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通用17篇)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通用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通用17篇)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目标解析:

  创设跷跷板乐园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在算法的比较中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在练习的设计中注意层次性,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第48页例2的情境图。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二)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

  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1)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

  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计算 方法二: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 方法三:添加小括号的综合算式

  4×3=12(人) 4×3+7 7+(4×3)

  12+7=19(人) =12+7 =7+12

  =19(人) =19(人)

  3、指解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景图作为直观支撑,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这个素材是极好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同时,有这个直观媒介,学生大多能依据主题图比较清楚地阐述自己解决的思路,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做好了铺垫。】

  二、合作交流、初步探究

  (一)交流比较、理解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先求玩跷跷板的人数。

  (二)优化算法、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1、呈现算式:7+(4×3)和7+4×3。

  2、引导学生比较。

  (1)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讨论交流:加上小括号是什么意思?不加小括号行吗?让学生明确在这里小括号可以不要,这样就更简洁些。

  3、学生独立脱式计算7+4×3,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关注脱式书写规范的指导。

  4、师生归纳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依据学生提供的不同解题方法,引导他们围绕每种方法都是先算什么以及在比较中优化算法,展开充分的交流。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并经历探究的过程,更好

  地理解规定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必要性。同时在比较中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三、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课件出示:7+12÷3 43-24÷6 18÷3+67 54÷9-3

  1、让学生独立解决,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规范。

  2、全班交流,并根据学情进行归纳指导。

  【设计意图: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表述较长,且二年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分两步(乘和加、减混合,除和加、减混合)分别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做一做”)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明确先算什么,加深对没有括号的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巩固。

  (二)接力赛(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4题)

  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完成,每小组派6名学生上台板演,一人做一题,一人做完下一位才能接着做下一题。最后以正确率、书写规范和速度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评价。

  (三)比大小(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5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算出综合算式的得数,再标记在算式的下面,最后进行比较。教师巡视,关注学生解题的习惯。

  (四)改错(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8×3+4 12-3×4 4+4÷4

  =24+4 =9×4 =8÷4

  =28 =36 =2

  ( ) ( ) ( )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说错误的理由,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五)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6题)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动态展示,帮助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加强对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设计意图:每个练习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样能化解难点。同时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形成灵活运用的能力。单纯的计算练习形式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枯燥、疲倦和懈怠,所以适当采取竞技的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运算顺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用今天学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的小结,不仅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还要学会根据情况正确选择。】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题估算方法有多种,孩子只要能准确有条理的说明理由即可。

  (2)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课时教材分析】

  第2课时(P58~P59),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材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活动一,教材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购买水果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鼓励学生试着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计算过程,就会自然产生添加小括号的需要,从而理解两级带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初步感知一个算式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道理。活动二,教材选择现实生活中摘黄瓜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类推将含有加、乘的算式添上小括号后列成一个算式,并自己独立计算。通过上面两个活动,进一步明确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课堂实录】

  一、 出示练习,复习准备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题、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

  8+2×7 9×3+2×3 18÷3-4

  81÷9×2 16+3×4 56÷8-2

  7×6-10 38-5×5 3×9÷3

  24÷4×3 100÷4-20 20-20÷5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出示课本58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从图上能知道些什么?

  2、生认真读题交流。

  3、(随着学生的回答闪动:50元钱,买香蕉用去了14元钱,桔子每千克3元):谁能替妈妈算一下,剩下的钱可以买几千克桔子?

  4、学生试着自主解决并集体讨论、交流。

  5、师:你能试着写出一个算式吗?

  6、生讨论交流并板演。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带小括号的,一种是不带小括号的。此时可请学生小组讨论,这两种列式方法,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不同)为什么?(因为小括号)那哪一种列式方法才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7、(师出示50-14÷3):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

  8、生:应该先算14÷3。

  9、师:而我们在解答剩下的钱能买几千克桔子的时候,应该先算什么?

  10、生:买香蕉之后剩下的钱,也就是50-14。

  11、师:所以这道题应该怎么办?

  12、生:我们要在50-14÷3这个算式中添上小括号。

  13、师:也就是说这道题正确的算式应该是

  14、生:(50-14)÷3。

  15、师:在这里小括号有什么用?

  16、生:改变运算的顺序。

  17、师:现在请同学们独立解答这道题。

  18、生:独立进行计算。

  19、师:指名说说计算过程,并解释为什么先算50-14。(因为有小括号)这就告诉了我们,在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我们可以加(生齐说小括号),当有小括号出现时,我们一定要先算(生齐说小括号里面的)。

  三、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1、师:今年李大伯家的黄瓜丰收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摘黄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课本58页下面的情景图)

  2、生自由读题,结合情境图理解题意。

  3、师:谁来帮他解决一下?

  4、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

  5、师:谁来说说你的解决方法?

  6、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并板演。

  7、教师整理总结学生中出现的情况

  ①34+27=61 61×4=244

  ②34×4=136 27×4=108 136+108=244

  ③(34+27)×4=244

  ④34×4+27×4=244

  8、师:同学们都运用自己的办法解答出了这道题,这些方法都可以。那现在你们比较一下这些方法中究竟哪一种解题方法既简单又方便呢?

  9、生得出3、4种方法比较简便时,再引导学生比较它俩哪一个最简便,直到得出(34+27)×4=244是最简便的方法。

  10、师:列出两个或三个算式的同学,能不能将它改写成一个算式呢?”

  11、生自己改写。

  12、师:在(34+27)×4这个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34+27)它表示什么?(李大伯这一天一共摘了多少千克黄瓜)然后算什么?(×4)这又求的是什么?(李大伯一天摘的黄瓜能卖多少元)在这里如果不加小括号行不行?为什么?

  13、生讨论交流。

  14、师:通过刚才这两道题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5、生:混合运算中,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顺序,有小括号的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多找几个学生说)

  四、完成练习,巩固反馈

  1、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指名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区别?它们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答案。

  2、出示课后练一练第2题,指导学生先观察每道题中两个算式的联系,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改写成一个算式,全班交流。

  3、出示课后练一练第3题:王霞买来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86页。剩下的计划6天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页?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每天要看多少页?”,必须先算( )。算式是:( )。谁能用综合算式来解答这道题?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全班交流。

  4、出示课后练一练第4题:一把椅子的价钱是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3倍,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必须先算( )。算式是:( )。谁能用综合算式来解答这道题?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全班交流。

  五、课下作业

  完成课本64页练习三的第1、5题

  第3课时 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 (P60~P61)

  【课时教材分析】

  第3课时(P60~P61),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材选择了为班级购买保温桶和垃圾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写成一个算式。在交流算式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如何将三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明确运算顺序。最后,在“想一想”中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课堂实录】

  一、 出示练习,检复铺垫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题、说得数。

  100-94 32+28 58-34 60×6 4×6+2×7

  39÷3 24÷8 24×2 27÷3 100-40×2

  2、教师投影出示下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将先算的部分画上横线,再计算:

  30×5-100 79-40÷4 (12+24)÷9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师:通过以上的复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各类运算了,掌握了混合运算中一定的运算顺序,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这些知识来自己试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比看谁才能成为生活中合格的小主人。(出示课本60页的主题图)学校计划给每个班配置一个保温桶和一个垃圾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2、生完整叙述信息和问题。

  3、师: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4、生试着独立解决。

  5、师:谁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你的思路和方法?

  6、生交流不同的算法,教师相机板书。

  ①65×6=390(元)

  17×6 =102(元)

  390+102=492(元)

  ②65+17=82(元)

  82×6=492(元)

  ③65×6+17×6

  ④(65+17)×6

  7、指名说一说每种算法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8、师:大家各有各的想法,最终都能解决问题,这些算法都可以。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解题方法最简便?

  9、生:(65+17)×6

  10、师:指名说说他的运算顺序。(然后出示65×6+17×6 )那么这个算式又该经历怎样的计算过程呢?自己试着算一算。

  11、生在练习本上试算,指名板演。

  12、师:整理学生中出现的两种情况

  ①65×6+17×6 ②65×6+17×6

  =390+102 =390+17×6

  =492(元) =390+102

  =492(元)

  13、师:(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在脱式计算时,有以上两种脱式计算形式,第1种情况是两个乘法同时计算;第2种情况是一步一步脱式计算,两种形式的脱式都是正确的,但你们比较一下,哪一种脱式计算的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14、通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左右两个乘法同时进行计算比较简便”的结论。

  15、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65×6+17×6

  =390+102

  =492(元)

  16、师:“想一想”如果把问题改成“买6个保温桶比买6个垃圾桶多花多少钱?”该怎样计算?

  17、指名完整口述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8、集体交流时关注学生的不同解答方法,除了请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以外,还要让学生说说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19、小结: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新收获?

  三、完成练习,巩固反馈

  1、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先指名说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分组独立完成,每组一道,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2、出示课后练一练第2题,指名读题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不同算法。

  3、出示课后练一练第3题,自由读题,弄清题意,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四、问题讨论,补充延伸

  1、问题讨论

  出示教材61页中的“问题讨论”,指名读题后组织学生先小组内讨论,然后班内交流判断思路和方法。

  2、补充练习

  在每道题中的两个( )里填上相同的数,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 )×5+ ( )×4=81

  6×( )+2×( )=96

  28÷( )+42÷( )=10

  第4课时 探索乐园 (P62~P63)

  【课时教材分析】

  “探索乐园”(P62~P63),设计了两个探索活动。活动一,是按图中数的规律填数,分三个层次进行:先呈现了三组较小且便于口算的数;最后教材呈现了三组空白图,让学生自己确定规律填数。活动二,探索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相减的差与9的倍数关系。教材以图框形式呈现了计算的程序,先让学生按照给定的顺序操作,并交流计算的结果,初步感受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计算一组除数都是9的混合运算式题,通过计算进一步体会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议一议”中的两个问题,使学生了解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倍数关系;求出的商就等于这两个数字的差。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规律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索活动,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探索活动的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的规律。

  【课堂实录】

  一、 探索规律。

  1、师:出示课本62页第(1)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个图中的数,找出图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2、生仔细观察后先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最后得出规律:上面的数是下面两个数的乘积。

  3、师:请小组同学合作,按找出的规律,在第(1)题后面三个图的空格中填数,然后全班再交流。

  4、生小组合作填数,全班交流。

  5、师:出示课本62页第(2)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排三个图,看看每个图中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6、生分小组进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即左下角的数是其它两个数的乘积。

  7、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三个图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8、生自由填数,全班交流订正。

  9、师:出示课本63页第(3)题,请同学们自己订规律,在下图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10、生自己找规律填数,然后全班交流,互相学习。

  二、按顺序操作。

  1、师: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1)题,然后教师说一个要求,生即按要求去做。

  2、全班交流每个人写的算式和计算的结果。

  3、师: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2)题,请同学们独立进行计算

  4、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计算结果。

  5、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6、生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并计算结果。

  三、议一议。

  1、师:仔细观察以上这些算式,看一看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什么关系?求出的商与这两个数字有什么关系?

  2、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汇报,从而探究出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都是9的倍数,且求出的商正好是两个数字的差。

  四、数学游戏

  1、师:出示课本65页下面的“24点游戏”规则,逐一进行讲解说明。

  2、生四人一组进行游戏。

  3、师巡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p.35、3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理解三步计算运算顺序;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题

  1、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我们一起去看看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演示例题,指名说说图上的信息

  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象棋的单价是12元,围棋的单价是15元

  读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元?

  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个基本数量关系式?

  复习: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尝试列式,并交流

  (1)分步列式: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

  (2)综合:123+154

  (可能还有):(12+15)(3+4)

  讲评:指着分步列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比较两个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下面的算式为什么是错的?它这样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3、运算顺序

  123+154 123+154

  =36+154 =36+60

  =36+60 =96(元)

  =96(元)

  比较这两种运算顺序,它们都对吗?哪个更好?为什么?

  指出:这是一个三步混合运算,有乘有加,先算乘,即分别先算象棋和围棋的钱。

  4、学生完成试一试:150+12065

  做完后交流,可能会有个别学生先算乘,如果有可请学生说说正确的运算顺序,乘除在一起的时候,谁在前谁先算。

  5、结合两题引导学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做在自备本上

  802+764

  2406-217

  45-2034

  51-363+25

  指名板演再结合具体问题交流。

  2、下面的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题略)

  建议:做混合运算,要先观察该题的运算符号,可把先算的步骤划线表示,然后再算。

  3、比一比,你能说出原因吗?

  2530+2520

  84040-40040

  25(30+20)

  (840-400)40

  第一组题可引导学生结合乘法意义来说,或是结合具体问题来举例说明。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4题)读题后让学生解释人均居住面积的含义和求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2、(第5题)分析我们组比你们两组的总人数多6人,指名说说你们两组的总人数怎么算?

  3、(第6题)比较两小题,说说两题的联系。

  4、把这3道联系实际问题做在作业本上。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1/6+5/6

  4/7-2/7

  2/9+4/9

  9/10-3/10

  1/2+1/3

  1/8+1/8+3/8

  2.算一算。

  100+25-18

  75-25+15

  24-(18+3)

  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1/2+3/10-1/5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让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列出算式

  1-11/20-2/5或1-(11/20+2/5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课本第9页例4,练习三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

  5、计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问:最后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第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题先算括号,再算乘法)

  说明:如果我们将那两道题的整数改为分数,它们的运算顺序也是不变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

  出示例6。

  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2页做一做。

  2、练习三1~5题。

  板书设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P48页及练习十一4---6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步乃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内容具体涉及加减、乘除、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其中加减、乘除这一部分,这节课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教学,以解决问题为线索来学习计算。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今后更为复杂的计算学习奠定知道和思维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学习乘法(除法)与加法(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教学中应注意突出重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练习,使学生掌握含有不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会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方法指导:

  看―说―算―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

  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0+4+30= 2×4×7=

  15+5-10= 6÷3×2=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运算或只有乘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 )顺序进行计算。

  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

  1.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2中的情境图。

  2.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回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同桌讨论,然后说一说。

  4.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呢?

  5.尝试列综合算式:4×3+7

  三、合作交流(约10分钟)

  1.4×3+7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2.指名板演,全班齐练,评价。

  3.7+4×3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请大家试着算一算。

  4.算完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已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小组内交流。

  6.想一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可以用7+4×3这个综合算式计算吗?为什么?

  7.比较7+4×3的运算顺序和4×3+7的运算顺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8.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一个算式中,含有除加、除减计算时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一样,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下面各题第一步先算什么?把他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2)完成第50页第5题。

  2.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3.作业布置:课本50页4、6题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

  教师: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一些食品的价格。小红为春游活动准备了午餐,她想买3盒牛奶和1包饼干,一共要花多少钱呢?你能帮小红列式计算吗?把你的想法写在本上。

  学生1: 2×3=6(元)

  6+7=13(元)

  学生2: 2×3+7=13(元)

  生3: 7+2×3=13(元)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学同意吗?这三种方法都很好。

  教师:三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诉你们第2个同学和第3个同学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二、 新授

  (一)乘加问题。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

  ① 2×3+7

  ② 7+2×3

  学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1: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钱数。

  教师:7+2×3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2:虽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3=6(元)再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请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教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种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都要先计算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与一包饼干的钱数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总钱数,你们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了吗?

  教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了小红出游准备午餐的价钱,现在你想不想为自己的出游准备午餐呢?任选2种食物试着买一买,数量不限,想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汇报,一个同学说他列的式子。

  教师:快结合这幅图猜猜这位同学想买什么?这个综合算式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乘减问题。

  教师:相信同学们也计算出了自己买东西要花多少钱了吧,小明也准备了午餐,但是小明在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想帮助他吗?

  教师: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小明带了20元,想买4个面包,他想请大家帮他算算,他还能剩多少钱呢?你们会列示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20―4×4=4(元)

  教师:观察这个算式,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先算买4个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减去用去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你的思路真清楚,那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先算4×4=16,也就是4个面包用去16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钱减去用去的16元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同学们你是这样想的吗?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小明解决了问题。刚才我们通过为春游准备午餐,一起认识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现在请大家再来看看这些综合算式,(出示)想一想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记算哪一步呢?

  学生: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三)除加、除减问题。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现在我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请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结果。

  28-6×3= 5×9-40= 54÷9―4= 20+48÷6=

  教师:通过3、4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教师: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

  学生:在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板书)

  三、 练习

  1.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6×4+4= 25―3×7= 72÷8―4= 20―63÷9=

  2.当小老师,判断,并改错。

  6+9÷3=5 5÷5+5=6 9―3×2=12 48÷8―4=2

  四、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8

  【课时教材分析】

  “探索乐园”(P62~P63),设计了两个探索活动。活动一,是按图中数的规律填数,分三个层次进行:先呈现了三组较小且便于口算的数;最后教材呈现了三组空白图,让学生自己确定规律填数。活动二,探索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相减的差与9的倍数关系。教材以图框形式呈现了计算的程序,先让学生按照给定的顺序操作,并交流计算的结果,初步感受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计算一组除数都是9的混合运算式题,通过计算进一步体会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议一议”中的两个问题,使学生了解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倍数关系;求出的商就等于这两个数字的差。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规律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索活动,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探索活动的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的规律。

  【课堂实录】

  一、探索规律。

  1、师:出示课本62页第(1)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个图中的数,找出图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2、生仔细观察后先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最后得出规律:上面的数是下面两个数的乘积。

  3、师:请小组同学合作,按找出的规律,在第(1)题后面三个图的空格中填数,然后全班再交流。

  4、生小组合作填数,全班交流。

  5、师:出示课本62页第(2)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排三个图,看看每个图中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6、生分小组进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即左下角的数是其它两个数的乘积。

  7、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三个图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8、生自由填数,全班交流订正。

  9、师:出示课本63页第(3)题,请同学们自己订规律,在下图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10、生自己找规律填数,然后全班交流,互相学习。

  二、按顺序操作。

  1、师: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1)题,然后教师说一个要求,生即按要求去做。

  2、全班交流每个人写的算式和计算的结果。

  3、师: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2)题,请同学们独立进行计算

  4、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计算结果。

  5、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6、生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并计算结果。

  三、议一议。

  1、师:仔细观察以上这些算式,看一看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什么关系?求出的商与这两个数字有什么关系?

  2、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汇报,从而探究出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都是9的倍数,且求出的商正好是两个数字的差。

  四、数学游戏

  1、师:出示课本65页下面的“24点游戏”规则,逐一进行讲解说明。

  2、生四人一组进行游戏。

  3、师巡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9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会计算两步小数混合运算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谈话,先让学生说一说知道什么糖及它们的价钱。接着讨论:什么是什锦糖?什锦糖的价钱是怎样确定的?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糖是学生非常喜欢吃、也很熟悉的东西,进行知道什么糖及各种糖价钱的对话,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为解决问题做准备。)

  2、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口头介绍有关信息。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解决问题

  1、提出“1千克什锦糖合多少元”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的,教师参与交流或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体验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讨论第(3)种方法的算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两点混合运算的顺序,把整数混合运算的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4、提出问题(2),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在探索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三、尝试应用

  1、提出配制什锦糖问题,学生独立做完后,全班交流,对简单的解题思路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素材进行拓展性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配制什锦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看试一试中的几道题,同桌互相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自己计算。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的正确率如何。)

  四、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2、知道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及递等式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用品吗?(出示教科书第30页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逛逛文具店,店里的商品可真不少!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商店里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师: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也一起到商店买学习用品。他们要买什么呢?

  (出示问题)小军说:“我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感兴趣。呈现学生熟悉的购买学习用品的情境,能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是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二、解决第一个问题

  1、师:大家愿意帮忙吗?在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吧。(绝大部分学生会分步列式解答,也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的情况)

  2、学生板演 5×3=15(元)15+20=35(元)

  师:大家看这位同学做的对吗?谁来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认识综合算式。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像同学们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分别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板书:分步算式)

  师:同学们,你能把这两道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算式吗?在练习纸上试一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20或20+5×3(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一道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板书: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分步解决问题,充分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这样分层推进,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与相应的分步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

  4、教学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第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没有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板书如下:

  5×3+20

  =15+20

  师: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5×3+20

  =15+20

  =35(元)

  5、认识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白:不论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要解决这个问题,都要先求出3本笔记本的钱数,再加上1个书包的钱数。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两个独立的一步算式,一个是乘法算式,一个是加法算式;综合算式是把这两个独立的算式综合成一个算式。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运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研究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步把计算过程写下来,重视对混合运算书写格式进行指导,既便于学生看清楚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又能促进学生自觉按格式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解决第2个问题

  1、师:小晴也想请你们帮个忙,愿意吗?(出示问题)小晴说: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

  2、师:怎样求出“应找回多少元”?综合算式怎样列?(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尝试解答)为什么这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8×2

  3、讨论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这道综合算式应先算哪一步?怎样把计算过程用递等式表示出来?

  引导交流,使学生明白:要先求出2盒水彩笔是多少元,再做减数。因此在计算时,算式前面的“50”要照抄下来,写在被减数的位置上,减号也要照抄下来,把18×2的得数“36”写在减数的位置上。接着再计算减法。边交流边板书如下:

  50-18×2

  =50-36

  =14(元)

  4、归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同学们观察第(1)(2)两道综合算式,想一想,它们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第一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加法,乘法在算式的前面;第二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减法,乘法在算式的后面。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当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加、减法时,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由于解答这个问题的综合算式是乘法在后,但要先算乘法,与学生已掌握的从发往右运算的习惯不相同,所以教学的重放在结合题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最后交流计算结果,并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交流时,要说出各题错在哪里。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每一组算式有什么不同,应先算哪一步,然后独立计算。

  再次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5、谈话:“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用三张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怎样?

  第一次游戏: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游戏: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提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

  4×7-4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6、拓展(机动):80 ○ 8 ○ 4=

  (1)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同一级运算。

  交流质疑:(教师指着含有加减运算的两条算式)这两题你能不计算就知道哪一题的结果最大吗?有什么奥秘跟大家分享一下呢!(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后,及时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反思所学知识,对混合运算的价值再认识。】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课本P28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在乘坐公共汽车的过程中是否发现了哪些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指名汇报。分小组交流在乘车过程中发现的数学问题。

  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可能会说,在途中有下车的,也有上车的。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后下车25人,又上来了28人。现在有多少人?这道题该如何解答?

  (3)、指名列式解答并板书计算过程。这道题的竖式能不能直接用简便写法呢?

  让学生在练习上写出连写竖式,然后指名板演。2练习。

  三、总结提升

  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1)、观察主题图。小组交流数学信息

  (2)、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解题方法,尝试解答。

  (3)、汇报并板演竖式

  2、完成课本p28的“做一做。

  3、与老师共同小结,自由说一说。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例3:67-25+28=70(人)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大部分学生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就在我们的身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强化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达到巩固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目的。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过,在教学习题的过程中,学生上台习题花费的时间太长,很多弄懂了的学生没有事情做,而个别没弄懂的学生又跟不上节奏,所以这个环节要改进。

  同时,我发现,学生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不必做过多的铺垫,不用多余的提问引导。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12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情境,呈现知识起点

  师:你们喜欢购物吗?这是小军在文具店购买学习用品(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出示购物

  情境图,先呈现小军来购物的情境,改动教材小军和小晴同时呈现的购物情境)。

  师: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呈现三种学习用品的标价)

  生:一本笔记本5元,一个书包20元,一盒水彩笔18元。

  师:小军想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请你替小军算一算一共要用去多少钱?

  生:53=15元,15+20=35(元)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有没有列不同算式的?

  有个别同学列成如下算式,并进行了计算。

  ①53+20=15+20=35

  ②53+20=15+20=35

  师:板书学生的算式作为后面交流的素材。

  师:黑板上这两个同学列的是一个算式,你同意他们这样的写法吗?你们也试着写一写(有了分步列式的基础,大部分同学都会列出53+20的算式)。

  师:这一道算式能包含上面的两个算式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能,算式53+20中,第一步计算53的积是15,第二步计算15+20的和是35。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出第一步、第二步,也就是说53+20这个算式要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哪两步?

  生:第一步是算乘,第二步是算加。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结合情境图谁能说一说53+20,第一步先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再算什么?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第一步先算53,表示买3本笔记本用的钱。第二步再加上买书包的20元,表示一共用去多少钱。

  师:结合情境图说一说53+20,能先算3+20吗?(学生基本上能结合实际情境说出不能先算3+20的道理)

  师:对比分步与综合算式,比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生:分步算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直接写在算式的后面,而综合算式要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写在算式的下面。教师配合学生的发言在综合算式和分步算式算法中相机用红笔标出。

  【设计意图】:新教材融计算于解决问题之中,这是源于计算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的,只有在解决问题时才需要计算。因此,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也应是这样的。整改情境图分层出示数学问题,既便于突出学生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又便于在解决问题中体验、理解综合算式与分步算式的联系,实现为了解决问题用综合算式需要运算顺序需要在解决问题情景中去分析运算顺序的建构过程,实现计算与应用交融的目的。

  二、丰富算、用材料,再次感悟运算顺序

  师:投影增添小晴来购物的动画情景。

  师:小晴付50元钱买2盒水彩笔,请你帮小晴算一算她带的钱够不够?(生马上回答:够了)

  师:为什么?应找回多少钱?(学生基本上能分步口算得出结果)

  师: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并尝试解答。

  生:50-182

  师:第一步先算什么?表示什么?第二步算什么?又表示什么?

  生:第一步先算182,表示买2盒水彩笔的钱。第二步再用50去减182的积,表示应找回的钱。

  师:现在老师写两个算式,你能结合情境图说说分别在解决什么问题吗?

  师:18+53;182-20

  (由于情境图信息比较简单,学生都能结合情境图说出每道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师:请同学板书上面三道算式。

  师:比较53+20和18+53;182-20和50-182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体验不论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的道理。

  【设计意图】创设丰富的算、用材料,让学生通过情境提炼数学问题,;根据算式寻找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以用引算,以算激用的过程。尤其是两组算式的对比,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运算顺序的实质,拓展了运算顺序的认知。

  三、抽象概括运算顺序

  师:黑板上有几道两部计算的综合算式,观察它们的运算符号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乘加(减)

  师:谁能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

  四、拓展延伸

  师:继续增添情境图信息:一套3本《格林童话》共36元。①小明买4本。②小红买2套。

  师:谁能结合情境图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分别是解决什么问题?该怎样去计算呢?

  3634 3626

  生:3634是小明买4本《格林童话》要多少元?算式3626表示小红买一本《格林童话》要多少元?

  师:结合情境图说一说,算式3634要先算什么?能先算什么?

  师:算式3626呢?

  师:你觉得乘除在一起运算,他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观察,结合情境图中的解决问题,大部分都能说出运算顺序)

  师:算式3634与算式3626在运算符号上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乘除运算。

  师:对比黑板上的几道只有乘加(减)和上面两道乘除算式的运算顺序。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乘加(减)两部计算的,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减;乘除两部计算顺序,要按照顺序(从左到右)计算。

  生:暂时不计算的数要把它移下来。

  生:等于号要在算式的下面写,两个等于号要对齐。

  师:配合学生的叙述,在算式的相应位置相机标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再次通过增添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再次以用引算、以算激用,为进一步拓展岸生对两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认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沟通了练习题中的题组对比题之间的联系。

  五、突出重点训练

  第层次:质疑运算顺序,下面各组算式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1.15+32 2.100-253

  23+15 255-100

  3.6484

  6442

  第二层次: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233+50 166-9

  38+415

  第三层次:下面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

  50+507 44-74

  =l007 =28-40

  =700 =8

  153-25 3682

  =45-25 =364

  =20 =144

  六、全课总结

  1.有什么收获?

  2.有什么问题?在计算混合运算时,你想给同学哪些友情提示?

  3.你认为两步混合运算还会出现哪些情况?课后你能应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尝试解决吗?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正确地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教师:分数连加、连减为什么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二、学习新课

  尝试计算例1。

  通过订正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教师:

  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吗?

  ②例1与准备题比较哪相同?哪不同?(讨论)

  ③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板书: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加减计算。说明:虚线框的部分,我们在计算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想,但在做题时这一过程可以省略不写,而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教师: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分两步计算,是一次通分好,还是分步通分好呢? 学生尝试计算并订正。 教师:①怎样计算简便?

  ②为什么分步通分简便一些?

  说明:虚线框的通分过程,以后计算熟练了可以不写,或写在草稿纸上,也可以直接写出结果,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教师:结果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按照下图的计算步聚列出综合算式,并算出得数。

  4、思考题:华和王英比,谁高一些?高多少米?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14

  知识目标:

  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畅所欲言)

  一、旧知铺垫

  我们的老朋友淘气也有个爱好,那就是做计算题。今天,他想和大家比试比试!

  1、出示计算题

  要求: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8÷2÷616×(15÷3)18÷2×10

  13×2×572÷(9÷3)24÷(2×3)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出示问题情境

  过渡语:经过课前的谈话,我了解到同学们的兴趣很广泛。相信大家也参加了不少的兴趣小组吧!淘气在课下的时候对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作了个调查。

  2、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①请你先估算一下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说明理由)

  ②请你用图来表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

  ③学生独立思考和组内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④尝试计算

  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清楚地了解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请你算一算,航模小组到底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计算)

  ⑤全班交流

  A12×1/3=4(人)

  4×3/4=3(人)

  B12×1/3×3/4=3(人)

  预设一:如果学生出现了A、B两种方法,并且计算方法较多。在交流时对于B种不同算法进行重点交流。

  预设二:如果算法单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计算方法。

  5、思考: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教师进行引导总结)

  6、试一试

  有了这惊奇伟大的发现,我们赶快试一试吧!

  ①学生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以求助老师或同组同学。

  5/9×3/5÷6/712÷4/5÷3/8

  ②全班交流(说一说运算顺序)

  三、登山游戏中巩固新知

  五一时节,春光明媚,正是游玩的好时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登上吧!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登山比赛,看哪个组最先登上顶峰摘得红旗(课件)

  在山的不同位置设有不同的计算题,学生答对方可前进。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登山线路。到达山顶后,红旗处设有一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答对者摘得红旗。

  全班交流。

  解决红旗里的问题后,对同学进行环保节水教育。请同学说一说节水的好点子。

  四、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五、课外作业

  同学们做几张分数、整数卡片,和一些加减乘除符号。同学们之间互相玩卡片做计算。 补评: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上的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复习

  1、板书:(1)150-42214(2)(240+120)(140-20)

  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做,同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学生做完以后,先让在黑板上板演的学生分别回答:“这道题里都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哪能一步?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又有乘和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逐题指定学生计算,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课题一:混合运算(一)》。计算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如:5(150-90)20,先算150-90得60,5乘以60得300,再除以20得15。

  教学例1。

  板书:100-(32+54018)。提问:

  “这道题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小括号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学生回答先算54018后,教师用彩色粉笔在54018的下面画一横线。然后带领学生逐步脱式计算。

  教师说明:像这样带小括号,并且小括号里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除。接着再在“(32+30)”的外面用彩色粉笔画上虚线框,并说明:以后计算熟练了,小括号可以一次脱去,虚线框中的一步可以省略。

  巩固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提问:

  “第1题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第2题呢?”

  让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然后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一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提问:

  “把4道小题对比一下,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相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虽然这4道小题的数字、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加了小括号和不括号的位置不同。因此,混合运算式题在计算之前,也要先审题,根据运算顺序的规定决定怎样然后再计算。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重点难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

  (1)做书上第80页“练习十五”第1题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99-68×2 38-[2.44×(8.5-5)]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A、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 )顺序进行计算;

  B、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 ),再算( );

  C、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再算( )。

  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

  课中进行预习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例题图。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5 ×18+35 ×18 (25 +35 )×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2、提问:这两道式题的计算结果相等吗?运算顺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么?第二道算式呢?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交流、订正。

  (三)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引导: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例1的两种解法。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四、巩固练习,反馈练学

  1、做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按要求直接写出得数,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选择一两题要求说说运算顺序。

  3、做练习十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每道题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4、做练习十第4、5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五、课堂总结,拓展思学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17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分数乘法的简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看看下面每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 ○ ○

  (三)那么分数混合运算如何计算呢?能否应用运算定律简算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例题

  (二)读题之后请同学试做(板演在黑板上)

  教师:这道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强调运算顺序)

  (三)做一做

  教师提问:你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四)小结

  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分数乘加、乘减这样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呢?

  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在一个分数混合算式中,既有一级运算,又有二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一级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做括号里边的,再做括号外边的.

  (五)仔细观察下面两题,计算中有没有好方法使它们算得又快又准.

  小组汇报结果.

  = × ×

  教师提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依据什么?(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教师说明:由这两题可以看出,乘法运算定律同样可以应用在分数中.

  (七)做一做

  三、归纳、质疑

  (一)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自己小结)

  混合运算、分数乘法中的简算.

  (二)你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吗?

  四、训练、深化

  (一)巩固混合运算

  1.判断

  (×) (×)

  (√) (√)

  2.计算

  (二)巩固简算

  1.填空

  2.简算

  (三)提高练习

  五、课后作业

  (一)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六、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点评

  学生已通过第七册的学习,对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比较熟悉了,所以,本教学设计注意以旧引新,通过复习,让学生讨论、试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技巧。巩固练习中,从基本练习一直到提高题,设计有层次,有坡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通用1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