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精选2篇)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篇1
历史:4.5《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案(3)(旧人教版高三)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一)、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
(二)、农业发展特点:
1、江南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2、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
4、农具的改进:筒车、曲辕犁、钢刃铁农具
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三)、手工业发展特点:
1、手工业类型: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农民家庭手工业
2、手工业发展特点:产地广、规模大、分工细、产量和品种多、技艺高
(四)、商业发展繁荣:交通发达、货币统一、市场发达、商人队伍庞大
(五)、城市的兴旺:1、长安、洛阳 2、扬州、成都 3、汴州、广州
二、 能力培养目标:
(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与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对比学习,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及成就,培养其归纳、对比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通过指导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以及农业、手工业发展与商业繁荣和城市兴旺关系的分析,加强学生对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认识,培养其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一)、通过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的稳定市场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前提条件。
(二)、通过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成就以及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并处于当时的世界领先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起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为什么说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的时期?
说明:每一节教材的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所要阐述的中心问题。它与知识要点之间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每一个知识要点都是为了说明重点而设计的。本节教材所阐述的中心问题正是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的空前繁荣发展,教材中每一个知识要点都是在说明这一中心问题。
二、难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的关系
有关的生产技术问题
说明:本课的重点是经济的繁荣,经济繁荣的原因分析就构成本课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将要涉及到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正是学生的弱点,因此运用这一原理来分析具体的历史现象,就成了本课的一个难点。大多数学生缺乏社会生产实践经验,对古代社会的生产技术问题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困难,而对生产技术的学习和了解,对于理解本课重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有关的生产技术问题就成为了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教学模式]
导读和研讨式
说明:什么样的课堂模式最能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心问题。导读和研讨这两种方式能比较好的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使课堂教学能够按照科学的计划进行,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正的成为主人,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导读和研讨相结合的课堂模式,能较好地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妨一试。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言部分:
(一) 建议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社会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哪些条件?”让学生展开讨论。启发学生从隋唐时期社会政治特点入手分析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而导入新课。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迅速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发现学生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为解决本课难点奠定基础。
(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条件。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国家统一、政治稳定、交通发达、经济政策、对外关系、 民族关系等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教师特别要注意讲清隋唐时期封建的上层建筑和反封建的生产关系,对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做起的积极推动作用,封建制度显示出了它的生命力和先进性,在这样一种经济关系和社会环境中,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相对较高,劳动者的辛勤劳动从根本上推动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二、 关于农业发展。
(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江南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2、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
4、农具的改进:筒车、曲辕犁、钢刃铁农具
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二)、同时建议教师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对教材中有关“圩田”“筒车”“曲辕犁”“钢刃铁农具”等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并注意与前代相关内容的对比,帮助学生对这些知识形成正确的概念,便于学生掌握。
2、 启发学生认真理解经济开发与自然生态平衡的关系,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
3、 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建议教师首先要对教材中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内容进行概括说明。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原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特别是社会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4、 关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的问题,建议教师对此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帮助学生弄清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的表现及意义。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是衡量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5、 建议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隋唐时期的农业也是在以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之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而发展的内容正是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
三、 关于手工业的发展问题。
(一)、建议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概括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提醒学生可以参照185页“隋唐时期手工业者分布和大都会”的地图进行理解和掌握,特别要注意提醒学生准确理解这一时期手工业“发达”的内涵,准确概括“发达”的具体表现。
手工业发展特点:
产地广、规模大、分工细、产量和品种多、技艺高
(二)、手工业类型: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农民家庭手工业
教师要注意对比官营、私营和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不同特点,加深学生对隋唐时 期手工业繁荣发达及其原因的进一步理解。
(三)、关于手工业发展中涉及到的技术方面知识以及代表作品、手工业技术成就等相关内容,教师在授课中应给予一定的重视。建议教师注意把相关内容与前代进行对比分析,对有关技术方面的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可以把相关的代表作品的有关资料(图象、文字)做成计算机课件,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这一时期手工业发展成就的认识,为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拓展思维空间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 关于商业繁荣的问题。
(一)、首先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这一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商业繁荣所需要的条件入手进行分析,商业的繁荣需要政治的稳定、国家的统一、交通的发达、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有关商业的政策等等,教师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相关的结论。
(二)、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准确概括隋唐时期商业繁荣的特点及其表现。教 师可以提醒学生在交通、货币、市场、商人等方面对这一时期商业发展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商业发展繁荣:交通发达、货币统一、市场发达、商人队伍庞大
1、 关于交通问题,教师要强调隋唐时期的交通包括陆路、水路、海路三个方面,全国有比较完善陆路交通网以及陆上丝绸之陆,水路主要以运河、长江的水运为主,水路的发达也超过了前代,关于海路,主要是指东南沿海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交通为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货币的统一,建议教师讲清唐初币制改革的主要特点和在历史上的影响。
3、 关于市场的发达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市场功能、市场管理、交易方式、市场规模等方面的有关内容,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有关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的柜房的出现,标志着隋唐时期市场发展的水平,它是我国最早的银行出心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4、 关于市场管理问题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分析隋唐时期国家的有关商业政策。
5、 关于商人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商人的构成、社会地位、作用等有关内容,从中看出唐朝商业的繁荣。
(四)、建议教师从“为什么说隋唐时期的商业比前代更为繁荣?”这一角度提出问题,引 导学生通过与前代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特点的认识。教师还可以从“隋唐时期的商业为什么会比前代更为繁荣?”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加强学生对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
五、 关于城市的兴旺问题。
(一)、城市的兴旺是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表现。建议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分析城市兴旺的原因,加强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整体认识。
(二)、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和概括不同城市的各自特点,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相关图示了解城市布局特点和各项功能;对长安和洛阳的繁荣与衰落以及扬州和益州的兴起与繁荣进行对比分析,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关于广州和汴州,要注意其特有的商业功能和地位。
六、 关于社会生活的变化。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繁荣的 认识。教师可以安排自选性质的作业,指导学生就其感兴趣的方面写出体会或论文,升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七、 课堂小结。
教师在小结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表现、特点等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宏观知识结构。同时要注意启发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性思考,形成自己的感悟和认识。
[补充练习]
一、简要说明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及特点。
二、试分析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从中你得出哪些启示?
三、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就你感兴趣的方面写一篇体会或小论文。
[补充资料]
东晋鲁褒著《钱神论》:“……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
关于隋唐以前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变迁问题: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最出发祥于黄河中游的黄土谷地,包括汾河、渭河、泾河、洛河、泌河等大支流的河谷,也就是仰韶文化分布的核心地区。远在6000多年前,这一带就存在着农耕的村落。……后来农耕线逐渐移向东推移,进入黄河的大冲击扇以及太行山麓成串的小冲积扇,山东半岛沿海,又有鱼、盐之利。大致到春秋时期,北方发达的经济区域,以掩有黄河的中游和下游流域。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继续高涨。据西汉元始二年的统计,当时全国的户口和垦田,绝大多数集中分布在本区。……在手工业方面,西汉政府在全国共设铁官44县,其中本区占36县;工官8县,其中本区占5县;服官3县,都集中分布于本区。当时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人口和物产,尚不受朝廷的重视。但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北方政局动荡和南方较佳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吸引,北方开始向南方做大规模移民运动。南方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河川满布,便利灌溉河交通,虽然地多丘陵,土质坚实,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已足以解决这个问题。移民们带着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使南方的经济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势头。……不过,直到西晋末年,北方经济发展的水平,仍远远超过南方。关中和山东,这两个经济区,在全国的地位,丝毫也没有动摇。永嘉之乱和晋室南迁,初步改变了上述传统形势。
……单尽管如此,思维、唐之际,北方在经济上仍然雄视南方。唐初黄河以北百姓以殷富,只是在粮食的供应,已经有赖东南的接济。待到安史乱起,继之以藩镇割据,北方一再受到破坏。从此在经济发展上,南方终于超过了北方。……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篇2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及其特点;手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商业的繁荣及其特点;城市的兴旺。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隋唐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及其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和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隋唐是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达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经济状况出发,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政治课相关理论分析:隋唐初期社会的安定和政策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的发展,又巩固了隋唐的政权。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隋唐时期,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隋唐时期,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商业的繁荣、长安和洛阳。
教学难点: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邸店和柜坊。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复习隋和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积极作用。
指出: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农民有了土地,生产时间也较有保证,赋役负担
相对减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
②这些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发展,出
现了一些繁荣的大都会,隋唐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发展
1.江南地区的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大提高
①圩田普遍,适于种高产水稻;
②放火烧山,开垦山地的现象很多。
③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地。
④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⑤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影响自然生态平衡。
2.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
①隋朝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
②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
③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仅江南就大大超过六朝的总和。
④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⑤曲辕犁的发明,提高了耕作技术;
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①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
②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
③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二、手工业的发达
1.产地分布广泛
①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
②瓷窑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
③铁的产地在全国有一百多处。
2.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多
①中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
②唐初仅在洪州一地就造海船五百艘。
3.分工细,品种多
①丝织品有绫、锦等十几类,每类又分为许多品种。
②陶瓷业的唐三彩,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③唐代青瓷主要产在南方,以越窑的秘色瓷最名贵。白瓷主要产在北方,以邢窑最盛,
当时有“南青北白”的说法。
④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秘瓷十多件,纠正了秘瓷产生于五代的传统
说法。
4.技艺水平高,且融入外来风格
①冶铸业已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②造船业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③丝织品至今色泽鲜丽,图案新颖,有些还吸收了波斯的风格和手法。
三、商业的繁荣
1.发达的水陆交通
①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驿道,四通八达,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
②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驿驴”,供客商骑用;
③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商船往来不绝。
2.统一的货币
①隋仍铸五殊钱,有利于贸易的发展。
②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废五株钱,新铸“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
③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
3.市场较前代发达
①隋唐的市场较前代发达,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
税收等。
②市中有邸店和柜坊。
a.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
b.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
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③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
④在广大农村,包括偏远地区,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在北方称“集”)。
4.商人的发展和胡商
①那时,经商的人很多,有不少家财万贯、邸店遍海内的大商人;
②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③商人大量增加和外商的贸易活动,使唐朝的商业更加繁荣。
四、城市的兴旺
1.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繁华大都会
①隋唐两朝,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
②长安城内有坊、有市,坊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市坊分开。市有东市、西市。
③洛阳城内有三个市,工商业也很繁荣,武则天时,引漕渠开新潭,使船进入市内。
2.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
①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
②扬州地处运河和长江的汇合处,成为南北交通要冲,又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a.江南的物产大多在这里集散,
b.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在此云集。
c.唐后期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
d.繁华的夜市也是当时的一个特点。
③成都物产富饶,当时的谚语称“扬一益二”,就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的重要。
④南方的商业都会还有国际贸易港广州等;
⑤北方的商业大城市,有位于通济渠沿岸的汴州等。
五、社会生活的变化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要求联系现实,看看唐朝的社会生活,对我们今天有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