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特岗教师优秀八年级上数学教案

特岗教师优秀八年级上数学教案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特岗教师优秀八年级上数学教案(5篇)

数学是一种追求真理的工具,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我们揭示了永恒和普遍的原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特岗教师优秀八年级上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特岗教师优秀八年级上数学教案

特岗教师优秀八年级上数学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对称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本教材教学的是“轴对称”的知识。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找出对称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图形的特征,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并不陌生,他们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小学高年级学生个性仍趋活泼,对“美”的事物充满好奇,学习“轴对称”知识的积极性较高。

三、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本课教学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折、剪、撕、量、比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从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在猜测、想象、探索、交流中学习。同时,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创设声像并茂、贴近生活的情境,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学有活力、活生生的数学。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能正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能正确地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观察、分析、综合、抽象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对实物及相关图片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五、教学准备:

各种平面图形、葫芦形图片、飞机、天安门及奖杯平面图,彩纸、剪刀、彩笔,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激趣蕴思

1、播放“千手观音”,体会对称美

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里又处处存在美,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领略数学中的美。请欣赏一段舞蹈。(电脑播放“千手观音”舞蹈片段)

师:这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个著名舞蹈节目,名叫“千手观音”,她的动作造型美吗?(生:美)对呀,这些动作造型体现出一种艺术的对称美。看到她们的表演,老师也想表演一个小魔术,想看吗?

2、 表演魔术,激趣蕴思

师手持一个葫芦形图片,快速变成两个

完全一样的葫芦,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

点:完全重合。

3、撕纸游戏,激趣蕴思

师:下面,我们来玩个撕纸游戏,先看老师撕。

师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撕成圣诞树的

一半,再展开成一棵圣诞树。

学生试着玩撕纸游戏,然后展示几件作品,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对折后两侧完全重合。

(二) 实践探索,感悟特征

1、 电脑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等画面

师:看大家玩得开心,老师想让同学们欣赏几个画面。请看屏幕:(国歌声中屏幕上出现了雄伟的天安门;蔚蓝的天空中轰轰而过一架飞机;热烈的颁奖场面呈现高高举起的奖杯)

2、 折一折,认识对称图形

师:老师把这些物体画成了平面图形送给了大家,请你拿出这三个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自己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对折图形

师:对折后,折痕两边怎样?(生: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猜一猜叫什么名字?(生:轴对称图形)

师:对,像这样对折后两侧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对称轴。如:(课件演示画对称轴)

(三)参与探索,体悟特征

1 判断下面平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电脑出示: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在小组里交流意见。

1 2 3 4 5

6 7 8 9

师: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利用手中的图形纸片,小组合作,共同验证猜想。

(1)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意见,并合作验证。

(2)指几名学生汇报。(电脑演示:用不同颜色闪现是轴对称图形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说清判断依据)

(3)找对称轴:大家能找出这些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请几名学生上讲台指出来)

2 判断下面图案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1)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两组我们很很熟悉的图案,看看其中有没有轴对称图形。

电脑出示:

中国 加拿大 俄罗斯 美国

(2) 指名说说自己的判断和理由。

3、猜一猜,加深认识

师:最后,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也是一组轴对称图形,这是一些国内外著名的标志,但只沿着对称轴画出一半,请大家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标志。

中国联通 中国银行 奔驰汽车 奥运五环

(四)实践制作,深化认识

1、画一画。(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2、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

⑴ 电脑出示:请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动手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

(2)电脑播放轻音乐,学生进行创作。

(3)展示学生作品。

(五)身体游戏,升华认识

1、师;其实我们每个人不用借助别的任何东西,只要用自己的身体就能创造出很多对称的造型,同学们有兴趣一起来玩玩吗?

2、电脑播放迪斯科音乐,师先示范,再请全体学生起立摆出各种不同的身体造型。

3、请几名学生上讲台配乐表演。

(六)欣赏对称美,总结全课

1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对称美吧。

(电脑出示:优美动听的古筝演奏声中呈现美丽的民间剪纸艺术、宏伟的典型建筑、漂亮的各式服装)

2、总结: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希望大家能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美丽、更精彩!

(七)作业设计: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设计(或搜集)一些对称图形并把它们拼成一个美丽的图案,把它们贴在学习园地上,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七、 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教学,成功之处在于教师留给了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和广阔的学习空间,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学生在看、撕、折、比、画、剪、猜、议、做等一系列活动中,张扬了个性,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对称图形的内在美。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同伴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会到数学和创造的美。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图 形

两侧完全重合 轴对称图形

对折

折 痕 对 称 轴

特岗教师优秀八年级上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独立探索方程的解法,经历和体会解分式方程的必要步骤,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思想中的"转化"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索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探索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帮助四川受灾的人们重建家园,某中学号召同学们自愿捐款。已知第一次捐款总额为2000元,第二次捐款总额为2150元,第二次捐款人数比第一次多15人,而且两次人均捐款额恰好相等。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分别求出两次捐款的人数吗?

若设第一次捐款人数为X人,第二次捐款人数为()人。

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为()。

这个方程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数,与以前学过的方程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分式方程。(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一).分式方程的定义: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以前学过的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这类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整式方程

反馈练习

(二).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

1.回顾整式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解上面练习中的第三题)

师生共同回顾:解整式方程的步骤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化未知x的系数为1

2.如何解分式方程呢?

(学生尝试完成,然后集体补充步骤)

解方程:2000∕X=2150/X+15

解: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X+15),得

2000(X+15)=2150X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200

则200+15=215

检验:把x=200代入原方程,

因为左边=10右边=10

所以左边=右边

所以x=200是原方程的解。

3.归纳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一是去分母,二是解整式方程,三是检验

4.例题解方程:

(生独立完成,师指导)

分式方程的增根:不适合原方程的整式方程的根,叫原方程的增根.

师: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检验!

师怎样检验较简单呢?还需要将整式方程的根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吗?

生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使最简公分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增根;若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根.是增根,必舍去。

三.应用升华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解分式方程,明白了解分式方程的三个步骤缺一不可,我明白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为什么会产生增根。

五.布置作业:

本小节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解分式方程时,如果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写出将分母进行因式分解的步骤来,从而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找出最简公分母

2.对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要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和讨论。

特岗教师优秀八年级上数学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分式方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章第3节的内容,是继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初中阶段所讲授的又能一种方程的解法。本节课是在继分式的内容及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之后所讲述的一个内容,其实际上就是分式与方程的综合。因此本节课可以看作是一个综合课,同时分式方程的解法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分两次学习过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他们对于整式方程特别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基本思路(使方程逐步化为x=a的形式)已经比较熟悉,而分式方程的未知数在分母中,它的解法比以前学过的方程复杂,需通过转化思想,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三、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分式方程?会区分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

2、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知道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并学会如何验根。

四、教学重点:

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五、教学流程

1、忆一忆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2)什么叫分式?

(3)结合具体例子说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由旧知识的回忆自然引出新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2x-(x-1)/3=63x/4+(2x+1)/3=0

2、猜一猜

板书课题“分式方程”,让学生猜一猜其概念,结合分式和方程的特点学生易得出: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设计意图:

采用这种形式引入今天的话题,让学生觉得不是在上数学,而象是在拉家常,让学生没有负担,另外,学生在前面的回忆的基础上很容易猜出来分式方程的概念。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单,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辨一辨

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分式方程,并说出为什么?

1/(x-2)=3/__(x-1)/x=-1(3-x)/=x/2

2x+(x-1)/5=103/x=2/(x-3)(2x+1)/x+3x=1

指出:

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分母中含不含未知数)

设计意图:

学生说出来了分式方程的概念还远远不够,通过这道题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巩固分式方程的概念。(x-1)/x=-1这个方程可能学生会有争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后,老师可总结,在判断方是否为分式方程时,不能化简,以形式为准。

4、想一想

提出该如何解方程呢?让学生讨论后得出:

通过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回忆最简公分母的定义。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去想该如何解,然后老师加以指导,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真正是课堂的主人,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5、试一试

(1)80/(x+5)(2)1/(x-5)=10/x.x-25

方程两边同乘以x(x+5)得:方程两边同乘以(x+5)(x-5)得:

80x=60(x+5)x+5=10

80x=60x+300x=5

20x=300

x=15

提醒学生检验,对比两个方程发现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提醒学生检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自然引出话题。

6、议一议

分式方程为什么会产生增根?(两边都乘以了一个零因式,但这个根是整式方程的解)所以分式方程的检验代入最简公分母即可,提出,分式方程能不检验吗?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分式方程必须检验,因为分式方程的检验是为了看是不是增根,而不是检验对错,所以必须检验。

7、说一说

老师帮忙总结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程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它的值是否为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值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可简单记作:

一化二解三检验。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

8、做一做

解方程:

(1)2/(x-3)=3/x(2)x/(x-1)-1=3/(x-1)(x+2)

体验解分式方程的完整过程。

特岗教师优秀八年级上数学教案【篇4】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11、3角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内容包括角平分线的作法、角平分线的性质有及初步应用;

2、本节课是在学完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作角的`平分线是基本作图,角的平分线性质为证明线段和角的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为后面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学习了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后已掌握了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猜想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对定理的灵活运用能力比较欠缺。

2、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把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定为:掌握角平分线的画法及角平分线的

性质定理的证明和运用性质定理证明线段相等。

3、学生对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作法及运用性质定理证明线段相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角平分线定理及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探究、证明、运用。

教学难点:角平分线的作图方法、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运用。

特岗教师优秀八年级上数学教案【篇5】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3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七年级学

习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前面刚学完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角平分线的作法、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初步应用。作角平分线是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科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教材的安排由浅入深,则易到难,知识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2、教学对象分析:刚进入八年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弱,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比较欠缺,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

3、教学环境分析: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方便地创设、改变和探索数学环境,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思考和操作活动,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和发现数学规律。选择根据本节课的实际需要,我选择电脑及投影仪多媒体教学系统辅助教学,借助几何画板将有关教学内容用动态的方式表示出来,发现变化中的不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作图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以合作、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领会其应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几何思维,启迪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几何的真正魅力.

三、重、难点

1、重点:领会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实际应用.

教具准备投影仪、制作如课本图12、 3—1的教具(几何画板)、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领会角平分线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1(投影显示)

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分组讨论测量方法

老师总结:可以用对折的方法把/ ABC平分

活动2如果前面活动中的纸片换成木板、钢板等没法折的角,又该怎么办呢?学生仍讨论:对折的方法不可以,应当考虑使用工具了。

如课本图12、 3 —1,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 , BC=DC ,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特岗教师优秀八年级上数学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