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精选14篇)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精选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精选14篇)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位置,是对第一学段的位置学习的提升,也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基础。教材编排了两个例题;例1要求学生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将实际的具体情景数学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例2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学习用数对描述物体的位置,掌握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理解数对在方格纸上的含义,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位置的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数对与位置对应的描述和应用过程,体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会事物间的相对关系,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1~3 例1 、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培养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思考应用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魅力,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奥秘,体验成功学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数对表示位置。

  突破方法:让学生明确一个位置用两个数据表示,相应的位置必然有相应的数对,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

  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突破方法:让学生掌握数对与顺序的一般规则,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强化交流。

  教学步骤

  一、创伤情境

  同学们喜欢多媒体教室吗?教室里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回顾多媒体教室的经历)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多媒体教室里参加一次活动。

  出示p2主题图,从这张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要求学生按自己的座位卡找座位。座位卡:第*列,第*行(学生可能出现1、找不到座位。2、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座位。)

  二、探究新知

  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

  (1)让学生们说一说,刚才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座位的。

  列(从左往右):竖排

  行(从前往后):横排

  (2)重新找自己的座位。

  (3)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

  2、认识数对。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简便方法表示班长的位置,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符号。

  (2)在数学上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地表示位置。

  班长的位置第2列第3行就可以用(2,3)表示,这就是数对。

  (3)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小组交流。

  3、应用数对。

  (1)根据位置写数对。

  a、出示动物园示意图例2。 你能表示出各个景点在图中的位置吗?

  b、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2)根据数对找位置。

  a、出示动物园示意图。你能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吗?

  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

  b、学生操作后交流。

  三、反馈应用

  1、练习一.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检查。

  2、练习一.4(2)。

  四、引申:数对在国际象棋中的运用

  练习一.2.

  五、课堂小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一6~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列”“行”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会运用位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位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难点: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学步骤:

  一、游戏引入:摆子连线。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一.6.

  (1)出示方格纸,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把三角形平移。从平移的过程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平移后,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有什么变化?

  (3)试一试,小组交流。

  2、练习一.8.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讨论:怎样编号?

  (3)全班汇报交流。

  三、提高训练。

  练习一.7.(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小组合作探究a.移一移,说一说。b.比较区别。c.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五、补充练习。

  1、先标出三角形各个顶点的位置,再分别画出三角形向右、向下平移5个单位后的图形,再标明平移后图形各个顶点的位置。

  2、(1)赵东家在少年宫以东200m,再往南100m处;李倩家在公园以西的400m,再往北200m处。请在图中标出这两位同学家的位置。

  (2)赵东从家出发,依次路线是

  (12,2)

  (10,3)

  (9,5)

  (3,4)

  (4,2),你知道他今天先后去过哪些地方吗?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篇2

  第一单元《位置》教学反思

  本单元要让学生学习行、列时,既要明确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还要弄清数数的顺序: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综合性比较强,这就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和领会。本单元的教学让我体会到:

  1、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

  引入部分,我分别采用了观察班中几名同学排队顺序变化和观察几张以班级其中一个小朋友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新课教学时,我还用了学生非常喜欢喝的饮料瓶子,让学生小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顺序是不同的”,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情景。

  2、游戏活动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上、下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听反口令拍手的游戏活动,当看到自己拍的和别人一致时,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发现自己“上当”的同时,他们就会赶紧纠正。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第一课时《上下、前后》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这节课内容并不陌生,老师讲起课来也不费劲,但是在处理课堂作业大本时却出现了困难。比如:小猫在(   )的上面,(    )的下面。如果这样问:“小鸡的上面是(   ),小狗的下面是(   )。”学生都没有问题,但是语句颠倒了,学生一下子顿悟不过来。我想应该是和学生年龄特点有关系。

  第二课时《左右》教学反思:

  对于“左右”的教学,学生有点困难,在老师的印象中总是以为学生对于左右分不开,现实情况确实不是分不清左右,而是具体表现在不知道以什么为标准上。在判断时可以告诉学生以动或者静态为准:运动中的物体以物体本身左右为准;静止的物体则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课时《位置》课后随笔:

  这一课是为后面学习“数对”打基础的,要让学生学会看示意图,简单介绍给学生,一般横着为行或排,竖着为列。练习一中的第5题比较困难,可以把静态的呈现改为动态演示,加上“开始、停”等词语,形象描绘小蚂蚁的行走路线,这样学生会比较感兴趣。一年级小学生对于横着为行,竖着为列很不习惯,好不容易明白自己的座位在第几排第几个了,然后一搬到图上就开始犯迷糊,不知道怎么回事?是不是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系呢?

  第四课时《整理和复习》反思:

  学生灵活运用能力还有待加强,在实际生活中加强与数学的联系,让学生做一个细心的人!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了解印度的位置特点。

  2.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特点,理解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资料,分析归纳印度人口增长,增强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2)印度的地形特点

  2.教学难点

  人口过快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收集与印度相关的信息资料。

  2.学生准备

  准备好地理教材、地图册等学习用具,提前了解与印度相关的信息资料。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国家地理一般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征和环境问题四部分内容。在学习印度时,主要通过设计教学任务和探究活动,让学生找到印度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归纳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人地协调、合理发展的观念。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对知识的初步感知;通过自我展示,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自我归纳总结,凸显个性发展;通过自我诊断评价,发现不足,及时查缺补漏。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通过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通过对其他小组成果的补充、完善,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集体探究,可以增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体验,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中要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突出启发、引领作用,适时运用评价手段调控课堂,形成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合作。

  采用读图分析、对比归纳、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前面我们学习亚洲分区,学生考虑亚洲分几个区?学生答。接着请同学看图片,发现什么问题呢?学生答:人多。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国家,寻找正确的答案。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可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求欲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印度不仅是文明古国,也是现代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对印度有一个新的认识,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承转过渡:印度是南亚大国,与中国山水相连,我们首先从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来了解。

  任务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特点,知道印度是南亚大国。

  (1)找一找,读一读:

  ①在“南亚地形图”上找出10°N、北回归线和30°N纬线,说说印度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找出喜马拉雅山脉、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说说印度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找出印度所邻的国家,说说印度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相对位置特点。

  ②读一读教材上“南亚大国──印度”的阅读材料,说说印度的面积有什么特点?

  (2)算一算:阅读“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计算说出:20xx年印度人口已达到多少亿?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印度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3)想一想:目前印度的人口数量居世界第几位?为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采取了哪些人口政策?效果如何?

  (4)议一议:根据教材32页活动材料,思考分析:印度众多的人口给资源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地理位置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关键,是影响区域地理特征的重要因素。以地理位置为突破口,去认识、了解印度,便于学生形成空间位置概念。通过找位置、读一读、计算人口增长等活动,让学生得出印度是南亚大国的结论。学生活动:学生先依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完善。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课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群体优势,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展示的情况进行评价,利用多媒体课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适时进行强调、释疑、点拨。

  (1)展示课件,强调印度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为后面的自然环境、粮食作物分布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2)找出印度的邻国,通过读图观察和出示数据强调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3)通过图表分析,让学生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特点,以及印度采取的人口政策及成效。让学生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是南亚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4)图片释疑,了解印度人口压力以及印度政府为控制人口增长制定的人口政策。

  (5)释疑解惑:印度众多的人口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印度人口众多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在引导学生完成教材活动内容的前提下,教师点拨释疑。(6)总结归纳:印度是南亚大国,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约占南亚总面积、总人口的19/25,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其科技发展水平和军事实力也居南亚首位,但过度增长的人口压力制约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承转过渡: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大自然馈赠给了印度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印度人民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任务2

  从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认识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特征。

  (1)找一找:

  ①找地形:在“南亚地形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出印度的地形分布特点。

  ②找河流:在“南亚地形图”上找一找印度最大的河流是什么河?

  学生活动:学生先依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组完善补充。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情况进行评价,利用多媒体课件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并适时进行强调、释疑、总结和点拨。

  (2)利用“印度地形图”强调三大地形区的分布。

  (3)利用“印度地形图”强调恒河的相关知识,出示小资料让学生了解恒河及其对印度的影响。

  (4)反思总结、构建体系

  1.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得失,尝试构建知识结构,教师选派1至2名学生展示汇报。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展示形式不拘一格,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

  2.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归纳成果,并加以整合,出示知识结构。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域:A.印度洋,B.阿拉伯海;国家:②巴基斯坦,⑤斯里兰卡。城市:⑥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课后小结

  本节课包括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人口大国三个问题。人口问题和我国相似,易于理解。本节课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关键是树立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思想。

  八、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小组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增强合作,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我也深深体会到,初中地理教学应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积极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乐学、易学。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切合学生实际,要紧凑有序,利于调控,不要为了活动而搞活动,应该让学生活动成为教学的手段,把教学内容融入活动之中。

  理一理第二人口大国海陆位置位置纬度位置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地形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第二人口大国人口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篇4

  方向与位置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四)实践应用

  (二)思维训练

  1、示教材第61页的第4题。

  (1)看懂图意

  (2)说想法

  (3)汇报

  2、猜一猜谁多谁少,给你认为正确的画“√”。

  (1)小红有19本书,小力有20本书,小红送给同学10本,小力送给同学11本,他们俩人谁剩的书多?

  A、小红剩的书多

  B、小力剩的书多

  C、俩人剩的书同样多

  (2)小明家有46棵白菜,小方家有40棵白菜,都吃了一些,剩下的同样多,谁家吃的白菜多?

  A、小明家吃的白菜多

  B、小方家吃的白菜多

  C、吃的同样多

  2、把22块糖分给小朋友,每人如果分2块还差4块,请你猜猜看,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三)课堂小结

  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1、对地图上的方向掌握更清楚了,能初步设计简单的地图。

  2、进一步巩固了乘除法。

  练习设计:教材第60――61页1、2、3、4题。

  板书设计: 东南西北(三)

  该到哪儿去买伞?

  小狗:每把5元

  小兔:每把6元

  小老鼠:我要买7把伞,只有35元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1页“小数点移动”。

  2、本节课教材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点移动的方法。

  2)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3)通过观察、概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4、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和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

  教学关键:则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并归纳出这一变化规律。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二、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小数点自我介绍这一情境感知并进行猜想,再通过从故事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注重现代教学技术和直观教具的使用。老师准备教学电脑课件。

  三、说学法

  本节课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的指导学法,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自我探究、闯关等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现,体验创造获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迸发知慧的火花。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2操作感知,探究规律――3多层训练,巩固规律――4自我检测,反馈评价――5课堂总结,故事升华等。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首先,我给学生播放动画小数点的自我介绍让他们明白小数点在小数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奥秘”

  (2)以孙悟空招收徒弟为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以听“孙悟空棒打妖怪”故事,同时出示4幅图片设置悬念,从故事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培养学生认真听故事的良好习惯。

  (3)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1)给学生明确的探究指向:0.0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向哪边移动?移动了几位?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0.9米、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的移动情况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等等。 (有了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向十分明了,这时可考虑到提问的广度。)

  (3)既然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那你会联想到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又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自己设疑,想到了小数点也可以向左移动,而移动的位置与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完全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自主探究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等等。(有了前面规律的认识,这一环节学生能比较快速的解决问题。)在这节课,我让孩子们不同的思维火花得以闪现,再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互教互学互长。

  3、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我以孙悟空招收徒弟为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所学知识得以巩固。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我会填,我真行――我会辨,我真棒――我会说,我真牛这样的多层练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自我检测,反馈评价。让学生及时检测自己一节课的收获,查漏补缺。

  5、课堂总结,故事升华。

  我以总结孙悟空招收的徒弟,将课堂推向高潮,再以《小数点的悲剧》这一故事警诫学生要认真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6、说板书设计:

  板书: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奥秘

  原数 小数点 原数

  缩小到 左移 . 右移 扩大到

  1/10 一位 10倍

  1/100 两位 100倍

  1/1000 三位 1000倍

  ……

  位不够 0补足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篇6

  内容分析:

  《位置与顺序》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学习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学前已初步明确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有了一些实际的经验。尤其在生活中,在具体的活动中,基本能确定这些位置与顺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教学中要安排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在描述物体的位置时,有时会说不全或遗漏表示方位的关键词。尤其,左右的相对性在学生的思维上还是一片空白。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准确的说出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因此在此课中我积极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锻炼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教师活动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喜洋洋和灰太狼,他们准备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接着,教师用课件演示喜洋洋和灰太狼表演魔术,演变出前后二字。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明确方位词语“左右”表示的意思,能够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通过生活中经验认识自身的“左右”,以自身的左右为标准,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明确方位词语“左右“的意思,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位置与顺序的相对性,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左右的标准,左、右标准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准确地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左右,体会自身存在的左右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揭示谜底:双手。

  (二)联系左右手,认识左右方位词

  1.让学生在小组内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左手可以做什么?右手可以做什么?

  2.学生一边汇报想法一边做动作:左手压本,右手写字、右手敬礼、左手扶碗,右手拿筷子吃饭……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利用生活实例让他们初步区分左右。】

  二、利用汉字加深对左、右的理解

  1.教师板书汉字:“左、右”,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两个字。

  2.教师借助PPT介绍“左、右”汉字的演变。左和右,是两个象形字,就像两只伸出来的手形一样。后来,人们在手形下面加一个“工”字,表示左手,意思是说左手可以辅助做工。在手形下面加一个“口”字,表示方位名词,与左相对,凡是在左手的一边就叫“左边”,在右手的一边就叫“右边”。

  【设计意图:追根溯源,了解在文字发展史的基础上来理解表示方位的词“左、右”。】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关注和学习同伴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学会不同的起点与方向辨别序列中物体的排列位置,建立辨认物体排列位置的思维方法。

  3、通过游戏活动,感知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二、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

  三、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能具体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难点:学会不同的起点与方向辨别序列中物体的排列位置,建立辨认物体排列位置的思维方法。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反口令"游戏

  玩法:

  1、讲解并示范游戏规则。

  2、教师发口令,幼儿做动作。

  (二)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1、在演示板上出示小汽车比赛的场面,感知前后。

  2、幼儿自由讨论。

  说一说汽车各在什么位置。(设计不同的方向)

  "同一辆小汽车,同一个位置,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在第二个,有的说在 第三呢?"

  根据孩子座位情况,说说自己的前后都有谁。

  3、创设情境,"小动物看电影"感知位置的相对性。

  小狗坐在第1行从左往右数的第2个位置,它的左边是小猴子,右边是母鸡……

  4、幼儿根据教师的提示摆出9只小动物,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5、两人一组合作,一人提问,一人回答。

  (三)游戏活动,巩固位置。

  1、游戏"谁不见了"。

  2、游戏"猜猜它是谁"。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准备预设过程

  教学重点:

  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 激情引入

  1、师:小朋友们,上个星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

  生:上下、前后、左右

  师:谁来说说你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

  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还有吗?

  学生畅所欲言。

  2、师:真不错,能记住自己的上下前后左右了。那你能辨别别人的上下前后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副图。(出示主题图)你看,这个班的每位小朋友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了,谁先来说说讲台在哪里?

  学生指出讲台的位置,在小朋友们的前面。

  师: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叫小明,坐在第一组第二个,你能找到他吗?

  学生在图中找小明。

  师:老师是从左边开始数的。谁的左边?

  生:我们的左边。(师:你认为呢?)

  师:说的真好。这里一共有几个小组?第二小组在哪里?

  第5小组在哪里?

  师:现在老师指一个小朋友,他在第几组第几个,知道的小朋友举手,看谁反应快!

  老师指,学生说。再老师说,请学生上来指。

  这么多小朋友,你想认识哪一位,说说他的位置。

  3、师:小朋友,你能告诉大家你的位置吗?第几组第几个?同桌两个人先互相说一说。

  学生反馈,说自己的位置。

  师:那你能说说你的前面的同学、左边的同学、右边的同学、后面的同学的位置吗?

  完成练习,你有什么发现?(前后同组,左右同个)

  4、师:有个小朋友在桌上摆了很多动物卡片,你看,(出示图片)他还说了猴子在哪里,看到这些动物卡片,你们能提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回答。

  二、 发展练习

  1、 情境说明

  课件展示一幢楼房(由P9第7题)

  师:这是一幢漂亮的新楼,数一数一共有几层,几个单元?

  每一楼都有两户人家,靠左的为左室,靠右的为右室。这幢新楼里住着解放军叔叔、王爷爷、音乐老师、两位小朋友等很多人。

  2、活动

  看一看,是谁住在2单元4层右室?(音乐林老师)

  (1)师:春节快到了,林老师要请两名能歌善舞的同学到解放军叔叔家慰问,如果老师要你们去通知小刚、小红,因为他们也想去,你们能找到他们的家吗?(1单元5层左室,1单元1层右室)

  师:找到小刚小红,现在谁能带他们到解放军叔叔的家?(2单元5层)

  (2)师:谁愿意到王爷爷、李奶奶家打扫卫生?(1单元2层左室,1单元3层右室)

  (3)师:医生也想跟你们一起去,别忘了去请他?(2单元2层左室)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活动中产生问题,再由“问题”的探讨而进入一种新的学习活动中,这是新课程理念的反映。让学生在交流中,自己体会、总结根据“行”和 “列”来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必须首先得有一个标准,或从左,或从右,或从前,或从后,都得先有一个参照。在让学生找出小明的位置这个教学片断中,是学生自我感悟得到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有利于促进学生经验的提升。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位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四个小节。《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并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及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稳定情况,所以教师不仅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应从纵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沟通联系的。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理解,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pgn0049.txt/pgn>创设情境和组织学生合作与讨论,使学生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并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接纳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的观念。

  课前准备有关课件、座位号、电影票等。

  教学流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引入。

  1.捉迷藏游戏。

  师:你最喜欢做什么游戏?

  学生说完后,课件出示小动物躲藏图。(小动物正躲在房间里:小鸭躲在写字台上面、书的左面;小狗躲在写字台的下面;小兔躲在床的后面;小猴躲在床的右面。)

  师:有四只小动物想和我们做捉迷藏游戏,瞧!它们都已经躲好了。你们能找到它们吗?学生描述小动物的位置(随着回答点击该动物,它就会闪烁显示)。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很快就找到了小动物躲藏的位置。(板贴:位置。)

  2.介绍周围的同学。

  师:今天来了许多老师,谁愿意向他们介绍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

  介绍到谁,该生站起来向老师招招手。</pgn0050.txt/pgn>

  二、新授。

  1.联系主题图,学习新知。

  师:(播放课件)这是一年级(5)班的同学们,看,他们坐得多整齐呀!数一数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熟悉整幅图,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师: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名叫乐乐。他坐在第一组第二个座位,你能找到他吗?

  学生可能得出以下几种答案:

  (1)从左往右第一组,从前往后第二个。

  (2)从左往右第一组,从后往前第二个。

  (3)从右往左第一组,从前往后第二个。

  (4)从右往左第一组,从后往前第二个。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是老师没有说清楚。他应在从左往右第一组,从前往后第二个座位。现在你们能找到他吗?

  【学生找到后,点击该生则闪烁显示并出现文字“第一组第二个”。】

  师:你们还想和一年级(5)班的哪些同学成为好朋友呢?(同学互说,然后指名说。)

  【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描述清楚好朋友的位置。】

  2.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师:从左往右数,请第一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第二组同学点点头;第四组同学笑一笑;第六组同学……

  师:从前往后数,你排在第几?(同桌互说。)

  师:你能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吗?

  三、活动。

  1.设计新同学的座位。

  师:你们想当一回小老师吗?如果新转来一名同学,你怎么给他安排座位?

  【注意:根据学生的回答深入挖掘德育内容。】

  2.找住址。

  (1)情境说明。</pgn0051.txt/pgn>

  (课件展示一幢楼房。)

  师:这是一幢漂亮的新楼,分为一、二两单元,数一数一共有几层楼?(生:有4层楼。)每一层楼都有两户人家,靠左的为左室,靠右的为右室。这幢新楼里住着解放军叔叔、王爷爷、音乐老师等很多人。

  (2)活动。

  ①师:春节快到了,老师要选几名能歌善舞的同学到解放军叔叔家慰问,哪些同学愿意参加?

  选3名学生,问一问他们各准备了什么节目?然后让他们根据地址“一单元3楼右室”找屏幕上住房的位置。

  (生找到位置后,点击该位置,演示窗户打开解放军叔叔出现的动画。)

  ②师:谁愿意到王爷爷家做好人好事?(地址:一单元2楼左室。)

  ③师:谁愿意把这封信送给音乐老师?(地址:二单元4楼左室。)

  3.找电影院座位。

  (1)创设情境,解决难点。

  (课件动画演示:星期天乐乐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2排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乐乐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

  教师边演示边叙说情境。

  师:谁能帮助他?(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乐乐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内有很多座位,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哪一个呢?”)

  师:谁能帮助他找到座位?(小组讨论:先找到2排,再找3号。)

  (点击课件上该座位闪烁显示,乐乐坐下后说“谢谢”。)

  师:你们真是一群助人为乐的好学生!

  (2)模拟影院,实践活动。(事先在座位上贴好和电影院座位号一样的号码,每个号码下面有一张电影票。)

  师:如果这儿就是电影院,从前往后数一共有几排?(让一名学生下座位带领大家数。)

  师:座位上都有号码,仔细观察这些号码是怎样排列的?(分组讨论得出:从中间起左边是双号,右边是单号;中间号码小,向两边逐渐变大。)</pgn0052.txt/pgn>

  师:老师要考考你们是否掌握了这一本领,请从座位号下拿出电影票去找座位。我们知道电影院是一个公共场所,我们应该遵守公共秩序,做一个文明的小市民。

  (课件出示文字“欢迎来到红领巾小剧院”,并放一段优美的音乐。)

  学生们在门外自觉排队入场找座位,鼓励互相帮助。

  师:请同学们互相检查是否坐对了;指名说自己的座位号,其他同学检查。

  【课件演示:声音“电影马上就要开始了”。(学生坐好)动画片“猫和老鼠”开演,结束或出示文字“谢谢观看”。】

  师:看完电影,我们的课也结束了。

  课后评析

  本课教学努力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并尽力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节课教学设计自然、衔接连贯,多处渗透德育,其最大特点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与交流学习数学,理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培养实践能力。如“找电影院座位”的活动,为了解决“找座位的方法”等难点,利用课件演示“乐乐买票进场的情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地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解决难点,掌握“找电影院座位”的基本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接着从课件中电影院的画面回到实际中来,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放手让学生进场找座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真正掌握了这项本领,完成了学习任务。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篇1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

  2.教材简析:

  《位置》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即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等活动,使学生能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5.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学内容是丰富的、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精彩纷呈的。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创新,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达到最高层次。

  三、说学法:

  新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方位概念,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物体的位置也有了比较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我借助本节课中学习环境的改变,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座位引出本节内容—位置。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我让学生先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在班内交流。在学生知道如何确定自己的座位后,让学生观察思考前后、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座位的关系,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从而揭示出前后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组,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排这一规律。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真正做好组织、引导与合作者上。学生真正感受到主人的地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会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反馈练习,巩固升华。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用两个数学表示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书上第6页的做一做);

  2.变式练习(书上第9页的第7题);

  3.发散练习(书上第8页的第5题);

  4.升华练习(说反话);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从不同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这一环节重点是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然后做出恰当的评价与反思。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

  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内容:

  第22页例3和做一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察书上插图

  小组讨论

  (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

  (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2、汇报讨论结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

  (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

  (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3、答疑解难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

  二、复习巩固

  1、完成做一做

  (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

  (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

  三、复习反馈

  1、完成练习第1、2两题

  2、当堂汇报

  (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上。)

  (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900米。)(小刚)

  (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课本19页例2及练习三3、4题。

  教学目标:

  1、能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重点难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准确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演示讲解;

  学法:观察思考,操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上节课给出地图,同学们能说出位置,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给出了方向和距离,我们如何画出这个物体所在的位置。

  板书课题:绘出物体位置

  2、说一说: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

  出示数据

  (1)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 150米处。

  (2)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 150米处。

  (3)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 200米处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入课题。一上课就使孩子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使孩子迅速调动认知体系中与本节课有关认知,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2、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出,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 150米, 20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3、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4、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通过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评价的设计:

  1、通过观察和说一说达成目标1。

  2、通过练习一第4、第5、第6、第7题达到目标2.

  3、通过实践活动达成目标3.

  教学过程:

  一、旧知激趣引入

  介绍周围的同学

  师:来了许多老师谁愿意向介绍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

  介绍到谁该生站起来向老师招招手

  二、新授

  1.主题图学习新知

  师:(播放课件)这一年级(5)班的同学们看坐得多整齐呀!数一数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熟悉整幅图为下面的学习做】

  师: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名叫乐乐他坐在组个座位你能找到他吗?

  学生得出几种答案:

  (1)从左往右组从前往后个

  (2)从左往右组从后往前个

  (3)从右往左组从前往后个

  (4)从右往左组从后往前个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老师说清楚他应在从左往右组从前往后个座位现在你们能找到他吗?

  【学生找到后点击该生则闪烁显示并文字“组个”】

  师:你们还想和一年级(5)班的哪些同学好朋友呢?(同学互说然后指名说)

  【注意:教师要学生描述清楚好朋友的位置】

  2.学习新知

  师:从左往右数请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组同学点点头;组同学笑一笑;第六组同学……

  师:从前往后个同学向老师招招手;个同学点点头;个同学笑一笑;第六个同学……

  同桌互相说从前往后数,你排在第几。

  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

  3、活动

  设计新同学的座位

  让学生当小老师给新来的学生安排座位

  找住址

  出示漂亮的高楼,创设情景玩送信的游戏

  (3)找电影院的座位

  a.创设情境,解决难点。

  乐乐去电影院找不到座位怎么办,谁来帮助他?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b.模拟影院,实践活动。

  假设教室就是影院,让一名学生带领从前往后数一共有几排

  分组讨论座位上的号码是怎么样排列的

  让学生自己排队寻找自己的座位,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反馈 :请同学互相检查是否做对位置了;指名说自己的座位号,其他同学帮忙检查

  课堂小结 :看完电影,我们的课也结束了。你学会了吗

  板书设计

  位置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精选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