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精选13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二、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细节描写的句子,体会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一)激qing导入。
1、导入
今天,老师讲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起走进为人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2、师板书课题。
3、生齐读课题。
4、文章指谁的忠骨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合作学习。
⑴同桌合作朗读课文(可以齐读、轮读、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同伴认真倾听,及时纠正同桌读错的地方。
⑵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组展示汇报。
⑴师抽读生字。
a、学生开火车读,全班跟读。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勋鉴。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b、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⑵检查课文朗读。
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a、学生回答。
b、师板书:爱子殉职传噩耗,主席 踌躇满怀痛抉择
c、理解殉职 踌躇
(三)品读课文
过渡:语言有温度,字词知情感,毛主席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对话,一次心理活动都会流露出他情感世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出反映毛主席情感世界的语句,反复朗读后,把自己的感受标注在旁边。
1、学生自学。
2、小组交流
⑴有感情的朗读你勾的部分,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⑵组员从朗读、感悟上进行评议,并可以围绕句子发表或补充自己的见解。
3、全班交流
对课文的理解有多深,你朗读的感情就有多深,请同学们先有感情的朗读句子,读出你的感受,再说说你的感受。你可以一个人起来朗读,还可以邀请同伴一起朗读。
围绕以下句子进行指导,教师相机板书: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老师同意你的看法,这就是凡人毛泽东的悲伤。哪些词语让你读出了主席的悲伤。
从重点的字词中体会人物的情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体会方法,同学们今后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感知人物的内心。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a读:生朗读。
读完这个句子你的感受是什么?(毛主席非常悲痛)
你从哪些词语感觉到了主席的悲伤。(喃喃 紧锁的眉头)
喃喃是什么意思?(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
那你能把主席的喃喃朗读出来吗?
我只听到你读了两遍,但喃喃是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怎样读才叫喃喃,你能再读一遍吗?
板书:主席锁眉语喃喃
(3)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赴朝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最后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a、这一部分的心理活动描写特别精彩,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毛主席的心理活动。全班读旁白部分。
齐读: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谁知竟成了永别!
一生读: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齐读: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
一生读:……
b、老师与学生合作读
师再读:作为一位六十多岁的父亲,主席听到爱子殉职的消息,饱受着剜心地疼痛,作为我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完全有特权将爱子的遗体运回国安葬,他却与百姓们将心比心,他打消了将儿子运回国的想法,像是自我安慰地说――
生读:……
师:一位伟人,一个国家的主席把自己当作了人民中普通的一员,他真是一位――(能谈谈你的感想吗?)
(4)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到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点文稿放在上面。
(4)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你从哪里读出了主席一宿没有睡觉,哭了一夜呢?
看来文字引发了你的思考。我们读文章就要边读边想象,不但要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读出文字背后隐含的意思。
板书:一夜长泪未成眠
(五)拓展
过渡: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1、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板书已然成为了一首诗,请四人小组合作在板书的最后补上两句句话,赞扬主席对儿子的爱和博大的胸怀吗?
2、学生汇报
过渡:请问你们组怎么补充的,请将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岸英殉职传噩耗,
主席锁眉语喃喃。
踌躇满怀痛抉择,
一夜长泪未成眠。
(学生补充)
青山处处埋忠骨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它物产积极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你对的了解。
2、由有关情况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新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自由默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思考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感受大致分两个方面:个人情感‘悲痛’等;思想品质方面‘胸怀宽广,无私’等。
3、重点把握以下语句:
⑴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⑵“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拿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的喃喃着。
⑶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⑷秘书将电报纪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的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⑸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深爱他的儿子,老来丧子,使他悲痛欲绝――常人的情怀。
⑹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的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四、小结,深化感悟
1、小结:
毛主席把一生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老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的悲痛啊,但他却毅然地把自己的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厚重,他的胸怀似海般广阔。
2、感情朗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再一次体会毛主席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
【教学反思】
这是一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从课文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为什么有此感悟?你是从哪些词句当中感悟到的?为了使自读课文和谈论交流更有实效,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开展课外阅读。最后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因为有感情的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能表达出来,在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可学生的朗读还欠加强指导。让学生在朗朗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所以组织好朗读教学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教学中学生集体感情朗读的时间欠充分,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去自由地感受作品。其次,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文章当中有很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可在体会情感中没有涉及到描写人物的方法,我觉得在体会情感和了解写作方法有一个自然的融合就更好了,这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青山处处埋忠骨 篇3
一、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句子连起来
1、岸英是我的儿子。
岸英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儿子死了,我很悲痛。
战争总是要死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句子回答问题:
1、主席仰头看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句话主要描写毛主席的 ,你从中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一句的含义是_________ __表达了毛主席______________的崇高品格。
八、阅读并回答问题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1、这段文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变化过程。
2、句中“一瞬间”的意思是___________。
“下意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签字的一瞬间”—“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表达了主席对岸英的____和_____。
“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这两句是 句,生动地刻画出人物_________的变化,
分别表现出: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
青山处处埋忠骨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理解“勋鉴、殉职、踌躇”的意思。
2、自学课文内容,了解伟人毛泽东丧子后的常人感情,感受他伟人的胸怀与美德。
3、继续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体会人物品质;学习用细节描写人物的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胸怀与美德;用描写人物的常用方法练习写人。
【教学过程】
教案
学案
一、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用联系上下文及查阅工具书的方法理解词语:
勋鉴──
殉职──
踌躇──
2、读通读顺课文,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写出各段段意: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3、默读课文,勾画伟人毛泽东丧子后的语言、动作、神态的重点句子,思考批注,毛泽东虽是伟人,但也有常人的( )心情。
4、默读课文,勾画伟人毛泽东丧子后与常人不一般的语言、动作、神态、思考批准,在对待儿子遗体是否归国作出的非常人的抉择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 )的伟人。
5、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练习提纲
1、积累文中人物细节描写的重点句子、段落。
2、练习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特点写写《一位令人___的人》。
一、自学生字、新词,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要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抓段与段的联系分段,概括段意:
(1~4)噩耗传来,万分悲痛
(5~8)两份电报,艰难抉择
(9~10)强忍悲痛,写下批示
二、细读探究,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体会伟人毛泽东常人的情感及宽阔无私的胸怀。
1、毛泽东丧子后常人的悲痛:
不说、不吃、吸烟、皱眉、回忆、想见遗体、不信、打湿枕巾。
(失子之痛。)
2、毛泽东丧子后超人的胸怀:
⑴ 彭老总请求运回遗体
⑵ 金日成主席请求葬在朝鲜
⑶ 超人抉择──安葬在朝鲜
⑷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宽广无私。)
三、探讨写法特点
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细节刻画人物特点。
四、转换迁
青山处处埋忠骨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中国近代史。
2、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导入课文。
1、出示毛泽东少年时所作的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zhǐ)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自由读。
2、你读明白,毛泽东当时有怎么样的志向?
提名说――学成名,
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任何地方都可以埋自己的尸骨,这是何等的豪情呀。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理解了这首诗,再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更加豪情万丈!
3、毛泽东很善于用诗词表情自己的宽阔的胸襟和内心丰富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如此,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青山处处埋忠骨 篇6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nǐ dàng
( ) xūn jiàn
( ) xùn zhí
( ) bēn fù
( )chóu chú
( ) àn rán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8分)
近义词:
悲痛──( ) 眷恋──( ) 安慰──( ) 意愿──( )
反义词:
尊重──( ) 踌躇──( ) 危险──( ) 繁忙──( )
三、词语巧搭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10分)
简朴的( ) 人民的( ) 心中的( ) 无限的( )
儿子的( ) 打湿的( ) 黯然的( ) 醒目的( )
紧锁的( ) 奔赴( )
四、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句子连起来(16分)
1、岸英是我的儿子。
岸英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儿子死了,我很悲痛。
战争总是要死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10分)
1、慌乱中未能劝告他,致使被敌人的汽油弹击中。( )
2、岸英是主席的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
3、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
4、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
b级智能训练:课外复习与拓展(30分钟内完成,满分50分)
六、选择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 )( 14分)
a、当然 可是 总是 是 也是
b、自然 然而 还是 是 又是
c、必然 可是 总是 是 还是
“我的儿子死了,我( )很悲痛,( ),战争嘛,( ) 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 )我的儿子,( )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七、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22分)
1、课文中的电文叙述岸英牺牲的经过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的心里十分地悲痛。刻画人物外在神态的句子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刻画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的语句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并回答问题(14分)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1、这段文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变化过程。
2、句中“一瞬间”的意思是___________。“下意识”的思想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签字的一瞬间”―“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表达了主席对岸英的__
__和_____。句中的两个设问句,“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
的不能相见了?”生动地刻画出人物_________的变化,分别表现
出: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一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席最终在电报文稿上
写这句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这一行醒目的大字是在___________的情况
下写的,表达了毛主席______________的崇高品格。
青山处处埋忠骨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它物产积极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你对“抗美援朝”的了解。
2、由抗美援朝的有关情况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新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自由默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思考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感受大致分两个方面:个人情感‘悲痛’等;思想品质方面‘胸怀宽广,无私’等。
3、重点把握以下语句:
⑴ 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⑵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拿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的喃喃着。
⑶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⑷ 秘书将电报纪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的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⑸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深爱他的儿子,老来丧子,使他悲痛欲绝──常人的情怀。
⑹ 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的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⑺ 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毛主席把牺牲的儿子埋在国内是无可厚非的。但他强忍着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感情。“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充分体现了毛主席那宽广的胸怀。──-伟人的风范。
四、小结,深化感悟
1、小结:
毛主席把一生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老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的悲痛啊,但他却毅然地把自己的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厚重,他的胸怀似海般广阔。
2、感情朗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再一次体会毛主席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
【教学反思】
这是一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从课文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为什么有此感悟?你是从哪些词句当中感悟到的?为了使自读课文和谈论交流更有实效,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开展课外阅读。最后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因为有感情的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能表达出来,在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可学生的朗读还欠加强指导。让学生在朗朗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所以组织好朗读教学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教学中学生集体感情朗读的时间欠充分,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去自由地感受作品。其次,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文章当中有很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可在体会情感中没有涉及到描写人物的方法,我觉得在体会情感和了解写作方法有一个自然的融合就更好了,这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青山处处埋忠骨 篇8
教学情景:
师:(小结过渡)大家抓住文中对主席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再现画面,想象情景,体悟到主席痛失爱子后内心情感的波澜起伏。请将你的感受、情意融入其中,自由练读。
生:(动情练读)交流朗读。
师:主席的悲痛眷恋真是历历在目。
师:不过学到这里,我就有些不明白了,虽然主席作为父亲他是如此悲痛,但身为主席,他又是如此明了如此明白,不该让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并且做出了决定。
师:为什么文章还要花大量笔墨反复描写主席的踌躇?
(出示课件中学生交流谈到的相关句子)
生:他不愿意相信岸英已经死了。
生:不敢相信连见最后一面的机会都没有了。
生:心里有多么悲伤痛苦,作出决定就有多难!
师:噢,原来如此!
师:(引读)难怪主席黯然——(生读略)难怪第二天早上——(生读略)
师:那主席最终作出的抉择是什么?
生:(齐答)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主席无私奉献。
生:不搞特殊化。
生:主席实在是太伟大了!
师: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和劳苦大众;还奉献了除岸英之外的另外五位亲人,他们是(……略);而今,他还要奉献自己最心爱、最器重的儿子;最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还要奉献一位慈父强烈而深沉的父爱……
师:就让青山处处埋忠骨,不须马革裹尸还!为什么文中要用“何须”?你能读出比“不须”更多一点点的意思吗?
生:伟人的胸怀。
生:举重若轻的伟人风采。
师:旷达的胸襟,超然的气度。
师:(出示岸英在朝鲜的墓碑及墓志铭课件)我们的岸英就这样“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静静地躺在千里之外的朝鲜,躺在异国他乡的墓园……
生:(含着热泪或已泪流满面)
师:(哽咽)至此,我们对主席和岸英真的是高山仰止、肃然起敬!
生:(自发鼓掌)
师:千言万语行文至此,戛然收笔,只留下那样一句令人唏嘘不已——
齐读最后一句:
生: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师:那是怎样一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啊?
生:拿出相册,翻看照片……
生:回忆曾经在一起的那些日子,在避暑山庄……
生:想起岸英的妈妈……
师:那就还原那个的夜晚吧!(学生课后练笔)
师:(总结单元)这个单元的系列课文学习已经结束,在这过程中,你通过哪些方式已经了解或准备去了解毛泽东?
生:书上的《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这些诗词让我领略了毛泽东才华横溢的一面。
生:还有《沁园春.雪》……
教学反思:
这是多年来最让人内心百感交集的一段教学时光。在跟孩子一起走近毛泽东、在自己大量接触关于主席的信息资料后、在阅读了一些人物传记、在对中外历史持续兴趣的了解后,不只是哪个夜晚,读着他跟儿女耳鬓厮磨的情景、读着他那逝去的五位亲人,泪水,真的就终于按捺不住,一涌而出!回忆儿时的主席像章、主席语录,遥遥的他这次真的近了近了……不要让学生学一个高高在上的毛泽东,这是那些天里盘旋在脑海里的念头。资料的广泛收集太重要了,从国共合作、长征、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到图片、邮票、毛主席语录像章、电视视频、电影故事、小说。此外,分类梳理:毛泽东自己的作品(诗、词、书法)、侍卫所写、女儿的撰文、外国名人的评价、后人的评说等。《沁园春.雪》的赏析后,学生眼里晶晶亮亮闪烁的热情、敬仰也激荡着我。伟人的胸怀凡人的情怀岂止如此?
教学本文时,我跟学生的情绪应该是积累到最高潮,所以那天,有努力克制仍旧意外的情不自禁;有学生畅谈心中的毛泽东的滔滔不绝。
青山处处埋忠骨 篇9
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bēn fù còu jìn wén ǎo wèi wèn
máizàn chóuchú zhěntou xùnzhí
二、一锤定音(在黑体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拟定( nì nǐ ) 长子(chán zhǎn )
朝鲜(xiān xiǎn )流露( lù lòu )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鉴( )仰( )眷( )遗( )
签( )抑( )誊( )遣( )
四、单线联系(词语连线)。
工作 黯然 打消 请求
心情 紧锁 奔赴 悲痛
目光 一致 表示 危险
红旗 整齐 强忍 意愿
掌声 翻滚 遵照 感情
动作 悲痛 表达 前线
步伐 雷动 冒着 想法
眉头 繁忙 答应 慰问
五、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牺牲 殉职
1、他为抢救落水的儿童光荣( )。
2、在追捕逃犯的过程中,他不幸以身( )。
陆续 连续
1、快上课了,大家( )走进教室。
2、( )发生的几起事故,我们敲响了警钟。
六、活学活用(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1、他____________,好像思考着一个难题。
2、我___________地说:“宿鸭湖的风光真美!”
3、蚊子____________,我浑身都是大小的疙瘩。
4、他把我送他的礼物______________地退了回来。
5、遇到伤心事,要学会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词语点将(按照意思些词语)。
1、因公务而牺牲。 ( )
2、犹豫不决。 ( )
3、有难以割舍的依恋留恋之情。 ( )
4、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 )
5、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 ( )
6、用表情、动作等表示意思。 ( )
八、臭味相投(写近义词)。
踌躇( )悲痛( )殉职( )
意愿( )分明( )打消( )
九、要点扫描(课文回放)。
1、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是讲毛泽东的爱子_________在_________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______________的心情和___________ 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感情,超人的胸怀。
2、摘录文中描写毛泽东丧子之痛的语句,体会为人的胸怀。
(1)语言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心理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综合能力日日新
十、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一)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a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b然而,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c朝鲜战场上我们又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d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的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繁忙( ) 尊重( )
踌躇( ) 醒目( )
2、写出你知道的表示时间极短的词语。
一瞬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几段文字主要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指出文中标有字母编号的句子各属于对人物的哪一方面的描写。
a__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由人物的表现想象一下,此时此刻,毛主席内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是清代诗人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中的诗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篇课文中,“忠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由课文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想象一下,毛主席他老人家这一个夜晚是怎么度过的?把你的猜想写下来。
(二)“不能搞特殊”
1李讷是毛泽东的小女儿,1940年8月出生在陕北延安。当时[ ]正处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毛泽东[ ]坚持把女儿留在自己的身边。毛泽东[ ]格外疼爱自己的小女儿,[ ]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女儿的要求。
21947年,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纵队生活极端艰苦。由于粮食供应困难,大食堂每天两顿都是盐水煮黑豆。有一次吃饭,李讷看到大家的嘴是黑的,好奇地笑了,她对毛泽东说:“爸爸你看,阿姨、叔叔的嘴都是黑的。”毛泽东(严格严厉 严肃)地对她说:“你不要笑,前方解放军叔叔就是靠吃黑豆打胜仗的呀。黑豆好吃,吃了黑豆也能长胖长高。你也应该带上碗筷和阿姨一块去吃黑豆饭。[ ]听爸爸的话,你将来[ ]一定是个好孩子。”
3当时,李讷只有7岁,还是个小孩子,但毛泽东并没有因为女儿年龄小就允许别人对她格外照顾。在毛泽东的(严格严厉 严肃)要求下,小李讷没有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而是同卫士、保姆、战士们一起吃大食堂的盐水煮黑豆,从小就经受了(艰苦 艰难 艰辛)生活的考验。
4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作为党和人民共和国的领袖,不但没有利用手中的职权为子女提供任何方便,[ ]在乘车这样的日常小事上,毛泽东[ ]从不放松对他们的要求。
520世纪60年代初,李讷正在北京大学读书,她和普通学生一样吃住在学校,[ ]星期六[ ]回家一次,回家时,她也是和大家一样挤公共汽车,从不乘小卧车。正[ ]如此,[ ]刚上学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都不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寒冷的冬天来临后,由于天黑路远,卫士长担心李讷一个女孩子晚上回家路上不安全,就瞒着毛泽东派车去学校接李讷。此事被毛泽东觉察后,(严格严厉 严肃)地批评了卫士长,并说:“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行?”不管卫士长如何解释,毛泽东还是不容置辩地命令道: “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让她自己骑车子回来。”
1、在文中括号内用“√”选择正确的词语。
2、在[ ]内选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因为……所以…… 即使……也……
虽然……但是…… 只有……才……
尽管……还是…… 只要……就……
3、短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把它摘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主要写了那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之后,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智能拓展。
★日积月累:
1、表现人物悲痛心情的四字词语,我会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喃喃细语”含叠字的词语,我会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实践:
课外阅读有关毛泽东的书籍,同学之间相互介绍阅读的收获,或进行读书方法的交流。
描写人间美好情感的词语
相濡以沫举按齐眉 相敬如宾 彩衣娱亲 骨肉至亲
寸草春晖天伦之乐 骨肉相连 舐犊情深 情同手足
刎颈之交两肋插刀 同甘共苦 生死与共 恨相知晚
莫逆之交情投意合 琴瑟之好 含情脉脉 如手如足
如胶似漆深情厚谊 义结金兰 血浓于水 相见恨晚
相濡以沫志同道合 天长地久 海誓山盟 贫贱之交
肝脑涂地比翼双飞 水乳交融 鱼水深情 心心相印
青山处处埋忠骨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知毛主席的伟人胸怀和常人情怀。
教学重难点:
感知毛主席的伟人胸怀和常人情怀。
课前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1、导语、揭题。
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质疑
1、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导学案初读感知第2题。)(8分钟)
2、默读课文,画出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5分钟)
三、小组交流、展示点拨
交流读后感受,指导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四、训练拓展
主席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难眠的夜晚、艰难的抉择,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个夜晚他究竟是怎样度过的,发挥你的想象,动手写写。
五、小结反思
六、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闻噩耗――悲痛
常人情怀
做抉择――艰难
伟人胸怀
写批示――忍痛
青山处处埋忠骨 篇11
【多音字组词】
禁:jīn(情不自禁)
jìn(禁止)
【近义词】
破格──破例 慰问──问候
【反义词】
危险──安全 悲痛──快乐
【词】
眷恋 永别 平平安安 情不自禁 自我安慰
踌躇 黯然 狂轰滥炸 光荣殉职 原封不动
【句】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地眷恋。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原封不动:比喻像原样一样,一点儿也没有改变。
破格:打破既定规格的约束。
眷恋:(对自己喜欢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意愿:愿望、心愿。
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有我们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亲人的生死离别,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毛主席强忍住老年散子的悲痛,作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他是“很想再见儿子最后一面”,但又想到了“更多牺牲了的志愿军战士”。于是坚持把岸英葬在朝鲜,这是多么宽广的胸襟呀!
青山处处埋忠骨 篇12
从课文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如何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的变化,怎样表现人物性格描写,在本文中我们可略见一斑。如: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在进行人物刻画时,我们总是要求学生不要忽略细节描写,其实就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内心世界的外在表露,课下不妨让学生进行一下小练笔,写一些人物作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 篇13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 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中国近代史。
2、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导入课文。
1.出示*少年时所作的诗: ▲幻灯二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zhǐ)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自由读。
2、你读明白,*当时有怎么样的志向?
提名说――学成名,
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任何地方都可以埋自己的尸骨,这是何等的豪情呀。
(这首诗是少年*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理解了这首诗,再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更加豪情万丈!
3、*很善于用诗词表情自己的宽阔的胸襟和内心丰富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如此,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