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通用15篇)
分数与除法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明确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归纳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读题说得数.
3.2+1.68 0.8×0.5 14-7.4 0.3÷1.5 4.8×0.02
7.8+0.9 1.53-0.7 0.35÷15 0.4×0.8 0.8-0.37
2.口述 表示的意义.
3.列式计算.
(1)把40棵树苗平均分给5个小组栽,每组栽多少棵?
(2)把8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
二、探究新知.
1.新课导入 .
出示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
板书: 1÷3
教师提问:1÷3的结果能用准确的数表示出来吗?怎么办?学习了的关系就明白了.(板书、)
2.教学例2.
(1)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即把1米长的钢管着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用分数 来表示,1米的 就是 米.(板书 米)
(2)学生完整叙述自己想的过程.
(3)反馈练习.
①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多少?
②把1块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多少块?
3.教学例3.
出示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1)读题列式: 3÷4
(2)动手操作:怎样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呢?
(3)学生交流.
甲生:先把每个圆剪成4个 块,然后把12个 平均分成4份,再把3个 拼在一起,每份是 块.
乙生:把3个圆放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后,剪下其中的一份,再把1份中的3个 拼在一起,得到每个分 块.(在3÷4后板书 块)
(4)看图根据乙生分饼的过程说出 表示的意义.
①乙生把3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这样的一份是3块饼的 ,即
②甲生把1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是 .
(5)都是 ,意义有何不同?(结合算式说出 的两种意义)
明确: 表示把3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还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3份.
(6)反馈练习:说说下面分数的两种意义
4.归纳的关系.
(1)教师提问:怎样用分数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呢?
学生归纳: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做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也就是说分数既表示分数的意义,又表示整数除法的商.
(板书: )
教师明确: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2)讨论:用字母表示的关系有什么要求?
(3)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除法算式的( ).其中分数的分子相当于( ),分母相当于( ).
2.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式的商.
4÷5 11÷13 27÷35
9÷9 13÷16 33÷29
3.列式计算.
(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2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
(用分数表示)
(3)小明用15分钟走了1千米路,平均每分走几分之几千米?
五、布置作业 .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3÷4 7÷12 16÷49 25÷24 9÷9
六、板书设计 .
分数与除法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明确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归纳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读题说得数.
3.2+1.68 0.8×0.5 14-7.4 0.3÷1.5 4.8×0.02
7.8+0.9 1.53-0.7 0.35÷15 0.4×0.8 0.8-0.37
2.口述 表示的意义.
3.列式计算.
(1)把40棵树苗平均分给5个小组栽,每组栽多少棵?
(2)把8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
二、探究新知.
1.新课导入 .
出示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
板书: 1÷3
教师提问:1÷3的结果能用准确的数表示出来吗?怎么办?学习了的关系就明白了.(板书、)
2.教学例2.
(1)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即把1米长的钢管着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用分数 来表示,1米的 就是 米.(板书 米)
(2)学生完整叙述自己想的过程.
(3)反馈练习.
①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多少?
②把1块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多少块?
3.教学例3.
出示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1)读题列式: 3÷4
(2)动手操作:怎样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呢?
(3)学生交流.
甲生:先把每个圆剪成4个 块,然后把12个 平均分成4份,再把3个 拼在一起,每份是 块.
乙生:把3个圆放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后,剪下其中的一份,再把1份中的3个 拼在一起,得到每个分 块.(在3÷4后板书 块)
(4)看图根据乙生分饼的过程说出 表示的意义.
①乙生把3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这样的一份是3块饼的 ,即
②甲生把1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是 .
(5)都是 ,意义有何不同?(结合算式说出 的两种意义)
明确: 表示把3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还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3份.
(6)反馈练习:说说下面分数的两种意义
4.归纳的关系.
(1)教师提问:怎样用分数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呢?
学生归纳: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做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也就是说分数既表示分数的意义,又表示整数除法的商.
(板书: )
教师明确: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2)讨论:用字母表示的关系有什么要求?
(3)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除法算式的( ).其中分数的分子相当于( ),分母相当于( ).
2.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式的商.
4÷5 11÷13 27÷35
9÷9 13÷16 33÷29
3.列式计算.
(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2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
(用分数表示)
(3)小明用15分钟走了1千米路,平均每分走几分之几千米?
五、布置作业 .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3÷4 7÷12 16÷49 25÷24 9÷9
六、板书设计 .
分数与除法 篇3
教学目标
(一)理解的关系。
(二)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的商。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的关系。
(二)整数除法的结果用分数表示。
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3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剪刀,电脑动画录像。
学具:3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提问:说明下面各分数的意义,它们的分数单位各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教师:如果请同学口算1÷11,能很快地得出小数商吗?如果商要
教师:上面的这道除法题,它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1)板书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教师:说一说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
教师板书出图。
教师:如何列式?
学生口答后板书出算式1÷3,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
(引导学生按分数的意义来想;把1米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应是1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再说一说怎样想的。
①把1千克平均分5份,每份是多少?
②把1米2平均分8份,每份是多少?
2.把许多个物体平均分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1)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教师:怎样列式?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出列式:3÷4。
教师:3÷4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呢?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看该得多少?
学生动手剪分,教师巡视,巡视中可提示:该把谁拿来平均分?谁是单位“1”?平均分几份?
学生剪分完,汇报答案。(答案不统一。)
(2)教师:照你们说的,把3个饼作为单位“1”,平均分4份。我们看看下面的剪分图。展示电脑动画图像:
教师:请看一看自己的拼法是不是与图像上的相同。
问:取出的这一份是多少?
(3)老师:请观察板书:(前面的)
能看出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口答后,教师说明: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所以被除数与分子,除数与分母之间是“相当”的关系,而不说“等于”。所以的关系,准确的说法是: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教师:能用式子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吗?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用字母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的关系可以如何表示?
教师:在整数除法中除数不能为零,那么在分数中,分母有什么限制没有?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补充:(b≠0)
口答练习:(投影片)
(三)巩固反馈
1.(口答)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3÷7 9÷14 42÷75
m÷n (n≠0) B÷A(A≠0)
2.口答填空。(投影片)
3.口答下列各题:(口述题目)
(1)把5米的铁丝平均分7份,每份长多少米?
(2)小王骑自行车5分行了1千米,平均每分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的关系。
2.作业 :课本92页练习十九,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已经渗透了的关系。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和电脑动画图的演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把多个物体作为整体平均分若干份时,得出的分数商,也使学生对的关系有明晰、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图形的剪拼,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入手,研究的关系。共分两层,从平均分问题求商和按分数意义找结果两方面来解答问题;练习利用分数意义直接求商。
第二部分从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问题入手,研究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共分三层,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拼,观看电脑录像和教具演示,找出用分数表示的商;引导学生概括出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明确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归纳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读题说得数.
3.2+1.68 0.8×0.5 14-7.4 0.3÷1.5 4.8×0.02
7.8+0.9 1.53-0.7 0.35÷15 0.4×0.8 0.8-0.37
2.口述 表示的意义.
3.列式计算.
(1)把40棵树苗平均分给5个小组栽,每组栽多少棵?
(2)把8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
二、探究新知.
1.新课导入 .
出示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
板书: 1÷3
教师提问:1÷3的结果能用准确的数表示出来吗?怎么办?学习了的关系就明白了.(板书、)
2.教学例2.
(1)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即把1米长的钢管着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用分数 来表示,1米的 就是 米.(板书 米)
(2)学生完整叙述自己想的过程.
(3)反馈练习.
①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多少?
②把1块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多少块?
3.教学例3.
出示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1)读题列式: 3÷4
(2)动手操作:怎样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呢?
(3)学生交流.
甲生:先把每个圆剪成4个 块,然后把12个 平均分成4份,再把3个 拼在一起,每份是 块.
乙生:把3个圆放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后,剪下其中的一份,再把1份中的3个 拼在一起,得到每个分 块.(在3÷4后板书 块)
(4)看图根据乙生分饼的过程说出 表示的意义.
①乙生把3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这样的一份是3块饼的 ,即
②甲生把1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是 .
(5)都是 ,意义有何不同?(结合算式说出 的两种意义)
明确: 表示把3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还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3份.
(6)反馈练习:说说下面分数的两种意义
4.归纳的关系.
(1)教师提问:怎样用分数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呢?
学生归纳: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做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也就是说分数既表示分数的意义,又表示整数除法的商.
(板书: )
教师明确: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2)讨论:用字母表示的关系有什么要求?
(3)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除法算式的( ).其中分数的分子相当于( ),分母相当于( ).
2.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式的商.
4÷5 11÷13 27÷35
9÷9 13÷16 33÷29
3.列式计算.
(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2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
(用分数表示)
(3)小明用15分钟走了1千米路,平均每分走几分之几千米?
五、布置作业 .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3÷4 7÷12 16÷49 25÷24 9÷9
六、板书设计 .
分数与除法 篇5
教学目标
(一)理解的关系。
(二)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的商。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的关系。
(二)整数除法的结果用分数表示。
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3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剪刀,电脑动画录像。
学具:3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提问:说明下面各分数的意义,它们的分数单位各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教师:如果请同学口算1÷11,能很快地得出小数商吗?如果商要
教师:上面的这道除法题,它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1)板书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教师:说一说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
教师板书出图。
教师:如何列式?
学生口答后板书出算式1÷3,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
(引导学生按分数的意义来想;把1米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应是1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再说一说怎样想的。
①把1千克平均分5份,每份是多少?
②把1米2平均分8份,每份是多少?
2.把许多个物体平均分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1)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教师:怎样列式?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出列式:3÷4。
教师:3÷4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呢?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看该得多少?
学生动手剪分,教师巡视,巡视中可提示:该把谁拿来平均分?谁是单位“1”?平均分几份?
学生剪分完,汇报答案。(答案不统一。)
(2)教师:照你们说的,把3个饼作为单位“1”,平均分4份。我们看看下面的剪分图。展示电脑动画图像:
教师:请看一看自己的拼法是不是与图像上的相同。
问:取出的这一份是多少?
(3)老师:请观察板书:(前面的)
能看出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口答后,教师说明: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所以被除数与分子,除数与分母之间是“相当”的关系,而不说“等于”。所以的关系,准确的说法是: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教师:能用式子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吗?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用字母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的关系可以如何表示?
教师:在整数除法中除数不能为零,那么在分数中,分母有什么限制没有?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补充:(b≠0)
口答练习:(投影片)
(三)巩固反馈
1.(口答)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3÷7 9÷14 42÷75
m÷n (n≠0) B÷A(A≠0)
2.口答填空。(投影片)
3.口答下列各题:(口述题目)
(1)把5米的铁丝平均分7份,每份长多少米?
(2)小王骑自行车5分行了1千米,平均每分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的关系。
2.作业 :课本92页练习十九,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已经渗透了的关系。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和电脑动画图的演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把多个物体作为整体平均分若干份时,得出的分数商,也使学生对的关系有明晰、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图形的剪拼,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入手,研究的关系。共分两层,从平均分问题求商和按分数意义找结果两方面来解答问题;练习利用分数意义直接求商。
第二部分从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问题入手,研究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共分三层,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拼,观看电脑录像和教具演示,找出用分数表示的商;引导学生概括出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明确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归纳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读题说得数.
3.2+1.68 0.8×0.5 14-7.4 0.3÷1.5 4.8×0.02
7.8+0.9 1.53-0.7 0.35÷15 0.4×0.8 0.8-0.37
2.口述 表示的意义.
3.列式计算.
(1)把40棵树苗平均分给5个小组栽,每组栽多少棵?
(2)把8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
二、探究新知.
1.新课导入 .
出示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
板书: 1÷3
教师提问:1÷3的结果能用准确的数表示出来吗?怎么办?学习了的关系就明白了.(板书、)
2.教学例2.
(1)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即把1米长的钢管着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用分数 来表示,1米的 就是 米.(板书 米)
(2)学生完整叙述自己想的过程.
(3)反馈练习.
①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多少?
②把1块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多少块?
3.教学例3.
出示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1)读题列式: 3÷4
(2)动手操作:怎样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呢?
(3)学生交流.
甲生:先把每个圆剪成4个 块,然后把12个 平均分成4份,再把3个 拼在一起,每份是 块.
乙生:把3个圆放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后,剪下其中的一份,再把1份中的3个 拼在一起,得到每个分 块.(在3÷4后板书 块)
(4)看图根据乙生分饼的过程说出 表示的意义.
①乙生把3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这样的一份是3块饼的 ,即
②甲生把1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是 .
(5)都是 ,意义有何不同?(结合算式说出 的两种意义)
明确: 表示把3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还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3份.
(6)反馈练习:说说下面分数的两种意义
4.归纳的关系.
(1)教师提问:怎样用分数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呢?
学生归纳: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做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也就是说分数既表示分数的意义,又表示整数除法的商.
(板书: )
教师明确: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2)讨论:用字母表示的关系有什么要求?
(3)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除法算式的( ).其中分数的分子相当于( ),分母相当于( ).
2.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式的商.
4÷5 11÷13 27÷35
9÷9 13÷16 33÷29
3.列式计算.
(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2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
(用分数表示)
(3)小明用15分钟走了1千米路,平均每分走几分之几千米?
五、布置作业 .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3÷4 7÷12 16÷49 25÷24 9÷9
六、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明确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归纳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读题说得数.
3.2+1.68 0.8×0.5 14-7.4 0.3÷1.5 4.8×0.02
7.8+0.9 1.53-0.7 0.35÷15 0.4×0.8 0.8-0.37
2.口述 表示的意义.
3.列式计算.
(1)把40棵树苗平均分给5个小组栽,每组栽多少棵?
(2)把8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
二、探究新知.
1.新课导入 .
出示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
板书: 1÷3
教师提问:1÷3的结果能用准确的数表示出来吗?怎么办?学习了的关系就明白了.(板书、)
2.教学例2.
(1)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即把1米长的钢管着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用分数 来表示,1米的 就是 米.(板书 米)
(2)学生完整叙述自己想的过程.
(3)反馈练习.
①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多少?
②把1块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多少块?
3.教学例3.
出示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1)读题列式: 3÷4
(2)动手操作:怎样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呢?
(3)学生交流.
甲生:先把每个圆剪成4个 块,然后把12个 平均分成4份,再把3个 拼在一起,每份是 块.
乙生:把3个圆放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后,剪下其中的一份,再把1份中的3个 拼在一起,得到每个分 块.(在3÷4后板书 块)
(4)看图根据乙生分饼的过程说出 表示的意义.
①乙生把3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这样的一份是3块饼的 ,即
②甲生把1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是 .
(5)都是 ,意义有何不同?(结合算式说出 的两种意义)
明确: 表示把3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还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3份.
(6)反馈练习:说说下面分数的两种意义
4.归纳的关系.
(1)教师提问:怎样用分数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呢?
学生归纳: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做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也就是说分数既表示分数的意义,又表示整数除法的商.
(板书: )
教师明确: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2)讨论:用字母表示的关系有什么要求?
(3)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除法算式的( ).其中分数的分子相当于( ),分母相当于( ).
2.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式的商.
4÷5 11÷13 27÷35
9÷9 13÷16 33÷29
3.列式计算.
(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2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
(用分数表示)
(3)小明用15分钟走了1千米路,平均每分走几分之几千米?
五、布置作业 .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3÷4 7÷12 16÷49 25÷24 9÷9
六、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明确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归纳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读题说得数.
3.2+1.68 0.8×0.5 14-7.4 0.3÷1.5 4.8×0.02
7.8+0.9 1.53-0.7 0.35÷15 0.4×0.8 0.8-0.37
2.口述 表示的意义.
3.列式计算.
(1)把40棵树苗平均分给5个小组栽,每组栽多少棵?
(2)把8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
二、探究新知.
1.新课导入 .
出示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
板书: 1÷3
教师提问:1÷3的结果能用准确的数表示出来吗?怎么办?学习了的关系就明白了.(板书、)
2.教学例2.
(1)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即把1米长的钢管着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用分数 来表示,1米的 就是 米.(板书 米)
(2)学生完整叙述自己想的过程.
(3)反馈练习.
①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多少?
②把1块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多少块?
3.教学例3.
出示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1)读题列式: 3÷4
(2)动手操作:怎样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呢?
(3)学生交流.
甲生:先把每个圆剪成4个 块,然后把12个 平均分成4份,再把3个 拼在一起,每份是 块.
乙生:把3个圆放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后,剪下其中的一份,再把1份中的3个 拼在一起,得到每个分 块.(在3÷4后板书 块)
(4)看图根据乙生分饼的过程说出 表示的意义.
①乙生把3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这样的一份是3块饼的 ,即
②甲生把1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是 .
(5)都是 ,意义有何不同?(结合算式说出 的两种意义)
明确: 表示把3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还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3份.
(6)反馈练习:说说下面分数的两种意义
4.归纳的关系.
(1)教师提问:怎样用分数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呢?
学生归纳: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做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也就是说分数既表示分数的意义,又表示整数除法的商.
(板书: )
教师明确: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2)讨论:用字母表示的关系有什么要求?
(3)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除法算式的( ).其中分数的分子相当于( ),分母相当于( ).
2.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式的商.
4÷5 11÷13 27÷35
9÷9 13÷16 33÷29
3.列式计算.
(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2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
(用分数表示)
(3)小明用15分钟走了1千米路,平均每分走几分之几千米?
五、布置作业 .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3÷4 7÷12 16÷49 25÷24 9÷9
六、板书设计 .
分数与除法 篇9
下面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不但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学习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打下基础,所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教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测与交流等教学活动.”这说明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的参与。” 所以,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有意设计了两道除法计算题: 8÷9= 4÷7=
学生一看是这样两道除法算式,都松了口气,说:“这么简单的两道题啊!”于是我在班上开展了男女两组比赛,男生算第一题,女生算第二题。一声令下,男生埋头算起来,思维敏捷的胡雯欣早就知道了答案,根本没有动笔,我示意她不要说出答案。我转了一圈,大部分学生在已经做好的学生的提示下都已经有了答案,只有个别男生还在计算。
汇报后,我引发学生思考:8÷9= 0.88……和8÷9= 8/9有什么区别?学生最直接的回答是:用循环小数表示没有用分数表示快捷、简便。这个导入使学生明白两个数相除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为进一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打下基础。
之后,再出示两个数相除的算式,学生都能够很快地用分数来表示商。
以例题中的1÷3=1/3引导学生发现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后,让学生把数字换成它们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分子/分母。这时候,我让学生用字母a、b表示除法与分数的关系。薛龙凤上黑板认真地写下:a÷b=a/b,我见这个学生写得很认真,马上表扬了她,并要求学生为她鼓掌。正当大家都为薛龙凤高兴的时候,我在她写的算式后面打了个小小的“”。学生立刻表示不解,刚刚老师夸了了她,现在怎么又给她判“”。还是几个思维灵活的先叫起来,说到:“b不能等于0!”我马上抓住这个契机,发问到:“为什么b不能等于0?”班上顿时安静下来,谁也说不上来原因。这个难点马上就要突破了,我心里有点小小的激动。我继续利用例题中的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这块蛋糕的1/3为例问道:“谁来说说这个分数中的‘3’表示什么?”有学生举手回答:“把蛋糕看做单位‘1’,‘3’表示把蛋糕平均分成的份数。”“如果把‘3’换成‘0’呢?”学生终于明白: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平均分成“0”份就没有意义了。就这个“a÷b=a/b(b≠0)”学生经常会忘记,这里的b要强调不能为0。通过这样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而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
我觉得这个环节我处理的比较好,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所以分母也不能为0。而是通过分析一个分数的实际意义充分理解分数中的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自然不能被平均分成“0”份。
成功之处有,不足之处也有。课后反思之,对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学生理解的比较透彻,但是它们之间还有哪些区别却并没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归纳。除法表示两个数相除,是一道算式,而分数是一个数。这说明课前我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还没有把握住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同时要多查阅资料,以便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
分数与除法 篇1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体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操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整数除以整数以及小数除法,今天我们将来学习数除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几个小朋友有关分饼的问题,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人吃1/2块饼,4个人共吃多少块饼?
(2)把2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了多少块饼?
(3)有2块饼,分给每人1/2块,可分给几个人?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师: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出示问题1。
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7。
师: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4/7÷2
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7÷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方法一:把4/7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7,也就是2/7。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4/7÷2=4÷2/7=2/7
方法二: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7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做。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4/7÷2=4/7×1/2=2/7
师:对这种做法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儿是除法怎么变成了乘法?
师:老师也有这个疑问,你能讲讲吗?
师:谁能结合图来讲一讲呢?
师:很好!把除法转化成乘法,问题迎刃而解,你真棒!……
(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
①师小结: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的方法算出结果2/7,有的是转化成分数乘法来做……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②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③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用第一种方法就不能做了。因为:上一题的时候,分子4是2的倍数,4÷2能得到整数商。而4÷3时,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数,得不到整数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4/7÷3=4/7×1/3=4/21
能再讲讲这样做的道理吗?
师:“4/7÷3”表示把4/7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7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
展示学生的分法
师(指着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这一部分是4/7的多少?
通过直观图理解4/7的1/3是4/21
(3)比较归纳,发现规律。
①师:在计算这两道题时同学们想到了不同的算法,计算左边这道题你比较喜欢那种方法?右边呢?
②在两道题的计算中同学们都想到了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请观察一下,左边这道算式,在转化的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怎么变的?
③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那像这样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一般可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小组活动,说算法。
④师:通过研讨我们知道了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子除以整数,但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商,所以通常转化为乘这个整数的倒数的方法来计算。
出示: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生:有,除数不能为0。
师:谁能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完善算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⑥那象这样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要约分!结果最简。除号要变成乘号!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总结)
板书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反思:
有了分数乘法的学习基础,学生们能够很快适应这一课的学习方式,我从现实中的分数乘法问题和找一个数的倒数引入,帮助孩子们复习前知,当学生体会到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后,由学生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分数除法计算的必要性,为后续的学习架好了阶梯。
本课如果仅仅关注学生是否会算了,那是不够的,在设计中,还应有另类关注。如:学生们对算理理解了吗?他们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实质上的提升?他们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到增进?他们是否有学习的.积极态度?等等。因此,在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我的着眼点是不仅使学生会算,更是通过对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们深刻认识这样算的道理,突出“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涂一涂、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形成一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态度,获取一种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经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充分借助图形语言,将抽象变直观,帮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以及“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方法的合理性。接着变换探索的角度,呈现一组算式,在运算、比较的过程中再次使学生验证操作活动中发现的规律。给学生表达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的空间,如:谁来说一说这种算法是怎样的?你的想法是怎样的?学生在自主表达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原始体验,再通过教师的适度点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分数与除法 篇1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整数除法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习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一)类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1、乘法意义对照。
(出示3盒标注100克的水果糖)问:共重多少千克?
这个问题的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问:共重多少克?借此引出整数乘法、整数除法算式,然后通过100克=1/10千克引出相应的分数乘除法。根据我以往教学的经验,这样的处理不少学生在类比迁移时有一定的障碍,并不容易实现。
而在问题中直接以千克为单位,首先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还能引出三种形式的算式:
1、整数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数形式:100克=0.1千克;0.13=0.3(千克)
3、分数形式:100克=1/10千克;1/103=3/10(千克)
这样的处理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建构整个乘法的意义,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把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小数除法意义统一起来。这样一来,接下去的理解就显得水到渠成啦。
分数与除法 篇1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孩子们对分数的运算有了一定的掌握,计算能力的日益提高,也使得孩子们有更深一步探求的欲望,因此,利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开展本节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掌握简单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基本技能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基本思想目标:在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建模、迁移等数学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树立能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为本节的教学重点;把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确定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
通过以下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功和愉悦。
1、观察发现法,通过观察电脑课件中国王的故事的演示,突出单位“1”这一重要知识点。
2、尝试发现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互相讲解自己的方法和见解,自己去列式,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3、动手操作法,通过动手画线段图,感受文字与图形的转化统一。
4、最后运用概括总结法让学生概括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依据本节课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围绕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程序安排如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引导学生“说”
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国王给大臣出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你能来解决吗?皇宫里的水池是有多少桶水组成的?”学生交流汇报,说一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个问题实际的解决方法引出根据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从而引出例题。
第二环节:帮助学生“悟”
解决第一个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分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1、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所涉及到的量。
2、根据题目中的已知量,寻找其中的等量关系式。
3、尝试绘制线段图。
4、根据等量关系式尝试列试解答。
以上四个步骤都是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前提下,然后指名汇报,同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出完整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
如果说解决第一个问题由教师的扶到学生的悟,那么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完全做到放,让学生通过自己刚才的发现,独立去完成这一问题。
第三环节:组织学生“用”
本节练习我以“谁是数学小能手”的形式,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呈现了我精心设计的,层次不同的,由浅入深的四个问题情境。
(设计意图:学生在以上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已初步建立把文字转化成图形的思想方法,这几道题的设计目的是给学生提供难易适宜的思考空间,让每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数学成功的喜悦。)
第四环节:指导学生“想”
通过这节课的分析与讲解,请学生思考我们遇到此类的问题该如何入手,该找出其中哪些有用的信息,该怎样发现其中的问题,该如何进行分析和解决。
分数与除法 篇13
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28页例2和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分数单位,每个分数中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倒数。
1/5、3/4、7/16、9/9
2、口算下面各题。
1/6÷3、4/5÷2、3/8÷6、6/7÷2
提问: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用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
3、解答应用题。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28页的准备题。)
提问:这道题要求的是哪个数量?(求速度。)根据已学的.数量关系怎样求速度?(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指定一名学生列式解答。
二、新课
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过分数除以整数,如果除数是分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题。
一辆汽车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提问:这道题要求哪一个数量?根据已学过的数量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18÷。
2、教学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然后提问:在图上怎样表示“小时行驶18千米”这个已知条件?(引导学生回答,教师画出。)先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表示小时行的;在这样的两份下面注明“小时行驶18千米”。
提问:“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在图上怎样表示?”(指名回答,教师画。)因为1小时是5个小时,在这条线段的5份上面注明“1小时行驶?千米”。
提问:要求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根据线段图该怎样推想呢?可以先求什么?(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求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提问:图上哪一段表示小时行驶的路程?(教师在图上左边的一份上面注明“小时行驶?千米”。)
提问:怎样求出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启发学生说出小时里有2个小时,2个小时行驶18千米,用18÷2就可以求出小时行驶的千米数。)
提问:18÷2也就是求18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写?(学生回答后教师写出“18”。)
提问:现在已经求出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怎样求出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启发学生说出,1小时里有5个小时,要用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乘上5。)然后教师在“18”后面再写“5”。
提问:想一想,根据乘法结合律,185还可以怎样写?(启发学生说出,先把和5相乘。)教师板书:18(5)=185=18。
提问:“由上面的推想过程,18÷转化成什么样的计算了?”学生回答后,教师边重复学生的回答,边写出下面的计算过程:
18÷==45(千米)
写出答案“答:汽车1小时行驶45千米。”
3、引导学生小结。
“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上除数的倒数。”
三、看教科书中新课内容后试算
全体学生独立计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12÷ 24÷
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及结果,并提问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法则。
四、课堂练习
在练习本上计算练习八第1、2题,然后订正计算结果。
五、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应注意什么?
六、布置作业
1、阅读教科书第28~29页的内容。
2、在练习本上做练习八第3、4题。
分数与除法 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我们常用分数来表示。那么什么是分数呢?(学生回答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练习题
(1)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这道题把谁看作单位“1”?
(2)把9个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些香蕉的几分之几?每份有几个?
(3)把1包饼干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1/2)包 。
引入: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习题
(1)把18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列式计算)
(2)把6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列式计算)
师:这两道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计算的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道题。
出示例1: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
师:这道题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列式,师板书:1÷3)
师:1÷3表示什么意思?
生:1÷3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求一个人分得多少。
师:好,这道题也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也是平均分的问题,所以也要用除法来计算。那么,你知道每人分得多少个吗?
生:1/3个。(师板书)
师:大家都认为是这样吗?(是)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边说边演示:我们把这个圆看作这个蛋糕,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人得到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个蛋糕的1/3 。
师:请大家看,每份都是1/3 ,每个人得到的是多少个蛋糕呢?
生:1/3 个。
师:在分物时,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我们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所以每个人分得的蛋糕就是 个。
教师说明:1÷3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求每人得到多少个,而我们通过演示知道了每人得到1/3个。所以1÷3的结果就是1/3。(板书“=”)(齐读算式)
师: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我们知道了每人分得1/3个,现在要分一些其它的物品,你会吗?(课件出示例2)
指名读题
师:谁能列出算式?
生:3÷4(师板书)
师:这道题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也是用除法来计算的。究竟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呢?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学具(3个圆片),现在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学具一起动手分一分,看看到底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都有了结论了,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小组的结论是什么?
(小组边汇报,边演示)
小组1汇报:我们小组是一个一个分的。我们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其中的1份,也就是1/4块。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一下吗?
小组1:1÷4=1/4块。
师:好。请接着汇报吧。
小组1:接下来,我们按照同样的方法分其他两个圆。最后每个人分到的是3个1/4块,也就是3/4块。
师:大家认为他们的方法可以吗?(可以)我们再来一起回忆一下他们的方法。(教师边叙述方法,边进行课件演示)
师:还有没有和这组方法不同的?
小组2汇报:我们小组是把3个圆叠放在一起,把它们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其中的1份,拼在一起就得到了3/4块。
师:(课件演示方法二)这种方法是把3块月饼放在一起,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了其中的一份,也就是3块月饼的1/4,拼在一起就是3/4块。
师:通过大家操作我们知道了每人得到了3/4块月饼(板书3/4块)。有些同学是一块一块分的,有些同学是3块一起分的,但这两种不同的方法都得到了3/4块,也就是说3÷4的结果就是3/4。
师:请大家看一看,今天这两道除法算式的结果都是什么数?(分数)请大家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小组讨论
生:我们发现,被除数就是分子,除数就是分母。
师:你能试着表示出来吗?
生: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师板书)
师:如果用a来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你能用字母来表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吗?
生1:a÷b=a/b(师板书)
生2:老师,我认为还要写上b≠0。
师:为什么b≠0?
生:因为b表示除数,除数不能为0。
生:分数的分母也不能等于0。
师:好。通过观察思考,我们知道了分数与除法存在着这样的关系(齐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我们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反过来看看,分数能不能表示两个整数相除呢?
学生观察算式,思考
生:可以。比如3/4=3÷4。
课件出示,齐读: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反之,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师: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那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区别呢?
请学生观察黑板算式,和同学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除法和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一样,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同时分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
三、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列算式的商
7÷13= 3÷11= 8÷5=
9÷16= m÷n=
2.试一试
( )÷7=4/7 1÷( )=1/3
7/9=( )÷9 5/8=( )÷( )
3.把1千克葡萄干平均装在2个袋子里,每袋重多少千克?平均装在3个袋子中呢?
4.填空(练习十二3题)
5.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8段,每段长(5/8)米,每段绳子的长度是全长的(1/8)。
四、全课总结
分数与除法 篇1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例2、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
回忆: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认识了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自然数、正数、负数……)学过了哪些运算?(加、减、乘、除)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分数的意义,那么分数的本质和我们学过的运算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提问:对于3/4这个分数,你有哪些认识?
预设:
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
②分数单位是1/4,3个1/4就是3/4。
③这个分数比1少1/4。
2.激疑引新
过渡:分数在我们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请看,我们学校五年级同学前段时间春游了。午餐时间,同学们正在平均分饼吃呢。(出示情境图)
提问:瞧!这里有四组同学,每组都是4个人,每个桌上都有一盒饼。那么,每人分得自己桌上饼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①每人都是分得自己桌上饼的1/4。
②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分,每人分得这样的1份。
追问:既然这些小组分的都是总数的1/4,那每人分得的块数会一样多吗?
预设:①一样多。②不一样多。
过渡:到底是不是一样多,让我们一起来分分看。
【设计意图:课始通过必要的复习,激活相关旧知,为新课学习做好迁移准备。然后借助简单的生活情境,在巩固学生对分数的“份数”定义认识的同时,结合单位“1”――饼的总数变化,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总数与份数、每份数之间的关系,产生计算每个小组每人分得块数的需求,也为后面理清“每人分得多少块”和“每人分得这些饼的几分之几”,即“量”和“率”这两个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了适当的铺垫。】
二、操作探究,形成概念
1.初步感知
提问:我们先打开第一个盒子,看每人分得多少块?你是怎么想?
交流:8÷4=2(块),把8块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2块。
提问:再打开第二个盒子。这时总数的1/4表示多少块呢?
交流:4÷4=1(块)
追问:为什么刚才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呢?(平均分)
过渡:原来我们要把这些饼平均分,所以用除法计算。
(板书:饼的块数÷人数=平均每人得到的块数)
提问:我们来打开第三个盒子,现在只有1块饼,你会列式吗?
交流:1÷4
追问:那每人分得多少块呢?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①0.25块。②1/4块。
过渡: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有时候可以得到整数商,有时候不能得到整数商,于是就产生了小数和分数。
演示:让我们借助图形来验证一下。
演示
(板书:1块的1/4是1/4块)
追问:同学们刚才这三桌同学都在平均分饼,每人都分得自己桌上饼的1/4,为什么有人分得2块,有人分得1块?有人分得1/4块呢?
小结:是呀,虽然都是总数的1/4,但是总量不同,每一份的具体块数也不同。
【设计意图:从商是整数的除法,演变到商是几分之一的除法,学生通过已有的除法经验,不难想到计算的方法;而当总块数是1块饼的时候,学生也很容易从分数意义的角度,用除法推想出分得的结果。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学生很自然地就能在1÷4和1/4之间建立起相等的关系。基于这样的认识,再借助实物建立起1/4块的表象,同时渗透度量的思想,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孕伏。】
2.操作比较
提问:打开第四小组的盒子。盒子里有3块饼,还是分给4个人,平均每人分得多少块呢?可以怎样列式呢?
预设:3÷4
实验操作:能不能利用我们上面分一块饼的方法,用合适的数表达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的结果?
(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交流①:我们是一个一个分的。
(学生上台操作分饼)
追问:你是先得到什么再得到3/4块的?
(教具演示)
过渡:还有哪个组分的过程和他们不一样?
交流②:我们是3个饼叠在一起分的。
(学生操作演示)
回顾:刚才在分的过程中把几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每人得到了这3块饼的1/4,那么每人分得多少块呢?你能把每人的1份拼在一起吗?现在知道3块饼的1/4也就是3/4块。
比较:刚才在分的过程中有同学是一块一块分的,有同学是3块一起分的,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地方?哪一种分得更快一点呢?
(学生以4人为一组,讨论)
讲述: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我们可以用3÷4等于3/4块。
3.变式延伸
提问:假如第四组又来了一个小朋友,你能算出现在第四组平均每人分得多少块吗?
思考并交流:3÷5=3/5(块)
问:是不是真的等于3/5块呢?我们可以怎么验证?(在脑中分一分)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课件演示)
延伸:如果3块饼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呢?100个小朋友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以及交流、讨论、汇报等数学活动,一方面可以理解分数是由多个分数单位合成的,另一方面也理解了两种分法的关系。同时从3/4到3/5再到3/7、3/8、3/100……一系列变式延伸,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分得的块数与饼的总量和人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模型已初步建立。】
4.勾连关系
提问:通过今天的研究,黑板上有这么多分数和除法算式,仔细观察,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分数于除法之间的关系吗?
交流并翻转卡片得到板书:
追问:字母关系式中有什么要注意的呢?(b不等于0)
联系: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指导除法的商都能用分数来表示,那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你更喜欢哪种?
小结:以前学习的整数除法的得数也可以用分数表示,有时用整数简便,有时也用小数表示。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今天又一起研究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板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设计意图:从直观到抽象,从操作到想象,这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有了前面慢节奏的初步感知和深入交流,才会为此环节建立真正的概念模型打下基础,同时学生对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练习应用,形成能力
1.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2.应用练习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反馈)
追问:在互化时你的依据是什么?后面一题为什么不用小数表示?
(看来分数有时能弥补小数的不足)
3.拓展练习
(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并口述交流。)
追问:仔细观察这几题,你有什么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知识。从数学问题到数量问题再到生活问题,层层递进。最后把前后知识勾连,形成知识体系。】
四、全课总结,感悟思想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研究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
板书设计
总结:分数与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计算除法的商,有时候我们可以用像以前一样的整数或小数来表示,有时候可以用类似今天这样的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来表示。以后我们还会碰到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联系板书内容)像这里的8/4块、1/4块……这样的分数表示的都是具体的数量(板书:数量),我们再来看,当平均分成4份时,每人分得1/4;那平均分成5份、7份呢?b份呢?像这里的1/4、1/5、1/7、1/b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板书:关系)。关于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应用,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学习。
教学点评
前不久,在苏州市吴中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比赛中,独墅湖实验小学朱勤老师设计执教的这节《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其整体化的教学设计与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一举获得一等奖第一名。笔者观察了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与教学设计意图,有如下三点体会:
1.注重数概念与运算的一致性
20xx版数学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特别强调“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并在“数与代数”学习领域提出“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和“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在第三学段的“内容要求”中则指出“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数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因此,本课可以看作是探索分数概念与除法运算本质上一致性的一次积极尝试。
经过了三年级两次认识分数,本单元是小学阶段系统教学分数知识的开始。在学生学习了分数意义之后,首先沟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以及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本课主要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对完善分数概念十分重要。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不仅能把分数化成整数或小数,而且与除法意义有关的知识及其应用,就能向分数迁移。
朱老师把本课的两个例题进行了整体化设计。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展开,分别设计了四个小组进行分饼活动:从总量是8块、4块、1块、3块,分别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块。学生在用除法列式计算时,分别列出8÷4=2块,4÷4=1块,1÷4=1/4块,3÷4=3/4块。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和沟通旧知的过程中,逐渐把除法与分数建立起了内在联系。
2.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20xx版数学新课标十分重视学习方式的改善,指出“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启示我们在课堂教学时,要特别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有效的数学学习,是根据所学知识的属性与儿童认知的规律而展开的,因此绝不是某一种学习方式就能独霸天下。对于陈述性知识,应该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主;而程序性知识,则需要让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式学习;至于策略性知识,则需要充分进行体验与对比。
本课的学习难点是例题3,即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求每人分得多少块。在例题2教学时,通过整体化情境设计和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建立起除法与分数的基本模型(都是平均分,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因此学生列出除法算式3÷4并不困难,而难的是从操作中得到每份分得的饼是3/4块。朱老师在这个环节设计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汇报思考过程时针对两种典型的分法:有的学生是1块1块地分,每次得到1/4块,3次分得3个1/4块,合起来是3/4块;有的学生把3块饼叠起来同时分,每人分得3块的1/4,合起来也是3/4块。然后再进行对比与勾连,体会除法式子与分数各部分的对应联系,感悟用除法计算与用分数表达的内在一致性。
3.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生长性
20xx版数学新课标已经发布,这标志着课堂教学进入了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时代。在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有数感、量感、符号意识、推理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运算能力、数据意识、模型意识等方面。结合本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数感、符号意识、推理意识、模型意识、运算能力等方面有所发展。笔者以为,核心素养是一种看不见、带得走、用得上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无法由教师直接传递给学生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学习过程感悟,逐步生长出来。
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没有由老师一讲到底地灌输,也没有完全放任学生无序地操作,而是精心组织了具有生长性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流程,在操作、观察、分析、比较中,让学生找到分数与除法的对应联系。本来,分数是一种数,而除法是一种运算,要真正沟通数概念与数运算的内在关系,需要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体验除法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感悟数与运算的对应性与一致性。尤其是,朱老师依据了“问题情境――列出算式――分出得数――体验等式”的教学线索,让学生在对分数概念感悟和对除法运算的推演中理解两者的内在关联,初步建立起对应性的数学模型,并在归纳中概括,在转化中对应,在推理中建模,进而对分数的意义和除法的运算达到深度理解水平,为今后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解决分数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素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