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历史教案设计 > 第1课 鸦片战争(精选8篇)

第1课 鸦片战争(精选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课 鸦片战争(精选8篇)

第1课 鸦片战争 篇1

  △课标要求:

  列举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鸦片战争

  开拓和掠夺――根本原因

  虎门销烟――借口

  工业革命后,英国需要开拓和掠夺→中国占统治地位并实行政策→英国对华贸易出现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中国白银大量,人民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并在销烟→英国侵略中国

  2、经过:1840、6――1842、8

  △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进行进行过哪些英勇的反抗?

  ①在广东防御严密,使英军无隙可乘

  ②守军英勇奋战,击退英军

  ③镇江战役中,清军满族将领率守军浴血奋战,

  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3、结果:中国战败,与英国签订了

  割地:

  赔款:万元

  开埠:

  协定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国家

  ①半殖民地:指丧失了而不是领土和主权

  ②半封建:各方面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打开中国更多,扩大侵华权益

  借口:英法美向清政府提出要求遭拒

  2、过程:1856年――1858年――1860年

  3、结果:

  允许外国驻京

  增开处通商口岸

  ①1858年签订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游历、经商和传教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通航

  增开为商埠

  割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两白银

  允许列强贩卖

  ③俄国趁火打劫,割走中国东北大片领土

  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损害

  4、影响清政府开始被列强,中外反动派公开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了

  △与鸦片战争比较,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有何表现?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割地  地方一区、东北多万平方公里

  赔款 万元(银元) 万两白银

  开埠 处:以南沿海地区 处:全沿海、两岛、深入长江

  传教 沿海5处通商口岸 深入

  通航 外国舰船可到口岸 外国舰船可到入各口岸

  其它  驻京、贩卖

  △随堂练习――《全品》第10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10页,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十)

第1课 鸦片战争 篇2

  西南大学历史系宋代金赛课作品(教学设计)抽签号:8号

  【教材分析】

  1、地位:《鸦片战争》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得到潮流”的开篇。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开启了近代中国列强的侵华史,也开启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潮流。因此本课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本单元的重点,更是全书的重点。

  2、重难点:

  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由于没有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没有列出军民反抗的事迹,而以引导分析战争的起因、战败的原因为目的,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2)理解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认识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通过讨论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能否避免”,帮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失败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请学生归纳战前交战双方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观看鸦片战争经过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4)通过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提高学生历史比较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讲述鸦片对人体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情感教育。

  (2)通过引导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3)通过讲述战争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抗击侵略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感悟历史的能力,激发其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方法以讲授法、问答法为主,辅之以图示法、讨论法、比较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用具】

  1.电脑平台,多媒体设备.

  2.教师准备关于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可采用“问题式”和“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积极引导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质疑答疑、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导入新课】

  播放纪录片《复兴之路》中关于鸦片战争的一段资料片,让学生在历史史实的情景再现中,步入本课鸦片战争的学习。

  视频中战火喧嚣的场面,反映的就是发生在16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很想知道: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

  有人说: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咋一听好像有点道理,那么鸦片战争的爆发真的是林则徐惹的祸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讲述内容】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虎门销烟)

  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首先请同学们翻到教材50页,认真阅读教材前言和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划出能够反应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英国具体情况的关键词句。老师会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然后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归纳一下“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好,时间差不多啦!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自告奋勇的给大家归纳一下呢?好,•••同学,你的手举得高高的,肯定是胸有成竹。老师在ppt上打出了一个表,你可以根据图表的提示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填图表。

  国际(英国) 国内(中国)

  政治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封建专制统治 吏治腐败

  经济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自然经济为主,土地兼并,

  财政困难

  军事  船坚炮利

  军备废弛  军队战斗力弱

  外交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虚骄自大

  综合   综合国力强大

  腐朽落后 危机四伏

  •••同学很不错,归纳得很准确,请坐。

  老师在给大家梳理一下表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

  学生回答后,概括指出:战前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呈现出严重的社会危机。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政治腐败:康乾盛世以后,清政府开始走下坡路,政治日益黑暗,吏治腐败,贪污贿赂成风――“和跌倒 嘉庆吃饱”“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等大家熟知的俗语生动形象的反应了清政府的腐败。

  经济:此时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你耕田来我织布”,主要还是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而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土地。而此时的土地高度集中在封建贵族地主手中,广大农民处于少地、无地的状态。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税收,税收减少,政府入不敷出,出现财政困难。

  军事:清政府军备废弛,军队装备还处于以戈矛为主的冷兵器时代,所谓的水师仍是木制帆船,包括水师提督的旗舰也是木制的。少数船上装有一两门明朝时候发明的“红衣大炮”,发射时效果和扔铅球差不多,而且只能向前打,想打后面的敌舰,当然还需要转一圈啦!

  外交:此时的清政府,军备废弛、财政困难、整体上呈现出衰败景象,走到了穷途末路,却还没有自知之明,仍然自我感觉良好。以“天朝上国”自居,长期奉行“虚骄自大、闭关自守”政策,做着“天朝上国”“万邦来朝”“四海宾服”的美梦,使中国隔绝于世界潮流之外,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而同一时期的西方世界,特别是英国处在怎样的历史发展时期?

  学生回答后,概括指出:战前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迅速崛起;前一单元我们已经学过,英国于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自18世纪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并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不断开辟和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而不断加紧对外扩张,在东方建立自己的殖民体系。古老而又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必然成为他们侵略的重要目标之一。

  中国地大人多,市场大,而英国的胃口也大。英国要求打开中国市场,而清政府实行虚骄自大、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两者矛盾纠结,战争必然爆发。

  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强烈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前,英国最初试图用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但是,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输入中国的“呢绒、棉纺织品、金属制品”等工业品,而中国的自然经济能够自给自足,不太需要这些工业品,加上清政府闭关政策的限制,其产品成为了典型的“滞销品”“破鞋”,没有人要。运也白运,当然如果白送的话,中国人民还是会礼貌接受的,不要白不要嘛!相反,英国从中国购买的“茶叶、生丝、药材”等物品,尽管有些是奢侈品,价格昂贵,但在西方却是“香饽饽”“畅销品牌”,可能还是免检产品呢!这样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大量白银流入中国(1813――1831年中英贸易的图表反映)。

  通过正当贸易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1799――1838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

  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鸦片走私问题,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通过三则材料展示鸦片走私的危害: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决,教师点评。

  (1)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因如何?

  (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2)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采取了什么方法?(向中国走私鸦片。)

  (3)英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关于第3问,先多媒体显示:《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林则徐上书,《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表》。

  材料一 吸毒人数:200万/35年

  掠夺白银:3―4亿元/40年

  说明:①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财政困难

  材料二:烟馆里正在吞云吐雾的中国人(图片)

  反映:②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材料三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不股栗!――《林则徐集•奏稿中》

  反映:③造成兵弱银荒,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

  提问:三则材料中涉及到鸦片输入主要危害有哪些?(答案即三则材料的三点危害)

  这样设计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还提高学生归纳,提取有效信息能力。

  过渡:面对大量鸦片走私,作为当时皇帝道光帝应该会采取什么行动?假如你

  是清朝统治者,面对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峻局势,你将会采取什么措施?

  作为最有见识封建大臣林则徐有何表现?

  道光皇帝看到林则徐的奏折,认识到放任鸦片走私,将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于是任命主张严禁鸦片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组织禁烟工作。于是林则徐到

  广东领导禁烟运动。

  多媒体显示  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虎门销烟图

  设问:

  (1)材料体现了林则徐怎样精神?(反抗外国侵略决心及为国家民族利益自我

  牺牲爱国精神。)

  (2)林则徐禁烟,禁烟主观上为了维护清王朝腐朽统治,能否算是中华民族

  英雄?(林则徐虽站在地主阶级立场,禁烟根本用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但

  他指挥虎门销烟代表了中华民族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精神,故他

  是民族英雄,)

  此设计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能力。

  过渡:不法英商非法鸦片贸易扭转了正常贸易中逆差所带给英国损失,但中国

  禁烟运动不从根本上断绝了这条罪恶的“商路”,英国遂决意以此为借口诉诸武

  力,因此有人说:“若没有林则徐禁烟运动,就不会有中英鸦片战争”,对此有何

  看法?

  多媒体显示:展示两则材料:

  材料1: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2:“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由学生思考回答后,最后得出结论:

  禁烟运动的消息传到英国,不法英商游说英国政府,抓住这次机会发动对华战争。英国政府为了从根本上打开中国市场,打着保护中英贸易的旗号,发动了鸦片战争。

  所以这场战争不是打不打的问题,只是早和迟的问题。禁烟运动只是借口,

  中英之间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由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的禁烟运动仅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线,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必然会寻找其他借口挑起战争。)

  二、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经过

  利用ppt动态展示图展现介绍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战争的过程略)

  地图动态显示

  鸦片战争两个阶段:

  1840年战争开始――琦善同英军谈判

  1841年英军扩大战争――1842年战争结束

  把问题的重点放在中国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在鸦片战争中的英勇抗争上。引导学生把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概括为:

  人民群众的自发反抗──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清军爱国将士―――――英勇作战,为国捐躯

  面对英国侵略者的侵略暴行,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斗争的开端;广大爱国将士的浴血抗战、为国捐躯,表现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情操,值得后人敬仰。

  最后指出:中英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是:握有正义、抵抗侵略者失败,野蛮侵略、残暴劫掠者获胜。

  启发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种结局呢?最后得出:不仅清政府的腐败是其重要原因,也说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鸦片战争的结果

  1842年8月初,英国军舰闯到南京下关长江江面。8月29日,中国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在讲述《南京条约》内容时,可引用以下部分材料让学生归纳其内容及带来的危害。

  材料一:“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

  材料二:“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材料三:“(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在学生逐条归纳内容,分析其危害后,教师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割地:损害中国的主权。

  赔款:不但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它开创了侵略者勒索赔款的恶例。

  开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一些城市是清政府在列强的威逼下开放的,因此它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协定关税:这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同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然接着讲述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也同样引用以下材料概括内容、分析危害。

  材料一:《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的英国侨民犯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材料二:《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材料三:“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及基地,系准英人租住……”

  在学生逐条归纳内容,分析其危害后,教师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片面的最惠国待遇:近代中国与外国所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的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这充分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此后别的国家也援例得到“合法”的“一体均沾”。

  租界:租界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条约规定的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或经商”的一定区域。租界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通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签订,英国获取了很多特权。看到英国获得如此之多的好处,美国和法国也趁火打劫,先后与中国订立类似的条约,以攫取在华特权。

  3、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英、美、法三国强迫中国套上了这不平等条约的枷锁,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和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设问: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要阐述“半殖民”和“半封建”的内涵。并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不再是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原来的封建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两对矛盾: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不但包括地主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还有经济的、政治的、当权的各种封建半封建的反动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人民大众”不但包括农民阶级,还有近代新生的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正是由于社会性质的改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此革命任务也会有所改变。中国人民肩负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不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变化的同时,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夜郎自大”的腐朽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最后教师强调: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经过

  1856年,英法借口修约,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可以请同学讲述他所了解的“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点明这只是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其根本原因和鸦片战争一样,是为的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利用ppt动态展示图展现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1857年底,英法联军侵略军向广州发起进攻。广州很快陷落。广东巡抚柏贵降敌,仍以原职替侵略军维持殖民统治秩序,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傀儡政权。

  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未能达到侵略目的,他们不得到更大的侵略权益是不会甘心的。1858年,为迫使清政府屈服,英法联军北上攻至大沽口外。随即进逼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咸丰帝慌忙派人与侵略者议和。

  2、《天津条约》的签订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教师引导学生看《天津条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新增加了哪些内容?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危害是什么?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为什么对中国不利?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以分析概括指出以下几点: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通商口岸多达10个;口岸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尤其是南京、汉口的开放,使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中国腹地。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势力的深入,为列强扩大侵略提供了有利条件,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但由于英法不满足既得侵略权益,1859年夏天,英法利用去北京换约之机重又挑起战争。对洗劫圆明园,可引用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关于圆明园的一段描述:“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化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之中。”指出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为人间奇迹的宫殿就是北京的圆明园。正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洗劫的。圆明园这一人间奇迹也最后变成了一片瓦砾。圆明园惨遭焚掠,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人类文化史上无法估计的损失。侵略者不仅毁灭了驰名世界的皇家园林,而且毁灭了不可数计的艺术珍品和历史文物。他们的暴行曾受到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严厉抨击。侵略者的罪行,将永远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所唾弃。

  3.《北京条约》的签订

  在讲述《北京条约》时,应根据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危害性。主要指出以下几点:

  不仅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还增开天津为商埠,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势力从原来的东南沿海一带扩张到了北方沿海、长江流域以及中国腹地,这就使中国进一步丧失了大量主权,为列强控制京畿重地扩大侵略提供了有利条件,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关于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规定,不但使我国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而且扩大了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为以后强租新界又作了准备。并简单介绍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史实。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关于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可以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加深学生的认识,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最后指出第二次的不平等条约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远远超过了《南京条约》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并深入内地,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而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本课小结】

  结合“本课要旨”部分,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封建落后,导致了自卫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先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使发生了,不仅引起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领域根本性变化,而且也引起了爱国人士的思想观念的转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中国的爱国军民在不断进行着英勇的抗争,中国历史也已经掀开谋求社会进步的不懈探索。

  【教学预测】

  在理清本课主要知识脉络是,需要注重师生互动。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只有师生合作愉快,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预测目标,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板书设计】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虎门销烟)

  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2、虎门销烟

  (1)起因:鸦片走私

  (2)虎门销烟

  二、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经过

  2、鸦片战争的结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的签订

  (2)《南京条约》附件――《虎口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

  (3)中美《望厦条约》

  (4)中法《黄埔条约》

  3、 鸦片战争的影响

  三、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 )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经过

  2、《天津条约》的签订

  3、《北京条约》的签订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四、小结

第1课 鸦片战争 篇3

  第12 课 鸦片战争(岳麓版学案)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xx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标解读】

  列强侵华史实:应掌握19世纪列强侵华的典型事例,包括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的背景、过程、影响(不要局限于必修,而是涉及必修、、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全方位的变化)。

  【考试大纲】                             

  1840至19xx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12 课   鸦片战争

  【知识梳理】

  一、鸦片战争

  1.背景:

  (1)国际: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

  (2)国内:清王朝腐朽没落,实行             政策。

  (3)借口: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前,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           ,为扭转贸易逆差,以      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大肆走私         ,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林则徐虎门销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2.过程:1840年6月-1842年8月

  3.结果:签订中英《            》等条约。

  内容:                               ;                                   ;

  ;                                    ;

  、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4.影响:中国的           和           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

  请思考: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鸦片战争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请评述这种观点。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进一步                 ,扩大在华利益。

  (2)直接原因:                  遭到拒绝。

  2.过程: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时间:1858年6月和1860年10月

  (2)内容:增开        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以在       各口岸往来;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         、        ;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        两白银等。

  4.影响:

  (1)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             发生重大变化,在部分官绅推动下兴起了            ,中国

  运动由此起步。

  (3)凭借不平等条约获得的政治经济特权,列强争相对华倾销商品,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请思考: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布局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知识拓展】                                                            

  1.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的状况如何?

  中国:封建制度衰落,政治危机四伏。①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②政治:清政府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③外交: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

  世界: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强对外侵略扩张,扩张目标指向中国。(战争爆发是必然的)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如何?

  ①社会性质的变化: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战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战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经济上,战前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经济开始解体。

  ②社会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最主要矛盾。

  ③革命任务的变化:由单纯反封建变为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

  ④思想领域的变化:“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思想开始萌发。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3.史学界普遍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试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继续: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性质相同,都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扩大:从战争进程看:侵略力量扩大,侵略区域扩大,订约国和条约增多。从危害和影响看:开放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

  【走进高考】

  例1.(xx年广东单科,9)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 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 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解析:c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的过程是“纺与织”“耕与织”分开的过程,根据这个“原理”,查看材料,即可得出。

  例2.(08海南历史,15)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解析:b 注意题干的时间是指19世纪30年代。只有b符合当时的西方的要求,希望打破中国的自然经济的状态,实现商品倾销的目的。其余几个选项是19世纪晚期的西方侵略的要求。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2.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取决于

  a.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指导方针          b.军事武器的优劣 

  c.国民素质的优劣                    d.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

  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于

  a.长江流域下游地区                  b.长江和珠江下游地区 

  c.广东、福建沿海地区               d.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

  4.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下列几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其中起根本作用的是

  a.革命性质        b.革命任务        c.社会性质         d.主要矛盾

  5.中英《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侵略的时代特征是①割香港岛②赔款③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体现在①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②清朝统治者成为外国侵略者的附庸和工具③外国侵略势力伸入内地④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7.从本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相似点是

  a.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利益        b.维护鸦片贸易  

  c.镇压中国人民的反英斗争            d.教训清政府

  8.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d.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9.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b.以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

  c.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10.下列条约中涉及香港问题的有

  a.《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二、非选择题

  11.(08全国卷,37)(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1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8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10分)

  12.阅读下面散文,结合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一直以为,……是哭泣的。……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胳,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她)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张晓惠)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

  请回答:

  (1)读过上面散文,你知道散文描写的是哪一历史遗址吗?散文中说“……蹂躏着她的肌体” 。你知道谁曾蹂躏过她的肌体?(6分)

  (2)你能给这段散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吗?(6分)

  (3)你能说说上面图片与散文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关系?(6分)

  (4)“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选自顾城的《杨树》。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第12 课   鸦片战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 5  cddcc 610  babcd

  二、非选择题

  11.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中所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即对材料提供的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外交思想政策、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归纳比较、说明论证。第(1)小题第一问答案在材料中,第二问实际考查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及其影响。第(2)小题要求从英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对外政策、出使中国目的等几方面入手,简练作答。第(3)小题要说清楚乾隆皇帝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中国产生的双重影响。

  答案要点:

  (1)不同之处:

  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朝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

  英方信函:增进邦交,扩大贸易(8分)

  原因: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是出于这种心态(6分)。

  (2)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其目标(8分)。

  (3)乾隆拒绝了英方的各项要求(4分)。维护了领土主权;盲目自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6分)。

  12.

  (1)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6分)

  (2)哭泣的圆明园 (6分)

  (3)都是反映的圆明园遗址 (6分)

  (4)诗句表达了对侵略者――英法联军的痛恨,同时也表明中国人觉醒的自慰。 (5分)

第1课 鸦片战争 篇4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   握

  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探索分析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

  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

  逻辑思维

  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思想意识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

  爱国情感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4、根据课本第5页“活动与探究1”: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5、小表演活动: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仪式上双方代表的对话(可自由发挥)。 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进行“接龙复习”,并完成第3页“自我测评”。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 3、提醒学生预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1课 鸦片战争 篇5

  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程标准:

  1、列举1840年至19xx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本课重点:(由理解课标得来)

  1、1840年至19xx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些侵略战争

  2、面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军民有哪些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高考大纲:1840年至19xx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核心概念: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能理解为一半殖民地的,一半封建的;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内涵。“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民主主义革命

  有资产阶级领导的和无产阶级领导的两种民主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即资产阶级革命,以反对封建制度为主要内容,其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出现了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条件。历史上第一次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是俄国19xx年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从此,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其性质基本上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而是以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为目的,并为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做好准备。这样的革命,就已经属于新的民主革命的范畴。在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如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3、时间概念:晚清皇帝的在位时间:道光皇帝(1820―1850)、咸丰皇帝(1851―1861)、同治皇帝(1862―1874)、光绪皇帝(1875―1908)、宣统皇帝(1909―1912)

  ★:本课知识梳理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一)、背景

  1、中英两国在鸦片战争前的社会背景的对比

  国别

  中国 英国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自由竞争、积极进取

  对外政策  

  军事上 装备落后,军备废弛 坚船利炮,武器精良

  综合国力 日趋衰落 世界第一

  2、鸦片战争前的中英正当贸易状况及其原因

  (1)正当的中英贸易状况:中国仍处于           地位

  (2)原因:中国                               对外国商品的抵制作用

  3、英国等向中国走私鸦片

  (1)、目的: 直接目的:扭转对华贸易             

  根本目的:                        

  (2)、危害:

  ①、对清朝统治的影响;造成了        的大量外流,使清政府出现了财政危机,严重危害了清政府的统治。

  ②、对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的影响: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给                   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4、林则徐的禁烟斗争“虎门销烟”( 时间、地点、意义 )

  (1)、时间:

  (2)、地点:

  (3)、“虎门销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5、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1)、直接原因(导火线):                                           

  (2)、根本原因(目的):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二)、鸦片战争的过程

  1、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并一路北上,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

  2、                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3、清政府节节败退,于1842年8月被迫屈辱求和、

  (三)、抗争:爱国官兵英勇抵抗、广州            人民抗英

  (四)、结果:

  1、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记忆其内容,分析其危害

  内容 危害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原材料的掠夺,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使中国的海关失去了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了:

  (1)、                    :其后果是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含义:“领事裁判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开了侵略者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先例,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理解例题:“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    )

  a、永久居住权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2)、片面最惠国待遇:其后果是破坏了中国的经济自主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和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需有条件和根据,一般是相互的。但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缔约外国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因而是片面的。而且只要一国从中国取得侵略权益,其他各国根据“利益均沾”均可获得。

  (3)、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其后果是为以后列强在中国设立“租界”提供了借口和便利。

  3、1844年,美、法两国胁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和《黄浦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四)、影响: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

  1、政治上: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由一个主权领土完整的国家逐渐开始沦为                 

  2、经济上:中国                                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                                 的兴起。

  3、思想上: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悔之道,萌发了一股“            ”新思潮

  (如林则徐、魏源提出了“                            ”)

  4、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                                  的矛盾,成为个中国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5、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由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转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了                 革命时期。

  6、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               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一)、原因

  1、直接原因:提出                       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根本原因:扩大在华利益,                               

  (二)、主要经过 

  1、第一阶段(1856――1858年)

  (1)、1856年                         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2)、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             》   内容:

  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沿海沿江十处为通商口岸(从北到南依次是:营口、烟台、南京、镇江、汉口、九江、淡水、汕头、台南、琼州(今天的海口))

  ③、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危害:列强侵略涉及整个沿海地区并深入中国内地

  2、第二阶段(1858年――1860年)

  (1)、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                 

  (2)、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                  》

  内容:

  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美俄两国也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三)、影响

  1、政治上: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                      ,并伸向内地,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的”         ”来挽救清朝的统治,兴起了洋务运动,中国现代化起步。

  ★:讨论从两次鸦片战争中,你有何启示?

  ★:典型例题

  1.(全国文综一)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2.(xx高考广东文科基础)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3.(xx高考重庆文综)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xx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d、宣统帝

  4.(xx高考海南单科)xx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6、“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马克思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论述),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状态

  b、冲击了落后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西方文化

  c、促使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解体   d、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的起因异乎寻常,主要是由商务上的误会所引起的。

  ――――引自李书源《评中西学者的鸦片战争“文化冲突”论》

  材料二:英国人坚持中国人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将其国家对外开放,这个要求引起了冲突。因为中国人仍然视英国人为蛮夷,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有一个结果――发生战争。

  ――赖德烈:《中国的发展》,转引自《外国资产阶级是怎样看待中国历史的》

  材料三:从广泛的意义上看,鸦片战争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一方是农业的、儒学的和停滞的并且深陷于日益衰败的王朝循环泥潭之中的社会,……另一方则是工业的、资本主义的、具有扩张性和充满活力的社会。当二者相遇时,冲突不可避免,中国的失败也同样不可避免。

  ――――引自李书源《评中西学者的鸦片战争“文化冲突”论》

  (1)、根据上述材料,西方学者对鸦片战争的起因分别提出了哪些观点?你如何评价这些观点?

  (2)、中国人普遍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1课 鸦片战争 篇6

  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列举1840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本课重点: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及列强强加给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不平等条约。

  本课难点:认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知识结构】

  1839年6月,

  原因     中国:

  英国:

  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初

  第二阶段:1841年初――1842年8月

  中国人民的反抗:

  结果: 签订《                 》               

  影响:

  原因: 

  经过: 第一阶段(1856--1858),签订《              》

  第二阶段(1858--1860),签订《              》

  影响:

  【知识梳理】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1.背景――中西巨大的反差:

  (1)西:资本主义制度、机械大工业、军事强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2)中:封建制度、小农经济、军备废驰、闭关锁国。

  2.原因――中西冲突不断升级

  (1)根本:英国试图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林则徐虎门销烟(导火线)

  ①原因: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在中国进行鸦片走私,对中国造成严重危害;为维护民族利益,清政府派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时间:1839.6

  ③意义:

  二、鸦片战争的概况

  1.过程:1840(爆发)――1841(扩大)――1842(结束)

  ⑴阶段:第一阶段:1840.6――1840.12 英军北上天津

  珠江 → 厦门 → 定海 → 白河口→退回广东

  第二阶段:1841.初――1842.8 东南沿海战事

  占香港岛 → 定海 → 镇海 → 吴淞 → 下关江面

  ⑵结果:1842.8,清政府战败,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① 割地:香港岛          ② 赔款2100万银元

  ③ 开埠通商(广厦福宁上)④ 协定关税

  割地赔款,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加重了人民负担。

  “五口通商”、“关税协定”则破坏了中国贸易权和关税自主权,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⑶影响:

  ①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②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破坏

  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军民的抗争:镇江满族将领海龄、三元里人民抗英

  鸦片战争爆发后,爱国官兵英勇抵抗,像陈连升、关天培、裕谦、陈化成、海龄等;各地人民也自发抗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三、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⑴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

  ⑵英法美等国不满足既得侵略利益,提出“修约”遭清政府拒绝(直接)

  2.概况:  

  ⑴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建立广东巡抚衙门(以柏贵为首的中国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1858年夺大沽,进逼天津。俄、美、英、法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

  ⑵1859年英法再袭大沽――1860年占天津――入北京,焚毁圆明园――签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3.影响:

  ⑴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⑵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⑶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备注: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相对于殖民地而言,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半封建: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2、 闭关锁国政策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的一种政策。并不意味着完全封闭国门,在清朝,它是指把对外交往和贸易完全置于清政府的严密监控之下。清初,为孤立郑成功等反清力量,清政府曾两次下令实行海禁。后来中外贸易只留下广州一处。并实行“公行制度”,即由专门的行商垄断对外贸易。

  材料一

  林则徐上道光帝折中指出: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三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了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商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贸易始终在两百万英镑左右徘徊。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确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时间 不平等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六十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四十万平方公里

  1860年

  1864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

  19世纪80年代 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七万多平方公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会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  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些点是: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域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 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  

  ――1845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材料一中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

  2、 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否得到?具体有哪些?

  3、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史感:感悟历史】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资本主义。”你如何认识这一现象?

  (提示: 鸦片战争的影响)

  【我综合、我发展】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

  a、保护鸦片贸易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割占中国领土           d、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2、下列条约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本质意图是                  (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

  c、协定关税               d、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 传教

  3、下列对鸦片战争前清王朝的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闭关自守               b、正当的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

  c、开始大规模向西方学习   d、以“天朝上国”自居

  4、《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所共有的内容是                   (     )

  a、割占中国领土           b、允许外国人传教

  c、外国公使进京           d、开放通商口岸

  5、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

  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

  b、侵略者的目的在于占据中国的市场和掠夺中国的财富

  c、推进到中国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d、外国侵略者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6、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奉法者来之,反抗法者去之”,“正经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这说明林则徐                                 (     )

  ①对外商注意区别对待           ②鼓励正常贸易,反对鸦片走私

  ③主张对外开放,反对闭关锁国   ④坚持正义立场,讲究斗争策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第1课 鸦片战争 篇7

  基础知识

  1.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及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

  2、能力要求

  (1)分析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的形势,使学生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2)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

  (3)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重点、难点

  1. 重点 :深刻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及影响

  2. 难点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2) 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课:同学们,谈到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可以这样说,在近代以前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但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却依然在封建主义的道路上缓慢发展。1840年一场血与火的鸦片战争,叩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古老的中国翻开了近代历史的一页。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终结,大约1xx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在这1xx年间,以1919年为界标,又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变为半殖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

  第10课鸦片战争

  一、 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和中国

  1.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

  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正是这种需要,推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自然,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就成为英国觊觎的目标之一,所以进入19世纪以后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正是世界资本发展的必然趋势。了解了这种世界的形势后,让我们再把视线移到地球的东方,看看此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2. 鸦片战争前中国――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夕,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呈现出危机四伏的衰落景象。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一下清王朝封建统治腐朽没落的表现。

  1经济上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资本主义萌芽虽已出现但发展缓慢

  2政治上 统治腐败 官场中结党营私,互相倾轧,卖官鬻爵贿赂成风

  3财政上 国库亏空入不敷出

  4军事上 军队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

  5外交上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虚骄自大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到19世纪上半期,欧亚大陆两端的中英两国兴衰局势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鸦片战争的爆发已是历史的必然。

  二、中国的禁烟运动----直接原因

  英国起初打算用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但我们知道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对外来商品有很大的抵制性,所以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基于此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找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鸦片,企图把它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敲门砖并把它偷偷的运到中国来,这就严重的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在上述情况下为巩固统治道光帝接受了湖广总督林则徐禁烟的建议,派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很快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尤其虎门销烟的壮举大快人心。既表现了中国严禁鸦片的正义立场,也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开始。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了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决定借此挑起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三、 鸦片战争的经过 略(见教材)

  四、鸦片战争的结果----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   2、附件    3望厦条约   4黄埔条约

  重点注意根据这些条约中国都丧失了哪些权益

  五、鸦片战争的影响---灾难屈辱 教材

  1、社会性质变化   1领土主权完整遭破坏   2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3、革命任务变化

  4、思想变化

  六、侵略战火的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后决定重燃侵略战火,以武力解决问题

  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见教材

  2、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见教材

  小结:鸦片战争已经过去100多年了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

  作业: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第1课 鸦片战争 篇8

  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① 识记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② 理解本单元包括这课沿着两条线索展开:既是西方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又是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

  2、 过程与方法:掌握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运用问题进行探究,学会运用发展联系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3、 情感和价值观:深刻认识西方列强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对中国带来的殖民主义灾难,并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斗争的民族精神。

  【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战争的原因,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内容。

  2. 教学难点:联系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这3件珍贵而且饱含着中华民族百余年血泪的文物分别叫做牛首、虎首、猴首,出自于圆明园,xx年,它们在嘉士德和苏富比两家拍卖行在香港举行的拍卖会上公开露面,无数华夏子孙为此震惊、愤慨、抗议;国家文物局也严正申明,要求两家拍卖公司停止拍卖。但正义的呼声竟没有得到回应,为防止国宝再次流失,保利集团到现场参与竞拍,并以3317万港币竞拍成功。历经140年历史沧桑之后,这三件文物终于重归故里。

  思考与判断:百年的中国屈辱史是从何时开始的?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教训?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一) 历史背景:战争爆发前中国与世界

  1、 清政府:危机四伏(帮助学生从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全方位把握)

  2、 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列强:蓬勃发展(运用比较法来认识中西对比的巨大差距)

  思考: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怎样处理与中国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回答:西方列强为了发展工业革命,要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成为他们觊觎的对象。实质上想要打开中国的大门。

  思考:英国所采取的对华步骤:

  1、 首先与中国展开正常的贸易往来:“敲门”。但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御,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英国没有达到打开中国大门的意图。

  2、 英国开始对中国进行鸦片走私:“推门”。英国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改变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是还是想打开中国的大门。

  3、 英国的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特别是严重危害了清王朝统治。中国开始了禁烟运动(高潮是虎门销烟)中英两国的民族矛盾迅速激化,英国借此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砸门”

  通过帮助学生理清英国对华政策的演变,从而掌握英国发动对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拓展: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请大家结合史实对此进行判断。

  (二)、战争经过:

  1、 爆发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2、 过程: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初,清政府由被迫抵抗转向妥协投降

  第二阶段:1841初―1842年8月,英国开始扩大战争,清政府最终屈服求和。

  穿插思考1:在整个鸦片战争中,与清政府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人民的反抗。

  请列举中国人民反抗的表现:

  ① 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②清军爱国官兵的抵抗斗争(课本上牺牲的清朝著名将领一览表也用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各族同胞同仇敌忾的精神。)

  从而体会到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伟大精神。

  穿插思考2:结合各方面的因素,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掉这场战争?战争结果又说明了什么?

  在这里主要引导学生结合战争的背景、以及清政府的领导不力来认识我们输掉战争的根本原因。从而以历史发展的趋势来认识先进的资本主义必然战胜落后的封建主义这一历史规律。

  (三)、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1、 结果:以《南京条约》为代表的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定

  注意点:对《南京条约》应该做重点把握内容与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之间的关系,另外像开放的通商口岸要结合地图来加强记忆。

  2、 影响:中国进入近代历史,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注意点:在帮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影响的时候,必须理清层次。整个影响首先应该明确这场战争的性质,然后从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任务的变化三个方面来理解影响,并注意三个变化之间的关系。本课一个重要概念“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应该在这里讲清楚:所谓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权,而半封建是指封建主义仍然占统治地位,但民族资本主义正在产生发展。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都包括了政治、经济、思想各个方面的变化。像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半封建都是对这个概念的错误理解。最后在理解鸦片战争影响的时候结合三个模块中新思想的萌发也要提一下。

  二、鸦片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一) 原因:思考西方列强为什么很快对中国又发动了新的战争?

  引导学生从中国的自然经济角度去思考,从而明确“再燃”是指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仍然是想要打开中国大门和市场。

  (二) 过程:1、注意结合“圆明园被洗劫”的历史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耻教育。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反抗除了直隶提督的抵抗外,还应该把太平天国的反侵略斗争结合进去。

  (三) 结果和影响:

  1、 结果:《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定以及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了。这里必须引导学生注意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中在经济方面的影响是在必修2中要学习的。

  【总结巩固】

  战争名称 起止时间 原因 发动者 结果和影响 中国人民的反抗 清政府的态度

  【板书设计】

  【重难点突破】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矛盾;中国人民从此担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例1]我们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中国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解析]本题属于以果找因的因果关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造成的主要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变化的分析能力。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巨大,导致中国社会发生剧变,而一个国家最大的变化首先应该是社会性质的变化,正是社会性质的改变,导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人民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而d项革命性质的变化是由革命任务的变化所决定的。

  [答案]b

  2.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原因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综合国力强大;主观原因是清王朝的腐朽落后;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例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表明了

  ①腐朽的封建主义是无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抗衡的   ②落后就要挨打   ③清王朝的统治处于崩溃边缘     ④工业革命是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国情的掌握。运用对比法比较战争爆发时中、英两国国情即可得出相关的结论:英国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均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推断出中国失败的客观原因;而中国政府的腐败是主观原因,综合分析客观、主观原因可得出根本原因。而③选项中清王朝统治处于“崩溃边缘”的说法不是很准确。

  [答案]b

  3.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①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②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③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扩大:①侵略国家增多,由英国一国扩大为四国  ②侵略区域扩大,由东南沿海扩大到中国北部沿海各省以及内地  ③主权丧失更多,由领海主权丧失扩大到内河航运权的丧失  ④领土割占更多  ⑤影响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例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两次战争都是由英法发动的           b.两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c.两次战争中清政府都被迫签订了卖国条约      d.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解析]比较战争的共同点首先应该从战争发动的目的来把握。两次鸦片战争的本质相同点在于列强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服务。

  [答案]d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1课    鸦片战争(精选8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