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位置――上下》教案(通用2篇)

《位置――上下》教案(通用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位置――上下》教案(通用2篇)

《位置――上下》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p1的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上、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有关“位置”内容的起始课,在本课的学习中,对“参照物”的认识和感受十分重要,是以后学习“位置”的基础。本课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和学习较复杂的确定位置的内容奠定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有关“上、下”的感性经验,能够有意识的用“上、下”描述物体的位置,但是语言不够准确,如“汽车在上面”,没有较准确的说出被观察物体的位置。学生对“参照物”的作用体验不深,如学生描述“汽车在大桥的上面”与“汽车在上面”两句比较,学生不能判断出哪一句更准确,显然对“参照物”的作用不明确。此外,学生对“上、下”的相对性认识也不够。【教学设想】1、创设情境与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统一情境的创设要满足以下几点:一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能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的达成。本节课根据低年龄学生的特点,创设“闯关夺宝”的游戏大环境,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好玩。创设的每一个关卡结合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如:“打开智慧门”通过“在上面”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体会在说清物体位置时参照物的重要性。通过说南京长江大桥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上、下”位置及体会位置的相对性。通过“画一画”,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有用。2、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学生对于“上、下”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语言不够准确,如“汽车在上面”,通过“打开智慧门”教师教学中得引导,让学生逐步发现参照物的重要性,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如说南京长江大桥图,先让学生自由说图,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有序观察,体会参照物及“上、下”位置的相对性。通过创设“涂一涂”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上、下”位置的理解。【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体验物体“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涂色纸、彩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玩过闯关游戏吗?喜欢吗?今天我们就一起玩个闯关夺宝的游戏,愿意吗?大家只有开动脑筋,闯过一个个关卡才能得到宝物,有信心吗?【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闯关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游戏的大情境将新授、练习等环节串联起来,并在创设的每一个关卡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小情境中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二、闯关新授1、开启智慧门出示课件:

  现在同学们看到的这些门只有一个是通向宝藏的,你认为是哪扇门啊?【设计意图】学生的语言一般不完整,不能主动说出参照物,如“小羊的那扇门”。当学生这样说时,教师表示不清楚是哪扇门,引导学生说清“在谁的上面”,体会位置参照物的重要性。(学生回答的答案比较多)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答案,到底要打开谁上面的门啊,看看我们的通关提示,现在你知道是哪扇门了吗? 看来把话说完整,讲清在谁的上面真的很重要,否则就找不到正确位置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发言,逐步规范学生可以用“在谁的上面”描述门的位置。通过看通关提示,学生轻易就能找到门的位置,进一步体会参照物在描述物体位置时的重要性。【修改理由】去掉第二稿中第一幅图中“在上面”的通关提示。原本想通过“在上面”“在长颈鹿的上面”的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体会参照物的重要性。但通过试讲后,发现孩子们并不关注“在上面”这句话,而且老师读出这句话后,反而给学生模糊、错误的印象,影响了后面学生的表达.该问题的实际意义不大,学生的认知冲突在设计的冲突之前就产生并且解决,因此将该问题去掉,改为“这些门只有一个是通向宝藏的,你猜一猜是哪扇门啊?”这样学生在猜得过程中,为了让同伴听清自己的发言,自己就完善自己的语言,从而体会出参照物在描述物体位置时的重要性。2、第一关:说对位置才能通过!出示教材p1的主题图。 这是我国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它主要有三条交通公道,你都看到哪些交通工具?你能说说各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吗?从学生的发言中,提炼以下3点:1、同一参照物:如:汽车在大桥的上面,轮船在大桥的下面,火车在大桥的中间。2、不同参照物(1)2个物体位置: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2)“上、下”相对性:如:火车在汽车的下面,火车在轮船的上面。教师提问:我们在描述火车位置的时候,一会儿用“上面”,一会儿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看来,因为比的参照物不同,火车相对于汽车在下面,相对于轮船在上面,他们的位置是相对的。【设计意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第一环节“智慧门”的学习基础,已经具有用完整语言描述交通工具位置的能力。让学生自由说图,学生不仅仅可以以火车、汽车、轮船为参照物,互说位置,还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充分利用图中所有物体,如:江面、白云……说出交通工具的位置。只要学生描述的准确、观察的有序教师就给予学生肯定,不给学生设计发言的框框,禁锢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观察还是很有深度的,在学生自己的观察体验中体会“同一参照物”“不同参照物”“上、下”相对性。教师通过对学生发言的提炼、总结,使学生深化对参照物、“上、下”位置及相对性的认识。【修改原因】第二稿中,设计了一层层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逐步体会“同一参照物”“不同参照物”“上、下”相对性,使学生的认知有深度、有层次。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学生在教师没有要求的情况下,用“上、下”说交通工具的位置说的很好,虽然学生没有意识到什么是“同一参照物”“不同参照物”“上、下”相对性,但学生会不自觉的应用,因此第三稿中将此环节设计为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帮助、引导学生提炼、小结,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参照物” “不同参照物”“上、下”相对性,再通过后面的练习逐步深化学生认识。如果给学生架设问题框框,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要求说出交通工具的位置,这样势必要加强教师的引导及学生的反复说图练习,使该图承受太大的教学压力,教师引导的累,学生理解的累,使学生逐步丧失学习的兴趣。3、第二关,画对了,才能通过!(简笔画出示一个缺少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的脸部轮廓)今天老师带来个新朋友,你觉得他漂亮吗?你想先给他补上什么,能用“上、下”说清它的位置,让我们把这个小孩的五官补充完整吗?学生描述位置,教师画在黑板上。说说鼻子的位置?(鼻子在眼睛的下面,嘴巴的上面)【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画五官“的情境,一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分散,体会数学好玩;二是通过画五官这个与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上、下”位置关系的理解,通过画鼻子,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并使学生意识的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有用。生活中除了五官可以用“上、下”说清它们的位置,还有很多物体的位置可以用“上、下”来说明,看看我们现在上课的教室,你能用“上、下”来说清哪些物体的位置?生活中用到“上、下”说清位置的地方真不少,我们一起来看看。看生活图片(课件),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上课教室中物体的位置,一是通过说位置,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同一参照物”“不同参照物”“上、下”相对性的理解。二是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数学就在你身边。4、第三关,摆对了,才能通过! (1)    学生摆后说说你是怎样摆的。教师提问:《数学课堂作业》的上面都有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也提个问题吗?学生互相提问、回答。(2)    让一位学生设计摆放顺序,其余学生按照要求摆放。教师提问:x的上面,y的下面是谁?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同学们?学生互相提问、回答。(3)同位两个互相设计、操作,提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摆学具,说学具的位置,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上、下”位置及相对性的理解,尤其是通过对“x的上面都有什么”“x的上面,y的下面是谁”这些问题的回答,使学生认识到“上、下”的位置关系不仅仅是“上、下”紧相邻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关系,“《数学课堂作业》的上面有数学书、字典、铅笔盒,3种物品”,开拓学生思维,为后面的涂色练习做准备。采用“教师引领——学生引领——同位合作”,逐步展开练习。【修改原因】在第二次备课中,只摆了3种物品,学生练习的梯度比较小,对后面的练习承接作用不大。第三稿中,将原来的3种物品改成4种,学生的练习有了梯度、层次,而且,学生在互相提问中体会到“上、下”的位置关系不仅仅是“上、下”紧相邻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关系,如:“数学书、字典、铅笔盒都在《数学课堂作业》的上面”,拓展学生思路,为下一步涂颜色奠定基础。5、 第四关:涂准确,就能通关! (1)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看来这个问题没有难住大家,再来一个怕不怕,大家一定要把题读完整、想仔细,再动笔涂颜色。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不同画法,比较订正。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理解先通过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再通过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指导错误的学生改正过来。【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提高学生运用“上、下”相关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问,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加深对审题的认识。【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对于“涂一途”环节设计的比较开放,在练习效果上来看,部分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业、练习中出现。6、 寻找宝物,总结重点宝物就藏在你们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说说你是从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学们手中的宝物,这节课我们收获的做大的宝物就是知识。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不同画法,比较订正。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理解先通过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再通过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指导错误的学生改正过来。【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提高学生运用“上、下”相关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问,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加深对审题的认识。【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对于“涂一途”环节设计的比较开放,在练习效果上来看,部分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业、练习中出现。6、 寻找宝物,总结重点宝物就藏在你们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说说你是从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学们手中的宝物,这节课我们收获的做大的宝物就是知识。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不同画法,比较订正。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理解先通过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再通过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指导错误的学生改正过来。【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提高学生运用“上、下”相关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问,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加深对审题的认识。【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对于“涂一途”环节设计的比较开放,在练习效果上来看,部分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业、练习中出现。6、 寻找宝物,总结重点宝物就藏在你们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说说你是从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学们手中的宝物,这节课我们收获的做大的宝物就是知识。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不同画法,比较订正。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理解先通过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再通过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指导错误的学生改正过来。【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提高学生运用“上、下”相关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问,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加深对审题的认识。【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对于“涂一途”环节设计的比较开放,在练习效果上来看,部分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业、练习中出现。6、 寻找宝物,总结重点宝物就藏在你们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说说你是从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学们手中的宝物,这节课我们收获的做大的宝物就是知识。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不同画法,比较订正。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理解先通过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再通过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指导错误的学生改正过来。【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提高学生运用“上、下”相关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问,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加深对审题的认识。【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对于“涂一途”环节设计的比较开放,在练习效果上来看,部分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业、练习中出现。6、 寻找宝物,总结重点宝物就藏在你们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说说你是从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学们手中的宝物,这节课我们收获的做大的宝物就是知识。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不同画法,比较订正。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理解先通过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再通过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指导错误的学生改正过来。【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提高学生运用“上、下”相关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问,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加深对审题的认识。【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对于“涂一途”环节设计的比较开放,在练习效果上来看,部分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业、练习中出现。6、 寻找宝物,总结重点宝物就藏在你们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说说你是从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学们手中的宝物,这节课我们收获的做大的宝物就是知识。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不同画法,比较订正。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理解先通过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再通过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指导错误的学生改正过来。【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提高学生运用“上、下”相关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问,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加深对审题的认识。【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对于“涂一途”环节设计的比较开放,在练习效果上来看,部分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业、练习中出现。6、 寻找宝物,总结重点宝物就藏在你们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说说你是从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学们手中的宝物,这节课我们收获的做大的宝物就是知识。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不同画法,比较订正。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理解先通过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再通过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指导错误的学生改正过来。【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提高学生运用“上、下”相关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问,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加深对审题的认识。【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对于“涂一途”环节设计的比较开放,在练习效果上来看,部分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业、练习中出现。6、 寻找宝物,总结重点宝物就藏在你们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说说你是从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学们手中的宝物,这节课我们收获的做大的宝物就是知识。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不同画法,比较订正。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理解先通过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再通过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指导错误的学生改正过来。【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提高学生运用“上、下”相关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上、下”位置的理解。尤其是第(2)问,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前半句确定绿色的大概位置范围,后半句确定绿色的具体位置”,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加深对审题的认识。【修改原因】第二稿中对于“涂一途”环节设计的比较开放,在练习效果上来看,部分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在后面的作业、练习中出现。6、 寻找宝物,总结重点宝物就藏在你们桌面的下面或者椅子的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说说你是从哪里找到的?除了同学们手中的宝物,这节课我们收获的做大的宝物就是知识。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位置――上下》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与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上下”(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感知生活中的“上下”

  1、出示课件:上学路上

  师:小红和小明走在上学的路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大树、太阳、小鸟和花。

  师:你会用上、下说说它们的位置吗?

  生1:太阳在上面,小鸟在上面,小花在下面。

  生2:太阳在上面,小鸟也在上面,花在下面。

  师:刚才小明悄悄告诉我,小朋友说的不准确,也不完整。你能用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来说一说吗?

  生1:小鸟在太阳的下面,太阳在小鸟的上面,花在小鸟的下面,小鸟在花的上面。

  生2:太阳在小鸟的上面,小鸟在太阳的下面。

  师:在说物体的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才更加准确,更加完整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小练习,考考大家。

  生1:太阳在花的(上面)。

  生2:花在太阳的(下面)。

  生3:小鸟在花的(上面)。

  生4:小鸟在太阳的(下面)。

  讨论:为什么一会说小鸟在上面?一会又说它在下面呢? (同位交流)

  小结:也就是说同一物体,站从不同的角度来观测,它的位置是不同的,所以小朋友在说物体的位置时,一定先确定好是站在哪个角度来观测的。

  2、出示课件:小明家的书橱

  师:小明放学了,回到家,来到了他得书橱旁,看他书橱里的物品摆得多整齐呀!我们小朋友也要向他学习,不要乱摆放自己的物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橱中各种物品的摆放位置,好开始仔细观察,好,下面老师又要考考小朋友了,看看小朋友能不能准确说出书橱上物品的位置。请看第一题……

  生1:船在花瓶的(下面)。

  生2:花瓶在船的(上面)。

  生3:表在猫的(下面)。

  生3:表在船的(上面)。

  3、出示课件:小明家厨房里的冰箱

  师:接下来,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家厨房里的冰箱里面,都有哪些食物吧!瞧,食物可真丰富啊!下面就让我们做一个猜食物的游戏吧!

  师:请同学们瞪大你的眼睛,仔细观察冰箱里食物的位置,仔细听老师的要求:第一件食物它在汉堡的上面,但不是烤鸡,谁来猜?

  生:是可乐。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说说你是怎样猜得?

  生:汉堡的上面有可乐和烤鸡,不是烤鸡,那就是可乐。

  师:观察的很有序,能够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去找答案,希望同学们都向他学习。

  师:它在牛奶下面,草莓上面

  生:是西红柿

  师:说说你是怎样猜得?

  生:牛奶下面,草莓上面,在它俩之间的就是西红柿。

  师:它在草莓和梨的中间

  生:是苹果。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它在最下面

  生:是蛋糕。

  师:对吗?

  生:对。

  师:它在胡萝卜下面,蛋糕的上面

  生:是苹果。

  师:说说你是怎样猜得?

  生:它在胡萝卜下面,蛋糕的上面,在它们中间的就是苹果。

  师:它在最上面。

  生:是可乐和烤鸡。

  师:说说你是怎样猜得?

  生:最上面有可乐和烤鸡,所以就是它们俩个。

  师:你们可真是善于观察,认真细心的好孩子。

  三、拓展应用

  1出示课件:小动物分房子

  师:同学们,动物园给小动物盖了新房子,有四种小动物要搬新家了,李老师负责给他们分房子,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都住在几层啊?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李老师告诉你的信息,看谁听的最认真。

  师:信息一熊猫说:“我第一个搬进新楼房,我家上面住着猴子、鸡和马。

  师:谁听明白老师告诉你的信息了?

  生把信息一再说一遍。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孩子。

  师:信息二马说:“我的上面只住着猴子”。

  师:什么叫做只住着猴子?谁来解释解释?

  生:除了小猴子,没有其他小动物了。

  师:信息三:鸡说“我就住在熊猫的上面,马的下面吧!”

  师:同学们能根据老师的三条信息,帮助老师给他们分好房子吗?下面请同学同位合作,先思考,交流,然后把每个动物贴在他所在的楼层中,请同学们拿出桌面上的信封。开始吧。

  师:哪个小组上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1:根据信息一,可以猜出熊猫住在第一层。根据信息二马说我的上面只住着猴子,就可以猜出猴子住在最高层,是第四层,马就应住在猴子的下面第三层。根据信息三,可以猜出鸡住在第二层。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不仅清楚,而且他用上了老师提供的三条信息,是个会分析的好孩子。

  再找一组同位说一说。

  师:声音洪亮,而且粘的十分干净,保持作业面整洁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要向他学习。

  小结:同学们真不简单,不仅把房子分好了,而且能够综合运用信息来解决问题,你们表现真出色。老师替小动物们谢谢大家。

  2、猜一猜

  师:刚才我们帮小动物们分好了房子,你们想不想知道李老师家住在几层啊?请认真听老师告诉你的信息:李老师住在淘气楼上,淘气住在丁丁楼上,丁丁住在2楼,李老师住在几楼?

  生:李老师的家住在4楼。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李老师真是住在四层上,等有时间,李老师邀请咱班同学去做客。

  四、评价体验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学的高兴吗?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生1:认识了上下。

  生2:知道了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生3:学会了帮小动物分房子。

  ……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页的内容。

  内容分析:《上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的起始课,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准确准确的加以判断。本节课本课通过对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帮助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在具体情境中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上、下描述指定的某物体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数学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

  学具准备:小动物的头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位置――上下》教案(通用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