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精选12篇)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1
教材分析
本学期总复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按照“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以及统计”三大部分自己回顾所学过的内容,对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加以整理,整理后全班交流有特色的整理方式。
第二部分是整理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体会。教师应组织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解决的一些问题,反思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组织学生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教师可以结合总复习的题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的重点,使复习具有针对性。
教学建议
总复习中的题目是纸笔测验的基本要求。
本内容建议教学课时数:4~5课时。
数与代数
第1题
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注意让学生理解“减少了”和“增加了”的含义,“减少了”和“增加了”都是相对于“上学年有学生1200人”来说的。问题来自于学生的学校生活,情境是学生熟悉的,教师可以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作适当的改动,以增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答案:减少了,减少了约2.9%
第2题
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
答案:12.5m2
第3题
可以设原价为x元,列方程x(1-25%)=24求解。
答案:32元
第4题
答案:
设学校图书馆共有图书x本,那么可以列出方程:x(40%-30%)=1200,解得x=12000
第5题
先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年利率。到期利息为30000×3.14%×5=4710(元),能买这台电脑。
第6题
复习负数的意义,理解0是相对的。把平均数看作0,比平均数大的数记为正数,比平均数小的数记为负数。
答案:他们的平均体重是23kg,小强的体重记为0kg,小丽的体重记为-2kg,小冬的体重记为+2kg,小兵的体重记为+1kg,小红的体重记为-1kg。第7题3∶1;6∶7;5∶3;3∶25;4∶3;10∶3;25∶1;1∶4
第8题
答案:(16∶5;(2)36∶25
第9题
复习比的应用。答案:
韭菜:240克;鸡蛋:120克
第10题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答案:15.6亿米3;1238天,大约为3.4年112
第11题
(1)从图上可以看出旅行车从8:00到11:00行走的路程为180千米,时间
是3时,所以速度是每时60千米。
(2)可以这样描述,先以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3时,休息了1时后,又以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1时,然后浏览了2时的景点,再以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1时,总共行驶了300千米。
旅游车停留的3时,学生只要叙述合理就行。空间与图形
第12题
答案:
(1)周长:2×2=12.56(cm),面积:
4=12.56(cm2)。
(2)周长:×3=9.42(cm),面积:×(3÷22=7.065(cm2)
要提醒学生注意,在第(1)题中,虽然得数一样,但结果的意义不同。
第13题
分别求出长方形草坪和圆形花坛的面积,再求出草坪的面积。
答案:12×20-×42=189.76(m2)
第14题
理解周长的概念。
答案:长方形周长为(4+9)×2=26(m),圆形花坛的周长为×8=25.12(m),长方形周长大于圆型花坛的周长,所以够用。
第15题
风车的4个叶片是4个小半圆,它们的面积的和正好是两个小圆。要求出涂色部分的周长和面积,关键是分清这4个小半圆与大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涂色部分的周长容易遗漏大圆的两条直径的长。
答案:涂色部分的周长:20.56cm 面积:6.28cm2
注:本题有一个有趣的性质:4个半圆弧的长度之和等于大圆的周长。这一结论还可以推广到下面的情形:如图,将大圆的直径n等分,以等分后的线段为直径画圆,这n个小圆的周长与大圆的周长相等,而与n无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此有所体会,但不做基本要求。
第16题
答案:
先求出独轮车车轮的周长:×40÷100=1.256(m);再求车轮转多少圈:31.4÷1.256=25(圈)
第17题
答案:第一个圆片绕圆心逆时针旋转90°,第二个圆片绕圆心逆时针旋转180°,第三个圆片绕圆心逆时针旋转45°
第20题
通过画一画,可以看出站在二楼的淘气不能看到笑笑,原因是二层的边缘挡住了淘气的视线。笑笑坐在前7排位置时,淘气才能看到她。
统计
第21题
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本题可以用排除法,由跑步可排除c,由跳远可排除a,再比较跳高可以排除b,选择d。
第22题
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纵轴可以1格代表2个人,可以让学生用两种颜色的笔描画折线图。鼓励学生从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学生也可以议一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也许会说:从折线统计图也可以看出,营养不良的学生数大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肥胖的人数也比2000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生活提高的情况下,人们的饮食也要有所节制,要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初步感受复习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意义,熟练地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顾梳理:
师: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啊?
1.学生自主梳理,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课件分步呈现P92页的4幅图。
3.教师板书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认识人民币――找规律――解决问题
(二)交流感受:
1.你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让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学生自主发言。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等。
3.师质疑:这学期我们学的知识真多啊!你对这些知识都已经完成掌握了吗?我们有必要来将这些知识复习复习吗?
4.点明课题:本学期学的知识这么多,我们今天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吧!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共同梳理,让学生简单回顾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并通过让学生谈学习体会,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复习应用
(一)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这节课哪位小朋友的表现最棒!
1.复习数位:出示计数器
(1)谁来说一说:计数器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别是什么位呢?
(2)这些数位上的一个珠子分别表示多少?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珠子,所表示的数却不相同呢?
(3)十位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个位的几个珠子?百位的一个珠子又相当于十位的几个珠子呢?那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又是多少?
2.复习数的组成: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拔出57,问:谁来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它个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2题。
3.复习数数、数的顺序和大小:
(1)你会数数吗?我们在数数时可以怎么数?引导学生说出:可以1个1个地数,可以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地数。
(2)你能用计数器拔出57前面的一个数吗?那57后面一个数是多少?这三个如果从大到小排,应该怎么排?
(3)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1、3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应用意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二)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
1.夺红旗比赛: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4题。
(2)学生汇报结果,学生互相检验是否正确。
(3)讨论:
①这8道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引导学生发现:有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有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
②每一类分别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
③说一说每一类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在练习之后,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让学生自主梳理各种计算方法,沟通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2.练习二十一第5、6题。
【设计意图:这两题也是“数的运算”的不同形式的练习,教师要注意:在做这两题前要创设故事情境,如第4题可以用“孙悟空巧变>、<、=”,第5题可以用“猪八戒吃西瓜”,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课件呈现:“新百数表”:
1.建构“新百数表”
(1)观察表格,发现规律:这张百数表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完成表格。
2.观察比较
(1)再次观察,发现规律:
①横着看,每一行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②竖着看:每一列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新旧百数表进行比较:课件呈现新旧两个百数表,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只要学生说出的发现是对的,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解决第(3)题。这题解决后,可再让学生仿照这个问题再提出几个问题,继续练习。
(2)解决第(4)题。
(3)解决第(5)(6)题:
①学生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如:第选的是第1行的第几个数和第8行的第几个数,它们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②并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完成后,可模仿这两个问题继续练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复习数的认识,并综合了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在经历新百数表的建构、新旧百数表的对比与探究及应用新百数表中规律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小结,质疑反思
(一)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二)质疑反思
1.对于本节课复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认为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有不足,或者你觉得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错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当然,你也可以将自己成功的经验拿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与质疑反思,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初步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3
一、设计思想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本学期所学的计算主要有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论是数范围,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本节课的目的是: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顺序"主要使学生熟悉0~20各数排列顺序,以及各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数的序数含义"主要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1~20各数序数含义。"20以内数的组成"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11~20各数是由1个10和几个1组成的。本学期所学的计算主要有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论是数范围,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并很快说出得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学情分析
20以内数的复习,可以着重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掌握得比较好,因此,在复习可以多让学生说一说,甚至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概括"本学期都学习了哪些数"、"这些数的顺序是什么"、"它们是怎么组成的"等等,如果出现疏漏,再让其他学生补充。开始复习加法时,可以先通过直观复习一下加法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明确: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然后可以通过直观复习一下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一样,遇到小数加大数计算有困难时,可以想大数加小数,从而较快地算出得数。进行上述复习时都不要求学生说概括性的条文。要把一位数加法的所有情况都复习到,不要只是把课本中题算一算。发现有不熟练的或容易出错误的式题,还要反复练习。练习形式注意多样化,除教材中练习形式,教师还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兴趣的练习方式。对于计算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四、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含义及数的组成。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2、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难点
1、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采取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而且每一个游戏都用大象博士的话来连接,让学生在课中,犹如置身与童话王国之中。激起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七、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应的音乐。
学具准备:算式卡片、彩色笔、人手一枚的小胸针。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要求。
师:今天,大象博士要在我们班请助手。(播放大象的图像和大象的录音。)"小朋友们,大家好,由于现在大家重视环境的保护,我们森林王国中,动物的数量猛增,我大象博士的工作大增。今天,我想在班里请一些小助手,帮我分担一些工作。当上助手以后,第一,可以挂上这枚美丽的胸针,第二,可以到美丽的大森林里游玩。但是,大象伯伯的助手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当的,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考验才能够争取到这一个名额。"
【设计意图: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拿学生感兴趣的事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参与活动的急迫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第一关:填数
(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第一关,填数。小朋友睁大你的火眼金睛,看仔细了。"
1、集体填卡片。
教师出示填数卡
8111519
师:该怎样来填出这一张卡片呢?(请学生说说怎么来填数。然后集体来填出这张卡片。)
【在做题之前,先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地得心应手,而且也不会让复习显得很生硬。】
2、独立完成填数卡。
教师相继出示填数卡:
15715
2620
201814
8
学生独立完成以上填数卡,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说自己是怎么填出来的。
【设计意图: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可供创作的学习材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并且安排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提高。】
(三)第二关:看图,填空
(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恭喜小朋友,第一关顺利通过,第二关是看图,填空。
课件出示:☆☆☆☆☆☆☆☆☆☆☆☆☆
1、一共有( )个五角星。
2、从左数起,红星星在第( )个,红星星的右边有( )个星星。
3、把左边7个星星圈起来。
4、把右数第6个星星涂成绿色。
【设计意图:利用看图填空游戏 ,复习20以内的数序和序数,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把巩固知识的练习巧妙地溶入游戏中,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思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20数的顺序,加深对20以内数的理解,还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当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四)第三关:检车票,上大巴。
1、(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小朋友们真是能干,连着两关都没有难住你们,好接下来,要开始上我们森林王国的大巴了,大家快拿起老师给你们放在抽屉里的车票吧。不过光有车票还不行,你必须先把车票上的算式算出来,并且在写上得数。记住上车一定要遵守纪律,不遵守纪律的小朋友,我们有权禁止你上车。(小朋友们拿起老师事先准备的一面写有算式的卡片"车票",写好得数,准备上车。)
2、小朋友们以小组为单位排好队准备上车。每一位小朋友高举起自己的车票,让老师检票。(检完车票后,小朋友交换小组坐,算是上车了。随即郊游的音乐响起,小朋友随音乐拍手或舞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融知识的掌握和课中间的休息为一体,并且在大象的连接语中还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学生兴趣应该会很高涨。]
(五)第四关:说组成,得胸牌。
1.(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小朋友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森林王国了。等不及想当我的小助手了吧?还有最后一关大家就可以别上老师手中这一枚美丽的胸针了。别急,别急!你只要说出自己手上车票得数的组成就可以得到了。先分小组练一练,说一说吧。
2、先分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地练说一遍,教师巡回指导。
3、一小组为单位,上来说组成,其余小组的人员当小老师,如果同意他们的说法,而自己的车票刚好也是这个得数,可以上来和该小组的人员站在一起。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节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避免课堂上出现学生没兴趣的场面。】
在好朋友的相互帮助下,佩上胸卡,在音乐声中,回座位。
(六)课堂小结
(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在这节课中我们闯过了许多的关口,最后终于当上了我的助手,真不容易。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在每一个游戏当中都运用了一个知识点,谁来说一说,都运用了什么知识呢?
生1:我知道了填数卡复习的1到20的顺序。
生2:我明白了检车票上大巴是检验我们做20以内加减法的速度。
生3:......
(学生反馈,教师随即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在这一块内容中,我设计让学生将游戏与运用的内容一一对应,旨在让学生从游戏中跳出来,能够从知识的高度去审视这节课,反思这节课,如果学生能够将游戏与知识点一一对应了,那本节课的目标就实现了。]
九、板书设计
总复习(一)
第一关:填数 第二关:看图,填空
1--20数的顺序 1--20的序数
第三关:检车票,上大巴 第四关:说组成,得胸牌
1--20的加减法 11--20各数的组成
十、作业设计
1、7+8=( )+3=7+( )=( )-3=( )
2、16可以分成( )个十和( )个一。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4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因数和倍数。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复习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步骤
一、巩固相关概念,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关因数与倍数我们学到了什么?介绍了哪些概念?
板书概念名称,并让学生说出每个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二、巩固练习
1、复习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1)在2、3、0、91、0.25、1、65和50中,是自然数,是奇数,是偶数,是质数,是合数。
(2)教材第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将其中的合数分解质因数。
问:质数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自然数(0除外)按因数的个数分为1、质数和合数。
2、复习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互质数。
判断。完成141页第1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补充:(1)一个数的倍数都比它的因数大。
(2)4.2÷0.6=7,我们说4.2是0.6的倍数。
说明:“4.2是0.6的7倍”是对的,但几倍与倍数是有区别的。因数和倍数只在整数范围内研究。所以,我们不能说0.6是4.2的因数,4.2是0.6的倍数。
(3)24÷6=4,我们说24是倍数,6是因数。
(4)是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
问:互质数与质数有什么不同?
(5)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
(6)如果一个自然数是6的倍数,那么它一事实上是2的倍数。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复习2、3、5的倍数的特征。
做教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复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完成第141页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总人倍数数是它们的.乘积。当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时,较小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全课总结(略)
四、作业:
课后反思
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某一阶段,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这与我们教研组以前提出的复习课要进行“知识梳理、查漏补缺、巩固提升”是基本一致的。本节课的流程也是“知识梳理、查漏补缺、巩固提升”这样三步骤。
一节课下来,通过讨论和自己的进一步思考,觉得还是有一些不足。
1.课堂不够开放。
开放的数学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主流。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体验。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回忆”、“自我整理”、“质疑问难”、“自我反思”的空间。这与传统的复习课中,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系统的知识结构图呈现在学生面前,供学生复习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节课中,学生的自我知识的整理,还可以进一步放手。可以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一个人完成不了的,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只有通过真正的自我整理,学生才会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在回忆了知识点之后,还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开放题:请你从7、14、21、25、35这列数中找出与众不同的一个,并说明理由。这样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知识储备,灵活主动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还不够。
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教育心理学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老师可以这样提问促进学生反思:你认为哪些地方是容易搞错的?或者说你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问题?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5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2. 在组织总复习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合理的评价。
〖教材分析〗
本节总复习课是把散落的知识点串“线”连“片”,形成一个网络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让学生想一想“本学期学到了什么知识,获得了什么学习方法,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哪些内容最有趣,哪些内容最有用,哪些内容还感到困难”,然后把收获写在书后面的“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这一页上,把问题写在书后面的“问题银行”这一页上,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1. 整理本册知识。
复习课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首先给学生“说的自由”,让学生说说本学期学到了哪些知识,学得最好的是什么,使每个学生都能大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2. 复习乘除法知识,掌握计算方法,形成技能。
这一环节许多练习题都是学生自编自答的,在练习内容上自由,同时,学生在练习的方式上也自由,可以单独练习,可以同桌练习,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通过游戏、对抗赛等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综合练习。
3. 圣诞数学园。
首先把班级中学生出现的计算错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纠正,让学生当啄木鸟医生给大树治病,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将6个算式组成一个首尾相联的题链;最后让学生通过猜一猜、填一填的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乘、除法算式中各个数之间的关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历史悠久、师资队伍强大、办学条件优秀的现代化城镇小学,本班学生大部分来自于本市,家长对孩子的各方面教育都很重视。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都以“成功从这里开始”为理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主动学习的愿望也随之增强了,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课堂实录〗
(一)整理本册知识
师:今天,我们来上一堂特殊的数学课,我们不学新知识,而是把整本书上的知识来理一理、练一练,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进行的总复习。(板书课题:总复习)想一想,本学期我们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生1:我会口算乘法和除法。
生2:我会用竖式做乘法和除法。
(师板书:乘法和除法)
生3:我学会了观察物体。
(师板书:观察物体)
生4:我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和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师板书:千克、克、吨;年、月、日)
生5:我还会计算图形的周长。
师:哪些图形的周长?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生:我还学会了可能性。(师板书:可能性)
师:下面请你们把本学期的收获写在书后面的“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这一页上,把问题写在书后面的“问题银行”这一页上,然后与同伴进行交流。
师:口算乘除法和用竖式做乘除法,这些知识都属于计算,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计算的知识,对于这些内容,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哪方面学得还不够好?
生1:我计算速度不够快。
生2:我计算速度很快,但很粗心,经常算错……
师: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能有所进步,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哪方面你们学得特别好?
生1:我计算特别快。
生2:我算得很准确。
(二)复习知识,形成技能
师:请同学们把卡片拿出来(卡片上是0~9这几个一位数),我们可以用什么形式进行口算两位数乘除一位数的活动呢?
生1:以同桌为单位进行。
生2:以小组对抗赛进行。
师:现在请同学们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两位数分别去乘除每个一位数。
生:好。
师:你们算得这么开心,我也忍不住想参加你们的活动,好吗?
生:好。
师:下面请同学们写4道你最喜欢的乘除法算式,比较得数的大小。
生:420÷3,210÷3,102×7,150×6,……
师:请同桌当小老师帮你检查做得对不对。
(三)圣诞数学园
(出示圣诞老人的卡通像,同时放录音)圣诞节快乐,孩子们!欢迎你们参加游园活动,数学乐园一共有3个活动区,分别是“我是森林医生”“趣味接龙”“当个智慧家”。你想参加哪项活动?
活动方式:按所选题目将学生分为3组,自己寻找学习场所进行练习,每个活动区内的项目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集体完成。
1. 我是森林医生。
1 0 7 1 3 6 1 5 0 1
_______
× 6 × 5 × 2 4) 50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4_____
6042 136 60 1
2. 趣味接龙:连一连,前一题的得数是后一题的第一个数。
56×3 84×6
252×3 168÷2
504÷2 756÷4
3. 当个智慧家:猜一猜,填一填。
□乘2得\ /□加上215得
526
□减去247得/ \□除以3得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我计算的速度比原来快了。
生2:我会出题了。
生3:我不但能出题了,计算也比以前准确了。
生4: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
师:大家收获真多,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好!下课。
〖教学反思〗
1. 复习课要重视知识的梳理,串“点”成“线”,连“线”成“片”。
让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是总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总复习课就是要把这些散落的知识点串“线”连“片”,形成一个网络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可以说,上好复习课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的有效途径,也是教给学生梳理方法,培养学生自觉梳理知识的习惯的有效途径。
2. 复习课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形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催化剂。这节课,我给学生的“自由”主要体现在“说的自由”“练的自由”和“问的自由”几个方面,让学生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学得最好的是什么,使每个学生都能大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许多基本练习题都是学生自编自答通过自由方式练习的,这样就使学生练得既轻松又扎实,不仅复习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提问的能力和自信的品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数学知识,同时兴趣、态度、习惯、情感也得到了发展。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在进行“当个智慧家”这一环节时,我没有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使所有的学生通过复习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案例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回顾和整理所学的内容,评价学习的收获和不足;充分给学生以学习的自由,比如,学生自己谈收获和不足,自己出题练习,自己采用喜欢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在充分自由的氛围中复习所学的知识,突出体现了自主学习这一课改理念。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6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小数的乘、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观察物体,可能性。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同时考虑了《标准》规定的知识领域和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把小数的乘法和小数的除法集中复习,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同时,把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进行比较,加强两者计算法则的联系。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可分4课时进行复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1.复习“小数的乘、除法”时,可先让学生完成总复习第1题,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也可以带着复习一下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对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进行全面的整理。
2.复习“简易方程”时,要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巩固一些特殊的写法,例如,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一个数的平方的意义和写法,等等。
3.复习“多边形的面积”时,除了要求学生正确应用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外,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4.复习“观察物体”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想像等活动去辨认几何形体在不同方向的投影。
5.复习“可能性”时,要结合具体实例综合复习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如总复习第9题中要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首先要用组合的知识列出两枚硬币朝上图案的所有可能结果,进而求出朝上图案相同的可能性大小,使学生学会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的:
1、整理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乘、除法。
2、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结果与第二个因数和除数的关系。
3、应用运算定律能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
4、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5、能用进一法和收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对本学期所学和知识进行总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复习小数乘除数计算。[板书课题]
二、整理复习
1、口算:
(1)120页第1题
填书。
(2)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小结。
2、在计算中理解法则。
(1)4.05×2
1.84×3.7
7.55÷0.25
15.75÷0.63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计算小数乘法和除法要注意什么?
3、简便运算
(1)123页第2题
填书,集体订正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32×1.2510.1×85
2.85×5.2+2.85×5.8-2.853.6÷0.25÷0.4
3、计算结果有几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4、什么叫循环小数?
三、在判断中辨析概念。
1、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它的积是两位小数。
2、M×0.98的积一定小于M.
3、3.636363是循环小数。
4、2.5×17+2.5×13=2.5×(17+13)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5、小毛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35页,要看4天。
四、在运用中掌握方法。
师:学会小数乘除法,还要学会运用知道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120页第2题
学生审题,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123页第4题
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3、李老师用200元买字典,每本40.8元,可以买几本?
4、工地上有171吨货物,用载重8吨的汽车要运多少次?
五、复习小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P123页第1、3题,P125页第13、15题。
课后反思:
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完成了计算部分的复习(包括口算、笔算、对计算结果取近似值)、相关概念的判断。第二课时完成简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复习。
在第一课时,建议笔算选取学生易错的几类题型进行针对性练习。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错误:转化成整数后是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小数乘法。如:1.4乘1.32;整数乘小数,且整数未尾有0的乘法。如:140乘1.3;商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如:89.44÷43。
在第二课时,对于简便运算中乘法分配律的灵活应用应适当加强,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取近似值,即去尾法或进一法教材的练习中没有涉及,教师要有意识地补充相关内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课题:简易方程复习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页的第7~1.1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0―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千米、吨
1.第做109页的第7题。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吨
是多少千克?
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吨=1000千克
2.做第109页的第8题。
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 )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接着,教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 )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它的推想过程。
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
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1.做第109页的第9题。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个图形下面板书图形的名称.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大家想一想,这几个图形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图形分别说.最后使学生看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师只说明题意,让学生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巡视,看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
教师:什么叫一个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做第10题.要求量的时候,精确到整厘米.每量一边,在边的旁边注上该边的长度.算完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教师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让学生准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2~93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初步感受复习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意义,熟练地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顾梳理:
师: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啊?
1.学生自主梳理,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课件分步呈现P92页的4幅图。
3.教师板书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认识人民币――找规律――解决问题
(二)交流感受:
1.你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让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学生自主发言。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等。
3.师质疑:这学期我们学的知识真多啊!你对这些知识都已经完成掌握了吗?我们有必要来将这些知识复习复习吗?
4.点明课题:本学期学的知识这么多,我们今天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吧!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共同梳理,让学生简单回顾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并通过让学生谈学习体会,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复习应用
(一)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这节课哪位小朋友的表现最棒!
1.复习数位:出示计数器
(1)谁来说一说:计数器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别是什么位呢?
(2)这些数位上的一个珠子分别表示多少?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珠子,所表示的数却不相同呢?
(3)十位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个位的几个珠子?百位的一个珠子又相当于十位的几个珠子呢?那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又是多少?
2.复习数的组成: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拔出57,问:谁来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它个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2题。
3.复习数数、数的顺序和大小:
(1)你会数数吗?我们在数数时可以怎么数?引导学生说出:可以1个1个地数,可以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地数。
(2)你能用计数器拔出57前面的一个数吗?那57后面一个数是多少?这三个如果从大到小排,应该怎么排?
(3)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1、3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应用意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二)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
1.夺红旗比赛: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4题。
(2)学生汇报结果,学生互相检验是否正确。
(3)讨论:
①这8道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引导学生发现:有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有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
②每一类分别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
③说一说每一类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在练习之后,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让学生自主梳理各种计算方法,沟通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2.练习二十一第5、6题。
【设计意图:这两题也是“数的运算”的不同形式的练习,教师要注意:在做这两题前要创设故事情境,如第4题可以用“孙悟空巧变>、<、=”,第5题可以用“猪八戒吃西瓜”,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课件呈现:“新百数表”:
1.建构“新百数表”
(1)观察表格,发现规律:这张百数表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完成表格。
2.观察比较
(1)再次观察,发现规律:
①横着看,每一行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②竖着看:每一列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新旧百数表进行比较:课件呈现新旧两个百数表,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只要学生说出的发现是对的,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解决第(3)题。这题解决后,可再让学生仿照这个问题再提出几个问题,继续练习。
(2)解决第(4)题。
(3)解决第(5)(6)题:
①学生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如:第选的是第1行的第几个数和第8行的第几个数,它们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②并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完成后,可模仿这两个问题继续练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复习数的认识,并综合了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在经历新百数表的建构、新旧百数表的对比与探究及应用新百数表中规律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小结,质疑反思
(一)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二)质疑反思
1.对于本节课复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认为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有不足,或者你觉得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错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当然,你也可以将自己成功的经验拿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与质疑反思,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初步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学习的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周长的测量与计算,年、月、日的认识,可能性等知识。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总复习的内容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千克、克、吨的认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与计算;年、月、日的认识;可能性。
总复习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提供了涵盖了各单元知识点的“练习题”。目的是使复习的知识,在具体的练习中得到应用、巩固和深化,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是“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根据前面的复习,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反思与整理。第三部分是解决“问题银行”中的问题。总复习是对整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整理。
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把收获写在书后面的“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这一页上,同时把问题与困难写在“问题银行”这一页上,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在组织总复习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进行操作活动等,切勿搞机械性的训练。在复习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发展。复习时,还要灵活运用总复习中的练习题,提高练习效率,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突出重点,不能平均用力,既做到全面、系统,又突出重点。对总复习中的练习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既可以打乱顺序,也可以适当地调整、分解和补充。总复习中题目的难度和范围,体现了本册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知识技能评价的基本范围,教师要注意把握。在做总复习题时,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整理与总结与之相关的知识。复习结束后,可引导学生看一看“问题银行”中哪些问题自己通过总复习得到了解决,哪些问题在同伴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通过复习仍旧解决不了的问题,允许继续存放在“问题银行”待以后解决。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10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5-126页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意识和习惯,认真地审题,正确地进行口算、笔算,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深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良好计算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
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教法:质疑引导,组织练习;学法:小组合作,独立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同学们,我们要想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且能够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就必须要牢固掌握哪些知?(必须掌握好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和运算定律)。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
教师板书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请积极举手说一说想起了哪些知识点?看谁想得多?
教师表扬发言积极的同学,然后指出上述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能否用一个知识结构图描述上述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用表扬鼓励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复习状态。)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尝试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情况。
请各小组成员介绍本组的讨论情况。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各小组建构的知识网络图。
3、师生共同分析建构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保罗更多相关知识的知识结构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让每一个小组成员介绍讨论构建情况。然后,师生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图。这样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复习小数四则运算。
1.出示问题: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2.学生同桌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遵循相同的运算规律,即都满足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小数的加减法需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必须将两个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才能相加减。
4.同学们,要想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就必须做到什么?
教师讲明:首先要认真细心地进行审题,然后再计算,计算后要进行检验。
5.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检验呢?
师(出示教科书第125页第4题):请同学们看这一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呢?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进行检验。
这一题正确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师生交流。
6、出示练习题
计算并且验算。
7.83+1.6780×6.4
6.12―3.581435÷35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检验。
集体订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题,属于什么运算?指名学生回答。
那么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同桌进行交流。
师小结: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学生独立计算上面两题。
8、完成练习二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让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旨在使学生巩固小数
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此外,还注意了复习验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进行验算,进一步培养检验的习惯。)
(二)、复习运算定律。
1、复习运算定律。
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怎样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利用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使运算简便)。
2、出示练习二十一第7题。
请同学们根据正确的运算定律进行填空。
你是怎样填的?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3、用简便方法计算。
312×4十188×4101×87
135×50×225×33×4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的简便运算。
4、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题。
题目中的图给我们绘出了太阳系的几大行星,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哪几大行星?
学生观察回答。
看了这个图,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教科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据表,表中的数据是各个行星和太阳的距离。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同学们想办法计算出你的问题的答案。
5、完成练习二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说明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练习题复习学过的几种常用的简便运算的方法,并让学生说明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这样更加巩固了运算定律的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师下发作业纸,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题目如下:
1、运算下列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36+95+74+105188×35-188×34
67÷2.5÷0.04
0.32×12.5×250
5+13.7+45+6.3+50
2、填空。
6020千克=吨千克
5千米9米=米
350分=时分
560000平方米=公顷
3、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苹果23筐,梨27筐,每筐水果重37千克,一共重多少千克?
学生完成后,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三个题目,自我评价,自我鉴定,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师根据检测情况进行总结,使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有待加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熟记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认真审题保证正确率
进行检验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使运算简便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11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115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正确区分平移与对称现象。
2.在操作中,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数据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目标解析:
本课是总复习的第三课时,在学生对图形的运动和数据收集整理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在于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更侧重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1.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辨认。
2.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图形的运动
(一)回顾整理,梳理知识。
1.关于图形的运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2.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3.利用手中的图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体会区别。
(二)动手操作,沟通联系。
1.猜一猜、想一想
(1)出示: 猜一猜:按照画的痕迹去剪,打开后是什么呢?
(2)出示: 想一想:这个图形是怎样剪出来?先怎样折,再怎样剪?
(3)你会做风车吗?(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制作步骤)
2.剪一剪、做一做
小组四人合作,组长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剪一剪,其余三人分工各选其中一种剪一剪、做一做,做完组内交流。
3.说一说,描一描
(1)在你剪的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有,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用彩笔描出它的对称轴。
(2)全班汇报,复习对称。(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不同作品)。
4.找一找,比一比
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旋转现象吗? (小花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成图形的平移;笑脸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又可以看成图形的旋转;风车则是物体的旋转现象等。)
(三)联系生活,完善认知。
1. 出示:
2.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3.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和对称现象,并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平移和对称现象,发现平移和旋转的不同之处,沟通其与对称之间的联系,最后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沟通图形的变换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的关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复习数据收集整理
过渡:同学们,刚才你们有的在生活中找到对称现象,有的找到了平移现象,还有的找到了旋转现象,以你们记录的第一条为准做一项调查。
(一)收集整理数据
可以怎样收集全班同学的数据?(举手、画正字等)
(二)记录分析数据
1.根据上面调查的结果设计统计表,记录数据。
现象 对称 平移 旋转 人数。
2.分析数据
(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通过这次调查,你有什么感受?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设计意图: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统计本班学生在生活中找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一方面复习巩固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巩固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2.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 巩固复习旋转现象。
3.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 巩固数据收集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以及整理分析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图形的运动与数据收集整理方面的知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2.小小设计师(机动)。
要求:
①画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基本图形。
②根据你画的基本图形,运用平移、旋转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③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
④集体交流,展示自己设计的图案说说设计过程。(实物投影)
设计意图:复习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在交流收获中自我评价。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在创造中感受图形的变换之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篇1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过程:
(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