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通用6篇)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美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鸦片战争中所得的侵略权益而进行的一场侵略战争。它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一次体现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反动本质。
3.沙俄不但伙同英、法、美三国共同侵略中国,而且乘机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5.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它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教师帮助学生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锻炼其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难点:这次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在此期间各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交错关系,清政府对这次战争所持的态度。
教学用具:投影片、录像片
板书提纲: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2.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二、英法联军进攻天津
1.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天津
2.《天津条约》1858年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大沽之战
2.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火烧圆明园
3.《北京条约》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教师先放一段编辑好的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录像,直观地让学生回忆起旧知识。然后教师指出:在鸦片战争中,英、法、美等国虽然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是它们并不满足,决定利用中国爆发人民起义、清政府忙于镇压之机,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新的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讲授新课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继续发展,扩大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被打开了。英国资产阶级为开辟了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兴奋得发狂,以为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英国资本家们曾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然而他们所想往的美景没有出现。虽然外国棉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大量涌进中国,但由于受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外国商品一直销路不畅。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4年,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企图借机达到使中国全境开放;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并且以帮助镇压太平天国作为交换条件。而清政府担心外国势力继续深入,危及其统治利益,拒绝了“修约”要求。英法就阴谋发动战争来迫使清政府屈服。
2.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1856年,英、法两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由,寻衅挑起战争。
(请学生阅读课文小字有关“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的内容。)
教师指出:所谓“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是英法侵略者为发动侵略战争,蓄意制造的借口。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6年10月下旬,英国派兵舰突然闯进珠江口,炮轰广州,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法国也出兵参加侵略战争,俄国和美国则以“调停”为名,充当英、法的帮凶。
面临英法联军的进攻,两广总督叶名琛不作战守准备,在衙门里梦想请神仙下界的主意。临战又不肯抵抗,甚至下令“敌船入内”也“不可发炮还击”,以至广州很快失陷。叶名琛也作了俘虏,被解往印度。时人讥讽他为“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如此疆臣,如此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
广州陷落后,广州附近人民自发组织起来打击敌人,使侵略者惊恐万状。(布置学生阅读小字部分。)
二、英法联军进攻天津
1.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天津
为了更快达到侵略目的,英法决定迅速北上,迫近清政府的统治中心,逼清政府就范,于是,英法联军除留一部分守广州外,其余军队于1858年乘舰北上,至天津白河口。美俄公使随联军同往,借“调停”之名,伪装“中立”。5月20日,英法侵略军突然向大沽炮台攻击。大沽炮台陈旧落后,防务松弛,守将逃跑很快被联军攻占。接着侵略军又攻陷天津,扬言进攻北京,本来就没有抗敌决心的清政府慌作一团,咸丰帝慌忙派人与英法议和。6月初,谈判开始,英法代表骄横要挟。俄、美扮演“调停人”角色从中渔利。在俄美英法的威逼利诱下,清政府终于先后与四国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
2.《天津条约》
请学生诵读《天津条约》内容。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看看它们与《天津条约》有哪些相似与不同?(思考,暂不作答)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退出天津。清政府暂时得到“安宁”。英法资产阶级虽已通过《天津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但欲壑难填,他们远不满足从中国攫取的利益,叫嚷:“条约中有关商务的条款不能令人满意”,蓄意利用换约时机,向中国勒索更多特权。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大沽之战
(找学生朗读课文有关大沽之战的小字。)
大沽之战英法惨败的消息传到英法国内,英法资产阶级恼羞成怒,叫嚣:“大不列颠应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应该教训中国人重视英国人,英国人高出于中国人之上,应成为中国人的主人”。1860年春,英、法组织新的侵华远征军,出动舰船200余艘,军队25000多名,于7月底闯到大沽口外准备发动进攻。面对英法两国扩大战争之势,清政府的腐败再次暴露出来,幻想与英法议和,不但未加强大沽防务,反而减弱防守,以示和谈诚意。此时,俄国公使表面保持“中立”,暗中却向英法提供了“北塘毫无戒备,尽可进攻”的情报。8月1日,联军在北塘登陆,攻占大沽、天津。9月初,联军向通州推进。清政府派人到通州求和,谈判破裂。9月21日敌军进攻通州八里桥。清军“奋不顾身,齐声大呼杀贼,进如山倒”。而主帅僧格林沁等撤队逃跑,使全军动摇,八里桥失守。22日,咸丰仓皇出奔热河,留下他的异母弟恭亲王奕 向侵略者求和。10月5日侵略军到达北京城下,6日进犯圆明园,13日控制了北京。
3.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占地面积约5200亩,周长近10公里,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150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风景秀丽集中外园林艺术之大成。如:长春园最北边有一组西式宫殿建筑西洋楼,是乾隆时期根据西方传教土郎世宁的设计,由中国匠师精心建造的。西洋楼景区的“大水法”和“远瀛观”系由白石砌成,虽为欧式建筑,但揉合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中西合壁,堪称一绝。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的皇家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园。西方誉之为“万园之园”是当之无愧的。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这群贪婪凶残的强盗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一个英国军官,第一次抢到一个缕金花盆,盆中栽着一株高1英尺的黄金树,树上挂着以红玉为核心的蓝宝石果子。他将抢到的宝物,装了七大筐,归为己有。第二次,他又抢到一座7英尺高的金塔和大批宝物。在疯狂抢劫之后,18日,英国公使额尔金童命令几千名侵略军在园内四处放火。大火接连三天不熄,黑色的云团笼罩在整个北京上空,烟灰一直飘到10多公里外的北京城内,圆明园竟成一片废墟。
(放圆明园沧桑史有关录像)
英法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不仅引起广大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而且也受到世界进步人士的谴责。
(请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雨果的评论。)
在火烧圆明园的同时,英法联军控制了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又一批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4.《北京条约》的签订
1860年10月24日和25日,奕诉在武力威胁下与英法代表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要学生阅读归纳课本《北京条约》的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思考:英法又获得了哪些侵略权益?)
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结束。
(提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再次失败?)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
①清政府一心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对外没有坚决抵抗的决心,从又恨又怕到求和要协投降。如1858年《天津条约》的签订,1859年大沽之战之后表现直至签订《北京条约》。
②清朝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如叶名琛与广州之战;僧格林泌指挥的八里桥保卫战;咸丰帝1860年逃往热河等。
③清政府寄希望于美、俄调停,而美俄两国实际上是英法进攻的帮凶,通过英法的侵略从中渔利。
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再次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同时也暴露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沙俄对中国领土的扩张的野心由来已久。
(引导学生回忆,清朝前期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终以《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两国东段边界。)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它一方面积极参与协助英法侵略中国,另一方面,乘人之危,加紧侵占中国领土。1858年,沙俄用武力威胁清廷黑龙江将军奕 签订了中俄《瑗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公里。1860年又利用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之机,自称调停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功”,并以帮助镇压太平军为诱饵,向奕 提交了一份新的中俄条约草案和俄国单方面绘制的东部边界地图,逼迫奕 一字不能更易”,否则“兵端不难屡兴”。11月奕 被迫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通过这个条约沙俄割占中国4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此后又于1864年,188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和《中俄改订条约》前后共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在中国近代史上,沙俄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讲述以上过程时可制成复合彩色投影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也可要求学生在课本地图上涂上颜色增强直观性,最后要学生看课本的归纳图表。)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前面讲《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时,已让同学思考回忆《南京条约》及附件有关知识,因此这里连续设问:中英鸦片战争对中国的主要危害是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又遭受哪些更大的损害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引出两次鸦片战争结果的比较。)
①丧失领土、主权的增多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割占香港岛,使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而且关税、司法、领海等主权也遭到践踏。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进而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而沙俄则通过《瑗珲条约》、《北京条约》割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使中国领土完整进一步丧失。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规定,更为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清政府准备了便利条件。
②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及扩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5个通商口岸,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打开了国门,但其侵略势力基本在东南沿海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规定,中国又增开了天津在内的11处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从大陆漫延至岛屿,从沿海深入到沿江内地。另外有关外国人、外国船的特殊规定,使他们的侵略活动更加有恃无恐。
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则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课堂小结)放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剪辑录像,回顾本课内容。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近代史上外国资本主义发动的第二次侵略中国的战争。本课应重点把握几个特点:第一、这次战争是外国资本主义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这次战争武装侵略中国的国家除英国外,法国也加人进侵略者的行列,俄国、美国以调停人自居,实际上充当了英、法的帮凶,是几个资本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历史。第三、英、法、俄、美等国家,在武装侵略的基础上,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第四、中华民族有着光荣的反抗侵略的传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广大人民群众,爱国官兵奋起反抗,英勇斗争,与清政府的妥协投降形成鲜明对照。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此外,本课的备课,一定要注意历史的连续性,与本课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历史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和“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局的变动”,备课时应注意这些内容的结合。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英、法、美企图扩大侵略权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开始;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天津、北京;《天津条约》的签订;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外国资本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掠夺,使学生认识到这种野蛮的侵略和掠夺,是中国近代开始落伍的根本原因。②通过讲述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人民敢于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和坚强决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能力培养:①通过对第二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②通过对不平等条约内容的分析,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难点:英法为什么要再次发动战争?
教学方法 讲述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辅之以录像手段。
教学过程
(导人)北京的西郊,曾有一处规模浩大,金壁辉煌的清代皇家园林,它就是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130多年前,一伙强盗闯入圆明园,他们大肆洗劫之后,为了掩盖其罪行,一把火烧毁了这座名园。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沉思在断壁残垣的遗迹旁,心中总是忘不了那一把罪恶之火。这节课我们就来讲点燃这把罪恶之火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板书)
1.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板书)
(课堂讨论一:英、法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可给学生介绍几条材料)
材料1:1854年夏,英、法、美三国提出修改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主要要求有三点:中国全境开放通商,至少长江可自由航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1856年,美国公使再次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修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材料2:清政府拒绝“修约”后,英国公使宣称“除非有一个武力示威的支持和强迫,是得不到条约的修改或通商以及贸易情况的改善。”
材料3:1856年10月,广东水师登上一艘曾在香港注册,但已过期的中国船“亚罗号”,逮捕了船上两名海盗和有走私嫌疑的船员。英国公使包令也承认,这艘船“法律上不能予以保护。”可英国政府却指示他“决不让步,决不放过一件小事。”
材料4: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致函两广总督叶名琛,捏造事实,提出释放被捕人犯,向英方赔礼道歉的要求。叶名琛据实驳斥,但不久即妥协退让,同意英方要求。可英方拒绝接受人犯,英舰悍然开进内河,点燃战火。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和引导,使学生实现这样的恩维轨迹:英国等提出“修约”,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第二、以“武力示威”来强迫修改条约,“改善”通商和贸易情况,是西方列强贯用的伎俩,其实质就是侵略。第三,既然实质是侵略,亚罗号事件就只不过是发动战争的借口。由此得出结论:外国侵略者妄图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权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板书)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英法联合出兵,攻陷广州。广州附近几万人奋起自卫。
二、英法联军进攻天津(板书)
1.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和天津(板书)
英法联军为了更快迫使清政府就范,决定沿海北上,进攻大沽。大沽炮台是海河的人海口,天津的门户,大沽一失,天津就危急,并威胁北京。但这时,咸丰皇帝仍然把主要力量对付风起云涌的人民革命,而对英法侵略军则采取“柔远之方”,因此寄希望于俄美的“调停”,没有认真备战。5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守军将士英勇还击,但由于统兵将领的逃跑,大沽炮台终于失陷。紧接着,联军攻占了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清政府慌忙派大臣赴天津谈判求和。
2.《天津条约》的签订(板书)
1858年,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可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英法两国还得到巨额赔款。条约签订后,联军退出了天津。
三、进攻北京和火烧圆明园(板书)
1.大沽之战(板书)
《天津条约》签订后,远在欧洲的马克思就预料到英法不会满足既得利益,断言:“这个条约不仅不能巩固和平,反而使战争必然重起。”事实正是如此,联军退回海上后,清政府重修大沽炮台,并派重兵把守。1859年,英法蓄意利用换约之机,重新挑起战端,向中国进行更多的勒索。这年6月,联军不顾清政府规定的进京路线,派军舰炸毁海河口拦河铁链,再次袭击大沽炮台。守卫炮台的爱国官兵,沉着应战,奋起反击,直隶提督史荣椿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后来中炮牺牲。炮台附近的人民冒着枪林弹雨为战士们送饼送面,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经过一昼夜激战,敌舰沉四艘,伤六艘,侵略军伤亡近500人,狼狈而逃。
大沽战败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资产阶级政坛上一片喧嚣,叫嚷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1860年,英军1万8千人,法军7千人,乘二百余艘舰船,于这年8月再次猛攻大沽,中国守军奋力苦战,但大沽炮台最终失守。
2.火烧圆明园(板书)
大沽炮台失守后,联军攻占天津,并于这年10月,攻入北京。咸丰皇帝留下他的弟弟恭亲王奕诉与侵略者议和,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英法联军野蛮地洗劫了天津和北京,并闯入北京西郊的圆明园,他们大肆抢劫,每个军官和士兵的口袋和背包都塞满了金银财宝。为了掩盖罪行,侵略军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了这一震惊世界的暴行,宣称这两个叫法兰西和英吉利的强盗,将来要交付历史的审判。(放映“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片断,并指导学生阅读雨果给布特勒的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3.《北京条约》的签订(板书)
1860年10月下旬,奕近在英法武力逼迫和沙俄挟制下,分别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增加大量的赔款等等。至此,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了。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板书)
1.沙俄对我国的疯狂侵略(板书)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俄国表面上充当调停人,实际上却趁火打劫,充当帮凶。1858年,沙俄以武力相威胁,通过中俄《爱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60年,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又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于1864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纪》,割占中国西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81年,又通过《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的几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部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样,沙俄共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其面积相当于三个法国,六个英国。沙俄是历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板书)
(课堂讨论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引导学生按照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分析方法,通过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中国被侵略的史实进行踪合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教师明确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游;资本主义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使清朝政局发生了变化;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通过本课小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资本主义列强正是通过多次这样的侵略和掠夺,使自己成为富国和强国;中国也正是多次遭到这样的侵略,而延缓了文明、进步的发展进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美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鸦片战争中所得的侵略权益而进行的一场侵略战争。它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一次体现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反动本质。
3.沙俄不但伙同英、法、美三国共同侵略中国,而且乘机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5.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它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教师帮助学生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锻炼其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难点:这次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在此期间各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交错关系,清政府对这次战争所持的态度。
教学用具:投影片、录像片
板书提纲: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2.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二、英法联军进攻天津
1.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天津
2.《天津条约》1858年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大沽之战
2.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火烧圆明园
3.《北京条约》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教师先放一段编辑好的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录像,直观地让学生回忆起旧知识。然后教师指出:在鸦片战争中,英、法、美等国虽然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是它们并不满足,决定利用中国爆发人民起义、清政府忙于镇压之机,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新的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讲授新课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继续发展,扩大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被打开了。英国资产阶级为开辟了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兴奋得发狂,以为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英国资本家们曾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然而他们所想往的美景没有出现。虽然外国棉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大量涌进中国,但由于受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外国商品一直销路不畅。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4年,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企图借机达到使中国全境开放;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并且以帮助镇压太平天国作为交换条件。而清政府担心外国势力继续深入,危及其统治利益,拒绝了“修约”要求。英法就阴谋发动战争来迫使清政府屈服。
2.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1856年,英、法两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由,寻衅挑起战争。
(请学生阅读课文小字有关“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的内容。)
教师指出:所谓“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是英法侵略者为发动侵略战争,蓄意制造的借口。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6年10月下旬,英国派兵舰突然闯进珠江口,炮轰广州,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法国也出兵参加侵略战争,俄国和美国则以“调停”为名,充当英、法的帮凶。
面临英法联军的进攻,两广总督叶名琛不作战守准备,在衙门里梦想请神仙下界的主意。临战又不肯抵抗,甚至下令“敌船入内”也“不可发炮还击”,以至广州很快失陷。叶名琛也作了俘虏,被解往印度。时人讥讽他为“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如此疆臣,如此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
广州陷落后,广州附近人民自发组织起来打击敌人,使侵略者惊恐万状。(布置学生阅读小字部分。)
二、英法联军进攻天津
1.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天津
为了更快达到侵略目的,英法决定迅速北上,迫近清政府的统治中心,逼清政府就范,于是,英法联军除留一部分守广州外,其余军队于1858年乘舰北上,至天津白河口。美俄公使随联军同往,借“调停”之名,伪装“中立”。5月20日,英法侵略军突然向大沽炮台攻击。大沽炮台陈旧落后,防务松弛,守将逃跑很快被联军攻占。接着侵略军又攻陷天津,扬言进攻北京,本来就没有抗敌决心的清政府慌作一团,咸丰帝慌忙派人与英法议和。6月初,谈判开始,英法代表骄横要挟。俄、美扮演“调停人”角色从中渔利。在俄美英法的威逼利诱下,清政府终于先后与四国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
2.《天津条约》
请学生诵读《天津条约》内容。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看看它们与《天津条约》有哪些相似与不同?(思考,暂不作答)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退出天津。清政府暂时得到“安宁”。英法资产阶级虽已通过《天津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但欲壑难填,他们远不满足从中国攫取的利益,叫嚷:“条约中有关商务的条款不能令人满意”,蓄意利用换约时机,向中国勒索更多特权。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大沽之战
(找学生朗读课文有关大沽之战的小字。)
大沽之战英法惨败的消息传到英法国内,英法资产阶级恼羞成怒,叫嚣:“大不列颠应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应该教训中国人重视英国人,英国人高出于中国人之上,应成为中国人的主人”。1860年春,英、法组织新的侵华远征军,出动舰船200余艘,军队25000多名,于7月底闯到大沽口外准备发动进攻。面对英法两国扩大战争之势,清政府的腐败再次暴露出来,幻想与英法议和,不但未加强大沽防务,反而减弱防守,以示和谈诚意。此时,俄国公使表面保持“中立”,暗中却向英法提供了“北塘毫无戒备,尽可进攻”的情报。8月1日,联军在北塘登陆,攻占大沽、天津。9月初,联军向通州推进。清政府派人到通州求和,谈判破裂。9月21日敌军进攻通州八里桥。清军“奋不顾身,齐声大呼杀贼,进如山倒”。而主帅僧格林沁等撤队逃跑,使全军动摇,八里桥失守。22日,咸丰仓皇出奔热河,留下他的异母弟恭亲王奕 向侵略者求和。10月5日侵略军到达北京城下,6日进犯圆明园,13日控制了北京。
3.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占地面积约5200亩,周长近10公里,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150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风景秀丽集中外园林艺术之大成。如:长春园最北边有一组西式宫殿建筑西洋楼,是乾隆时期根据西方传教土郎世宁的设计,由中国匠师精心建造的。西洋楼景区的“大水法”和“远瀛观”系由白石砌成,虽为欧式建筑,但揉合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中西合壁,堪称一绝。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的皇家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园。西方誉之为“万园之园”是当之无愧的。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这群贪婪凶残的强盗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一个英国军官,第一次抢到一个缕金花盆,盆中栽着一株高1英尺的黄金树,树上挂着以红玉为核心的蓝宝石果子。他将抢到的宝物,装了七大筐,归为己有。第二次,他又抢到一座7英尺高的金塔和大批宝物。在疯狂抢劫之后,18日,英国公使额尔金童命令几千名侵略军在园内四处放火。大火接连三天不熄,黑色的云团笼罩在整个北京上空,烟灰一直飘到10多公里外的北京城内,圆明园竟成一片废墟。
(放圆明园沧桑史有关录像)
英法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不仅引起广大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而且也受到世界进步人士的谴责。
(请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雨果的评论。)
在火烧圆明园的同时,英法联军控制了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又一批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4.《北京条约》的签订
1860年10月24日和25日,奕诉在武力威胁下与英法代表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要学生阅读归纳课本《北京条约》的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思考:英法又获得了哪些侵略权益?)
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结束。
(提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再次失败?)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
①清政府一心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对外没有坚决抵抗的决心,从又恨又怕到求和要协投降。如1858年《天津条约》的签订,1859年大沽之战之后表现直至签订《北京条约》。
②清朝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如叶名琛与广州之战;僧格林泌指挥的八里桥保卫战;咸丰帝1860年逃往热河等。
③清政府寄希望于美、俄调停,而美俄两国实际上是英法进攻的帮凶,通过英法的侵略从中渔利。
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再次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同时也暴露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沙俄对中国领土的扩张的野心由来已久。
(引导学生回忆,清朝前期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终以《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两国东段边界。)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它一方面积极参与协助英法侵略中国,另一方面,乘人之危,加紧侵占中国领土。1858年,沙俄用武力威胁清廷黑龙江将军奕 签订了中俄《瑗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公里。1860年又利用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之机,自称调停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功”,并以帮助镇压太平军为诱饵,向奕 提交了一份新的中俄条约草案和俄国单方面绘制的东部边界地图,逼迫奕 一字不能更易”,否则“兵端不难屡兴”。11月奕 被迫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通过这个条约沙俄割占中国4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此后又于1864年,188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和《中俄改订条约》前后共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在中国近代史上,沙俄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讲述以上过程时可制成复合彩色投影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也可要求学生在课本地图上涂上颜色增强直观性,最后要学生看课本的归纳图表。)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前面讲《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时,已让同学思考回忆《南京条约》及附件有关知识,因此这里连续设问:中英鸦片战争对中国的主要危害是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又遭受哪些更大的损害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引出两次鸦片战争结果的比较。)
①丧失领土、主权的增多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割占香港岛,使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而且关税、司法、领海等主权也遭到践踏。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进而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而沙俄则通过《瑗珲条约》、《北京条约》割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使中国领土完整进一步丧失。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规定,更为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清政府准备了便利条件。
②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及扩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5个通商口岸,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打开了国门,但其侵略势力基本在东南沿海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规定,中国又增开了天津在内的11处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从大陆漫延至岛屿,从沿海深入到沿江内地。另外有关外国人、外国船的特殊规定,使他们的侵略活动更加有恃无恐。
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则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课堂小结)放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剪辑录像,回顾本课内容。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近代史上外国资本主义发动的第二次侵略中国的战争。本课应重点把握几个特点:第一、这次战争是外国资本主义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这次战争武装侵略中国的国家除英国外,法国也加人进侵略者的行列,俄国、美国以调停人自居,实际上充当了英、法的帮凶,是几个资本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历史。第三、英、法、俄、美等国家,在武装侵略的基础上,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第四、中华民族有着光荣的反抗侵略的传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广大人民群众,爱国官兵奋起反抗,英勇斗争,与清政府的妥协投降形成鲜明对照。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此外,本课的备课,一定要注意历史的连续性,与本课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历史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和“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局的变动”,备课时应注意这些内容的结合。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英、法、美企图扩大侵略权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开始;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天津、北京;《天津条约》的签订;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外国资本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掠夺,使学生认识到这种野蛮的侵略和掠夺,是中国近代开始落伍的根本原因。②通过讲述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人民敢于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和坚强决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能力培养:①通过对第二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②通过对不平等条约内容的分析,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难点:英法为什么要再次发动战争?
教学方法 讲述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辅之以录像手段。
教学过程
(导人)北京的西郊,曾有一处规模浩大,金壁辉煌的清代皇家园林,它就是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130多年前,一伙强盗闯入圆明园,他们大肆洗劫之后,为了掩盖其罪行,一把火烧毁了这座名园。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沉思在断壁残垣的遗迹旁,心中总是忘不了那一把罪恶之火。这节课我们就来讲点燃这把罪恶之火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板书)
1.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板书)
(课堂讨论一:英、法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可给学生介绍几条材料)
材料1:1854年夏,英、法、美三国提出修改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主要要求有三点:中国全境开放通商,至少长江可自由航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1856年,美国公使再次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修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材料2:清政府拒绝“修约”后,英国公使宣称“除非有一个武力示威的支持和强迫,是得不到条约的修改或通商以及贸易情况的改善。”
材料3:1856年10月,广东水师登上一艘曾在香港注册,但已过期的中国船“亚罗号”,逮捕了船上两名海盗和有走私嫌疑的船员。英国公使包令也承认,这艘船“法律上不能予以保护。”可英国政府却指示他“决不让步,决不放过一件小事。”
材料4: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致函两广总督叶名琛,捏造事实,提出释放被捕人犯,向英方赔礼道歉的要求。叶名琛据实驳斥,但不久即妥协退让,同意英方要求。可英方拒绝接受人犯,英舰悍然开进内河,点燃战火。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和引导,使学生实现这样的恩维轨迹:英国等提出“修约”,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第二、以“武力示威”来强迫修改条约,“改善”通商和贸易情况,是西方列强贯用的伎俩,其实质就是侵略。第三,既然实质是侵略,亚罗号事件就只不过是发动战争的借口。由此得出结论:外国侵略者妄图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权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板书)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英法联合出兵,攻陷广州。广州附近几万人奋起自卫。
二、英法联军进攻天津(板书)
1.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和天津(板书)
英法联军为了更快迫使清政府就范,决定沿海北上,进攻大沽。大沽炮台是海河的人海口,天津的门户,大沽一失,天津就危急,并威胁北京。但这时,咸丰皇帝仍然把主要力量对付风起云涌的人民革命,而对英法侵略军则采取“柔远之方”,因此寄希望于俄美的“调停”,没有认真备战。5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守军将士英勇还击,但由于统兵将领的逃跑,大沽炮台终于失陷。紧接着,联军攻占了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清政府慌忙派大臣赴天津谈判求和。
2.《天津条约》的签订(板书)
1858年,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可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英法两国还得到巨额赔款。条约签订后,联军退出了天津。
三、进攻北京和火烧圆明园(板书)
1.大沽之战(板书)
《天津条约》签订后,远在欧洲的马克思就预料到英法不会满足既得利益,断言:“这个条约不仅不能巩固和平,反而使战争必然重起。”事实正是如此,联军退回海上后,清政府重修大沽炮台,并派重兵把守。1859年,英法蓄意利用换约之机,重新挑起战端,向中国进行更多的勒索。这年6月,联军不顾清政府规定的进京路线,派军舰炸毁海河口拦河铁链,再次袭击大沽炮台。守卫炮台的爱国官兵,沉着应战,奋起反击,直隶提督史荣椿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后来中炮牺牲。炮台附近的人民冒着枪林弹雨为战士们送饼送面,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经过一昼夜激战,敌舰沉四艘,伤六艘,侵略军伤亡近500人,狼狈而逃。
大沽战败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资产阶级政坛上一片喧嚣,叫嚷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1860年,英军1万8千人,法军7千人,乘二百余艘舰船,于这年8月再次猛攻大沽,中国守军奋力苦战,但大沽炮台最终失守。
2.火烧圆明园(板书)
大沽炮台失守后,联军攻占天津,并于这年10月,攻入北京。咸丰皇帝留下他的弟弟恭亲王奕诉与侵略者议和,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英法联军野蛮地洗劫了天津和北京,并闯入北京西郊的圆明园,他们大肆抢劫,每个军官和士兵的口袋和背包都塞满了金银财宝。为了掩盖罪行,侵略军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了这一震惊世界的暴行,宣称这两个叫法兰西和英吉利的强盗,将来要交付历史的审判。(放映“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片断,并指导学生阅读雨果给布特勒的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3.《北京条约》的签订(板书)
1860年10月下旬,奕近在英法武力逼迫和沙俄挟制下,分别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增加大量的赔款等等。至此,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了。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板书)
1.沙俄对我国的疯狂侵略(板书)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俄国表面上充当调停人,实际上却趁火打劫,充当帮凶。1858年,沙俄以武力相威胁,通过中俄《爱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60年,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又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于1864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纪》,割占中国西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81年,又通过《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的几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部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样,沙俄共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其面积相当于三个法国,六个英国。沙俄是历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板书)
(课堂讨论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引导学生按照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分析方法,通过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中国被侵略的史实进行踪合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教师明确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游;资本主义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使清朝政局发生了变化;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通过本课小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资本主义列强正是通过多次这样的侵略和掠夺,使自己成为富国和强国;中国也正是多次遭到这样的侵略,而延缓了文明、进步的发展进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篇5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一 内容与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指的是火烧圆明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其核心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弄清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学生已经学过鸦片战争,本节课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由于它还与政治、地理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 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的罪行。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图片和历史地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解决。
二目标与分析
1.目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掌握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
2、分析: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记住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就是指第二鸦片战争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危害。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学生对这些史实掌握的比较少,分析问题的能力差。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教师先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
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满足
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问题一:火烧圆明园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师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和课文中的图片,教师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的历史内容,学生回答问题。
问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经过和结果怎样?
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侵略国:
主凶──英法联军
帮凶──美、俄
暴行:洗劫 割地 镇压
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影响: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烧杀抢劫,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其中,最可恶的是把“万园之园”──圆明园给烧了。
问题2:火烧圆明园过程如何?
时间:1860年
侵略者:英法联军
罪行:抢劫、火烧
问题3:看到今天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感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耻辱,我们要努力学习,正视历史、不忘历史,将侵略者的残暴和丑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它表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才能挺直腰杆。
例题一: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 b )
a.英美 b.英法 c.英俄 d.美俄
变式练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烧毁的皇家园林是 ( c )
a.颐和园 b.长春园 c.圆明园 d紫禁城
问题二: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使学生记住以史为鉴,勿忘国耻!
师生活动:学生认真看沙俄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和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表,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1:俄国共割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有今天的新疆那么大。那么,这些领土是怎样被割去的?通过哪些条约割去的?
同学们看《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然后试着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问题2:看书并结合图表,总结出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有哪些特点?
1.趁火打劫
2.武力相逼,调停为诱
3.一纸定夺,强割强占
4.步步蚕食
问题3:那么,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
先后两次鸦片战争反映了清政府腐败无能,它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人民做出什么反应?
过渡: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次。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的一场农民运动,它担负着反对清朝统治和反对外来侵略的双重任务。它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过程中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问题三:太平军痛击洋枪队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使学生分析历史事件间的联系,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受历史。
师生活动:学生看书,教师适当补充相关的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问题1:农民政权主要领袖是谁?定都在哪里?
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爆发,定都:天京。
:问题2:打击的目标是什么?
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
:问题3:取得了哪些成果?
(1)1853年占领南京,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2)北伐西征,占半壁江山;
(3)1860年,青浦之战大败洋枪队
(4)1862年,慈溪战斗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
问题4:结果怎么样?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例题三: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人物是: ( a )
a.洪秀全 b.杨秀清 c.石达开 d.洪仁轩
变式练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是现今的: ( c )
a.北京 b.天津 c.南京 d.上海
五课堂小结: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等罪恶行径,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是因为当时社会制度的落后及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这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作为青年学生更应该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不让历史悲剧重演。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过反抗斗争,才避免了中国沦为殖民地的命运。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板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 1860年11月)
原因:英不满足即得利益,扩大侵略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者:英国、法国
罪恶:火烧圆园明
1858年《瑷珲条约》:60万多
1860年《北京条约》:40万多
俄国侵占的领土 1864年戡分西北界约记:44万多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等:7万多
建立:1851年洪秀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
1853年定都天京,与清朝对峙。
太平军痛击洋枪队: 上海青浦
浙江慈溪(华尔)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篇6
(冀人版八年级上册)
【课标要求】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目,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文章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
【教具(媒体)】 课文中的图文资料、师生收集的资料等;自制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
1.爆发根因 2.起讫时间 3.发动者
4.重大事件 5.结果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1.火烧圆明园
①时间和纵火者 ②侵略者的暴行 ③影响
2.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①时间 ②主要条约 ③范围面积 ④影响
三、战争引发的抗争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①背景 ②英雄事迹 ③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老师旁白)1840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屈辱战争――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梦,也惊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当清政府惊 魂未定时,要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场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于1851年发生,使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真是祸不单行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不,几个恶禽猛兽又扑来蹂躏中国。
(学生游戏)由四个学生分别戴着标有英、法、美、俄文字的虎、蛙、鹰、熊动物面具,英、法与美、俄分别结伴走到教室前面,先是美向英、法打招呼:“你好,好久没见面了!十二年真是个很长的时间呀!我们现在正 站在这里,中国,一个如黄金般的国度。我们相信将会赚很多很多钱的。”(注:在教学过程中,学 生改用英语对话。“hellow ,how are you(are you fine)? twelve years is really a long time,isn’t it? we are standing here, china , it’s a golden place. we believe in that we will make much money .”)然后英、法、美、俄进行关于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对话游戏。另一个学生扮演清政府的皇帝,坐在讲台上。讲台当着清政府。
虎:“条约签订十几年了,但商品在中国总是不能畅销,看来是中国的口岸太少了,应该多开些口岸。我们应该把公使驻到北京去,催促清政府满足我们的要求。”
鹰:“嗯,但是看局势,太平天国发展那么快,清政府会不会被推翻?如果太平天国统治全国了,那就麻烦了。我去试探过,太平天国对外的态度是不卑不亢的,只允许做正当生意,不准走私鸦片,不准干涉内政,不准占领土地,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条约。”
虎:“先生们,既然是这样,那我们还是以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交换条件,要求开更多的口岸,增加更多的特权。现在我们不必担心太多,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让清政府答应我们的要求。”
旁白:当四国公使向清政府提出无理要求时,清政府害怕危及其统治而拒绝。四国公使恼羞成怒。[来源:第一范文网]
虎:“清政府与我们不友好,敬酒不吃,吃罚酒!” 蛙: “那好!我们用武力打败它,然后提出要求。”熊、鹰对虎、蛙说:“你们实力强,出面攻打清政府,我们实力弱,进行外交调停帮助。” 虎、蛙说:“行!”(学生改用“ok!”) 熊、鹰、虎、蛙相互说:“再见!”(学生改用“good_bye!” )
旁白:虎、蛙、熊、鹰四国结成联合阵线共同 侵略中国。英法发动侵华战争,俄美充当帮凶。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了。(课件显示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艺术字)。
学习新课: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
(本目由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爆发时间等基础知识勾画在教科书上 ;
2.引导思考英、法为什么发动此次侵华战争? 又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3.列举战争期间发生的大事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4.思考战争结果如何?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师生活动后教师小结并用课件显示)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起讫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发 动者:英国、法国
重大事件:1856年 ,英军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18 60年,火烧圆明园。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结果影响: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本目为重点内容,主要围绕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展开)
1.火烧圆明园
⑴由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布局构成、珍贵文物等,教师做补充;
⑵展示圆明园重要景点《谐奇趣》《大水法》《远瀛观》等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圆明园是东方博物馆和 艺术馆,在世界园林中的地位价值很高。圆明园本身就是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
⑶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剪辑,揭露侵略者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配以解说,激起学生的仇恨和惋惜。
⑷课件展示法国大作家雨果关于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一段话。由学生列举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并分组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不阻止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圆明园被烧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一次犯罪。同时,也说明了清朝统治腐败衰弱,没有能力继续统治了。圆明园的烧毁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它使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学生活动后,老师给予简评,小结本目知识要点,并用课件展示)
时间:1860年。 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
纵火者:英法联军。 影响 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
侵略者的暴行:烧杀抢砸,无恶不作。 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
(教师设问,引导过渡)当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劫的时,俄美充当了什么角色?他们在中国有那些侵略活动?学生答后,老师指出:俄美在战争中充当了帮凶的角色,取得了与英法差不多的侵略权益。俄国还乘机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师用课件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简表》和《沙俄侵占中国领土形势图》,师生共同学习)
⑴结合图表的内容,说明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以后,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走了中国哪些领土,并在图上找出来。学生答时,老师分别用绿色、黄色显示《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割占的领土。用泥土色显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占的领土。之后用两头熊分别踏在东北西北沙俄所占领土上。
⑵在图上找出《中俄尼布楚条约》划给中国的领土,并说明这些领土与《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割走的领土有什么关系?然后,以前后左右的同学为组讨论“为什么康熙皇 帝在位时,沙俄与中国签订平等条约,比较合理地划定了中俄东端的边界,而咸丰皇帝在位时,沙俄却 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蛮横强占中国 领土?”(前者强,后者弱)
⑶由学生按提示归纳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知识要点,并思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学生答后,老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情况”。
时 间:十九世纪中后期
主要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范围面积:在中国东北和西北占领150多万平方千米。
影 响 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主权;沙俄成为地跨欧亚的帝国。中国东北西北边境安全受威胁。
⑷教师总结指出,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的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两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他是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来源:学#科#网]
⑸教师设问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哪些国家割占了哪些领土(俄占中国东北西北、英占九龙半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答后,老师归纳,导入下一问。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中国战败,战争期间被迫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归纳起来有割地、赔款、开埠、外舰江行、外使驻京等几方面。它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造成了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生存危机。战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三、战争引发的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本目由学生看书分析认识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背景、英雄事迹、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851―1864年、洪秀全、天京)
背 景: 太平天国反清反侵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太平天国;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英雄事迹:青浦战役:1860年,大败华尔的洋枪队。
慈溪战役:1862年,大败洋枪队,打死华尔。
金坛战役:1864年,大败洋枪队,击伤戈登。
历史意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气焰。
(教师引导讨论)从太平军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自由答)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巩固小结】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款,清政府把赔款转嫁到人民头上,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在这种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6年 ,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侵略;清朝统治岌岌可危。西方列强为维护既得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决定先武力迫清投降,然后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于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达标训练】
一、课堂练习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外国侵略者要维护其在华利益。 b、太平天国运动危及侵略者的在华利益。
c、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和标志是
a、1840年英军封锁珠江口――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b、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c、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
d、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
3、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时间和侵略者是
a、1856年 英法 b、1858年 俄美
c、1860年 英法 d、1860年 英法俄美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割占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 b、法 c、俄 d、美
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是
a、60多万平方千米 b、40万平方千米
c、100多万平方千米 d、150多万平方千米
6、俄国割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包括
a、《天津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8、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战役有
a、青浦战役 b、慈溪战役 c、金坛战役 d、上海战役
9、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影响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课后作业:以“勿忘国耻”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