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正方形的周长(精选17篇)

正方形的周长(精选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正方形的周长(精选17篇)

正方形的周长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

  2.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求正方形周长的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简便方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活动投影片、钉子板、尺子.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下面各题.

  520+70 430×2  1600÷8  430-60

  880÷4  3100×3 380+40  500×6

  4200÷7 800-50 400÷5   2000×4

  2.复习.

  (1)6×4表示什么?

  A.表示6的4倍是多少;B.表示4个6相加,用另一种算式表示是6+6+6+6.

  (2)乘法和加法之间有一种什么关系?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例4,建立周长的概念.

  投影出示例3、例4这两幅图.

  问题:围成像图中这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别要用多少厘米长的线,该怎么求?

  (1)学生按要求自己解决.

  要求:请同学们在各自的钉子板上用线围成图中那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用尺子量出它们每条边的长度,然后算一算围成这两个图形分别用多长的线.

  提示:以厘米为单位,如果每条边的长不是整厘米数,看和哪个整厘米数接近,就算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之后,要求学生按操作的过程组织语言,用“先、再、最后”等表示次序的词汇报测量结果.

  教师深入学困生中,帮助他们准确测量.

  (2)学生汇报对两个图形的测量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这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三条边一共长12厘米,围成这个三角形要用12厘米长的线.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是2厘米,四条边一共长8厘米,围成这个正方形一共要用8厘米长的线.

  (3)说明: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2.学习例5.

  教师口述题目:用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使每边长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下图:

  (2)让学生自己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将两种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第一种: 第二种:

  2+2+2+2=8(厘米) 2×4=8(厘米)

  教师通过学生口述第二种算法时,板书:边长×4

  (3)重点讲解“边长×4”的道理.

  教师利用投影把计算公式与几何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作法是投影出示正方形的图形,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各边长,然后把四个边长在一条线上拉直合并起来,就得到.

  启发学生明白其理:依据正方形的特点,想一想为什么用边长×4?

  因为正方形的四个边长相等,有四个同样大小的边长,所以,用公式表示,就是“边长×4”.

  (4)比较两种算法,说说哪一种最简便?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字小时用加法算还容易些,数字大了,用加法计算就非常麻烦,所以,用“边长×4”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5)用这种简便算法,求一个.投影出示:

  (6)投影出示: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集体校对,纠正错例.

  3.小结:怎样求最简便?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学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最有意义的是什么?

  四、随堂练习.

  1.量一量同桌同学为你准备的七巧板块,算出其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板块的周长.以整厘米为准.

  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间拼成的大小不一)交给同桌,讨论:怎样测量,就可以算出这个拼成的,说说为什么.

  3.学校操场前面要建一个正方形的升旗台,边长是20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五、布置作业 .

  1.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桌面,边长是8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一个正方形花圃,周长是60厘米,边长多少米?

  板书设计 

  边长×4

  例5

  2×4=8(厘米)

  答:它的周长是8厘米.

  探究活动

  分割图形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正方形的特征.

  2.使学生的头脑灵活,增强观察能力.

  游戏过程

  1.教师:在正方形内用4条线段作“井”字形分割,可以把正方形分成大小相等的9块,这种图形我们常称为九宫格.用4条线段还可以把一个正方形分成10块,只是和九宫格不同的是,每块的大小不一定都相等.那么,怎样才能用4条线段把正方形分成10块呢?

  2.教师:请你先动脑筋想想,在动脑的同时还要动手画一画,手和脑同时参与活动,才能互相弥补不足,更快地寻找出答案.

正方形的周长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

  2.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求正方形周长的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简便方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活动投影片、钉子板、尺子.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下面各题.

  520+70 430×2  1600÷8  430-60

  880÷4  3100×3 380+40  500×6

  4200÷7 800-50 400÷5   2000×4

  2.复习.

  (1)6×4表示什么?

  A.表示6的4倍是多少;B.表示4个6相加,用另一种算式表示是6+6+6+6.

  (2)乘法和加法之间有一种什么关系?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例4,建立周长的概念.

  投影出示例3、例4这两幅图.

  问题:围成像图中这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别要用多少厘米长的线,该怎么求?

  (1)学生按要求自己解决.

  要求:请同学们在各自的钉子板上用线围成图中那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用尺子量出它们每条边的长度,然后算一算围成这两个图形分别用多长的线.

  提示:以厘米为单位,如果每条边的长不是整厘米数,看和哪个整厘米数接近,就算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之后,要求学生按操作的过程组织语言,用“先、再、最后”等表示次序的词汇报测量结果.

  教师深入学困生中,帮助他们准确测量.

  (2)学生汇报对两个图形的测量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这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三条边一共长12厘米,围成这个三角形要用12厘米长的线.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是2厘米,四条边一共长8厘米,围成这个正方形一共要用8厘米长的线.

  (3)说明: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2.学习例5.

  教师口述题目:用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使每边长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下图:

  (2)让学生自己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将两种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第一种: 第二种:

  2+2+2+2=8(厘米) 2×4=8(厘米)

  教师通过学生口述第二种算法时,板书:边长×4

  (3)重点讲解“边长×4”的道理.

  教师利用投影把计算公式与几何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作法是投影出示正方形的图形,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各边长,然后把四个边长在一条线上拉直合并起来,就得到.

  启发学生明白其理:依据正方形的特点,想一想为什么用边长×4?

  因为正方形的四个边长相等,有四个同样大小的边长,所以,用公式表示,就是“边长×4”.

  (4)比较两种算法,说说哪一种最简便?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字小时用加法算还容易些,数字大了,用加法计算就非常麻烦,所以,用“边长×4”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5)用这种简便算法,求一个.投影出示:

  (6)投影出示: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集体校对,纠正错例.

  3.小结:怎样求最简便?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学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最有意义的是什么?

  四、随堂练习.

  1.量一量同桌同学为你准备的七巧板块,算出其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板块的周长.以整厘米为准.

  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间拼成的大小不一)交给同桌,讨论:怎样测量,就可以算出这个拼成的,说说为什么.

  3.学校操场前面要建一个正方形的升旗台,边长是20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五、布置作业 .

  1.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桌面,边长是8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一个正方形花圃,周长是60厘米,边长多少米?

  板书设计

  边长×4

  例5

  2×4=8(厘米)

  答:它的周长是8厘米.

  探究活动

  分割图形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正方形的特征.

  2.使学生的头脑灵活,增强观察能力.

  游戏过程

  1.教师:在正方形内用4条线段作“井”字形分割,可以把正方形分成大小相等的9块,这种图形我们常称为九宫格.用4条线段还可以把一个正方形分成10块,只是和九宫格不同的是,每块的大小不一定都相等.那么,怎样才能用4条线段把正方形分成10块呢?

  2.教师:请你先动脑筋想想,在动脑的同时还要动手画一画,手和脑同时参与活动,才能互相弥补不足,更快地寻找出答案.

正方形的周长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

  2.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求正方形周长的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简便方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活动投影片、钉子板、尺子.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下面各题.

  520+70 430×2  1600÷8  430-60

  880÷4  3100×3 380+40  500×6

  4200÷7 800-50 400÷5   2000×4

  2.复习.

  (1)6×4表示什么?

  A.表示6的4倍是多少;B.表示4个6相加,用另一种算式表示是6+6+6+6.

  (2)乘法和加法之间有一种什么关系?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例4,建立周长的概念.

  投影出示例3、例4这两幅图.

  问题:围成像图中这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别要用多少厘米长的线,该怎么求?

  (1)学生按要求自己解决.

  要求:请同学们在各自的钉子板上用线围成图中那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用尺子量出它们每条边的长度,然后算一算围成这两个图形分别用多长的线.

  提示:以厘米为单位,如果每条边的长不是整厘米数,看和哪个整厘米数接近,就算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之后,要求学生按操作的过程组织语言,用“先、再、最后”等表示次序的词汇报测量结果.

  教师深入学困生中,帮助他们准确测量.

  (2)学生汇报对两个图形的测量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这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三条边一共长12厘米,围成这个三角形要用12厘米长的线.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是2厘米,四条边一共长8厘米,围成这个正方形一共要用8厘米长的线.

  (3)说明: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2.学习例5.

  教师口述题目:用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使每边长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下图:

  (2)让学生自己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将两种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第一种: 第二种:

  2+2+2+2=8(厘米) 2×4=8(厘米)

  教师通过学生口述第二种算法时,板书:边长×4

  (3)重点讲解“边长×4”的道理.

  教师利用投影把计算公式与几何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作法是投影出示正方形的图形,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各边长,然后把四个边长在一条线上拉直合并起来,就得到.

  启发学生明白其理:依据正方形的特点,想一想为什么用边长×4?

  因为正方形的四个边长相等,有四个同样大小的边长,所以,用公式表示,就是“边长×4”.

  (4)比较两种算法,说说哪一种最简便?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字小时用加法算还容易些,数字大了,用加法计算就非常麻烦,所以,用“边长×4”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5)用这种简便算法,求一个.投影出示:

  (6)投影出示: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集体校对,纠正错例.

  3.小结:怎样求最简便?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学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最有意义的是什么?

  四、随堂练习.

  1.量一量同桌同学为你准备的七巧板块,算出其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板块的周长.以整厘米为准.

  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间拼成的大小不一)交给同桌,讨论:怎样测量,就可以算出这个拼成的,说说为什么.

  3.学校操场前面要建一个正方形的升旗台,边长是20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五、布置作业 .

  1.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桌面,边长是8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一个正方形花圃,周长是60厘米,边长多少米?

  板书设计

  边长×4

  例5

  2×4=8(厘米)

  答:它的周长是8厘米.

  探究活动

  分割图形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正方形的特征.

  2.使学生的头脑灵活,增强观察能力.

  游戏过程

  1.教师:在正方形内用4条线段作“井”字形分割,可以把正方形分成大小相等的9块,这种图形我们常称为九宫格.用4条线段还可以把一个正方形分成10块,只是和九宫格不同的是,每块的大小不一定都相等.那么,怎样才能用4条线段把正方形分成10块呢?

  2.教师:请你先动脑筋想想,在动脑的同时还要动手画一画,手和脑同时参与活动,才能互相弥补不足,更快地寻找出答案.

正方形的周长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

  2.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求正方形周长的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简便方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活动投影片、钉子板、尺子.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下面各题.

  520+70 430×2  1600÷8  430-60

  880÷4  3100×3 380+40  500×6

  4200÷7 800-50 400÷5   2000×4

  2.复习.

  (1)6×4表示什么?

  A.表示6的4倍是多少;B.表示4个6相加,用另一种算式表示是6+6+6+6.

  (2)乘法和加法之间有一种什么关系?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例4,建立周长的概念.

  投影出示例3、例4这两幅图.

  问题:围成像图中这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别要用多少厘米长的线,该怎么求?

  (1)学生按要求自己解决.

  要求:请同学们在各自的钉子板上用线围成图中那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用尺子量出它们每条边的长度,然后算一算围成这两个图形分别用多长的线.

  提示:以厘米为单位,如果每条边的长不是整厘米数,看和哪个整厘米数接近,就算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之后,要求学生按操作的过程组织语言,用“先、再、最后”等表示次序的词汇报测量结果.

  教师深入学困生中,帮助他们准确测量.

  (2)学生汇报对两个图形的测量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这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三条边一共长12厘米,围成这个三角形要用12厘米长的线.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是2厘米,四条边一共长8厘米,围成这个正方形一共要用8厘米长的线.

  (3)说明: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2.学习例5.

  教师口述题目:用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使每边长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下图:

  (2)让学生自己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将两种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第一种: 第二种:

  2+2+2+2=8(厘米) 2×4=8(厘米)

  教师通过学生口述第二种算法时,板书:边长×4

  (3)重点讲解“边长×4”的道理.

  教师利用投影把计算公式与几何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作法是投影出示正方形的图形,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各边长,然后把四个边长在一条线上拉直合并起来,就得到.

  启发学生明白其理:依据正方形的特点,想一想为什么用边长×4?

  因为正方形的四个边长相等,有四个同样大小的边长,所以,用公式表示,就是“边长×4”.

  (4)比较两种算法,说说哪一种最简便?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字小时用加法算还容易些,数字大了,用加法计算就非常麻烦,所以,用“边长×4”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5)用这种简便算法,求一个.投影出示:

  (6)投影出示: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集体校对,纠正错例.

  3.小结:怎样求最简便?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学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最有意义的是什么?

  四、随堂练习.

  1.量一量同桌同学为你准备的七巧板块,算出其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板块的周长.以整厘米为准.

  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间拼成的大小不一)交给同桌,讨论:怎样测量,就可以算出这个拼成的,说说为什么.

  3.学校操场前面要建一个正方形的升旗台,边长是20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五、布置作业 .

  1.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桌面,边长是8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一个正方形花圃,周长是60厘米,边长多少米?

  板书设计 

  边长×4

  例5

  2×4=8(厘米)

  答:它的周长是8厘米.

  探究活动

  分割图形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正方形的特征.

  2.使学生的头脑灵活,增强观察能力.

  游戏过程

  1.教师:在正方形内用4条线段作“井”字形分割,可以把正方形分成大小相等的9块,这种图形我们常称为九宫格.用4条线段还可以把一个正方形分成10块,只是和九宫格不同的是,每块的大小不一定都相等.那么,怎样才能用4条线段把正方形分成10块呢?

  2.教师:请你先动脑筋想想,在动脑的同时还要动手画一画,手和脑同时参与活动,才能互相弥补不足,更快地寻找出答案.

正方形的周长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

  2.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求正方形周长的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简便方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活动投影片、钉子板、尺子.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下面各题.

  520+70 430×2  1600÷8  430-60

  880÷4  3100×3 380+40  500×6

  4200÷7 800-50 400÷5   2000×4

  2.复习.

  (1)6×4表示什么?

  A.表示6的4倍是多少;B.表示4个6相加,用另一种算式表示是6+6+6+6.

  (2)乘法和加法之间有一种什么关系?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例4,建立周长的概念.

  投影出示例3、例4这两幅图.

  问题:围成像图中这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别要用多少厘米长的线,该怎么求?

  (1)学生按要求自己解决.

  要求:请同学们在各自的钉子板上用线围成图中那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用尺子量出它们每条边的长度,然后算一算围成这两个图形分别用多长的线.

  提示:以厘米为单位,如果每条边的长不是整厘米数,看和哪个整厘米数接近,就算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之后,要求学生按操作的过程组织语言,用“先、再、最后”等表示次序的词汇报测量结果.

  教师深入学困生中,帮助他们准确测量.

  (2)学生汇报对两个图形的测量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这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三条边一共长12厘米,围成这个三角形要用12厘米长的线.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是2厘米,四条边一共长8厘米,围成这个正方形一共要用8厘米长的线.

  (3)说明: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2.学习例5.

  教师口述题目:用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使每边长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下图:

  (2)让学生自己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将两种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第一种: 第二种:

  2+2+2+2=8(厘米) 2×4=8(厘米)

  教师通过学生口述第二种算法时,板书:边长×4

  (3)重点讲解“边长×4”的道理.

  教师利用投影把计算公式与几何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作法是投影出示正方形的图形,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各边长,然后把四个边长在一条线上拉直合并起来,就得到.

  启发学生明白其理:依据正方形的特点,想一想为什么用边长×4?

  因为正方形的四个边长相等,有四个同样大小的边长,所以,用公式表示,就是“边长×4”.

  (4)比较两种算法,说说哪一种最简便?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字小时用加法算还容易些,数字大了,用加法计算就非常麻烦,所以,用“边长×4”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5)用这种简便算法,求一个.投影出示:

  (6)投影出示: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集体校对,纠正错例.

  3.小结:怎样求最简便?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学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最有意义的是什么?

  四、随堂练习.

  1.量一量同桌同学为你准备的七巧板块,算出其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板块的周长.以整厘米为准.

  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间拼成的大小不一)交给同桌,讨论:怎样测量,就可以算出这个拼成的,说说为什么.

  3.学校操场前面要建一个正方形的升旗台,边长是20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五、布置作业 .

  1.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桌面,边长是8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一个正方形花圃,周长是60厘米,边长多少米?

  板书设计 

  边长×4

  例5

  2×4=8(厘米)

  答:它的周长是8厘米.

  探究活动

  分割图形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正方形的特征.

  2.使学生的头脑灵活,增强观察能力.

  游戏过程

  1.教师:在正方形内用4条线段作“井”字形分割,可以把正方形分成大小相等的9块,这种图形我们常称为九宫格.用4条线段还可以把一个正方形分成10块,只是和九宫格不同的是,每块的大小不一定都相等.那么,怎样才能用4条线段把正方形分成10块呢?

  2.教师:请你先动脑筋想想,在动脑的同时还要动手画一画,手和脑同时参与活动,才能互相弥补不足,更快地寻找出答案.

正方形的周长 篇6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出示学生熟知的校牌,通过给校牌围金边的活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过渡自然,从而让学生对周长的含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其次,通过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得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第三,巩固练习阶段安排的帮哆啦A梦找家的游戏,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即有趣味性,又有层次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练习。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从学生的口语表达来看,我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指导不够,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

  二、在教学(4+6)×2=20(厘米)这种方法时,学生说得不够清楚,我也没有及时帮学生完善补充,使学生在概念方面有些模糊;

  三、学生测量长方形周长时,用了过多的时间,以至于最后的“找周长、测周长”的活动没开展,老师没把握好时间。如果能开展这个活动,就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正方形的周长 篇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动手测量、探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不同计算方法,认识比较简便的算法,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一张任意图形)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吗?

  生畅所欲言。(围图形一周的长度称之为周长)

  2,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单位:分米)

  5

  3 3 4 4

  3 3

  7

  4 5

  学生计算,师检查。

  3,刚才,我们已学会求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研究的内容。(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通过提问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找到准知识的生长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究:

  1,师:同学们,你们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呢?(学生在教室找长方形物体的面)并指出它的周长。请一位同学找一找课本封面的周长,接着问:你们能求出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学生学习的材料是自己在寻找的结果中任选的,而不是书本给定的材料,它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这样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状态。)

  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要想知道数学书封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样的条件呢?(学生大胆猜测)出示一张和封面一样大小的长方形.

  生: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

  师:为什么?

  生:大胆回答.

  师:你们又如何得知它的长和宽呢?

  生: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量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

  师:你们在量的时候量了几条边?

  生:量两条边

  师:为什么只量两条边呢?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只要量它的长和宽就好了。

  小结:要想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2,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方法求长方形的周长.

  师:你们会自己求吗?(小组活动)看谁的办法多。

  3,汇报成果: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第一种方法:24+17+24+17=82(厘米) 长+宽+长+宽

  第二种方法:24+24+17+17=82(厘米) 长+长+宽+宽

  第三种方法:24×2=48(厘米)

  17×2=34(厘米) 长×2+宽×2

  48+34=82(厘米)

  ★第四种方法:(24+17)×2=82(厘米) (长+宽)×2

  师点评:我们小朋友真聪明,把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都归纳出来了。你们来看一看这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

  师小结: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不过我喜欢(长+宽)×2这种方法,因为它来得更简便些,你们同意吗?(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4,巩固练习

  师:这里有这样一条题目,你们会计算吗?

  求长方形的周长:

  8厘米

  14厘米

  学生板演。(师评讲)

  (本环节教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实验验证的方法,引领着学生主动的学习。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的平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通过板书学生的汇报结果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既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解题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的策略。)

  (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究: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一张正方形图片)

  生:这是一个正方形。

  师:如何求它的周长?

  生:要先量出正方形的边长。

  师:好, 你们来试着求一求好吗?

  生:好

  师:现在两人一组来讨论如何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并把过程记录下来。

  生自主练习师巡视。

  师请两位方法不同的学生到黑板板演。

  25+25+25+25=100(厘米) 25 ×4=100(厘米)

  请两位学生说说自己的解法。

  生1:正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长的和所以我把四条边长相加就得到了它的周长。

  生2:因为正方形有四条边而且每条边都相等所以我用边长乘4就得到它的周长。

  师小结:同学们他们刚才的话你们听明白了吗?你们会求正方形的周长吗?

  生:会了。

  请学生小结: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两种方法:1,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巩固练习:好,你们能用刚才的记录来计算这道题目吗?

  作业:小白兔的有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是2分米,手帕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板演师点评。

  (这一环节教师在以上的基础上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

  三 ,质疑反思,深化所学。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干兴趣的是什么?

  2,你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

  3,课后拓展;请同学们回家量一量,算一算家中的电视,冰箱,八仙桌等物体面的周长。

  (让学生总结所学,并谈总结最感兴趣的收获,这个过程既假声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收获不仅是知识,还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学生体验了学习的乐趣,也会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正方形的周长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43页例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5.巩固

  ⑴6分米8厘米2厘米1厘米

  3分米8厘米

  ⑵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⑶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⑷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四、机动发展题

  ⑴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⑵计算下图的周长呢?

  教学反思:

正方形的周长 篇9

  练习内容:

  教材第44页练习十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篇10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的题材,提出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全班交流来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比较,选择算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索、计算。通过交流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使学生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教材P63例题,P64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来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通过测量、计算、拼图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生初步体会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以及拼图中图形边长以及周长的变化,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其中乐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周长计算的算法理解及交流喜欢的算法基础上逐步掌握长方形周长计算。

  教学过程:

  一、疑问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手中的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们想用它们来拼图形吗?

  1、出示题目“用4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请一生读题。你会拼吗? 生:拼一拼。

  全班交流。

  2、师:用同样的4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不会相等呢?今天就来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揭示课题)学完了这一课再来解答这一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导入,师:你去过标准的篮球场吗?

  生:有,没有。

  师:这里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演示课件:这是学校的篮球场)

  这个篮球场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谁来指指篮球场边的各部分名称。(生指一指)几条长?几条宽?

  师:篮球场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一起来看看。(演示课件: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

  师:根据长和宽,你能提什么问题?(演示课件: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师:谁来指一指篮球场周长。(生指)篮球场周长也就是围成这个篮球场几条边长的和。你会算吗?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学生。

  师:有不一样的上去写。

  生:①26×2+14+14=80(米)

  ②14×2+26+26=80(米)

  ③26+26+14+14=80(米)

  ④ 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⑤ 26+14=40(米)

  40×2=80(米)

  3、交流:

  ①26×2+14+14,26是篮球场的什么?(长)为什么×2?14呢?为什么有2个14相加?

  ②14×2+26+26。同上。

  ③26+26+14+14,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长+宽+宽=长方形周长)

  ④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2+宽×2)为什么×2?

  比较:③和②有何不同?(26+26-26×2,14+14-14×2)

  ⑤26+14=40指的是什么?为什么×2(生指一指,1个长和宽,2个长和宽)

  4、师: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生:第⑤种,因为第5种较简便,

  第③④种,因为③④种比较好理解。

  5、师:要求长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和宽,如果长和宽不知道,怎么办呢?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提示:对边相等,只要量几个长和宽就可以了?)多种答案

  (二)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导入:刚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学习的很好,你们想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吗?(课件演示: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师:边长是几条边的长?边长25厘米是哪一段,周长呢?请生指一指。会计算出正方形周长吗?

  生:独在计算后上黑板写

  ①25+25+25+25=100(厘米)

  ②25×4=100(厘米)

  2、全班交流

  (1)、25+25+25+25,25指什么?(边长),根据什么来求正方形周长?

  (2)、25X4,为何边长X4?

  4、你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

  5、要求正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边长)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提示:4条边相等,只要量几条边长就行了?)2X4=8cm 1x4=4 cm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口头报(1)6+3=9 cm 6X2=12 cm

  9X2=18 cm 3X2=6 cm 12+6=18 cm

  (2)3+4=7 cm 3X2=6 cm 7X2=14 cm

  4X2=8 cm 6+8 =14cm

  (3) 3+3+3+3=12 cm

  3X4=12 cm

  过渡语:有很多实际问题都要用到周长的计算,(学生说教室周围用到周长的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师:镜子长2m,宽1m,镜子边框用铝合金材料做的,要求大约要多少铝合金材料,就是求镜子的什么?(周长)

  生:口头报答案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师:“四周栏杆”指的什么?(生上来指一指)求“四周栏杆”长就是求什么?

  生:口头报答案。

  4、(1)解决导入中的那道题,

  □□□□中,长宽各多少?为什么?周长是多少?

  □□中,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

  周长相等吗?

  (2)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图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出不同答案。

  师:出示黑板:□□□□□□ □□□

  □□□ 问:长宽各多少?周长呢?(生动手算)周长相等吗?

  (3)用12个拼呢?(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

  师:同上。“哪个周长最长,哪个周长最短?”

正方形的周长 篇11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正方形,并了解和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长度,了解一些测量单位,对周长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的教学又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其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设计是从联系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新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方法,从中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推理,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一、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引导、组织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总结出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推理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二、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 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每小组木棒4支(长、宽各一对)

  四、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周长”概念为探索“周长的计算”的活动予做准备。

  2、让学生分小组摆出一个长方形。

  3、教师提出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师:你能求出所摆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吗?这是我们师生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师:板书:长方形 的周长)

  (二)分级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提出要求:先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再通过不同的方法算出它的周长,请小组的记录员做好记录。

  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2、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意见:

  (1)长+宽+长+宽

  (2)长×2+宽×2

  (3)(长+宽)×2

  意图:通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得出探索结果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1、让学生代表到讲台前,通过投影仪,说自己小组探索结果(教师边板书上来)

  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最简捷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聚合思念能力。

  练一练

  学生在所发练习纸上做练习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图略)

  (1) 长方形长12厘米,宽8厘米。

  (2) 长方形长10厘米,宽4厘米。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认识,初步形成能力。

  (四)自我探究,扩展认识。

  教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探求正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

  边长6厘米(图略)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探求结果,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将课题补充完整)

  意图: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同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五)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意图: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中深化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灵活训练,发展思维

  比较下面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用投影仪)

  意图:通过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长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周长 篇12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教学用具:

  钉子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

  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目标指名读读)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 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结果。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宽+长+宽+长=周长 宽+宽+长+长=周长宽×2+长×2=周长 (长+宽)×2=周长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几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2、小龟的路程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边长×2+边长×2=周长 边长×4=周长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出示)5、求篱笆的长:(出示)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小组为单位,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周长 篇13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现代小学数学》第五册79~80页)。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归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长方形铁丝框,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图形的纸片,火柴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二、引入课题:

  (出示)做这样一个长方形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实际是求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出示课题。

  三、展开与讨论:

  先请你们试一试。(电脑出示例1)

  [例1]你能求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周长吗?怎样列式?(三角形逐一出示)

  学生列出算式:

  4+5+6=15(cm)

  5+5+4=14(cm)

  6+6+6=18(cm)

  5×2+4=14(cm)

  6×3=18(cm)

  讨论:都是求三角形的周长,为什么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而有的可以用两种方法呢?

  四、探索与归纳: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电脑出示,学生拿出学具)请你量一量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长5cm,宽3cm)

  小组讨论: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怎么求?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由各组汇报得出):(1)5+3+5+3=16(cm)

  (2)5+5+3+3=16(cm)

  (3)5×2+3×2=16(cm)

  (4)(5+3)×2=16(cm)

  (由电脑演示每种算式的推理过程)

  提问: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根据生答板书):(5+3)×2=16(cm)

  提问: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括号里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2?

  小组讨论:你能根据第四种算法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

  2、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引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你能根据公式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电脑出示)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7+5)×2=24(cm)

  (电脑演示:把长方形的长减少1cm)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6+5)×2=22(cm)

  (电脑演示:再把长方形的长减少1cm)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5+5)×2=20(cm)

  提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由学生列出算式:

  5×4=20(cm)

  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是一个什么图形?

  根据这种简便的算法,你能得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试一试。

  利用公式计算周长。(单位:cm)

  4、看书79~80页。

  5、质疑。

  提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释疑)

  提问:要想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要想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五、巩固和提高:

  1、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10+5×2=30(厘米)

  (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

  (3)一个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是10厘米,周长是10×2=20(厘米)

  讨论:(出示图片)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相等吗?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是不是所有长、宽不相等的长方形,周长都不相等呢?

  下面请你们动手摆一摆。

  2、用14根火柴摆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长方形都摆出来)

  提问:这些长方形的周长哪个长?(一样长)为什么?(都是用14根火柴摆成的)

  引申:把(3)号长方形其中两根火柴平移成下图:(演示)

  提问:改变后的图形和原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为什么?

  想一想,是否还可以改变成别的形状而周长不变?

  (学生再次动手摆)

  3、口答书81页第③题,看下图,求(1)、(2)、(3)、(4)号正方形的周长。(单位:cm)

  4、(电脑出示)下图中,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共多少?

  把这两个正方形合并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

  (电脑演示合并过程)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4×2+4)×2=24(cm)

  4×3×2=24(cm)

  4×4×2-4×2=24(cm)

  4×6=24(cm)

  4、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是朋友)

  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与老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时,就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如果有两个答案,那么可以举双手。

  六、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

  书81页练一练5题留作思考。

  下图是一个楼梯的侧面,如果要铺上地毯,要计算地毯的长度,你应该怎样测量?

正方形的周长 篇1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拼组图形周长的变化。

  2.通过不同层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寻找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正确、灵活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教学难点

  理解拼组图形周长的变化。

  五、教学流程

  一、基础练习

  知识点复习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

  学生读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内容,并进行板书整理:

  四边形:四条边、四个角;

  长方形:两条长、两条宽;

  正方形:四条相等的边。

  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如果要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

  学生回答“长、宽”后出示:长6宽3,并要求快速算出周长。

  板书:(6+3)x2=18.

  【设计意图】

  课始通过学生读课题,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向,同时激活学生已有旧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与整理,领悟求长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为后面的课堂顺利进行铺好道路。

  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

  1、剪去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运用上述长方形剪一剪,再计算图形的周长。

  ①剪掉一个长方形后,计算图形周长。

  学生观察动画:剪掉一个长方形,思考:周长怎么变?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动画演示:边的平移。

  ②继续剪掉一个长方形,计算图形周长。

  此时,周长又是怎么变的?为什么?

  发现:是啊,虽然它们是不规则图形,但都可以通过边的平移转化成规则图形。

  板书:不规则→转化

  规则

  ③在”边“上剪掉一个正方形,观察图形的周长变化

  学生边观察动画,边思考:周长还会相等吗?为什么?

  预设:多了2条

  根据学生的回答动画演示平移,并用红色标出多的2条边。

  2、剪去一个三角形或梯形

  思考:如果在上述长方形中剪去一个三角形,周长会怎么变?

  思考:如果在上述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梯形,周长又会怎么变?此时,同学们看一看就知道剪去一个三角形后,图形周长变短;剪去一个梯形后,图形周长变长。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长6宽3这个长方形的素材价值,在不断的变化中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由角上剪到边上,学生在原图与剪后图形的每次对比思考中,发现周长变与不变的原因,感悟到周长与图形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初步学会用动态的眼光看静态图形,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再计算。

  剪掉长方形或正方形到剪掉三角形或梯形,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认识到周长不变是有条件的。

  学生的认识在图形的一次次变化中逐步深入,渐渐体会到研究数学需要多角度思考。

  二、拼组图形的周长

  刚才是一个图形,如果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来拼,会拼出怎样的.图形?

  学生动手拼一拼,整理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

  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会拼出什么新的图形呢?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大长方形和大正方形,只有极少部分孩子会拼出如上不规则图形的某一种。上图5种拼组情况突破了学生的常规思维,打破了学生的固有认知,同时也鼓励了学生要敢想敢做。

  2个长方形拼成规则图形

  观察上述拼组图形,算一算拼成图形的周长。

  全班反馈交流上图中图形A、B的周长,即拼成大长方形、大正方形等规则图形时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结合图形介绍,

  方法①:图A(6+6+3)x2=30,图B

  6x4=24。理由:将图A看成大长方形,”6+6“是该长方形的长,3是该长方形的宽。将图B看成大正方形,”3+3“即6是该正方形的边长。或将图B看成特殊的长方形得到(6+6)?2=24。

  引导学生根据重合边的不同将图A看成按宽边拼,图B看成按长边拼。

  方法②:总周长减去重合边长。

  引导:一个长方形18,两个长方形拼的不就是2个18,为什么结果不是36?

  思考:重合的边在哪里?要怎么办?如何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8x2-3x2=30

  追问:为什么减掉3x2?有几条边重合?

  小结方法: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8,用2个长方形的周长,减去重合掉的2条宽。

  你会用上述这种巧妙的方法计算图B的周长吗?

  生说师板书:18x2-6x2=24

  追问:为什么减去的部分和图A的不一样呢?

  发现:看来减去多少要看重合掉的长度。

  小结:2个长方形拼成规则的图形时,既可以用原来的知识将拼成的图形看成大长方形、正方形计算,也可以用新方法,即原来长方形周长的和,减去重合部分的长度。

  板书:组合图形的周长=总周长-重合的边长

  【设计意图】

  由规则图形入手,运用整体的眼光将拼组后的图形看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运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周长。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动态眼光观察静态的拼组图形,对比原图与新图,发现周长变化的原因,找到重合部分,从而初步感悟体会更为一般的周长计算方法,为下一个环节计算不规则拼组图形的周长做好充分铺垫。

  2个长方形拼成不规则图形

  剩下的5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又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先给它们分分类。

  1按宽边拼

  预设:①和④是一类,①旋转后就能得到④。

  引导:分别与图A、图B比较,哪一幅图与①④存在联系?联系在哪?

  发现:①④与图A一样,重合的部分都是两条宽。

  寻找:观察,还有哪幅图也是按这样的方式拼的?

  预设:②

  教师带领学生指一指①②④中重合的部分,直观感受这些不同形状的拼图有着相同的重合部分。

  列示计算:18x2-2x3=30(板书)。

  2按长边拼

  ③⑤是将长边的部分重合在了一起,它们与图B一样吗?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呢?

  预设:与图B不一样。

  列式:③为18x2-4x2=28,

  ⑤为18x2-2x2=32。

  追问:3个图都是按长边拼的,为什么周长不一样?

  预设:虽然3幅图都是按长边拼,但③⑤重合的是长边的一部分,图B重合的是整条长边。可见,重合的越多,周长越短。

  结论:重合掉的越多,减去的越多,周长就越短。当长边完全重合时,周长最短。

  【设计意图】

  借上一环节的伏笔,学生能从5个看似没有规律的拼组图形中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按宽边拼,或按长边拼。

  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从无序思维逐渐过渡到有序思维,通过主动探究,分析比较,逐步抽象概括出求拼组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学生在其中学、在其中思、在其中悟,在变与不变中收获重合部分与周长的关系,课堂在这一层层的变化中显得丰富而深刻,充满浓厚的数学味。

  三、综合练习

  ①运用上述结论,思考为什么16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最短的。

  生结合图形解释:这些都隐藏在图形内部,都不算作这个图形的周长,重合的部分越多,那么露在外面的周长也就越短。

  ②把20幅绘画作品贴在一起,做一个“绘画园地”。要在“绘画园地”的四周贴上花边,怎样设计“绘画园地”才能使贴的花边最少。

  【设计意图】

  很多学生知道拼成正方形周长最短,问及为什么拼成正方形周长就会最短时,很少有孩子能讲透,此时重现这个经典题目,学生不仅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了一层。

  四、总结收获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你有什么是印象最深的?

  【设计意图】

  本课冲破复习课的一般框架,尽情发挥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素材价值,在不断的裁剪与拼组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复习课并非翻炒已有知识,复习课也充满新意。

正方形的周长 篇15

  教学内容:

  三年级哦数学上册P42-4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测量、讨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新旧知识的引入。

  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2、课件出示图形:

  问:你们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吗?

  根据学生操作演示,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指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根据学生操作演示,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就是它们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1)猜一猜:谁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交流方法。(比一比、量一量)

  4厘米问:各条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6厘米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问:大家都认为量一量的方法能很好地、科学地求出上面图形的周长,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求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①5+3+5+3=16(厘米)

  ②5×2=10(厘米)③(5+3)×2

  3×2=6(厘米)=8×2

  10+6=16(厘米)=16(厘米)

  问: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比较取优,归纳方法)

  板书:(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问:要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必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

  3、试练:一个长方形长5米,宽3米。周长是多少米?

  4、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

  8厘米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①8+8+8+8=32(厘米)

  ②8×4=32(厘米)

  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比较取优,归纳方法)

  板书: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计算正方形周长时,必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5、试练:一块边长是2分米的手帕,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用一根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242

  35

  2、用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

  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全课归总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正方形的周长 篇16

  (一)巧设情境设疑激趣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好不好?(出示幻灯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在赛场上赛跑,跑道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幻灯片演示)大家快看,喜羊羊获胜了,灰太狼气急败坏地跳起来喊:“不公平,不公平,我的跑道长!”喜羊羊也急了:“我的跑道才长呢!”看来没有人帮忙他们俩可能会无休止的争吵下去了。同学们来猜一猜,谁的跑道长呢?(学生争论)灰太狼可不是光凭我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才能让它心服口服。那么你觉得他们赛跑的路线和我们所学的什么知识有关呢?(复习周长的含义)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板书课题)

  (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来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题材,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喜欢数学的思想感情。激趣促欲地导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激起主动参与探索学习有关知识的欲望,唱响了“数学自主探索”乐曲的“前奏”,引出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问题。)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教师提问: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周长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可以用绳子绕跑道一周,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度;可以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然后看跑了多少步再算;可以直接用尺子量)教师顺势引导:如果用尺子量,需要量出几条边呢?(学生争论后得出长方形只要量一条长和一条宽即可,正方形只要量出一条边即可。)

  2、(教师幻灯片出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6米和4米,正方形边长是5米。)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数据,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帮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周长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3、交流个性化方法。

  师: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呢?(学生交流各种算法,并说明各自的理由,教师分别用幻灯片动画演示各种算法,帮助学生理解。)

  (1)6+4+6+4=20(米)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米)即:周长=长×2+宽×2

  (3)(6+4)×2=20(米)即:周长=(长+宽)×2

  师: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生1:就是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即:5+5+5+5=20(米)

  生2: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用边长乘4就行了,因为正方形的边长都一样长。即:5×4=12(米)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算法简便一些呢?说说你的想法。

  (反思: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策略一定要合理而科学。教师大胆放手,把学习主动权交还学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谈感受中优化算法。体现出学生的思维方式,认识上的差异,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也就是说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跑道一样长,看来比赛是公平的。

  师: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只要知道边长就能求出周长。

  (三)应用生活解决问题

  师:赛跑中灰太狼输的是心服口服,灰太狼顿时对周长产生了兴趣,他要求和喜羊羊进行求周长比赛,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进入求周长闯关赛。

  1、(幻灯片出示一张相片长5分米,宽3分米)要给相片做一个相框,至少用多长的木条?

  2、(幻灯片出示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8分米)要在台布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3、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品,想办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4、(幻灯片出示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沿着其余三边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5、同学们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掌握的很不错,老师决定奖励大家一张贺卡,(出示正方形贺卡)这个正方形边长1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呢?(学生回答)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把这张对折的贺卡打开,它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谁能求出这个长方形周长呢?(学生各抒己见,老师把贺卡奖励给最爱动脑的学生。)

  (反思: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本节课让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周长的实际问题。)

  (四)巧设总结争谈收获

  师:在闯关赛中灰太狼和喜羊羊不分胜负,灰太狼高兴地回家去了。他写了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幻灯片出示)灰太狼日记:在运动会上和喜羊羊赛跑,我输了,但我学会了求周长的好多方法!我最喜欢的方法是: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今天通过各种比赛我可是大开眼界,长了不少见识。原来周长在生活中应用是这么广泛!不过求周长可得好好动动脑筋。还有,我得好好锻炼身体,要不然就追不上喜羊羊了。(学生发现小括号的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再次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灰太狼的收获可真不少,同学们能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吗?(学生争先恐后的谈收获。)

  师:请同学们课后设计周长是16厘米的不同的长方形贺卡。

正方形的周长 篇17

  我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九义教材第五册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也为今后学校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因而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第低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学家波利正指出:学习任何新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新课标指出:合作交流与积极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美国一所大学的墙上写着:我听到的,我就忘了,我看到的,我就记得了,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在理解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工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总结,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

  3、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为了突破理解概念周长这一重点,运用电脑演示一周的总长度就是一个图形的周长。在怎样了解长方形的周长最优化方法时,我也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4、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平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5、有机地渗透情感教育,经过一系列教与学,我提出:小白兔与乌龟新的长跑比赛结果怎样呢?让学生猜一猜,通过猜,让学生懂得了:骄傲必定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失败一次并不可怕,关键是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是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综观整节课,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中一起学习,学生乐于学,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有缺憾的过程,在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也不足,没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正方形的周长(精选1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