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阅读理解 > 现代文阅读 > 《徽派朴学―刘师培》阅读答案

《徽派朴学―刘师培》阅读答案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徽派朴学—刘师培

  刘师培(1884-1920),字申叔,号左庵。江苏仪征人,居扬州。1903年会试受挫,在上海结识章太炎等,受其影响,赞成“光复”,改名光汉。晚清学者,经学家。刘师培幼承家学,12岁已读毕《四书》《五经》,18岁为县学生员,19岁中本省乡试举人。青年即沉思著述。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人。20岁至上海与章炳麟(太炎)交游,即倾向革命,著《中国民约精义》和《攘书》,排抵专制。《苏报》案起,集合同志创办《警钟日报》,任主笔,继续倡导革命。邓实等创办《国粹学报》,刘师培为主要撰稿人。《警钟日报》被封后,他至芜湖,为皖江中学教员,创白话报。后刘师培东渡日本,与章炳麟友谊相得,为《民报》撰稿人。又与张继创立社会主义讲习会,于民族主义革命之外,复提倡民生主义,要求解除民生疾苦。又创《衡报》,提倡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后来在日本与章炳麟因思想分歧而反目,且又有友人邀他返国。刘师培返国后,即投两江总督端方幕府。1907年前后,刘师培在转到南京的两江师范学校任教,与李瑞清等成为当时该校50多位教席中的名教授。1911年冬,刘师培离开两江师范,随从端方入川督办川汉、粤汉铁路。后又至山西,再由山西入北京,加入“筹安会”,为袁世凯阴谋称帝效力。在袁世凯死后,1917年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刘师培被聘为北大中国文学门(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前身)教授,直至1919年主编《国故》月刊,反对新文化运动。1920年因肺病逝于北京大学,终年仅35岁。

  刘师培从开蒙起便饱读经书,八岁就掌握了《周易》的变卦方法。刘师培的经学研究,渊源于其家学传统。其曾祖刘文淇、祖父刘毓崧、伯父刘寿曾,世居江苏仪征,都是乾嘉汉学传统的知名学者,以三世相续共注一部《春秋左氏传》而著称。刘师培处于乾嘉学派日益衰竭之际,但因家庭以朴学相传,犹有其经史小学的固有基础,又值新学东渐,所涉当时新学亦广,在短短不到17年的时间内,著作甚丰。可以说其学出于徽派朴学,而不固守徽派朴学,创立新义,既富且精。他的学术思想史及文学史论著,均具有时代色彩,其形式和内容均与旧学有所不同。

  刘师培作为近代经学名家,他的经学研究具有新的特点。1903年至1907年间,当刘师培置身于革命阵营的时候,他的经学研究便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在《两汉学术发微论》《群经大义相通论》《读左札记》等著述中,发掘经籍中有关“民本”的思想材料,以证明封建君主的不合理,论证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必要性。刘师培因排满而究心经学,并将经学引向与现实政治相结合,这也成为近代经学的主要特征。刘师培继承仪征刘氏世代研究《左传》的家学,对南北朝的经学形成,汉代经学与宋代经学的异同,清代经学得失以及经学的发展都作了有益的探讨。先后撰述了《左传一地二名考》《官制异同考》。

  刘师培之教授文学,一如其讲经学,始于文字训诂,而及于历史流变。其《中国文学教科书》,即后来所谓“文字学”;其《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材料丰富,评论简要明确。刘师培的文学思想,不完全是保守的。他受时代思潮的影响,认为文学亦是进化的,而不是退化的。文学由深而浅,由文而质,不是退化,而是进化,以其便于开通民智,增长人民文化知识。刘师培认为,古代文词不可骤废。他主张“近日文词,宜区二派:一修俗语,以启瀹齐民;一用古文,以保存国学;庶前贤矩范,赖以仅存”(《论文杂记》)。他的文论著述,可供文学史及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之用。

  刘师培一生短暂,但著作颇丰,其中关于论群经及小学者二十二种,论学术及文辞者十三种,群书校释二十四种,这些著作收录在钱玄同编辑的《刘申叔先生遗书》中。另有《论文杂记》单行本。少量诗、文、词作品,为其著作所掩。

 

  相关链接

  ①刘师培作为经学大师,在继承《左传》家学的同时,善于把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来,开拓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境界,成果很多。他运用进化论思想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论小学与社会学之关系》《读书随笔》《国学发微》《小学发微补》等,具有开创意义;关于《左传》的研究成果,有《春秋左氏传古例诠征》《春秋左氏传例略》《春秋左氏传答问》《春秋左氏传时月日古例考》《读左札记》等。他研究《周礼》所著的《周礼古注集疏》《礼经旧说考略》《逸礼考》以及《古书疑义举例补》《论文札记》等,都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②鲁迅先生在1928年时说:“我看过的已刊的书(指中国文学史一类),无一册好。只有刘申叔(刘师培)的《中古文学史》倒要算好的,可惜错字太多。”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著名演讲中,鲁迅推荐说:“研究那时的文学,现在较为容易了,因为已经有人做过工作……辑录这时代文学讲座有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对于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声明:“我今天所讲,倘若刘先生的书里已详的,我就略一点;反之,刘先生所略的,我就详一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刘师培年轻的时候受章太炎影响,20岁时就投人革命,并发表文学作品抵抗专制。此后多年继续为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B.刘师培在日本因思想分歧与章太炎反目,回国后转投封建势力阵营,曾在两江师范学校任职,后为袁世凯复辟效力。

  C.在乾嘉学派日益衰竭之际,乾嘉汉学传统的知名学者刘文淇、刘毓崧、刘寿曾,相续共注一部《春秋左氏传》。

  D.刘师培不满清人的统治究心经学。他一生证明封建君主的不合理,论证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必要性。

  E.刘师培教授文学和经学一样都从文字训诂开始,并于历史流变中发展创新。鲁迅先生对刘师培的《中古文学史》有较高的评价。

  (2)为什么说刘师培“其学出于徽派朴学,而不固守徽派朴学”?请简要分析。(6分)

  (3)刘师培对近代经学研究具有哪些新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刘师培为何“一生短暂,但著作颇丰”“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A."20岁时就投人革命”表述有误,原文表述为“20岁至上海……即倾向革命”。见第1段。C.应是刘师培生活在乾嘉学派日益衰竭之际,而非刘文淇、刘毓崧、刘寿曾。见第2段。D.“他一生证明……”表述有误,应是刘师培置身革命阵营时,在他的作品里论证着推翻清朝统治等的必要性。见第3段。)

  (2)“其学出于徽派朴学”是因为刘师培的家庭以朴学相传,他的曾祖刘文淇、祖父刘毓崧、伯父刘寿曾,三代相续共注一部《春秋左氏传》。(3分)“不固守徽派朴学”是因为刘师培的学说结合新学东渐的社会背景,创立新意,既富且精。具有时代特色,其形式和内容与旧学均有不同。(3分)

  (3)置身于革命阵营时,刘师培的经学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在他的著作中,他发掘经籍中的“民本”思想,论证推翻清朝统治。(2分)刘师培因排满而究心经学,并将经学引向与现实政治相结合。(2分)刘师培继承仪征刘氏世代研究《左传》的家学,对南北朝的经学形成,汉代经学与宋代经学的异同,清代经学得失以及经学的发展都作了有益的探讨,并有相关著作传世。(2分)

 

  (4)家庭熏陶从小就为刘师培的经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分)刘师培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将社会上的新的学说结合到自己的经学研究中,使经学研究具有新的特色。(2分)刘师培教授文学,他的文学思想也是与时俱进的,他认为文学是要进化的,要求文章要各有用途。他的文学论著,可供人们研究之用。(2分)刘师培善于把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来,开拓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境界。(2分)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徽派朴学―刘师培》阅读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