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总复习》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总复习》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总复习》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5-126页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意识和习惯,认真地审题,正确地进行口算、笔算,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深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良好计算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

  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教法:质疑引导,组织练习;学法:小组合作,独立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同学们,我们要想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且能够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就必须要牢固掌握哪些知?(必须掌握好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和运算定律)。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

  教师板书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请积极举手说一说想起了哪些知识点?看谁想得多?

  教师表扬发言积极的同学,然后指出上述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能否用一个知识结构图描述上述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用表扬鼓励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复习状态。)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尝试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情况。

  请各小组成员介绍本组的讨论情况。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各小组建构的知识网络图。

  3、师生共同分析建构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保罗更多相关知识的知识结构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让每一个小组成员介绍讨论构建情况。然后,师生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图。这样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复习小数四则运算。

  1.出示问题: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2.学生同桌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遵循相同的运算规律,即都满足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小数的加减法需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必须将两个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才能相加减。

  4.同学们,要想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就必须做到什么?

  教师讲明:首先要认真细心地进行审题,然后再计算,计算后要进行检验。

  5.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检验呢?

  师(出示教科书第125页第4题):请同学们看这一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呢?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进行检验。

  这一题正确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师生交流。

  6、出示练习题

  计算并且验算。

  7.83+1.6780×6.4

  6.12―3.581435÷35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检验。

  集体订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题,属于什么运算?指名学生回答。

  那么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同桌进行交流。

  师小结: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学生独立计算上面两题。

  8、完成练习二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让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旨在使学生巩固小数

  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此外,还注意了复习验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进行验算,进一步培养检验的习惯。)

  (二)、复习运算定律。

  1、复习运算定律。

  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怎样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利用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使运算简便)。

  2、出示练习二十一第7题。

  请同学们根据正确的运算定律进行填空。

  你是怎样填的?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3、用简便方法计算。

  312×4十188×4101×87

  135×50×225×33×4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的简便运算。

  4、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题。

  题目中的图给我们绘出了太阳系的几大行星,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哪几大行星?

  学生观察回答。

  看了这个图,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教科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据表,表中的数据是各个行星和太阳的距离。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同学们想办法计算出你的问题的答案。

  5、完成练习二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说明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练习题复习学过的几种常用的简便运算的方法,并让学生说明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这样更加巩固了运算定律的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师下发作业纸,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题目如下:

  1、运算下列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36+95+74+105188×35-188×34

  67÷2.5÷0.04

  0.32×12.5×250

  5+13.7+45+6.3+50

  2、填空。

  6020千克=吨千克

  5千米9米=米

  350分=时分

  560000平方米=公顷

  3、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苹果23筐,梨27筐,每筐水果重37千克,一共重多少千克?

  学生完成后,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三个题目,自我评价,自我鉴定,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师根据检测情况进行总结,使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有待加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熟记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认真审题保证正确率

  进行检验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使运算简便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2

  一、 复习内容:

  1、万以内的加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

  3、多位数乘一位数。

  4、四边形。

  5、时、分、秒和千米和吨。

  6、分数的初步知识。

  二、复习目标: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 复习重点:

  1、万以内的加减法。2、多位数乘一位数。

  四、复习难点:

  1、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分数的含义。

  五、 复习方法:

  讲练结合,点线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复习时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规范各个小组,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学习。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订立小目标,逐步提高做题速度。及时反馈,及时订正,使复习确实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六、复习措施

  教师方面:

  1、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补差措施

  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3、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

《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3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因数和倍数。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复习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步骤

  一、巩固相关概念,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关因数与倍数我们学到了什么?介绍了哪些概念?

  板书概念名称,并让学生说出每个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二、巩固练习

  1、复习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1)在2、3、0、91、0.25、1、65和50中,是自然数,是奇数,是偶数,是质数,是合数。

  (2)教材第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将其中的合数分解质因数。

  问:质数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自然数(0除外)按因数的个数分为1、质数和合数。

  2、复习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互质数。

  判断。完成141页第1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补充:(1)一个数的倍数都比它的因数大。

  (2)4.2÷0.6=7,我们说4.2是0.6的倍数。

  说明:“4.2是0.6的7倍”是对的,但几倍与倍数是有区别的。因数和倍数只在整数范围内研究。所以,我们不能说0.6是4.2的因数,4.2是0.6的倍数。

  (3)24÷6=4,我们说24是倍数,6是因数。

  (4)是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

  问:互质数与质数有什么不同?

  (5)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

  (6)如果一个自然数是6的倍数,那么它一事实上是2的倍数。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复习2、3、5的倍数的特征。

  做教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复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完成第141页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总人倍数数是它们的.乘积。当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时,较小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全课总结(略)

  四、作业:

  课后反思

  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某一阶段,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这与我们教研组以前提出的复习课要进行“知识梳理、查漏补缺、巩固提升”是基本一致的。本节课的流程也是“知识梳理、查漏补缺、巩固提升”这样三步骤。

  一节课下来,通过讨论和自己的进一步思考,觉得还是有一些不足。

  1.课堂不够开放。

  开放的数学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主流。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体验。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回忆”、“自我整理”、“质疑问难”、“自我反思”的空间。这与传统的复习课中,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系统的知识结构图呈现在学生面前,供学生复习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节课中,学生的自我知识的整理,还可以进一步放手。可以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一个人完成不了的,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只有通过真正的自我整理,学生才会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在回忆了知识点之后,还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开放题:请你从7、14、21、25、35这列数中找出与众不同的一个,并说明理由。这样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知识储备,灵活主动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还不够。

  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教育心理学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老师可以这样提问促进学生反思:你认为哪些地方是容易搞错的?或者说你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问题?

《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2~93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初步感受复习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意义,熟练地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顾梳理:

  师: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啊?

  1.学生自主梳理,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课件分步呈现P92页的4幅图。

  3.教师板书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认识人民币――找规律――解决问题

  (二)交流感受:

  1.你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让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学生自主发言。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等。

  3.师质疑:这学期我们学的知识真多啊!你对这些知识都已经完成掌握了吗?我们有必要来将这些知识复习复习吗?

  4.点明课题:本学期学的知识这么多,我们今天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吧!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共同梳理,让学生简单回顾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并通过让学生谈学习体会,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复习应用

  (一)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这节课哪位小朋友的表现最棒!

  1.复习数位:出示计数器

  (1)谁来说一说:计数器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别是什么位呢?

  (2)这些数位上的一个珠子分别表示多少?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珠子,所表示的数却不相同呢?

  (3)十位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个位的几个珠子?百位的一个珠子又相当于十位的几个珠子呢?那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又是多少?

  2.复习数的组成: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拔出57,问:谁来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它个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2题。

  3.复习数数、数的顺序和大小:

  (1)你会数数吗?我们在数数时可以怎么数?引导学生说出:可以1个1个地数,可以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地数。

  (2)你能用计数器拔出57前面的一个数吗?那57后面一个数是多少?这三个如果从大到小排,应该怎么排?

  (3)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1、3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应用意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二)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

  1.夺红旗比赛: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4题。

  (2)学生汇报结果,学生互相检验是否正确。

  (3)讨论:

  ①这8道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引导学生发现:有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有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

  ②每一类分别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

  ③说一说每一类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在练习之后,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让学生自主梳理各种计算方法,沟通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2.练习二十一第5、6题。

  【设计意图:这两题也是“数的运算”的不同形式的练习,教师要注意:在做这两题前要创设故事情境,如第4题可以用“孙悟空巧变>、<、=”,第5题可以用“猪八戒吃西瓜”,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课件呈现:“新百数表”:

  1.建构“新百数表”

  (1)观察表格,发现规律:这张百数表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完成表格。

  2.观察比较

  (1)再次观察,发现规律:

  ①横着看,每一行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②竖着看:每一列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新旧百数表进行比较:课件呈现新旧两个百数表,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只要学生说出的发现是对的,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解决第(3)题。这题解决后,可再让学生仿照这个问题再提出几个问题,继续练习。

  (2)解决第(4)题。

  (3)解决第(5)(6)题:

  ①学生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如:第选的是第1行的第几个数和第8行的第几个数,它们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②并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完成后,可模仿这两个问题继续练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复习数的认识,并综合了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在经历新百数表的建构、新旧百数表的对比与探究及应用新百数表中规律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小结,质疑反思

  (一)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二)质疑反思

  1.对于本节课复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认为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有不足,或者你觉得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错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当然,你也可以将自己成功的经验拿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与质疑反思,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初步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5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小数的乘、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观察物体,可能性。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同时考虑了《标准》规定的知识领域和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把小数的乘法和小数的除法集中复习,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同时,把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进行比较,加强两者计算法则的联系。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可分4课时进行复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1.复习“小数的乘、除法”时,可先让学生完成总复习第1题,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也可以带着复习一下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对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进行全面的整理。

  2.复习“简易方程”时,要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巩固一些特殊的写法,例如,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一个数的平方的意义和写法,等等。

  3.复习“多边形的面积”时,除了要求学生正确应用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外,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4.复习“观察物体”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想像等活动去辨认几何形体在不同方向的投影。

  5.复习“可能性”时,要结合具体实例综合复习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如总复习第9题中要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首先要用组合的知识列出两枚硬币朝上图案的所有可能结果,进而求出朝上图案相同的可能性大小,使学生学会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的:

  1、整理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乘、除法。

  2、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结果与第二个因数和除数的关系。

  3、应用运算定律能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

  4、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5、能用进一法和收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对本学期所学和知识进行总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复习小数乘除数计算。[板书课题]

  二、整理复习

  1、口算:

  (1)120页第1题

  填书。

  (2)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小结。

  2、在计算中理解法则。

  (1)4.05×2

  1.84×3.7

  7.55÷0.25

  15.75÷0.63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计算小数乘法和除法要注意什么?

  3、简便运算

  (1)123页第2题

  填书,集体订正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32×1.2510.1×85

  2.85×5.2+2.85×5.8-2.853.6÷0.25÷0.4

  3、计算结果有几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4、什么叫循环小数?

  三、在判断中辨析概念。

  1、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它的积是两位小数。

  2、M×0.98的积一定小于M.

  3、3.636363是循环小数。

  4、2.5×17+2.5×13=2.5×(17+13)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5、小毛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35页,要看4天。

  四、在运用中掌握方法。

  师:学会小数乘除法,还要学会运用知道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120页第2题

  学生审题,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123页第4题

  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3、李老师用200元买字典,每本40.8元,可以买几本?

  4、工地上有171吨货物,用载重8吨的汽车要运多少次?

  五、复习小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P123页第1、3题,P125页第13、15题。

  课后反思:

  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完成了计算部分的复习(包括口算、笔算、对计算结果取近似值)、相关概念的判断。第二课时完成简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复习。

  在第一课时,建议笔算选取学生易错的几类题型进行针对性练习。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错误:转化成整数后是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小数乘法。如:1.4乘1.32;整数乘小数,且整数未尾有0的乘法。如:140乘1.3;商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如:89.44÷43。

  在第二课时,对于简便运算中乘法分配律的灵活应用应适当加强,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取近似值,即去尾法或进一法教材的练习中没有涉及,教师要有意识地补充相关内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课题:简易方程复习

《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6

  一、明确目标,揭示课题:

  1、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上什么内容吗?为什么要在现在复习数的认识?(板书:梳理、巩固、知新、准备…)那我们就带着这几个目标,进入今天的总复习(板书课题:数的认识总复习)

  二、知识回顾、梳理:

  1、回顾知识:

  提问:六年中,你学过哪些数呢?你理解这些数吗?这些数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呢?前面我们布置同学们回家自己进行复习,并将一些知识点作一些摘录,下面我们就分组进行交流。(明确交流方法)

  2、整数、自然数、负数知识回顾、知识梳理:

  指名汇报:谁来先说说你对负数的了解?

  负数:你能举几个学过的负数的例子吗?这些负数有什么特点啊?什么地方使用负数?(板书:负数<0)

  自然数:能说完吗?

  整数:能举几个学过的负数的例子吗?还有不同形式的整数吗?

  整数

  自然数:0、1、2、3……

  负整数<0

  (指正:我们在五年级学的负数严格地说是负整数。板书关系)

  3、分数、小数、百分数知识回顾、梳理:

  接下来你想说说什么数?(学生自由回答)

  分数:对于分数,你有那些了解?你能举几个分数的例子吗?这些分数都表示什么意义呢?

  小数:对于小数,你有那些了解?你能举几个小数的例子吗?这些小数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百分数:谁来说说百分数?

  谈话:这些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出)

  4、练习“练习与实践”1:

  提问: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吗?这条直线上的一些点,你能用数表示出来吗?根据作业纸上的要求,在作业纸上写一写。(指名板演)

  集体校对。

  提问:这里哪些数是整数?直线两端无限延长,我们所学过的整数都能找到它对应的点吗?这些分数你是怎么填的?分母为什么都是4呢?虽然它们分母都是4,但它们也有不同的地方,你能将它们分分类吗?我们所学过的分数都能找到它对应的点吗?(所以可以看出,分数和整数也是有联系的)这些小数你又是这样填的?

  三、深化联系:

  合作交流:刚才我们一起简单回顾了我们所学的各种数,整理了一下它们之间的联系,有关数的知识学到这儿就结束了吗?关于这些数,还有很多的知识,它们之间还有不少联系。一起看到作业纸,同桌商量,共同解决上面的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

  1、还记得数位顺序表吗?将下面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并思考:整数、小数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举个例子说一说。

  2、你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说分数、百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

  3、你还记得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什么是小数的性质呢?你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说明小数的性质吗?举个例子试试看!

  小结:同学们真棒,能有条理地回忆出这么多有关数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四、基础练习:

  1、填空:

  1一天,沈阳市的最低气温市零下7摄氏度,记作( )℃;上海市的最低气温是零上5摄氏度,记作( )℃。

  2自然数中最小的三位数是( ),最大的两位数是( )。

  30.8的.计数单位是( ),它是由(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的。将它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单位的数是( )。

  4的分数单位是( ),它里面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它就成了假分数。

  5十个( )是一万,( )个0.001是0.1,1000个十分之一是( )。

  6如果把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

  2、判断:

  1、自然数中没有最大的,也没有最小的。 ( )

  2、比45大,比49小的整数只有三个;比0.5大,比0.9小的小数也只有三个。( )

  3、4和0.25互为倒数。 ( )

  4、一袋白糖重50%千克,吃掉了千克,还剩0.3千克。 ( )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集体校对,并对习题作适当延伸。

  五、拓展练习:

  1、 下面每个大正方形都表示“1”,你能用不同类型的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吗?

  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同学交流不同的表示方法。

  提问:如果将题目要求改成:下面每个大正方形都表示1平方米,你能用不同类型的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吗?

  指名回答,交流:改后百分数真的不能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吗?分数呢?通过这道问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深化各种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及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乘除法。

  3、巩固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4、巩固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相互之间的进率关系,进一步建立吨、千克、克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回顾和整理;能够采用比较法、排除法等方法结合实际,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3、通过复习,激发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喜爱,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数学。

  教学设计:

  1、谈话激趣:

  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三年级上学期的新课程全部结束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到了现在,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复习巩固。看谁最认真,做得最好!

  2、整理回顾口算方法:

  (1)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利用开火车形式快速计算。

  (2)强化口算方法:指名说出204×3和408÷4的口算方法。

  (3)计时训练:我们开始一个小竞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请同学们打开书看总复习的第1题,准备好,“开始!”交流,订正。

  3、回顾整理笔算的`方法:

  (1)口算同学们做得又对又快,笔算是不是也掌握得非常好呢?书上的第5题的算式。

  (2)交流,评价。

  4、整理回顾两步计算式题。

  (1)在以前我们学生的两步计算试题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试着做一做第9题。

  (3)全班订正。

  (4)出示改错题:判断下列各题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

  5、复习常用的计量单位。

  (1)刚才,同学们计算题掌握的都非常好!这学期我们不仅学会了口算、笔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一些计算方法,而且我们还学会了好多的计量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都学过哪些计量单位?

  (2)指名回答,师板书:

  时间单位:年、月、日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3)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第2题。填完后再小组内进行交流。

  (4)全班订正。

  (5)做第3题。

  6、拓展交流:自己再把今天复习的相应的单元内容看一看,有没有疑难问题,可以询问老师或其他同学。

  板书:常用计量单位:1年=12个月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6、98、99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发现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一)情境创设

  师:周末又到了,小平和小英是兄妹俩,两人一起去游乐园玩,游乐园里可好玩了。可以划船、可以游泳、可以看到漂亮的鸽子,还有激烈的比赛与套圈游戏。你们想和他们一起去玩吗?

  (二)引入课题

  师:不过,他们在整个游玩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去解决,你们有信心帮助他们完成吗?好,下面我们就跟着他们俩,一起去看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好玩的吧?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

  二、情境铺垫,解决问题:

  (一)情境一:划船。P96的第7题:

  1.他们先来到湖边,准备划船: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两个已经条件。

  2.谁来帮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发现,没有问题,不能解决。

  3.谁来提一下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划走了多少只?

  4.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问题叙述一遍?

  5.这道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吗?来,试试看!

  6.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7.指名汇报,集体讲评,教师画出线段图并完整板书解题过程。

  (二)情境二:观赏鸽子。P96的第8题:

  1.划完了船,他们来观赏鸽子,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图与已知条件。

  2.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看图,得出:已知一共有24只,飞出8只。

  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窝里有几只?

  4.你会解决吗?请独立解答。

  5.学生解答完成后,让学生汇报,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并板书解答过程。

  6.小结: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可对照线段图来观察)

  (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引导学生得出:相同点是:都是已知两个条件,求一个问题,不同点是:第一题的两个条件都是直接用文字给出的,而第二题的一个条件是通过图给出的。

  (2)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题都是已知整体,求其中的一部分,所以都用减法解决。

  7.反馈练习:P98的第16题;

  (1)游乐园里正在进行折纸鸽子比赛,我们和小平、小英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呈现情境图。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讲评,核对正误。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解决最基本的数学问题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境三:游泳。P99的第17题:

  1. 天气真热啊,他们准备去游泳。课件呈现情境图:与两个救生员的对话。

  2.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3.课件呈现问题(1):游泳池里的大人比小孩多多少人?

  4.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引导学生发现:

  (1)因为问的是游泳池里的大人与小孩,而救生员是岸上的。所以,这个问题与救生员的人数无关,也就是说3个救生员是多余信息。

  (2)因为我们要求的是游泳池里的`大人比小孩多多少人,就是求25比7多多少。

  5.学生独立解答。而后汇报,讲评。

  6.小结:

  (1)如果没有刚才那位同学的提醒,你会不会出错呢?

  (2)我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办?

  7.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评价,不正确或不完整,教师要帮助其修改或补充。

  (2)提出问题后,学生分析,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有一个多余条件的问题的练习,进一步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评价,提高他们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情境四:套圈。P99的第20题:

  1.游泳结束后,他们接着去玩套圈游戏:课件呈现情境图:

  2.学生观察:图中分别有哪些玩具?套中分别能得多少分?小平和小英分别得了多少分?

  3.呈现问题:小英可能套中了哪两个玩具?

  (1)引导学生理解“可能”“两个玩具”的意思:

  ①只有结果不止一种的时候,才用“可能”。

  ②两个玩具在这里是指两个不同的玩具。

  (2)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

  (3)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可能有学生是按顺序罗列的,也可能学生是用了尝试再调整的方法的,但不论是什么方法,也不论学生是说想:28=25+3,还是说想:25+3=28。 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4)如果学生没能汇报完整,再请另外的学生补充回答出另一种。

  (5)根据两种结果,带领学生再次理解“可能”。

  4.小结: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解决方法一样吗?引导学生发现:

  (1)前面所解决的问题结果都是唯一的,而本题结果是多样的;

  (2)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按顺序罗列,或者尝试――调整。需要指出的是:不管用哪种方法,都要按一定的顺序,同时,可以凭数感直接排除掉一些组合,无需每种组合都要罗列或尝试。教师可以举例说明。

  5.呈现问题2:小平呢?

  (1)这个问题只有三个字,谁来完整的把这个问题表述出来?引导学生说出:小平可能套中了哪两个玩具?

  (2)学生独立解决。

  (3)指名汇报,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师生共现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逆序、开放的练习,让学生在利用方法与策略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与灵活性。】

  (五)情境五:坐公交车。P99的第18题:

  1.小平和小英游乐园玩好了,坐公交车回家。课件完整呈现情境图: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不同方法。

  【设计意图:本题的解决方法有多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认知水平,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水平的方法来解决。】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全课总结

  1.哪个同学来说一说: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2.本课结束后,我们本册的数学学习就完成了,但我们的数学学习还将继续,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更有趣的数学知识。我们也将接受更多、更大的挑战。你们有信心接受这样的挑战吗?那我们就先来试一试吧?

  (二)拓展延伸

  1.小平、小英一起回到家,妈妈买了一筐鸡蛋,要把这些鸡蛋装到盒子里,放入冰箱,在装进盒子之前,妈妈想考考他们。

  2.课件呈现情境图: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3.理解:一共能装满几盒中的“装满”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4.同桌互相合作,讨论交流完成。

  5.汇报方法:学生用加法或减法做,教师都给予肯定。板书出两种不同的方法。

  6.激趣延伸:其实,这道题还有更简单的方法。你想知道吗?教师列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6×8+2=50;50÷8=6……2。

  7.你们不用着急,这些知识你们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学习了。只要你们好好学习,把基本打牢,将来你们也会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的!

  【设计意图:本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可以用同数连加的方法计算,也可用减去相同数的方法计算。把本题放入拓展延伸环节,既是为了今后学习乘、除法作铺垫,也是为了数学学习的有效延续,让学生对未来所学知识充满好奇心与期待!】

《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9

  一、设计思想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本学期所学的计算主要有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论是数范围,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本节课的目的是: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顺序"主要使学生熟悉0~20各数排列顺序,以及各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数的序数含义"主要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1~20各数序数含义。"20以内数的组成"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11~20各数是由1个10和几个1组成的。本学期所学的计算主要有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论是数范围,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并很快说出得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学情分析

  20以内数的复习,可以着重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掌握得比较好,因此,在复习可以多让学生说一说,甚至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概括"本学期都学习了哪些数"、"这些数的顺序是什么"、"它们是怎么组成的"等等,如果出现疏漏,再让其他学生补充。开始复习加法时,可以先通过直观复习一下加法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明确: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然后可以通过直观复习一下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一样,遇到小数加大数计算有困难时,可以想大数加小数,从而较快地算出得数。进行上述复习时都不要求学生说概括性的条文。要把一位数加法的所有情况都复习到,不要只是把课本中题算一算。发现有不熟练的或容易出错误的式题,还要反复练习。练习形式注意多样化,除教材中练习形式,教师还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兴趣的练习方式。对于计算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四、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含义及数的组成。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2、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难点

  1、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采取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而且每一个游戏都用大象博士的话来连接,让学生在课中,犹如置身与童话王国之中。激起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七、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应的音乐。

  学具准备:算式卡片、彩色笔、人手一枚的小胸针。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要求。

  师:今天,大象博士要在我们班请助手。(播放大象的图像和大象的录音。)"小朋友们,大家好,由于现在大家重视环境的保护,我们森林王国中,动物的数量猛增,我大象博士的工作大增。今天,我想在班里请一些小助手,帮我分担一些工作。当上助手以后,第一,可以挂上这枚美丽的胸针,第二,可以到美丽的大森林里游玩。但是,大象伯伯的助手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当的,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考验才能够争取到这一个名额。"

  【设计意图: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拿学生感兴趣的事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参与活动的急迫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第一关:填数

  (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第一关,填数。小朋友睁大你的火眼金睛,看仔细了。"

  1、集体填卡片。

  教师出示填数卡

  8111519

  师:该怎样来填出这一张卡片呢?(请学生说说怎么来填数。然后集体来填出这张卡片。)

  【在做题之前,先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地得心应手,而且也不会让复习显得很生硬。】

  2、独立完成填数卡。

  教师相继出示填数卡:

  15715

  2620

  201814

  8

  学生独立完成以上填数卡,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说自己是怎么填出来的。

  【设计意图: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可供创作的学习材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并且安排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提高。】

  (三)第二关:看图,填空

  (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恭喜小朋友,第一关顺利通过,第二关是看图,填空。

  课件出示:☆☆☆☆☆☆☆☆☆☆☆☆☆

  1、一共有( )个五角星。

  2、从左数起,红星星在第( )个,红星星的右边有( )个星星。

  3、把左边7个星星圈起来。

  4、把右数第6个星星涂成绿色。

  【设计意图:利用看图填空游戏 ,复习20以内的数序和序数,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把巩固知识的练习巧妙地溶入游戏中,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思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20数的顺序,加深对20以内数的理解,还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当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四)第三关:检车票,上大巴。

  1、(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小朋友们真是能干,连着两关都没有难住你们,好接下来,要开始上我们森林王国的大巴了,大家快拿起老师给你们放在抽屉里的车票吧。不过光有车票还不行,你必须先把车票上的算式算出来,并且在写上得数。记住上车一定要遵守纪律,不遵守纪律的小朋友,我们有权禁止你上车。(小朋友们拿起老师事先准备的一面写有算式的卡片"车票",写好得数,准备上车。)

  2、小朋友们以小组为单位排好队准备上车。每一位小朋友高举起自己的车票,让老师检票。(检完车票后,小朋友交换小组坐,算是上车了。随即郊游的音乐响起,小朋友随音乐拍手或舞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融知识的掌握和课中间的休息为一体,并且在大象的连接语中还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学生兴趣应该会很高涨。]

  (五)第四关:说组成,得胸牌。

  1.(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小朋友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森林王国了。等不及想当我的小助手了吧?还有最后一关大家就可以别上老师手中这一枚美丽的胸针了。别急,别急!你只要说出自己手上车票得数的组成就可以得到了。先分小组练一练,说一说吧。

  2、先分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地练说一遍,教师巡回指导。

  3、一小组为单位,上来说组成,其余小组的人员当小老师,如果同意他们的说法,而自己的车票刚好也是这个得数,可以上来和该小组的人员站在一起。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节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避免课堂上出现学生没兴趣的场面。】

  在好朋友的相互帮助下,佩上胸卡,在音乐声中,回座位。

  (六)课堂小结

  (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在这节课中我们闯过了许多的关口,最后终于当上了我的助手,真不容易。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在每一个游戏当中都运用了一个知识点,谁来说一说,都运用了什么知识呢?

  生1:我知道了填数卡复习的1到20的顺序。

  生2:我明白了检车票上大巴是检验我们做20以内加减法的速度。

  生3:......

  (学生反馈,教师随即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在这一块内容中,我设计让学生将游戏与运用的内容一一对应,旨在让学生从游戏中跳出来,能够从知识的高度去审视这节课,反思这节课,如果学生能够将游戏与知识点一一对应了,那本节课的目标就实现了。]

  九、板书设计

  总复习(一)

  第一关:填数 第二关:看图,填空

  1--20数的顺序 1--20的序数

  第三关:检车票,上大巴 第四关:说组成,得胸牌

  1--20的加减法 11--20各数的组成

  十、作业设计

  1、7+8=( )+3=7+( )=( )-3=( )

  2、16可以分成( )个十和( )个一。

《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数的认识”第一课时P113~116

  教学目标:

  1、比较系统地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2、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3、对各种数进行分类整理,体验分类整理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重点: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各种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分类整理,形成系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关键: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整理,课上交流,形成网络。

  1。课前,同学们把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进行了整理和分类,你是按什么分的,分成哪几类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整理出一份你们认为最合理的,小组长做好记录。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的既全面又条理。

  2。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整理的情况,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一会儿你可以提问,可以补充,也可以反驳。

  (学生汇报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二、唤醒记忆,沟通联系。

  1、用数表示数轴上的各点,唤醒学生对数的认识。

  (1)我们所学的这些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首先确定“0”和1、―1、的位置,然后由学生分别指出2、―2、0。3、1、1。7所在的点各用什么数表示。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从这条数轴上,你能发现什么?

  (正数>0,负数或=1)

  2。沟通联系,加深认识

  (1)教师: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数,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这些数呢?(指名学生口答)

  如果生活中缺少了数将会是怎样的呢?(只问不答)

  请同学们看一则新闻:(课件出示)

  看了这则新闻,你想说点什么?

  (出示数据)

  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80%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次地震造成的灾害有多么严重,也同时深刻的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人民的团结和友爱。

  (2)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这些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讨论后汇报)

  谁能概括的说一说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试着说给你的同位听。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都可以表示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但是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数量。

  三.应用提高

  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复习的知识解决下面的数学问题:

  1.书P115T5(投影出示)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不用抄题直接做

  集体订正:同学们看,这个同学做的,对吗?

  同位互相批改,做错的请改正过来。

  2.T6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不用抄题直接做

  集体订正: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做对的同学请举手,

  通过用正负数记录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师小结:用正负数记录数据简单,清楚,明了。

  3.T7

  同学们看,这是著名的四川乐山大佛,在这次地震中,它幸免于难,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集体订正时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11

  一、说教材分析

  学生在本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物体位置,今天对于位置与方向的复习,进一步回顾了方向与位置。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们具有很好的记忆力和较强的总结能力,并热衷于参加富有神秘感和挑战性的活动。基于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制订出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问题,回顾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位置的方法。并总结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找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回顾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分析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1)回顾情境教学法。通过一系列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设计,既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也更好地服务了我们的教学活动。(2)逐层练习、及时反馈法。通过学与练的紧密结合,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帮助学生巩固了旧知。

  (二)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2)观察、比较、发现的学习方法。在比较中,学生有所发现,获得思维的进步与发展。

  六、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一)设置情景

  1、投影出示台风照片。

  ⑴同学们对这个例题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

  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

  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1、确定观测点。

  2、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方向。

  3、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三)知识反馈,巩固延伸

  1、警察局收到卧底送来的示意图。(图略)

  (以警察局为观测点,找出三个犯罪分子的位置)

  2、连连看

  3、填空(找出物体的位置及方向和距离)

  4、完成书上练习。

  (四)课堂小结七、板书设计:

  确定物体的位置

  1、确定观测点。

  2、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方向。

  3、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五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本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表内乘法集中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乘法口诀,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教学建议

  1.复习前,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制订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计划,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复习。

  1.“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材中安排了两道小题,着重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教学中应注意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述即可,教师不必总结出条文让学生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具体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口算,只要学生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2.“表内乘法”的复习。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复习: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乘法口诀是计算乘法的基础,必须让学生熟记。因此,教材安排了让学生背出全部乘法口诀。对于乘法计算,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习。另外,对乘法口诀,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避免机械背诵。

  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要解决题目的问题,应该怎样做?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也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可以了,不必按照一定的模式来叙述。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1)“米和厘米”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长度单位是米和厘米。要求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

  教材安排了两道题。第4题是让学生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表示“米”和“厘米”的长度。这种练习对学生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非常重要。第5题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并训练测量方法。

  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可以像教材中要求的“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和“用手指表示1厘米有多长”,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估计和测量的复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操作,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交流估计的方法。对于量线段,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如有的学生从0刻度开始,有的从其他刻度开始),只要学生量的正确都是可以的。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行估计和测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角和直角”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要求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初步学会画角和直角。

  教材先通过数图中角和直角的个数,复习角和直角的概念。然后,通过在图中加一条线段的活动,把画直角和数直角结合起来复习。

  复习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会在几何中发现角或直角,并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另一方面,应尽量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观察周围实物的面上有什么样的角(对直角要进行判断),使学生经常注意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观察物体”的复习。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题目。第7题是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第8题是画轴对称图形。

  复习观察物体时,可以让学生看书上的图,想像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应该是哪个图。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些其他实际物体,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能说清楚就可以了。

  复习对称图形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然后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中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和加强,提高学生计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复习分数部分,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的比较大小、异分母分数的混合运算到分数应用题等内容。

  教材设计图文并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数学不感到枯燥无味。练习题的设计层次分明,有一定的梯度,使学生的学习赋有挑战性。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本学期又进一步学习了分数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等内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些内容已经没有了新鲜感。因此,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就成为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所以创设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设计

  师:我们学习了有关分数的许多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本学期有关分数的内容。

  (一)理解分数的意义

  1、说一说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谁能说出几个分数?

  (设计说明:学生在说的同时,教师把分数写在黑板上,并请学生说出每个分数代表的意义。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强调“平均分”。)

  2、 写一写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看来大家对分数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请你观察下列图形,你能用分数写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吗?并把它化成小数。

  (设计说明: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后,派代表在投影仪下展示,并说出计算顺序以及算法,能简算的要简算。)

  2、 挑战赛

  看谁能最先把其中的三把锁打开,又能很快地把其余三把锁的答案写在钥匙上。

  (三)分析问题

  1、星期日小强和爸爸爬香山,进公园后,用20分钟走了全程的 ,接着又用25分钟走了全程的一半,最后5分钟登上了山顶。

  (1) 小强前45分时间共走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2) 最后5分钟到达山顶的路程是全程的几分之几?

  (设计说明:本题出现了较多的多余信息,所以学生在解答时往往会将多余的信息运用到解题中去,从而造成解答的错误。为了较清晰地分析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在解答时画出线路图,这样能比较直观地分析所给的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有条件的班级,也可以让学生到操场实际走一走,提供他们一些实际感受的机会。然后请学生先独立地完成,在此基础上,用画图示范的方法进行讲解。)

  2、元旦到了,五年级要举行一个盛大的联欢会,同学们开始为这个联欢会做准备。全年级一共有300人。老师让其中 的学生打扫教室, 的学生布置会场, 的学生外出买奖品。

  (1) 全年级共有几分之几的同学有自己的任务?

  (2) 还剩下几分之几的同学没有自己的任务?

  (3)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说明:本题比较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喜欢解决。题中的300人是个多余的信息,有些学生会被它干扰。因此,在进行评讲时,要着重帮助学生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

  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而是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和巩固发展的任务。为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复习,在组织教学时,应营造一个轻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活泼愉悦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

  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扩大发言面,开展多向交流。如分数的意义,图文并茂,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非常很有意思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计算题,恰如其分地开展擂台赛和挑战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问题选用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

  六、案例点评

  1、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既不夸大它的作用,又不要削弱它的职能,要创作性地发挥它应有的功能。作为复习课,设计要有新意,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本节课的设计进行了适当的校本化处理,这样更符合本地区学生的实际需求。

  2、设计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复习的兴奋点,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主动参与复习,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复习中。单纯的计算对学生来说是很枯燥的,教师用了擂台赛和挑战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整理、复习知识的积极性。

  3、数学问题应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己有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 运用了爬山、元旦联欢会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载体,意在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

  学习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正确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大小比较等有关知识;

  2、 通过整理,使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初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3、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的不同。

  学习准备: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一、 明确学习任务:

  师:今天我们来整理和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回忆一下,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学会了什么?

  二、梳理知识

  1. 读数、写数的复习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万以内的数。出示:

  我国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是世界第三大河。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

  太平洋的平均深度大约是4028米,是世界第一大洋。

  (1) 读数

  师:你能来读一读吗?(学生个别朗读)

  说一说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出示填空:读数时,从      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       ,百位上是几就读      ;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         ,末尾的0       。

  (2)写数

  师:我们不但要会熟练地读数,还学会了写数

  写出下列各数

  二千七百    四百六十   三千零八十九

  五千        六千零五   二千八百零六

  学生独自写完后同桌校对

  说说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出示方法:写数时,从      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       ,几百就在百位上       几十就在十位        ,几就在个位      ;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

  2、复习数位顺序和数的组成

  ①从(    )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五位是(  )位。

  ②一个数,它的千位上是9,十位上是5,其他各位上是0,这个数是(      )。

  ③5374里有(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

  ④照样子填数:

  7534=(7000)+(500)+(30)+(4)

  7504=(    )+(   )+(   )

  7054=(    )+(   )+(   )

  7005=(    )+(   )

  练习:

  按规律填数:

  ①3996、3997、3998、(     )、(    )

  ②4700、4800、4900、(     )、(    )

  ③6070、6080、6090、(     )、(    )

  3、比较数的大小复习

  练一练:请你把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754、 7534、7504、7054、7005

  怎样比较大小?

  练习:

  □里可以最大填什么数?一填。

  3□34<3516       >□999     6895>689□

  75□2>7580       □300<4300     4048>4□08

  4、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三、综合练习

  1、教科书第108页第二题。

  2、猜数游戏:请学生把答案写在题卡上,然后一起举起来。

  (1)一个数千位上和十位上都是6,其余各位是0。

  (2)比3999大2的数 。

  (3)2个千、3个百、2个一组成的数。

  (4)比最大的四位数少3的数

  (写出来后读一读)

  3、请你用0、7、3、1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和一个最小的四位数,再读出来。

  还能写出多少个四位数,写出来后再读一读,最后再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有序思考)

  四、总结拓展。

  本学期我们只是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比10000大的数,那些数怎样读?又怎样写呢?我们可以自己想办法了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总复习》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