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历史教案设计 > 欧洲宗教改革(精选6篇)

欧洲宗教改革(精选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欧洲宗教改革(精选6篇)

欧洲宗教改革 篇1

  欧洲宗教改革【学习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殊地位以及天主教对欧洲民众生活产生的影响。

  2、结合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障碍的相关史实,认识欧洲宗教改革必要性。

  3、通过探究“异端”一词的内涵,理解宽容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4、认识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

  5、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及影响,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6、理解卡尔文“先定论”宗教思想的内涵和意义;了解卡尔文日内瓦教会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7、了解英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对英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

  8、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点击】

  赎罪券、宗教“异端”、“九十五条论纲”、“因信称义”、先定论、英国国教【自学评价】

  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1、11世纪末,天主教会内部进行了改革,首先建立了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__________制度;12世纪初又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__________,12世纪末,迫使英、法、德等国的________臣服于教会的权威;同时还组织________对近东地区发动侵略战争,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提高了________的威望。

  2、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控制了大量土地,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剥削方式,实际上成为欧洲最大的____________。

  3、中世纪天主教的落后性首先表现在教会宣扬的____________的教义教规上。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日渐堕落。首先,教会成为特殊利益群体,加紧了对人们____________的控制;其次教士生活____________,道德败坏;最后,教会____________       。

  为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天主教对不符合传统教义的思想斥之为“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   迫害传播之人。

  4、____________的增长和____________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威胁;教会的__________引起了社会的各界的反对;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所宣扬的人本主义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教权威提供了思想资源;______________的产生,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导致天主教所宣传的那套陈旧的思想不再适应现实的需要。

  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发生于德国,政治上_______________,15世纪末德国开始出现__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的要求,德国成为一个一触即发的火药桶。1517年教皇特使到德国兜售________,马丁•路德公布《__________》,反对这一事件,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___,个人信仰不是尊崇教皇和教会组织,而是崇拜____________;马丁•路德进一步提出“_________”的思想;之后又提出要建立一个______  的教会;主张建立_____________教会。1555年德皇被迫签订__________          _,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内瓦宗教改革的领袖是_______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_______,主张建立_________。这一教派在___________的地区和国家得到广泛传播。

  4、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_____,宣布_________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凡与国家法律抵触的教规____________。从此,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

  5、宗教改革是________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有助于人们的___________。新教为早期_______________提供了思想武器;宗教改革还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改革催生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______________;改革使大量教会财产转到________手中,促进了欧洲___________的发展。

  【中心问题】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分析:

  欧洲宗教改革首先从德国开始,逐渐在欧洲扩展,概括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要把德国宗教改革、瑞士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内容加以综合和提炼,对于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可以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问教廷枢密大臣:“为什么犯罪的人不受上帝的惩罚?”他悠然回答说:“上帝不愿罪人死去,宁愿让他们活着出钱。”

  材料二 赎罪券贩子的赦罪辞:“首先赦免受教士责难的人,无论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其次赦免犯罪、犯规或过分无节制的人,不论他的过错多大。……只要是罗马教会之匙所达之处,我都可以赦免你该在炼狱接受的惩罚。”

  材料三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他只能凭自己的权力或教会法加于人们的惩罚。”

  “他们……说什么当钱柜中的银币丁当作响,炼狱中的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显然,当钱币在钱柜中丁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

  ⑴说明宗教改革爆发的直接原因,并分析马丁•路德的主张与天主教会的区别。     ⑵说明《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有何重要意义?   ⑶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2、概括总结欧洲宗教改革的特点。    

  一、选择题

  1、有关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所处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b、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

  c、在社会生活方面其影响无处不在

  d、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2、中世纪天主教会的落后性表现在 (  )

  ①禁锢人性的教义教规②教会的腐化、堕落③利用宗教裁判所迫害宗教“异端”④宣扬信仰得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    (  )

  a、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  

  b、德国的分裂割据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马丁•路德立志改革天主教

  d、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5、日内瓦之所以被称为“新教的罗马”,主要是因为                       (  )

  a、卡尔文主张“先定论”

  b、卡尔文教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在欧洲许多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c、卡尔文倡导《圣经》是最高权威

  d、卡尔文在日内瓦建立了神权共和国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卡尔文

  材料二   财富本身决不象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卡尔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一个人发家致富”的原因是什么?卡尔文这一主张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

  (2)材料二中“某些蠢人”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尔文是怎样批判“财富”的?由此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从上述材料看,卡尔文的主张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知识延伸】

  因信称义,基督教用语。有广狭两义。广义指信仰是得到救赎和在上帝面前得到义的必要条件。狭义指基督教新教尤其是路德派关于如何得救的教义。中世纪神学强调圣功是获救的重要步骤.但后来流于形式,不重人的行为与信仰。马丁•路德从保罗致罗马人书中的因信称义的观点引申出信徒可以由于信仰而直接成为义人,可以免去中世纪的繁文缛节。以此.因信称义成为路德派的重要教义。

  英国国教,英文:church of england,英国在宗教改革中建立的民族教会。也称英格兰圣公会或安立甘教会。英国国教也传播到爱尔兰、苏格兰和英属殖民地。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为各国圣公会的名义教宗。1534年的《至尊法案》正式宣布国王为英教会的最高首脑,建立脱离罗马教廷的英国国教会。1688年政变后国教会深受加尔文教影响,逐渐变成资产阶级化的教会。  

  专题五单元练习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中世纪的欧洲,德国皇帝亨利四世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恕,这反映了                              (  )

  a、国王需定期到教皇门前祈祷

  b、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c、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

  d、王权与教权是统一的

  2、宗教“异端”运动是           (  )

  a、废除天主教会的斗争        

  b、推翻封建王权的运动

  c、用宗教“异端”思想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d、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3、下列符合中世纪欧洲人民人生经历的是(  )

  ①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②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与同学、老师一起进行相关的科学观测和实验③在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④每周都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的欧洲国家是                              (  )

  a、意大利             b、英国

  c、德意志             d、西班牙

  5、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摧毁了德国的封建势力

  d、促进了德国民族文化的发展

  6、卡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  )

  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卡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7、16世纪,马丁•路德、卡尔文和亨利八世相继进行的宗教改革            (  )

  a、都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b、改革目的完全一致

  c、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d、矛头都对准天主教

  8、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9、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在内容方面的相同点是①世俗权利高于教权②使用民族语言③取消教廷的最高司法权④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宗教改革中产生的新教在教义方面的共同点有①信仰得救②《圣经》是最高权威

  ③通过教士等神职人员得救④信徒人人可以成为祭司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读图:     材料二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 选自马克《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⑴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

  ⑵为挽救“黑暗”的欧洲,马丁•路德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请概述其改革的突出贡献。

  ⑶结合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特点?宗教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12、在欧洲宗教改革思想的影响下,16、17世纪英国也进行了宗教改革,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确立的教派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推行改革的国王有哪些?   (2)16、17世纪英国的宗教改革过程主要矛盾是怎样变化的?试分析其原因。     13、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第五专题

  【中心问题】

  主要内容:

  ①反对罗马教会对各国教会的控制。②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出售赎罪券。③主张“因信称义”。④使用民族语言。⑤建立廉俭教会。

  历史作用:

  ①思想: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②政治: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③经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能力拓展】

  1、⑴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区别: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即通过内心信仰,虔诚直接与上帝沟通获得上帝赦免,而天主教会主张教徒通过购买赎罪券由教皇免除罪过。

  ⑵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⑶实质:宗教改革运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的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2、①反对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束缚。②主张因信称义,建立廉俭教会,使用民族语言。③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成长。④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政治运动。

  【课堂练习】……

  1―5,babab

  6、答案:(1)上帝的恩赐。为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神学依据和宗教动力。(2)天主教会。他认为财富是蒙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他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俭朴、诚实、守信、谦逊等高尚美德。(3)新兴资产阶级。

  (1)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迫害先进人士;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是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2)提出了“因信称义”的主张,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3)特点:出现了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新教;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张。积极影响:动摇了天主教会统治地位,促进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冲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五专题单元练习】

  1―10,bcdccaddbd

  11、(1)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迫害先进人士;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是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2)提出了“因信称义”的主张,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3)特点:出现了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新教;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张。积极影响:动摇了天主教会统治地位,促进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冲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12、(1)英国国教;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2)由教权与王权的矛盾变为资产阶级和王权的矛盾。原因: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国教成为专制王权的忠顺工具,要求改革。③加尔文教传播及影响。

  13、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反封建斗争表现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种形式上。关系:①都是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发生的。②斗争矛头指向了天主教会。③都是以“旧”反旧,即文艺复兴以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武器,宗教改革依靠宗教力量,都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和软弱。④都打击了天主教会,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欧洲宗教改革 篇2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

  1、 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2、 分析欧洲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一、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1、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公元395年,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后来基督教也于公元1054年分裂为西部的天主教和东部的东正教。

  2、 天主教确立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双剑说”“太阳月亮说”)控制了欧洲

  各个国家,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3、 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日渐专制。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压制各种“异端”思想,设立宗教裁判所残暴迫害传播“异端”思想的人。

  而此时,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家和市场,民族国家的独立意识也在增强,而且还受到文艺复兴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的熏陶,从而对天主教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一场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二、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①导火线: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卷”

  ②序幕:《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③主张:(1)“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2)《圣经》是人们惟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3)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2、加尔文宗教改革

  主张:(1)《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简化宗教仪式

  (3)“先定论”

  3、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三、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1、 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2、 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 宗教改革中所形成的新教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课堂反馈】

  1、“倘若异端分子经过规劝仍然执迷不悟,教会为关心别人的拯救起见,就不再指望他回头,而是将他革出教门,然后交付世俗法庭,处以死刑,从尘世消灭掉。……要是对所有异端分子都照样加以消灭,那并不违背上帝的嘱托。”

  ――13世纪天主教著名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

  请问:

  (1)阿奎所说的“异端分子”指的是什么人?教会为什么要将这些人“消灭掉”?

  (2)阿奎的言论反映出当时的欧洲社会中,教会拥有怎样的社会地位?这种地位又是怎样形成的?

  2、材料一、“我不承认有任何解释《圣经》的固定法则。”“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劫掠,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荣誉、身体和灵魂,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

  材料二、《瑞士日内瓦大学宗教改革者墙》:它是瑞士日内瓦大学后面城堡公园内的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又称宗教改革者墙)。它高7米,长100多米,是19xx年为纪念宗教改革家约翰•加尔文诞辰400周年而修建的。在碑的正中,有四尊高大的全身雕像,加尔文和其他三位改革者并肩而立,碑的上方,刻着一行醒目的拉丁文大字:“黑暗过去即光明”。

  材料三、“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烤了他两个钟头”。

  ――恩格斯

  请问:

  (1)路德在宗教改革中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材料一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

  (2)加尔文在宗教改革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恩格斯的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1)阿奎所指的异端是各种不符合天主教传统教义的思想,传播这种教义的人被称为“异端分子”。各种反对天主教的思想严重动摇了教会的统治地位,所以教会在欧洲各处设立宗教裁判所,来镇压“异端分子”。

  (2)统治地位。这种地位的形成与11世纪的教会内部改革有关,这次改革确立了教会对世俗势力的绝对统治权。此外,天主教会拥有十字军和大量的土地,使教会势力得到了强有力的军事和经济保障。

  2、(1)路德在宗教改革中的思想核心为“因信称义”。材料一中的主要观点是天主教皇应该放弃在德国的统治。德国的世俗王权应该摆脱教皇的控制,成为真正的独立王权。

  (2)卡尔文在宗教改革中继承“因信称义”的思想,同时有有所发展,他的思想核心是“先定论”。他还提出建立民主教会、简化教会仪式等主张。在他的推动下,日内瓦建立了带有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

  (3)宗教改革的实质仅仅是改变了天主教会对欧洲的奴役,并没有放弃宗教的基本教义。即便是卡尔文,仍然要迫害自然科学家。这充分暴露了宗教的反动的本质。

欧洲宗教改革 篇3

  第五单元       课时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情况很不乐观;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倒是会做笔记,但课后是否会根据笔记复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部分同学课堂纪律堪忧;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不愿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理想……历史课程标准: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学习要求: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权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和“因信称义”、“人人是祭司”、简化教仪等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知道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英国国教,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重点:⒈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⒉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形式更激进、影响更深远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⒊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难点:⒈由于本专题是从社会的综合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来分析得出结论,所以分析问题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⒉理解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的学习和对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认识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尊重事物自身发展规律的重要性,认识到残暴腐朽的封建政权终究要被历史所摒弃。从天主教会面临的内外困难,了解到天主教会的腐朽和堕落,进一步理解宗教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有全面的认识,逐渐形成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从马丁・路德的教义中体会到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特殊关系。通过分析,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查找资料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像,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查找资料以及用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地图、文字)等学习有关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唯物主义的历史观。通过对宗教改革问题的层层分析,培养辩证地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阻碍历史发展的事物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碾碎。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通过对宗教改革过程和历史意义的分析评价,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知道只有进行改革,破除封建枷锁,才能发展资本主义。【教学过程】  问:你知道世界三大宗教吗?答:……佛教(公元6世纪)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基督教(公元1世纪)请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  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john paul ii)于当地时间xx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  约翰・保罗二世是波兰籍人,1978年10月当选,在位近27年。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300多万人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乡波兰的人就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只能容纳30万人,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会地点现场转播。200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格主持葬礼。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会和人类大家庭。  答:……  :天主教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

  (板书)一、背景        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概念阐释】中世纪中世纪:史学上通常指封建时代,即介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这一名词主要适用于欧洲。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 。  问: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  :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  问: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火刑是中世纪典型的刑罚,把人绑在柱子上烧死,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炮烙之刑。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控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  问:为什么会设立宗教裁判所?  答:对传播“异端”的人予以野蛮残暴的迫害。  问:什么是“异端”?  答:各种不符合天主教传统教义的思想,被斥之为“异端”。  问:同学们知道天主教的主要教义有哪些吗?  答:……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原罪、救赎  原罪――(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禁果所犯的罪行,传给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源。  救赎――人类因有原罪而无法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都能得救,死后获得永生。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课本内容,请同学们归纳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的特权地位。  答:……  (板书)一、背景        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          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          思想:垄断意识形态          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19世纪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愚人船 布罗尼穆斯・博斯 油画 荷兰 1470年这幅画描绘了在荒宴中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者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生活中的堕落、益发使他们成为了人们嘲弄的对象。  教皇出巡;华丽的祭坛  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

  ――一位西班牙官员  问:从以上材料,同学们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答:……  天主教奢侈腐化、荒淫无度、贪婪敲诈……  正当教会沉浸在花天酒地之中,他们却没有发现,历史已经悄悄地迈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请思考: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阶级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中世纪的神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始被打破的?  答:……:

  (板书)一、背景        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          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          思想:垄断意识形态          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⒉天主教面临的挑战  :

  (板书)二、过程        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⒉(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        ⒊英国宗教改革    16世纪,每年从德国流向罗马的现金达三十万古尔登以上,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德国的高级教士在就职时都要向教廷交纳一万到二万盾。美因兹大主教在8年中(1505~15xx年)出现了三次空缺,每一次就任都要交两万盾。  在德国人民对天主教会普遍不满的情况下,《九十五条论纲》立刻燃起了燎原大火。出乎路德的意料,用拉丁文写成的《论纲》很快被译成德文,并被大量传抄和印刷,在短短的两个多星期内传遍德国,四星期内传遍天主教世界,“好像它们是由天使传送的”。  (板书)二、过程        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⑴原因         ⑵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⑶内容  (板书)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①“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意义:____________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意义:___________③“信徒皆为祭司”   意义:______④建立廉俭教会意义:_______________⑤建立民族教会意义:_________________  

  :  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护良善的。因此我们应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路德《致日耳曼贵族书》  答:……  (板书)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①“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意义: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意义:否定教会神学的垄断地位③“信徒皆为祭司”   意义:追求地位平等④建立廉俭教会意义:满足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⑤建立民族教会意义: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板书)二、过程        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⑴原因         ⑵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理论核心:因信称义             唯一权威:《圣经》 教义⑶内容 “信徒皆为祭司”教会组织建立廉俭教会             建立民族教会,俗权高于教权  1520年,教皇宣布路德学说为异端。12月20日,路德焚毁了教皇敕令。1521年,教皇开除路德教籍,德皇命令限期捉拿路德。但这根本阻挡不住宗教改革运动的迅猛发展。经过长期的斗争,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1555年,德国皇帝被迫签署《奥格斯堡和约》,承认信仰路德宗的诸侯与信仰天主教的诸侯享有同等权利。  (板书)二、过程        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⑴原因         ⑵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理论核心:因信称义             唯一权威:《圣经》 教义⑶内容 “信徒皆为祭司”教会组织建立廉俭教会             建立民族教会,俗权高于教权           打击教会神权统治             推动民众反封建斗争         ⑷意义             形成新教路德宗             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  问: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来看,代表了谁的利益?  答:新型的资产阶级。  (板书)二、过程        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⑴原因         ⑵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理论核心:因信称义             唯一权威:《圣经》 教义⑶内容 “信徒皆为祭司”教会组织建立廉俭教会             建立民族教会,俗权高于教权           打击教会神权统治             推动民众反封建斗争         ⑷意义             形成新教路德宗             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⑸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  请同学们阅读“日内瓦的‘教皇’”一目,归纳卡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  (板书)二、过程        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⒉(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             信奉“因信称义”             思想核心:“先定论”         ⑴内容             建立民主教会             建立廉俭教会  投影:核心内容――“先定论”  主张:⒈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注定贫穷困苦。     ⒉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祷没有意义。  问:这些主张对谁最有利?为什么?  答:……  影响:⒈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⒉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为资产阶级剥削提供依据。  请思考:比较卡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卡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答:……  相同:①强调《圣经》地位;     ②主张信仰得救;     ③主张建立廉俭教会。不同:①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②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正如恩格斯所言:“卡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板书)二、过程        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⒉(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             信奉“因信称义”             思想核心:“先定论”         ⑴内容             建立民主教会             建立廉俭教会             更符合资产阶级利益         ⑵特点             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制共和国请思考:英国宗教改革运动有何独特之处及影响?  答:……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  ①改革方式: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新教内容: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份影响 :  ①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  ②由于英国国王领导的宗教改革很不彻底,英国随即出现了倾向于卡尔文教的更加激进的思潮,要求进一步清除天主教残余,又被称作清教运动。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  投影:欧洲宗教改革形势图信徒比例天主教:50%新 教:40%东正教:10%     欧洲宗教改革主要内容

  人物

  新教派别

  核心教义

  其他主张

  影响地域

  路德

  路德教

  德国

  北欧

  卡尔文

  卡尔文教

  法国

  英国等

  亨利八世

  英国国教

  英国

  欧洲宗教改革主要内容

  人物

  新教派别

  核心教义

  其他主张

  影响地域

  路德

  路德教①“因信称义”②“信徒皆祭司”③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廉俭教会民族教会

  德国

  北欧

  卡尔文

  卡尔文教①《圣经》权威至高无上;②“先定论”民主教会廉俭教会

  法国

  英国等

  亨利八世

  英国国教《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首脑民族教会保留天主教教义和仪式

  英国  请思考:不管各国宗教改革的具体情况有何种程度的差异,在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请同学们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概括出这一共同点,并总结出宗教改革的实质。  答:…… 共同点:尽管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的起因和方式、目的不一样,但都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或者说罗马教廷的权威。宗教改革的实质: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斗争。【讲评学案】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⒈权倾欧洲的教皇国基督教的产生:公元1世纪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发展和分裂: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帝国国教。教会实行教区制,其中罗马教区享有崇高声誉,后来其主教获得“教皇”称号。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1054年,东西部基督教决裂。西部的基督教称天主教。⒉天主教对西欧的统治政治方面:①提出“双剑说”,声称王权来自教会。②提出“太阳月亮说”,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③11世纪末建立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举制度,12世纪初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任免权。④12世纪末教皇利用开除教籍、挑拨离间等手段迫使英、法、德等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⑤组织十字军东征,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提高了罗马教廷的威望。经济方面:①天主教会控制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欧洲土地,采取封建剥削方式,教会实际上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②教会还向教徒征收“什一税”。思想方面:天主教的思想基础是信仰高于理性。信仰的内容是《圣经》。①天主教的主要教义包括:一神说和创世说,原罪说,末日审判说,禁欲说。②设宗教裁判所对各种不符合传统教义的思想一概加以排斥,对传播“异端”的人进行野蛮残暴的迫害。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⒊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政治上:随着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天主教会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权力受到挑战。经济上:教会的经济特权受到社会各界的反对。思想上:天主教会的传统说教受到人本主义思想的冲击,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更猛烈的冲击天主教会的传统思想。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⒈德国宗教改革根本原因:政治上的四分五裂阻碍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国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直接原因:1517年,马丁・路德反对教皇出卖赎罪券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主要内容:①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把《圣经》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②提出“信徒皆为祭司”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廉俭的教会,简化教会仪式。③主张建立民族教会。结果: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的签订,标志着路德教获得了合法的地位。⒉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原因条件: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内容:①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和“弃民”。②主张建立民主教会③主张简化教会仪式,建立更加廉俭的教会。结果:①1541年,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②日内瓦成了“新教的罗马”,卡尔文被称为“新教的教皇”。   ③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和国家。⒊英国宗教改革背景:15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依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断强化王权,到亨利八世时,王权已凌驾于议会之上,但英国教会仍然从属于罗马教廷。内容:①1534年,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②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称“安立甘教”或英国国教。③以英语为做礼拜时的语言,保持天主教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结果:由国王领导的宗教改革不彻底,随即出现更激进的清教运动,几十年后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⒋尼德兰宗教改革背景:①工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较早。   ②卡尔文教流行。   ③西班牙对尼德兰实行专制统治。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的性质。过程:1566年,尼德兰人民起义,冲进教堂,捣毁圣像,强迫当局限制天主教活动,允许新教徒信仰自由。结果:北部独立为荷兰共和国,南部仍处于西班牙的控制之下。⒌天主教会内部的改革 背景:天主教地位受到严重威胁。内容:①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义、教规。②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③组建反对新教改革的团体,破坏宗教改革。三、宗教改革的影响性质: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影响:①否定了天主教权威,建立新教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②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形成,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催生了民族国家教会,促进了民族国家的成长。③改革使大量教会财产转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课后反思】 “天主教会的改革”一目讲的是罗马天主教会面临宗教改革的冲击被迫采取的改革,可以放到宗教改革的影响中讲述。

欧洲宗教改革 篇4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背景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原因1、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以征服“异教徒”组织“十字军东征”2、加之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表现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天主教世界土地的1/3,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政治方面教皇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

  思想文化领域垄断教育、思想、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会生活方面影响无处不在

  影响教会本身就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它是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发展的巨大障碍

  宗教异端运动

  原因中世纪时,由于天主教会的专断,人们就开始了反封建斗争

  形式宗教“异端” (与天主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

  事件起源: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高潮:14~15世纪的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判

  主要观点1、认为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2、揭露了教会的虚伪与腐化3、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4、没收教会的财产5《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6、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7、用民族语言传教

  作用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向近代过渡的西欧(社会根源)(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伴随着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影响: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教会(政治上)民族国家发展

  原因: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教会和封建地主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影响: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思想文化)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原因,指导思想、内容、开始国、代表人物、代表作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开始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强大冲击

  时间16世纪

  主要事件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影响

  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精神文化1、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2、帮助新教徒阅读《圣经》,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3、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尼、英资产阶级革命

  目的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实质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原因1、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3、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目的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时间1517年开始

  经过1、开始:“九十五条论纲”时间:1517年内容: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行的赦免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意义:揭开了宗教改革开始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2、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提出其改革主张

  内容1、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2、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3、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4、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5、俗权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6、建立本民族教会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影响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2、使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了一种新教路德宗3、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4、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加尔文宗教改革

  背景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时间1536年开始

  内容1、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3、核心: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4、主张发财致富5、主张自由、平等,个人主义6、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7、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8、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使教会组织和国家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作用1、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2、净化了社会风气3、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4、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5、国际性影响广泛,日内瓦也由此成为“新教的罗马”

  局限镇压异端,判处异端死刑比较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的异同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不同:(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 “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背景1、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发起者国王亨利八世

  时间1532年开始,1534年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动机建立作为王权之精神支柱的、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加强统治

  导火线亨利八世离婚案实质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内容1、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2、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3、保留天主教的教阶制度,教义和仪式4、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

  特点1、宗教改革由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亨利八世成为英国第一位国教最高首脑的国王;2、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影响1、摆脱了罗马教权的桎梏,巩固了日益强大的王权,2、使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教,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3、天主教会被剥夺的大多财产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4、比较保守的,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不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后出现清教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区别相同:(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书》中采用“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萨克森选侯的保护,英国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展开的。以上这些相同点说明两者之间存在顺向关系,它们在同一时代的社会矛盾推动下,互为条件、互相影响地发展起来不同:(1)在人的问题上,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3)从核心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肯定人性,反对神权,以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最终目的;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终还承认神的存在。(4)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5)从实质和影响看: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欧洲宗教改革 篇5

  第10课   欧洲宗教改革

  诱思导学

  ●目标诱导

  学习本课时,应掌握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解决好如下问题:

  1.马丁•路德改革的历史条件是怎样的?导火索是什么?路德的宗教主张有哪些?

  2.加尔文对宗教改革的贡献有哪些?

  3.英国王权与天主教会是怎样决裂的?英国的宗教改革有何独特之处?

  4.罗马天主教会为抵御新教的攻势,采取了 哪些应对措施?

  5.为什么要实行宗教宽容?德国、法国是如何实行宗教宽容的?

  6.欧洲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点拨引领

  1.宗教改革的背景。

  16世纪首先在德国爆发,随后迅速席卷西欧的宗教改革是一场大规模的、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它由新兴资产阶级所发动,得到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强有力的响应,个别国家的君主大力支持,部分下级贵族也积极投入,对封建的天主教会展开了猛烈的冲击,促使天主教会发生分裂,涌现了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基督教新教派。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了西欧国家实现政治统一的障碍。因此,恩格斯指出:“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西欧各国的天主教会都直接受罗马教廷支配,是“国中之国”。大主教、主教、神甫和僧侣都不受当地政府的管辖,拒绝向世俗政权效忠。13世纪,当教皇的权利发展到顶峰时,他甚至可以肆意干涉各国的内政,可以将皇帝或国王放逐,并且可以解除该国臣民对该国君主的效忠誓约,如果他认为某国的法律损害天主教会的利益,它也可以宣布该项法律无效,禁止人们服从。在这种情况下,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阶层的强烈不满,这是16世纪宗教改革爆发的直接原因。宗教改革运动之发生,也得利于文艺复兴。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它为西欧资本主义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2.对《九十五条论纲》意义的认识: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神权;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3.加尔文与日内瓦神权共和国

  加尔文被誉为欧洲改教时期的第二位伟大人物,地位仅次于德国的马丁路德。他所著的基督教要义是改教运动时期的经典作品。加尔文是法国人,却在日内瓦建立了一个有影响力的教会行政机构。他的成就在基督教历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其实加尔文只是日内瓦一个教会的牧师。但在他的引导下,日内瓦全城都变为一个完全基督化的城市。人民的生活在教会法庭的监督下显得有规律。在加尔文的影响下,城市内的污秽地方得以清除。他又注意贫苦的人民,为他们谋取福利。

  实际上,他成为日内瓦政治、宗教的最高领导人。日内瓦的教会和政府组织都是按照加尔文的设想组织起来的。教会设立四种职务:长老、牧师、教师、执事。长老一般是富有的市民,由世俗信徒选出,负责监督每一个人的生活。牧师为神职人员,负责解释圣经,并实行圣礼。教师负责学校的领导工作,宣教事业和讲授圣经。执事是由信徒选举产生的不脱产的协助长老和教师的教会管理人员,主管慈善机构,负责救济和医疗工作。教会的权威机构是长老会,或称宗教法庭,每星期四举行一次例会。政府的最高机构是大议会和小议会,由市民选举产生。教会机构和政府机构虽有分工,前者负责宗教信仰与思想道德等精神生活,后者负责世俗事务,但实际上二者已结合成一体,不仅人员交叉,而且职责也难截然划分。日内瓦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神权共和国。

  4.英国国教确立的艰难历程

  1543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的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纠正错误、镇压异端、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力。宣布切断与教皇的一切来往,凡否认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者,均处以叛国罪。1537年亨利八世还批准英文版《圣经》在英国发行。英国人从此可以自由阅读圣经了。

  在英国断绝与罗马教廷的联系之后,英国路德教派和其他教派又开始活跃起来,他们天真地相信英国已真的称为新教国家了。面对群众运动的复活,亨利八世的宗教思想又回潮了。他又回到天主教的立场上来,声称天主教的任何信条都是金科玉律,不能变更。并宣布以恐怖手段惩罚宗教不同意见者。据统计,亨利八世在位期间,因宗教问题被处以极刑者达数千人之多。

  亨利八世的儿子爱德华六世在位期间(1547―1553),政府 为英国国教制订的教义条文带有明显的新教性质。

  但是,爱德华六世短命而且无后,死后由亨利八世的公主玛丽都铎嗣位(1553--1558)。玛丽本人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废除了父亲及异母弟在位时的宗教立法,恢复了英国国教与罗马教廷的上下级关系。玛丽女王以极其残酷的手段惩罚新教徒,在她在位期间,有300个新教分子被处死,大主教克兰默竟被处以火刑。她因此有”血腥的玛丽”之称。

  玛丽无后,王位传给她的异母妹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在位(1558--1603)期间,英国教会在教义及实践方面最后固定下来。断绝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会的关系,再一次把英国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1563年议会制定的《三十九项信条》把圣经定为信仰的唯一准则,坚持“信仰耶稣即可免罪”的原则。伊丽莎白女王采取严酷的措施去强迫所有的英国人都遵从她在宗教上的这些决定。信奉天主教者,处以极刑。成立宗教法庭,专门审判异教徒。

  5.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区别          

  从核心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肯定人性,反对神权,以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最终目的;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终还承认神的存在。 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从实质和影响看: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6.学习本节内容应注意认清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是推动宗教改革的根本动力,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实际上是后来政治上夺权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奏。

  学习建议:学习本课时,还应注意理解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因信称义、先定论、《至尊法案》、《九十五条论纲》、耶稣会、宗教宽容等概念。

  ●感受历史

  1. 宗教改革前夕的德意志

  15、16世纪时,德意志的纺织、采矿、印刷、造纸等工业都有显著发展,也出现了手工工场。商业相当繁荣,从东方运到意大利再转往北欧的商品,需要从德意志过境。但由于封建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在政治上,封建割据,交通不便,关卡林立,币制庞杂,局面混乱。经济的分散性不利于政治统一,政治不统一又影响经济发展,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十分复杂,矛盾的集中点就是天主教会。

  在德意志,教会和世俗诸侯掌握着最大的权力。他们的领地俨然是独立王国,但是他们之间也有矛盾。世俗诸侯不满德意志教会的横行无忌,他们不但反对财富流向罗马,还觊觎教会的巨大财产。骑士阶层已经日渐没落。随着火药和步兵作用的增大,他们的地位已经大大下降,收入不多,甚至债台高筑。他们既反对诸侯的专横跋扈,也嫉视教会的富有。市民阶层,即富裕的手工业者、商人、新兴的工场主,受教、俗诸侯的压迫,不满教会的特权,嫉妒它的财产,其中的激进派要求用“廉价教会”代替想尽办法压榨勒索的封建教会。城市中的平民群众,如破产的手工业者、帮工、日工、广大农民,生活十分困苦。境况尤其悲惨的是农民。遭受着教、俗封建主、商人、高利贷者的层层盘剥,肩负着什一税、地租、人头税、战争税、死亡费、结婚费、财产转移费和劳役的繁重负担,面临者挖眼、割鼻、截指、断手等刑罚的威胁。地方起义不断爆发。教士集团内部情况也不一致。上层人物行为堕落,生活腐化,为人们所深恶痛绝。低级教士出身平民,收入微薄,他们对于上层人物同样心怀不满。德意志的一切矛盾都围绕着宗教剧烈地发展者。一场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德国,民族压迫,阶级压迫,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并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原因。

  2.加尔文的先定论

  按照加尔文的观点,谁是“选民”,谁是“弃民”可以通过上帝的呼召体现出来。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弃民”的标志。先定论以宗教学说的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地理大发现以后,出现了世界市场的扩大,商业的剧烈竞争和早期的殖民扩张。新涌现出来的巨大经济力量,使个人感到畏惧,不能不受它的支配。但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积极竞相追求利润,胜利者产生了优越感,增加了自信力,认为自己肯定是上帝的“选民”。这样就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 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间的王国难道还能仍然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恩格斯

  “当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已经蜕化并把德国引向灭亡的时候,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却成了日内瓦、荷兰和苏格兰共和党人的旗帜,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德国的统治,并为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恩格斯

  解析:加尔文的宗教主张比路德更激进,把信仰解释城先定论,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3.阅读建议

  有条件的可以阅读吴于廑等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或查阅人教网,等网站。

  ●习题点拨

  1.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动者是马丁路德;导火索是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

  2.新教认为信徒得救,既不靠教皇,也不靠圣礼和善功,信仰上帝即可得救;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

  3.新教三大派别: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路德教起源于德国,创始人是马丁•路德,加尔文教起源于瑞士,创始人是加尔文,英国国教起源于英国,创始人是亨利八世。      应用体验

  ●训练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天主教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b.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

  c.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d.天主教会促进了14、15世纪社会的发展。

  2.之所以称德国为“教皇的奶牛”是因为

  a.德国受教会压榨最严重

  b.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c.德国为教皇喂养了很多奶牛

  d.教皇从德国劫走大量财富

  3.西欧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

  a.天主教内部的教派之争

  b.国王与教皇之间的权力之争

  c.人民反对天主教的起义

  d.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4.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

  a.教皇兜售赎罪券

  b.《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c.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

  d.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5.路德教主要传播区域是①德国②北欧③法国④尼德兰⑤英国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⑤         d.①②⑤

  6.马丁•路德提出 “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意义在于

  a.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

  b. 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 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 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7.16世纪30年代,加尔文发表著作,提出一些新的神学观点,包括①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 ②简化宗教仪式 ③建立民主教会 ④信仰耶稣即可得救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8.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的显著特点是①国王自上而下推行改革 ②建立了民族教会,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 ③改变了天主教会的教义、制度和仪式 ④改革中发生了宗教战争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9.欧洲第一个宽容新教的和约是

  a.《南特赦令》

  b.《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c.《至尊法案》

  d.《三十九条信纲》

  10.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是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 ②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③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④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⑤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

  材料一: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材料二: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

  ―――伊拉斯莫

  材料三: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 21倍。

  材料四: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教会)声称只要购买赎罪券,上帝就可以赦免他本人及其亲属的罪。

  材料五:英王为英国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保留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解散修道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  

  (2)针对材料四,马丁•路德做了什么事?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材料五出自什么文件?该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     12. 欧洲宗教改革为什么会发生?拉开该运动序幕的是什么事件?改革后出现的新教派别有哪些?这场变革对社会进步有什么意义?     ●探究感悟

  材料一:凡犯有异端罪行的,不仅应该革除教籍,还应该处死,从世上清除。伪造钱币是为了维持肉体生命,而异端活动腐蚀信仰,毁灭灵魂,性质比伪造钱币更为严重。世俗君主对伪造钱币犯判处应得的死刑,对异端分子就更有理由判处死刑。    ―――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

  材料二:凡属认为我们对异端及亵渎神明者处置不当的人,显然,已使自己成为异端及亵渎神明者之共犯。……我们有权严惩异端,可以说是无可置疑的……任何人一旦犯了异端之罪,为了荣耀上帝,即使至亲,也应绳之以法。

  ―――新教派创始人加尔文

  材料三:加尔文原来的朋友、人文主义学者赛巴斯蒂安•卡斯特里奥在加尔文烧死塞尔维特后,悲愤不已,发出了下面的呼声:“在一个城市里他们奉你是真正的信徒,到下一个城市里就拿你当个异端。因此,如今谁想活得安安静静,他的信仰和宗教,得像城市和国家的数目一样多。……在与我们观点不同的人眼里,我们大家全是异端。……唯有抑制住我们的不宽容,我们方能够和平共处。”

  结合以上材料,探究“异端”一词的内涵,思考宽容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第10课   欧洲宗教改革

  【训练测评】

  一、选择题

  1.d  2.d  3.d  4.b  5.b  6.a  7.d 8.a  9.b  10.c

  二、非选择题

  11.(1)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天主教会的腐败;德国受天主教会的压榨最严重。(2)在教堂的大门上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信徒得救,既不靠教皇,也不靠圣礼和善功,只能靠终生“悔改”。(3)《至尊法案》。严重削弱了英国教会的实力,建立起附属于王权的政府的民族教会,大大增强了王权。

  12、.发生原因: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是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天主教会不仅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反而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教会的腐化;德国是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德国人民对天主教会普遍不满。

  【探究感悟】

  提示:“异端”可以理解为与传统、正统不同的,或对立的主张。在现代社会中,信仰自由已被普遍接受,只有宽容,人们才能和谐相处。专题一 梭伦改革(学生预习课文用)

  课程标准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雅典早期政治体制★

  一、公元前8世纪初形成雅典王政国家。

  二、公元前7世纪初形成雅典贵族共和国,元老院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雅典:梭伦改革★

  一、改革背景

  ㈠改革根本原因:贵族与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矛盾的激化

  1、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

  ⑴政治上:①平民虽享有   ,但因    而无法参与国家政权。

  ②贵族把持    ,包揽官职,    ,压迫平民。

  ⑵经济上:①贵族占有大量财富,剥削平民。

  ②平民因  而沦为雇工、债务奴隶或卖到海外抵债。

  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

  ⑴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元前7世纪,随着雅典工商业发展,部分人发财致富,成为工商业奴隶主。

  ⑵工商业奴隶主地位:经济上富裕,但  上没有地位,不满  的统治,逐渐与  站在一起。

  3、雅典社会主要矛盾和影响

  ⑴主要矛盾:  与  的矛盾,  与      的矛盾是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  更加尖锐。

  ⑵影响:公元前7世纪,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政局动荡不安,雅典社会面临严重的危机。

  ㈡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矛盾激化的表现(解决危机的尝试)

  1、彻底推翻原有体制的尝试――基伦暴动。

  2、对原有体制进行改革的尝试――《德拉古法典》。

  3、两次事件的影响:没能解决雅典的社会矛盾,社会危机更加严重。

  ㈢改革的导火线:萨拉米危机

  ⑴原因:①雅典严重社会危机之时,麦加拉夺取萨拉米岛,对雅典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②雅典贵族担心平民力量乘机壮大,禁止讨论夺取萨拉米之事。

  ⑵影响:沉重打击了雅典的经济,社会危机空前严重。

  ㈣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诗人政治家)。

  二、改革目的:

  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

  三、改革内容:

  ㈠经济方面:

  1、颁布《解负令》

  ⑴内容:废除        和     ;禁止以  和  做抵押;限制    。(土地和债务)

  ⑵影响:取消债务奴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发展工商业

  ⑴内容:①手工业:父母必须帮助子女学会一门手艺;鼓励      移居雅典并赋予公民权。

  ②商业:鼓励谷物  和限制谷物  ,鼓励出口葡萄酒、橄榄油。

  ⑵影响:①从短期看:稳定物价,保障平民生活。

  ②从长期看:经济上:促进雅典工商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多元化;

  政治上:工商业者队伍壮大,工商业奴隶主力量增强,多元化政治格局进一步稳固。

  ㈡政治方面:提高平民地位

  1、按土地收入多寡分成四个等级,并确定了相应的政治权利

  ⑴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⑵内容:四个等级:   、   、   和   。

  政治权利:第一、二等级担任  官职,第三等级担任  官职,第四等级  担任官职。

  ⑶意义: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维护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

  2、创立四百人会议

  ⑴组成:四个  各选100人组成,但第四等级  当选资格。

  ⑵职能:为公民大会预审提案,准备议程。

  ⑶作用:使第三等级公民获得参政议政的机会;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垄断。

  3、组建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不分等级,抽签产生)制度

  作用:民众法庭的设立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陪审法庭使平民获得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

  四、改革评价(梭伦的遗产)

  1、积极意义:

  ⑴打击    势力,奠定  民主政治乃至  民主政治基础;

  ⑵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

  ⑶有利于公民行使权利。

  2、局限性:

  中庸政策决定改革的不彻底性。知识链接

  ★必修专题六: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演变★

  1、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任执政官)

  内容、评价见上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xx年,执政官)

  内容:⑴以10个新的地域部落代替旧的4个血缘部落。

  ⑵建立“五百人会议”取代原来“四百人会议”。

  ⑶设立“十将军委员会”,每部落各选一名。

  ⑷制定陶片放逐法。

  3、“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伯里克利改革

  内容:⑴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⑵民主政治主要机构:“公民大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⑶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4、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⑴局限性(失):

  ①就民主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②就性质而言,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方式,意味着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④历史事实证明,雅典的衰落正是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造成的。

  ⑵进步性(得):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专题一 梭伦改革(教师讲解参考用)

  课程标准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雅典早期政治体制★

  一、公元前8世纪初形成雅典王政国家。

  二、公元前7世纪初形成雅典贵族共和国,元老院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雅典:梭伦改革★

  一、改革背景

  ㈠改革根本原因:贵族与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矛盾的激化

  1、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

  ⑴政治上:①平民虽享有公民权,但因经济贫困而无法参与国家政权。

  ②贵族把持国家政权,包揽官职,制定法律,压迫平民。

  ⑵经济上:①贵族占有大量财富,剥削平民。

  ②平民因欠债而沦为雇工、债务奴隶或卖到海外抵债。

  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

  ⑴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元前7世纪,随着雅典工商业发展,部分人发财致富,成为工商业奴隶主。

  ⑵工商业奴隶主地位:经济上富裕,但政治上没有地位,不满贵族的统治,逐渐与平民站在一起。

  3、雅典社会主要矛盾和影响

  ⑴主要矛盾:贵族与平民的矛盾,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是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前者更加尖锐。

  ⑵影响:公元前7世纪,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政局动荡不安,雅典社会面临严重的危机。

  ㈡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矛盾激化的表现(解决危机的尝试)

  1、彻底推翻原有体制的尝试――基伦暴动。

  2、对原有体制进行改革的尝试――《德拉古法典》。

  3、两次事件的影响:没能解决雅典的社会矛盾,社会危机更加严重。

  ㈢改革的导火线:萨拉米危机

  ⑴原因:①雅典严重社会危机之时,麦加拉夺取萨拉米岛,对雅典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②雅典贵族担心平民力量乘机壮大,禁止讨论夺取萨拉米之事。

  ⑵影响:沉重打击了雅典的经济,社会危机空前严重。

  ㈣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诗人政治家)。

  二、改革目的:

  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

  三、改革内容:

  ㈠经济方面:

  1、颁布《解负令》

  ⑴内容:废除平民所欠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限制土地兼并。(土地和债务)

  ⑵影响:取消债务奴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发展工商业

  ⑴内容:①手工业:父母必须帮助子女学会一门手艺;鼓励外邦手工业者移居雅典并赋予公民权。

  ②商业:鼓励谷物进口和限制谷物出口,鼓励出口葡萄酒、橄榄油。

  ⑵影响:①从短期看:稳定物价,保障平民生活。

  ②从长期看:经济上:促进雅典工商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多元化;

  政治上:工商业者队伍壮大,工商业奴隶主力量增强,多元化政治格局进一步稳固。

  ㈡政治方面:提高平民地位

  1、按土地收入多寡分成四个等级,并确定了相应的政治权利

  ⑴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⑵内容:四个等级:富豪级、骑士级、双牛级和日佣级。

  政治权利:第一、二等级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⑶意义: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维护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

  2、创立四百人会议

  ⑴组成: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但第四等级没有当选资格。

  ⑵职能:为公民大会预审提案,准备议程。

  ⑶作用:使第三等级公民获得参政议政的机会;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垄断。

  3、组建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不分等级,抽签产生)制度

  作用:民众法庭的设立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陪审法庭使平民获得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

  四、改革评价(梭伦的遗产)

  1、积极意义:

  ⑴打击氏族贵族势力,奠定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基础;

  ⑵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

  ⑶有利于公民行使权利。

  2、局限性:

  中庸政策决定改革的不彻底性。

  ★必修专题六: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演变★

  1、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任执政官)

  内容、评价见上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xx年,执政官)

  内容:⑴以10个新的地域部落代替旧的4个血缘部落。

  ⑵建立“五百人会议”取代原来“四百人会议”。

  ⑶设立“十将军委员会”,每部落各选一名。

  ⑷制定陶片放逐法。

  3、“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伯里克利改革

  内容:⑴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⑵民主政治主要机构:“公民大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⑶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4、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⑴局限性(失):

  ①就民主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②就性质而言,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方式,意味着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④历史事实证明,雅典的衰落正是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造成的。

  ⑵进步性(得):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欧洲宗教改革 篇6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第一节  “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课程标准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殊地位以及天主教对欧洲民众生活产生的影响。 2、结合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障碍的相关史实,认识欧洲宗教改革必要性。 3、通过探究“异端”一词的内涵,理解宽容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4、认识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殊地位以及天主教对欧洲民众生活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结合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障碍的相关史实,认识欧洲宗教改革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异端”一词的内涵,理解宽容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障碍的相关史实,认识欧洲宗教改革必要性。 教学难点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殊地位以及天主教对欧洲民众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学习 情境创设:赎罪券、宗教“异端”、“九十五条论纲”、“因信称义”、先定论、英国国教

  【自学评价】

  “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1、11世纪末,天主教会内部进行了改革,首先建立了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__________制度;12世纪初又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__________,12世纪末,迫使英、法、德等国的________臣服于教会的权威;同时还组织________对近东地区发动侵略战争,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提高了________的威望。 2、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控制了大量土地,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剥削方式,实际上成为欧洲最大的____________。 3、中世纪天主教的落后性首先表现在教会宣扬的____________的教义教规上。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日渐堕落。首先,教会成为特殊利益群体,加紧了对人们____________的控制;其次教士生活____________,道德败坏;最后,教会____________       。 为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天主教对不符合传统教义的思想斥之为“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   迫害传播之人。

  4、____________的增长和____________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威胁;教会的__________引起了社会的各界的反对;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所宣扬的人本主义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教权威提供了思想资源;______________的产生,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导致天主教所宣传的那套陈旧的思想不再适应现实的需要。 【知识结构】

  一、            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1、 背景:

  (1)起源:基督教的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         。 (2)发展: ①公元392年,成为        帝国国教。 ②教会实行教区制,其中罗马教区享有崇高声誉,后来其主教获得“          ”称号。 ③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 ④756年,        国王的增地奠定了            的基础。 (3)分裂:1054年,东西部基督教决裂。西部的基督教称天主教。 ⒉确立:天主教对西欧的统治 (1)制造邪说: ①提出“        ”,声称王权来自教会。 ②提出“                  ”,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 (2)整顿教会: ①11世纪末建立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             制度; ②12世纪初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          权。 (3)12世纪末教皇利用开除教籍、挑拨离间等手段迫使英、法、德等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 (4)组织十字军东征,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提高了罗马教廷的威望。 3、表现: (1)经济方面: ①天主教会控制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欧洲土地,采取封建剥削方式,教会实际上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②教会还向教徒征收“什一税”。 (2)政治上:          是教会组织的最高统治者。 二、天主教会的落后、堕落与野蛮 1、落后: (1)思想方面:天主教的思想基础是      高于理性。信仰的内容是           。 (2)天主教的主要教义包括:一神说和创世说,原罪说,末日审判说,         。 2、堕落: (1)教会成为特殊利益群体,加紧控制人们              ; (2)             生活腐化,               败坏; (3)             贪婪成性,疯狂敛财。 3、野蛮: (1)目的:为了维护自己的              地位。 (2)表现: ①排斥一切不符合             的思想,称为“         ”。 ②设             对各种不符合传统教义的思想一概加以排斥,对传播“异端”的人进行野蛮残暴的迫害。 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课堂演练】

  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据(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何历史必然性?

  三、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 1、 原因: (1)在西北欧和意大利出现并发展; (2)新兴资产阶级推动了           的形成和           的觉醒。 (3)新兴资产阶级要求重新认识人的价值,建立新的            。 2、表现: (1)政治上:随着     意识的增长和专制     的兴起,天主教会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权力受到挑战。 (2)经济上:教会的经济特权受到社会各界的反对。 (3)思想上:天主教会的传统说教受到          思想的冲击,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更猛烈的冲击天主教会的传统思想。新的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的出现,导致天主教所宣传的那套陈旧的思想不再适应现实的需要。 【课堂小结】 中世纪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宗教“异端”形式的原因。

  【课堂作业】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                                                                     ――一位西班牙官员 材料二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控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 请回答:天主教是怎样维护统治和维护奢侈生活的? 答案: 2、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处于怎样的地位? 答案: 【课后反思】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第二节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课程标准

  1、认识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 2、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及影响,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理解卡尔文“先定论”宗教思想的内涵和意义;了解卡尔文日内瓦教会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4、了解英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对英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 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及影响,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了解英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对英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卡尔文“先定论”宗教思想的内涵和意义;了解卡尔文日内瓦教会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及影响,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教学难点 了解英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对英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学习 情境创设: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自学评价】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发生于德国,政治上_______________,15世纪末德国开始出现__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的要求,德国成为一个一触即发的火药桶。1517年教皇特使到德国兜售________,马丁・路德公布《__________》,反对这一事件,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___,个人信仰不是尊崇教皇和教会组织,而是崇拜____________;马丁・路德进一步提出“_________”的思想;之后又提出要建立一个______  的教会;主张建立_____________教会。1555年德皇被迫签订__________          _,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内瓦宗教改革的领袖是_______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_______,主张建立_________。这一教派在___________的地区和国家得到广泛传播。 4、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_____,宣布_________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凡与国家法律抵触的教规____________。从此,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 5、宗教改革是________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有助于人们的___________。新教为早期_______________提供了思想武器;宗教改革还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改革催生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______________;改革使大量教会财产转到________手中,促进了欧洲___________的发展。 【知识结构】 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⒈“奶牛”的愤怒---德国宗教改革 1)  原因: (1)根本原因:政治上的四分五裂阻碍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国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 (3)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出卖赎罪券。 (4)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立志革新新教。 2)开始: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3)主要内容: ①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把《圣经》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提出“信徒皆为祭司”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廉俭的教会,简化教会仪式。 ③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4)结果: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的签订,标志着路德教获得了合法的地位。 影响: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                  的烈焰。 【课堂演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问教廷枢密大臣:“为什么犯罪的人不受上帝的惩罚?”他悠然回答说:“上帝不愿罪人死去,宁愿让他们活着出钱。” 材料二   赎罪券贩子的赦罪辞:“首先赦免受教士责难的人,无论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其次赦免犯罪、犯规或过分无节制的人,不论他的过错多大。……只要是罗马教会之匙所达之处,我都可以赦免你该在炼狱接受的惩罚。” 材料三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他只能凭自己的权力或教会法加于人们的惩罚。”        “他们……说什么当钱柜中的银币丁当作响,炼狱中的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显然,当钱币在钱柜中丁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 ⑴说明宗教改革爆发的直接原因,并分析马丁•路德的主张与天主教会的区别。 ⑵说明《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有何重要意义? ⑶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⒉日内瓦的“教皇”------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 1)原因条件: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2)内容:①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和“弃民”。 ②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③主张简化教会仪式,建立更加廉俭的教会。 3)结果:①1541年,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 ②日内瓦成了“新教的罗马”,卡尔文被称为“新教的教皇”。    ③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和国家。 ⒊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 1)  背景: (1)15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依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断强化王权,到亨利八世时,王权已凌驾于议会之上; (2)但英国教会仍然从属于罗马教廷。 2)内容: ①1534年,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 ②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称“安立甘教”或英国国教。 ③以英语为做礼拜时的语言,保持天主教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 3)结果:由国王领导的宗教改革不彻底,随即出现更激进的清教运动,几十年后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 ⒋带来民族独立的尼德兰宗教改革 1)  背景: ①工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较早。 ②卡尔文教流行。 ③西班牙对尼德兰实行专制统治。 2)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的性质。 3)过程: 1566年,尼德兰人民起义,冲进教堂,捣毁圣像,强迫当局限制天主教活动,允许新教徒信仰自由。 4)结果:北部独立为荷兰共和国,南部仍处于西班牙的控制之下。 ⒌天主教会内部的改革 1)背景:天主教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2)内容: ①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义、教规。 ②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 ③组建反对新教改革的团体,破坏宗教改革。 3)影响:                      暂时摆脱了困境。 三、改革冲击波-----宗教改革的影响 1、性质: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2、积极影响: ①否定了天主教权威,建立新教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②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形成,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催生了民族国家教会,促进了民族国家的成长。 ③改革使大量教会财产转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消极影响:带来宗教的局限性,如宗教迫害、宗教纷争不断。 【课堂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卡尔文 材料二   财富本身决不象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卡尔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一个人发家致富”的原因是什么?卡尔文这一主张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 (2)材料二中“某些蠢人”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尔文是怎样批判“财富”的?由此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从上述材料看,卡尔文的主张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课后反思】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欧洲宗教改革(精选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