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郑成功》说课稿(精选3篇)
网络课《郑成功》说课稿 篇1
教材及学生分析:
《郑成功》一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史实。全文依循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歌颂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英雄”的气节、品格。由于学生现在的时代与文章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也不可能带着学生去寻找古迹,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产生对郑成功的理解。怎样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课前建立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网站,将中国台湾过去和现在的情况、郑成功的身平和收复中国台湾的场面、其他民族英雄的事迹以及学生学习时练习和课文的朗读收集进去。引导学生自由上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的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而新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必须凸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获取资料,可以实现学生学生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
教学方法: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将采用“质疑问难,确定任务――上网浏览,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练习巩固,延伸任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网上浏览法:从网上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条件。
2、成功激励法:在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后,引导其他学生评议、激励。
3、朗读指导法:学生任意选择课文的配音朗读,通过练习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合作学习法:利用对话窗口,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1、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获取、处理信息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网络,了解中国台湾和郑成功的有关资料,感受郑成功的丰功伟绩。
3、运用网络查找、阅读其他民族英雄的资料,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运用网络技术,自查自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趣”
创设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学习任务”进入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这对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
因此,我在本课教学时,首先播放一组学生熟知的民族英雄的画像促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民族英雄,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接着就将郑成功的画像定格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观察、存疑:这么一位相貌平常的人究竟做出了怎样惊天动地的大事,成了民族英雄,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最后,结合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质疑,并把疑问通过对话窗口传递给自己的学习伙伴。到这儿,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被激发,有外在的画像的刺激,也有内在的学习任务作为动力。这为下面的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必须体现学生能够的主体性,要使得学生能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因为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网页既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也有拓展学生学习时空的材料,而这些材料正可以成为学生获取、建构的素材。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时,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获得大量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
为了避免网上学习缺少朗读感悟的弊端,我在网站上建立了一个朗读窗口,既有全篇文章的朗读,也有重点段落的朗读。学生学习时可以任意点击,通过练习朗读来感悟课文内容。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利用网络的对话窗口与学习伙伴进行学习体会的交流、讨论,甚至是争论。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碰撞中得以发展,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成为一种可能。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启发、组织、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上,创设条件,促进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
三、尝试练习,反思学习: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过程中完成的,那学生学习的效果怎样,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的。因此,我在网站上建立了一个练习窗口。此窗口编制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作业:既有基本题,也有发展题的;有的是必须完成的,有的是选择完成的。这样,学生在品尝“作业”时,就不会厌烦。通过练习,学生可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四、拓展延伸,深化学习:
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再次播放民族英雄的画像,教师引导:“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民族英雄。他们都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们想不想更深刻地了解他们?课后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并将这些资料整理成一个故事,将它介绍给你的同学。”
现在的教学观是大教学观,我们不可能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只有借助课外的广泛学习,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本环节的设计正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时空。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学习工具,也成为一种学习的方式,我们只有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革,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网络课《郑成功》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郑成功》,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明清之际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史实。全文共九个自然段。课文依循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围绕“民族英雄”这一中心,着重记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详细经过,描写建设中国台湾部分相对简略,文章展示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课文的情节性强,《课程标准》对5、6年级段的阅读有这样的要求:对于像《郑成功》这类叙事类作品,能了解故事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同情,崇敬感受。
文章故事性强,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稍微预习,就可以基本扫清字词障碍,而且比较容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要透过字里行间去感悟郑成功的民族气节,对于远离时代背景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一点困难。因此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直切重点,第一课时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收复中国台湾”部分的内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学习课文第1-6自然段,知道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中描写收复中国台湾的部分。3、通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不必在具体内容上多花时间,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战斗场面的激烈,以及郑军官兵的勇敢;了解台湾同胞从“痛恨”到“痛快”的心里过程。同样,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课前我做了如下准备:让学生运用多种手段,查找郑成功的有关资料,对郑成功有个初步的了解。制作多媒体课件,查找有关地图和相关电影,使学生加深对这一历史史实的了解。《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新性阅读能力,使阅读真正成为一种“悦读”,成为我设计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我安排了两教时。而了解台湾同胞深受的苦难,以及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故事,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被安排在第一课时因此第一课时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课时。接下来,我着重讲一讲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初识英雄
1、课刚开始,老师先介绍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从而导出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来了解一位民族英雄——郑成功。
2、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郑成功的资料,使学生对郑成功这个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把指导充分预习作为一种长期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与叶圣陶教育思想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相吻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老师设问:课文《郑成功》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哪些事迹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读课文,同时还要求学生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指名朗读
(2)读完生词之后,老师提出问题: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主要写了什么?让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4、老师接着再问: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郑成功收复台湾?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他建设中国台湾?这样就把课文的脉络理清楚了。便于下面的学习。
5、接着,就过渡到下面的内容:郑成功是如何收复中国台湾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设计,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讲,字词的障碍完全可以自己扫清。另外,理清课文的条理对开展下面的教学活动十分有利。】
三、读中品味,学文悟情
(一)首先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讨论
让学生从“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这些词句中体会荷兰侵略者的残暴行为,
3、教师出示补充材料:在荷兰人统治地38年中,他们无恶不作,将手无寸铁的居民赶到一个地方集中,用大炮进行轰击,他们还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中国台湾人民稍有发抗,就用极恶毒的刑法对付他们。他们也把中国人抓到南洋当苦力,为他们挣白花花的银子。一船一船地运到荷兰去。这就是文中“残酷地奴役”的具体含义。
4、然后让学生想象这一幕幕情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及体会台湾同胞对敌人的痛恨之情。
5、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这一段。【我认为补充材料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台湾人民所遭受的苦痛,以及对荷兰侵略者更为深切的恨,为下文写郑成功收复台湾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指导学生思考:郑成功站在山头上眺望,他想干什么呢?
2、课件出示:“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
让学生体会话的含义并理解“慷慨激昂”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要读好“自古以来”“中国的”“一定要”“决不允许”等词要重读。
接着让学生用“慷慨激昂”的语气读好这段话。先指名指名读,再齐读。【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感悟郑成功话语的含义,反复地读好他慷慨激昂地语调,使学生能够体会郑成功收复台湾决心之大。】然后用:郑成功是怎样收复中国台湾的呢?这个问题过渡到下面的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1、我让学生们自由读课文第4-6自然段,读后想一想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3、结合学生回答得出三幅画面分别是东征 海战 欢庆
4、师继续设问:哪一幅画面给你的印象深呢?学生讲到哪一幅画面,就先学习哪一段[这样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三个画面,充分发挥学习地自主性,深入地去品读这部分内容,而不是牵着学生走,这样收到的效果是事半功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和各自的情感体验可以充分表现出来。]
a当学生讲到“东征”画面
1、什么地方给你印象深?
2、出示标有厦门和中国台湾地理位置的地图:了解厦门到中国台湾的地理位置,隔着中国台湾海峡,约有100多公里。在了解了地形之后,回到课文中,
3、郑成功在作战前还做了什么?请学生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4、然后出示填空,让学生完成:郑成功在厦门 、 、 ,使他拥有了一支_____的军队,他此时充满了 。
b、当学生讲到“海战”画面
1、让学生自己默读第五自然段,把描写郑军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与能力习惯的养成相结合”】这也正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
2、讨论交流
抓住驾着“团团围住”、“冲去”、“钩住”等动词体会郑军的英勇善战。
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找出文中写敌人的句子之后,理解“负隅顽抗”的意思,以及敌人凭什么“负隅顽抗”?结果怎样?
4、第五自然段学完后小结写法:在 “海战”的这一自然段中,描写郑军官兵用了许多表示动作的词来突出郑军的英勇善战;同时,也写了敌人的狼狈来反衬出郑军的英勇。如此神勇的士兵,只有优秀的将领才能训练出来,从而引导学生体会,郑成功是一位用兵如神的优秀将领。
将电影《郑成功》中的战斗场面的片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这次战斗的印象更加深刻。
c当学生讲到欢庆场面
1、体会战斗胜利后最开心的应该是台湾同胞了。课文是怎样描绘人们欢庆胜利的?让男生齐读这一自然段。2、读完后交流: 3、并让学生说说人们此时的心情除了用“喜出望外”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用这种方法来拓展学生的词汇。
四、总结全文,深化认识
因为郑成功收复台湾,他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所以,让学生体会他因此而被称为“民族英雄”。体会他为了本民族的利益而与外来侵略者进行战斗从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使学生对他产生无比的崇敬之情。
五、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的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复述文中描写郑成功收复台湾部分的内容。 【从而让学生把“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儿也渗透了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基础知识的训练和能力培养并重,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板书设计
东征
收复中国台湾 海战
郑成功 欢庆
(民族英雄) 建设中国台湾 ?
网络课《郑成功》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郑成功》一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史实。全文依循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歌颂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英雄”的气节、品格。由于学生现在的时代与文章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也不可能带着学生去寻找古迹,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产生对郑成功的理解。怎样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课前建立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网站,将中国台湾过去和现在的情况、郑成功的身平和收复中国台湾的场面、其他民族英雄的事迹以及学生学习时练习和课文的朗读收集进去。引导学生自由上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的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而新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必须凸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获取资料,可以实现学生学生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
二、教学方法: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将采用“质疑问难,确定任务——上网浏览,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练习巩固,延伸任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网上浏览法:从网上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条件。
2、成功激励法:在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后,引导其他学生评议、激励。
3、朗读指导法:学生任意选择课文的配音朗读,通过练习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合作学习法:利用对话窗口,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开展合作学习。
三、教学目标:
1、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获取、处理信息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网络,了解中国台湾和郑成功的有关资料,感受郑成功的丰功伟绩。
3、运用网络查找、阅读其他民族英雄的资料,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运用网络技术,自查自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趣”
创设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学习任务”进入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这对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
因此,我在本课教学时,首先播放一组学生熟知的民族英雄的画像促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民族英雄,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接着就将郑成功的画像定格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观察、存疑:这么一位相貌平常的人究竟做出了怎样惊天动地的大事,成了民族英雄,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最后,结合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质疑,并把疑问通过对话窗口传递给自己的学习伙伴。到这儿,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被激发,有外在的画像的刺激,也有内在的学习任务作为动力。这为下面的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必须体现学生能够的主体性,要使得学生能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因为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网页既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也有拓展学生学习时空的材料,而这些材料正可以成为学生获取、建构的素材。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时,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获得大量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
为了避免网上学习缺少朗读感悟的弊端,我在网站上建立了一个朗读窗口,既有全篇文章的朗读,也有重点段落的朗读。学生学习时可以任意点击,通过练习朗读来感悟课文内容。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利用网络的对话窗口与学习伙伴进行学习体会的交流、讨论,甚至是争论。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碰撞中得以发展,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成为一种可能。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启发、组织、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上,创设条件,促进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
(三)尝试练习,反思学习: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过程中完成的,那学生学习的效果怎样,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的。因此,我在网站上建立了一个练习窗口。此窗口编制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作业:既有基本题,也有发展题的;有的是必须完成的,有的是选择完成的。这样,学生在品尝“作业”时,就不会厌烦。通过练习,学生可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四)拓展延伸,深化学习:
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再次播放民族英雄的画像,教师引导:“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民族英雄。他们都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们想不想更深刻地了解他们?课后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并将这些资料整理成一个故事,将它介绍给你的同学。”
现在的教学观是大教学观,我们不可能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只有借助课外的广泛学习,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本环节的设计正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时空。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学习工具,也成为一种学习的方式,我们只有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革,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