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有理数(精选17篇)
1.2.1 有理数 篇1
教学目标1, 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2, 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3, 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探索新知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例如,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 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 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 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 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作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解。有理数的分类表要在黑板或媒体上展示,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练一练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2,教科书第10页练习. 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 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 思考: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也可以教师说出一些数,让学生进行判断。集合的概念不必深入展开。
创新探究问题2: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教学时,要让学生总结已经学过的数,鼓励学生概括,通过交流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到如下的分类表。负整数负分数正整数正分数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
有理数
这个分类可视学生的程度确定是否有必要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标准不一样时,分类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分类的标准要明确,使分类后每一个参加分类的象属于其中的某一类而只能属于这一类,教学中教师可举出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些说明,可以按年龄,也可以按性别、地域来分等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都是有理数(圆周率除外),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本课作业1, 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1题2, 教师自行准备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1,本课在引人了负数后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提出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行简单的分类是数学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分类标准的确定可向学生作适当的渗透,集合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长的过程,本课不要过多展开。 2,本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可避免直接进行分类所带来的枯燥性;同时还体现合作学习、交流、探究提高的特点,对学生分类能力的养成有很好的作用。 3,两种分类方法,应以第一种方法为主,第二种方法可视学生的情况进行。
1.2.1 有理数 篇2
1.2.1 有理数
教学任务分析
教
学
目
标知识技能理解有理数的含义,能够把给出的有理数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数学思考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够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会把所给的有理数进行正确的分类
难点掌握两种有理数的分类方法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一、提出问题 二、初步分析解决问题三、知识应用,拓展创新四、作业创设问题情景,复习所学知识,同时引出新的问题 有理数的分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从而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巩固新知
教学过程设计一、 创设问题情景复习所学知识,同时引出新的问题 有理数的分类.问题1: 有了负数以后,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忆所学过的数,同时举出相应的例子,一可以让学生复习旧的知识,二可以在所提问题中发现新的知识学生举例:1,2,-1,-3, ,0等 问题2: 在上述列举的数中,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根据数的特征进行分类,显然可以把小学学过的数(正数)分成一类 正数,把正数前面加负号(负数)的数分成一类 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也可以分成整数和分数,于是有下列分类:正整数,如:1、2、3... 零:0 负整数:-1,-2,-3...正分数: 负分数: 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以及有理数的分类: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这里的分数特指是分母不为1的分数,整数有时可以认为是分母是1的分数.二、 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从而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问题3: 如何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学生活动设计:根据以上知识学生进行分类. 或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问题4: 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谈谈你的看法?(1) 0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2) -5是整数吗?是负数吗?是有理数吗?(3) 自然数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4) 下列有理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7、10.1、89、0、-0.67、 、 〔解答〕(1)0是整数、不是正数但是有理数(2)-5是整数、负数、有理数(3)自然数是整数,不是所有的自然数是正数(比如0),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有理数(4)整数:-7、89、0 分数:10.1、-0.67、 、 正数:10.1、89、 负数:-7、-0.67、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讨论,然后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个别同学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三、知识应用,拓展创新我们已经能够对有理数进行合理的分类,共有两种分类方法,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两种分类方法解决下列问题.问题5:把下列各数填在表示相应集合的大括号中:+6、-8、25,-0.4,0,- ,9.15,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 非负数集合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解: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非负数集合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学生活动设计:(1)把一些数看作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就叫这些数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2)特别要注意“零”是整数集合、非负数集合、有理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零”不仅表示“没有”而且具有非常确定的内容,如零时、零度;“零”是正负数的界限;“零”是偶数;“零”能被任何非零数整除;“零”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数码;在数的表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非负有理数包括正有理数和零,在数学里,“正”和“整”不能通用,是有区别的;正相对于负来说;整数是相对于分数而言的.问题6:如图,大圆覆盖的区域表示有理数的范围,中圆覆盖的区域表示整数的范围,小圆覆盖的区域表示正整数的范围.小圆和中圆把大圆覆盖的区域分割为无公共部分的a、b、c三个部分,那么(1)a、b、c分别表示什么区域?(2)请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区域内:-7.3、-4、 、0、+2.4、+3、+5、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认真读题,仔细分析问题所涉及的细节,分析出a区域表示的数是有理数但不是整数,从而得到a区域表示的数应该是分数,b区域表示的数是整数但不是正整数,从而得到b区域应该是非正整数(0和负整数),c区域显然是正整数,问题(1)解决.有了以上分析问题(2)容易解决.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抓住细节,启发学生进行解决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路时进行适当的提示等.四、小结和作业小结:1. 本节内容:有理数以及分类.2. 重点内容: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能够对所给的数进行分类.作业:p10 练习 p17 习题1.2 1
1.2.1 有理数 篇3
1.2 有理数
【教学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
2.会对有理数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体检分类.
【对话探索设计】
〖复习〗
我们知道,所有的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比.有限小数5.32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比吗?所有的有限小数都是分数吗? 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比吗? 是不是分数?
结论:所有的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分数.
〖探索1〗
小学时所指的整数包括正整数和零,学了负整数以后,今后我们所指的整数与小学时所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结论:正整数 零 负整数统称整数.
〖探索2〗
下列负数哪些是负分数?
-12, ,-0.33, ,-12.03, .
〖探索3〗
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 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请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大括号里:
1, 0.0708, -700, -π, -3.88, 0, , 3.14159265, , .
正整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注意:大括号内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探索4〗
为什么不是分数?如果说所有的分数都是小数,对吗?反过来,所有的小数都是分数,对吗?
结论: (1)小数可以分为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两类,而无限小数又可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两类;
(2)分数一定是小数,小数不一定是分数.
〖探索5〗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在数-100, 70.8, -7, π, -3.8, 0, , , 中,不是分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小数的是_____________;不是有理数的是__________.
(友情提示:π, 都是小数,但都不是分数,自然也都不是有理数.你答对了吗?)
〖练习〗
p10.练习
【作业】
p18.习题1.
【补充作业】
1.列出竖式,把分数 化为小数.(体会分数不可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把下列小数化为分数:3.14159, .
【备选素材】
1.判断:
(1)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2)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3)一个有理数,是分数,就一定是小数;
(4)一个无限小数,如果不循环,就不是有理数;
(5)小数就是分数;
(6)有理数只能分成两类.
(7)负分数不是负数.
2.按符号分,整数可以分为正整数、______和______三类,而分数则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共两类.
3.分数可以分为有限小数和________________两类.
4.满足什么条件的小数才是有理数?
5.(1)列出竖式,把分数 化为小数;(体会分数不可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有的小数不是分数,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3)说明为什么0.3是分数,而 却不是.
6.有理数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两类,还可以按符号分为正有理数 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7.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里:
-|-3|, -(-0.072), π, -3.88, , 3.14, , .
1.2.1 有理数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了解从自然数、分数到有理数的扩展过程,体会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2、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3、 会用正数、负数、零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 理解有理数的分类。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大量的现实实例,多彩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的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有理数的概念。
2、难点:建立正数、负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数学抽象思维的一次重大飞跃。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将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到的几段含有数据的材料在幻灯片中投影出来:
(说明:学生自己做的作业,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问:材料中含有哪几类数据?
(1) 本次大赛共有包括港、奥、台在内的近200支代表队,300个节目赛,其中22支代表队,37个节目进入总决赛。我市爱绿艺校代表队的32名小演员是本次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平均年龄仅5岁,但获得的荣誉却是幼儿组最高的金奖。
答:都是自然数。
(2) 据了解,我国公路隧道总数已达1782座,总长度704公里,分别是改革开放之初的4.7倍和 倍,是世界上公路隧道最多的国家。我国目前最长的隧道是铁路线上的秦岭隧道,全长18.46公里。正在施工的双向分离式四车道终南山隧道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公路隧道。
答:有自然数,分数。
师: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学过自然数和分数,这些数能够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吗?还会不会有新的数?
(3) 珠穆朗玛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米,是中国第一高峰,也是地球上第一高峰; 吐鲁番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山地东端。盆地底部海拔-155米。是中国海拔最低处。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师:这里的两个数据分别表示什么意思?“-155”这个带符号的数我们以前没有见过,它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生:地理上学过测量高度时,规定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8848表示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而-155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切换到另一个投影材料:
月球表面白天气温可高达123℃,夜晚可低至-233℃,图中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不得不穿着既防寒又御热的太空服。
师:这里123℃,-233℃这两个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123℃表示零上123℃,-233℃表示零下233℃。
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用带“-”这个号的数?
生:企业的年收入的盈利与亏损中的亏损数经常用带“-”号的数表示,如盈利500用500记,亏损500用-500记。
生:股票中上升5元记做5,下跌3元记做-3。
师:大家观察黑板上我们刚刚举的这些例子,每个例子中出现的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这里出现的每一对量,都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3、正数和负数
师:这里零下233℃不用-233℃表示,直接用自然数233℃表示,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233℃表示零上233℃而不是零下233℃。
师:看来我们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自然数、分数还不能够满足我们生活所需。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经常会这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表示高度有“海拔上”与“海拔下”,温度有“零上”与”零下”,经营情况有“盈利”与“亏损”等等,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表示,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把另一种与之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这个符号来表示,“-”这个符号称为负号,如-155,-233等,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数。读作“负155,负233”。与负号具有相反意义的符号是“+”号,为了突出符号正数前面可以放上正号(常省略不写)。特别要指出的是: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做一做】:p7
2、填空:
(1) 规定盈利为正,某公司去年亏损了2.5万元,记做_______万元,今年盈利了3.2万元,记做_________万元;
(2) 规定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为正,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于海平面918米,记做海拔________米,吐鲁番盆地最低点低于海平面155米,记做海拔_______米。
【课内练习】:p8
1、填空。
(1) 汽车在一条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上行驶,规定向北行驶的路程为正,汽车向北行驶75km,记做_______km(或______km)汽车向南行驶100km,记做_____km.
(2) 如果向银行存入50元记为50元,那么-30.50元表示_________
(3) 规定增加的百分比为正,增加25%记做________,-12%表示__________.
师:在现实生活中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实在挺多的,大家总结一下有哪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呢?(学生讨论、总结)
一般情况下,正、负规定如下:
符号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 零上 盈利 收入 北 存入 增加 ……
- 零下 亏损 支出 南 取出 减少 ……
4、数的分类。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数的家族出现了新的成员――负数。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呢,并进行分类。
生讨论结果:
师: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
生:
【做一做】:p7
1、(口答)读出下列各数,它们各是正数还是负数?
7,-7.46,0,
师生总结:判断正数与负数的关键师看它前面的正、负号:
有“-”号就是负数,有“+”号或省略了正号的数就是正数。
例:下面给出的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有理数?
解: 是正数; 是负数; 是整数; 是分数, 都是有理数。
5、 小结
(1) 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 正数与负数:像1,+2.5等这样的数叫正数。像-6,-1.4, 等这样的数叫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 正数与负数在形式上的区别:负数一定带有负号。
(4) 数的分类
1.2.1 有理数 篇5
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正数、负数、有理数的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正确地将有理数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节前图,分析、讨论出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了解有理数的产生的必要性、合理性. 情感与态度:要求学生树立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学习态度,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协作精神,撰写小论文进一步了解数的发展历史.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概念对有理数的建立起关键性的作用,是本节课重点. 教学难点:正数、负数的概念的建立是学生从来未经历过的数学的抽象过程,是本节的难点. 三. 教学过程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不记上一节课老师请你们举了一些生活当中的例子,这些例子用自然数,分数,小数是不能解决的,当时我们都举了哪些例子啊? 我记得同学们好象讲到了温度计当中零下的温度,还有地下室,还有欠银行的钱如何表示,还有路标向东向西,扣分如何表示等等等等.那么温度的零上、零下,路程的向东、向西,钱的收入和支出,得分和扣分这些量是不是相互对立的?因此我们称它们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如何把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表示出来呢? 2.合作探索,寻求新知师: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比如我们会把零上的温度规定为正,路程当中会把向东方向规定为正方向,钱的收入规定为正,把另一种与之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而这些规定为正的量一般比较容易表示,比如规定向东为正,则向东22千米,记作22千米,而与之相反的量就不好表示,如果也记作22千米,别人一看就分不清是向东还是向西,所以我们必须引进新的数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师:把过去学过的数(除零外)规定为正数,如123,15,2/3等,正数前面有时也可以放上“+”(读做正号);在这些数的前面放上“-”(读做负号)就表示负数,如-123,-15,-2/3等.负数是在正数的前面加上“―”得到的,大家现在来举一队正数和负数?那下面老师来举一个例子:0是正数,-1是负数,对吗?那么1是正数,0是负数.正数里有没有包括0,负数会不会包括0,所以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强调)有了负数,相反意义的量就好表示了,规定向东为正,则向东22千米,记作22千米,向西走50米,就记作-50米.那现在我来问大家:如果上升8米,记作+8,那么下降5米,应该怎么记呢?做一做:第二题这样我们学过的数中,又增加了新的数,我们以前学的整数如1,2,3,4,更准确地说是正整数,那么-1,-2,-3,-4应该称为什么?1/2,3/2,5.4为正分数,则-1/2,-3/2,-5.4为 .(这里老师要提示一下:凡是能化为分数的小数都算做是分数) 3.练习反馈,巩固新知例:下列给出的各数中哪些是正数、负数?哪些是整数、分数?哪些是有理数?-8.4,22,+17/6,0.33,0,-3/5,-9.先让学生做,总结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同学们我们在分类的时候,只要根据前面这个分类图来分就会很简单.再提一下正有理数.由教师来演示.本例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数的不同分类,加强学生的分类意识.课内练习第8页1,24.回顾小结强调负数的由来,及有理数的分类.5.布置作业p8---1,2,3,4,5(选做).四. 教学反思昨天的作业情况很不理想,特别是12班,还有今天上课12、13班的纪律情况还是不行,今天在这个班级上课的教学任务完成的不好,我甚至抓不住教学时间,我得好好反思一下.有些同学喜欢跟老师抬杠,这让我非常苦恼,还有上课随意插话,如李正一,许小斌,周贤达,还有同学上课说话如王翔.17,18班的情况比12,13班好,但也有一些同学上课讲话.
1.2.1 有理数 篇6
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共分两个课时。本课时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准确的运算能力,难点是能熟练运用各种运算律解决计算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具备明确的运算次序和一些常规的方法,提高准确性和高效性。在教学中通过例题分析、易错辨析、学生讨论、动手操作等进行难点突破。
知识目标:
熟悉有理数混和运算的顺序,并能运用这种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提高运算能力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类比的方法分析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严谨的思维品质、合作学习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二. 学方法和手段
创设问题情境 发现式 讨论式 合作学习
三. 学习方法
通过问题情境引入新知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观察、合作、辨析、对比、分析去解决问题
四.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式子 有哪几种运算,从而引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定义,并且让学生自已举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其它例子,从而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并且强调不需要同时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只含有部分运算符号也是混合运算。
通过小学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自然引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明确一级运算、二级运算、三级运算的概念,先算高级运算后算低级运算。接着通过7个例子:
让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形式是学生自已寻找,其它同学更正评价。
接着老师讲评例1,计算: ,同时要求学生进一步的明确方法,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一般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把除法转化为乘法。之后让学生辨析思考题 通过学生自己发现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有理数运算中含有括号的理解。
接着试一试计算: 让学生在下面练习,找一个同学上台演板。一个学生上来讲评。之后练习书本后的三道练习题。三位同学上台演板。之后学生评价,老师最后小结更正。通过这个过程主要强化学生的技巧的熟练程度,进一步的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认识。
最后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布置作业。
总体说来本节课分为这样一个流程,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教学力求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对数学思维的严谨性、逻辑性和敏捷性。
五.设计理念
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的教学必需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因此本节课力求从学生的个性出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从已知到未知,从学生的易错点出发,在思维的层次深入挖掘,并通过练习加以强化。另外通过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多数学生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的讨论发现来进一步明确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而提高学生运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当然在教学中还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必需进行分层施教,以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练习的梯度、作业的梯度、教学上的要求来进行表现。另外在教学中还要体现学生合作学习的气氛、探索未知的勇气、敢于发现的精神,初步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已知的方法去解决未知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混和运算
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1.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 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3. 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
注意: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一般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把除法转化为乘法
上一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下一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1.2.1 有理数 篇7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教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的加法(一)”。本节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二章第六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2、就第二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结合微机显示)
教学大纲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教学大钢规定,在有理数的加法的第一节要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是:“(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能力目标是:(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是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二、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将在教学过程 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三、教学方法和数学孚段
在教学过程 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 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 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 的设计。
1、引入:再课堂的引入上,开始我本打算选择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过于简单。并且不宜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我选择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军事问题,让学生在充当指挥官的同时,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小人的移动过程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副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巩固练习:再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的配备由难而易,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
4、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
课堂设计及课后反思
我9月19号在阿城市第五中学上了一堂数学公开课,由于得到通知的时间比较仓促,所以准备的不算充分。在各个方面一定存在着疏漏和缺陷,在这里请大家多多指教。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问题的引入:在问题的引入上。新课标规定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采用了敌军对我军进行小规模军事侦察的问题,使学生处在一个指挥官的角色。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并且在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情况,作出实际的操作,使学生明白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我感觉在问题的引入上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思考的范围过于局限。没有出现比较热烈的学习气氛。所以问题的引入应加大深度,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问题的探索:在问题的探索上,我采用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行走,产生一种动态效果,使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状态下,在老师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但在整个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法则的得出上学生的总结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再处理时由于怕时间不够充裕所以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给作出了解答,其实这里应由学生自己来解决,这样对学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三、习题的配备:整个习题的配备大致是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多种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并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对加法法则的理解进一步的加强。在讲解完例题后,让学生互相提问,以促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最后的习题配备上,让学生对两个加数及和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并且对各种情况作出讨论,达到本节课的一个高潮。促使学生的思路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但我总体感觉习题的量不够充足,学生的练习机会较少。
四、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 的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1.2.1 有理数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学习点 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的习惯.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系,学生会感受到知识的普适性美.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混合计算. 教学进程 一、课前预习 1.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口答)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教法说明.2题都是学生运算中容易出错的题目,学生口答后,如果答对,追问为什么?如果不对,先让他自己找错误原因,若找不出来,让其他同学纠正,使学生真正明白发生错误的原因,从而达到培养运算能力的目的.二、讲授新课 例: 1 、 计算 师生共同分析:观察题目中有乘法、除法、减法运算,还有小括号. 2 、计算: ① ②3 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题目中有乘方、乘法、除法、加法、减法运算. 4.课堂练习(板演)计算:①②③ ④ 四、课后练习 a 组1.选择题 (1)下列各组数中,其值相等的是( )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 互为相反数 b.当 是负数时, 必为正数 c. 与 的值相等 d.5的相反数与 的倒数差大于-2.2.计算 (1)计算① ; ② ③ ④ b 组 计算: 1 . 2 . 3. c 组已知 , 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五.学习小结
纠错栏
1.2.1 有理数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小学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3、因为任何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规定几个带有减法的运算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4、注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进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
教学设计示例:
有理数的.减法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在小学算术里减法不能永远实施,学习了本节课知道减法在有理数范围内可以永远实施,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学生学法:探索新知→归纳结论→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以多种方式讨论解决。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口答)(1);(2)-3+(-7);
(3)-10+(+3);(4)+10+(-3)。
2、由实物投影显示课本第42页本章引言中的画面,这是北京冬季里的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0℃,夜晚的最低气温是-5℃。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生:10℃比-5℃高15℃。
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
生:10-(-5)。
师:如何计算呢?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
1、题目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2题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大家知道10-3=7。谁能把10-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生:(+10)-(+3)=+7。
师:计算:(+10)+(-3)得多少呢?
生:(+10)+(-3)=+7。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生:可以。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正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法说明】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2、再看一题,计算(-10)-(-3)。
教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会得到-10,那么这个数是谁呢?
生:-7即:(-7)+(-3)=-10,所以(-10)-(-3)=-7。教师给另外一个问题:计算(-10)+(+3)。
生:(-10)+(+3)=-7。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2)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减去一个负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师总结:由(1)、(2)两式可以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1.2.1 有理数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运算;
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熟练进行运算,教学难点 是理解法则。
1.有理数除法有两种法则。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是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解决问题。法则2是把有理数除法纳入有理数运算的统一程序:一确定符号;二计算绝对值。如:按法则1计算:原式;按法则2计算:原式。
2.对于除法的两个法则,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一法则。如;在有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如;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如,如写成就麻烦了。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学生实际运算时,老师要强调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求商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除,也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2.关于0不能做除数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小学的知识接受这一认识就可以了,不必具体讲述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的理由。
3.理解倒数的概念
(1)根据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即:,则互为倒数。如:,则2与,-2与互为倒数。
(2)由倒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求已知数倒数的一种基本方法:即用1除以已知数,所得商就是已知数的倒数。如:求的倒数:计算,-2就是的倒数。一般我们求已知数的倒数很少用这种方法,实际应用时我们常把已知数看作分数形式,然后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所得新数就是原数的倒数。如-2可以看作,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为,就是的倒数。
(3)倒数与相反数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首先倒数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而相反数是指和为0的两个数。如:,2与互为倒数,2与-2互为相反数。其次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符号相同,而互为相反数符号相反。如:-2的倒数是,-2的相反数是+2;另外0没有倒数,而0的相反数是0。
4.关于倒数的求法要注意:
(1)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
(2)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仍是负数.
(3)负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
2.理解倒数的意义.
3.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算,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有理数除法运算、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相互转化性.
(四)美育渗透点
把小学算术里的乘法法则推广到有理数范围内,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精心构思启发导语 并及时点拨,使学生主动发展思维和能力.
2.学生学法:通过练习探索新知→归纳除法法则→巩固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除法法则的灵活运用和倒数的概念.
2.难点:有理数除法确定商的符号后,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
3.疑点:对零不能作除数与零没有倒数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彩粉笔.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归纳除法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这节我们应该学习,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同小学算术中除法一样―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必须以学好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为基础学习.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倒数.
(出示投影1)
4×( )=1; ×( )=1; 0.5×( )=1;
0×( )=1; -4×( )=1; ×( )=1.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题目.
【教法说明】在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地做出这几个题目,在题目的选择上,注意了数的全面性,即有正数、0、负数,又有整数、分数,在数的变化中,让学生回忆、体会出求各种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问:两个数乘积是1,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师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题目0×( )=1得出0乘以任何数都不得1,0没有倒数.
师:引入负数后,乘积是1的两个负数也互为倒数,如-4与,与互为倒数,即的倒数是.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题目,怎样求整数、分数、小数的倒数?
【教法说明】教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思考,循序渐进地引出,对于有理数也有倒数是.对于怎样求整数、分数、小数的倒数,学生还很难总结出方法,提出这个问题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做下组练习.
(出示投影2)
求下列各数的倒数:
(1); (2); (3);
(4); (5)-5; (6)1.
学生活动:通过思考口答这6小题,讨论后得出,求整数的倒数是用1除以它,求分数的倒数是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求小数的倒数必须先化成分数再求.
2.
计算:8÷(-4).
计算:8×=? (-2)
∴8÷(-4)=8×.
再尝试:-16÷(-2)=? -16×=?
师:根据以上题目,你能说出怎样计算吗?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吗?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讨论.(一个学生回答)
师强调后板书:
[板书]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亲自演算和教师的引导,对有理数除法法则及字母表示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教师放手让学生总结法则,尤其是字母表示,训练学生的归纳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
计算(1)(-36)÷9, (2)÷.
学生尝试做此题目.
(出示投影3)
1.计算:
(1)(-18)÷6; (2)(-63)÷(-7); (3)(-36)÷6;
(4)1÷(-9); (5)0÷(-8); (6)16÷(-3).
2.计算:
(1)÷; (2)(-6.5)÷0.13;
(3)÷; (4)÷(-1).
学生活动:1题让学生抢答,教师用复合胶片显示结果.2题在练习本上演示,两个同学板演(教师订正).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中两个题目都是对的直接应用.1题是整数,利用口答形式训练学生速算能力.2题是小数、分数略有难度,要求学生自行演算,加强运算的准确性,2题(2)小题必须把小数都化成分数再转化成乘法来计算.
提出问题:(1)两数相除,商的符号怎样确定,商的绝对值呢?(2)0不能做除数,0做被除数时商是多少?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1―2个同学回答.
[板书]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
【教法说明】通过上组练习的结果,不难看出与有理数乘法有类似的法则,这个法则的得出为计算有理数除法又添了一种方法,这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在做有理数除法的题目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回顾例1 计算:(1)(-36)÷9; (2)÷.
提出问题:每个题目你想采用哪种法则计算更简单?
学生活动:(1)题采用两数相除,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的方法较简单.
(2)题仍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较简单.
提出问题:-36:9=?;:=?它们都属于除法运算吗?
学生活动:口答出答案.
(出示投影4)
例2 化简下列分数
(1); (2); (3)或3:(-36)
(4); (5).
例3 计算
(1)÷(-6); (2)-3.5÷×;
(3)(-6)÷(-4)×.
学生活动:例2让学生口答,例3全体同学独立计算,三个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例2是检查学生对有理数除法法则的灵活运用能力,并渗透了除法、分数、比可互相转化,并且通过这种转化,常常可能简化计算.例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如在(1)÷(-6)中.
根据方法①÷(-6)=×=.
根据方法②÷(-6)=(24+)×=4+=.
让学生区分方法的差异,点明方法②非常简便,肯定当除法转化成乘法时,可以利用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2)(3)小题也是如此.
(五)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及倒数的概念,回答问题:
1.的倒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2.;
3.若、同号,则;
若、异号,则;
若,时,则;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三个学生口答.
【教法说明】对这节课全部知识点的回顾不是教师单纯地总结,而是让学生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自己把整节内容进行了梳理,并且上升到了用字母表示的数学式子,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规律的能力.
八、随堂练习
1.填空题
(1)的倒数为__________,相反数为____________,绝对值为___________
(2)(-18)÷(-9)=_____________;
(3)÷(-2.5)=_____________;
(4);
(5)若,是;
(6)若、互为倒数,则;
(7)或、互为相反数且,则,;
(8)当时,有意义;
(9)当时,;
(10)若,,则,和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
(1)-4.5÷×;
(2)(-12)÷〔(-3)+(-15)〕÷(+5).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1.仿照例1、例2自编2道题,同桌交换解答.
2.计算:(1)×÷;
(2)-6÷(-0.25)×.
3.当,,时求的值.
(二)选做题:1.填空:用“>”“<”“=”号填空
(1)如果,则,;
(2)如果,则,;
(3)如果,则,;
(4)如果,则,;
2.判断:正确的打“√”错的打“×”
(1)( );
(2)( ).
3.(1)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_______.
(2)互为相反数的数(0除外)商是________________.
【教法说明】必做题为本节的重点内容,首先在这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同学仿照例题编题,学生也有这方面的能力,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选作题是对这节课重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十、板书设计
1.2.1 有理数 篇1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3、通过探究、练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学习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计算
1)(0.0318)(1.4) 2)2+(8)2
(二)、探究新知
1、由上面的问题1,计算方便吗?想过别的方法吗?
2、由上面的问题2,你的计算方法是先算 乘除 法,再算 加减 法。
3、结合问题1,阅读课本P36P37页内容(带计算器的同学跟着操作、练习)
4、结合问题2,你先猜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
5、阅读P36,并动手做做
三、新知应用
1、计算
1)、186(2) 2)11+(22)3(11)
3)(0.1) (100)
四.课堂小结:请你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
2、计算器的使用。
五、作业 1、P39第7题(4、5、7、8)、 第8题
1.2.1 有理数 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再例如
-3-4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
-4+3表示-4、+3两数的代数和,
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
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
12-5+7应变成12+7-5,而不能变成12-7+5。
1.2.1 有理数 篇1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的习惯.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系,学生会感受到知识的普适性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
2.学生学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混合计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用投影出示练习题,学生用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复习提问
(出示投影1)
1.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口答)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教法说明】2题都是学生运算中容易出错的题目,学生口答后,如果答对,追问为什么?如果不对,先让他自己找错误原因,若找不出来,让其他同学纠正,使学生真正明白发生错误的原因,从而达到培养运算能力的目的.
(二)讲授新课
1.例2 计算
师生共同分析:观察题目中有乘法、除法、减法运算,还有小括号.
思考:首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然后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乘除运算,这样运算的步骤基本清楚了.带分数进行乘除运算时,必须化成假分数.
动笔: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不要“跳步”太多,最后再检查这个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教法说明】通过此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观察―思考―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
计算:
① ;
② .
【教法说明】让学生仿照例题的形式,自己动脑进行分析,然后做在练习本上,两个学生板演.由于此两题涉及负数较多,应提醒学生注意符号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作适当评价,并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变式训练.
3.例3 计算: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题目中有乘方、乘法、除法、加法、减法运算.
思考:容易看到 , 是彼此独立的,可以首先分别计算,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
动笔: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强调不要“跳步”太多.
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一个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予以指正并板书做示范,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4.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
计算:① ;
② ;
③ ;
④ .
首先要求学生观察思考上述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然后再动笔完成解题过程.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说明:1小题主要考查乘方、除法、减法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学生容易出现 的错误.通过此题让学生注意运算顺序.3题主要考查:相反数、负数的奇次幂、偶次幂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点.让学生搞清 与 的区别; , .计算此题要特别注意符号问题;4题主要考查相反数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本题要特别注意运算顺序.
【教法说明】习题的设计分层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变式训练,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对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回授讲解,然后再出一些变式训练进行巩固.
(三)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要求大家做题时必须遵循“观察―分析―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
【教法说明】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给学生运算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算的准确率.
(四)反馈检测(出示投影4)
(1)计算① ; ②
③ ; ④ ;
⑤ .
(2)已知 , 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① ; ② .
以小组为单位计分,积分最高的组为优胜组.
【教法说明】通过反馈检测,既锻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八、随堂练习
1.选择题
(1)下列各组数中,其值相等的是( )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 互为相反数
B.当 是负数时, 必为正数
C. 与 的值相等
D.5的相反数与 的倒数差大于-2.
2.计算
(1) ;
(2) .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118页3.(4)、(5);4.(6)、(7)、(8).
(二)选做题:课本第119页B组1.
十、板书设计
1.2.1 有理数 篇14
课题名称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教学
科 目 数学 年级 7年级上
教学时间 20xx.10
教学设计要点 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梳理有理数的相关概念,熟练地掌握有理数的相关知识,并借助数轴解决实际问题。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熟练程度和准确率。
教学目标 (1)复习整理有理数有关概念,正确理解有理数的五个重要概念: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
(2)会进行有理数的分类,结合数轴理解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学会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3)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
(4)正确理解近似数及有效数字的概念,会按题目要求取近似数.
(5) 系统复习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混合运算;会运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简便运算,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熟练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难点:灵活应用有理数相关知识;准确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教学资源 徐闻县初中数学
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建立知识结构图
目的让学生通过知识结构图,梳理知识,加深对本章书认识;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环节二:回顾与思考
二、有理数的概念
将下列各数填入表示相应集合的大括号中
-7.2, , -9, 3.2, 0, , -(-5) ,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正整数集合:{ }
2、数轴 规定了 、 和 的直线叫数轴。
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2, +1 , 0, -3.5, +4
3、相反数(1)数a的相反数是 , (2)0的相反数是 。
(3)若a和b互为相反数,则a+b= , = (b≠0)。
(4) 的相反数为3.9。
4、倒数:数3的倒数是__, 的倒数是__
5、绝对值: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 (2)0的绝对值是 。
(3) = 。 = 。 =
(4) 的绝对值是16。绝对值等于7.2的是 。
(5)数轴上距离原点5个单位长度的数是 。 通过实例,
帮助学生全面复习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教学中可考虑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知识点回忆及相关的基础练习,然后教师点评;
这里单独列出几种特殊的数进行复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理数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6、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用>,<,=填空)
(1) , (2) (3) ,
7、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从 边起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 位的数字为止,所有的数字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1)0.03085精确到千分位的近似数是 ,保留三个有效数字是 。
(2)近似数3.20×105是精确到 位,它有 个
有效数字。
8、科学记数法: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即写成为a× 的形式,其中 ,n是正整数。
开发大西北的重大工之一青藏公路,全长为1088000米,把1088000 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米。 由于所设计的练习以单一知识点为,学生基本上能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练习的时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习进行辅导,真正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环节三:
回忆、计算
三、有理数的计算:(学生完成题组一至题三的练习)
题组一:(1) (2)-4+4 =
(3) (4)
(题组二:(1) (2)
(3) (4)
题组三: (1) (2)
(3) (4)
题组四:计算
(1) , (2)
目的通过练习回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
教师在学生练习中指导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环节四:实例综合应用
四、例1、小红家、学校和小华家自东向西依次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小红家距学校1千米,小华家距学校2千米,小明沿街从学校向西走1千米,又向东走2千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哪里?
例2、根据数轴化简│b+c│+│a-c│+│b-a│.
运用实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具体用法
环节五:
学生练习
四、基础训练(a组)
1.如果收入15元记作+15元,那么支出20元记作 。
2.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2, 0.3,0,+5,
正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3. 的相反数是 , 的绝对值是 , 的倒数是 .
4.在数轴上表示:用点a表示1.5,用点b表示 3
5.(1)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赤峰市的经济得到了高效和谐的发展,XX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428亿元,428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元
a. b. c. d.
(2)蜂房的巢壁厚约为0.000073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为 米。
6.近似数0.350精确到 位,它有 个有效数字。
7.3.810千万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8.9.495精确到百分位是 。
9.最小的正整数是 ,最大的负整数是 ,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
10.计算:(1) (2)
(3) (4)
(5)
(6)
五、能力训练(b组)
.若 ,则 x = 。若 ,则
12.绝对值不大于2的整数有 个,把它们由小到大排列为 。
13.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 。
14 龙岩市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据报道,去年我市接待游客4340800人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约为
人次.(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15. ,则a一定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16.若 ,则a=____,b=____
17.用四舍五入法得到a的近似数为4.60,则这个数a的范围是( )
a. b.
c. d.
18.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化简
a + | a + b | - | b a |
a 0 b
六、拓展训练(c组)
19.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且c= l,求 的值
20. 比较大小:a 与2a. 设计分层练习,让各层
次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得到训练,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运算法则及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求解;
20xx学年上学期徐闻县数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卷
七( )班 姓名: 学号: 年 月 日
一、本课主要知识点
1. 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的相关概念(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2.近似数,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3、掌握有理数数的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二、知识点练习
1.有理数数的分类:
将下列各数填入表示相应集合的大括号中
-7.2, , -9, 3.2, 0, , -(-5) ,
整数集合:{ }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正整数集合:{ }
2、数轴 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2, +1 , 0, -3.5, +4
3、相反数
(1)数a的相反数是 , (2)0的相反数是 。
(3)若a和b互为相反数,则a+b= , = (b≠0)。
(4) 的相反数为3.9。
4、倒数:数3的倒数是__, 的倒数是__
5、绝对值: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 (2)0的绝对值是 。
(3) = 。 = 。 =
(4) 的绝对值是16。绝对值等于7.2的是 。
(5)数轴上距离原点5个单位长度的数是 。
6、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用>,<,=填空)
(1) , (2) (3) ,
7、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1)0.03085精确到千分位的近似数是 ,保留三个有效数字是 。(2)近似数3.20×105是精确到 位,它有 个有效数字。
8、科学记数法: 开发大西北的重大工之一青藏公路,全长为1088000米,把1088000 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米。
9、有理数的计算:(学生完成题组一至题三的练习)
题组一:(1) (2)-4+4 = (3) (4)
题组二:(1) (2)
(3) (4)
题组三:(1) (2) (3) (4)
题组四:计算
(1) , (2)
三、例题
例1、小红家、学校和小华家自东向西依次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小红家距学校1千米,小华家距学校2千米,小明沿街从学校向西走1千米,又向东走2千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哪里?
例2、根据数轴化简│b+c│+│a-c│+│b-a│.
四、基础训练(a组)
1.如果收入15元记作+15元,那么支出20元记作 。
2.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2, 0.3,0,+5,
正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3. 的相反数是 , 的绝对值是 , 的倒数是 .
4.在数轴上表示:用点a表示1.5,用点b表示 3
5.(1)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赤峰市的经济得到了高效和谐的发展,XX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428亿元,428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元 b. 元 c. 元 d. 元
(2)蜂房的巢壁厚约为0.000073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米。
6. 近似数0.350精确到 位,它有 个有效数字。
7. 3.810千万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8.最小的正整数是 ,最大的负整数是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
9.计算:(1) (2)
(3) (4)
五、能力训练(b组)
.若 ,则 x = 。若 ,则
12.绝对值不大于2的整数有 个,把它们由小到大排列为 。
13.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 。
14 龙岩市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据报道,去年我市接待游客4340800人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约为 人次.(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15. ,则a一定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16.若 ,则a=____,b=____
17.用四舍五入法得到a的近似数为4.60,则这个数a的范围是( )
a. b.
c. d.
18.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化简a + | a + b | - | b a |
a 0 b
六、拓展训练(c组)
19.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且c= l,求 的值
20. 比较大小:a 与2a.
20xx学年上学期徐闻县数学复习资料
《有理数》复习题
七( )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细心选一选
1、-3不是……………………………………………………………………( ).
(a)有理数 (b)整数 (c)自然数 (d)负有理数
2、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
a、1 b、0 c、0或1 d、1或 1
3、下列算式中,积为负数的是……………………………………………( )
a、 b、
c、 d、
4、 精确到…………………………………………………… ( )
(a)千位 (b)千分位 (c)百分位 (d)个位
5、a点海拔 m,b点比a点高 m,那么b点海拔……………………( )
(a) m; ;(b) m; (c) m; (d) m..
6、下列语句:①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②―a一定是一个负数;③没有绝对值为―3 的数;④若 =a,则a是一个正数;⑤离原点左边越远的数就越小。其中正确的有…………………………………………………( )个
a、 0 b. 3 c、 2 d、 4
7、a,b两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a+b<0 b、 ab<0 c、 <0 d、a-b<0
二、耐心填一填
1、化简 = ; = ;-
2、 的倒数是 ,3的相反数是 ,-2的绝对值是 ,
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89900000(结果保留2个有效数字)为 .
4、 .20是一个近似数,它精确到______位,有______个有效数
5、数轴上点a表示-3,那么到a点距离是5个单位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
6、绝对值不大于3的负整数有
7、若a,b互为倒数,m,n互为相反数,则 =
8、若测量得到某同学的身高是1.66米,意味着他的身高的精确值是在 米和 米之间;
三、用心答一答
1、画出数轴,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连接起来.
0,
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 ,+1,4.7,-17, 0, 5 , , 5,-6,-0.6
(1) 正有理数集合 ;(2)负分数集合 ;
(3)整数集合 ;(4)非负整数集合 ;
3、计算下列各题
(1) (2) -1 -5 -1+3 -4.5+2
(3) (4)
(5) 1 (6) +
4、出租车司机小王某天下午营运都是在东西走向的大道上进行的,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单位:千米)如下:
-2,+5,-1,+10,-15,-3
(1) 将最后一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王距下午出车时的出发点多远?此地在下午出车时的出发点的东边还是西边?
(2)若汽车的耗油量为m升/千米,这天下午小王开车共耗油多少升?
1.2.1 有理数 篇15
大家好!今天我授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法(二)"。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总目标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并能够理解加法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作用。具体从以下三方面而言:
一、知识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的运算,并能灵活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运算简便;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
二、过程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经历对有理数的运算,领悟解决问题应选择适当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使学生逐渐形成事物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的理解与掌握。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使运算简便。
二、教学方法和数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先让同学们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进行总结。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1、回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让同学回忆之前的内容,渐渐进入学习状态。
2、引入:在引入上,让同学们运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自已动脑思考问题,使同学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授课:法则的得出重在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通过同学的观察和思考,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有理数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适用。并准备一些相应的例题,主要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边做边总结。
4、课堂小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老师做适当的补充和引导。最后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最后的说明和归纳。
5、随堂练习:在习题的配备上,我特别注意针对性,所以习题的配备虽简却精。主要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对本堂课的内容理解进一步加深,同时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并解决问题。
6、作业设计:作业的设计旨在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主要起到延续课堂的作用,让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
1.2.1 有理数 篇16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
2.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
3.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时,能正确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和运算律,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依据法则熟练进行运算。难点是法则的理解。
(1)加法法则本身是一种规定,教材通过行程问题让学生了解法则的合理性。
(2)具体运算时,应先判别题目属于运算法则中的哪个类型,是同号相加、异号相加、还是与0相加。
(3)如果是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如果是异号两数相加,应先判别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如果绝对值相等,则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相等,则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和的绝对值就是较大的绝对值与较小的绝对值的差。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新课以前可以适当复习小学中算术运算以及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
2.法则是规定的,而教材开始部分的行程问题是为了说明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3.应强调加法交换律“a+b=b+a”中字母a、b的任意性。
4.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加法算式,应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不要盲目动手,应该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深刻认识加数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再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加法运算更为简化。
5.可以给出一些类似“两数之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的判断题,以明确由于负数参与加法运算,一些算术加法中的正确结论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未必也成立。
6.在探讨导出法则的行程问题时,可以尝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动画演示人或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运算.
2.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应用法则进行加法运算.
难点: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利用数轴说明?
-3与-2;|3|与|-3|;|-3|与0;
-2与|+1|;-|+4|与|-3|.
(二)引入新课
在小学算术中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法则将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运算.
(三)进行新课 (板书课题)
例1 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
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同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总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4)+(-5),……同号两数相加
(-4)+(-5)=-( ),…取相同的符号
4+5=9……把绝对值相加
∴ (-4)+(-5)=-9.
口答练习:
(1)举例说明算式7+9的实际意义?
(2)(-20)+(-13)=?
(3)
2.异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两次一共向东走了0米.
5+(-5)=0
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
(2)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5+(-3)=2.
(3)某人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3+(-5)=-2.
请同学们想一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怎么规定的?强调和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
最后归纳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例如(-8)+5……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8>5
(-8)+5=-(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
8-5=3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8)+5=-3.
口答练习
用算式表示:温度由-4℃上升7℃,达到什么温度.
(-4)+7=3(℃)
3.一个数和零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容易得出:(-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即向西走了5米.
请同学们把(1)、(2)画出图来
由(1),(2)得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总结有理数加法的三个法则.学生看书,引导他们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特例: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
(3)一个数和零相加.
每种运算的法则强调:(1)确定和的符号;(2)确定和的绝对值的方法.
(四)例题分析
例1 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例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强调“两个较大”“一个较小”)
解: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五)巩固练习
1.计算(口答)
(1)4+9; (2) 4+(-9); (3)-4+9; (4)(-4)+(-9);
(5)4+(-4); (6)9+(-2); (7)(-9)+2; (8)-9+0;
2.计算
(1)5+(-22); (2)(-1.3)+(-8)
(3)(-0.9)+1.5; (4)2.7+(-3.5)
探究活动
题目 (1)在1,2,3,4四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0;
(2)在1,2,3,…,11,12十二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零;
(3)在1,2,3,4,…,99,100一百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0;
(4)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能总结出一些什么数学规律?
参考答案 我们不妨不妨以第二问为例探讨,比如,在12,11,10,5这四个数的前面添加负号,则这12个数的和是:-12-11-10+9+8+7+6-5+4+3+2+1=2.
现在我们将各数的符号加以调整,考虑到将一个正数变号,其和就要减少这个正数的两倍,因此可得到两个(明显的)解答:
(1)得+1变为-1,有-12-11-10+9+8+7+6-5+4+3+2-1=0; ①
(2)将(+6-5)变为-(6-5),有-12-11-10+9+8+7-6+5+4+3+2+1=0.②
又如,在11,10,8,7,5这五个数的前面添加负号,得
12-11-10-9-8-7+6-5+4+3+2+1=-4,
我们就有多种调整的方法,如将-8与+6变号,有
12-11-10+9+8-7-6-5+4+3+2+1=0. ③
经过几次试验,我们发现了规律:欲使十二个数的和为零,其中正数的和的绝对值与负数的和的绝对值必须相等.但
1+2+3+4+5+6+7+8+9+10+11+12=78
因此我们应该使各正数的和的绝对值与各负数的和的绝对值均为
为了简便起见,我们把①式所表示的一个解答记为(12,11,10,5,1),那么②,③两式所表示的解答就分别记为(12,11,10,6)与(11,10,7,6,5).
同时我们还发现:如果(12,11,10,5,1)是一个解答,那么(9,8,7,6,4,3,2)也必定是一个解答.同样,对应于②,③两式,还分别有另两个解答:(9,8,7,5,4,3,2,1)与(12,9,8,4,3,2,1).这个规律我们不妨叫做对偶律.
此外我们还可发现,由于的三个数12,11,10其和33<39,因此必须再增加一个数6,才有解答(12,11,10,6),也就是说:添加负号的数至少要有四个;反过来,根据对偶律得:添加负号的数最多不超过八个.
掌握了上述几条规律,我们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许多解答.最后让我们告诉你,第(2)问的解答个数并非无数多,其总数是124个.
1.2.1 有理数 篇17
今年开学不久,我校的多媒体教室终于建成了,怀着迫不急待的心情,我尽我所有的电脑知识,精心制作了课件,准备在多媒体教室上一节课来感受一下现代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好处。哪知天不遂人愿,我遭遇到这学期以来教学上给我的第一次打击。
以下是这节课教学中的两个片断:
片断1
我问学生:阅读教材第52页的一、二两段,并思考后面的“想一想”,你能用等式类似的表达净胜球的个数吗?
(很长时间后也没有人作答)
(我估计学生不明白什么是“净胜球”,马上进行说明)
我:先赢一个球,再又输一个球,最终赢了球没有?。
生答:没有。是平局。
(几乎是异口同声)
我:把平局记为0,现在你能用等式表达净胜球的个数吗?
一生答:(-1)+(+1)=0
好!学生答出了我想要的结果,我马上用课件展示:
我问:后面的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你能得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还好,马上就有人举手,我暗自庆幸)
一生答:第一个算式表第一场比赛输了3个球,第二场比赛赢了2个球,净胜球的个数为-1,也就是输了一个球。
一生答:第二个算式表示第一场比赛赢了3个球,第二场比赛输了两个球,净胜球的个数为1,也就是赢了一个球。
片断2
为了让学生探索异号两数相加的规律,进行了以下过程
课件展示:
我问:观察数轴1,先向东运动3个单位,再和西运动两个单位,结果是怎样的?用算式怎样表示?(向东记为“+”,向西记为“-”)
一生答:3-2=1
我问:3减2吗?向东记为正,向西记为负,应怎样表示?
一生答:3-(-2)=1
我问:3减负2吗?两次运动的结果用什么运算?
一生答:3+(-2)=1
(谢天谢地,总算有人回答对了,我暗自松了一囗气。)
我问:观察数轴2,先向西运动3个单位,再向东运动2个单位,结果怎样表示?
一生答:(-3)+(+2)=-1
我问:两次运动方向一致吗?最后的结果相同吗?
一生答:两次运动的方向不一致,结果也不相同。
我问:3+(-2)=1 (-3)+(+2)=-1这两个算式结果的符号有何特点?
一生答:两个结果的符号都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相同。
(糟,学生答出了我不想要的结果,怎么回事,我仔细一看幻灯片,呀,我怎么犯了这样一个非常明显的错误?)
我问:+3与-3作为加数在两个加法算式中还有何特点?
一生答:它比2大。
我问:应该说,正3与负3的什么值都比2的什么值大?
一生答:绝对值较大。
…………
(转了一大圈,终于回到我想要的答案上来了,但此时一节课只有五分钟了,真失败啊!)
因为时间关系,本课的随堂练习没有时间完成,只刚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归纳出来就下课了,远没有完成计划中的任务。
自以为应该是很成功的一节课却感到寸步难行。回顾本节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通过仔细思考,我认为存在的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没有正确的把握好教材,是片断1失误的主要原因。
如情境的引入要恰当。如本节中“净胜球”学生就不懂,如无事先进行补充说明,学生就不懂,导致一节课的进度一拖再拖。必须让学生所接触的例子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能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回顾这一整节课,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对教材进行发掘的地方,如在数轴上的运动问题,也可以是让学生在一条直路上运动,这样可能让学生更有兴趣,再用数轴进行抽象,可能效果会更好。
又如第四章的《平行》这一节中所提到的滑雪运动最关键的是要保持两只雪撬的平行,这一知识点对于我们这里的孩子是非常陌生的,我们都没见过雪撬,更谈不上其技巧了。
用过新教材的同行们都说,一节课完后不知这节课都在干什么!我也常有这种想法,教材是专家们研究实验过的,专家是干啥的?现在痛定思痛,实际上是我们对新教材把握不够,没有搞清其重难点,没有把握教材的真正要求。虽然我们天天在谈、天天在写“目标”“重点”“难点”,但实际上仅仅是在写而已。实际情形往往是这样:由于我们教学多年,大都只凭我们以往的经验来“把握”教材,凭我们过去所了解的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引导我们、来确定组织教学,实质是用老教法来教新教材。所以一节课下来我们自己都不知干了些什么!实际上只要我们真正掌握了其教学要求,把握了新教材的内涵、我们的思路清醒,方向明确,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
2. 备课粗枝大叶,造成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如在片断2中,由在数轴上先后两次不同方向的运动,得到两个算式:
3+(-2)=1 (-3)+(+2)=-1
教师:这两个算式结果的符号有何特点?
生答:两个结果的符号都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相同。
学生的回答非常正确,而且是经过仔细观察后回答的,但我的本意是要把绝对值较大的数放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来观察、归纳的。这实际上是备课工作中的马虎大意引起的,备课缺乏深度。备课以及课堂中要尽量避免人为地给学生带来的错误导向。
3. 教学语言单调、生硬缺乏启发性、激励性。
课堂上,我十分吝啬“请”“请坐”及一些称颂学生的语言,认为自己天天在说没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就变相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而言,他们是进行课堂学习的“学困生”更需要我们的肯定和赞扬,每一次真心的赞扬可能都会给他们带来一次新的进步。
教学语言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语言活泼风趣、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语言是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的一个重要渠道。启发性的语言能使学生顺理成张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需要绕太多的圈子,具有点石成金的功效。通俗易懂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激励性的语言则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肯定了他们的学习成果,让他们时时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对“学困生”更要让他们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语言评价的功效。
课后,同行给我提了许多建议。其中有一个是这样的,乒乓球是学生最喜欢的动动之一,若把片断1作如下改动,效果会好一些:
片断1更改后:
你喜欢打乒乓球么?小明最喜欢打了。一次他和别人比赛结果是这样的,他先赢了10个球,但接着又输了5个球,他这一场一共赢了多少个球?若把赢球记为“+”,输球记为“-”,用算式如何表示他赢球的个数?
类似思考:(-9)+5=? (-9)+(-5)=?
这两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这样避开了“净胜球”这个专业名词,由实际经验及正负的规定,学生就会很轻松地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获得正数与负数相加的感性认识。
片断2改进后:
观察数轴上,先向东运动3个单位,再向西运动2个单位,一共向东运动了多少个单位呢?用算式如何表示?
“一共”暗示学生知道用加法,学生很自然地想到“3+(-2)=1”这样的结论,而不会出现“3-2=1”这个对这节课教学极有影响的回答(因为这又不错),从而浪费时间,完不成本节课的任务。
这节课初想来还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无奈,但经过认真反思,带来的则更多的是对今后教育教学的启示,“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想我对新课标又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学习都要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的、最感兴趣的、最常见的情境引入学习主题,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这样更易为学生所接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所教的学生又最终要走向社会,要成为会做事的人,把数学用于生活更是我们数学教师长远的教育教学目标之一。
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新的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基本功的含义更为广泛了,她不仅包括了我们过去所要求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对教材的把握能力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再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了,而是要广闻博识,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教育的终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