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兴亡(精选3篇)
夏商西周的兴亡 篇1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5―11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夏、商、西周主要制度、兴衰过程。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7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的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 五 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 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思路]
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XX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3、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4、开发思维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自我测验
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个了解。所以,选择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知识拓展题。向学生提供了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处境,加深对讨论问题的理解。这部分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附:板书设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XX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4、 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5、 政局混乱,6、 发生了国人暴动,7、 赶走了周厉王,8、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夏商西周的兴亡 篇2
课题 第 5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课型 新授课 学 习 过 程 二次备课
学习
目标 1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 区别开世袭制与禅让制。
2通过分析分封制的内容理解分封制的作用 3 对比夏商周的兴亡,认识在人
主备人 孙菁华 四、知识拓展:
许多故事千古传诵,如商汤灭桀、“酒池”“肉林”、武王伐纣、周公制礼作乐、烽火戏诸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出自“三代”的传说。
五、情感教育: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的更替,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
六、学法指导――――理清历史线索:
任何历史事物都会经历一个形成、发展、鼎盛、衰亡的过程。如奴隶社会的发展历程:产生于夏朝、发展于商朝、鼎盛于西周、衰亡于东周。
1.歌谣记忆
禹死启继位,禅让变世袭。商汤灭夏桀,盘庚迁都殷。
武王伐商纣,建周分封制。桀纣厉相似,后人得启示。
2.数轴记忆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XX年 约公元前1046年约 公元前771年
禹建立夏潮 汤灭夏建商 武王伐纣建立西周 国人暴动西周灭亡
3.列表格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贤臣 暴君 灭亡时间
夏朝
商朝
西周
课堂检测:
1. 同步训练
2. 填充图册
布置作业:
预习第6课
执教人
审核人
重点 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备课
难点 对分封制的理解认识 上课
学 习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课前准备
小组检查预习案的完成情况,记录分数。
教师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作为二次备课的依据。
二、导入新课:
1.我国的第一个王朝是 ,,建立者是 ,时间是
2.这位国王是通过 制,或的领导权的,他将会把权力传给谁呢?
三、自学指导:
(1)夏朝的建立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这也是我国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原因。
夏朝的建立,要掌握以下几个规律性的问题:
一:是衡量历史进步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二:早期国家建立的重要标志――暴力机构的产生
本质――奴隶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在分析作用时,既看到它的积极一面,起到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应注意到它的消极一面,即随着血缘关系的日益疏远、随着周王室的衰落,“蕃屏周”的作用越来越小,越来越影响到国家统一与稳定,从而为后面有关郡县制的学习打下基础。
夏商西周的兴亡 篇3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
教授内容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时间预设
1课时问题预设:1.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2.夏、商、西周三代的兴亡有什么相似之处?
3、我们常说“学史明智”、“以史为鉴”, 那么我们从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中得到什么启示?
4、当堂反思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的分封制, 区别“世袭制”与“禅让制”。
2.通过分析分封制的内容理解分封制的作用。
3.对比夏商周的兴亡,认识到国家要以民为本,顺民心者兴,逆民心者亡。 【重点难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学习难点】对分封制的理解认识知识结构: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桀的通知残暴2、约公元前207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后,商朝统治稳定,史称“盘庚迁殷”。汤的统治残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3、西周为了加强统治,实行分封制。展示内容:一、问题情景,认定目标引“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 他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二、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0~23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暴君夏商西周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4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思考下列问题1.西周为什么实行分封制?什么是分封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2.教材第24页西周的等级示意图反映了什么内容? 巩固达标:1.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有人因触犯法律而被投入监狱,你推断一下他不可能生活在下列哪一时期( )
a.黄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3.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打击商朝的残余势力 b.发展社会经济
c.保卫镐京的安全 d.巩固统治
4.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
a.商汤伐夏 b.牧野之战 c.盘庚迁都 d.武王伐纣
5.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
a.黄帝 b.夏启 c.商汤 d.周文王
6.“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 )
a.国人暴动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实行分封制 d.盘庚迁都
7.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
a.商汤 b.商纣 c.周文王 d.周武王8.夏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 )a.公元前27XX年;禹 b.公元前2070年;禹c.公元前XX年;启 d.公元前2070年;启
9.国家建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巩固统治。西周时期,国王实行了一种新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10.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a.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 b.奴隶使用铁农具劳动生产c.王宫中摆放着一玉器 d.都城镐京商业繁荣
11.(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①______ ”。
材料二 禹死后,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②______ 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③_____ ”。
材料三 周初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⑴请你结合所学内容将材料一、材料二中的横线补充完整。
⑵材料二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写出一个你知道的反映这种现象的朝代。
⑶材料三反映了周初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此项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归纳生成1.王位世袭制替代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建都阳城。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有名的暴君。2.商汤灭夏:约公元前16XX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商朝又称殷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是有名的暴君(炮烙)。3.武王伐纣(1)西周建立:国君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国力强大。周武王继位后,公元前1046年,与商朝在牧野大战,商军阵前倒戈,商灭亡,建立周朝,定都镐(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2)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3)西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平民)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课后反思:应该感谢“插嘴”的同学,是他让同学们了解了更多的知识,是他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资源无处不在。 学生插嘴是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它带给我们的或许是担心,或许是困惑,但更多的应该是欣喜与思考。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宽松、融洽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插嘴”是合情合理、无可厚非的。它不是“乱”,而是“活”,是新课程改革中一朵绚丽的浪花。当学生的“插嘴”具有挑战性时,教师应如何应对,如何调整教学计划,如何让学生的“插嘴”变成一种学习资源,才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面对学生的“插嘴”,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为其喝彩! 反思后则奋进。我们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多多反思,不断改进,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