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信息教案设计 > 《文本块的移动与复制》

《文本块的移动与复制》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文本块的移动与复制》

河大版教材第一册第二十二课第一课时
《文本块的移动与复制》
整体思路:
设计本课时,我充分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寻找体裁,在学科中寻找融合点。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认知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达到涵养学生身心,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本节课采用了“情境引入―合作探究―欣赏交流―升华延展”的教学模式。首先让学生观看教师制作的课件―卡通画册。通过观看课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萌发自己也想做一个“电子画册”的欲望;其次,由教师引出制作电子画册的方法―往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让学生独立操作计算机,试着往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并设置动画效果。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素材在演示文稿中的重要作用,获得在多媒体文稿中插入图片进行动作设置的直接体验。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学生自由练习、自由选择自己画册的主题、自由制作,而且学生完成作品后,还可以走下座位,自由欣赏、自由评价,这样使每位学生的作品都得以展示,并体验被他人欣赏的喜悦。充分体现新课程是学生主动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在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又让学生欣赏另一个用flash做的电子画册,找出自己做的画册与老师画册的差距,让学生发现powerpoint中实现不了的功能,其他的多媒体制作工具能实现,把学习其他的多媒体制作工具有意识的延展到课外,为学生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基本要求作为课程实现的目标,把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究、活动空间放在第一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并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力求体现适应时代发展对学生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整体要求。
教材分析:
《文本块的移动与复制》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一册的第三单元第22课,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文本块的制定;第二部分是文本块的移动;第三部分是文本块的复制。文本块的移动与复制都要以文本的选定为基础,所以文本块的选定是进行学习文本块的移动和复制的关键。文本块的选定有三种方法,三种方法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去体会它们各自的优点。由于以前孩子们学习过文件夹的移动与复制,因而文本块的移动和复制的操作方法步骤对于孩子们而言并不陌生,通过教师合理引导以孩子们自己探索、合作学习为主。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上机经验,对word软件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整理文件夹》一课,文件或文件夹的选定、移动、复制等操作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陌生,这为本课的学习做了铺垫。所以在学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自学探究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3页,当前第1123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文本块的移动与复制》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