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我的老师》导学案(精选13篇)

《我的老师》导学案(精选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的老师》导学案(精选13篇)

《我的老师》导学案 篇1

  我的老师导学案

  第 3  周第  2 课时     科目语文  课题 6.《我的老师》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9.3

  审核人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_年级 七年级    班级_________

  【学习目标】1. 深入研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2.揣摩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深厚感情。

  【学习重点】精彩的语句在文中蕴含的深厚感情。

  【学习难点】精彩的语句在文中蕴含的深厚感情。。

  【资料准备】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复述“我”与蔡老师的7件往事。

  预习检测

  1.蔡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来谈一谈。

  2.说说本文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

  出示目标  揣摩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深厚感情。

  活动设计 一、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直接抒发情感的语句,揣摩体味。

  二、 合作探究。

  合作交流。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边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仅仅有一次,他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老师真的要打“我”吗?大家为什么都笑了?)

  2、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为什么用“狡猾”一词呢?)

  3、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不由得”“默默”“急于模仿”表现了“我们”怎样的情感?)

  4、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那么的依恋!(本文全篇用第三人称指代蔡老师,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当堂小结

  课堂检测  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给你的老师拟一条祝福的短信。

  你是高山,用伟岸的身躯为我遮风挡雨;您是海洋,用宽广的胸怀给予我温暖。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1.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哪位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用一两个事例,写写这位老师。不少于200字。

  2.完成练习册“拓展拔高”题。

《我的老师》导学案 篇2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了解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一生的重大影响,感悟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深深地感激和怀念之情

  3、理解文中侧面描写和运用反衬的作用。

  4、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

  【重点】

  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

  2、理解文中侧面描写和运用反衬的作用。

  【难点】品味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

  第一课时

  【课文导入】

  开讲激趣――教师展示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邰丽华的有关图片,请学生介绍邰丽华的事迹,以及感动中国颁奖辞。(播放《千手观音》片段)

  事迹: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因为有共同的心愿,就成立了一个社团,社团的名字叫“花开社”,我说“花开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花开社”呢?他们告诉我说,花开是没有声音的,却很美丽,他们就是要通过学习手语来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的交流,他们教我花开是要这样表达的,我觉得花开确实很美,美的让人流泪。

  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过渡: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有许多残疾人,他们身残志不残,顽强的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他们以其坚强的意志,使他们的生命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永远放射着璀璨的光芒。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我的老师》中的作者海伦•凯勒。

  【自主学习】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 年。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人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xx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活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她写了很多书,包括《我的一生》(又名《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日记》。

  【积累运用】

  1.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搓捻(         )    繁衍(       )   觅食(       )    惭愧(       )     譬如(       )

  栖息(         )   小憩(        )   遨游(       ) 花团锦簇(       )    冥思遐想(       )

  2.解释下列词语。    

  企盼:                               

  繁衍:

  迁徙: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

  期期艾艾: 

  小心翼翼:

  【课文解读】

  1、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尤其在创造的初级阶段,莎莉文老师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课文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来叙述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在这些事件中,作者表现出来的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读品味】

  1、作者为什么把沙利文老师来到自己身边看成是“最重要的”一 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主人公是沙 利文老师,但却为何提之甚少?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第二课时

  【语言表达训练】

  照下列句子,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

  例句: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记忆厚重的大门,把我从黑暗中引向光明。 

  仿写: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就像 (         ), (              )。   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就像 (            )   ,(              )。 

  [迁移拓展]

  传说有几个盲人摸一头大家,摸到象腿的说大象似一根柱子,摸到身子的说大家像一堵墙。摸到尾巴的说大家如一条蛇,大家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在我们的同学中,也会有不少类似的“盲人”。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往往错把局部当成整体,因而闹出了不少笑话。 

  整体感知文章可以避免我们成为这样的“盲人”,掌握了整体感知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比较快捷地提取文章的信息,把握全文的主旨了。

  睡美人

  ①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序曲奏响了,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女a脚却“失踪”了。

  ②“嘭”,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朝回过头看的导演一耸肩:“ 找遍了,哪儿也没有!”导演阴沉着脸,心中紧扣着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声响绷断了。突然, 他的手指向了坐在一边的女b角:“你上!”

  ③女b角色激动地站直身,双手抚摸着短裙,眼里闪着倔强和自信的光。只见她,踮起脚尖,一个优雅的旋转,轻盈地提着舞裙,飘然来到台上……

  ④导演余怒未息。女a用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扮演王子菲利浦的男a角又是老搭档,今天的汇报演出正是胜败定局的关键,万一女b角腿一软……他不禁打了个冷战。

  ⑤女b角在追光中独舞。多么雍容的舞步,多么潇洒翩翩的舞姿,她巧妙地把音乐的颤动和光融会在一整套芭蕾舞的语言里了……

  ⑥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两人在目光如水的舞台上跳起了双人舞。导演紧张地眯起了眼。这是最令人担心的,女b角和男a角是第一次同台演出。奇怪,导演的眼前,女b角分明已被爱情簇拥而起,漂浮 在浪花之上,乘着白色双翼;手臂的舞姿犹如玫瑰花瓣的开放;她的双脚和着音乐在踩踏,犹如树叶飘然落地。她和男a角的搭配真是天衣无缝!

  ⑦导演的拳头松开了,他暗暗惊讶,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是由于她的倔强和顶撞?是由于她的执著、自信大于技巧?是由于我对女a角的偏爱所形成的偏见?还是……

  ⑧女b角弯曲着双腿,柔软的身子在向地面上倾倒。

  ⑨哀怨、激昂的主题乐如泣如诉地轻叩观众的心扉。一个个音符,飘坠在导演的心湖上,泛起圈圈涟漪。女b角不是曾经要求和男a有搭档吗?而我却用“a”“b”角这道坚固的厚墙将一对“情人”隔开,导接了一出“悲剧”。唉!

  ⑩醒了,奥罗拉醒了!安睡了一百年后,由于菲利浦纯真的爱情。她,死而复生了!而女b角,这位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恰似许多沉睡着的美,她,春花怒放了!

  (11)“哗”――忽然,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女b角噙着泪,微笑着向观众躬身回礼;可是,她的目光在某一观众席上凝滞了――

  (12)士a角正微笑着坐在那儿鼓掌……

  1.文章以“睡美人”为题,具有哪两层含义?

  2.第⑨段中“这道坚固的厚墙”在文中具体是指哪些因素?

  3.第⑨段中“将一对“情人”隔开,导演了一出‘悲剧’”这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4.女a角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5.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6.本文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

《我的老师》导学案 篇3

  6、魏巍《我的老师》导学案

  课型:讲读  课时安排:2课时  陈仓园初级中学 邵朗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概括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

  (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4)理解揣摩词句,感受深厚的师生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默读、浏览,圈点勾画重点字词和概括内容。

  (2)自主学习,概括事件内容。合作探究,解决相关问题。

  (3)品读,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精读,感知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难忘,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

  【教学难点】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资料链接:

  1、魏巍:走近作者。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2、写作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正是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合格人才。振兴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1956年底,魏巍应《教师报》之约,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我的老师》。本文最早发表于1956年10月。这时作者与自己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已经分别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的岁月变迁,并没有模糊作者有关蔡老师的记忆,他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与蔡老师有关的几个生活片段,再现了蔡老师的形象,深切表达了对蔡老师的思念感激之情。

  课前自习:

  1、 初读(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的重要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再读(默读)课文,梳理概括作者回忆的7件事情。

  3、朗读课文,感知深厚真挚的师生情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 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

  二、自学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榆钱(      )   黑痣(      )   模仿(      )   褪色(      )   卜问(      )    

  磕头(      )   纠纷(      )    当屋(      )    蔡芸芝(   ) 劝慰(      )   魏巍(      )  焚香(     )   模糊(  )  时辰(   )

  2、 听写词语。狡猾  察觉  存心  模仿  纯真  榆钱 海鸥  占据  牵挂  援助  权威  纠纷  慈爱  依恋  珍宝  时辰  迷迷糊糊  模模糊糊

  3、 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2)心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3)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4)纠纷:争执的事情。 (5)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6)莫大:没有比这个再大。(7)模模糊糊:非常不分明不清楚。(8)迷迷糊糊:(神智或眼睛)非常模糊不清。(9)狡猾:诡计多端,不可信任。引申义:也做聪明讲,聪明是褒义词

  4、 预习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试提出来大家交流解决。

  三、新课学习:

  1、自主学习,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概括文中回忆的七件往事。温馨提示:用(谁+干什么)的方式去概括。

  2、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情感。(依恋、思恋、尊敬、感激等)

  3、小组交流,出示: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

  ②蔡老师教我们跳舞。

  ③蔡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④蔡老师教我们读诗。

  ⑤我们看蔡老师写字。

  ⑥蔡老师排除小纠纷。

  ⑦我梦里寻找蔡老师。

  四、再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的师生情谊。

  五、当堂检测。

  1、蔡老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师,“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学生。

  2、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___,是当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他的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一篇回忆性_____________。作者在文中回忆的老师名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的这七件事情你认为略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词填空。

  (1)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________(挡、击、迎、阻),教鞭轻轻地________(砸、打、敲、抽)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2)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________(声音、声调、音调、调子)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________(声调、音调、调子、声音)。

  (3)今天想来,她对我的________(接触、接受、接近、接收)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________(作用、影响、启发、帮助)!

  (4)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________(珍宝、珍藏、珍贵、珍奇)之一。一个孩子的________ (纯净、纯洁、纯真、纯粹)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精读课文,感知作者的情感。

  2、思考本文的情感线索。

  一、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小组合作,探究情感线索和课文结构,然后明确。 

  ①回忆、依恋、思恋“我的蔡老师。”

  ②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开篇引出对蔡老师的回忆。        (回忆)

  第二部分:(2―14)具体回忆七件往事。          (依恋)

  第三部分:(15)转学与蔡老师分别。             (思恋)

  2、品味语言,细致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

  ①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蔡老师真的是要打“我”吗?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大家为什么都笑了?)

  ②“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这里用“狡猾”一次呢?)

  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不由得”“默默”“急于模仿”表现了我们怎样的情感?)

  ④“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本文全篇用第三人称指代蔡老师,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 各抒己见: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试谈谈你的看法。

  4、 本文在选材和组织材料上的特点:

  ①选择的顺序和面的广度:从校内到校外 从平时到假期的顺序

  ②详略得当。(前五件事情略写蔡老师和学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后2件事情详写蔡老师给“我”莫大的援助和“我”对蔡老师的无比依恋)

  二、语言积累。

  1、圈点勾画出作者对蔡老师饱含深情的语句。

  2、本文语言质朴,充满感情。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读一读,说一说。

  3、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给你的老师拟一条祝福的短信。

  您是高山,用伟岸的身躯为我遮风挡雨;您是海洋,用宽广的胸怀给予我温暖。您是______,用__________________;您是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回忆一下上学以来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选取一两个故事讲出来大家听听。(课后写一篇短文回忆一下这位老师)

  四、再读课文。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饱含感情朗读(特别是3、8、10、15等段)

  五、总结归纳,当堂质疑。

  1、总结全文。

  2、学生质疑。

  六、当堂检测。

  1、《我的老师》一文的感情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蔡老师”

  2、熟读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们见了她_________就围上去。(不自觉、不觉得、不由得、由不得、恨不得)

  (2)我跟母亲非常________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想念、纪念、怀念、牵挂、牵连)

  (3)这时候蔡老师________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帮助、援助、救助、支持)

  3、文中“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一句中“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可以交换顺序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味下列语句,特别注意加点的词语,说出点你喜欢的理由来。

  ①他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的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染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她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乙)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 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语段句子中甲、乙两处的括号里。(填序号)

  甲(       )            乙(     )a模模糊糊      b迷迷糊糊

  (2)这个语段中的记叙六要素分别是:时间: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蔡老师一直是以第三人称“她”来称呼的,但在画线的句子中改用第二人称“你”。下列选项中对其作用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直接对话,更加真实                 b直接抒情,感情强烈

  c形式变换,更加活泼                 d叙述自如,更加简洁

  (4)对“默默地”一词所表达的感情分析正确的是(     )

  a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所想念的感情。

  b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

  c表达了“我”关心自己喜爱的老师的心情。

  d表达了“我”埋怨老师放假回家的心情。

  (5)最能体现本段中心的一句话是:

  七、作业布置:

  1、仿写句子。

  2、拿出你的笔写下自己尊敬、热爱的一位老师,要通过具体事件来表现,并注意详略得当,还可以尝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方法去写。

  八、教师课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学习反思】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老师》导学案 篇4

  我的老师导学案

  第 3  周第  1 课时     科目语文  课题 6.《我的老师》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9.3

  主备人:          审核人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_年级七年级 班级_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识记本文的生字词。2.熟练诵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表现人物的写法。

  【学习难点】七件事的详略,次序安排。 

  【资料准备】本文作者:巍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回顾复习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及主题。

  预习检测 1. 给加点字注音。

  榆钱(      )  黑痣(      ) 模仿(      )  褪色(      ) 卜问(      )     纠纷(      )   当屋(      )   即使(      )   焚烧(      ) 劝慰(      ) 依恋(      ) 纯真(      )

  2.解词。

  狡猾:                              劝慰:                         

  依恋:                              纯真:                       

  出示目标 了解作者,熟练诵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我”与蔡老师的7件往事。

  活动设计 一、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2.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通过具体的记叙和描写,以事传情,表现了小学时的蔡芸芝老师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

  二、 合作探究。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我”与蔡老师的7件往事,哪些详写,那些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谁+干什么)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这七件小事的顺序可否打乱,为什么? 

  当堂小结

  课堂检测 用自己的话把七件小事完整生动的再复述一遍。(可借助记叙文的六要素)

  课后练习  完成练习册“基础演练”题。

《我的老师》导学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参、慈”等12个生字,会写“师、居”等13个字。

  2、学会积累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说话。

  重难点

  学会生字,能多积累词语,并用喜欢的词语造句子。

  乐学善思办法以比赛、展示的形式识记生字。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游戏中学生字

  (一)学习认的字

  1、词语卡片出示需要认的字(开火车形式读)。

  2、这些字在文中与谁交朋友,在书中找出词语,读给同学听。

  3、做找朋友游戏(拼音与汉字互找)。

  (二)学习写的字

  1、指名读“世、界、师、读、”等几个生字。

  2、给这几个字分别扩词。

  3、用“世界”“老师”“读书”造句子。

  4、认识新偏旁“又”“田”

  (三)写字练习

  1、在黑板田字格里,教师范写“学、放、春”,让学生观察笔顺,书空后在练习本上写。师强调:在写“妇”字时,“女”字做偏旁时捺变点。

  2、仔细观察课本田字格中的范字后,讨论其余的几个字怎样书写才美。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应怎样书写,书空笔顺。说说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这些字才好看。

  4、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书写,但离开教师就不会写。教师要在桌间巡视,个别学生做重点指导。

  三、课外作业

  把会写的字每字组三个词。

《我的老师》导学案 篇6

  教学目标:

  1、领会记叙的要素。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3、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4、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要点:

  1、领会记叙的要素

  2、理解本文用哪几件事表现蔡芸芝先生,各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或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词义辨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难点:

  准确的概括五件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记事线索,记叙顺序,材料安排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引入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后收入散文集《春天漫笔》。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二、正字音:补充:

  1.查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字的音、形、义。

  即 (jì ①就、立刻;②就是;③当时、当地;④靠近;⑤<古>假如)

  既 (jí①已经;②既然;③尽、完;④跟“且”、“又”、“也”等词连用,表并列)

  孤 ( gū ①单独;②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③古帝王的自称)

  弧 (hú①古代指木弓;②圆周的任何一段)

  卷 (juàn①大多当名词用:画卷、试卷、案卷等;juǎn 大多当动词用:卷行李、卷入浪潮)

  券 (quàn①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②su n拱券,指门宙、桥梁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

  蜜 (mì ①蜂蜜;②甜美)

  密 (mì ①距离近、空隙小;②细致、精致;③关系近、感情深,④不公平、不能泄露的)

  褪色 tuì 磕头 kē 卜问 bǔ 纠纷jiū 心清如水――纯洁无杂念。

  三、回忆与总结

  关于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快速阅读全文,听录音并思考:

  (一)(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二)蔡芸芝先生是怎么样一个人?文中用了哪些事来表现蔡芸芝先生?分别用简短的话概括并找出每件事的要素?讨论填写下表:

  事件 ?人物? 时间? 地点?起因? 经过? 结果? 表现的内容?

  1老师假装发怒

  (老师、我 / 有一次 / 教室 /她的教鞭・・・ /大伙笑了 /表现温柔、慈爱 )

  2老师教我们跳舞

  (老师、我们 /课外 / 表现善于丰富课外生活,和对我的喜爱 )

  3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假日里 /她女友家 /认识了蜂王・・・ /表现善于丰富课外知识,是朋友)

  4老师教我们读诗

  (还记得,还能背 。表现老师善于教学,培养我的文学兴趣。)

  5我们看老师写字,依恋老师

  (写字的时候 /都急于模仿 /表现老师受学生喜欢 )

  6老师排除小纠纷

  (老师、我、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 /我读初小时/学校/我的父亲当兵,不知死活,我和母亲很牵挂他/我的“反对派们”嘲笑我/老师援助了我,排除了纠纷 /表现老师的公正慈爱,对我的理解、同情与鼓励)

  7梦里寻师

  (我、母亲、老师 /一个夏季的夜晚 /我家当屋 /老师放假离开了我们,我思念老师 /夜里我起身找老师 /母亲把我拉住了,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表现我对老师的依恋、热爱 )

  注:

  A、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

  B、让学生明确记叙要素的交代与否要视中心的需要。

  四、总结讨论 :蔡老师教什么学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证明? 蔡老师是怎样一个人?我对她的感情是怎样的?本文线索?

  ――蔡老师是教语文(当时称国文) 的。文中有几处可以说明:①“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②“让我们观察蜜蜂”;③“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④“我用石板一迎”(注:“石板”,是旧时私塾和50年代小学生练习毛笔字、听写生字词用的学习用品。有的地方称之为“粉板”。

  ――蔡老师: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热爱学生的好老师。

  ――我的感情:喜爱、难忘、依恋、思念

  ――线索:我回忆、喜爱、依恋、思念蔡老师。

  五、具体分析

  1、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起全文,引入全文,“最”字突出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

  2、第二段说“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温柔是针对什么说的,美丽又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写出老师的心灵美和外貌美。

  3、第三段那些词语体现了老师是假装打我?

  ――仅仅,好像,落,轻轻,敲,笑 。“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写出“我”的本能与调皮,生动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表明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两个“笑”字表明了十分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

  4、“狡猾”的意思是什么?它的感情色彩是怎样的?用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

  ――贬义褒用,写出了我机灵与调皮。

  5、她教我们读诗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接近文学”与“爱好文学”两个词语位置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

  ――影响深远,从我到现在仍能背诗可见。接近是爱好的前提,只有接近了,了解了,才能喜爱。

  6、在看老师写字这一件事中,“不由得围了上”、“默默地看”、“连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等语句表现了我们对老师的怎样的感情?

  ――深切的喜爱、崇拜之情。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体会记叙的详略

  2、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教学过程:

  一、复述第六、七件事.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讨论第六、七件事

  1、第十段开头说,“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到底是值还是不值?根据是什么?为什么前头说是“小事”,后面又讲“占据”过我的心灵?

  ――值得。在老师而言是平常小事,但在我心中却影响深刻。我对老师的感情也加深了。 “占据”是强行占有的意思,对一件小事“却占据过我的心灵”该怎样理解?分析:所谓“小事”,指的是孩子们之间常常有的一些纠纷,在老师或别的孩子们看来不过是小事,可是从作者当时所处的境地来看,却是一件不同寻常的遭遇:父亲背井离乡,生死不明;母亲抑郁忧伤,时刻牵挂;那些不大懂事的同学还时常对“我”幸灾乐祸,使“我”更感到孤独悲伤,辛酸痛苦。在这最困难的时候,蔡老师常常理解“我”的心情,重视同学之间的纠纷,细致地处理了问题,批评了那些小“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劝”,劝说;“慰”,安慰。又劝说又安慰,蔡老师如此同情、关怀和爱护一个处于困境的学生,使“我”那弱小的心灵充满对她的感激和爱,所以把这看作为“占据心灵”的事。“占据”是军用术语,用在一般场合就特别形象有力。

  三、朗读写最后一件事的文段

  1、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旁”表现了我对老师的什么感情?还有哪处描写同样表现出这种感情?

  ――深切的依恋之情。我觉得暑假漫长的反常心理。

  2、“迷迷糊糊”的往外走改成“模模糊糊”,可不可以,为什么?

  ――迷迷糊糊是指说话口齿含糊不清,“模模糊糊”是指视线朦,看不清楚。不能调。

  3、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呼应开头,表达深切惋惜、依恋、怀念之情。

  四、总结讨论

  1、文章一共写了七件事,哪些事写得详细,为什么详写?

  ――其材料安排由略到详(前五件事略,后两件事详),记叙节奏由快到慢,情感也越来越浓、越来越深,后2件事是我感情的深化。

  2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美好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

  ――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可见,这种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2、这些事是从哪些方面去选择的?

  ――围绕“老师爱孩子,孩子更爱老师”这一中心,从课内到课外,从平时到假期,从学校到家庭,从各个方面选取典型具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突出“最难忘”。全文紧扣“我”而选材,蔡老师固然是“我们”的老师,课文中的每一个事例也都写到她对“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对她的热爱,但每件事都只是从“我们”起笔,简单带过,而又都落笔在“我”身上,详细地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和“我”对老师的热爱与怀念,其落脚点正如题目所写,是“我的老师”的“我”。

  3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热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4、讨论课后练习三、四

  五、难点、重点分析

  1.课文中有哪几处传神的细节描写?具体说说这些描写是如何传神的。

  ――①老师佯怒时;②老师写字时;③梦里寻师时。以①为例,四句话写四个细节:“我……一迎”,写出了儿童特有的狡猾;教鞭“轻轻”敲在石板“边上”,刻画出老师的温柔慈爱;“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两句,写出了师生之间感情的融洽,这也是“我”敢于“一迎”的原因。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假怒”的全过程。

  2.课文中有哪几处真切动人的心理描写?试讨论分析。

  ――课文中真切动人的心理描写有:①老师佯怒后;②“我”被小“反对派们”咒骂父亲死了后;③放假前看老师收拾行李时;④回忆梦里寻师时。以①为例,“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狡猾”的语境义是调皮、机灵,它真切地表现出;个天真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和爱戴。

  3.蔡老师哪些爱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蔡老师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学生们读诗,给学生,尤其给作者以有益的影响 。作者后来走上文学道路,而且一开始就从事诗歌创作,不能不说是由于儿时受到蔡老师有益的文学熏陶。蔡老师教育学生就好像是春天的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上面所讲的几件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无一不是以自己的行为给学生以有益的影响。有的是教育学生对他人的尊重,有的是启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有的是激起学生对文艺的兴趣。写到这儿,作者禁不住这样表述自己的感情:“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这儿用了反诘语气来强调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与崇敬。

  4、《我的老师》为什么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刘踞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这种“情”就是真情实感。真情实感绝不是靠火爆的词句、多情的绮语,它必须深植于事实的土壤中。作者魏巍谈到《我的老师》的写作感受时说:“在动笔之前,我确实回到我的童年,或者说沉入到我的童年,对那时的儿童世界作了一番邀游。这样,童年时遇到的几个老师,便浮现在我的眼前,尤其是的那位蔡老师,又重新激动着我的感情。可以说,那篇文章是真情实感。”作者以“她爱我们”,“我是多么思念我的蔡老师啊”为感情线索,穿起一颗颗孩子记忆中的珍宝:蔡老师“温柔”的性格;“美丽”的心灵;课内课外对学生的爱护和培育;对“我”生活的关怀和影响,以及作者对老师的深深思念。这些虽然都是儿童生活的琐事,但因为处处透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那些事情无不染上浓重的抒情色调,使我们触及蔡老师跳动的脉博,窥及她慈母般的心地。仅有的一次,“从来不打骂我们”的蔡老师举起了教鞭,但就在教鞭将要落下的时候, 轻轻敲在“我”举起的石板边上,从儿童敏感的觉察中,“我知道她并没有存心打的意思”。这欲行又止的一瞬,透视出蔡老师的热忱与厚爱,她是假装生气。“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令人气恼的事情反而引起双方会意的笑,师生的感情又是何等的融洽。以心发现心,以爱换取爱,蔡老师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不愿意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一个副词“默默地”,两个动词“站”、“看”,静态的描写胜过千汇言万语,缕缕情思尽在不言之中。至于在漫长的暑假里,由于思念老师之切,睡梦中迷迷糊糊地往屋外走,去找蔡老师,直到母亲“喊”、“拉”、“劝”才又熟睡,可见对蔡老师的情感之深。正是这真情实感,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7.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合理的选材。

  本文以人物为中心,以深情为线索组织事例,寓情于事,以事传情。开篇第一句揭示全文之旨,点明了作者的情――“使我最难忘”,叙写的人――蔡芸芝先生。紧接着围绕“老师爱孩子,孩子更爱老师”这一中心,从课内到课外,从平时到假期,从学校到家庭,从各个方面选取典型具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突出“最难忘”。其材料安排由略到详(前五件事略,后两件事详),记叙节奏由快到慢,情感也越来越浓、越来越深。其次,全文紧扣“我”而选材,蔡老师固然是“我们”的老师,课文中的每一个事例也都写到她对“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对她的热爱,但每件事都只是从“我们”起笔,简单带过,而又都落笔在“我”身上,详细地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和“我”对老师的热爱与怀念,其落脚点正如题目所写,是“我的老师”的“我”。此外,由于是儿时的回忆,作者以儿童的口吻记叙全文,用了类似”现在回想起来”等十三处回忆性语言提示回忆童年,仿佛又“对那时的儿童世界作了一番邀游”。从那时孩子的眼睛写老师,紧紧抓住了儿童特点进行选材。在儿童时代,那些零碎的、具体的、直观的材料往往会让儿童终身难忘。本文就选取了这样的符合儿童记忆特点的材料构成全文。如“扮女跳舞”、“排解纠纷”等等。

  (2)质朴的语言。

  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成段的抒情议论,只将浓郁的感情熔铸在娓娓动人的叙述之中,将老师的美德寓于素淡平实的描写之中,惟其无华,更见情意的真挚;惟其质朴,更显出亲切感人。另外,作者还以儿童的目光观察事物,以儿童的心理评判事物,用儿童的语言叙述事物,虽显稚嫩,但真实可信。比如“排解纠纷”一事,蔡老师在“我”心灵痛苦时写了一封信安慰“我”,当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有一段抒情性的议论,“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入网。”这里用“慈爱”、“公平”是可以的,用“伟大”则显得大词小用,而这却是具有儿童特点的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真挚的感情,这比用成年人的心理去评价过去老师的写法更加亲切,更能顺畅地表达作者的感情,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因为儿童还不能准确地评价人和事物,如果不这样说,反倒有“成人腔”之嫌了。

  (3)传神、细腻的描写。

  作者运用传神的细节描写,将最动人的一瞬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细腻深刻。如假期惜别时的场面,“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一句中“默默”两字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是孩子送别的动人场面,这是孩子表达依恋的方式,没有话语只是默默观察,只希望能在老师身边多呆一会儿,只希望能多看老师一眼,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动作,静态的描写,浓浓的情意胜过干言万语。还有“梦中寻师”的动作,更表明了学生依恋老师的程度,只有梦境才能满足“我”的心愿。这心理、这感情、这思念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正像作者说的:“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六、作业布置

  1、列提纲,思考是否还可以从其它方面补充一些事件,如何安排详写与略写,重拟一个题纲,为修改本单元作文做好准备。

  2课外练笔:写你最……的一位老师。

  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魏巍

  线索:我回忆、喜爱、依恋、思念蔡老师。

  顺序:

  按师生间 1 从不打骂我们(温柔慈爱) 老 学 回忆――难忘)

  感情逐步 2教我们跳舞(丰富课外生活) 师 生 喜欢――笑

  加深顺序 3让我们观察蜜蜂(丰富课外知识) 爱 爱 爱戴――公平伟大

  4教我们读诗(善于教学) 学 老 依恋――默默地、站、围

  5我们看老师写字(依恋老师) 生 师 思念――寻师、可惜

  6排除小纠纷(公平慈爱)

  7梦里寻师(依恋挚爱)

  写作特点

  (1)详略得当、疏密相间的结构。

  (2)自然朴素的语言,深沉丰富的感情。

  (3)神态及心理的逼真描写。

  (4)围绕中心,精心选材。

《我的老师》导学案 篇7

  教学目标:

  1、领会记叙的要素。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3、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4、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要点:

  1、领会记叙的要素

  2、理解本文用哪几件事表现蔡芸芝先生,各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或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词义辨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难点:

  准确的概括五件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记事线索,记叙顺序,材料安排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引入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后收入散文集《春天漫笔》。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二、正字音:补充:

  1.查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字的音、形、义。

  即 (jì ①就、立刻;②就是;③当时、当地;④靠近;⑤<古>假如)

  既 (jí①已经;②既然;③尽、完;④跟“且”、“又”、“也”等词连用,表并列)

  孤 ( gū ①单独;②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③古帝王的自称)

  弧 (hú①古代指木弓;②圆周的任何一段)

  卷 (juàn①大多当名词用:画卷、试卷、案卷等;juǎn 大多当动词用:卷行李、卷入浪潮)

  券 (quàn①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②su n拱券,指门宙、桥梁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

  蜜 (mì ①蜂蜜;②甜美)

  密 (mì ①距离近、空隙小;②细致、精致;③关系近、感情深,④不公平、不能泄露的)

  褪色 tuì  磕头  kē   卜问 bǔ   纠纷jiū    心清如水――纯洁无杂念。

  三、回忆与总结

  关于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快速阅读全文,听录音并思考:

  (一)(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二)蔡芸芝先生是怎么样一个人?文中用了哪些事来表现蔡芸芝先生?分别用简短的话概括并找出每件事的要素?讨论填写下表:

  事件 ?人物? 时间? 地点?起因? 经过? 结果? 表现的内容?

  1老师假装发怒

  (老师、我 / 有一次 / 教室 /她的教鞭・・・ /大伙笑了 /表现温柔、慈爱 )

  2老师教我们跳舞

  (老师、我们 /课外 / 表现善于丰富课外生活,和对我的喜爱 )

  3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假日里 /她女友家 /认识了蜂王・・・ /表现善于丰富课外知识,是朋友)

  4老师教我们读诗

  (还记得,还能背 。表现老师善于教学,培养我的文学兴趣。)

  5我们看老师写字,依恋老师

  (写字的时候 /都急于模仿 /表现老师受学生喜欢 )

  6老师排除小纠纷

  (老师、我、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 /我读初小时/学校/我的父亲当兵,不知死活,我和母亲很牵挂他/我的“反对派们”嘲笑我/老师援助了我,排除了纠纷 /表现老师的公正慈爱,对我的理解、同情与鼓励)

  7梦里寻师

  (我、母亲、老师 /一个夏季的夜晚 /我家当屋 /老师放假离开了我们,我思念老师 /夜里我起身找老师 /母亲把我拉住了,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表现我对老师的依恋、热爱 )

  注:

  A、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

  B、让学生明确记叙要素的交代与否要视中心的需要。

  四、总结讨论 :蔡老师教什么学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证明? 蔡老师是怎样一个人?我对她的感情是怎样的?本文线索?

  ――蔡老师是教语文(当时称国文) 的。文中有几处可以说明:①“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②“让我们观察蜜蜂”;③“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④“我用石板一迎”(注:“石板”,是旧时私塾和50年代小学生练习毛笔字、听写生字词用的学习用品。有的地方称之为“粉板”。

  ――蔡老师: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我的感情:喜爱、难忘、依恋、思念

  ――线索:我回忆、喜爱、依恋、思念蔡老师。

  五、具体分析

  1、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起全文,引入全文,“最”字突出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

  2、第二段说“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温柔是针对什么说的,美丽又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写出老师的心灵美和外貌美。

  3、第三段那些词语体现了老师是假装打我?

  ――仅仅,好像,落,轻轻,敲,笑 。“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写出“我”的本能与调皮,生动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表明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两个“笑”字表明了十分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

  4、“狡猾”的意思是什么?它的感情色彩是怎样的?用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

  ――贬义褒用,写出了我机灵与调皮。

  5、她教我们读诗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接近文学”与“爱好文学”两个词语位置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

  ――影响深远,从我到现在仍能背诗可见。接近是爱好的前提,只有接近了,了解了,才能喜爱。

  6、在看老师写字这一件事中,“不由得围了上”、“默默地看”、“连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等语句表现了我们对老师的怎样的感情?

  ――深切的喜爱、崇拜之情。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体会记叙的详略

  2、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教学过程:

  一、复述第六、七件事.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讨论第六、七件事

  1、第十段开头说,“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到底是值还是不值?根据是什么?为什么前头说是“小事”,后面又讲“占据”过我的心灵?

  ――值得。在老师而言是平常小事,但在我心中却影响深刻。我对老师的感情也加深了。 “占据”是强行占有的意思,对一件小事“却占据过我的心灵”该怎样理解?分析:所谓“小事”,指的是孩子们之间常常有的一些纠纷,在老师或别的孩子们看来不过是小事,可是从作者当时所处的境地来看,却是一件不同寻常的遭遇:父亲背井离乡,生死不明;母亲抑郁忧伤,时刻牵挂;那些不大懂事的同学还时常对“我”幸灾乐祸,使“我”更感到孤独悲伤,辛酸痛苦。在这最困难的时候,蔡老师常常理解“我”的心情,重视同学之间的纠纷,细致地处理了问题,批评了那些小“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劝”,劝说;“慰”,安慰。又劝说又安慰,蔡老师如此同情、关怀和爱护一个处于困境的学生,使“我”那弱小的心灵充满对她的感激和爱,所以把这看作为“占据心灵”的事。“占据”是军用术语,用在一般场合就特别形象有力。

  三、朗读写最后一件事的文段

  1、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旁”表现了我对老师的什么感情?还有哪处描写同样表现出这种感情?

  ――深切的依恋之情。我觉得暑假漫长的反常心理。

  2、“迷迷糊糊”的往外走改成“模模糊糊”,可不可以,为什么?

  ――迷迷糊糊是指说话口齿含糊不清,“模模糊糊”是指视线朦,看不清楚。不能调。

  3、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呼应开头,表达深切惋惜、依恋、怀念之情。

  四、总结讨论

  1、文章一共写了七件事,哪些事写得详细,为什么详写?

  ――其材料安排由略到详(前五件事略,后两件事详),记叙节奏由快到慢,情感也越来越浓、越来越深,后2件事是我感情的深化。

  2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美好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

  ――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可见,这种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2、这些事是从哪些方面去选择的?

  ――围绕“老师爱孩子,孩子更爱老师”这一中心,从课内到课外,从平时到假期,从学校到家庭,从各个方面选取典型具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突出“最难忘”。全文紧扣“我”而选材,蔡老师固然是“我们”的老师,课文中的每一个事例也都写到她对“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对她的热爱,但每件事都只是从“我们”起笔,简单带过,而又都落笔在“我”身上,详细地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和“我”对老师的热爱与怀念,其落脚点正如题目所写,是“我的老师”的“我”。

  3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4、讨论课后练习三、四

  五、难点、重点分析

  1.课文中有哪几处传神的细节描写?具体说说这些描写是如何传神的。

  ――①老师佯怒时;②老师写字时;③梦里寻师时。以①为例,四句话写四个细节:“我……一迎”,写出了儿童特有的狡猾;教鞭“轻轻”敲在石板“边上”,刻画出老师的温柔慈爱;“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两句,写出了师生之间感情的融洽,这也是“我”敢于“一迎”的原因。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假怒”的全过程。

  2.课文中有哪几处真切动人的心理描写?试讨论分析。

  ――课文中真切动人的心理描写有:①老师佯怒后;②“我”被小“反对派们”咒骂父亲死了后;③放假前看老师收拾行李时;④回忆梦里寻师时。以①为例,“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狡猾”的语境义是调皮、机灵,它真切地表现出;个天真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和爱戴。

  3.蔡老师哪些爱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蔡老师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学生们读诗,给学生,尤其给作者以有益的影响 。作者后来走上文学道路,而且一开始就从事诗歌创作,不能不说是由于儿时受到蔡老师有益的文学熏陶。蔡老师教育学生就好像是春天的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上面所讲的几件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无一不是以自己的行为给学生以有益的影响。有的是教育学生对他人的尊重,有的是启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有的是激起学生对文艺的兴趣。写到这儿,作者禁不住这样表述自己的感情:“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这儿用了反诘语气来强调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与崇敬。

  4、《我的老师》为什么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刘踞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这种“情”就是真情实感。真情实感绝不是靠火爆的词句、多情的绮语,它必须深植于事实的土壤中。作者魏巍谈到《我的老师》的'写作感受时说:“在动笔之前,我确实回到我的童年,或者说沉入到我的童年,对那时的儿童世界作了一番邀游。这样,童年时遇到的几个老师,便浮现在我的眼前,尤其是的那位蔡老师,又重新激动着我的感情。可以说,那篇文章是真情实感。”作者以“她爱我们”,“我是多么思念我的蔡老师啊”为感情线索,穿起一颗颗孩子记忆中的珍宝:蔡老师“温柔”的性格;“美丽”的心灵;课内课外对学生的爱护和培育;对“我”生活的关怀和影响,以及作者对老师的深深思念。这些虽然都是儿童生活的琐事,但因为处处透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那些事情无不染上浓重的抒情色调,使我们触及蔡老师跳动的脉博,窥及她慈母般的心地。仅有的一次,“从来不打骂我们”的蔡老师举起了教鞭,但就在教鞭将要落下的时候, 轻轻敲在“我”举起的石板边上,从儿童敏感的觉察中,“我知道她并没有存心打的意思”。这欲行又止的一瞬,透视出蔡老师的热忱与厚爱,她是假装生气。“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令人气恼的事情反而引起双方会意的笑,师生的感情又是何等的融洽。以心发现心,以爱换取爱,蔡老师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不愿意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一个副词“默默地”,两个动词“站”、“看”,静态的描写胜过千汇言万语,缕缕情思尽在不言之中。至于在漫长的暑假里,由于思念老师之切,睡梦中迷迷糊糊地往屋外走,去找蔡老师,直到母亲“喊”、“拉”、“劝”才又熟睡,可见对蔡老师的情感之深。正是这真情实感,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7.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合理的选材。

  本文以人物为中心,以深情为线索组织事例,寓情于事,以事传情。开篇第一句揭示全文之旨,点明了作者的情――“使我最难忘”,叙写的人――蔡芸芝先生。紧接着围绕“老师爱孩子,孩子更爱老师”这一中心,从课内到课外,从平时到假期,从学校到家庭,从各个方面选取典型具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突出“最难忘”。其材料安排由略到详(前五件事略,后两件事详),记叙节奏由快到慢,情感也越来越浓、越来越深。其次,全文紧扣“我”而选材,蔡老师固然是“我们”的老师,课文中的每一个事例也都写到她对“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对她的热爱,但每件事都只是从“我们”起笔,简单带过,而又都落笔在“我”身上,详细地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和“我”对老师的热爱与怀念,其落脚点正如题目所写,是“我的老师”的“我”。此外,由于是儿时的回忆,作者以儿童的口吻记叙全文,用了类似”现在回想起来”等十三处回忆性语言提示回忆童年,仿佛又“对那时的儿童世界作了一番邀游”。从那时孩子的眼睛写老师,紧紧抓住了儿童特点进行选材。在儿童时代,那些零碎的、具体的、直观的材料往往会让儿童终身难忘。本文就选取了这样的符合儿童记忆特点的材料构成全文。如“扮女跳舞”、“排解纠纷”等等。

  (2)质朴的语言。

  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成段的抒情议论,只将浓郁的感情熔铸在娓娓动人的叙述之中,将老师的美德寓于素淡平实的描写之中,惟其无华,更见情意的真挚;惟其质朴,更显出亲切感人。另外,作者还以儿童的目光观察事物,以儿童的心理评判事物,用儿童的语言叙述事物,虽显稚嫩,但真实可信。比如“排解纠纷”一事,蔡老师在“我”心灵痛苦时写了一封信安慰“我”,当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有一段抒情性的议论,“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入网。”这里用“慈爱”、“公平”是可以的,用“伟大”则显得大词小用,而这却是具有儿童特点的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真挚的感情,这比用成年人的心理去评价过去老师的写法更加亲切,更能顺畅地表达作者的感情,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因为儿童还不能准确地评价人和事物,如果不这样说,反倒有“成人腔”之嫌了。

  (3)传神、细腻的描写。

  作者运用传神的细节描写,将最动人的一瞬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细腻深刻。如假期惜别时的场面,“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一句中“默默”两字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是孩子送别的动人场面,这是孩子表达依恋的方式,没有话语只是默默观察,只希望能在老师身边多呆一会儿,只希望能多看老师一眼,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动作,静态的描写,浓浓的情意胜过干言万语。还有“梦中寻师”的动作,更表明了学生依恋老师的程度,只有梦境才能满足“我”的心愿。这心理、这感情、这思念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正像作者说的:“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六、作业布置

  1、列提纲,思考是否还可以从其它方面补充一些事件,如何安排详写与略写,重拟一个题纲,为修改本单元作文做好准备。

  2课外练笔:写你最……的一位老师。

  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魏巍

  线索:我回忆、喜爱、依恋、思念蔡老师。

  顺序:

  按师生间     1 从不打骂我们(温柔慈爱)        老         学          回忆――难忘)

  感情逐步     2教我们跳舞(丰富课外生活)       师         生         喜欢――笑

  加深顺序     3让我们观察蜜蜂(丰富课外知识)   爱         爱         爱戴――公平伟大

  4教我们读诗(善于教学)           学         老         依恋――默默地、站、围

  5我们看老师写字(依恋老师)       生         师         思念――寻师、可惜

  6排除小纠纷(公平慈爱)

  7梦里寻师(依恋挚爱)

  写作特点

  (1)详略得当、疏密相间的结构。

  (2)自然朴素的语言,深沉丰富的感情。

  (3)神态及心理的逼真描写。

  (4)围绕中心,精心选材。

《我的老师》导学案 篇8

  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亮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它对语文老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一个多月来的教学实践,经历了“山穷水复”到“柳暗花明”的认识过程,尤其是一个星期上了三节不同的研讨课,拉近了我与课程改革的距离,走进了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上取得了可喜的变化。感受到课堂创新的无限魅力。

  【案例1】                       让学生感悟情感的价值

  2002年10月7日下午,初一年(4)班的教室里,正在举行片区的语文教研活动,我为片区的老师们上了一节研讨课――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这是一节自读课,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要目的,在阅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自悟,提高能力素养。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引导者、参与者,努力在作品与学生心灵之间架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在指导学生理解、品味课文之后,老师提出了问题:你认为莎利文老师教育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生:我认为是在于她的教学方法得当。她让海伦走出来,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生:我认为最关键是她的循循善诱。她不厌其烦地教海伦认识理解“爱”。

  生:我认为是莎利文老师的耐心细致,不怕挫折的精神。她教海伦识字,比如教“水”字,一遍又一遍地在海伦手中写着,直到海伦懂得为止。

  生: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莎利文老师对海伦的爱,她是真诚地想帮海伦,所以想尽办法教育海伦。当海伦失去信心发脾气时,她耐心地引导、启发她。

  师:是的,我也认为教育成功的关键是莎利文老师的爱心。(此时,老师用红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红的“心”字型,把整个板书都包含在了一个“心”中)

  师:是莎利文老师用爱心开启了海伦封闭的心扉,是莎利文老师用爱心点燃了海伦智慧的火花,是莎利文老师用爱心使海伦成为著名的成功残疾人士,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

  此时,播放CD童声合唱《爱的奉献》,学生打着拍子,齐声高唱:“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感人的音乐声在教室里飘扬,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引起了共鸣。

  师: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永恒的话题,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对爱的理解,调动你的语言积累,以“爱”为话题,说一句最美的话,长短不限。老师先说一句:爱是阳光,哺育我们成长。

  (教室里一下子沸腾起来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爱是大海,永远不会枯竭。

  爱是一只船,载着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

  爱是一把火,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爱是一杯清茶,令人温馨。

  爱是一件毛衣,可以抵御风寒。

  爱是一把雨伞,为我们遮风挡雨。

  ……

  (课堂气氛相当热烈,下课时间到了,还有很多学生举手想发言。)

  〔分析与反思〕“多么成功的人文精神的渗透”,听课老师发出了惊喜的赞叹。学生在掌握知识、能力的过程中,得到了“美”的情感的熏陶。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的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 之中。”新型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尤为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注意发挥语文教材“活”与“美”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获得审美的重塑与提升。

《我的老师》导学案 篇9

  教材简析:

  《她是我的老师》这篇课文通过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生活小事,表现了她尊敬师长的优秀品质。全文层次清晰,先介绍居里夫人的身份、地位和国籍,后具体记叙居里夫人尊敬师长的一件事。此文是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的好文本。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课设计把重点放在读上,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同时,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丰富课内知识,达到扩大阅读量,发展语言的目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居里夫人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以后,仍然热爱、尊敬自己的老师的优秀品质。

  3、联系实际生活,学习居里夫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和理解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热爱、尊敬老师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照片,你认识吗?她是谁?她跟你什么关系?(出示刘老师照片)再出示居里夫人老师和她的照片引入板书课题。

  请看老师板书(14 她是我的老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文题中的我是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要求拼音汉字对照读,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用笔标出自然段序号。

  3、看着汉字读,读连贯,读通顺。

  4、同桌互读、互听、互评,看谁读得准确、连贯、通顺。

  5、在读书时,请你用心思考:课文写了居里夫人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课文读完了,那课文写了居里夫人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呢?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再来看这道填空题(出示填空题),一起试着填一填好吗?

  这就是课文中写的居里夫人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事,同学们在归纳的时候不应说的过多,也不可以说的太简单。你们记住了吗?

  那同学们,从这件事中,你感到居里夫人对她的老师有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板书:热爱尊敬)

  三、细读课文

  接着,就让我们细细读课文,体会居里夫人对老师的热爱与尊敬之情。

  作为治疗癌症的杀手――镭研究所成立的开幕式上,发明者居里夫人无疑成了最受瞩目的人物,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出示第2句话)这句话谁能给大家读一下?在这句话中,“拥”、“献”分别是什么意思?你也可以做动作来说明。

  这句话用上了这两些词体现了什么?(人们爱戴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在人们的心中有很高的地位。)

  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请你们一定要记住读懂一句话,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

  现在,谁能带着对居里夫人的爱戴之情朗读一下这句话。

  当人们把居里夫人拥到台上时,居里夫人有什么表情?请你在文中找到。

  那是什么“吸引”了居里夫人?她又是怎样表现的?

  现在,请你抓住文中的动词在下面表演一下当时居里夫人的样子。

  谁能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指名)其他同学我们来扮演台下的观众,并提醒他所要表演的内容。

  你知道是谁“吸引”了居里夫人吗?(欧班老师)

  一个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一个是她小学的启蒙老师,阔别20年的偶遇是如此的感人,大家想读吗?(引读:)久别的师生见面了――(第3段)

  同学们,你们读的真好!那请你想象一下当时这个大会场面如何?(热闹、隆重、气派、壮观)

  你能说说这个会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人士参加吗?

  那我们再想想,当时欧班老师可能会在哪?

  欧班老师可能只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其实,作为一名老师,能看到自己学生成材,成为世界名人,受人关注,已经是十分欣慰和满足了。可是令欧班老师没有想的事发生了――

  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用笔画出描写居里夫人动作的词语。

  你画出了哪些描写居里夫人动作的词语?(微笑弯下拥抱吻)

  同学们,你们找的可真准确!那现在请你看这道填空题,(出示)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怎样填。

  谁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填的?

  那居里夫人这一连串的动作,体现了什么?(对老师的热爱)

  在这样一个名人汇聚,盛大的开幕式上,居里夫人把自己的老师隆重地介绍给大家,可见老师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她对老师有着深厚的感情。

  同学们,四季中,春天最美;人生中,青春最美。给人们播种春天的'园丁啊!您的心灵更美!请同学们轻轻地立起书来听老师读这两段(师配乐范读)

  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这两段,读出居里夫人对老师的这份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让我们一起站起来,恭恭敬敬地,怀着激动的、感激的心情,再次饱含深情地读读这段文字吧!(引读:)这是感人的一幕――(第4段)

  当居里夫人把她的小学老师介绍给大家时,台下的人们有怎样的反映?(第5段)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谁的?为什么?(送给居里夫人:因为她是那么的尊敬她的老师;送给欧班老师:感谢她教出如此优秀的学生)

  全场的人都站着,依然在使劲鼓掌,不断表达对居里夫人师生的敬意。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说呢?(敬爱老师的人会得到人们的敬意;人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离不开老师,我们要尊敬老师)

  居里夫人在成名后仍不忘她的小学老师,还有很多名人也做到了这一点,(名人尊师佳话)你能做到吗?

  四、总结,升华

  此时此刻,你想对你的老师说些什么?(生答)

  现在请你有感情的来朗读这几句话,(出示)

  1、今天,您是我小学的老师。

  2、明天,您还是我的老师。

  3、10年后,您依然是我的老师。

  4、不管何时何地,您永远是我的老师。

  最后,请全体起立,让我们对在座的所有老师说一声:老师,感谢您!

《我的老师》导学案 篇10

  一 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此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进行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1.莎利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在文中,写莎利文小姐教海伦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利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她,有意识地给她玩具,教她拼写“doll”。最后,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海伦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海伦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指的是流过手上的凉凉的东西。从此,海伦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一些史料上可以找到旁证。莎利文小姐在和人通信中提到她的教育方法与众不同,她教育凯勒就不是把她关在房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我们经常在旷野中进行活动。什么词需要用就教什么词。当某一行动需要用上某一词的时候教给她,她很少会忘记。当某一行动需要用某一短语或句子去叙述的时候,她学这个短语或句子就像学一个单词那么容易。显然地,当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间走动时学习语言成效特别快。他们学会了词语,同时也学到了知识。一进教室,他们就不再是戏剧主角,他们呆坐着看老师动嘴讲这讲那。这不能引起他们的求知。消极被动不能刺激起兴趣和精力。孩子们都热心学习他们想知道的东西,而对你要他们知道的东西则不感兴趣。”

  莎利文的教育方法是理论结合实际,是启发式的而非灌输式的。这是她教育的成功经验。莎利文小姐正是利用这种方法教给了海伦与世界沟通的技巧。而这一点,也成为莎利文最为著名的一个成功的教育案例。

  2.莎利文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试举例说明。

  因为“爱”本身是一个不容易解释清楚的问题。对于一个盲人、聋人和哑人来说,更是如此。但是莎利文小姐却很有办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她用的是什么办法呢?主要是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和对各种不同事物的对比,使海伦去感受。

  如:“莎利文小姐把她的手臂温存地围着我脖子,在我手上拼写了‘我爱海伦’。”“她把我拉得更近,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就在这里。’”“大概一天以后,老师要我把大小不同的珠子穿成两颗大珠和三颗小珠相间隔的式样。我穿错了很多,莎利文小姐没有责怪我,而是耐心和蔼地指出我的错误,叫我再仔细地按正确的次序排列珠子。莎利文小姐用手触着我的前额,拼了‘think’(思考)。”“刹那间,我懂得了事物的名称是在人们的脑子里通过思考产生的。我第一次意识到某些东西的名称不一定都是我的手能摸到的。”“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在琢磨着‘爱’这个词。现在我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我的脑子里充满了美妙的真理。我感到我的心跟我看不见的东西,跟别人的心,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等等,这里主要用了情感体验法。

  同时还不要忘记莎利文老师的解释:“‘爱’就像云一样,在太阳出来之前布满天空。你知道,你不能摸到云,但你会感觉到雨。同样的,你不能摸到‘爱’,但是你知道人的温情可以灌注到每一样东西中去。没有爱你就没有欢乐,你就不会游玩。”这里主要通过对各种不同事物的对比,通过比喻,让海伦认识“爱”。

  二 朗读最后一段,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意。

  此题的目的在于通过诵读使学生受到心灵的感染。

  海伦・凯勒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她的成功固然是她自身的努力,然而,莎利文老师对她的帮助也是使她成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这段文字就十分直率地表达了海伦对莎利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我的老师》教学建议

  一、默读全文。

  二、研读文中的每一个细节。

  如与老师见面的独特心理感受,老师教授她认识事物时的喜悦之情,从认识具体事物到认识抽象事物时的思维跨越。

  要特别注意,作者是一个盲人,她的一切都只能靠触摸来完成,因此她对世界的感悟是独特的。而这一点正好弥补了我们正常人的不足。

  三、品味作者的师生真情。

  在文章中我们不要忽视一个事实,由于海伦年幼,又生残疾,因此得到家人宠爱,但她从小就被剥夺了认识世界的机会。正是莎利文小姐,以一个教师的角色,使海伦完成了从一个残疾人到伟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经历了十数年的时间,日久生情,那种特殊的师生情谊恐怕是其他任何东西所不能代替的。阅读时,体会这一点十分不易。而这一点,正是文章的真情和价值所在。

  四、品读文章末尾一段。

《我的老师》导学案 篇11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导学案 篇12

  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1. 从文章内容的感悟分析中,了解刘老师的人物特点和内心世界,学会与文本对话。 

  2. 感受作者的感受,了解作者心目中的刘老师,学会与作者对话。 

  3. 了解本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掌握一些写作知识与方法。 

  4. 结合文章内容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的情感体验。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从上学到现在,大家接触过的老师一定不少,其中肯定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让你尊敬爱戴的老师,你能说说他们是谁?为什么让你尊敬爱戴吗?(学生答)今天我们也将看到一位老师,他究竟怎样?请看―― 

  二、 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课文,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 

  2、 本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选取了三个内容:刘老师的外貌、刘老师的教学、刘老师放风筝。这三个内容从外到内,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刘老师的特点。 

  3、 把握文章脉络,划分文章层次。 

  文章回忆部分分为两层,一部分是记叙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留给“我”的印象,另一部分是记叙课外活动时刘老师放风筝的两个场景。可以通过关键句理清思路,体味作者的写作重点,从而理解“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三、探究主旨: 

  1、回忆老师,不重点写老师教学和奉献,却大写老师和学生一起放风筝,这是为什么? 

  因为老师身体残疾,缺了一条腿,通过放风筝,“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充分地表现了老师生命的顽强;放风筝后的满足与喜悦,可以看出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正是老师这种顽强的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性格及精神感染了作者,才致使三十年后还不能忘怀。同时,这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2、怎样理解“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这句话的含义? 

  这里的“风筝”已经不再是实指的风筝,而是引申了一个概念,他暗示我们,刘老师的顽强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影响了作者的人生理想。 

  第二课时 

  一、 分析刘老师的形象: 

  1、 学生在文中画出描写或叙述刘老师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并进行交流。 

  2、 讨论:这些内容表现了刘老师什么样的特点? 

  3、 学生发言,每组派代表1人。 

  明确:刘老师是一位身有残疾的老师,但他超越了残疾:课堂上机敏的自嘲,显示他并未被残疾带来的精神压力所控制;板书时的跳跃旋转,表明身体的缺陷并未影响他的工作;对祖国的深情、对学生的亲切,让人感受到他那博大的爱心,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更袒露出他那颗赤子之心,袒露出他生命的健康和强壮。 

  二、 细节赏析: 

  1、句段①: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天里尽情飘舞,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品析:这一段是景物描写。突出了生命的活力,作者睹物思人,引出自己所想。 

  2、句段②: 

  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的泥巴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 

  品析:这一段是刘老师对自己缺腿原因的解释。 

  3、句段③: 

  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至于,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品析:这一段是作者回忆刘老师和学生一起放风筝的情景。浓郁的诗情,给文章染上了强烈的抒情色彩。这种浓郁的诗情,既体现在文章的人物塑造上,也体现在文章的遣词造句上。 

  三、作业: 

  推荐阅读魏巍《我的老师》、海伦•凯勒《我的老师》和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等文章。 

  体会:只有热爱校园热爱自己的老师,才会发现蕴藏在校园里那平常日子中的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我的老师》导学案 篇13

  课型 教读课 

  课时 三课时

  教学分析

  分析教材

  这篇教材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应加强朗读指导,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教本文,不必划分段落,可从理清作者思路入手,分析各个片断间的联系和照应,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分析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范例,课内安排口头作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树立尊师爱师的思想

  教学策略

  教具学具

  一、课前预习:

  (一)查字典,注音:芸(yún) 榆(yú) 痣(zhì) 褪(tuì) 卜(bǔ) 磕(kē)

  (二)熟读全文。

  (三)思考题:①作者选择了哪几个生活片断写《我的老师》?②这篇文章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作者对蔡老师怀有怎样的感情?找出表达作者深厚感情的语句。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板书课文标题)

  (二)默读、勾画:看看共写了几件事,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对详写的事件要画出起因、过程和结果;思考几件事之间的联系。

  (三)讨论、点拨:作者第一句话就扣题“我的老师”,那为什么不用蔡芸芝先生作主语呢?(为了突出“难忘”)(板书“难忘”)围绕“难忘”写的几件事能不能用小标题或简短的话概括出来?(1.假愠 2.教舞 3.观蜂 4.教读诗 5.看写字 6.排解小纠纷 7.梦中寻师)能不能将七件事归类,哪几件事是记叙的重点?(1―4、6写师爱生,5、7写生爱师,其中有互爱,6、7是重点)这里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如何围绕中心选材。

  (四)朗读全文,再说说自己喜爱的一位老师。

  (五)布置作业 :列作文提纲,写自己喜爱的一位老师。

  第二课时: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

  (二)细读分析,理清情感线索,辨析、推敲课文的语言,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尤其是重点段落、词语如何理解,表现了蔡老师哪些品质,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

  (三)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文,本文以“难忘”为重点,以师生的感情――“爱”为线索贯串始终,记叙了七件事,五略两详,依靠那些质朴而饱含真情的语言,表达了蔡老师对学生、对“我”的热爱和“我”、“我们”对蔡老师的依恋、敬佩、思念之情。

  (五)作业 :读课文,写作文。(要求:着重写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并以此为中心选择材料;要善于从小处、细处去勾勒人物;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

  教学设计二

  一 简介作者:

  魏巍,原名鸿杰,笔名红杨树,当代著名作家。一九二○年出生在河南郑州一个贫民家庭。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他走上革命道路,参加了八路军。此后,一直生活在部队里。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二 教师范读课文,读后理清课文脉络:

  读前提示:①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生活片断来回忆他的老师?哪些片断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②这几个片断从第几自然段写到第几自然段?它们在课文中占什么地位?

  讨论,明确:作者写了七个生活片段,前五个片断是略写,后两个片断是详写。这些生活片断从第三自然段写到倒数第二自然段,在文中占重要地位。课文除了开头两个自然段总写蔡老师留给作者的印象,最后一个自然段交代与蔡老师分别的原因外,文章的主体部分就是对儿时生活的回忆。课文表达了蔡老师热爱学生、学生热爱蔡老师的真挚感情。

  (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三、研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一)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辨析一组句子: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②蔡芸芝先生是我最难忘的女教师。

  明确:这两句意思相同,但表达效果不同。句①强调了“最难忘”。“难忘”这个词很重要,它是贯穿全文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和帮助令人难忘;二是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感情十分深厚、真挚,难以忘怀。

  (二)第二自然段里,作者是怎样写出对蔡老师的总的印象的?

  讨论后明确:这一段三句话,第一句写年龄,说明蔡老师那时很年轻;第二句写出了蔡老师明显的面部特征;第三句是对蔡老师总的评价,说明她品格上的特点,“美丽”不只是指外表,更主要的是指心地纯洁美好。这是总写老师的品格。

  四 集体朗读前五个生活片断。读后讨论:

  (一)在第一个生活片断里,“狡猾”这个词怎么理解?这样用词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狡猾”原是贬义词,现在作者在它前面加了限制成分“儿童的”,这样贬义词就没有贬义了,在这里是“调皮”“淘气”的意思。作者这样用词,形象地写出了“我”天真调皮的神态,反映了“我”与蔡教师非常亲近的心理状态。

  (二)在第三个生活片断里,作者为什么不写“看蜜蜂”,而写“观察蜜蜂”;不用“看到了蜂王”,而用“认识了蜂王”,不说“第一次吃了蜂蜜”,而说“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为什么这样用词?

  明确:用“观察”,说明不是一般地看,而是仔细地看;用“认识”,表明不仅看到了,而且了解了有关的知识;说“平生第一次”,强调了有生以来没吃过蜂蜜。作者这样用词,突出了难忘。

  (三)在第四个生活片断的描写中,哪些词句写出了老师对他的影响之深?

  明确:“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四)辨析两个句子:① 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② 急于模仿她握铅笔的姿势明确:句②只写出学生模仿蔡老师握铅笔的姿势;句①表明连握铅笔的姿势这么细小的动作都急于模仿,那么,模仿和学习蔡老师的其他言行举止就更不用说了。

  (五)这五个生活片断,作者是怎样组织安排的?

  明确:作者从课内写到课外,从课外写到校外,既写了儿时有趣的生活,又写了老师对自己的良好影响。组材的顺序也体现了作者步步加深的感情。

  (六)表情朗读第3―第8自然段。教师指导朗读时注意各个生活片断之间的间隔和衔接,突出有表现力的词语,要读得深情。

  五 讲读“占据过我的心灵”的一件小事:

  (一)指名朗读第9自然段(读后讨论)。

  (二)“占据”这个词在这里怎么理解?作者这样用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占据”原义是强力占有,课文中表明这件事在孩子心中占有的分量太重了。这样用词,写出了作者当时心里充满了对蔡老师的感激之情,也意味着至今仍铭记在心。

  (三)这件小事为什么会占据孩子的心灵呢?

  明确:当年作者的父亲生死不明,母亲非常焦急、忧伤,而不懂事的小朋友却还要以此来取笑他。这不能不使他也感到痛苦、悲伤。在这样的困境中,蔡老师援助了他,不但批评了那些“反对派”,还写信劝慰他,说他是“心清如水的学生”。慈母般的关怀温暖了他的心,这事自然便占据了他的心灵,久久不能忘怀。

  (四)作者热情地赞颂他的蔡老师,连用了三个形容词:“慈爱”、“公平”、“伟大”。这三个词用得好不好?

  明确:这三个词真实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情。就蔡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纠纷这件小事来说,“慈爱”、“公平”是容易理解的,“伟大”似乎大词小用了,但前面有个状语――“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这样说就不过分了。

  六 布置作业 :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用下面的词语和句式造句(当堂交流):

  ①默默地 ②从来不……仅仅有一次…… ③即使……连……都……

  3.课后复习:(1)按照“思考和练习二”的要求:把描写神态的语句划出来,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体会;(2)准备口头回答“思考和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第10―15自然段;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以《我的老师》(或《我的》)为题口头作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检查复习:

  指名回答并讨论“思考和练习二”。明确:第三自然段写蔡老师举起教鞭好象要打人,但却“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而且随着大伙的笑声,“她也笑了”。这些举动神情的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爱。对于学生的淘气,她似乎发怒了,但是“轻轻地敲”表明她怒是假,爱是真,于是师生都发出了会心的笑。两个“笑”字,把师生的感情融化在一起了。“我”的神态,在课文中也写到多处。如:“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我默默地站在她身边,看着她……”,以及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地往外走”、“模模糊糊地回答”去找蔡老师。这几处神态的描写,充分表现“我”天真调皮但又非常重感情、非常爱蔡老师的性格特征。

  二 讲读第七个生活片断:

  (一)指名朗读课文,读后讨论:作者是如何写出对蔡老师的依恋和思念的?

  明确:“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一个“更”字,既照应上文,又写出此刻心情。“默默”、“站”、“看”这几个词语生动地表达了“我”对蔡老师的依恋。接着,作者又描绘了一幅睡梦中找蔡老师的动人情景,突出地表现了对蔡老师的思念。

  (二)辨析句中带点的词语,说说它们能否互换位置:①我急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

  ②“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明确:不能互换位置。“迷迷糊糊”是“迷糊”的重迭,它的反义词是“清醒”,句①说明行动不清醒;“模模糊糊”是“模糊”的重迭,它的反义词是“清晰”,句②说明说话含糊不清。

  (三)请学生辨析两句句子:①什么时候,我能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②我多么想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呀。

  明确:句①感情深沉含蓄,句②感情热烈外露,在课里联系前后的语气和感情,用句①表达效果更好。

  三 教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示:结尾一句话交代了与蔡老师分别的原因,这样使文章的结构更完整。

  四 巩固总结: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读前提示: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

  讨论明确:课文中写的虽然是一些“小事”,但都是作者感受最深的,他记忆中最美的、最难忘的,曾激动过他心灵的事,因而也最能表现蔡老师爱学生、学生也爱蔡老师这一中心。

  (二)课堂讨论:行文至第9自然段,中心已经明确。作者回忆了与蔡老师相处时的六个生活片断,赞美了蔡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真诚的帮助,同时抒发了作者对蔡老师热爱、尊敬、感激的思想感情。那么,第七个生活片断是否可以不写呢?为什么?

  明确:不写当然也是可以的,但写了能更有力地表现中心,也能使文章更感人。第七个生活片断写我对蔡老师的依恋和思念,说明了蔡老师已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这样就把学生对蔡老师的爱提到了更高的境界。用学生对老师的依恋和思念来衬托老师对学生的爱,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三)这篇文章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值得学习?

  明确:作者用第一人称,写出了其童心的特有的感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五 课堂练习:

  以《我的老师》(或《我的》)为题口头作文。指导:可以模仿和借鉴范文的写法,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来写老师(亲属或同学等),不要讲套话、空话。(先列提纲,后口述、评议)

  六 布置作业 

  1.以《我的》为题书面作文(课外或作文课做)。

  《我的老师》教法一例

  (一)听朗读录音。凭借听的印象,用概括性的语言写出蔡老师爱学生的五件事:

  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

  2.在课外的时候……

  3.在假日里……

  4.她爱诗……

  5.有一件小事,……占据过“我”的心灵,这件事是……

  写出“我”想念老师的两件事:

  1.每逢放假,我们不愿离开蔡老师。放假前,我……

  2.记得一个夏季的夜里,我……

  (二)打开书,默读一遍。对照上边做的练习,检查自己的听、记能力。

  (三)边看书边做下面的练习:

  1.“温柔”一词形容蔡老师的 ,揭示了她的内心美;“美丽”一词形容蔡老师的 ,指出了她的外表美。

  2.第三段中的“从来”、“仅仅”、“好象”、“轻轻”、她也“笑”了,这些词语表现了蔡老师怎样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

  3.“狡猾”一词常形容人很不老实,作者却用它来形容“我”的目光,应该如何理解它的含义呢?

  4.文中两次用了“默默地”,请你很快的找出来,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迷迷糊糊”和“模模糊糊”,两个叠用形容词的意思一样吗?在文中找出它们各自的用法,若把两个词调换一下使用行不行,为什么?

  6.文中接连用了两个“才”字,请尽快找出来。“我才醒了”中的“才”,说明了什么?“我才睡熟了”中的“才”又说明了什么?联系“梦中寻师”的情景,说说两个“才”字饱含着怎样一种感情。

  7.“我记忆中的珍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珍宝”与文章开头第一个“最”有什么内在联系?

  8.最后一段中的“可惜”一词和全文哪些内容有联系。

  9.你能从本文中选一个词准确的形容“我”和蔡老师分别前的感情吗?

  (四)作者一共选取了几个典型事例?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五)朗读全文,体会作者怀念老师的真挚感情。

  (六)在你心目中,一定也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请你以《我的老师》为题,仿写一篇真人、真事、真情的记叙文。

  二 关于“一个孩子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一句,老师可不必过多解释,告诉同学这是一个比喻句,它表示孩子依恋老师的心情,就可以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我的老师》导学案(精选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