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精选15篇)
化学键 篇1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键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概念
2、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实质及化学反应的实质
3、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学习重难点:离子键、共价键的实质及化学反应的实质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化学键
1.离子键的形成
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思考:金属钠与氯气是如何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
na-e → na+ cl + e → cl-
小结:。
离子键:。
nh4no3中是否也存在离子键,为什么?
思考:氢气与氯气是如何形成氯化氢的?原子与原子是如何结合形成化合物的呢?
结论: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两个原子核共同对共用电子对产生吸引,而形成稳定的分子。
2. 共价键:的相互作用。
3、化学键:
强调:①直接相邻原子(离子)强相互作用
②化学反应的实质
4、离子化合物:
如:
共价化合物:
如:
二.电子式
概念:
注意:
①原子电子式的表示:
②阳离子的电子式用表示;
阴离子的电子式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周围标出其最外层的8电子或2电子,用方括号括起来,在其右上角标明该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
③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相同的离子单个写,注意箭头。
④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都能形成离子键,从而形成离子化合物。
⑤写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不标电荷,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时,先分析涉及的原子的最外层有几个电子,需几对共用电子对才能形成稳定结构,再进行书写。
⑥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可以形成共价键(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练习: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
n: o c f k+:
mg2+: o2-: cl-: o2:
nacl: mgcl2: na2o: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微粒形成过程:
nacl:
hcl: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过程==破坏旧键(吸收能量)+形成新键(释放能量)。故每一个化学反应都必然伴随着能量变化。
1、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分析:
若e1<e2:反应能量
若e1>e2:反应能量
2、从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分析:
若e3<e4:反应能量
若e3>e4:反应能量
3、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1)定义: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2)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吸热反应: ba(oh)2晶体与nh4cl固体的反应
碳与水、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所有的燃烧反应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放热反应:酸碱中和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
铝热反应
学习小结:
1、离子键和共价键比较
比较类型
离子键
共价键
定义
成键微粒
成键性质
成键方式
成键条件
存在
实例
2.化学反应的本质。
练习:
1.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相邻两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b.化学键通常指的是分子内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c.范德华力的强度较小,因为它不是化学键
d.阴阳离子间有强烈的吸引作用而没有排斥作用,所以离子键的核间距离相当小
3.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这一观点,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的是
a.白磷转化为红磷 b.金刚石变成石墨
c.nacl熔化 d.p2o5吸水
4.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a.6和8 b.8和11 c.12和9 d.11和17
5.a、b、c三种元素为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阴离子不能被任何氧化剂氧化,则a离子的电子式为。1 mol b单质能从盐酸中置换3 g氢气,此时b转变为与ne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则b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c元素有3个电子层,且最外电子层比次外电子层少2个电子,则c元素是___________,c与钠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
6、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x所贮藏的化学能一定高于y所贮藏的化学能
b、m所贮藏的化学能一定高于n所贮藏的化学能
c、x+y所贮藏的化学能一定高于m+n所贮藏的化学能
d、断开x及y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m及n中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多
7、①o2②nabr③h2so4④na2co3⑤na2s⑥nahso4⑦naoh⑧cao⑨ne⑩金刚石
(1)上述只含共价键的是,只含离子键的是
既含有离子键有含有共价键的是(填序号,下同)
(2)上述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3)将nahso4溶于水,破坏了nahso4中的键,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化学键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键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回忆初中学习过的钠和氯气的反应
播放视频:钠在氯气中燃烧
播放动画:离子键
播放动画前提出要求:
1.钠和氯气燃烧生成氯化钠,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2.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仅仅存在相互吸引力吗?你认为还有哪些作用力?从中你能理解离子键的含义吗?
3.哪些元素的微粒之间可以形成离子键?哪些物质中存在离子键?
通过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认识离子键。
板书:
一、离子键
1.概念: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讨论:如何理解静电作用?
教师分析:除了静电相互吸引的作用外,还有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当两种离子接近到一定距离时,吸引与排斥作用达到平衡,于是阴、阳离子之间就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讨论:形成离子键的条件
教师小结:易形成阳离子的元素(活泼金属元素)与易形成阴离子的元素(活泼非金属元素)相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
两点说明:
1.活泼金属元素:na、k、ca、mg与活泼非金属元素o、s、f、cl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即元素周期表中 a、 a主族元素和 a、 a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2、 等原子团也能与活泼的非金属或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强碱与大多数盐都存在离子键。
板书:成键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
成键本质: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形成条件:易形成阳离子的元素(活泼金属元素)与易形成阴离子的元素(活泼非金属元素)相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
说明:(1) a、 a主族元素和 a、 a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2) 等原子团也能与活泼的非金属或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强碱与大多数盐都存在离子键。
讲解:电子式
1.用电子式表示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2.以氯化钠、氯化镁和氧化钾为例,讲解物质的电子式和物质的的形成过程的电子式,两者的区别及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练习:
1.用电子式表示 的形成过程
2.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钙、氟化镁、过氧化钾
讲解: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如强碱、大多数的盐以及典型的金属氧化物等。离子键强弱与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板书:4.离子键强弱与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1)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
离子的半径和电荷
离子半径越小,带电荷越多,阴、阳离子间的作用――离子键就越强。
(2)离子键强弱与性质的关系:影响该离子化合物的熔点、沸点和溶解性等。
小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化学键
一、离子键
1.概念:
2.成键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
成键本质: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形成条件:易形成阳离子的元素(活泼金属元素)与易形成阴离子的元素(活泼非金属元素)相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
3.电子式
4.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如强碱、大多数的盐以及典型的金属氧化物等。
离子键强弱与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1)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
离子的半径和电荷
离子半径越小,带电荷越多,阴、阳离子间的作用――离子键就越强。
(2)离子键强弱与性质的关系:影响该离子化合物的熔点、沸点和溶解性等。
关于本节课的几点说明:和本教案配套的ppt文件教师可以之间使用。其中关于离子键强弱与离子化合物的性质这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取舍。
化学键 篇3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 使学生了解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能力目标:
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
教学难点 :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引入]元素的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但相同原子形成不同分子时,由于分子结构不同,则分子的性质也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初步知识。
[板书]第四节
[讲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而原子又重新结合为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分子的形成和破坏,因此,研究分子结构,对于了解不知所措垢结构和性能十分重要。
人们已发现了和合成了一千多万种物质,为什么这100多种元素能形成这么多形形色色的物质?原子是怎样结合的?为什么两个氢原子结合为一个氢分子,而两个氦原子不能结合成一个氦分子呢?
实验表明:水加热分解需10000C以上,破坏O―H需463KJ/mol。加热使氢分子分成氢原子,即使20000C以上,分解率也不到1%,破坏H―H需436KJ/mol
所以,分子中原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此作用不仅存在于相邻的原子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分子内不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
[板书]一、:相邻人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
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我们先学习离子键。
[板书]二、离子键
[实验]取一块黄豆大已切去氧化层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预热。待钠熔融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扣在钠的上方,观察现象。
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了离子化合物氯化钠,试用已经学过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来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入下表中。
讨论
1.离子键的形成
原子结构
示意图
通过什么途径
达到稳定结构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Na
Cl
2.离子键: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注意:此静电作用不要理解成吸引作用.
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例如:
4.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注意:电荷数; 离子符号; 阴离子要加括号; 不写”=”; 不合写.
练习: 请同学们用电子式表示KBr Na2O的形成过程
5.离子键的影响因素: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键越强。
作业 :复习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第二课时
复习:离子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共价键广泛存在于非金属单质和共价化合物里。
[板书]三、共价键
讨论:请同学们从原子结构上分析,氢原子是怎样结合成氢分子的?
[板书]1。共价键的形成
[讲解]在形成氢分子时,电子不是从一个氢原子转移到另一个氢原子中,而是在两个氢原子间共用,形成共用电子对,从而两个氢原子都达到了稳定结构,形成氢分子。
[板书]2。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练习]请同学们用电子式表示CO2的形成过程。
[介绍]在化学上常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比如:H―H、H―Cl、Cl―Cl。
(建议补充共价键的参数)
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单质和共价化合物里,它有三个参数:
[板书]3。共价键的参数
① 键长:两个成键原子的核间距离,一般来说,键越短,键就越强,越牢固。
共价键较强,断开共价键需要吸收能量。如:拆开1molH―H需要吸收436KJ能量。②键能:拆开1mol共价键需吸收的能量。一般来说,键能越高,键越强,越牢固。
1。已知HCl、HF的稳定性,请分析H―Cl、H―F的键长和键能的大小。
2.已知HA的键能比HB的键能高,请分析HA和HB的稳定性强弱。
讨论
③键角:分子中键和键的夹角。
O H 1800
104.50 109028’ H O C O
H H C
H H
作业 :P116 、一、二、三
化学键 篇4
一、对教材的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1.教学内容: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第五章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包括:①化学键,②离子键,③共价键,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教材所处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学习化学键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化学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同时对下节教学――电子式的学习提供基础,下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学生首先要知道化学键的概念。学习化学键知识对于今后学习氮族元素、镁铝等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共价键的内容――跟离子化合物一样,复习初中学过的氯气和氢气起反应形成共价化合物氯化氢的过程基础上提出共价键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它是对共价键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了共价键之后,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之间对共用电子对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引出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概念。
4.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2)能力目标:对立统一论思想:阴、阳离子构成了离子化合物中的矛盾的两个方面。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钠跟氯气起反应、氯气和氢气的演示实验,从宏观上体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通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
难点: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确立依据:化学键存在于微观结构中,我们无法进行观察,只能通过CAI演示,使学生去了解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这在高考试题中也属于重点,所以很有必要去突破这部分内容。
三、教材处理
内容调整:这节课先讲解化学键相关的知识,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内容放到下一课时去学习。
化学键 篇5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应聘高中化学的×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化学键》第一课时的内容,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分别为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篇课题选自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属于物质的结构性质这主题,主要介绍了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达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教材中以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结合实验现象和微观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概念及形成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另外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元素周期表等知识,在结合微观解释离子键概念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
立足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掌握离子键的概念,用电子式可以表达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过从具体实验探究到微观理解氯化钠形成过程,把握离子键的成键本质,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建立万物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根据对于教学内容的分析,离子键的概念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立足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用电子式表达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接下来我来说一说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认知特点来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能够独立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都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撑。从知识经验上上分析,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同时对于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已经比较熟悉,这些都是在上课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本课我会采用模拟微观变化的演示法并全程配合使用合作交流的方法以达到学生自主构建课程知识。建构主义活动元理论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因此我确定如下学法,学生自主回顾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方程式,并通过学生借助微观变化来感受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疑导入
本节课我会通过设置疑问引入课题,上课之初,请同学们回顾元素周期表的内容并提问:元素周期中只有一百多种元素,以这些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却数以千万计,这些元素之间通过什么作用连接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建立与本节课的联系。
环节二:初步感知离子键相关概念
教师播放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自主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接下来由宏观进入到微观,教师播放模拟动画请学生结合氧化还原中得失电子知识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如何结合生成氯化钠分子,在此过程中完成离子键概念的`讲解。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教师设置关键性的提问:离子键的成键微粒是什么?离子键的本质是什么?师生共同总结出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是离子键,由此也可以得出离子化合物的概念。接下来,两个同学为一小组结合元素周期律说说哪些元素容易形成阳离子,哪些元素容易形成阴离子,加深理解离子键的相关概念,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为了更方便表达离子键的形成过程,教师用课件逐步展示原子电子式,离子电子式,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请学生小组内观察书写特点,其中重点关注阴离子书写方式,和离子化合物中若出现相同离子时的情况。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补充并评价学生的结果还有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经过学生讨论交流后对于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自主总结构建知识的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环节四:巩固练习
教师设置层次性的习题供学生选择,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第一层次判断化合物中是否包含离子键,第二层次用电子式表达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通过在巩固相关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系统与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环节五:全课小结
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归纳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建立知识联系: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并用电子式可以表达其形成过程。
环节六:布置作业
本篇课题设置迁移类的作业,请学生思考除了离子键,物质中元素与元素之间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关于离子键有什么不同?在学生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
化学键 篇6
化学键:(1)定义: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化学键。
(2)化学反应的本质:反应物分子内旧化学键的断裂和产物分子中新化学键的形成离子键
(3)化学键的类型共价键
金属键
一.离子键
【实验1―2】
【图1―10】
解释:Na原子与Cl原子化合时,Na失去一个电子Cl原子得到一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
定结构,因此,Na原子的最外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Cl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形成带
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
【图1―11】NaCl离子键的形成
1.定义:把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实质 :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和排斥)
2.离子键的判断:
(1)第 元素
离子键[Na2O、MgCl2等]
第ⅥA、ⅦA(2)带正、负电荷的原子团之间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NH4)2SO4、NaOH、NH4Cl、Mg(NO3)23.决定强弱的因素:①离子电荷数:离子电荷越多,离子键越 ;②离子半 径: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 。
4.电子式:
(1)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
电子式。
N F H O Mg A.原子:元素符号→标最外层电子数,如:
+++B.简单阳离子:阳离子符号即为阳离子的电子式,如: Na 、 Mg2、 Al3
C.简单阴离子:元素符号→最外层电子数→[ ]→标离子电荷数
2 如: N3 Cl F S
D.原子团的阴阳离子:原子团→最外层电子→[ ]→标离子电荷数
E.离子化合物:把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式按比例组合。如: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
如氯化镁的形成:在左边写上镁离子、氯离子的电子式,右边写出离子化合物氯化镁的
电子式,中间用 ,而不用=
MgBr2离子键的形成:
二.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 共用电子对 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共价键的判断:
(1)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的化学键: 如:H2、Cl2、N2、O2、O3、P4 等。
(稀有气体除外: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属于无化学键分子)
(2)不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学键:
①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等:H2O、 CO2 、SiO2、 H2S、NH3等
②酸中的化学键(全部是共价键):HNO3、H2CO3、H2SO4、HClO、CH3COOH 等。
3.决定共价键强弱的因素:成键原子的半径 之和,之和越小,共价键越。
4.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Cl2、HCl分子的形成
(1)Cl2 的形成: Cl +
(2)HCl的形成Cl+ HHCl
5.用电子式或结构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的分子(单质或化合物): 电子式:元素符号周围→ 标最外层电子数。
结构式:元素符号→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未参加成键的电子省略) 物
质 H2
N2 CO2 H2O CH4 H H C H电子式H H N NOC O H O H H
结构式 H―H 、 N 、 O 、 H―O―H、H C―H
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 Cl Cl Cl
※共价化合物与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
大多数盐类:NaCl、K2SO4、NH4NO4、CaCO3 、Na2S
离子化合物 较活泼的金属氧化物:Na2O、CaO、MgO、Al2O3
判断强碱:NaOH、KOH、Ba(OH)2、Ca(OH)2
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等:SO2、N2O5、NH3、H2S、SiC、CH4
共价化合物 酸类:HNO3、H2CO3、H2SO4、HClO、CH3COOH
5.共价键的类型:
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成键的原子不显电性。
共价键 (在同种 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如:H―H) ..
极 性 共价键(简 称 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成键的原子显正或负电性。
(在不同种 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如:H―Cl ) ..
【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B.具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
C.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D.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2.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Ba(OH)2B.CaCl2 C.H2O D.H2
3.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4. 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CaCl2 B. Ba(OH)2 C. H2O2D. Na2O2
5.下列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的是------------------------------------------------------------
A. NaOHB. CO2 C. NaClD. HCl
6.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 碘升华 B. 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 酒精溶于水 D. HCl气体溶于水
7.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8.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都相同的是--------------------------------------------------------( )
A.HCl与NaOH B. H2S与MgS C. H2O和CO2D. H2SO4和NaNO3
9.下列化合物中:①CaCl2 ②NH4Cl ③Cl2 ④H2O ⑤H2SO4 ⑥NaOH ⑦ NH3 ⑧H2O2
⑨Na2O2 ⑩HClO
(1)只含离子键的是 ;
(2)只含共价键的是;
(3)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3)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4)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5)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10、分别用电子式表示Na2S、MgBr2的形成过程:
(1)Na2S的形成过程:
(2)CaBr2的形成过程:
11.(1)氮 气,(2)过氧化钠
(3)氯化铵 , (4)氯化镁 。
1-8: AACDCDCC
9:1 1269 4578109
化学键 篇7
一、说教材
教材简介:
本节教材选自全日制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四节化学键,课时为3课时。
本节教材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第二部分是关于化学键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关于介绍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第四部分介绍化学键的概念。此外本节还包括了一个演示实验和一张表格。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使同学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3.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同学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第一部分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同学在初中已经学过活泼金属钠与活泼非金属氯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的过程。第二部分关于共价键的内容,同学也已学过了氢气和氯气的反应生成氯化氢的过程。因此这两部分可在对有关知识进行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同学学习。在初中,同学已经学过了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知识,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同学从熟→生的过程。
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内容属于物质结构理论的范畴,而物质结构不仅是本书的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形式认识了化学键和化学反应的实质,对分子结构理论将有整体认识。
教学重点:
1.离子键,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化学键概念,电子式
二、说学法
1.“启发探究式”
本节内容具有教学的特点,又有基础理论教学的特点,可采取教学方法,即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教学
本节教材概念多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如:讲到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结构时,可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或实物模型,展现分子结构进行教学,展现微观分子的运动过程。可以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说过程
按照教材的安排,将化学键概念放在离子键和共价键之后,我认为这符合同学的认知过程,即归纳教学的方法。因此我的教学也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进行。
1.关于离子键的教学
课前可以布置同学复习初中化学课本中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内容,重点复习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课堂中要根据教材的安排,通过钠与氯气反应生产氯化钠的过程进行演示实验,组织同学讨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从而引出离子键的概念。讨论中要着重抓住离子键的原因,成键粒子和成键性质三点,从而让同学认识到离子键的本质和形成条件。要指出在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同学经常出现的错误,如(1)离子漏标电荷数;(2)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与元素化合价分辨不清等,注意强调书写的规范化。
此外,为了使同学知道氯化钠在通常情况下以晶体形式存在,我将利用课后资料中的晶体结构示意图展示氯化钠晶体的模型,培养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关于共价键的教学
课前可布置同学复习初中关于共价化合物的内容,课堂教学中让同学讨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过程,讨论中要着重抓住共价键的成因和表示方法。
在讨论共价键的原因时,我将启发对比氖原子和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为什么氖分子是单原子分子,而氯原子是双原子分子。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是否达到稳定状态,分析得出形成共价键的条件,并用电子式表示氢气和氯气的形成过程。在本节的教学采用与离子键的对比进行教学,通过概念与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形成的对比,将使教学更加顺利。
3.关于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教学
复习导入:在复习共价键概念后,可由同学在黑板上写出氢气,氯化氢,水分子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1)在氯化氢中及水分子中,为什么电子对偏向氯原子和氧原?(2)而H2中为什么电子对未偏移?(3)氢气和氯化氢,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是极性键还是非极性键,并总结出规律。
4.关于化学键的教学
在通过以上的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同学阅读教材,归纳出化学键的概念。同时得出“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的结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其设计成多媒体动画教学,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小结时,应当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1)化学键是存在与分子内相邻的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是指两个直接相邻的原子
(3)原子指广义的原子与上面的原子有所区分
(4)“强烈的相互作用”不能说成结合力
四、反馈练习
离子键部分是强调离子键的概念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共价键部分应强调共价键的概念和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此外,还要强调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区别。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
化学键 篇8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键》,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 说教材
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是第一次将元素及其单质和化合物知识的归纳性、系统化、规律性学习。其特点是有很强的,并且会出现很多新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变化。而在卤素之后,紧接着还有两章新的元素及其单质和化合物的学习,分别是氧族和碳族元素。若能在这章的学习中能很好掌握变化规律及学习方法,并能把这些规律和方法运用到后面的化学学习中,那么原本琐碎的知识将会系统化,学习也会轻松很多。
2、本节课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的第三节化学键,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从微观角度来解释这些化学反应是怎么发生的,生成物是怎么形成的。虽然这些知识很抽象,学生理解时会有些困难,但它将会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找出规律。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本节教材的特点,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知道化学键。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事物发展的本质的哲学思想。
4、教学重点和难点
离子键和共价键都是指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完全要靠学生的想象力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启发-掌握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电脑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作为物质组成的重要理论,化学键是一个纯理论、极其抽象的知识,至今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对于学生来说,化学键没有实验、没有具体感官认知,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所以如何创设一种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的学习心理状态就很重要了。而启发-掌握式教学就重在教师的启发,创设问题情景,以此调动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另外,电脑多媒体以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这一点是粉笔和黑板所不能比拟的,采取这种形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这样一节完全是理论知识的课,更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原子、分子等微观世界放大无数倍,通过动画、模型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用两块不同磁极的磁铁相吸后再拉开,让学生思考相吸原因;同时播放钠和氯气反应录象,思考氯原子和钠原子如何结合成氯化钠,并分析两种作用力的差别,从而引出课题―化学键。
讲解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变化的本质,提出问题,钠和氯气如何形成氯化钠。利用多媒体演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和氯化钠晶体的模型,引出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通过具体实例启发学生归纳离子键的特点及离子键的成键规律并学会利用这些规律如何判断离子化合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离子化合物外我们遇到的其他物质又是如何形成的,如氯化氢、水等。再利用多媒体演示氢气和水的形成过程,引出共价键及共价化合物概念。通过具体实例启发学生归纳共价键的特点并学会如何判断共价化合物。随即推出化学键的概念,并简单介绍化学键的分类情况。
巩固归纳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讨论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答案,并布置作业。至此,教学目标完成,最后提出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回家思考。
化学键 篇9
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 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一篇高中化学《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是《化学(必修)2》中第二章第一节内容,继初中的物质变化、化学反应之后,通过对化学键概念的建立,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以“化学键”为桥梁,引导学生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为后面研究化学反应的利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了解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增进学生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通过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使学生初步学会如何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和对化学反应的实质的理解。
难点:对离子键、共价键形成特点的理解。
二、说教法
1、情景激发
本节课教学内容抽象,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2、小组讨论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小组讨论,学会思考、分析和总结。
3、多媒体教学
本节教材概念多,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三、说学法
本节课我通过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然而然提出问题,通过观看动画、问题讨论,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同时又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学生思考为何目前已有的一百多种元素却形成了世界上成千上万种物质,通过问题的提出,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积极的思考回答后,教师给予点评、鼓励。导入新课。
(二)活动探索,建立概念
1、关于化学键与物质变化的教学
让学生观看水分解的微观动画,提出问题:1、水分子是如何分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2、为什么要通电?通电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整合,从而引出化学键的定义,并对定义加以强调:
(1)首先必须相邻。不相邻一般就不强烈
(2)只相邻但不强烈,也不叫化学键
(3)“相互作用”不能说成“相互吸引”(实际既包括吸引又包括排斥)。
通过学生对化学键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化学键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即为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关于离子键的教学
让学生观看NaCl形成过程的动画演示,提出问题:1、如何运用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2如何运用化学键的知识分析这个反应的实质。组织学生讨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从而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在讲述离子键概念时,对于学生易于忽略的排斥作用加以强调。通过对氯化钠形成过程的直观演示和具体的分析,既加深了学生对化学键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明白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3、关于共价键的教学
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HCl的形成过程是否和NaCl类似?让学生观看HCl形成过程的动画演示,通过分组讨论,分析出HCl的形成过程,从而得出共价键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分析、归纳和总结,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根据所学知识师生共同列表从概念、成键粒子、成键作用、成键条件等方面去比较二者。
培养学生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学习方法。最后得出哪些原子之间会明显以离子键结合,哪些原子之间会明显以共价键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离子键、共价键的理解,突破难点。
(三)巩固基础,拓展提高
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键是指相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B.化学键既存在于相邻原子之间,也存在于相邻分子之间
C.化学键通常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
D.化学键通常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下列物质中哪些含有离子键,哪些含有共价键
Na2S、K2O、MgCl2、H2、NH3
3.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H2OB、CaCl2C、KOHD、Cl2
(四)交流收获,体验成功
提出问题: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通过讨论,回顾本节课内容,对自己所学知识做出总结。最后教师及时给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练习中评价自己,体会成功。
五、说板书设计
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1.化学键与物质变化
(1)化学键:相邻的原子间强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2)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化学键的类型
(1)离子键
定义: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成键方式:静电作用
离子键形成条件:活泼金属元素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易形成。
(2)共价键
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成键微粒:原子
成键方式:共用电子对
共价键形成条件:一般在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易形成。
化学键 篇10
学科: 主备教师: 备课组长签字: 课题:化学键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键的定义。2.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一、课前准备区
知识点一:化学键
1.化学键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化学键。
(2)类型
根据成键原子间的电子得失或转移可将化学键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旧化学键的________和新化学键的________是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
[问题思考1] (1)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吗?
(2)有化学键的断裂或生成就一定是化学反应吗?
2.离子键
(1)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如ⅠA族、ⅡA族中的金属与ⅥA族、ⅦA族中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
(3)离子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
[问题思考2] (1)形成离子键的静电作用指的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吗?
(2)形成离子键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吗?仅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中一定不含离子键吗?
3.共价键
(1)共价键
①定义:原子间通过____________所形成的相互作用(或化学键)。
②形成条件
a.一般________的原子间可形成共价键。
b.某些金属与非金属(特别是不活泼金属与不活泼非金属)原子之间也能形成共价键。 ③共价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
(2)共价键的种类
①非极性共价键:________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____偏向任何一个原子,各原子都________,简称________。
②极性共价键:________元素的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电子对偏向__________的一方,两种原子,一方略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方略显__________,简称________。
[问题思考3]共价键仅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吗?
知识点二: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力,又称__________。
(2)特点
①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____得多,它主要影响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
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②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__________和绝大多数气态、液态、固态非金属________分子之间。但像二氧化硅、金刚石等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微粒之间__________分子间作用力。
(3)变化规律
一般说来,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物质的熔、沸点也______。例如,熔、沸点:I2____Br2____Cl2____F2。
2.氢键
(1)定义:分子间存在的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的相互作用。
(2)形成条件
除H外,形成氢键的原子通常是____、____、____。
(3)存在
氢键存在广泛,如蛋白质分子,H2O、NH3、HF等分子之间。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________。
[问题思考4]水分子内H与O之间能形成氢键吗?
水的沸点高是氢键所致吗?水的热稳定性也是氢键所致吗?
知识点三:电子式与结构式
1.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________或__________来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如:硫原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氨分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氯化铵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写离子的电子式,要正确地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对于阴离子和复杂的阳离子还要加“[ ]”。
[问题思考]所有物质都能用电子式表示其组成吗?
2.结构式
(1)含义:用一根短线“―”表示____________,忽略其他电子的式子。
(2)特点:仅表示成键情况,不代表空间构型,如H2O的结构式可表示为H―O―H或都行。
二、课堂活动设计
(一)、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以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1)只含共价键的物质
①________________元素构成的单质,如I2、N2、P4、金刚石、晶体硅等。
②__________________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如HCl、NH3、SiO2、CS2等。
(2)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__________元素与__________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2S、CsCl、K2O、NaH等。
(3)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物质,如Na2O2、CaC2、NH4Cl、NaOH、Na2SO4等。
(4)无化学键的物质:__________。
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
(1)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判断
凡含有________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________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2)根据化合物的类型来判断
大多数________氧化物、强碱和____都属于离子化合物;________氢化物、________氧化物、含氧酸都属于共价化合物。
(3)根据化合物的性质来判断
熔点、沸点较低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如NaCl,不导电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如HCl。
3.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金刚石、晶体硅、石英、金刚砂等物质,硬度 、熔点,就是因为其中的共价键很强,破坏时需消耗很多的。
NaCl等部分离子化合物,也有很强的离子键,故熔点也较高。
(2)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N2分子中有很强的共价键,故在通常状况下,N2很稳定,H2S、HI等分子中的共价键较弱,故它们受热时易分解。
[典例1]化学键使得一百多种元素构成了世界的万事万物。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可以含离子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化学键
D.在氧化钠中,除氧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变式演1]
是( )
△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A.NH4Cl=====NH3↑+HCl↑B.NH3+CO2+H2O===NH4HCO3
C.2NaOH+Cl2===NaCl+NaClO+H2O D.2Na2O2+2CO2===2Na2CO3+O2
(二)、8电子结构的判断
判断分子中各原子是否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主要方法有两种:
1.经验规律法
凡符合最外层电子数+|化合价|=8的皆为8电子结构。
2.试写结构法
判断某化合物中的某元素最外层是否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应从其结构式或电子式结合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判断,如:①H2O,O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H2O中每个O原子又与两个H原子形成两个共价键,所以H2O中的O原子最外层有6+2=8个电子;但H2O中的H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②N2,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N与N之间形成三个共价键,所以N2中的N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典例2]含有极性键且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是(
A.CH4 B.CH2===CH2C.CO2D.N2
A.PCl5 B.P4 C.CCl4 D.NH3 ) ) [变式演练2]下列物质中所有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是(
三、课堂训练:
题组一 离子键与共价键
-1.(20__・海南11)短周期元素X、Y、Z所在的周期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且Y2
+与Z核外电子层的结构相同。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存在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Z2Y B.X2Y2 C.Z2Y2 D.ZYX
2.(20__・全国大纲,6)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B.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
C.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题组二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电子式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20__・课标全国卷-7A)Na2O2的电子式为 ( )
(2) (20__・天津理综-10B)PCl3和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
(3) (20__・上海-6B)Na2O2为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
(4) (20__・上海-2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为( )
(5) (20__・江苏-2B)NH4Cl的电子式为
4.(20__・海南,1)HBr分子的电子式为( )
四、课后作业
题组一 电子式的书写及8e稳定结构的判断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Cl―OB.―OH与都表示羟基 -
C.氯化铵的电子式: D.乙酸的分子比例模型为
2.(20__・威海联考)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IBr的电子式为・B.H2O2的结构式为H―O―O―H ・
C.HIO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D.MgO的形成过程可以表示为
3.下列各图中的大黑点代表原子序数从1~18号元素的原子实(原子实是原子除最外层电子后剩余的部分),小黑点代表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代表共价键。下列各图表示的结构与化
4.如果取一块冰放在容器里,不断地升高温度,可以实现:“冰→水→水蒸气→氢气和氧气”的变化,在各步变化时破坏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依次是( )
A.氢键、极性键、非极性键 B.氢键、氢键、极性键
C.氢键、氢键、非极性键 D.氢键、非极性键、极性键
5.由解放军总装备部军事医学院研究所研制的小分子团水,解决了医务人员工作时的如厕难题。新型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渗透力强、生物利用率高、在人体内储存时间长、排放量少的特点。一次饮用125 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改变 B.水分子中氢氧键缩短
C.水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 D.水分子间结构、物理性质改变
6.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
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B.水结成冰,体系膨胀,密度变小
C.CH4、SiH4、GeH4、SnH4的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题组三 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的是( )
A.CaCl2和Na2SB.Na2O和Na2O2
C.CO2和NaCl D.HCl和NaOH
8.(20__・新乡调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B.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C.离子所带电荷的符号和数目与原子成键时得失电子有关
D.阳离子半径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小,而阴离子半径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大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B.由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
D.两个非金属元素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10
A.K、L、M三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B.在RCl2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C.Q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电解质,其水溶液能够导电
D.K在T单质中燃烧所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
11.在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离子键被破坏又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将SO2通入水中
B.烧碱溶于水
C.将HCl通入水中
D.硫酸氢钠溶于水
12.(20__・哈尔滨调研)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 mol NH5中含有5NA个N―H键(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B.NH5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
C.NH5的熔沸点高于NH3
D.NH5固体投入少量水中,可产生两种气体
题组四 创新探究
13.有A、B、C、D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但均小于18,A和B在同一周期,A的电子式为 .A. ,B原子L层的电子总数是K层的3倍;0.1 mol C单质能从酸中置换出2.24 L氢气(标准状况),同时它的电子层结构变成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离子的半径比C离子的小,D离子与B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1)写出A、B、C、D四种元素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D元素在周期表中属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3)用电子式表示A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和B的单质充分反应生成化合物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与C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如何证明?
化学键 篇1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1.教学资料: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包括:①化学键,②离子键,③共价键,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教材所处的地位:本节资料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学习化学键知识。本节资料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化学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同时对下节教学――电子式的学习供给基础,下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构成过程,学生首先要明白化学键的概念。学习化学键知识对于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本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资料――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共价键的资料――跟离子化合物一样,复习初中学过的氯气和氢气起反应构成共价化合物氯化氢的过程基础上提出共价键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它是对共价键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了共价键之后,必然要研究成键原子之间对共用电子对吸引本事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引出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概念。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过对典型化合物构成的分析,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含义,进而认识化学键的含义
(2)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3)明白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键的重组
(4)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简单化合物的构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经过对氯化钠生成过程的实验观察和微观想象,产生探究欲望
(2)了解模型方法在解决化学问题上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过观察钠跟氯气起反应、氯气和氢气的演示实验,从宏观上体验化学键的'断裂和构成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经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构成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构成,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3、教学重点及确定依据:
重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构成和概念。
难点:共价键的构成及共价键的极性,化学键的概念。
确立依据:离子键和共价键都是指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完全要靠学生的想象力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二、教材处理
本节资料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离子键和共价键;第二课时: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本节课进行第一课时教学。
三、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资料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启发-掌握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作为物质组成的重要理论,化学键是一个纯理论、极其抽象的知识,至今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对于学生来说,化学键没有实验、没有具体感官认知,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所以如何创设一种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的最佳学习心理状态就很重要了。而启发-掌握式教学就重在教师的启发,创设问题情景,以此调动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另外,电脑多媒体以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这一点是粉笔和黑板所不能比拟的,采取这种形式,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异常是这样一节完全是理论知识的课,更能够利用多媒体将原子、分子等微观世界放大无数倍,经过动画、模型等帮忙学生理解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资料及教学过程:
引入:用两块不一样磁极的磁铁相吸后再拉开,让学生思考相吸原因;同时播放钠和氯气反应录象,思考氯原子和钠原子如何结合成氯化钠,从而引出课题―化学键。
新课教学:
(投影):钠原子遇到氯原子发生变化的示意图。
(启发思考):同学们经过初中物理的学习明白,带同种电荷的粒子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粒子相吸引。请同学们根据钠离子与氯离子的结构分析钠离子和氯离子间经典作用力的产生原因。
(结论):
1、离子间作用力:吸引和排斥;
2、离子键定义:人们把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离子键
(过渡):我们明白,原子发生化学变化时,只是最外层电子(价电子)数发生了变化,所以科学上为了表示化合物的构成引入了电子式。
请同学们自我阅读课本,思考电子式的构成要素,如何用电子式来表示化合物的构成。
(投影):
1、常见元素的电子式
2、氯化钠构成过程的电子式
3、已知钾原子与钠原子类似,溴原子与氯原子类似,请写出溴化钾构成过程的电子式。
目的:培养学生阅读本事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本事。
(设问):根据离子键的特点,请同学们研究哪些元素结合时会构成离子键》
(投影)构成离子键的元素特点。
(展示)一瓶氯化钠溶液,请同学分析溶液中有哪些微粒?(Na+、Cl-、H2O)
(过渡)那么氯化氢是如何构成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投影)二、共价键
(动画演示):氯化氢构成过程。
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电子式表示氢气、氯气和氯化氢分子的构成。请一位同学描述氯气分子的构成。培养学生自学本事和流畅的表达思想的本事。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然后布置课后作业:用几个不一样层次、有发散性的练习,让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资料,从练习中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
板书设计:
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1、氯化钠的构成过程
氯化钠构成过程分析:
2、离子键
①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离子键
②相互作用指同种电荷之间的排斥和异种电荷之间的吸引
③构成离子键的元素特点
二、共价键
1、氯气、氯化氢构成过程分析
氯分子的表示:Cl-Cl
2、共价键:原子间经过共用电子对所构成的相互作用
3、构成共价键的元素特点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化学键 篇12
【新大纲要求】
化学键(A)、极性键、非极性键(B),极性分子和非级性分子
【知识讲解】
一、化学键
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说明:直接相邻的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破坏这种作用需较大能量。中学阶段所学的化学键主要为下列两种类型:
离子键
化学键 极性共价键
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
二、离子键
定义: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说明:①成键元素:活泼金属(如:K、Na、Ca、Ba等,主要是ⅠA和ⅡA族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如:F、Cl、Br、O等,主要是ⅥA族和ⅦA族元素)相互结合时形成离子键。②成键原因:活泼金属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活泼非金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当活泼金属遇到活泼非金属时,电子发生转移,分别形成阳、阴离子,再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③离子键构成离子化合物。
三、电子式的几种表示形式
1.离子
单核阳离子符号,即为阳离子的电子式,如H+、K+、Na+、Mg2+;原子团的阳离子:
H
H
H
[H N H]+、 [H O H]+,单核阴离子:[H ]-、[ O ]2-、[ Cl ]-、;原子团的阴离子:
[ O H]-、[ S S ]2-、[ C C ]2-、[ O O ]2-。
2.化合物
K2S: K+[ S ]2-K+、 CaO: Ca2+[ O ]2-、 CaF2: [ F ]-Ca2+[ F ]-;
Na2O2: Na+[ O O ]2-Na+、 CaC2: Ca2+[ C C ]2-、 NaOH: Na+[ O H]-
H
H
NH4Cl: [H N ]+[ Cl ]-
四、共价键
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说明:①成键元素:通常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②成键原因:同种或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结合成分子时并不发生电子的完全得失,而是通过共用电子对而结合的。③共价键可以形成单质也可化合物。
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称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称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共价键。
五、极性分子和非级性分子
六、键能、键长和键角的概念及其对分子的影响。
项 目
概 念
对分子的影响
键 能
拆开1摩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或生成1摩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
键能大、键牢固、分子稳定
键 长
成键的两个原子的核间的平均距离
键越短、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键 角
分子中相邻键之间的夹角
决定分子空间构型和分子的极性
六、电子式(结构式)表示共价键的几种形式
分子
H
H
H
H
N2: N N (N=N) Cl2: Cl Cl (Cl―Cl) H2O: H O (H―O)
CO2: O C O (O=C=O) CH4: H C H (H―C―H)
七、几点说明
1.共价键可存在于单质分子、共价化合物分子和离子化合物中。
2.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如H2O(共价化合物)
H O O H (由共价键形成),NaOH(离子化合物),Na+[ O H]-(由共价键和离子键形成)。
3.单质分子中的化学键均为非极性键,化合物分子中可有非极键,离子化合物中
可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如N N(N N叁键为非极键)H―O―O―H(H―O键为极性键,O―O键为非极性键),Na+[ O O]2-Na (O―O键为非极性键,Na+与O2-间为离子键)
4.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NH4Cl、NH4NO3、NH4HCO3等。
5.离子半径的比较。同族元素相同价态的离子随核外电子层数的增多离子半径增大(F-<Cl-<Br-<I-,Na+<K+<Rb+<Cs+)。核外电了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离子半径减小(O2->F->Na+>Mg2+>Al3+)。
例1、A元素的最高价离子0.5mol被还原成中性原子时,要得到6.02×1023个电子,它的单质同盐酸充分反应时,放出0.02gH2,用0.4gA。B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A相同,且B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红棕色液体。
①写出两种元素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_
②用结构示意图表示A、B两元素的常见离子。A__________、B________
解析:红棕色液体为溴单质,则B为溴元素。由An+ + ne =A,可知n=2 ,A的化合价为+2价。
A=40
答案:①A 钙 B 溴 ②Ca2+ Br-
例2、A、B二种短周期的元素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的共价化合物C与D。A在化合物C中显-1价,在化合物D中显-2价。化合物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A的单质。化合物D较为稳定。元素A位于周期表第_______周期,______族;化合物C的电子式______,化合物D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解析:短周期元素中,显-2价为第ⅥA的元素,只能是氧和硫。在中学化学知识中硫通常无-1价。而氧在过氧化物中显-1价,因此A为氧元素。但C、D均为共价化合物,故C为H2O2,B元素为氢。
答案:第二周期,第ⅥA族,H O O H、H2O
例3、现有原子序数之和为51的五种短周元素A、B、C、D、E。已知A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C和B属于同一主族;D的最高正价的代数和为4,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最强,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同。
①试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
②写出B的氢化物的电子式。
③B的气态氢化物与D的气态氢化物互相作用生成的物质,其电子式为_________或___________.
解析:B原子的次外层只能为K层,所以B为氮,C为磷,最高正价和负价的代数和为4时,只有最高正价为+6价,负价为-2价,即ⅥA元素符合,因其含氧酸性为本周期元素的含氧酸中之最强,所以D元素为硫,E为镁,再由原子序数之和为51,而B、C、D、E原子序数均已知,肯定A为氢。
H
H
H
H
H
H
H
答案:① H、N、P、S、Mg ② H N H
③ [H N H ]+[ S ]2-[H N H]+ 或 [H N H]+[H S ]-
化学键 篇13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一.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了解化学键、金属键和键的极性。
1.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在稀有气体的单原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
2.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活泼金属跟活泼非金属化合时,都形成离子键。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均是离子化合物,包括强碱、多数盐和典型的金属氧化物。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时都易导电。
3.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共价键。其中: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不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包括酸(无水)、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多数有机物和少数盐(如AlCl3)。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时都不(或很难)导电。
4.在铵盐、强碱、多数含氧酸盐和金属过氧化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
5.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叫做金属键。
二.理解电子式与结构式的表达方法。
1.可用电子式来表示:① 原子,如:Na;② 离子,如:[:O:]2;③ 原子团,如:[:O:H];④ 分子或化合物的结构;⑤ 分子或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结构式是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化学式。
三.了解分子构型,理解分子的极性和稳定性。
1.常见分子构型:双原子分子、CO2、C2H2(键角180)都是直线形分子;H2O(键角104.5)是角形分子;NH3(键角10718')是三角锥形分子;CH4(键角10928')是正四面体分子;苯分子(键角120)是平面正六边形分子。
2.非极性分子:电荷分布对称的分子。包括:A型单原子分子(如He、Ne);A2型双原子分子,(如H2、N2);AxBy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相互抵消的分子(如CO2、CS2、BF3、CH4、CCl4、C2H4、C2H2、C6H6)。对于ABn型多原子分子中A原子最外层电子都已成键的分子(如SO3、PCl5、SF6、IF7)。
3.极性分子:电荷分布不对称的分子。包括:AB型双原子分子(如HCl、CO);AxBy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互相抵消的分子(如H2O、NH3、SO2、CH3F)。
4.分子的稳定性:与键长、键能有关,一般键长越长、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四.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理解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随分子极性、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2.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高;但分子间形成氢键时,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反常偏高。水分子间、乙醇分子间、乙醇与水分子间都存在氢键。
3.非极性分子的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即“相似相溶”规律)。若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则会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五.理解四种晶体类型的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特点。
1.离子晶体是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即所有的离子化合物)。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固态时不导电,受热熔化或溶于水时易导电。注意:在离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的小分子。NaCl晶体是简单立方结构;CsCl晶体是体心立方结构。
2.分子晶体是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的晶体〔即非金属的单质(除原子晶体外)、氧化物(除原子晶体外)、氢化物、含氧酸、多数有机物〕。硬度较小,熔、沸点较低,固态和熔融状态时都不导电。注意:干冰是面心立方结构。
3.原子晶体是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空间网状结构晶体〔即金刚石、晶体硅、石英或水晶(SiO2)、金刚砂(SiC)〕。硬度很大,熔、沸点高,一般不导电,难溶于常见的溶剂。注意:金刚石和SiO2晶体都是正四面体结构。
4.金属晶体是通过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即金属键)形成的晶体(即金属单质和合金)。硬度一般较大,熔、沸点一般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注意:在金属晶体中不存在阴离子。
5.晶体熔、沸点高低规律是:① 不同类型的晶体:多数是原子晶体 > 多数离子晶体(或多数金属晶体)> 分子晶体。② 原子晶体:成键原子半径之和小的键长短,键能大,熔、沸点高。③ 离子晶体:一般来说,离子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④ 金属晶体:金属离子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但合金的熔、沸点低于其组成的金属。⑤ 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式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但分子间形成氢键时,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反常偏高;在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一般来说,支链数越少,熔、沸点越高;在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中,沸点“邻位 > 间位 > 对位”。此外,还可由常温下的状态进行比较。
六.注意培养对原子、分子、化学键、晶体结构的三维空间想像及信息处理能力。
七.典型试题。
1.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2.下列电子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H
A.:N:::N: B.H+[:O:]2H+ C.Na+[:Cl:] D.H:N:H
3.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CO2 B.PCl3 C.CCl4 D.NO2
4.已知SO3、BF3、CCl4、PCl5、SF6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S、NH3、NO2、SF4、BrF5都是极性分子,由此可推出ABn型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的经验规律是
A.ABn型分子中A、B均不含氢原子
B.A的相对原子质量必小于B的相对原子质量
C.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分子中A原子最外层电子都已成键
5.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SO2和SiO2 B.CO2和H2S C.NaCl和HCl D.CCl4和KI
6.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CO2、KCl、SiO2 B.O2、I2、Hg
C.Na、K、Rb D.SiC、NaCl、SO2
八.拓展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A.HClO、NaClO B.NH3H2O、NH4Cl C.KOH、K2O2 D.H2SO4、KHSO4
2.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的是
A.6、8 B.16、8 C.12,9 D.7,8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B.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双原子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D.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4.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A.CO2、H2S B.C2H2、CH4 C.CHCl3、C2H4 D.NH3、HCl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主族金属的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 B.稀有气体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高
C.分子间作用力越弱的物质熔点越低 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失电子
6.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金刚石中,有共价键形成的最小的碳原子环上有6个碳原子
B.在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Na+共有6个
C.在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与12个CO2分子紧邻
D.在石墨晶体中,每一层内碳原子数与碳碳键数之比为2:3
7.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H H
A.Na+ B.[:O:H] C.H:N:H D.H:C::O:
8.CaC2和MgC2都是能跟水反应的离子化合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的电子式是 [:CC:]2
B.CaC2和MgC2中各元素都达到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
C.CaC2在水中以Ca2+和 形式存在
D.MgC2的熔点很低,可能在100℃以下
9.根据“相似相溶”的溶解规律,NH4Cl可溶解在下列哪一种溶剂中
A.苯 B.乙醚 C.液氨 D.四氯化碳
10.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CCl4 B.PCl5 C.PCl3 D.BeCl2
1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COCl2 B.SF6 C.XeF2 D.BF3
12.能说明BF3分子中4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的理由是
A.BF3是非极性分子 B.B-F键是非极性键
C.3个B-F键长度相等 D.3个B-F键的夹角为120
13.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属同种类型的是
A.实验和蔗糖熔化 B.钠和硫的熔化
C.碘和干冰的升华 D.二氧化硅和氯化钠熔化
14.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C.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 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15.据报道,近来发现了一种新的星际分子氰基辛炔,其结构式为:
H-C≡C-C≡C-C≡C-C≡C-C≡N。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A.晶体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可由乙炔和含氮化合物加聚得到
16.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17.下列物质的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A.金刚石 > 晶体硅 > 水晶 > 金刚砂 B.CI4 > CBr4 > CCl4 > CH4
C.正丙苯 > 邻二甲苯 > 间二甲苯 > 对二甲苯 D.金刚石 > 生铁 > 纯铁 > 钠
18.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B.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19.已知食盐的密度为2.2 g/cm3。在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最接近下面4个数值中的
A.3.0×108 cm B.3.5×108 cm C.4.0×108 cm D.4.5×108 cm
20.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下列关于天然气水合物中两种分子极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种都是极性分子 B.CH4是极性分子,H2O是非极性分子
C.两种都是非极性分子 D.H2O是极性分子,CH4是非极性分子
(2)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A.CH414H2O B.CH48H2O C.CH4(23/3)H2O D.CH46H2O
化学键 篇14
一、说教材:
本节音标是物质结构中谈到化合物及单质结构的课程,从课程设置的位置看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之后,这样是一个合理的结构安排,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
本节课自然而然地从原子过渡到分子,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后,对微观粒子的探索更进一步,这就引出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和单质,这样就可以从微观过渡到宏观,使化学知识更这顺理成章地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
在课的第一部分给出了离子键,即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这样通过物理上的电子的知识把离子键引出来,很自然。这里又给出氯化钠的形成及电子式,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了物质结构,这也是第一音标时的内容。
第二课时提到共价键,这样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和单质的结构就一目了然了。在高中阶段对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在这里又提出非极性键和极性键,难度加大,所以这是第二课时的重点和难点。
最后教材总结了离子键和共价键之后给出了化学键的定义,同时指明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引出能量关系,使得物质结构达到一个高点。
二、说教法
由于本节内容抽象,难度大,所以采用逐层深入并配合学生自己的一些问题,最好使用多媒体教学。
三、说学法:思考、讨论相结合。
四、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抽象,难于理解,我做了这样的设计:
首先:利用已有的知识:即氯气和钠的反应引出离子键;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得出离子键,同时强调电子式的书写。
第二是利用氢气和氯气的反应并分析氯分子的结构得出共价键和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第三是利用多媒体演示化学反应的实质,得出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并分析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关系。
化学键 篇15
对教材的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1.教学内容: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第五章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包括:①化学键,②离子键,③共价键,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教材所处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学习化学键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化学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同时对下节教学――电子式的学习提供基础,下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学生首先要知道化学键的概念。学习化学键知识对于今后学习氮族元素、镁铝等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共价键的内容――跟离子化合物一样,复习初中学过的氯气和氢气起反应形成共价化合物氯化氢的过程基础上提出共价键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它是对共价键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了共价键之后,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之间对共用电子对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引出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概念。
4.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2)能力目标:对立统一论思想:阴、阳离子构成了离子化合物中的矛盾的两个方面。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钠跟氯气起反应、氯气和氢气的演示实验,从宏观上体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通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
难点: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确立依据:化学键存在于微观结构中,我们无法进行观察,只能通过CAI演示,使学生去了解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这在高考试题中也属于重点,所以很有必要去突破这部分内容。
三、教材处理
内容调整:这节课先讲解化学键相关的知识,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内容放到下一课时去学习。
四、教学方法
3W教学法(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样做)。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引入:请学生回忆钠和氯气反应、氢气和氯气的反应实验现象。接着播放上述两个实验的录象,让学生加深实验现象。过渡,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反应的微观实质是什么?引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新课教学:
(1)、离子键:演示NaCl的形成过程引出概念,分析成键原因、特点,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再来分析哪些原子之间会明显以离子键结合?在周期表中处于什么位置?
(2)、共价键:通过演示HCl的形成过程引出概念,分析其成键原因、特点,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同样来分析哪些原子之间会明显以共价键结合?根据原子吸引电子能力不同共价键分为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
(3)、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从概念、成键粒子、粒子间作用、形成条件等方面去比较二者。
(4)化学键:由演示甲烷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引出化学键的概念。强调:存在与分子内或晶体内,分子间不存在;必须是相邻的原子或阴、阳离子间。
(5)、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通过对NaCl、HCl形成的讨论,得出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及反应条件和反应热的原因。
六、课堂小结:离子键、共价键、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七、布置作业:课后习题一,巩固本节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