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编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2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固体被粉碎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3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
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等等
实例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A.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板书设计
绪言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观察实验的方法:
[投影]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4.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5.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6.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策略】
1.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最好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
3、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
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④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
5.[要点1] 化学的作用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要点2] 怎样学好化学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认真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5.学好其他学科。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学好数学、物理、生物等是学好化学的有力保证,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除进行化学实验外,更要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通过了解世界上关于环境、生命科学、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进一步明确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化学学习方法。 “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怎样阅读化学课本
在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就要培养自己阅读课本的习惯和能力。不能只是不会做作业时,才去阅读有关的课文。应该是先阅读课文,然后再去做作业。阅读课本的目的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初中阶段各学科都是打基础的阶段,化学也不例外。今后,同学们走向社会,在知识海洋里探索,要靠自己学习,自己钻研,自己涉猎知识、增长才干。因此,学习各学科,包括化学在内,都应该学会阅读课本。
化学课本的内容包括文字叙述、化学用语和图画等部分。同学一般比较重视阅读文字部分,这是正确的。但不能忽略化学用语和图画等部分。阅读化学用语时,应该记住并领会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和说明的问题。阅读图画时,如阅读实验装置图,应该联想到实物原形、名称及用途,达到形、名、图三位一体。实验装置结合化学用语在头脑里应形成生动的实验情景,唤起对实验现象清晰的回忆。
阅读课本要讲究方法,初学时应该接受老师的指导,参考老师的自学提纲或自学问题。了解阅读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课本,容易抓住关键性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时,一般内容应该通读,重要内容应该精读。通读的部分,要正确理解其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复述、归纳、概括出课文的大意。精读的内容主要是化学概念、理论等难度较大的部分,对这些部分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的认识,应该认真思考,提出疑问,从有疑到释疑。阅读时对关键的字、词、句不仅要读几遍,还要“咬文嚼字’仔细推敲,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阅读课本要根据学习要求与识记相结合。需要记忆的内容,应该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识记(如化学用语、基本概念),不能等到考前突击记忆。需要识记的内容和要求,应该听从教师的指导,明确所要识记的内容的价值,以增强记忆的自觉性,并且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阅读课本应该记阅读笔记,写阅读小结。对笔记或小结的要求,应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灵活掌握,不必强求一律。根据自己的情况,笔记可以写成有自己特色的纲要式、对比式、记录式等。课前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理清脉络;课后作小结,能起到及时复习和使零散知识系统化的作用。记阅读笔记,写阅读小结,开始是较难的,应该通过练习逐步掌握要领。先从一堂课、一节课文写起,渐渐扩大到对全章、全单元进行总结。坚持这样做,就能从中认识知识问的内在联系,把书读活,真正学有所得,提高自学能力。
●怎样做好化学实验
如果你在实验前对实验的内容、操作方法以及有关仪器、药品的性能有充分的了解,并能严格按照操作步骤,你的实验就能取得成功,并能从中得到化学知识和无穷乐趣;如果你准备不充分,粗心大意,那就可能失败,甚至发生事故。忘样才能做好实验呢?
一、注意安全
1.注意化学药品的毒性和腐蚀性。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浓酸、浓碱都是属于强腐蚀药品,使用时必须特别小心,防止沾到皮肤上或溅到衣服上,如呆不慎将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没硫酸,必须迅速用布擦拭,然后再用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如果不慎将碱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注意操作时的安全。在实验中如有易燃、易爆的操作,应该采取安全措施。任何实验容器口都不要对着操作者和观看者。进行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的地方进行,实验用药量要少,时间要短,有毒残渣要妥善处理。
二、手脑并用
做化学实验前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步骤,避免盲目性。每次实验结束都要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要注重对实验进行改进,提高实验的效果。如能否使用更简单的仪器、更价廉易得的药品,能否在操作上更安全可靠,能否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结果更准确等。
●怎样掌握化学实验现象的规律
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实验的现象。记忆实验现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如果能找到实验现象存在的规律,则可化难为易。我们可以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将化学实验大致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物质燃烧实验;第二种是加热固体物质实验;第三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实验。这三类实验的现象存在的规律:
1.物质燃烧实验都有三个明显的现象
①放出大量的热;②生成了一种或几种不同于反应物(指物质的色、态、味)的产物;③固体直接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气体或固、液体转变成气体再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火焰。(描述物质的燃烧现象,一般:一光、二热、三生成。)例如,镁条燃烧的现象是:①发出耀眼的白光;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再如,硫磺燃烧(在氧气中)的现象是:①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硫磺受热先熔化再汽化最后才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加热固体物质的实验现象主要包括物质的状态颜色、质量变化及产物中是否有水和气体产生
例如,加热碳酸氢铵的现象:①有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产生;②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③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④试管内的白色固体逐渐消失。
3.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主要包括反应物(固态)的质量和颜色变化及溶液中是否有沉淀(包括沉淀颜色)和气泡产生,例如,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是有蓝色沉淀产生。
4.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注意事项
(1)要注重对本质现象的观察。本质现象就是以提示事物本质特征的现象。如铝带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白色团体”是本质现象,因为由此现象可正确理解化学变化这个概念,而发出“耀眼的白光”则是非本质现象。因此,观察实验现象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主要的观察对象。
(2)要正确描述实验现象。①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而不能用结论“生成四氧化三铁”代替“生成黑色固体”。②要明确“光”和“火焰”、“烟”和“雾”等的区别,不能相互替代。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程类型】活动课: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的】
l、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l、激趣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课时安排】l课时
【教学环节】提出课题→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实验探究→交流反馈→填写报告
【教学策略】本课题第一次出现“活动与探究”,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开端。第一个探究活动教师可先演示,学生模仿;第二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
【课前准备】蜡烛、火柴、烧杯、玻璃导管、白纸(稍微硬些的)、澄清的石灰水
【学生活动设计】
l、对课题涉及的知识方面的疑点提出质疑;
2、每二人一组点燃蜡烛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
3、在教师的参与下进行生生交流;
4、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如果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学生阅读]P7"活动与探究"
[学生讨论]
1、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
2、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
3、你想通过什么实验手段来证实它们?
4、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向老师咨询?
[学生质疑](可能问到的问题)
1、石蜡是一种什么物质?2、蜡烛怎么会有各种颜色?3、蜡烛是怎么制成的?4、烛芯仅是纯棉线吗?5、为什么点燃烛芯就能引燃蜡烛?6、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是因为它都变成蜡油了吗?7、蜡烛燃烧有时冒黑烟是怎么回事?8、、蜡烛燃烧时是固体蜡燃烧还是蜡油燃烧还是有其他情况?9、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什么越来越高?10、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闻到很难闻的气味?
[教师答疑](边答疑边为后面的实验探究设下埋伏,凡是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到答案的暂不作答)
[学生活动]试述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及其目的。
[教师指导]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电脑画面提示)
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
(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
(2)(如图1)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
图1
(3)(如图2)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
图2
3、吹灭蜡烛,观察;
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
5、(拓展实验)(如图3)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
图3
[实验探究]学生每二人一组,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交流反馈]学生代表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现象和结论)。
[反思与补充]通过交流,学生取长补短。
[总结与评价]略
(学生填写探究报告)
【课后附记】
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观察蜡烛的燃烧非常必要,否则课上时间太紧;
2、学生可以自愿结组,这样利于配合;
3、限于时间,学生提问前教师要限定范围,以避免跑题;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编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2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固体被粉碎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3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
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等等
实例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A.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板书设计
绪言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观察实验的方法:
[投影]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4.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5.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6.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策略】
1.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最好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
3、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
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④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
5.[要点1] 化学的作用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要点2] 怎样学好化学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认真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5.学好其他学科。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学好数学、物理、生物等是学好化学的有力保证,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除进行化学实验外,更要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通过了解世界上关于环境、生命科学、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进一步明确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化学学习方法。 “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怎样阅读化学课本
在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就要培养自己阅读课本的习惯和能力。不能只是不会做作业时,才去阅读有关的课文。应该是先阅读课文,然后再去做作业。阅读课本的目的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初中阶段各学科都是打基础的阶段,化学也不例外。今后,同学们走向社会,在知识海洋里探索,要靠自己学习,自己钻研,自己涉猎知识、增长才干。因此,学习各学科,包括化学在内,都应该学会阅读课本。
化学课本的内容包括文字叙述、化学用语和图画等部分。同学一般比较重视阅读文字部分,这是正确的。但不能忽略化学用语和图画等部分。阅读化学用语时,应该记住并领会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和说明的问题。阅读图画时,如阅读实验装置图,应该联想到实物原形、名称及用途,达到形、名、图三位一体。实验装置结合化学用语在头脑里应形成生动的实验情景,唤起对实验现象清晰的回忆。
阅读课本要讲究方法,初学时应该接受老师的指导,参考老师的自学提纲或自学问题。了解阅读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课本,容易抓住关键性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时,一般内容应该通读,重要内容应该精读。通读的部分,要正确理解其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复述、归纳、概括出课文的大意。精读的内容主要是化学概念、理论等难度较大的部分,对这些部分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的认识,应该认真思考,提出疑问,从有疑到释疑。阅读时对关键的字、词、句不仅要读几遍,还要“咬文嚼字’仔细推敲,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阅读课本要根据学习要求与识记相结合。需要记忆的内容,应该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识记(如化学用语、基本概念),不能等到考前突击记忆。需要识记的内容和要求,应该听从教师的指导,明确所要识记的内容的价值,以增强记忆的自觉性,并且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阅读课本应该记阅读笔记,写阅读小结。对笔记或小结的要求,应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灵活掌握,不必强求一律。根据自己的情况,笔记可以写成有自己特色的纲要式、对比式、记录式等。课前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理清脉络;课后作小结,能起到及时复习和使零散知识系统化的作用。记阅读笔记,写阅读小结,开始是较难的,应该通过练习逐步掌握要领。先从一堂课、一节课文写起,渐渐扩大到对全章、全单元进行总结。坚持这样做,就能从中认识知识问的内在联系,把书读活,真正学有所得,提高自学能力。
●怎样做好化学实验
如果你在实验前对实验的内容、操作方法以及有关仪器、药品的性能有充分的了解,并能严格按照操作步骤,你的实验就能取得成功,并能从中得到化学知识和无穷乐趣;如果你准备不充分,粗心大意,那就可能失败,甚至发生事故。忘样才能做好实验呢?
一、注意安全
1.注意化学药品的毒性和腐蚀性。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浓酸、浓碱都是属于强腐蚀药品,使用时必须特别小心,防止沾到皮肤上或溅到衣服上,如呆不慎将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没硫酸,必须迅速用布擦拭,然后再用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如果不慎将碱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注意操作时的安全。在实验中如有易燃、易爆的操作,应该采取安全措施。任何实验容器口都不要对着操作者和观看者。进行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的地方进行,实验用药量要少,时间要短,有毒残渣要妥善处理。
二、手脑并用
做化学实验前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步骤,避免盲目性。每次实验结束都要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要注重对实验进行改进,提高实验的效果。如能否使用更简单的仪器、更价廉易得的药品,能否在操作上更安全可靠,能否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结果更准确等。
●怎样掌握化学实验现象的规律
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实验的现象。记忆实验现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如果能找到实验现象存在的规律,则可化难为易。我们可以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将化学实验大致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物质燃烧实验;第二种是加热固体物质实验;第三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实验。这三类实验的现象存在的规律:
1.物质燃烧实验都有三个明显的现象
①放出大量的热;②生成了一种或几种不同于反应物(指物质的色、态、味)的产物;③固体直接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气体或固、液体转变成气体再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火焰。(描述物质的燃烧现象,一般:一光、二热、三生成。)例如,镁条燃烧的现象是:①发出耀眼的白光;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再如,硫磺燃烧(在氧气中)的现象是:①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硫磺受热先熔化再汽化最后才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加热固体物质的实验现象主要包括物质的状态颜色、质量变化及产物中是否有水和气体产生
例如,加热碳酸氢铵的现象:①有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产生;②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③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④试管内的白色固体逐渐消失。
3.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主要包括反应物(固态)的质量和颜色变化及溶液中是否有沉淀(包括沉淀颜色)和气泡产生,例如,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是有蓝色沉淀产生。
4.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注意事项
(1)要注重对本质现象的观察。本质现象就是以提示事物本质特征的现象。如铝带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白色团体”是本质现象,因为由此现象可正确理解化学变化这个概念,而发出“耀眼的白光”则是非本质现象。因此,观察实验现象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主要的观察对象。
(2)要正确描述实验现象。①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而不能用结论“生成四氧化三铁”代替“生成黑色固体”。②要明确“光”和“火焰”、“烟”和“雾”等的区别,不能相互替代。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程类型】活动课: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的】
l、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l、激趣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课时安排】l课时
【教学环节】提出课题→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实验探究→交流反馈→填写报告
【教学策略】本课题第一次出现“活动与探究”,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开端。第一个探究活动教师可先演示,学生模仿;第二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
【课前准备】蜡烛、火柴、烧杯、玻璃导管、白纸(稍微硬些的)、澄清的石灰水
【学生活动设计】
l、对课题涉及的知识方面的疑点提出质疑;
2、每二人一组点燃蜡烛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
3、在教师的参与下进行生生交流;
4、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如果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学生阅读]P7"活动与探究"
[学生讨论]
1、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
2、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
3、你想通过什么实验手段来证实它们?
4、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向老师咨询?
[学生质疑](可能问到的问题)
1、石蜡是一种什么物质?2、蜡烛怎么会有各种颜色?3、蜡烛是怎么制成的?4、烛芯仅是纯棉线吗?5、为什么点燃烛芯就能引燃蜡烛?6、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是因为它都变成蜡油了吗?7、蜡烛燃烧有时冒黑烟是怎么回事?8、、蜡烛燃烧时是固体蜡燃烧还是蜡油燃烧还是有其他情况?9、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什么越来越高?10、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闻到很难闻的气味?
[教师答疑](边答疑边为后面的实验探究设下埋伏,凡是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到答案的暂不作答)
[学生活动]试述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及其目的。
[教师指导]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电脑画面提示)
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
(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
(2)(如图1)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
图1
(3)(如图2)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
图2
3、吹灭蜡烛,观察;
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
5、(拓展实验)(如图3)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
图3
[实验探究]学生每二人一组,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交流反馈]学生代表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现象和结论)。
[反思与补充]通过交流,学生取长补短。
[总结与评价]略
(学生填写探究报告)
【课后附记】
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观察蜡烛的燃烧非常必要,否则课上时间太紧;
2、学生可以自愿结组,这样利于配合;
3、限于时间,学生提问前教师要限定范围,以避免跑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