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课本框架 实施跨单元教学
【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
xx年9月,江苏省正式参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全面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口号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但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而言,由于受软、硬件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学生的水平差异比较明显,因而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制定时,考虑了高中学生的不同起点水平,留下了一定的弹性空间,以利于各地在“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同时鼓励信息技术老师在具体教学及其评价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苏州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软、硬件建设起步较早,小学、初中都已全面开设相应课程。通过对所教高一学生的口头调查,他们已经较熟练地掌握了操作系统使用、因特网信息获取、文字处理等相关知识、技能。针对这一现状,我开始尝试对所用教材中模块化的内容从纵向加以重组,把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中第二章“信息获取”与第六章“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他章节部分知识点结合起来,采用webquest方式进行跨单元统一教学。
【教学分析及设计思路】
一、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在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已掌握了部分网络应用知识与操作;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能够自主独立完成较高要求的学习任务;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有能力对一些社会现象加以分析判断。
结合任务驱动、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自学辅导的教学活动方式,更适于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更能以内隐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
二、教学需求分析
利用现代信息交流工具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已成为信息时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首先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在学习、探索、制作过程中以各种方式相互协作、交流,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与互相协作能力。
其次确定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与自身较相关的主题,学生自主地根据主题从因特网、报刊杂志上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素材,通过自我选择及组内成员共同的分析加以重组,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与判断分析能力。
最后选择自己小组的网站制作、发布工具,通过自学与教师适时的指导,制作完成一个较成功的网站并加以发布,培养学生信息集成能力与发布交流能力。
三、教学(目标―内容)分析表
知识
与
技能
1.理解信息获取、加工、集成与交流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其基本工作原理;
2.能有技巧地使用搜索引擎,熟练掌握网站制作、发布的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过程
与
方法
1.能通过问题分析,归纳与确定信息需求;
2.能根据任务要求,有选择性地对信息进行采集、评价、加工、存储与管理;
3.能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4.能有计划地对信息进行创造性加工与探索,完成信息作品;
5.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并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情感
态度
与
价值观
1.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