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案例(精选12篇)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 篇1
【教学背景】
自读感悟,意味着学生在阅读课上应该自由地读感悟、自主地读感悟、自信地读感悟。一个“自”字,集中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读感悟”则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阅读课上的独特表现。而开放引导,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自读感悟的唤醒、启发、激励、调控应该是多元的、立体的、动态的。开放引导的起点,正好是学生自读感悟的终点。由于每个学生的自读意识、自读能力和自读习惯各不相同,对同一文本的意义建构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终点上表现出来的自读收获、自读困惑和自读兴味肯定各不相同。面对学生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千奇百怪的自读表现,教师除了选择多元、立体、动态的引导策略,别无它途。从这个意义上讲,开放引导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智慧、教学境界。
《晏子使楚》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的事。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来说,我认为通过反复的研读,读懂楚王对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驳,在此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人物的个性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本节课,我以教材为依托,带领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师:这节课我们要走进楚国,去欣赏外交家晏子的风采。
2、(点击课件)揭示课题,人物简介。
3、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在我们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现在同学 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读读课文。(点击课件)
要求: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
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
二、展示舞台。
这篇课文故事性比较强,很适合于合作表演,但是这节课老师想带领 同学们去尝试另一种合作学习的方法,那是什么方法呢?请看大屏幕(点击课件,“过把导演瘾”出现)。
按平时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活动,看清要求,注意小组分工协作,组长做好笔记。
学生讨论。
学生导演,学生点评,老师适当也点评。
三、各显神通。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像晏子这样爱国的,古往今来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这种精神也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话题:说说古今爱国的小故事
要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能进行资料整合并能找出与课文的联系和区别
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同学发言,同学补充发言,老师总结。
四、思维火花同学们说的很全面,下面我们再次回归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对晏子进行评价(点击课件,“思维火花”出现)。
学生发言,老师总结。
静下心来,思考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课堂上,我采用了开放引导的教学策略,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演自悟,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
特别是第2个小故事的学习可以很好地进行语言训练,让孩子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成雨,张袂成阴,摩肩接踵等等,学生在表演这个故事时,还可以变换句子,用上这些词语,课后作业就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四字词语,这样既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不足之处是,第一,在同学们导演过程当中,对学生的点评略显粗糙。第二,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没有仔细的考虑问题的深度。第三,由于时间紧,学生们小组活动的时间太少,没有让学生们放开手脚,这是最遗憾的地方,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注意这点。我们应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活动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拓展学生的思维,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 篇2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以他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
教学片断
师: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么反驳楚王的,请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用直线划下来并读一读。学生边找边读
师:出示晏子的话,指名读。
师:你们读得很流利。大家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晏子是怎样说这句话的?
生:我觉得他说这话是胸有成竹的,因为他已想好了对付楚王的办法。
生:他说这话语气应该是严厉的,他是不能忍受楚王侮辱的。
生:我觉得他说话时应该是生气的。
师:你们都感悟得很好,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一读这句话,把这种感悟读出来。指两三名学生读,读完后评价。
师:出示句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如果我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师:晏子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王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生:(齐答)狗国。
师:晏子的回答好在哪里?
生:晏子的这句话让楚王没有选择,只好乖乖地开城门。
生:晏子的话意思就是说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钻狗洞,否则只能开城门,但晏子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说得很委婉。
生:晏子的话虽然委婉,但软中带硬,让楚王很难受。
师:你们可真会读书,你们走进了晏子的内心,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晏子?
生:机智的晏子。
生:勇敢的晏子。
生:聪明的晏子。
生:睿智的晏子。
生:有超人智慧的晏子。
师:再读一读,读出你心中的晏子吧!
师:第一回合的较量,楚王灰溜溜地败下阵来,作为一国之君,他能就此罢休吗?请看第二次较量。
在这个教学中,我注重了将读与感悟相结合,在读中感悟,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想象晏子在被楚王羞辱时内心的感受,让学生说出感受后,带着这种体验去读晏子的话,然后体会晏子的话妙在何处,学生侃侃而谈,既有对晏子当时心理状态的揣摩与感悟,也有对晏子语言精妙的独到见解。在领会语言精妙中再次升华朗读,加深认识。事实证明,这种朗读比单纯停留在字词表面的朗读更让学生感受深刻。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 篇3
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二、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
在此基础上,通过表演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不足,如课堂上对学生缺少足够的引导,致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目的性不强,三件事都是平铺直叙,重点不明显;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等,这一切都源于我本身的业务素质不强造成的,所以,今后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晏子使楚》,下面我就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及作用
《晏子使楚》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中的第五课。是一篇历史故事,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第二点、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简析,基于对学生年龄特征的估计,以及针对编者编排意图的揣摩,本课的教学我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认读8个字,会写14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侮辱、敝国、面不改色、尊重”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目标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会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品味晏子语言之妙。
目标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他们明辨是非,理解晏子的智慧,知道他是怎样维护齐国的尊严的。
对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学重点是:了解故事内容,品味语言之妙,感受晏子的魅力。教学难点是:初步领会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理解晏子的智慧。
二、说学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具备了初步的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因而让他们先学后教不失为一种学习方法的选择。但是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依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而学生对本文几处晏子回应楚王的侮辱的话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
三、说教法
(过渡语)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打算采用以读为本、以生为本,紧扣语言文字,读读议议,品读揣摩,充分展示学习语言的过程。针对本文我认为让学生自己朗读体验、质疑问难,读文找句,合作交流能有效地体会晏子巧妙机智应对楚王的侮辱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我相信让学生自己学是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也力求让教路,文路、学路三者合一,融为一体。
四、说学法
学习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的能力。据此我拟定如下学法:
运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学习。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分析归纳。
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学习,说出自己的独特意见和感受。
五、说教学流程
(过渡语)我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力求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上好语文,真实展开我的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有以下几大板块。
(一)导入(二)初读(三)品读(四)总结
(一)导入,解释课题
1、板书课题:晏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生读课题,师介绍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解释课题“晏子使楚”(晏子出使楚国。)
是啊,晏子出使楚国,那作者又是怎样写他出使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晏子去楚国看一看。
(设计意图)这里我采用了开门见山法直接板书课题导入了新课,关注了课题。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即文眼。从题目入手往往能生发教学的切入点。
(二)初读课文
在初读课文时,通过让学生用心地初读课文,教者帮助他扫清阅读障碍。我主要从字音、字形、字义三方面予以重点指导。
纠偏字音:乘(第二声)机枳(翘舌,第三声)大夫(注意多音字,这里念dafu)
注意字形:晏辱(都为上下结构)柑橘枳(注意偏旁同为:木)
在字义方面,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查词语手册和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相机理解,比如囚、侮辱、大夫等。
二是在学生初读过后,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把握。我就是让学生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随机梳理板书,达成感知的目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我主要着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通过对文章的把握,作为感知的侧重点,以求学生初读后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为品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品读课文
(过渡语)这样子,我的教学就进入到了细读、品读环节。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1、细读第3自然段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标注出楚王第一次侮辱晏子的语句,并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2)找出晏子回击楚王的话,自由朗读,根据提示谈谈晏子语言之妙。(让学生自由说理)
(3)晏子回击的结果如何?(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4)楚王开城门是无奈的,否则就要承认楚国是狗国,自己是狗王了。扮演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
在初步领会人物的特点后,顺势而结,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六、说板书设计
(过渡语)最后,我说一说这课的板书,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晏子使楚
侮辱
楚王晏子
反侮辱
(设计意图)我这样的板书设计就是文章教学重难点的缩影,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简洁的板书为我们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 篇5
最近,有幸在现场听了特级教师窦桂梅上的《晏子使楚》一课,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学生了解了晏子使楚的经过后,窦老师说:同学们,对于晏子使楚,有一位外交官和一位历史学家分别发表了他们的观点。然后窦老师出示了以下两段话:
外交官说:“晏子的语言,虽给人的感觉有理有据,但是感觉是在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谈不上真正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历史学家说:“一个人的智慧,不能代表国家的智慧;一次外交胜利并不能获得国家永远的尊重;‘晏子使楚’与国家真正的尊严无关。”
然后窦老师问学生,对于这两种观点,你的态度是赞成、不赞成还是说不清?
好一个“说不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让学生表明自己的阅读态度。不管学生怎么表达,我们都会肯定学生的想法。但是这其中,我们强调学生态度的“大是大非”,忽略了在我们每个人(当然也包括小学生)的内心深处,常常存在着一种“说不清”的态度。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回避这种现实。可是,当我们面对诸如上述案例中的一些选择时,有多少教师能让学生明确地表态“我说不清!”,又有多少学生敢站起来大声说“我说不清”?
前一段时间看了李咏先生主持的“梦想中国”节目,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在公布观众投票结果之前,李咏先生总要采访几位参赛选手:“你觉得谁可以胜出?”绝大多数选手都说:“大家都非常出色!大家都能胜出!”而李咏先生却一再强调:“只能说一个!”这让选手们都非常为难。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当我们关注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时,我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些所谓的独特体验有多少是学生的真实想法,这其中有没有学生“说不清”的两难选择?
课本中、生活中的“说不清”真是太多太多了……我们成人有之,孩子眼里的世界也一定有让他们也看不懂、想不明的事理。当他们能够站起来大声说“我说不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佩服这些孩子们可贵的真实与坦诚!
所以我想,在我们赞叹窦桂梅老师在大型公开课上勇敢地让学生“说不清”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允许孩子们“说不清”!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 篇6
【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吗?”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⑵ 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生字新词:
(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 fū”,是官职的称呼。)
⑵ 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⑶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2、(屏幕出示这几句话)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楚王对晏子侮辱到了极点。挖狗洞让晏子钻,讽刺他身材矮小。说齐国没有人,就是说晏子无能。故意在晏子面前审问盗贼,嘲笑齐国人没出息。而且从“瞅”、“冷笑”、“笑嘻嘻”等词也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及齐国的侮辱。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以达到长楚国威风的目的。
3、有感情地朗读。
4、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5、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三句话中都有“只好”一词,说明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风。)
6、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四、引向深入
那晏子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研究晏子语言,体会智慧
引: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侮辱。那么晏子是怎样实现反侮辱的呢?让我们跟随着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
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想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
3、汇报交流:
第一个故事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⑴ 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这里应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因为这几句话包含的意思不难理解。
⑵ 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⑶ 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第二个故事
句一: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⑴ 引导学生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齐国人多”。
⑵ “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⑶ 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
(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⑷ 感情朗读。
句二: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⑴ 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
⑵ 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有何秘诀?
(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⑶ 有感情朗读。
第三个故事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⑴ 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⑵ 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
晏子运用夸张等修辞及类比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二、研究晏子神情,体会智慧
1、从晏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吗?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
2、学生自学后交流:
⑴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 只是看了看,就想出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
⑵ 晏子严肃地回答……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
① 晏子在楚王面前说这一段话时为什么要严肃呢?
② 后来为什么要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呢?
⑶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① 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
② 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三、角色朗读,课堂表演
1、分角色朗读三个故事。
2、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分组讨论,组织表演,教师提醒注意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的表演。
3、评价。
四、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 篇7
一、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二、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
三、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讨、点拨式教学
八、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自编课本剧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
2.交流,引导:
(1)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出示,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尊重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1)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像这句也一样,你读了以后想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之前是怎样的?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
(2)交流后板书:侮辱
(3)指名男女同学分读这两句话,“学贵有疑”读了以后,我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变侮辱为尊重?谁能简单来说一说: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1.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自由说------指名说
师过渡:同学们可真认真,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用“――”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学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
这句话有点复杂,再读一遍,相信第二遍会更好!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板书:钻狗洞――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指导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瞅、冷笑
读重音,真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跟着他的样子,一齐读这句话,这句话楚王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板书:没人才――
第三次机会让给平时班上不太回答的同学来说。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板书:没出息――
是啊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
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板书:反击
四、学习晏子反击
1.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学生交流)。找是找到了,但我感觉读得太平淡了,谁能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场面,给他加一个修饰词语,来读一读。出示:晏子看了看,__________地说:“这是个狗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心平气和 怒气冲冲)
好的,同学们都答得很出色,反复地读了以后,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完成练习: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是狗国
2.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读,板书: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3.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
4.小结,学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二次反击,变换一下学习方法,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讨论以下习题;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等人访问下等国。
2.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水质土壤的不同,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社会风气不同,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导致本质的改变,所以楚国就是强盗国,齐人在楚国才会变强盗。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先说后写)
1.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辨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3.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他才会理直气壮。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板书设计:
11 晏子使楚
起 因: 齐王想仗势欺人显威风
楚王――晏子(机智勇敢 能言善辩 热爱祖国)
(侮辱)――――(反击)――――结果
经 过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赔不是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陪着看
结 果: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 篇8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2)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 篇9
教学目标:
1、弄清文意,积累实词
2、学习晏子临辱不惧,智胜强敌的精神与智慧
教学重难点:
课文内容的扎实把握。
教学难点:
全面了解晕子的外交智慧,以激励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外语学校是培养外交家的摇篮,作为外校人,当然应该关注古、今、中、外的外交家的风采,你最喜欢的外交家是谁,能说一件他的外交成功的案例吗?(或说说你印象最深的外交事例)
(生答)
(师与生分享时事:最近以106岁高龄去世的宋美龄曾是风靡美国的中国外交家,1943年就是她以娴熟的英文,高雅的气度,善辩机敏的口才、不卑不亢的表现征服了美国,征服了罗斯福,使得罗斯福能派“飞虎队”援助中国人民抗日,对日起到了一定的打击作用。)
让我们将眼光再投射到遥远的诸侯纷争、战火频仍的春秋时期。去领略一下齐国政治家,外交家晏婴的外交风采(板书课题)。
(导语设计是针对外语学校的学生实际,能激起学生确立美好的梦想,与时事勾连能激起学生对世界的关注,极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
请大家看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自读、自查、自通文意,请你将认为应积累的词圈点起来。不清楚的地方请打上?号。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是下一环节合作学习的基础。)
三、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讨论①各自的疑难,仍不能解决的派代表上台板书出来。②每人口译一遍课文,互相订正。
2、各小组板书出的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解决。
生答或师答。
提示:该积累的实词如习、辱、坐、诣、徙,师要有意识地提请学生理解记忆。
(这一环节设计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限度地由学生自主讨论及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四、请一生读课文。
其他学生就他的断句、读音、语气、语调等进行评议、订正。并趁此时机齐读全文。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此时的读就是一个质量较高的诵读,这既是对以上学习的检验,同时也可进一步夯实课文的理解把握。)
五、阅读。
请一个同学把这个故事讲出来(给故事取名叫“晏子智斗楚王”),只有一个要求:尽量忠实于原文。学生评价,修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以上学习总检验,之所以设计成讲故事而不是直接说是翻译,是为了弱化学生的畏难心理,让他们在有兴趣的积极心态下翻译全文。)
六、再读全文,处理课后练习一、二再落实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充分利用好设计科学的课后练习,系统深入地理解课文。)
七、拓展比较
1、其实晏子出使楚国还有两个故事发生了,将这三件事连起来看,我们可以更完整地领略他作为外交家的风采,《语文读本》第七册261面,师范读,生齐读。
请对照注释、看懂原文、再看译文。
2、从这两篇看,面对楚国君臣的一再刁难,晏子是如何一一应对的呢?
(这一设计既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在比较中有助于全面理解晏子的外交智慧,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鄂教版编写得较好的《读本》资源。)
八、思考。
作为现代人,作为有志于做一名报效国家的外交官,我们确实无比敬佩几千年前的这位外交家,请你对这位古人说一句话
晏子,我要学习你
提示:高尚的爱国情操、高操的外交技艺、冷静机智的外交风采等等。
(学生在科学的方法及井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与能力,最终还是要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每一堂语文课都需关注的,最后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想针对外语学校学生的实际通过与古人对话落实新课标的这一思想。)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 篇10
《晏子使楚》实录与点评―― 第一课时
主题:尊重
步骤:对晏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
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
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尊重的思考。
第一课时
一、抓课题,隐含主题
生:背古诗……最后背《墨梅》。
师:“不要花开好颜色,只要清气满乾坤。”看你们,坐得大大方方,规规矩矩,说得更是字正腔圆。我呢,也是这样精精神神、大大方方地站在同学们面前。这样吧,彼此之间鼓励一下自己,送给自己牌匾上的一句话。(出示:规圆矩方。学生齐读。)
[看似简单地交流,其间,教师那充满深情的语言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了他们探究的欲望,正所谓“入境始与亲”。]
师:注意观察“矩”字,和你平时写的有什么不同?
生:“矩”的笔画都是横平竖直的。右边的“巨”里多了一点。
师:想像一下,为什么要在“矩”里多加一点?
生:是不是要强调自己规矩多一点?
生:是要告诉自己一定严格要求吧。
师:这个“点”正如同学们说的一样要规矩多一“点”儿。对外呢,要更要讲规矩,懂礼节。比如对这个人(晏子)――本来他叫晏婴,为什么称“晏子”?
生:古代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我是女性,假如窦老师是古代值得尊重的人,那就叫我“窦子”?(笑)
生:啊,我明白了,是指对古代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牌匾的解读既营造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又巧妙地组织了教学,引出了本课教学的课题。]
师:晏子的故事很多。
生:我知道《二桃杀三士》,《越石父》。
师:还有《金壶箴言》等。同学们可以读读《晏子春秋》,你会知道得更多。今天,我们就走进晏子的一个故事――“晏子使楚”。(题目出示,学生读出)
[介绍晏子的同时也介绍相关的作品,很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大气。这跟窦老师的主题教学是一脉相承的。]
师:“使”是――(生答“出使”);“楚”指――(生答:楚国)。让我们读读课文。
生: “春秋末期……显显楚国的威风。” (读一二自然段,内容略)
师:自评一下自己读得如何?
生:还不错。(学生表情得意)
师:的确不错,比如“大夫”,现在我们读dàifu,过去我们读dàfu。你读得很准。
生:“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谁来评价一下读得如何?
生:“我在这儿等一会儿”。这句有两个“儿”,儿化音,你读得也不错(该生对着刚才朗读的同学说)。
生:“晏子见了楚王……楚王只好陪着笑。”
生:刚才读的时候“临淄”的发音要准一些;“晏子拱了拱手”,不是“拱拱手”。
师:大家很注意听。读人家的书一定要读正确,不能丢字落字。我理解刚才这位同学,她在创造性朗读呢。请你再规范读一次,以后表演或复述的时候你就可以尽情创造啦。(该生又读,读正确了)。
生:“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学生评议,读得很流利。)
师:注意,这里出现了两个成语,是哪两个?
生:“面不改色”和“得意洋洋”。(要求学生把这两个成语画下来。)
师:通过全篇朗读,我们发现,第一次,楚王让晏子钻狗洞。第二次呢?
生:楚王瞅了晏子一眼,冷笑齐国没人了;第三次,楚王讽刺齐国人在楚国偷盗。
师:晏子作为使节出使楚国,按理,双方一定要做到讲规矩,各方都要规矩多一点。然而却没有得到尊重。
师:但,不管怎么样,最后的结果呢?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让学生再齐读课文的最后这句话,并板书。)
师:尊重的意思就是――(生依次说出“敬重”、“佩服”之意。)
师:那“不尊重”呢?
生:尊重。(同学们啊了一声,该生一下子明白了)是瞧不起的意思。
生:侮辱,蔑视。
师:“不敢不尊重”呢?
生:尊重晏子了。
师:那就直接写了呗,为什么还要用上“不敢不”。
生:不能不尊重。(教师让学生把“不能不”送进句子中变成“楚王不能不尊重晏子了。”)
生: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
生:楚王必须尊重晏子了。
[在教师的牵引和巧妙地点拨下,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不但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而且牢牢地把握了文本的重点,紧扣“不尊重”和“不敢不”通过换词训练,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语文味极浓。]
师:那楚王佩服晏子的什么呢?
生:读了这篇课文,我认为楚王是不得不尊重晏子的才华。
师:晏子靠什么来表现他的才华?
生:表现在晏子说的那些话,也就是说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能言善辩的口才。
二、依文字,铺垫主题
师:那好,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给大家读读,看看晏子的话给你什么印象。(学生自由读。而后发言)
生:我说说第二个故事中晏子的这句话:“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没有人了呢?”甩一把汗,真的就下一阵雨?袖子举起来,真的就一片云?用夸张手法啊。楚王不是说我们国家没人吗,这样一来,楚王没话说了。
师:晏子的语文修辞手法用得真好(笑)。这是古文中晏子的话“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后人从中概括了三个成语,结合课文,看看是哪三个。
生:有“张袂成阴”,意思是“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有“挥汗成雨”,意思是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师:快把这两条成语写在课文相应的意思下面。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还有呢,谁再说。
生:“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句话的就是“摩肩接踵”。还可以说成“比肩继踵”(另一个学生脱口而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读别的书读到的,我平时看书看得多。
师:唉哟,你真用心。谢谢你给同学们提的醒儿,要多看书,注意积累。同学们赶快把这同一意思的两个成语写下来。也要工工整整地写,一边写就一边记在心里啊。
[既有词语的积累,又有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举多得。]
生:第二个故事中晏子还说了这句话:“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晏子的理由真充分,你想啊,先说我们国家的规矩,然后再说我最不中用,最后呢,就得出结论――“楚国是最下等的国家”所以只好我就来了。
师:晏子的话里有“所以”,既然有“所以”,那就必然有――
生:“因为”。
师:用上“因为”说说这句话。
生:因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这个“因为”还可以放在哪里说?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生:晏子说话真有艺术,避免了“因为”重复使用,语言不罗嗦,理由还充分。
生:我说第一个故事中晏子说的话:“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晏子绵里藏针,他的言外之意是既然给我开了一个小门,像狗洞一样,那我就将计就计,把它说成狗洞,推理出楚国是狗国。这样听着好像很有根据。
师:那就请你给同学推理一下:(课件打出)“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狗国)。”(学生填出,大笑)
生:我说第三个故事中晏子的话:“大王难道不知道吗?橘树种在淮南,结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盗贼吧!”晏子用生活中的现象说明环境水土不同,植物生长就不同的道理,人呢,也是这个道理。我觉得晏子的知识真丰富,拿这个比喻反驳楚王,挺好。
生:晏子的意思是楚国的风气不好才使人变成盗贼。他没明着说,而是做了个比较,不能说是比喻。
师:这叫类比推理。后人把晏子的话当作典故。老师给同学配的补充教材中就有这句话。
生:我知道了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教师让学生把这句背下来,提示今后可以适当用上。)
师:请总评晏子的语言。
生:晏子口才非常厉害,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生:晏子运用夸张、类比,打比方、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
生:晏子验证了一句话: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师:你可真会运用语言,读到补充教材上的这句话,在这里评价晏子,就不仅仅是积累这句话了,而是运用语言,表达你的观点。(学生回过头来读“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时语气很坚定。)
三、品文学,深化主题
师:不过,请同学们再看看晏子的有些话,难道都是事实?他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
生:也是。他从墙角挖的洞,就说是狗洞,然后推理出,既然是狗洞就是狗国,的确有一些狡辩的意思。
生:另外,晏子说自己国家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也不一定有这个规矩。
师:谢谢同学们的思考。今天的一位外交官却这样认为(课件打出):
晏子的语言,虽给人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是在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 某外交官。
师: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己默读,静静思考一下,发表如下观点:(板书以下)
(赞成/ 不赞成/ 说不准)
生:我说不清。这位外交官考虑外交的含义,晏子如果得罪了楚王,楚国和齐国之间就会有矛盾,所以,晏子必须“绕口令”。不过外交官的话也有道理,晏子有点逞口舌之能。
生:我怀疑这位外交官有些忌妒晏子的才能。(众笑)
师:有意思,我相信,你理解的妒忌是说晏子在你的心中――
生:神圣不可侵犯的。
师:人家有不同的意见,你就说是忌妒,是吗?(教师表情带有不同意该生意见)
生:……是。(学生挠头,不好意思了)
师:我尊重你的意见,但,我更相信你的观点不一定代表最后的观点。
[正是课堂的民主平等,才会得以支撑学生袒露真实的心路历程。老师巧妙的引导正是教师育人的高妙之处。]
生:我觉得每个人说话是通过大脑来思考的。在那种情况下,他有智慧,才能说出一番话,我认为晏子的口才也是智慧。晏子能随机应变,把楚王说得哑口无言,最后不得不佩服晏子。
生:我赞成。晏子有做语言游戏的感觉,你想啊,真正的外交对话能那样吗?就是楚王逼的,要是我的话,我就保持一份沉默。
生:我不赞成。晏子不是在耍嘴皮子,他既为自己的祖国赢得尊严又不伤害对楚王的尊重,他的做法令我佩服。要是我的话,我说不出来。那位外交官司怎么能这样说呢?
生:我说不清楚。晏子说的的确是有依据的显示出了自己的智慧,但外交官说“晏子是在做语言游戏,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也许外交官说的也是对的,所以我说不清楚。
师: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我们尊重你们的意见。有的同学不赞成,有的赞成,有的说不清。我们的确要思考:越说不清就越需要我们去说说看。如果说晏子的话感觉是语言游戏,那么,晏子的智慧肯定不仅仅停留在语言的技巧上,那么,晏子的真正智慧在哪?
师:好,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晏子说的这些话。我们先看这句话:“这是个狗洞……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晏子是怎么说那番话的?(学生说,教师加上“晏子看了看,说”。)
师:注意这个“看了看”,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生:这能表现晏子思维敏捷,随机应变能力强,压根儿就不用太长的时间想招儿。
生:不用想了想,只是看一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生:其实,“看了看”说明晏子是亲眼所见事实之后才说的话,如果用“想了想”,就不知是不是“看了看”才说的。其实,这个“看了看”也包括“想了想”。
师:原来这“看了看”藏着这么多意思啊。同学们再拿出《胯下受辱》。当无赖叉开双腿,让韩信从他裤裆下钻过去的时候,也是――
生:韩信也是“看了看”。
师:那么,晏子的“看了看”和韩信的“看了看”究竟有什么不同?
生:晏子“看了看”是想办法,韩信“看了看”也是考虑钻过去还是不钻过去?这受辱是对晏子和韩信都是一种考验。不过,韩信看到的是无赖欺负他一个人,而晏子不仅看到楚王侮辱自己,还看到了楚王侮辱他的齐国。
师:你有多高?
生:1米40。
师:看课文,课文写晏子身高五尺。古代一尺相当于八寸。估算一下晏子多高?
生:一米四几左右。
师:“左右”用得好。(和该生的个头比较一下),也就这么高。
生:晏子是矮了一点(笑)。
生:矮是爹妈给的,模样不好是天生的。你说我没学问,我可以学,但这样侮辱我,还借着我的个头侮辱我的国家,要是我会很愤怒。
师:可课文却是“晏子看了看”,没写出晏子的愤怒。
生:韩信虽然看了看,但他没像晏子那样去反驳。因为韩信是一个忍辱负重、大智若愚,有非凡气度的人,他可能是把这件事当作自己的一个锻炼。所以韩信能成为一个将领。(教师顺势和学生读《胯下受辱》最后一段话。)
生:无赖在韩信心里,根本不算回事。因为韩信有自己的志向,无赖只是针对韩信个人,所以凭韩信的性格,韩信忍受了侮辱。晏子呢,如果楚王侮辱是针对晏子个人的话,说不定晏子也会像韩信一样做,可是,晏子清楚自己的身份是使节,所以,晏子不能像韩信那样忍气吞声,他选择了马上反驳。
师:好啊,从晏子的“看了看”,你看到了晏子的什么呢?
生:晏子真了不起,太有智慧了!
生:我觉得晏子的智慧是很冷静,而且也勇敢。你看,他受到楚王侮辱后,镇定自若,看了看,就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师:是啊,沉着是睿智的保证,勇敢是赢得尊重的前提。看似简单的“看了看”,让我们看到了小个子晏子的大智慧。也就是从这“看了看”,才使晏子的话有了底气,这是超越了晏子脾气和性格的勇气!回过头来读这句话。(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下面的两个故事中,晏子的语言背后,体现的智慧究竟在哪?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联系上下文读读晏子的话,看看这语言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力量。
《晏子使楚》实录与点评――第二课时
师:请同学们交流。大家注意倾听,看看他的见解与你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可以补充,可以升华。
生:我说第二个故事。你看,楚王嘲笑齐国没人,就是说齐国没有人才,怎么派你这么个拿不出手的人来了呢。晏子是“拱了拱”手说,既是礼貌,又是不卑不亢。也许在“拱了拱”手的时候,低头想对策,但不让楚王发现。(板书“有礼”)
生:请同学们注意,晏子用夸张的方法说自己国家人多的时候,确是“严肃地说”的,你看,本来夸张的事实就不是真正的,可晏子严肃地夸张,就不得不相信齐国的人多。
生:还有,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回答楚王的。这是故意的,让你楚王先得意,一会就让你哑口无言。同时,还是给楚王足够的面子。
生:再有,不但如此,晏子还说“敝国有个规矩”,不但把自己国家放在低处,还要说,不但我讲规矩,我们国家也懂规矩,不像你,作为一个国王竟然这样不懂规矩。
师:那意思就是晏子和齐国做到了“规圆矩方”了。哈哈。再读读晏子说这句话的前后表现,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故意笑了笑”。我认为晏子故意笑了笑,是晏子笑楚王太狂妄了。但只是笑,不是发脾气。这就不是正面在讽刺楚王,他是在拐弯抹角地讥笑楚王。
生:“故意”是说我们有目的地去做给别人看的事,所以,刚才晏子是“看了看”,现在是“笑了笑”,说明他缓解紧张的气氛,笑得非常轻松。
生:晏子的笑也是自嘲呢。晏子承认自己个子矮,不中用,因为不中用的人派到下等国家,所以说楚国是一个下等的国家。
师:而我们的国家人才多啦!用刚才学的成语,那叫――
生:张袂成荫,挥汗成雨,比肩继踵。
师:我们看了多少广告,你看那些形象代言人,什么漂柔洗发广告的靓女啊,什么雅戈尔西服广告的酷男啊,总之一句话,要做广告代言人,那得――
生:帅。而且要是国家外交官更是风度翩翩。可晏子个子就这么高,要形象,没形象,要个头,没个头。
师:楚王啊楚王,你笑吧,你冷笑,嘲笑吧,你不是说我不中用吗?这是敝国的规矩,就让我这不中用的人――
生:访问你这样的国家。(大笑)
师:我就笑着和你说,一点都不生气。(笑)大胆想象,当时晏子的表情会是什么样?
生:晏子一脸得意。
师:但没有忘形。那就请你得意地说。(该生读“敝国有个规矩……”)
师:表情没跟上去。注意,要通过声音让我们感受到晏子的得意,当然要有表情更好,这有促动思考的作用。(该生真的得意洋洋地读起来。掌声)
生:幽默地笑。
师:我们可要听听你的幽默啊!(生幽默地读起“敝国有个规矩……”来,还加了笑声。掌声热烈)
师:你的幽默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们感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真是一笑解千“丑”,一笑解千愁。
生:晏子是笑里藏刀(笑)。
师:这个词我们要好好斟酌。你先想想,究竟笑里藏着什么。
生:我觉得晏子有点故意傻笑,他是装出来的。(该生表演朗读。)
生:我觉得可能是冷笑,因为楚王你冷笑我,我的笑是反攻、回敬。
师:那就是说,这“冷笑”中是一脸严肃,请读。(该生的朗读很有特色。)
师:就是这笑了笑,笑得那么轻松,那么潇洒,那么自信。谈笑间――
生:樯橹灰飞烟灭。
师:用今天的时髦词,那叫笑傲――
生:江湖!(笑声)
师:就是这笑了笑,我们感到,小个子的晏子也是潇洒倜傥,风度――
生:翩翩,气质非凡。(掌声)
生:晏子哟,才1米4左右,我很丑――但我很温柔,我魅力无穷。(众大笑)
师:刚才你说晏子笑里藏的是刀(对着刚才说“笑里藏刀”的学生说),晏子笑里藏着的究竟是什么?
生:是剑!(大笑)
生:(老师做了一个思考的表情)是晏子的智慧。
师:所以,晏子的话才透着他的骨气!
生:我想谈第三个故事。楚王故意叫武士押着齐国的囚犯从晏子面前走过,想让 晏子难为情。哪知晏子面不改色,非常冷静,而且用举例的方法反驳楚王,楚王又失败了。
师:好,晏子是“面不改色”说这些话的。你发现的好。晏子不改的是什么?
生:不改的依然是那份沉着和从容。(让学生用沉着的语气说晏子的那句典故“橘生淮南……”。)
生:晏子一次次面对楚王的侮辱毫不胆怯,一次次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
生:不改的是他对国家那种热爱的情怀。当楚王这样侮辱齐国的时候,他面不改色地和楚王对话,可以说做到了有礼有节。
师:那就是说晏子由勇气,到骨气,上升到民族气节。
生:因此,我认为不改的是他作为使节的这一重大责任。
师:谢谢同学们给我的启发,我明白了,晏子还是原原本本的晏子。他什么都没有改变。是晏子的智慧和自重,赢得了自己的尊严,以及国家的尊严。总之,晏子作为个人也好,使节也罢,不改的是他的气节!(板书“有节”)晏子一次次受到侮辱,都面不改色,谁改了?(采取引读的方式)第一次,楚王让晏子钻狗洞,结果只好――
生:吩咐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生:第二次,楚王冷笑说齐国没人了,怎么让晏子来。结果在晏子精彩的反击中,楚王只好陪着笑。
生:楚王说齐国人在楚国偷盗,晏子用类比推理,结果楚王只好赔不是。
师:相同一个“只好”,不同的是楚王越是侮辱晏子,就越一次次没面子,最后只好――
生:赔不是。
师:(课件)“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想象一下,楚王会怎么赔不是?
生:楚王苦笑着说:“我原来想取笑……”。(生苦笑着读)
生:楚王叹了一口气说:“我原来……”。(生读略)
生:楚王后悔地说:“我原来……”。(生读很有味道)
生:楚王惭愧地低下头说:“我原来……”。(生读略)
师:(抓住该生追问)堂堂一国之君,你为什么说人家惭愧地低下头说?
生:楚王能在大庭广众前承认自己错误,说实话,楚王毕竟是一国之君呀。
师:能够在大庭广众面前承认错误,可爱之中也透着可敬,好难得的一国之君啊。(师用了几种不同的语气范读,掌声)
生:说不定楚王会说,我再也不狂妄自大啦 ,你真聪明,我认输啦!(一片掌声)
生:这是因为晏子真正做到了有理有据、有礼有节,才导致这个结果,不然楚王不会这么受教育的。
师:是啊,世上没有一边倒的真理,强者不可以恃强,弱者也不可以示弱。弱者赢得尊重,不是靠施舍,不是靠等待,需要个人的实力争取。
师:我们感到:一个人(板书)要获得尊重,不仅要讲外在的道德智慧,更要有内在的实力。(回扣这句:“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教师把这句话的句号变成叹号。引导读自己的味道。有的强调“尊重”,有的强调楚王的态度……)
[摒弃技术化痕迹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跟人物形象作跨越时空的对话后,有效地张扬了个性,文本的语言成了学生自己内心情感的发抒。]
师:晏子的使命最终胜利完成。虽然一波三折,但我们从中深深感受到作为个人的他,赢得了历史的尊重,所以,参考书这样评价晏子使楚的意义――(课件:“晏子在这次外交活动中表现出的智慧,给齐国赢得了尊重。”)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 “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2.(屏幕出示这几句话)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楚王对晏子侮辱到了极点。挖狗洞让晏子钻,讽刺他身材矮小。说齐国没有人,就是说晏子无能。故意在晏子面前审问盗贼,嘲笑齐国人没出息。而且从“瞅”、“冷笑”、“笑嘻嘻”等词也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及齐国的侮辱。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以达到长楚国威风的目的。)
3.有感情地朗读。
4.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5.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三句话中都有“只好”一词,说明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风。)
6.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四、引向深入:
那晏子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研究晏子语言,体会智慧
引: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侮辱。那么晏子是怎样实现反侮辱的呢?让我们跟随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
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想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
3.汇报交流:
(一)第一个故事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这里应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因为这几句话包含的意思不难理解。]
(2)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设计意图: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领会其巧妙应答之根源。]
(3)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二)第二个故事
句一: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1)引导学生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齐国人多”。
(2)“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3)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
(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4)感情朗读。
句二: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
(2)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有何秘诀?
(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3)有感情朗读。
(三)第三个故事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
晏子运用夸张等修辞及类比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二、研究晏子神情,体会智慧
1.从晏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吗?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
2.学生自学后交流:
(1)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①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只是看了看,就想对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
(2)晏子严肃地回答……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
①晏子在楚王面前说这一段话时为什么要严肃呢?
②后来为什么要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呢?
(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①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
②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三、角色朗读,课堂表演
1.分角色朗读三个故事。
2.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分组讨论,组织表演,教师提醒注意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的表演。
3.评价。
四、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教学反思:
分角色朗读表演能够很好的体现晏子这个人的语言机智和艺术的魅力。因而适当增加朗读的时间安排,对于认知晏子这个人物,会有更好的效果。通过课件播放课文情景故事,让孩子爱上这个故事,能激发孩子学习本文的兴趣。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 篇12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是浙教版义教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和揣摩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先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二) 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了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自己作为一个大国使者和作为强国齐国的尊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简单的逻辑思维的过程。
3、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举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三)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掌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朗读好相关的句子。
(四) 教学难点
晏子反驳楚王中这些句子的逻辑性的思维结论。
二、 说学情
(一)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
(二)文学是用文字塑造形象的。学生已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缺乏文学中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要很好利用这类具有思辩之美的文章,让学生认真解读,把握难点,努力突破,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说教法
(一) 推导法:
在解读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句子时,教师可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件中分别先后给出(大前提、小前提)前面的两个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而得出结论,让学生感悟到晏子作为一个使者的精明和才智。
(二) 诵读法:
为了让学生能很好体会到当时楚王的横蛮霸气、盛气凌人;体会到晏子的沉着睿智,又针锋相对,不受欺侮的人物特点,教师只有认真引导学生细读人物的语言及其前面的提示语,才能很好感悟到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情感脉动。
(三) 剥笋法:
在教学晏子三次反驳侮辱的故事导读过程中,可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的结果到分析理解个别的句子,词语的方法进行。然后再串联起三个故事,进行总体的再现领悟。例如:首先理解掌握每则故事分别讲什么主要意思,最后结果又是怎样的?三个故事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从“只好”的结果来分析,楚王是步步退却,晏子却一次比一次更淋漓尽致的在反驳,最后,楚王“只好”落得个“赔不是”的下场。由于这种强烈的首尾反差,能很好地引领学生去深究细抠,在深入的研读中,找出个中原因,得到人生的启迪。
四、 说学法
(一)联想与想象: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得抽象思维品质的培养;感受当时国与国之间外交斗争的激烈舌战。
(二)朗读与讨论:
对人物的对话,要让学生反复的朗读,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和发现。在教学晏子三次反击侮辱的过程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让学生在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空间。
(三)再现与表演: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在阅读课文后有所领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表演。我们不求学生表演的优劣,但孩子在表演中的自我理、解感受。教师可以创设:拍三集电视连续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再现文学形象。
五、 说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从总体感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原因,选取一个故事内容认真导读,明确因果联系;再通观全文,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全篇文章的理解、掌握,加深对人物个性的把握。
(二)教学用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个。(要求是:移动式的一个三段论。)
例: (1) 狗国,开狗洞。
(2) 访问狗国,我得钻狗洞。
(3) 楚国是狗国。
(三)具体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1) 启发谈话,回顾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再读课文第一大段。
(2) 思考:当时的楚国是怎样一个国家?想象当时的楚王又是怎样一个国王?楚王要侮辱晏子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国势强盛、显显威风
2、整体阅读
(1) 快速阅读第二大段,思考:楚王侮辱晏子共使出几招?
(2) 读后交流
(3) 讨论三次侮辱晏子的结果如何?读“只好”的三个句子。
板书:只好,开城门,陪着笑,赔不是
(4) 再连读这三个结果,思考楚王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小结 楚王是步步退却,直到“赔不是”。
3、赏读第一个故事
(1) 一个依靠国势强盛,霸气十足的楚王为什么会在最后向晏子赔不是呢?细读第一个故事,说说其中的原因?
(2) 理解“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一句的含义。
(3) 课件出示:得出楚国是狗国的结论。
(4) 读好这个句子。
(5) 想象说说:当时接待的人向楚王报告时的情景。
(6) 齐读这个段落。
4、赏读第二个故事
(1) 见面后的楚王又是如何对待晏子的?晏子又如何应对的?细读课文。
(2) 交流汇报:理解:瞅、冷笑、严肃、装着为难、拱了拱等句子。
(3) 重点理解:描写人多的三个句子。试说成语:遮天蔽日、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4) 解读:说说:故意笑了笑和陪着笑的两个“笑”有什么不同?
(5) 课件出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既:
A 访问上等国家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派下等人去。
B 我是最不中用的人。
C 楚国是最不中用的国家。
5、赏读第三个故事
(1) 自学课文:思考楚王又想如何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
(2) 合作交流说说句子含义。
(3) 课件出示:类比推理的三段论。
既: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了淮北结出又小又苦的枳。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楚国就做起强盗。
楚国是个强盗之国。
(4) 结论。理解:“水土不同”一词。
(5) 个别朗读。
6、小结再现
(1) 通读三个反驳的故事,你觉得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机智、善辩
(2) 请你们合作表现,自由分组整备。
7、表现深化
(1) 分三组分别表演,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整备拍摄三集电视连续剧)并给出每集电视片片名。片名应该是开放的。
(2) 让学生说说:人们看完这个电视片你想让大家明白一个什么道理?(结论也应该是多元的)
8、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