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黠鼠赋》教案汇总两篇
《黠鼠赋》教案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从黠鼠身上得到的不为假象所迷惑的启示。
2、了解文言词语活用的特殊用法,体会精炼、生动的语言描写。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词语活用的特殊用法。
2、难点:了解从黠鼠身上得到的不为假象所迷惑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肯定看过许多关于老鼠的动画片,里面的老鼠都是非常聪明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与聪明的老鼠有关的文章,看看它到底有多聪明。这节课我们学习苏东坡的《黠鼠赋》。
2、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他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著名的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是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是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3、整体感知
(1)朗读全文,理解内容
(2)复述课文第一段
(3)熟读课文第二段
4、研读文本
(1)本文叙述了黠鼠逃脱的经历,简洁、曲折、有趣。鼠之黠表现在什么地方?
(2)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为什么会落入鼠的圈套中?
(3)归纳词语特殊用法
使童子烛之
不可穴也
役万物而君之
5、小结
这是一篇咏物小品,风趣幽默,作者选取了一桩生活小事,写了一只狡黠的老鼠装死骗人而逃脱的故事,并从故事中归纳出道理,表现了老鼠之黠,小童之惊,作者之思: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黠鼠赋》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从“黠鼠”身上得到的不为假象所迷惑的启示。
2、体会精炼、生动的语言描写。
3、掌握“烛”、“遽”、“穴”、“君”、“见”、“向”等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中“鼠之黠”“人之智”的对比,理解从故事中归纳出的道理。
2、难点:理解故事中叙事与议论分析之间的联系,探求作者之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课题导入初析题意1、本单元的故事启示都来自于动物,此文的故事与“鼠”有关,“黠”来形容文中的鼠,为何意?2.回顾作者苏轼的相关文学常识。1、开篇落实“黠”字的意义:狡猾,含有耍弄小聪明来伪装之意(非指聪明)2、学生交流。疏通课文掌握大意朗读翻译课文1、组织学生自读、齐读课文。2、根据课文下面注解,以小组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