游戏后学生发现6人、8人、10人一组的均能按要求换座位,而5人、7人、9人一组的却有一人无法跟别人换座位)
2、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能很直观的找出原因,并说清这是由于6、8、10恰好是双数,都是2的倍数;而5、7、9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
(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正是引出偶数、奇数的最佳时机)
3、小结:交换位置时两两交换,刚好都能换位置,像6、8、10……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偶数;而有人不能与别人换位置,像5、7、9……不时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奇数。
学生相互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奇数,怎样的数是偶数。
二、猜想验证, 认识奇偶性
1、设置悬念、激发思维
现在我们继续来考虑六组人数:5人、6人、7人、8人、9人、10人,那么猜猜那些组合起来能够刚好换完?那些不能?
2、学生猜想、操作验证
学生独立猜想,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统一意见进行验证(要求:验证时多选择几组进行证明)。
汇报成果:
奇数 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个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个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学生的举例可以引导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
3、深化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2+4+6+8+……+98+100这么多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还是奇数?为什么?
三、实践操作、应用奇偶性
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现在要用这些特性解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
1、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一次,杯口朝下。翻动两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翻动100次?105次?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奇数次朝下,偶数次朝上。
2、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个杯子怎么办?(学生:小组合作)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
反馈:有一小部分学生说能,但是上台展示,要么违反规则,要么无法进行下去。
引导感受: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每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杯子数的奇偶性,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发现
交流:一开始杯口朝上的杯子是3只,是奇数;第一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变为1只,仍是奇数;再继续翻转,因为只能翻转两只杯子,即只有两只杯子改变了上、下方向,所以杯口朝上的杯子数仍是奇数。由此可知:无论翻转多少次,杯口朝上的杯子数永远是奇数,不可能是偶数。也就是说,不可能使3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学生再次操作,感受过程,体验结论。
3、游戏。
规则如下:用骰子掷一次,
得到一个点数,以A点为起点,
连续走两次,转到哪一格,那
一格的奖品就归你。谁想上来
参加?
学生跃跃欲试……如果继
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谁
不想参加呢?为什么?
生:骰子始终在偶数区内,不管掷的是几,加起来总是偶数,不可能得到奖品。
是呀,这是老师在街上看到的一个骗局,他就是利用了数的奇偶性专门骗小孩子上当,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由说。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那如果是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几次?
请同学们课后去尝试探索这个命题,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找人合作。
《数的奇偶性》说课设计 篇1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并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掌握数的奇偶性特征。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一次性纸杯、硬币、课件等。
教学过程环节设计:
一、创设情境,产生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有一位家住在河南岸,以摆渡为生的船夫,想请我代他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帮这位船夫解决一下呢?
(愿意)
课件出示情境图和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到新知探究中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分组活动,动手操作,感受奇偶性,建构数学模型。
1、活动一:
讨论:船夫将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
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式探究。小组汇报时,展示表格或示意图,全班交流。
2、活动二:
一个纸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翻动19次呢?100次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汇报结果。
师:同学们,如果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并用硬币操作验证自己的结论。
3、活动三:
讨论:加法中数的奇偶性与结果的奇偶性。
课件出示填有偶数的图形,奇数的正方形。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先猜一猜结果,再举例验证)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师板书:)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加法中加数与和的奇偶性特点。培养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再实践验证的数学习惯,发展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注重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课堂,让学生经历数学模型建构的全过程。
三、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1、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04: 11387+131:
268+1024: 46786+25787:
6007+8997:
2、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个杯子怎么办?
……(学生小组合作)
完成后,汇报反馈。
3、数学游戏。
规则如下:用骰子掷一次,得到一个点数,以 a点为起点,连续走两次,转到哪一格,那一格的奖品归你。
谁想上来参加?
……(学生玩游戏。)
这样玩下去,能获得奖品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采用层层推进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从生活实际中寻找数学问题,能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如果将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几次?
板书设计:
数 的 奇 偶 性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数的奇偶性》说课设计 篇13
一、说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4-15页《数的奇偶性》。《数的奇偶性》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数的奇数和偶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安排了几个不同的数学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变化规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探究规律的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主要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性规律,会利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发现小船开始状态在南岸,“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我将教材改为学生翻手掌,得出规律)对学生进行列表、画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活动二:主要是运用上面的奇偶规律探索数学计算中的奇偶变化规律。通过经历尝试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过程,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二、说学生分析
五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总结规律的经验,思维比较活跃。他们能随时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并能及时地总结自己的方法,在运用中积累经验。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极强,渴望发现规律。通过前侧,我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所学知识,我通过下面的教学,可以让大部分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形成认识,实现学习目标。
三、说学习目标
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计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3、在学习“数的奇偶性”的活动中,能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发现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下面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翻手掌),大家玩过了吗?其实在翻手掌中也有许多数学知识,你留心了吗?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翻手掌中获得数学规律,大家有信心吗?
二、探索新知
(一)、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奇偶性
活动一:师生互动,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发现规律(翻手掌)
1、让全体学生做游戏(翻手掌)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所有学生手心向下,然后依次手心向上还是向下,再把手心向下,这样来回翻。
2、思考你翻5次后,手心向下还是向上?
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要解决翻100次后你的手心向下还是向上?该怎么办?1000次、9999次怎么办呢?
(1)独立思考
(2)集体汇报交流
(3)老师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列表或画图。
4、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
翻奇数次后,手心朝 。
翻偶数次后,手心朝 。
5、学以致用:翻100次、1000次、9999次,手心向上还是向下?
6思考:只要确定第几次的位置,就能确定所有奇数次的位置?也就能确定所有偶数次的位置?
7、思考:有人说手心翻了999次后,手心向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8、同桌问一问:手心翻了次后,手心向,为什么?
活动二:扩展延伸、巩固所学
1、原来利用数的奇偶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1)请同学用手里的杯子,完成第14页的试一试 (课件出示: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朝 ,翻动19次后杯口朝 。尝试说说理由)
a、独立思考
b、集体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2)体会奇偶数的相对性
改变杯子开始状态杯口朝下,看有什么规律
质疑 :为什么刚才奇数次杯口朝下,现在奇数次的杯口确向上呢?
小结:因为每次的起点不一样。所以的奇数次位置也会发生改变。但我们只要记住第一次的位置,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能举出和今天学习的类似的例子吗?
(二)自主探究奇偶性在计算中的作用
1、出示下面的数,让学生判断圈里、方框框里的数各是什么数?
1、11、21、49、21、25、37、3、101、87
2、12、18、20、6、34、80、16、52
偶数 奇数
2、探究奇偶性的规律:
(1)你们从圆中任意选两个数相加或相减,我就能判断它们的和或差是奇数还是偶数?(不信或信)
想知道老师这么快说出来的奥秘吗?
(2)让学生从正方形中任选2个数相加或相减,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再写几组两个偶数相加减的算式,进行验证.
(4)得出结论:当两数都是偶数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偶数。
(5)如果从圆中任选两个数他们的和或差是奇数还是偶数?尝试验证并得出结论。
当两数都是偶数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偶数
(6)如果要使两个数他们的和或差是奇数,该怎么办?
个别学生可能说:我想从圆中任选一个数再从正方形中任选一个数,他们的和是奇数。
让学生尝试验证并得出结论当两数一个是偶数、一个是奇数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奇数
3、总结: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1)、对于确定的两个数,无论加法还是减法,运算后的奇偶性是一样的。
(2)、当两数的奇偶性相同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偶数;当两数的奇偶性不同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奇数。
4、考考你:完成数学书上15页第(7)题: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04 11387+131 268+1024
287-163 357-168 1024-268 1024-267
思考:你是怎样判断的?
5、你敢来挑战吗?
2+4+6+8+10……+998+1000
2+4+6+8+10……+998+1000+1
同学们学得很好,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小秘密。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1、小 小 编 辑
你能从我们天天翻看的数学书里发现有关数的奇偶性的问题吗?
a、独立思考。
b、集体交流。
打开和闭合书分别对应着翻的次数;奇数页在正面,偶数页在背面……
2、开关的秘密
一天晚上,淘气在家做作业时停电了,(此开关为一开一关)淘气按了12次开关,等到来电时,灯亮着还是不亮?假若按了201次开关呢?
(1)独立思考,同桌讨论。
(2)集体交流。
四、畅谈收获
你学到了什么?
五、实践作业的布置
判断结果的奇偶性,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07-13
207-13-11
207-13-11-43
207-13-11-43-25
207-13-11-43-25-49
板书设计:
数的奇偶性
列表法 画图法
上面
五、说课后反思
我的感受是:
1、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上课时创设一种学生探索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学生对游戏更感兴趣的特点。我设计了翻手掌的游戏活动,从课堂的效果看学生非常感兴趣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但在翻100次后,学生试过几十次之后,停下了,同学们的学习情绪逐步高涨,要急于发现规律。这时学教师适时抓住学生好奇的时机,提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的问题,这一提问适时地把学生引入到探究的问题中。
2、重视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用“经历尝试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解决奇数、偶数相加减的规律,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3、本节课,教材上仅有两个活动和两个“试一试”,练习几乎没有,两个活动的探索过程也非常简单,学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课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将“翻杯子游戏”和“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进一步拓展,并增加了一些练习,使内容更加丰满,但是练习的典型性、层次性仍然不够,还需要改进。
4、对于数的奇偶性的运用的举例有些不恰当。我应该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练习。
5、数学课上的板书必须要能诠释重点,疏通难点。我的板书太简单了。
6、我能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用我的态度影响学生的态度,让学生在乐中玩,玩中思,充分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
7、对学生适时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反思这堂课,我觉得应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可以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练习,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资源。还应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处理好课堂随机生成的随机情境,加强对学生及时准确恰当的评价。
《数的奇偶性》说课设计 篇14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7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 奇数。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变化过程,在活动重视学生体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小游戏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实践报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从生活中的摆渡问题,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杯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自然数包含有奇数和偶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数的奇偶性。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示图(右图)
小船最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
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
1、⑴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
⑵有人说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
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2、请任说一个摆渡的次数,学生回答在南岸还是北岸?
3、请学生画示意图和列表并观察。
4、想:摆渡的次数与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摆渡奇数次后,船在 岸。
摆渡偶数次后,船在 岸。
试一试
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反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朝 ,反动19次后杯口朝 。
1、想一想:翻动的次数与杯口的朝向有什么关系?
翻动奇数次后,杯口朝 。
翻动偶数次后,杯口朝 。
2、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活动二:
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正方形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圆中的数都是偶数,正方形中的数都是奇数
试一试:(投影)
三、巩固练习(投影出示习题)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
1、课本第17页“试一试”的题目。
2、优化作业
《数的奇偶性》说课设计 篇15
一、教材与学生
1、教材
《数的奇偶性》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数的奇数和偶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这个知识才刚刚从中学数学,或小学奥数系列进入教材学生不熟悉,教师也陌生,我就想,能否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奥数并不神秘,同时能在快乐中去学有价值、有难度的数学。
2、学生
五年级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交流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但基础的差异,环境的不同,后天开发的不等,故我在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同时,准备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动手探索。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中自然认识奇数和偶数;掌握数加减的奇偶性;
2.运用设疑――猜想――验证―运用的教学模式,培养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3.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思考、学习,增长数学兴趣和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三、教法和学法
主要是自主探究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
1、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并全程参与。
我想,什么也不能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这里我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我感冒了。不想说,也不想动,就说:孩子们,今天讲台就交给你们了,我就是一个擦黑板工。同学们笑了,尽管我讲的是租船和租车的复杂问题,但孩子们讲的头头是道,写的一丝不苟。为什么不在适当的时候把课堂还给学生呢?!
2、大胆开放,抛弃束缚。
我的教学不想拘泥于一点,不想修建一个房屋让孩子们在里面玩,在思维的国度,应该是平等的,自由的。这难道不是北大的思想吗?开放式教学不是我们北大附中的精髓吗?
因此我打破了教材的局限,设计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四、教学设计和思路
(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
1、游戏一:6只小鸭子、5只蝴蝶找伴
2、游戏二:转轮盘
(1)讲要求:指针停在几上就再走几步;
(2)独白:
A、请他们全班去吃饭,地方吗
B、学生开心极了,当听到是东方饺子王………一片赞叹。
C、结果: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有的指责我―骗人
(我―我怎么骗人了?)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如果游戏一是感知数的奇偶,开始了微笑,那么游戏二就彻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笑声中,叹息声中,在失败中开始了思索,在思索中寻找答案。
(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正是引出偶数、奇数的最佳时机)
3、板书课题,加以破题,加以过渡。
(二)猜想验证,认识奇偶性
1、为什么没有人中奖呢?(学生猜想,教师板书)
2、真的是这样吗?(教师加以验证)
(我在验证的同时,表扬学生达到了一年级水平,二年级的高度,三年级的容量,学生在笑声中体验了愉悦,在开心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能力)
(而在我展现了验证的过程后,开始表扬自己,这个人多帅,多聪明,像不像我――――――,哈哈不服气,你来呀!?)
(三)大胆猜想,细心求证
1、独立来写(写出了加法,又写出了减法,我提示―有没有乘除呢?)
2、小组合作验证纠偏
3、小组展示(满满的一黑板,加减乘除都有。而且欲罢不能,我就在表扬学生的基础上,圈出我们今天应该掌握的加法的奇偶性。)
(四)坡度练习,层层加深
1、填空
2、判断(这些内容,由浅入深,由难及易,层层推进)
3、填表(着重讲解了这一道题―因为它是例题,我把填表作为要点,学会观察与思考,从而得到规律。)
4、动手(有动脑的,动口的,这里的翻杯子就是动手了。)
五、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2、思考题
那如果是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几次?
《数的奇偶性》说课设计 篇1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4到第15页
教学目标:
1、 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 经历探索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发现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难点:使学生应用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具学具:
抽奖箱,转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进而引出新课课题
师:同学们,上课前先做个游戏,大家都知道我们班一共有8个小组,现在听好老师的口令开始做游戏,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偶数组的同学请举起左手。
生:……
师:奇数组的同学请举起你的右手。
生:……
师:看来大家对奇数和偶数已经掌握,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大家信心十足,就让我们进入本节探索的内容:数的奇偶性(板书)。
二、 开展活动,总结规律
活动1:数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今天早上上课前,有位同学让我帮帮忙,大家帮他解决好不好?他遇到什么难题呢?请看屏幕(播放投影)。
师:他遇到的难题是:有一天晚上,小明开灯做作业,本来拉一次开关,灯就应该亮的,但是他连拉7次开关,灯都没有亮,后来才知道是停电了,你知道来电的时候灯是亮着还是不亮呢?(提示开始时灯是关闭的)
师:大家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一下。(师巡视)
师:好,现在,我们找同学说一下他是怎么想的?
生:用文字列举出开、关的情况:开、关,开、关,开、关,开、关,开
生:我是用画图法(黑板上展示)
开的
次数
1
2
3
4
5
6
7
开关
情况
开
关
开
关
开
关
开
师:好,现在大家思考一下,发现有什么规律?(前后4个人讨论一下)。(教师巡视)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奇数次时,开关处于开状态;偶数次时,开关处于关闭状态。(老师板书)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现在问拉47次和108次,开关处于什么状态?
生:47次处于开的状态,108次,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师:同学们真棒,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帮助别人解决实际问题!(老师提醒:千万别连续开关灯,这样既浪费又危险!能不能做到?)
活动2:生动化的活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师:同学们,还想玩游戏吗?
生:想
师:好的,拿出杯子,听老师要求:(投影)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那翻动10次,杯口朝什么方向?翻动19次,杯口朝什么方向?(片刻后)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10次,杯口朝上,19次,杯口朝下
师:能总结规律吗?
生:偶数次时,杯口朝上;偶数次时,杯口朝下
师:通过这2个例子,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规律:变化偶数次时,与开始状态相同;变化奇数次时,与开始状态相反。(板书)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
活动3:探索奇、偶数相加的规律
师:大家真棒,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为了鼓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2个抽奖箱,可不是随便抽的哦,听老师的规则,(投影)装有奇数和偶数2个箱子,你可以从自己喜欢的盒子里任意抽取2张,如果2个卡片上的2个数的和是奇数,你就可以上来转转盘,转盘停在哪,那的奖品就是你的哦!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来?(上来5个人,没有一个人有转转盘的机会)
师:是他们的运气不好吗?还是这里面隐藏着秘密??想一想,如果继续抽下去,有转转盘的机会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板书)。
师:现在大家发现了原因,你能不能修改一下游戏规则,保证能有转转盘的机会呢?
生:在2个盒子里各抽取1张,2张卡片的数字之和是奇数
师:是这样的吗?找同学验证一下
师:还真是,奇数+偶数=奇数(板书)。
三、 实践、练习
师:同学们真优秀,还敢挑战吗?
生:敢
师:真棒,请打开课本第15页,做一下填空题
四、 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数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其它问题能解决吗?掌握好规律,就能。老师希望大家能多动脑筋,利用所学知识去发现、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