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的中东地区(精选6篇)
动荡的中东地区 篇1
动荡的中东地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中东的概念,知道中东地区在经济、交通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掌握二战以后到70年代间中东地区四次战争的概况以及目前中东地区的形势,认识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以及对解决中东地区问题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联合国“分治”后阿拉伯和犹太人的人口和国土面积的数据分析,对四次中东战争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等历史信息的分析,培养历史思维能力。通过课前收集四次中东战争的资料,课上以战地记者身份作报道,培养收集、处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综合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要素对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进行分析,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和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的能力。通过“解决中东问题之我见”的探究活动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见解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东问题由来及其复杂化的学习,理解认识中东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最根本的是殖民主义的罪恶,最终受害的是广大巴以人民。通过对中东战争和当今中东动荡形势的了解,认识战争、武力不是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树立和平观念。通过拉宾为中东和平而献身从而获得世界人民的尊敬的事例,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教学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中东地区战后频仍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是什么?它们各诞生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列表比较)
名称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时间 公元前7世纪 公元1世纪 公元7世纪
地点 古代印度(尼泊尔) 巴勒斯坦 阿拉伯半岛
2.教师顺势导入:其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诞生地点都属于“中东”地区。这里为什么叫做“中东”?它们在地里上和历史上有什么特点?现在情况怎样?请仔细阅读课文、插图和相关地图。
讲授新课: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中东的地理位置
提问:中东的范围
“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现在一般说的“中东”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
2、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教师直接指出:动荡的中东地区的核心问题是巴勒斯坦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教师总结:
a.历史上犹太人(希伯莱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过。公元1世纪时,犹太人国家灭亡,犹太人背井离乡流散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多次流血冲突。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
c..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战后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d.1948年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巴勒斯坦国至今也没有诞生)
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冤仇越积越深,巴以争端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最为复杂的争端。由于以色列统治集团坚持其扩张政策,由于美、英、苏等大国出于不同利益在此进行的干涉,使得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终于酿成了四次中东战争的发生。
3、四次中东战争
教师提问:“四次中东战争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观看视频:中东战争。总结回答:
巴以间争端从较小规模争斗演变成了流血冲突。
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一些阿拉伯国家抵制以色列国的建立,对它发动攻击。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以色列因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天战争):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突然袭击。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丧失的土地而进攻以色列,美苏两国向双方提供武器。
列表总结: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时间 1948年 1956年 1967年 1973年
战争进程特点 阿拉伯国家抵制以色列 埃及抗击英、法、以 以色列突袭阿拉伯国家 埃及、叙利亚进攻以色列
结果 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5 埃及实现苏伊士运河国有化 以色列占领整个巴勒斯坦、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埃及一些地区 埃及和叙利亚收复土地面积不大
历次中东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战争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据书归纳)
a.直接原因:争夺土地或运河主权,争夺水源等。
b.最严重的后果:巴以双方长期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学生阅读教材、史料及图片,体会战争给中东地区带来的哪些灾难?
连年战争的后果:
中东战争据不完全统计,约三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十多万阿拉伯人伤亡,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战争使阿拉伯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以色列全民皆兵,其国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更为严重的是威胁了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学生思考: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导致中东地区长期成为东西方经济、政治及军事利益冲突焦点的原因。
1、战略位置重要,并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近代,中东地区受到欧洲殖民者的重视,成为他们加强对东方殖民地控制最便捷的纽带,建立殖民帝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基地。二战后,大国在这里的争霸更是变本加厉。
分析中东为石油而战的原因是什么?
石油资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而中东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蕴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60%以上。谁掌握了中东的石油,就是掌握了世界的经济。(中东的石油在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影响。)
2、几十年来陆续形成领土争端、水资源问题及巴勒斯坦难民是阿以冲突的历史原因
1948年,以色列在此建国,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园。对水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以及造成了数百万巴勒斯坦难民。
3、巴以冲突之宗教纷争,文化差异
犹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犹太教。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
4、耶路撒冷──冲突的焦点,和平的关键
中东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提醒学生世界三大宗教的差异)是伊斯兰教文化核心地带以及阿拉伯人聚居区,而信仰犹太教的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土地之争、宗教之争由来已久,愈演愈烈,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面积176平方公里,由东部旧城和西部新城组成。它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地。耶路撒冷在阿拉伯语和犹太语中,意思都为“和平之城”。
三.中东和平路在何方
长期以来,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为中东问题的解决,进行了长期努力,20世纪90年代中东和平出现转机。
1、20世纪90年代中东和平出现转机
教师提问:对巴以和平进程做出过贡献的重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哪些业绩和精神值得纪念?
a.重要人物: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以色列的拉宾和佩雷斯、埃及的萨达特、美国的克林顿等人物都做出了贡献。
b.业绩和精神:以色列的拉宾总理对巴勒斯坦作了一些让步,给中东地区带来了和平的曙光,却遭到以色列极右势力成员的刺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联合国争取民族权利与国家独立,但也争取和平,无怨无悔地走过了带有传奇色彩的艰难一生。埃及的萨达特和美国的克林顿努力为巴以双方领导人的会晤牵线搭桥,对中东和平产生了一些正面的影响。
巴以和谈 中国人民纪念阿拉发特
2、以牙还牙,冲突加剧
巴以冲突
由于种种原因,巴以冲突仍时有加剧,成为国际社会担忧和关注的焦点。
讨论:现在让你去解决中东问题,你认为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解决?
巴勒斯坦地区各国间的矛盾不能用武力解决,只有恢复安全与和平谈判才能得以解决。对话而不是对抗,以民族的宽容真正地挽回和平。解决的方法:(教师可以给学生思路)比如:合理分配水资源、寻求文化上的认同、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美国的中东政策等。
最终,我们相信巴以问题为核心的中东问题一定会解决。
动荡的中东地区 篇2
【课程导入】
在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有一块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巴勒斯坦地区。几千年来,这块狭长的土地,在创造人类灿烂文明的同时,也承受了巨大的灾难。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这里屡屡燃起战火,众多国家卷入了战火与纷争。是宗教领地之争?是生存资源之争?还是大国霸权利益的角逐?矛盾错综复杂,一时间让人难以辨清。巴以之间的斗争,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极大的震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期盼中东能够早日走向和平。
学完这一课,你也许会对动荡的中东地区有新的认识。
巴以和解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请查阅相关资料,分别从历史、民族、宗教、资源、大国干涉等方面分析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犹太人曾深受德国法西斯迫害。二战结束后,犹太人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巴以问题也随之产生。你知道巴以问题是怎样由来的吗?为什么说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英国取得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是在。
a.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之后 b.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2.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到1973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国共发生几次战争?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3.被誉为三教“圣城”的是。
a.耶路撒冷 b.麦加 c.巴格达 d.开罗
二、填空题
1.一战后, 获得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在它的支持下, 运动发展,流散在世界各地的 陆续迁往巴勒斯坦。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决议,建立一个 和一个 。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地区始终动荡不安。关键问题是 。
三、材料解析题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20世纪70年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在联合国讲演的结束语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分别代表什么?
(2)为什么巴解领导人阿拉法特要说“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他的真实思想是什么?
【资料:】
美国为什么要支持以色列?
美国支持以色列,除了中东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以及美国在中东地区有重要经济利益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犹太社团活动的直接结果。
自1654年犹太人开始定居美国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犹太人总数已超过600万人,由一个移民小群体成长为美国社会中的一支中坚力量。犹太人对美国中东政策有重大的影响。表现在:①提供政治捐款,影响政党集团。犹太富翁是美国两党及各种利益集团获取政治资助的来源,通过提供政治捐款,他们直接影响美国的中东政策。②发挥舆论喉舌作用,进行亲以宣传。美国犹太人在报刊、广播、出版、电影等方面拥有巨大影响,舆论界的“犹太帮”都会协调一致地支持亲犹、亲以力量,往往能发挥极佳的宣传效果。
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为了解决巴以冲突,xx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了一个中东和平计划。随后,联合国、欧盟、俄罗斯和美国中东问题四方会议代表在此基础上几经磋商,最终形成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并在xx年12月华盛顿会议上通过。
xx年4月30日,中东问题四方会议代表分别向巴以双方递交了“路线图”计划文本,并公布了“路线图”计划内容。6月4日,巴、以、美三方在约旦红海港口城市亚喀巴举行峰会,宣布“路线图”计划正式启动。
“路线图”计划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公布之日至xx年5月),巴以双方实现停火;巴方将打击恐怖活动,进行全面的政治改革,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并在安全问题上与以合作;以方则应撤离xx年9月28日以后占领的巴方领土,冻结定居点的建设,拆除xx年3月以后建立的定居点,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使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恢复正常。第二阶段(xx年6月至12月)为过渡期,重点是在xx年底,建立一个有临时边界和主权象征的巴勒斯坦国。此后的两年为第三阶段,即在xx年完成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并达成协议,建立巴勒斯坦国。
为落实“路线图”计划,巴以首脑曾多次举行会晤,巴激进组织也一度宣布停火。由于以色列坚持其强硬政策,导致巴激进派别中止停火,巴以冲突再起,和平努力再次受挫。xx年9月,巴以和谈中断,“路线图”计划搁浅。
【思维拓展】
由于领土争端,自1948年以色列成立到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先后进行了四次中东战争,结果给双方带来巨大灾难和损失。历史和现实都证明,阿以之间的问题是不可能通过战争解决的,中东和平进程势在必行。
对错综复杂的中东问题,你有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请具体谈一谈。
动荡的中东地区 篇3
动荡的中东地区
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中东地区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解决该地区问题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对本课的引文、图片等资料的阅读,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二战后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特点。通过对中东地区动荡局面形成原因和该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产生原因的分析。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与探究”的收获与成果,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由来。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原因。
讲授新课: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介绍导言中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切入本课主题──动荡的中东地区。展示中东地图,并介绍中东的地理、历史概念及中东地区的特点。
第一,“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第二,现在一般所说的“中东”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土耳其、伊朗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多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
第三,中东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
第四,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中东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蕴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60%以上。
回答问题:(1)简述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2)中东战火频仍有何具体表现?(3)历次中东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战争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第一,犹太人的祖先是希伯莱人。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迁入巴勒斯坦地区,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将该地分为两部分:东部为外约旦(今约旦王国),西部为巴勒斯坦(包括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第三,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多次流血冲突。1922年7月24日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为他们在早已成为巴勒斯坦人家园的、犹太人古老的祖居地上建立自己的国家减少了障碍。第四,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的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约旦河以西的2.7万平方千米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第五,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因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方面反对181号决议未能诞生。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
五次中东战争的情况。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打响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因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发动了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以的侵埃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挑起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六月战争”、“六天战争”。1973年,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而进攻以色列,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此外,还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黎境内的叙利亚军队交战,这是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五次中东战争和迄今不果的中东和平进程,充分反映出二战后该地区的“战火频仍”和局势动荡的特点,反映出该地区和平进程的艰难。(3)引导学生归纳历次中东战争的争夺目标和严重后果。第一,中东战争的主要争夺目标是土地或运河主权,其次是争夺水源。第二,中东战争的严重后果。据不完全统计,约三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十余万阿拉伯人伤亡,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战争使阿拉伯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开支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经济损失严重。为防范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全民皆兵,多年保持着庞大的军费开支,其国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更加严重的后果是巴以双方长期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提问:(1)“中东地区战火频仍,和平历程艰难的原因是什么?”(2)如何有效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尽快实现中东和平?
进一步对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进行分析:(1)大国争夺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英国一战后的“分而治之”,联合国二战后进一步的“分而治之”,都说明列强在利用当地民族、宗教矛盾插手该地区事务。(2)几十年中陆续形成的领土争端是阿以之间争夺的实质问题。(3)水资源问题在中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围绕着水资源问题,阿以进行着殊死的斗争。(4)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耶路撒冷被视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地,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并于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为其永久的首都;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宣告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对耶路撒冷的争夺使巴以斗争罩上民族宗教的外衣,它增加了该地区和平进程的难度。
如何有效推进中东地区和平进程,尽快实现中东和平问题,先由学生简要回答,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拟订出切口较小、内容具体的讨论题目。如:(1)中东地区的地理特点是中东战争频仍的根本原因吗?(2)对巴以和平进程作出过贡献的人物有哪些?试作简要介绍。(3)拉宾对解决中东地区和平问题做出过哪些努力?(4)中东地区内部对实现该地区和平存在哪些障碍?(5)就国际方面而言,实现中东地区和平的障碍是什么?
动荡的中东地区 篇4
点击::第一范文 第一范文2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巴以冲突是整个中东和平进程的中心,民族争端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宽容才能真正挽回和平。
2、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在交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国际社会在中东地区和平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探讨中东和平路在何方。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量图片、史料,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中东地区的特点。介绍巴勒斯坦的地形、宗教、资源、民族等情况和巴勒斯坦的形成,教师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中东局面为何错综复杂”。组织学生探究“解决中东危机的渠道是什么”。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中东地区战后频仍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中东地区地形图、巴勒斯坦难民营图片、巴以冲突场面、相关人物的图片(如阿拉法特、拉宾等)。学生准备:阅读教材。
(四)教学方案预设
时事新闻导入新课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注意:教师要对“频仍”两个字作解释)
1、中东的地理位置
提问:中东的范围
“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现在一般说的“中东”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
2、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教师直接指出:动荡的中东地区的核心问题是巴勒斯坦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师总结:
a.历史上犹太人(希伯莱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过。公元1世纪时,犹太人国家灭亡,犹太人背井离乡流散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多次流血冲突。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
c.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战后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d.1948年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巴勒斯坦国至今也没有诞生)
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冤仇越积越深,巴以争端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最为复杂的争端。由于以色列统治集团坚持其扩张政策,由于美、英、苏等大国出于不同利益在此进行的干涉,使得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终于酿成了四次中东战争的发生。
3、四次中东战争
学生阅读教材、史料和看地图后回答:
“四次中东战争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是什么?”
巴以间争端从较小规模争斗演变成了流血冲突。
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一些阿拉伯国家抵制以色列国的建立,对它发动攻击。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以色列因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天战争):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突然袭击。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丧失的土地而进攻以色列,美苏两国向双方提供武器。
结论:主要是争夺目标是土地、运河的主权还有是水源等。
学生阅读教材、史料及图片,体会战争给中东地区带来的哪些灾难?
连年战争的后果:
中东战争据不完全统计,约三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十多万阿拉伯人伤亡,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战争使阿拉伯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以色列全民皆兵,其国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更为严重的是威胁了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学生思考: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导致中东地区长期成为东西方经济、政治及军事利益冲突焦点的原因。
1.战略位置重要,并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近代,中东地区受到欧洲殖民者的重视,成为他们加强对东方殖民地控制最便捷的纽带,建立殖民帝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基地。二战后,大国在这里的争霸更是变本加厉。
分析中东为石油而战的原因是什么?
石油资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而中东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蕴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60%以上。谁掌握了中东的石油,就是掌握了世界的经济。(中东的石油在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影响。)
2、几十年来陆续形成领土争端、水资源问题及巴勒斯坦难民是阿以冲突的历史原因
1948年,以色列在此建国,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园。对水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以及造成了数百万巴勒斯坦难民。
3、巴以冲突之宗教纷争,文化差异
犹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犹太教。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
4、耶路撒冷──冲突的焦点,和平的关键
中东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提醒学生和世界三大宗教的差异)是伊斯兰教文化核心地带以及阿拉伯人聚居区,而信仰犹太教的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土地之争、宗教之争由来已久,愈演愈烈,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面积176平方公里,由东部旧城和西部新城组成。它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地。耶路撒冷在阿拉伯语和犹太语中,意思都为“和平之城”。
三、中东和平路在何方
长期以来,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为中东问题的解决,进行了长期努力,20世纪90年代中东和平出现转机。
1、20世纪90年代中东和平出现转机
图:阿拉法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已故领导人)高呼:“用土地换和平。”
名言:“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图:拉宾(以色列已故总理)
名言:“我梦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地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了和解(图:阿拉法特和拉宾手握在一起。巴以和平出现曙光)。
2、以牙还牙,冲突加剧
图:沙龙(以色列领导人)“用和平换和平。”
图:巴以冲突的场面
由于种种原因,巴以冲突仍时有加剧,成为国际社会担忧和关注的焦点。
讨论:现在让你去解决中东问题,你认为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解决?
巴勒斯坦地区各国间的矛盾不能用武力解决,只有恢复安全与和平谈判才能得以解决。对话而不是对抗,以民族的宽容真正地挽回和平。解决的方法:(教师可以给学生思路)比如:合理分配水资源、寻求文化上的认同、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美国的中东政策等。
最终,我们相信巴以问题为核心的中东问题一定会解决。
课后小结,板书设计:
练习巩固(见课件)
课后作业(见课件)
背景资料:
中东问题的历史回顾
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不妨以“一、二、三、四”概而言之,那就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
一个祖先,两个民族。约公元前19xx年,闪族的另一支在族长亚伯拉罕率领下,由两河流域的乌尔迁徙到迦南。据《圣经》记载,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们便是犹太人的祖先。后犹太人逃亡埃及,摩西率众出埃及返迦南,一直到二战后建立以色列国,都是源于这一支系。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易司马仪,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赶至半岛,繁衍生息,他们便是半岛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
三次流散。公元前1025年,第一个希伯来人国家──希伯来王国在迦南建立。公元前930年,王国一分为二,北方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称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国灭以色列王国,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灭犹太王国,两国数万臣民连同君主都被掳往战胜国,史称“失踪的10个以色列部落”和“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再灭受到波斯帝国支持的犹太国家,犹太人流散到南欧、地中海诸岛、北非及中亚地区,这是第二次大流散。从公元66年始,巴勒斯坦犹太人多次发动反对罗马统治者的大起义,均遭失败。公元135年,罗马皇帝下令将耶路撒冷犁耕为田,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逐出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流散。三次大流散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所剩无几。
四次战争。1948年5月14日,英国宣布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犹太人根据分治决议当日即宣布成立以色列国。次日,即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对以宣战,约旦、伊拉克、埃及、叙利亚、黎巴嫩、沙特均派军队参战,战争持续到1949年7月,阿方失败,以色列占领了按“分治决议”划给阿方的5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约70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这是第一次中东战争。1956年7月,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英、法资本收归国有。10月29日,英、法、以联合进攻埃及,在埃及人民的奋勇抵抗下,在包括苏、美在内的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下,入侵者于11月7日停火。此为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约旦、叙利亚发动突然袭击,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6万平方千米、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5800平方千米和耶路撒冷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150平方千米,所占领土面积数倍于以色列本土面积。战争于6月11日结束,故又称“六天战争”。这次战争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著名的第242号决议,要求以方撤出其在这次战争中占领的土地。此为第三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为了收复失地并重振阿拉伯军队的士气,埃、叙军队同时向以色列突然发起进攻,埃及收回了纵深约10-15千米的西奈半岛土地,叙则收复了大部分戈兰高地。以军于10日展开反击后,不但收回了失去的戈兰高地,又占领了叙方770平方千米的土地;并越过苏伊士运河,包围了埃及的苏伊士城,切断了埃军前后方联系。后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这是中东的第四次战争,史称“十月战争”,因发生于伊斯兰教的斋月和犹太教的赎罪日,故又称“斋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
动荡的中东地区 篇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巴以冲突是整个中东和平进程的中心,民族争端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宽容才能真正挽回和平。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在交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国际社会在中东地区和平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探讨中东和平路在何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量图片、史料,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中东地区的特点。
第一组同学介绍巴勒斯坦的地形、宗教、资源、民族等情况。
第二组同学介绍巴勒斯坦的形成,教师补充资料。
引导学生思考“中东局面为何错综复杂”。
组织学生探究“解决中东危机的渠道是什么”。
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中东地区战后频仍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中东地区地形图、巴勒斯坦难民营图片、巴以冲突场面、相关人物的图片(如阿拉法特、拉宾等)。
学生准备:阅读教材。
搜集有关巴勒斯坦、以色列、中东战争问题的相关文字、图片等资料。
--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通过阅读地图知识,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
巴勒斯坦问题的形成是历史遗留问题。教师讲述时应让学生理清脉络,以便认清巴以争端长达百年的根源是什么。
关于巴勒斯坦分治问题,点明“分治”是受大国操纵造成的,有其存在的问题和领土、资源的不合理性,这是引发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直接原因。
本目主要介绍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发生的四次中东战争,发生时交战的双方、争夺目标以及发生的后果。
讲述每一次战争发生时,运用中东形势图,将战争进程标注在图上,以加深印象。通过讲述,让学生了解中东战火频仍和局势动荡的情况,从而体会到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的艰难性。
四次中东战争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如“巴勒斯坦难民营”,“苦难中生活的孤儿”,“失去孩子的母亲的痛苦表情”……
二战结束后,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定。动荡的原因是各个历史时期列强从各自利益出发,长期角逐、介入,使这里的矛盾更加复杂。
讲述时强调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既有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结下的恶果,也有两个民族之间的宗教、文化差异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矛盾。这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问题。
录像中介绍了中东地区的民族、宗教及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与前一个关于中东问题的核心──巴勒斯坦问题前后呼应,使学生对中东地区在文化上存在的差异有进一步的认识。
向同学们介绍几位长期以来为中东问题和平解决做出贡献的人物。
教师应补充介绍,激起学生对这些献身于世界和平的勇士的敬仰。
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关注时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说明靠武力解决不了民族争端。
同学们根据自己查找到的资料,介绍一下中东所处的地理位置(包括国家以及城市、海峡及运河)。
理清以下线索: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形成。一战后,巴勒斯坦由英国“委任统治”。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
了解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国建立的抵制。
看《联合国大会关于阿以分治的决议划定的巴勒斯坦版图》。了解分治后阿拉伯国家的领土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的地区,所以阿拉伯人不能接受。犹太人的领土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处于沿海地带,土地肥沃,犹太人欣然接受。让学生明白巴以争端之初,摩擦仅仅是围绕土地、草场等生活习俗上的非政治性的问题。1948年以色列国成立。
阅读教材,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中东战争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主要争夺的目标是土地、运河的主权、水源等。
看地图。
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观看图片,体会战争给巴以双方人民带来的危害。
看录像《中东》。
要求学生看过后思考: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由哪些因素构成,并理清以下线索:
1.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
2.战略地位
3.石油资源之争
4.水资源之争
5.宗教之争
回答:中东地区有哪些民族?有哪些宗教信仰?阿拉伯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分析中东为石油而战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制软件:
1.阿拉法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高呼:
“用土地换和平。”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2.沙龙
(以色列领导人)
“用和平换和平。”
3.拉宾(以色列国总理)
“我梦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地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4.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阿拉法特和拉宾手握在一起,巴以和平出现曙光)。
5.拉宾被刺杀情景。
6.巴以冲突的场面。
讨论:你认为世界各国之间出现的矛盾,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解决?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地理位置
“中东”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等国家。
2.巴勒斯坦问题的形成
巴勒斯坦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这一地区曾是古代犹太人的栖息之地。公元1世纪,在外族侵入和迫害下,犹太国家灭亡,犹太人背井离乡,流散到世界各地。7世纪,阿拉伯帝国占领巴勒斯坦,逐渐形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一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区。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大规模兴起,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返回巴勒斯坦地区定居,从此形成了阿犹两族长达百年的土地争夺大战。
二战后,在英、美、苏等国的操纵下,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结束了英国在巴勒斯坦的统治,并撤出军队,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了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犹太国。
巴勒斯坦问题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成为当今世界上矛盾焦点之一。
巴以间争端从较小规模争斗演变成了流血冲突。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冤仇越积越深,巴以争端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最为复杂的争端。由于以色列统治集团坚持其扩张政策,由于美、英、苏等大国出于不同利益在此进行的干涉,使得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终于酿成了四次中东战争的发生。
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一些阿拉伯国家抵制以色列国的建立,对它发动攻击。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以色列因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天战争):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突然袭击。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丧失的土地而进攻以色列,美苏两国向双方提供武器。
中东战争使阿拉伯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威胁了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导致中东地区长期成为东西方经济、政治及军事利益冲突焦点的原因。
1.地理位置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蕴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60%以上。
近代,中东地区受到欧洲殖民者的重视,成为他们加强对东方殖民地控制最便捷的纽带,建立殖民帝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基地。二战后,大国在这里的争霸更是变本加厉。
2.宗教、历史、种族
中东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是伊斯兰教文化核心地带以及阿拉伯人聚居区,而信仰犹太教的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土地之争、宗教之争由来已久,愈演愈烈,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3.水资源之争
1948年,以色列在此建国,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园。对水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
4.石油资源之争
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使中东在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影响。
三、中东和平路在何方
长期以来,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为中东问题的解决,进行了长期努力,20世纪90年代中东和平出现转机。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巴以冲突仍时有加剧,成为国际社会担忧和关注的焦点。
巴勒斯坦地区各国间的矛盾不能用武力解决,只有恢复安全与和平谈判才能得以解决。对话而不是对抗,以民族的宽容真正地挽回和平。
背景资料
中东问题的历史回顾
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不妨以“一、二、三、四”概而言之,那就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
一个祖先,两个民族。约公元前19xx年,闪族的另一支在族长亚伯拉罕率领下,由两河流域的乌尔迁徙到迦南。据《圣经》记载,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们便是犹太人的祖先。后犹太人逃亡埃及,摩西率众出埃及返迦南,一直到二战后建立以色列国,都是源于这一支系。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易司马仪,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赶至半岛,繁衍生息,他们便是半岛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
三次流散。公元前1025年,第一个希伯来人国家──希伯来王国在迦南建立。公元前930年,王国一分为二,北方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称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国灭以色列王国,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灭犹太王国,两国数万臣民连同君主都被掳往战胜国,史称“失踪的10个以色列部落”和“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再灭受到波斯帝国支持的犹太国家,犹太人流散到南欧、地中海诸岛、北非及中亚地区,这是第二次大流散。从公元66年始,巴勒斯坦犹太人多次发动反对罗马统治者的大起义,均遭失败。公元135年,罗马皇帝下令将耶路撒冷犁耕为田,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逐出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流散。三次大流散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所剩无几。
四次战争。1948年5月14日,英国宣布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犹太人根据分治决议当日即宣布成立以色列国。次日,即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对以宣战,约旦、伊拉克、埃及、叙利亚、黎巴嫩、沙特均派军队参战,战争持续到1949年7月,阿方失败,以色列占领了按“分治决议”划给阿方的5 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约70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这是第一次中东战争。1956年7月,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英、法资本收归国有。10月29日,英、法、以联合进攻埃及,在埃及人民的奋勇抵抗下,在包括苏、美在内的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下,入侵者于11月7日停火。此为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约旦、叙利亚发动突然袭击,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6万平方千米、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5 800平方千米和耶路撒冷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 150平方千米,所占领土面积数倍于以色列本土面积。战争于6月11日结束,故又称“六天战争”。这次战争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著名的第242号决议,要求以方撤出其在这次战争中占领的土地。此为第三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为了收复失地并重振阿拉伯军队的士气,埃、叙军队同时向以色列突然发起进攻,埃及收回了纵深约10~15千米的西奈半岛土地,叙则收复了大部分戈兰高地。以军于10日展开反击后,不但收回了失去的戈兰高地,又占领了叙方770平方千米的土地;并越过苏伊士运河,包围了埃及的苏伊士城,切断了埃军前后方联系。后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这是中东的第四次战争,史称“十月战争”,因发生于伊斯兰教的斋月和犹太教的赎罪日,故又称“斋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
动荡的中东地区 篇6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巴以冲突是整个中东和平进程的中心,民族争端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宽容才能真正挽回和平。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在交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国际社会在中东地区和平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探讨中东和平路在何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量图片、史料,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中东地区的特点。
第一组同学介绍巴勒斯坦的地形、宗教、资源、民族等情况。
第二组同学介绍巴勒斯坦的形成,教师补充资料。
引导学生思考“中东局面为何错综复杂”。
组织学生探究“解决中东危机的渠道是什么”。
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中东地区战后频仍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中东地区地形图、巴勒斯坦难民营图片、巴以冲突场面、相关人物的图片(如阿拉法特、拉宾等)。
学生准备:阅读教材。
搜集有关巴勒斯坦、以色列、中东战争问题的相关文字、图片等资料。
--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通过阅读地图知识,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
巴勒斯坦问题的形成是历史遗留问题。教师讲述时应让学生理清脉络,以便认清巴以争端长达百年的根源是什么。
关于巴勒斯坦分治问题,点明“分治”是受大国操纵造成的,有其存在的问题和领土、资源的不合理性,这是引发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直接原因。
本目主要介绍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发生的四次中东战争,发生时交战的双方、争夺目标以及发生的后果。
讲述每一次战争发生时,运用中东形势图,将战争进程标注在图上,以加深印象。通过讲述,让学生了解中东战火频仍和局势动荡的情况,从而体会到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的艰难性。
四次中东战争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如“巴勒斯坦难民营”,“苦难中生活的孤儿”,“失去孩子的母亲的痛苦表情”……
二战结束后,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定。动荡的原因是各个历史时期列强从各自利益出发,长期角逐、介入,使这里的矛盾更加复杂。
讲述时强调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既有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结下的恶果,也有两个民族之间的宗教、文化差异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矛盾。这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问题。
录像中介绍了中东地区的民族、宗教及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与前一个关于中东问题的核心──巴勒斯坦问题前后呼应,使学生对中东地区在文化上存在的差异有进一步的认识。
向同学们介绍几位长期以来为中东问题和平解决做出贡献的人物。
教师应补充介绍,激起学生对这些献身于世界和平的勇士的敬仰。
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关注时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说明靠武力解决不了民族争端。
同学们根据自己查找到的资料,介绍一下中东所处的地理位置(包括国家以及城市、海峡及运河)。
理清以下线索: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形成。一战后,巴勒斯坦由英国“委任统治”。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
了解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国建立的抵制。
看《联合国大会关于阿以分治的决议划定的巴勒斯坦版图》。了解分治后阿拉伯国家的领土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的地区,所以阿拉伯人不能接受。犹太人的领土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处于沿海地带,土地肥沃,犹太人欣然接受。让学生明白巴以争端之初,摩擦仅仅是围绕土地、草场等生活习俗上的非政治性的问题。1948年以色列国成立。
阅读教材,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中东战争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主要争夺的目标是土地、运河的主权、水源等。
看地图。
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观看图片,体会战争给巴以双方人民带来的危害。
看录像《中东》。
要求学生看过后思考: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由哪些因素构成,并理清以下线索:
1.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
2.战略地位
3.石油资源之争
4.水资源之争
5.宗教之争
回答:中东地区有哪些民族?有哪些宗教信仰?阿拉伯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分析中东为石油而战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制软件:
1.阿拉法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高呼:
“用土地换和平。”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2.沙龙
(以色列领导人)
“用和平换和平。”
3.拉宾(以色列国总理)
“我梦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地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4.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阿拉法特和拉宾手握在一起,巴以和平出现曙光)。
5.拉宾被刺杀情景。
6.巴以冲突的场面。
讨论:你认为世界各国之间出现的矛盾,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解决?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地理位置
“中东”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等国家。
2.巴勒斯坦问题的形成
巴勒斯坦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这一地区曾是古代犹太人的栖息之地。公元1世纪,在外族侵入和迫害下,犹太国家灭亡,犹太人背井离乡,流散到世界各地。7世纪,阿拉伯帝国占领巴勒斯坦,逐渐形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一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区。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大规模兴起,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返回巴勒斯坦地区定居,从此形成了阿犹两族长达百年的土地争夺大战。
二战后,在英、美、苏等国的操纵下,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结束了英国在巴勒斯坦的统治,并撤出军队,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了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犹太国。
巴勒斯坦问题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成为当今世界上矛盾焦点之一。
巴以间争端从较小规模争斗演变成了流血冲突。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冤仇越积越深,巴以争端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最为复杂的争端。由于以色列统治集团坚持其扩张政策,由于美、英、苏等大国出于不同利益在此进行的干涉,使得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终于酿成了四次中东战争的发生。
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一些阿拉伯国家抵制以色列国的建立,对它发动攻击。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以色列因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天战争):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突然袭击。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丧失的土地而进攻以色列,美苏两国向双方提供武器。
中东战争使阿拉伯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威胁了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导致中东地区长期成为东西方经济、政治及军事利益冲突焦点的原因。
1.地理位置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蕴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60%以上。
近代,中东地区受到欧洲殖民者的重视,成为他们加强对东方殖民地控制最便捷的纽带,建立殖民帝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基地。二战后,大国在这里的争霸更是变本加厉。
2.宗教、历史、种族
中东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是伊斯兰教文化核心地带以及阿拉伯人聚居区,而信仰犹太教的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土地之争、宗教之争由来已久,愈演愈烈,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3.水资源之争
1948年,以色列在此建国,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园。对水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
4.石油资源之争
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使中东在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影响。
三、中东和平路在何方
长期以来,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为中东问题的解决,进行了长期努力,20世纪90年代中东和平出现转机。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巴以冲突仍时有加剧,成为国际社会担忧和关注的焦点。
巴勒斯坦地区各国间的矛盾不能用武力解决,只有恢复安全与和平谈判才能得以解决。对话而不是对抗,以民族的宽容真正地挽回和平。
背景资料
中东问题的历史回顾
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不妨以“一、二、三、四”概而言之,那就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
一个祖先,两个民族。约公元前19xx年,闪族的另一支在族长亚伯拉罕率领下,由两河流域的乌尔迁徙到迦南。据《圣经》记载,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们便是犹太人的祖先。后犹太人逃亡埃及,摩西率众出埃及返迦南,一直到二战后建立以色列国,都是源于这一支系。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易司马仪,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赶至半岛,繁衍生息,他们便是半岛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
三次流散。公元前1025年,第一个希伯来人国家──希伯来王国在迦南建立。公元前930年,王国一分为二,北方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称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国灭以色列王国,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灭犹太王国,两国数万臣民连同君主都被掳往战胜国,史称“失踪的10个以色列部落”和“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再灭受到波斯帝国支持的犹太国家,犹太人流散到南欧、地中海诸岛、北非及中亚地区,这是第二次大流散。从公元66年始,巴勒斯坦犹太人多次发动反对罗马统治者的大起义,均遭失败。公元135年,罗马皇帝下令将耶路撒冷犁耕为田,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逐出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流散。三次大流散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所剩无几。
四次战争。1948年5月14日,英国宣布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犹太人根据分治决议当日即宣布成立以色列国。次日,即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对以宣战,约旦、伊拉克、埃及、叙利亚、黎巴嫩、沙特均派军队参战,战争持续到1949年7月,阿方失败,以色列占领了按“分治决议”划给阿方的5 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约70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这是第一次中东战争。1956年7月,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英、法资本收归国有。10月29日,英、法、以联合进攻埃及,在埃及人民的奋勇抵抗下,在包括苏、美在内的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下,入侵者于11月7日停火。此为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约旦、叙利亚发动突然袭击,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6万平方千米、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5 800平方千米和耶路撒冷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 150平方千米,所占领土面积数倍于以色列本土面积。战争于6月11日结束,故又称“六天战争”。这次战争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著名的第242号决议,要求以方撤出其在这次战争中占领的土地。此为第三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为了收复失地并重振阿拉伯军队的士气,埃、叙军队同时向以色列突然发起进攻,埃及收回了纵深约10~15千米的西奈半岛土地,叙则收复了大部分戈兰高地。以军于10日展开反击后,不但收回了失去的戈兰高地,又占领了叙方770平方千米的土地;并越过苏伊士运河,包围了埃及的苏伊士城,切断了埃军前后方联系。后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这是中东的第四次战争,史称“十月战争”,因发生于伊斯兰教的斋月和犹太教的赎罪日,故又称“斋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